tim安卓版:新中国34位开国部长简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3:24:53
一 外交部部长周恩来

  周恩来(1898~1976),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原籍浙江绍兴,出生于江苏淮安。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1949~1976)。

  “周恩来在大的国际活动方面比我强,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毛泽东认为周恩来是理所当然的新中国外交部长,作为新中国的政府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为新中国的外交事业作出了举世公认的、无与伦比的贡献。这一年周恩来51岁,外交部长一职他兼任了10年。以后,虽然他不再兼任外长,但他在中国对外关系中的地位是任何人也无法代替的。

  二 国防部部长彭德怀   

  彭德怀(1898—1974),原名清宗,字怀归,号得华,湖南湘潭人。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1954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1956年在中共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1959年7月,在庐山会议期间,因为反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左”倾错误,为民请愿,而受到错误的批判,被打成“彭、张、黄、周反党集团”的骨干成员,免去国防部长职务。彭德怀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三 财政部部长薄一波    军政经三通

  薄一波(1908―2007)原名薄书存,山西定襄县人。 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经济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国务院原副总理,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委员兼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财政部部长。

  1954年9月任建委主任。1956年5月-1967年3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并先后兼任建委主任、经委主任。文革中因“六十一人叛徒集团案”遭受迫害。 1979年7月出任国务院副总理。同年9月被增补为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82年5月任国务委员,曾兼任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同年9月和1987年11月,两度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

  四 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    新中国第三位国家主席

  杨尚昆(1907~ 1998)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国家和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88~1993)。四川潼南人  。1945年任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秘书长、中央外事组副组长。1947年春,兼任中央警卫司令员,组织中央和军委机关安全撤离延安。后历任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副书记,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中央副秘书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杨尚昆同志继续担任中共中央副秘书长、中央办公厅主任,兼任中央军委秘书长、中直机关党委书记。杨尚昆在“文化大革命”受到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长期迫害,被监禁达十二年之久。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 中央为其彻底平反,恢复了名誉。1988年4月被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1989年11月,被选为中央军委第一副主席。1993年卸任。

  五 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    力推“双百方针”

  陆定一(1906-1996)江苏无锡人。八七会议,中共中央的21个人参加,陆定一以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长的身份参会。1945年,陆定一出任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同志长期负责党的宣传文教工作,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建设和发展党的宣传文化教育事业,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倾注了毕生的精力,作出了重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陆定一同志继续担任中宣部部长,1959年任国务院副总理,1962任中央书记处书记,1965年兼任文化部部长。1966年5月,陆定一被撤消他已经担任了21年的中宣部部长职务。 他和彭真、罗瑞卿、杨尚昆一起,被定为“彭罗陆杨反党集团”。 1981年出狱,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推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是他革命生涯里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六 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维汉     新民学会发起人之一

  李维汉(1896—1984)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在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方面著名的理论家和卓越领导人。湖南省长沙市人。又名罗迈。1918年与毛泽东、蔡和森在长沙组织新民学会。1948年底,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长,全国政协秘书长,政务院秘书长,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第八办公室主任。长期主管党和国家的统一战线、民族和宗教工作,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理论和政策。文革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 第一、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二、三、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等职。第五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及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

  七 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王稼祥     “毛泽东思想”提出者

  王稼祥(1906--1974)原名嘉祥,又名稼蔷,安徽泾县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卓越领导人之一。遵义会议后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三人小组成员(另两人为毛泽东、周恩来)。1943年7月,他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首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

  建国后,曾任中国首任驻苏联大使、外交部副部长。1951年起,长期任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部长。在此期间,他参与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外交方面的许多重大决策,并在对外工作中提出了许多正确看法。在“文化大革命”中,他长期从事的外交工作被污蔑为“三和一少”的投降主义路线、“三降一灭”的修正主义路线,遭受到严重的迫害。1974年在北京逝世。

  八 重工业部代部长何长工    中国革命的“长工”

