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0083 女主:邓小平南巡讲话20周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22:40:29
2012年1月,是邓小平南巡讲话发表20周年。20年前,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迈着蹒跚的步伐,带着子孙登上列车,纵贯整个中国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广东深圳,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改革的胆子要大一些,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回首往事,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南巡讲话会发生在1992年初?这次讲话究竟为中国带来怎样的影响?邓小平以后的中国领导人如何评价南巡讲话?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20后的今天,南巡讲话对现实生活还有多少指导意义?【网友评论】


1992年邓小平南巡
2011-12-30 12:102354人参与20条评论
1992年,邓小平在深圳仙湖植物园奇花共欣赏
共25张
第01张

原广州副市长谈南巡背景:有人想在“经济建设”外另搞阶级斗争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工作重点转移以来,我国一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也是几次党的代表大会一贯坚持的,但有的报刊却发表长文,说全党和全国人民现在有“双重任务——阶级斗争和全面建设”,这不是将一个中心变成两个中心吗?“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已经讲了十几年,但在这时提出两个中心,主张反和平演变也是中心,真是令人眼花缭乱、莫衷一是。可以这样说,在小平同志巡视南方前的一段时间里,确实笼罩着沉闷、困惑、无所适从的气氛。【详细】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时任《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周瑞金
1991年《当代思潮》:改革要问姓“社”姓“资”
《当代思潮》向上海方向发出第一轮反击。在4月20日这一期上,它发表文章质问“改革开放可以不问姓‘社’姓‘资’吗?”然后自己回答说,在自由化思潮严重泛滥的日子里,曾有过一个时髦口号,叫做“不问姓‘社’姓‘资’”。结果呢?“有人确实把改革开放引向了资本主义化的邪路”。【详细】
时任中宣部部长发表《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一文
管宣传的部长发表文章《关于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人民日报社社长锦上添花,把这标题做成通栏大字横贯一版,异常鲜明。部长说了千言万语,其实只想回答一个问题:今日中国那些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有没有经济上的根源?有没有一种经济上的力量支持他们?”【详细】
1991年有一股反改革反开放的言论 矛头直指邓小平
比如《人民日报》的一个编辑就在当时反唇相讥:“那么多人发表了那么多的批评邓小平的言论,莫非都是经由党的组织系统逐级传达?”诸如此类的情节由小道上传播开的时候,没有人还会相信北京的矛头仅仅是冲着“皇甫平”的。“这实际是在批邓,”新华社记者杨继绳说出了当时很多人的想法。【详细】
凤凰网独家视频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南巡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对中国90年代的经济改革与社会进步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邓小平强调,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详细】
巡视南粤路线安排
他们提出的巡视方案是深圳——珠海——深圳——上海。让老人家在深圳、珠海两个特区分别巡视就可以了。因过去工作的关系,我与这三位同志都很熟。我向他们建议,在确保安全和考虑老人家健康的情况下,一定要让老人家多看看,让他坐下来多谈谈。【详细】
视察南方的历史背景
当时,西方国家加紧对原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争夺和渗透,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迅速发展,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再次引起了人们对我国前途命运的关注。【详细】
特区姓“社”不姓“资”
小平同志是1月17日乘坐专列从北京南下,沿途不停,18日抵达武昌。因火车要加水,所以停了20分钟。按照惯例,没有通知,湖北省的党政领导人不好出来见面。【详细】
邓小平蛇口发表讲话
党的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写进了党的纲领,明确确定以市场经济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小平同志于1月23日上午离开深圳。临行前,乘车巡视了蛇口工业区,并叮嘱深圳市负责人:“你们要搞得快一点!”【详细】
邓小平长女谈1992年南巡:父亲不希望改革开放慢下来
他就是在观察,他觉得如果很好的话,他就没必要来,他更喜欢关注问题。到了1992年时,我觉得他心里有了想法,他不希望这个改革开放的步子慢下来,要继续快,所以他来了。他那时在家里经常说这样一句话:“世界给中国的机会非常少,这次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如果我们不抓住,我们对不起我们的子孙,我们的国家。”【详细】


邓小平南巡讲话: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 只能是死路一条
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有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这一点,我讲过几次。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成果,“六?四”这个关我们闯不过,闯不过就乱,乱就打内战,“文化大革命”就是内战。【详细】


