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正义的纹身符号:达原饮加味治疗小儿感冒挟滞200例疗效观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8 19:28:16
者:魏毅, 任军芳    作者单位:710054 西安,西安市卫生学校中医科(魏毅);710001 西安,西安市中医医院儿科(任军芳)

【摘要】  目的 通过对200例感冒挟滞证引起发热患儿的治疗结果进行分析,阐述中医辨证治疗小儿积滞发热的体会。方法 运用《瘟疫论》达原饮加味(柴胡、黄芩、槟榔、厚朴、草果、知母、白芍、甘草)药方治疗小儿感冒挟滞证200例,3 d后观察治疗结果。结果 痊愈134例(67%),有效62例(31%),无效4例(2%),总有效率98%。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小儿感冒挟滞证,疗效显著,疗程短。

【关键词】  感冒挟滞证/中医药疗法; 中医辨证治疗; 达原饮/治疗应用; 中草药; 儿童

小儿感冒挟滞证,是儿科常见病之一。近年来,因家庭条件优越、家长溺爱、饮食结构不合理,高蛋白、高脂肪类食物增多,导致儿童营养过剩;加之运动量减少,居住环境过于安逸,抵抗力下降,所以患感冒积滞引起的发热逐年增多,而此证用抗生素治疗疗效欠佳,热证迁延难退,对患儿身体不利。笔者根据中医特色,中药可以辟秽化浊的优势,运用“达原饮”方辨证加减治疗小儿感冒挟滞证20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200例患儿,均来自200404/200801西安市中医医院儿科门诊,其中男116例,女84例;年龄最小1岁,最大12岁;病程最短1 d,最长7 d。87例血象增高,113例血象正常。发热体温在37~37.9 ℃ 89例,38~38.9 ℃ 102例,39~40 ℃ 9例。

  1.2 诊断标准 以2005年出版《现代中医儿科学》[1]为标准。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等症为主,兼有腹胀、不思乳食,或呕吐,口秽酸腐,便溏酸臭,泻不消化物,舌苔厚腻,脉滑数。

  1.3 排除标准 发热伴腹泻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大便镜检有血白细胞、红细胞,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发热伴抽搐,喷射状呕吐,脑膜刺激征(+)。

  1.4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均予口服达原饮加味,方药组成:柴胡、黄芩、厚朴、槟榔、白芍、知母、草果、甘草。每日1剂,每剂分2~3次口服。恶寒发热明显者,为邪在少阳,加柴胡;体温38.5 ℃以上,咽喉红肿者,加金银花、连翘、牛蒡子、射干;鼻流清涕,喷嚏,加荆芥、防风;夏季暑湿发热,加藿香、香附;有发热惊厥者,加蝉衣;大便干结者,加枳实、生大黄;咳嗽痰壅者,加杏仁、姜半夏。3 d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效果。

  1.5 疗效判定标准 (1)痊愈:体温正常,各种症状消失;(2)有效:体温正常,各种症状减轻;(3)无效:发热不退或增高,鼻塞流涕及兼证未改善或加重。

  2 结果

  200例患儿中,痊愈134例(67%),有效62例(31%),无效4例(2%),总有效率98%。

  3 讨论

  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怯弱,寒暖不知自调,饮食不知自节,随着社会的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变,家长对独生子女的溺爱,导致喂养不合理,不但容易感受外邪,更容易被饮食所伤,临床易出现高热不退、口气秽浊、舌苔厚腻等表里兼挟的症状。

  达原饮方是《瘟疫论》中的方药,它是治疗温病初起,或疟疾,邪伏膜原的要方。《温热经纬》说:“膜原者,外通肌肉,内近胃腑,即三焦之门户,实一身之半表半里也,邪由上受,直趋中道,故病多归膜原。”由于邪在半表半里,故见往来寒热,其形如疟;瘟疫每挟湿浊,疟疾每挟痰滞,湿痰阻遏于中,以致胸痞呕恶,热伏于里,故见烦躁而头痛,脉数;至于舌边深红而苔白厚如积粉,或舌苔黄厚腻,是湿遏热伏之象,为辨证要点之一。故治宜开达膜原,辟秽化浊,使邪气溃败。方中厚朴除湿散满,化痰下气;草果辛香辟秽,燥湿止呕,宣透伏邪;槟榔行气破结,三药气味辛烈,能直达膜原,逐邪外出,共为主药;知母、黄芩清在里之热,为辅药;因瘟疫之邪最易伤津劫液,故用芍药敛阴和里;配知母更能滋液和阴,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各药合用,使秽浊得化,热邪得清,邪去病解。小儿感冒挟滞证与达原饮邪伏膜原之湿遏热伏之象非常相似,所以引用此方加减治疗小儿感冒挟滞证。笔者在临床沿用此方治疗小儿感冒挟滞证,随症加减,灵活运用,见效快,全身症状恢复彻底,可以达到邪祛病安的目的。大部分患儿服药1~3剂后,不但体温逐渐下降,不再回升,全身症状也随之好转,如精神食欲转佳,咳嗽渐减,气色见好,全身状况改善,避免了患儿打针的痛苦及不安全的隐患,这正是中医治疗小儿感冒挟滞证的优胜之处,应该发扬和推广。但小儿服用中药困难,家长煎煮中药不便,剂型有待进一步改良。

【参考文献】
  [1] 江育仁,朱锦善.现代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5: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