 何长工(1900~1987)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军事家、军事教育家。又名何堃。湖南华容人。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

  1949年10月,奉命组建国家重工业部,任副部长、代部长兼航空工业局局长。1952年8月,任地质部副部长、党组书记,同李四光一道领导新中国的地质工作,培养地质科技人才,开展科学研究和矿藏勘探。先后探明全国有储量的矿种达103种,推翻了国外地质学家关于“中国贫铁、缺铜、少油”的结论,为发展中国的工业作出了贡献。文革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迫害。1975年恢复工作,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副校长。1978年任军事学院副院长。1980年9月当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82年9月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1985年6月,主动辞去一切职务,致力于中共党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的研究和宣传。

  九 燃料工业部部长陈郁    广州起义元老

  陈郁(1901~1974) 中国政治家。广东宝安(今深圳)人。原政治局委员兼任中华全国海员总工会主席。1927年10月,与张太雷、杨殷等人策划组织广州起义,负责组织工人赤卫队。1931年6月,往苏联学习,1934年,王明利用苏联清党的机会,把陈郁打成“右派”,送往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劳动。1945年9月,党中央派陈郁到东北工作,1948年任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副部长、部长,接管沈阳工业。

  新中国成立后,担任燃料工业部部长,1951年8月,政务院任命陈郁为中国矿业学院院长。1955年,陈郁主持了把燃料工业部分为煤炭、电力、石油3个部的工作,陈郁任煤炭工业部部长。1957年8月,中央同意广东省委要求,调陈郁到广东省工作,任广东省省长。1968年2月,广东省革命委员会成立,任副主任、党的核心小组成员。1972年当选为省委书记(当时设第一书记)。

  十 铁道部部长腾代远    苗族的骄傲

  腾代远(1904-1974)无产阶级革命家。苗族,湖南麻阳人。1928年与彭德怀、黄公略等领导平江起义。

  建国后,历任铁道部部长、政务院政务委员、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是中共第七至十届中央委员。

  详见《苗族人物介绍:将自己伟大的一生献给祖国和人民的腾代远

  十一 交通部部长章伯钧

  章伯钧(1895年—1969年)中国当代政治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安徽桐城人。1922年赴柏林大学攻读哲学,与朱德同住一室,1923年经朱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参加北伐。1927年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总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同年底脱离中国共产党。1928年在上海与谭平山等酝酿成立中华革命党。1930年同邓演达等创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1933年参加福建事变。1935年11月任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兼宣传委员会书记。1938年被选为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中央干事会总联络人。1939年参与筹组统一建国同志会。1941年参与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务委员兼组织委员会主任委员,并兼任重庆支部主任委员。1945年1月任《中华论坛》主编。同年7月,与黄炎培等访问延安。1946年1月作为民盟代表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1947年2月,将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改组为中国农工民主党,并当选为该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1949年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交通部部长,《光明日报》社社长。1954年12月至1958年3月任政协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农工民主党第五、六届中央主席;民盟第二届中央副主席。

  十二 邮电部部长朱学范

  朱学范(1905---1996),金山区枫泾镇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的创始人之一,被尊为民革元老。全国人大第五、六、七届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名誉主席,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理事长。中国劳工运动的领袖之一,知名的工会活动家。

  建国后首任邮电部长,任职长达17年,是我国邮电事业的奠基者。

  十三 轻工业部部长黄炎培

  黄炎培(1878一1965),号楚南,改号韧之、任之,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早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江苏教育司司长, 1913年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1917年5月6日,联络教育界、实业界知名人士在上海发起中华职业教育社。次年,创建中华职业学校。此后数十年时间的教育和社会活动主要通过中华职业教育社来展开。1921年被委任教育总长而不肯就职。1941年,与张澜等人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治同盟。曾参与起草1922年学制,进行乡村建设实验和筹办南京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东南大学、上海商科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 1941年参与创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一度任主席。1945年又与胡厥文等人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建国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破“不为官吏”的立身准则,欣然从政,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工业部部长,政协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委,第二、三、四届政协副主席,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建国会主任委员等职,并继续领导中华职业教育社。1965年12月1日病逝于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