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改革开放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邓小平:计划经济非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要实现共同富裕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就是要对大家讲这个道理。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详细】
邓小平: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 关键在人
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帝国主义搞和平演变,把希望寄托在我们以后的几代人身上。江泽民同志他们这一代可以算是第三代,还有第四代、第五代。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在,有分量,敌对势力知道变不了。【详细】
邓小平: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 要腾出时间办实事
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多。电视一打开,尽是会议。会议多,文章太长,讲话也太长,而且内容重复,新的语言并不很多。重复的话要讲,但要精简。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多做少说。毛主席不开长会,文章短而精,讲话也很精练。周总理四届人大的报告,毛主席指定我负责起草,要求不得超过五千字,我完成了任务。【详细】
邓小平:“左”也能葬送社会主义 主要防“左”
“左”带有革命的色彩,好像越“左”越革命。“左”的东西在我们党的历史上可怕呀!一个好的东西,一下子被他搞掉了。右可以葬送社会主义,“左”也可以葬送社会主义。中国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详细】
邓小平南巡背景揭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些乡镇企业为解决创业资金短缺问题采取了股份制的组织形式,孕育了股份经济的萌芽。1979年7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发展社队企业若干问题的规定》,认为“可从大队、生产队公积金中提取适当数量的入股资金”以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1984年4月,国家体改委在常州召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工作座谈会,肯定了沈阳市等一些企业“允许职工投资入股、年终分红”的做法,各地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试点陆续展开。【详细】
中国第一股
在参加一次所在地区的工商联会议时,秦其斌接触到不少解放前经营过实业的老工商业者,从他们的口中,秦其斌第一次了解到股票的作用。按他的理解,发行股票可以筹到钱,企业盈利再按股份分红。于是,他向上级请示要发行股票以解决资金问题。【详细】
赠给外宾的特殊礼物
邓小平的话消除了客人的疑虑,凡尔霖向邓小平赠送了一件礼品:一枚纽约证券交易所的所徽,凭这枚所徽可以自由出入纽约证交所。邓小平也回赠给客人一份特殊的礼物,是新中国刚刚上市的第一种股票——面值50元的上海飞乐公司的股票。【详细】
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典礼在上海浦江饭店举行。上海市市委书记兼市长朱镕基宣布“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成立,上交所总经理尉文渊敲锣开市。在锣声中,黄菊副市长和龚浩成行长,揭开了披在由市政府顾问汪道涵书写的“上海证券交易所”铜牌上的红色绸布,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诞生。【详细】
一次意义非常的南巡
1991年春节前夕,邓小平同志在上海听取工作汇报后说:“有些同志怕上海金融市场的门开大了会乱套,刹不住车。为什么要刹车?马克思主义没有说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能开放内外金融市场。”为了澄清人们思想上的一些误区,已88岁高龄的邓小平决定出来说一说,他选择到改革开放先行一步的深圳、珠海等地视察。【详细】
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方针谁也变不了 下几代都不能变
改变现在的政策,国家要受损失,人民要受损失,人民不会赞成,首先是八亿农民不会赞成。农村政策一变,他们的生活水平马上就会降低。现在农村还有几千万人温饱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不过也比过去好多了。毕竟全国绝大多数地方好起来了,国家可以腾出手来帮助少数贫困地方发展起来。中央对此已有部署。不仅是国家,还有那些好起来了的地方也可以帮助,问题不难解决。所以,从我们自己的实践看,不但我们这一代不能变,下一代,下几代,都不能变,变不了。【详细】



改革开放是三代领导人深化科学发展的精髓
胡锦涛同志说,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团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21世纪的。【详细】

江泽民:南巡谈话是推进改革宣言书

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深刻回答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详细】
胡锦涛:为深化改革作政治动员

香港《文汇报》7日刊文说,胡锦涛的讲话意义深远,不仅为深圳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更是今后一段时期指引中国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克服阻力、进一步改革开放的政治纲领和政治动员。【详细】
李鹏:改革开放主要是防止“左”

我们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把改革开放的步子迈得更大一些。加快改革开放的关键在于各级干部进一步提高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自觉性,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详细】
朱镕基:遭污蔑为中国戈尔巴乔夫

他们当时讨论谁是中国的戈尔巴乔夫,矛头直指刚上调国务院工作的朱镕基副总理,这就是当时中国严峻的政治局面。舆论界的暗喻也出来了——“走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派”。【详细】
李瑞环:把握好改革力度、发展速度

不深化改革,就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重视发展,就不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保持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当然,没有改革和发展,也难以实现和保持稳定、和谐的社会局面。【详细】
温家宝: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十一五”时期,我们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在活力,我们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详细】
“没南巡讲话十四大怎么开”

南方之行,邓小平提出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强调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党的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详细】
抵达深圳:随行车队出奇简陋
紧跟在后的行李车队是五辆小货车,也由警车开道随行,站在路边的群众笑了,维护秩序的警察也笑了,他们还从没见过哪个大人物的随行车队如此简陋。事后接待处的同志却受到了中央警卫局副局长孙勇的表扬。【详细】
遥望香港:眼神深切一言不发
站在两端分别飘扬着五星红旗和米字旗的深圳河大桥中方边境上,老人家久久凝视着对面的香港———这个本来属于我们、却被腐败的清王朝割让给英国的“东方之珠”。【详细】
仙湖植树:让全国人民都发财
当深圳仙湖植物园管理处负责人介绍玉树又叫发财树时,邓榕对父亲说:“这是发财树,我们都来摸一下嘛,都发财。”“以后咱们家也种一棵。”老人家深情地说,“让全国人民都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详细】
特别握手:祝贺年轻科技人员
老人家朗声问游景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论断你认为站得住脚?”游景玉毫不犹豫地回答:“我认为完全站得住脚。因为我们是用实践来回答这个问题的。”【详细】
万人轰动:哭着要与小平握手
看到老人家向大家招手,群情激动,大家又不断喊着:小平你好!小平你好!有的人哭着啊,哭着要上前握老人家的手。没有办法的警察只好手拉手连成人墙,让大家往后面站,别碰着老人家。可有个人哭着说:“我有今天是邓小平给的呀!你让我好好看他一眼吧!”【详细】

潘石屹:要没有他的南巡讲话不可能有我们的今天
潘石屹:我最感激的一个人是邓小平,要没有他的南巡讲话,海南不可能发展,也不可能有我们的今天。我觉得邓小平的复出,对中国的历史确实是一个重新的改写。经济,人们的精神状态,这些方面的变化,以前哪敢想?邓小平复出后,开始开放、宽容,在经济上也很宽松。万元户、百万元户,在这之前根本就没有任何生存的环境。邓小平开创了一个很宽容的时代。他很智慧地提出改革开放。现在我们都知道,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不改革开放就没法儿生存。邓小平在二三十年前就能提出改革开放,这是一条非常对的路。【详细】

冯仑:邓小平南巡讲话明确方向 重塑了中国发展的起点
冯仑:九十年代是一个裂变,又是重塑中国发展的年代。社会、经济、观念、意识形态都出现了裂变。但很快又开始重塑,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明确了方向,重塑了中国发展的起点。因为裂变,相当于突然刹车,一批人被踢下去,车又要拐弯,大家就蒙了,一批人就乱走,这其中有两三年的徘徊期和恍惚期。【详细】

王石: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全国掀起房产热
王石:1992年邓小平南巡之后,全国掀起房产热,很快就是房地产,倒卖土地,像你刚才说的,只要能得一块土地就可以进入房地产,那是那时候的现象,就可以这样说吧,这块土地你拿到手了,你还没开发呢,半年你再转出去,已经100%的利润,就这么一个情况。所以当时的房地产界就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就是咱俩谈合作,谈房地产,说(利润)低于40%咱不要考虑,就是低于40%不考虑。【详细】

邓小平南巡讲话掀起下海潮

这次后来被称之为“春天的故事”的南巡,在中国经济界产生了强烈的震动,很多人也都从中嗅出了巨大的机会。这期间,陈东升、冯仑、郭凡生等一大批主流精英下海创业,开创了现代企业发展和经济变革的新篇章。【详细】
教师掀起下海创业潮
现在说起徐立华,大家都知道他是宁波波导股份公司董事长,不过,在他1992年下海之前,则是一名西南交通大学的教师。说起自己的经历,徐立华经常是一副自嘲的口气:“我1981年考上了西南交通大学计算机系,本科毕业后报考研究生,当时心气比较高,报的是清华大学,结果没考上,就留校任教了。”【详细】
下海潮营造空前经济氛围
有闯劲的人纷纷‘留职下海’,下海者仍然保留职位,不打破铁饭碗,一旦生意失败,仍可回原单位上班。据《中华工商时报》统计,当年度全国至少有10万党政干部下海经商。【详细】
80年代初期起就有人“下海”
80年代“下海”的人数不多。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之后,随着大气候的变化,个体、私营经济政策的稳定和从业人员地位的提高,甚至有大批官员和书斋中的知识分子改换身份,投身私营工商界,掀起了全民“下海潮”。【详细】

亲历改革:左倾思潮促使了当年邓小平南巡
我很惊讶某些“左”的朋友公开挑战党的最高权威,并且缠斗不休的劲头。比如说,从1979年到1990年,邓小平先后6次讲话说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些朋友在诸多重要媒介上发表文章叫板邓小平,狠批市场经济。进入1992年,邓小平已经88岁高龄了。有人说,自1989年11月辞去中央军委主席职务之后两年多,很少露面的邓小平一直在紧张思考。他在自己的院子里思考的事情,恐怕不亚于“文革”时期他在江西著名的“邓小平小道”来回散步想到的事情。【详细】