  十四 农业部部长李书城

  李书城(1882—1965),湖北省潜江县袁桥村人。23岁追随孙中山先生参与筹备和组织同盟会。辛亥革命期间,他在武昌与黄兴并肩战斗,后又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讨袁、护法等战争。1921年前后,他支持和帮助胞弟李汉俊在上海发起建党,中共“一大”在他家中召开。抗战期间,他积极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利用自己的声望和影响,做了许多上层人士的工作。解放战争时期,他积极投入反蒋斗争,为全国解放奔走呼号,他支持和掩护共产党人进入武汉,恢复和重建中共地下党的组织,开展对敌斗争,称得上是解放武汉的功臣。

  1949年,他应毛泽东主席之邀,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出席了开国大典,并出任新中国第一任农业部长。

  十五 林业部部长梁希

  梁希(1883~1958)中国林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湖州人。1906年赴日本留学,1916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1923年自费留学德国,在德国塔朗脱高等林学院研究森林利用和森林化学,1927年回国。历任北京农业专门学校教授、森林系主任,浙江第三中山大学(浙江大学前身)教授,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教授。1949.8-1949.11任国立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 校长) 。

  新中国首任林垦部(后改为林业部)部长,中国林学会理事长,中华全国科普协会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等职。曾任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十六 贸易部部长叶季壮

  叶季壮(1893-1967),原名毓年,字耀周,广东新兴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省港大罢工。后任中共新兴县委、五邑地委书记。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曾任第七军政治部主任,第一方面军供给部部长兼政委,红军总供给部部长、政委。参加了中央苏区反“围剿”和长征。后任八路军军需处处长、八路军总后勤部政委、陕甘宁边区贸易公司经理、中央军委总后勤部部长、东北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东北人民政府财政部部长兼商业部部长。

  一九四九年十月十九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任命叶季壮为中央贸易部部长。随着国内外贸易的飞跃发展,为了加强对外贸易、减轻贸易部工作的份量,更有力的分别开展国内和国外贸易工作,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对外贸易部和中央人民政府商业部,于一九五二年九月三日撤销中央贸易部。此后叶季壮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对外贸易部部长(直至1965年),国务院第五办公室、财贸办公室副主任。

  十七 粮食部部长章乃器

  章乃器(1897—1977)字金烽。浙江青田人。1918年毕业于浙江省杭州甲种商业学校。曾任浙江实业银行 副总经理。1927年创办《新评论》半月刊。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 亡运动。任光华大学教授,上海各界救亡会、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领导人之一。1936年 11月被国民党政府逮捕,为救国会“七君子”之一。抗日战争爆发后获释。1938年初任 安徽省财政厅厅长。1944年任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1945年参加发起成立中国民主建国 会,当选为常务理事。

  1949年参加筹备并出席中国人民政府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政务院政府委员,粮食部部长,中央财经委员,民建第一届中央副主席,全国工商联第一、二届副主任委员。  

  十八 地质部部长李四光

  李四光,(1889-1971),蒙古族,字仲拱,原名李仲揆,古生物学家、地层学家、大地构造学家、第四纪冰川学家、地质学家。湖北黄冈人。1919年和1927年分别获英国伯明翰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留学日本和英国。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曾任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所长。

  1949年10月19日,尚是漂泊国外之时,他已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归国后,他长期担任着政府地质部部长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李四光历任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地质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世界科学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他是中国地质学的先驱之一,创立了地质力学,并为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十九 水利部部长傅作义

  傅作义(1895~1974)民国时期军事家,爱国将领。字宜生。山西荣河安昌村(今属临猗)人。曾参加辛亥太原起义,后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在晋军服役,由排长递升至师长。1927年率第4师参加对奉军作战,以不足万人之师,孤军抗击数倍于己之兵力达3个月之久。1931年任第35军军长兼绥远省政府主席。1933年所部编为第7军团,任总指挥,率部参加长城抗战。1935年4月被授为陆军二级上将。1936年指挥绥远抗战,获百灵庙大捷,收复失地。抗日战争期间,相继任第7集团军总司令兼第35军军长、第八战区副司令长官、第十二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所部转战晋、冀、察、绥等省,先后参加南口张家口战役、忻口会战、太原保卫战诸役。还取得包头、绥西、五原等战役的胜利。抗战胜利后,任张垣绥靖公署主任兼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华北“剿总”总司令,执行蒋介石的内战政策。1949年1月天津解放后,接受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今北京)的条件率部起义,对完整地保留文化古都作出重大贡献。随后,又受毛泽东、周恩来委托,和邓宝珊促成绥远起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绥远军政委员会主席、绥远军区司令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水利部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一级解放勋章。

  二十 司法部部长史良

  史良(1900~1985)中国法学家。江苏常州人。1927年毕业于上海法科大学。1931年做律师,在国民党政府时期执行律师业务16年。她积极参加营救共产党员的辩护工作,并为受压迫的妇女办理婚姻案件。1936年,与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李公朴、沙千里、王造时等一起,因参加和组织抗日救亡活动被国民党政府逮捕,时称七君子事件。1942年参加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4年改为中国民主同盟),1947年民盟被国民党政府解散,史良留上海坚持地下工作,为民盟华东执行部负责人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史良首任司法部部长,长期担任全国妇女联合会副主席,曾任第五、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主席等职。

  二十一 公安部部长罗瑞卿

  罗瑞卿(1906-1978)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杰出军事家。四川南充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公安部部长、公安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军委秘书长,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78年8月3日逝世。

  二十二 内务部部长谢觉哉

  谢觉哉(1884—1971),湖南宁乡人。中国当代政治家、著名法律工作者。是人民司法制度的奠基者之一。他长期从事司法工作,参与了各个革命时期的立法工作。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任中央苏区中央工农政府秘书长、内务部长时,就曾参与起草《劳动法》、《土地法》和《婚姻法》等法规、法令。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组织中共中央法律委员会人员,起草了《新民主主义宪法》、《民法》、《土地改革法》和《惩治战犯条例》等法律草案,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做了大量的立法准备工作。谢觉哉一贯主张依法办事,指出“没有法制就谈不上什么民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内务部长、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国政治法律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

  二十三 教育部部长马叙伦

  马叙伦(1885-1970)是一位中国教育家、书法家和民主革命家。又名彝初、夷初,号石翁、寒香,晚年又号石屋老人。 马叙伦在辛亥革命前就在日本加入了孙中山建立的同盟会,是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教授,早在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时期,马叙伦在北大就与马寅初有“二马”之称,名重当时。在中华民国期间就已经历任教育部次长(即副部长)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後他从1949年至195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的第一任部长,从1952年到1954年是第一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部部长。 使用《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最初是马叙伦的建议。

  二十四 文化部部长沈雁冰

  茅盾本名沈德鸿,字雁冰(1896-1981),浙江桐乡县乌镇人。他十岁丧父,由其母抚养长大。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共产党,1921年初,经李汉俊介绍,沈雁冰与邵力子同时加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左联期间他写出了《子夜》、《林家铺子》、《春蚕》。抗战时期,发表了《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等。文艺界为他庆了五十寿,他的声名日隆。

  建国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很难分身创作。到了“史无前例”的日月,挨批靠边,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

  二十五 卫生部部长李德全

  李德全(1896-1972),女,中国第一位卫生部部长,也是中国第一位卫生部女部长。河北通县(今属北京)人。1924年2月与冯玉祥结婚。1930年和1933年,冯玉祥两度退隐泰山期间,她相继创办15所小学,使当地农民子女得以受教育。1938年发起筹办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任副理事长,抢救和保护了大批战地难童。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联络进步妇女,组织中国妇女联谊会,任主席,积极参加反内战、反独裁、争民主的运动。1948年9月,冯玉祥及其小女在由美回国途中因轮船失火遇难,她强忍悲痛,于11月到东北解放区。