回忆邓小平南巡:你们要快一点

“邓旋风”掀起改革开放大潮

邓林揭秘父亲邓小平南巡花絮
邓小平南巡中鲜为人知的故事:插柳不叫春知道
张宝忠说:“小平同志这次来是休息的。既要让老人家看看广东改革开放的新成就,又要考虑他已是87岁高龄的老人,不要过于劳累。”中办提出的巡视方案是深圳——珠海——深圳——上海。陈开枝则建议,在确保安全和考虑老人家健康的情况下,一定要让老人家多看看,让他坐下来多谈谈。不能视察完珠海,就坐船回深圳,一定要看看珠江三角洲,因为珠江三角洲变化也很大。【详细】
李灏回忆邓小平南巡:你们要快一点啊
那是最后的事情,送他去蛇口的路上,我想还有几个问题没汇报,就抓紧。我说我要搞城市化,准备撤县建区,把农村纳入城市体制;还有一个社保制度问题。临走说了一句话,我送他,副书记厉有为也去送,送到码头,他一回头说:“你们要快一点啊。”这是他一贯的思想。要有一定的速度。不是斯大林也讲过吗:“慢就落后,就挨打。”这个速度不能理解是盲目的,只讲GDP什么的。【详细】
李罗力:“邓旋风”掀起改革开放大潮
1992年3月26日,《深圳特区报》头版头条刊出了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南巡第一次正式公之于众。3月30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东方风来满眼春》。3月31日,《人民日报》等国内各主要报纸都在头版主要位置转载《深圳特区报》的这篇长篇通讯;中央电视台也在当晚《新闻联播》之后,用45分钟时间全文播发了这篇文章。从这时开始,神州大地上刮起了一股“邓旋风”。【详细】
邓林揭秘父亲邓小平南巡花絮:抓不住机会对不起子孙
邓林告诉记者,退休后邓小平的生活一直都很规律,非常关心国家命运和民族命运。“他原来一直有一句话,世界给中国的机会非常少,这次给了我们一个机会,如果我们不抓住,我们对不起我们子孙、我们的国家。”【详细】
邓小平南巡有两句话未见报

10多年过去了。现在再看,陈锡添坦言这篇文章有一个“最遗憾”的地方,就是没有把邓小平的一段很重要的谈话写上去:“不要搞政治运动,不要搞形式主义,领导头脑要清醒,不要影响工作。”这几句话临上版之前,陈锡添却把它删掉了。【详细】
对1989年后改革速度放慢不满
1月20日,邓小平登上深圳国贸大厦五十三层俯瞰深圳市容。指出:我们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有了这一步,再赶上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才有希望,我们时间不多呀!【详细】
游览中华民俗村
1月21日,由谢非、李灏陪同,小平同志带着全家人乘车游览中华民俗村。在车上,李灏向小平同志介绍了民俗村的概况。小平同志问:“来参观的人多吗?”李灏讲:“来深圳的香港和内地人,差不多都要到此游览。”小平同志说:“这个创意好,不费时间就能看到全国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详细】
亲手植下一棵发财树
小平同志问:“植什么树哇?”陈潭清说:“高山榕,也叫发财树,它四季常青,生长快、树龄长。”小平同志拿起铁锨就往树坑铲土,又招呼家里人:“全家人都来种发财树哇!”又对大家说:“让全国人民都来种,让全国人民都发财呀!”在场的人都笑了。栽好树,小平同志和小孙子一起提水桶为发财树浇水。【详细】