  1949年3月出席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副主席,同时任北京师范大学保育系教授兼系主任。同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被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10月被任命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部长。1950年8月任中国红十字总会会长。1952年6月当选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后改为中央体育运动委员会)副主席。195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1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二十六 劳动部部长李立三

  李立三(1899.3—1967.6),原名隆郅,湖南醴陵人。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工人运动的领袖之一。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冬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年到安源从事工人运动。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不久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1928~1930年,他在上海党中央工作,担任中共中央常委兼秘书长、宣传部长,是当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之一。在1930年6月至9月间主张在敌我力量悬殊情况下在各大城市举行总暴动,并把分散在农村的弱小红军集中起来,进攻大城市"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当中共武装被迫撤出长沙,即告失败,进攻武汉的计划未实现。以他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给中国革命带来严重危害,中共中央六届三中全会纠正了这个错误,李自己也认识了错误。1931~1946年他去莫斯科学习,主持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1945年当选为第七届中共中央委员。1946年回国,历任军调部东北三人小组成员、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敌工部长、城工部长等职。1948年任中共中央东北局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副主席、党组书记。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劳动部部长。1955年后,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第三办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工业交通工作部副部长。1960年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1967年6月22日服安眠药自杀,终年68岁。1980年中共中央正式为其平反。

  二十七 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

  郭沫若 (1892~1978),原名郭开贞,为我国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考古学家、思想家、革命活动家、诗人。四川乐山沙湾人。1914年春赴日本 留学,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 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 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 等人组织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 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 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 《卓文君》。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东京支部。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 他 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 诗歌等。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一、二、三 届主席,并任中国共产党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至 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 员、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新华颂》、《东风集》、《蔡文姬》、 《武则天》、《李白与杜甫》等。

  二十八 政治法律委员会主任董必武

  董必武(1886-1975)中共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奠基者。原名董贤琮,又名董用威,字洁畲,号壁伍。湖北黄安(今红安)人。 1910年获清朝学部授予的拔贡学衔。1911年参加了辛亥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20年秋在武汉建立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7月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武汉小组代表。第一次国共合作时领导筹建了国民党湖北省党部,并任湖北省国民党工作委员会主任,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1928年赴莫斯科学习。1932年回国,在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中央党务委员会书记,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执行委员,最高法院院长,工农检察委员会副主任。1934年10月参加长征。到陕北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陕甘宁边区政府代理主席。抗日战争时期和抗战胜利后,是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的代表之一。1945年代表解放区参加旧金山联合国制宪会议。曾任中共中央南方局副书记,中共重庆工委书记,中共中央财经部长,华北局书记,华北人民政府主席。

  建国后,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政务院副总理,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1975年1月任第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二十九 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谭平山

  谭平山(1886—1956)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创始人之一、中央副主席原名鸣廉,字诚斋,号聘三。早年加入同盟会。1920年回广东参与组织广州的共产党早期组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任中共广东支部书记。在中共五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任农民部长。大革命时期,在国民党一届一中全会和二届一中全会上均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任中央组织部部长。1927年3月担任武汉国民政府委员兼农民部部长,并试图通过武汉国民政府来进行土地改革。蒋介石、汪精卫相继叛变革命后,参加南昌起义,被推选为革命委员会主席。南昌起义失败后流亡海外。11月,在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被不适当地开除党籍。1930年参与组织“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即第三党),进行反对蒋介石集团的斗争。1943年发起组织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1945年10月正式成立时,任主要负责人。1948年1月在香港参与组织成立“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任中央常务委员。同年9月进入解放区。

  1949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主席团常务委员和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政务委员、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主任等职。1954年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全国政协委员。1956年3月当选为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同年4月逝世。