中国迎来改革开放第二个新高潮

没有邓小平,中国不会如此成功

邓小平“南巡讲话”仍有现实意义
外媒:中国正在迎来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新高潮
国外各大通讯社和其他主要媒体发表了大量的有关消息和评论。英国媒体发表评论说:“外国投资者再次涌向中国。邓小平和改革家们的经济政策看来正在取胜”。德国媒体发表文章说:“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可能以两位数的经济增长率在最近这个10年就会发展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兴工业国家”。日本《东洋经济》发表文章说:“中国正在迎来改革开放的第二个新高潮。”【详细】
邓小平“南巡是客观形势使然”
1992年初春,88岁高龄的邓小平从1月17日离开北京,抵达深圳、23日到珠海、31日到上海视察,2月21日返回北京。沿途与当地领导人作了关乎中国社会主义命运的一系列重要谈话。对这次邓小平的“南巡”谈话,当时为很多人不理解,认为邓小平已正式退休,如此重大的问题,不在北京当面与中央领导层直接对话,仅从组织层面看,也是欠妥的。当我们把邓小平这次“南巡”,放到当年的国际大气候和国内小气候下考察时,就不难看出这完全是客观形势使然。【详细】
美国汉学家傅高义:没有邓小平,中国不会如此成功
有这些有利的条件,但如果没有邓小平的领导就不会取得成功。在中国的领导人中间,没有其他人像邓小平这样,拥有更高的地位和其他领导人的尊重,以及关于党、政府、军队和外国事务的经验和知识。在让中国朝着鸦片战争以来领导人就努力要达到的目标前进上,邓小平体现了把握政治进程的很高的技巧。【详细】
港报纪念邓小平“南巡讲话”:仍有现实意义
一代伟人邓小平已逝世近五年,深圳等地纪念邓小平南巡谈话发表十年,除了中国人习惯对逢五逢十格外重视之外,应该说也反映了南巡谈话精神仍然具有强烈现实意义,人们在新时期希望从中汲取源源不绝的精神力量。【详细】
邓小平南巡坚定台商信心

当时台湾当局开始号召“南进”到马来西亚等国投资,但我们这种人,不懂英文,跟那边人的风俗习惯也不同。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后,我们就觉得机会来了,也可说邓小平南巡给了我们信心,于是选择了来大陆发展。【详细】
东莞对公司发展支持很大
1996年时,这里的地价只有100元/平方米,很便宜,当时租了6年,后来买了下来。村委也尽量解决我们的困难,而当时东莞还有一个“三免两减半”的优惠政策,获利后前3年免税、2年税务减半,这些都帮助了公司。【详细】
我们会继续留在东莞
毕竟这边已形成了一个世界工厂,工厂如果全部搬过去,产业链不可能跟着搬过去,只要政府能给企业提供一个安定发展的环境,我们一定会继续留在东莞。【详细】

新华网:中国各界要求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呼声高涨
在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日到来之际,中国各界出现了要求摒除“杂音”、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强烈呼声,称这是战胜国际金融危机挑战和令中国奇迹延续的必然选择。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17日在头版发表署名“任仲平”的长篇文章《历史契机等我们把握》强调:“时代需要我们继续吹响改革开放的号角”。不久前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详细】


专家:应走“继续改革”之路

政治体制改革要破除六大思想禁锢
国际改革论坛落幕 专家:应走“继续改革”之路
会上,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吴敬琏认为不存在什么“中国模式”,“改革开放才是中国30年经济增长真正的秘密所在。”吴敬琏“继续改革”的观点得到与会嘉宾赞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倪红日说,“我非常支持吴敬琏老师的分析,必须要进行继续改革”。【详细】
专家称社会体制改革已成中国改革事业新重点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体制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但相比较经济体制,社会体制的改革还是滞后的。”李培林指出,社会体制改革涉及到非常广泛的领域,包括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改革,这些领域一直在进行,但现在成为中国整个改革事业的新重点。【详细】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破除六大思想禁锢
根据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发展特别是政治体制改革的经验教训,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在于进一步解放思想,破除在政治体制改革问题上人为设置的种种思想禁锢,将思想和认识统一到如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上来,认清政治体制改革的紧迫性和可行性,积极、有序、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详细】
温家宝: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温家宝总理指出,我们要继续推进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改革,力争取得明显进展。坚持依法治国,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详细】

坚持科学发展 深化改革开放

科学发展是一条红线。我们党在实践中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充分反映了我们党探索发展规律的科学精神。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完成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使命,必须发挥改革开放精神的力量,坚定不移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详细】
推进改革开放的重要指导思想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的主旋律。改革开放的成就举世公认,但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党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实践中探索规律,在探索中深化认识,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我们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发展。【详细】
蕴含的人文精神、和谐精神
科学发展是改革开放精神的内在品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我们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大力弘扬其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谐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详细】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改革开放
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走富民发展之路。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需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只有坚持科学发展,坚持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才能获得持久动力,社会进步才能获得牢固基础。【详细】

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形势风云突变,社会主义大家庭不战自溃,纷纷倒期落马,此时的中国该怎么走成为举世瞩目的问题,在这个关键时刻,亲手开拓和发展了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邓小平不顾年迈,力排众议,拨正船头,重新将改革开放事业引入正轨,这才有了中国20年来的大发展。今天,回顾邓小平南巡讲话,我们有理由相信,深化改革依然是中国政治经济生活的核心话题。纪念邓小平南巡讲话,不是为了再叨念一遍他说了什么,而是要继承他推进改革的决心和魄力,在新时代继续推进中国的改革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