  三十 法制委员会主任王明

  王明(1904—1974年)原名陈绍禹,安徽六安人。早年参加过学生运动,在“五卅”运动中加入国民党。1925年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回国。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又随米夫去苏联,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任教。在这期间,他在米夫支持下,搞宗派斗争,打击异己,逐渐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其思想“左”倾,教条主义严重。1929年10月回国后,任《红旗》编辑,发表“左”倾思想的文章。1930年底借批立三路线,提出一个比立三路线更“左” 的政治纲领。1931年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上,在国际代表米夫的支持下,选入中央政治局,很快又补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取得了中央领导权。1931年6月,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叛变,米夫以国际名义指定由王明为代理书记。党内开始了第三次“左”倾错误的统治。同年9月,党中央机关遇到破坏,王明随米夫去苏联,任中共驻国际代表。王明去苏联前指定中央由博古负责,博古执行的仍是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给革命带来很大的危害。抗日战争开始后,王明又回到国内,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他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放弃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抗战初期在武汉任长江局书记时给党带来很大损失。1942年党整风时,王明态度恶劣,拒绝参加整风。“七大” 时为了团结他,仍选他为中央委员。

  新中国建立后,王明任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副主任、中央人民政府法制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等职。在此期间,王明做过一些法律草案起草工作,1950年负责主持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1956年去苏联定居,以后化名“马马维奇”、“波波维奇”撰文歪曲我党历史,攻击毛泽东思想。1974年3月27日病逝于莫斯科。

  三十一 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何香凝

  何香凝(1878—1972),原名瑞谏,又名谏,广东南海(今广州市芳村区)人。1897年在广州与廖仲恺结婚。1903年夏赴日本留学。9月与廖一起结识孙、中山后决心献身民主革命。国民党二届一中全会后代宋主持中央妇女部工作。

  1949年4月应中国共产党的邀请由香港抵达北平。积极参与召开新政协的筹备工作。9月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政协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妇联名誉主席、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等职。与宋庆龄往来密切,声息相通,共同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作出了贡献。著作编为《双清文集》下卷。

  三十二 情报总署署长邹大鹏

  邹大鹏(1907-1967)又名邹君绰、邹蕴华,化名王小雨。辽宁辽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中央晋绥分局处长、中共中央东北局社会部第二部长、长春特别市市长、中共中央社会部秘书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军委情报部第二副部长、中央政府政务院情报总署署长,中央军委联络部部长,中共中央调查部副部长、常务副部长等职。“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诬陷和迫害,1967年不幸逝世。1980年8月27日,中共中央举行追悼会为他彻底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三十三 出版总署署长胡愈之

  胡愈之(1896~1986),原名学愚,字子如,笔名伏生。浙江上虞丰惠镇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具有多方面卓著成就的革命学者。 早年创建世界语学会与沈雁冰等成立文学研究会。1922年初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后参加上海文化界救亡运动,为救国会发起人之一。抗战胜利后,在海外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建国后,曾任《光明日报》总编辑。曾任新中国首任国家出版总署署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常委。 胡愈之集记者、编辑、作家、翻译家、出版家于一身,是一位被政界、学术界公认的德才兼备的“革命专家”,其“少有的全才”和令人起敬的高尚风范,是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光辉楷模。

 

        三十四 新闻总署署长胡乔木

    胡乔木(1912-1992) ,本名胡鼎新,“乔木”是笔名。江苏盐城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肄业。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35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书记,中国左翼文化界总同盟书记,中共江苏省临时工委委员。1941年任毛泽东秘书,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1945年参与起草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48年后任新华通讯社社长。

  建国后,历任新华社社长(1949年10月1日至10月19日),新闻总署署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秘书长,中共中央副秘书长。参与起草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1975年后任国务院政治研究室负责人。1977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顾问、名誉院长,中共中央副秘书长,毛泽东著作编辑出版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1978年补选为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1980年当选为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1982年当选为中共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主持起草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等重要文件。1987年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曾任中共中央党史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著有:《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胡乔木文集》、《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诗集《人比月亮更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