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血海贼王 蚕茧果实:鲁迅是一切既得利益者的死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5:20:53
博客网 博客中国 观点

97

献花

鲁迅是一切既得利益者的死敌

作者:霍军 2010-9-14 11:34:10 发表于:博客中国

 

鲁迅是一切既得利益者的死敌

这篇文章,《鲁迅为什么爱骂人》,网上贴过好几次,也编在了我的散文集《为什么需要感恩》里边。我以为编得好——因为懂得对华夏民族感恩,鲁迅才喋喋不休,骂人到死。因为,鲁迅是个爱母亲的战士。想当年,狼牙山上,上海战场,台儿庄炮火中,哪一位壮士不是最爱母亲的大好男儿?

爱得太深,就不容许任何一点给母亲脸上抹黑的东西。所以,作为一介书生,鲁迅挺起了自己独有的长矛——金不换的小毛笔!

今天,无数八十年代的鲁迅崇拜者、追随者,人到中年了,进入精英了,拥有财产了,得到赏识了,坐在地位上了,因而转向了梁实秋和梁遇春,主张费厄泼赖了,心平气和了。可以理解,不奇怪——既得利益者就该说既得利益的话,既得利益者只能拥有既得利益者甜腻腻的腔调。所以,他们要放逐鲁迅,遮蔽刺耳的声音,掩住自己的耳朵还要向全世界兜售耳塞,顺便再赚一笔,结果让权贵们更顺眼,完全合乎五千年来中国人拼命追求人生发迹的成长逻辑: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天下英雄皆入皇上彀中。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要不然,你叫这帮失掉了人道主义信念、又没有宗教信仰、离开权贵的支撑就失掉了自己脊梁骨的中国文人往哪儿走?

他们无路可走!在这样一个民众不会表达、权贵占据所有表达权而一个劲儿叫嚣“绝不“”绝不“的时代,文人们主动放弃鲁迅,似乎本来就在预料中。

比如摩罗,那样一个鲁迷,现在也抱定国家粗腿,呵斥鲁迅,如同当年的庙堂学士呵斥他本人一样。

既得利益者往往对国家的未来“报有积极的看法”,爱给孩子们“灌输一些”正面的东西,喜欢“舆论导向”,爱看每年央视的“感动中国”并因此感动的鼻涕满面,时时斥责中国人“素质低”,积极讨论中国举办国际盛会。

所以既得利益者认为,今天如此盛世,鲁迅就有些不太恰当了。

不过我要说的是,能够坐在鸟巢里看开幕式的人,肯定和坐在打麦场上算计粮食价格的人,有不一样的视觉感受。

有资格和能力倒卖地皮的人,肯定会说你住不起就别买这样的话。

能够有幸当火炬手的人,肯定和连上街都受到限制的百姓,有不一样的国家观念。

因为书记点名而当了人大代表的人,肯定和从来没有过一张选票的知识分子,有不一样的公平观。

享受全额公费医疗的地级干部,肯定不会像一个拿几百块养老保险的“老没出息”一样蘸唾沫数几毛钱。

在垄断企业悄悄儿点工资外奖金的人,肯定不会像一介书生那样爱发牢骚。

天天吃公家饭局的人,肯定积极有为,更想把单位的事情办好,办出成绩让领导满意,也比“群众”更有觉悟。

已经因为爹爹妈妈的人脉——官脉当上公务员的青年,肯定不会像他的高中同学那样,人生态度消极。

拿公款去看世博的人,肯定和坐在家里没钱去旅游的人,对盛世的焰火晚会有不一样感受。

同样,一个有教养的享受着全国人民资金支持的上海人,肯定和一个因为不识字而尿憋得要命的乡下女人,对上海大街的文明指数,有不一样的计算方法。

说这些是想说明,今天那些讨厌鲁迅的人,多半是认为中国早已经没有了不公正,没有了闰土和祥林嫂。他们多半成了鲁四老爷,读国学著作或主要听于丹的国学讲座,修炼得”事理通达心气平和“,即便在祥林嫂光天化日之下被山里的婆家抢走,也还能慢悠悠”踱到河边“去看现场,完了说:“可恶!然而……”

良知肯定在,因为都是人。

猪油已蒙心,因为自己占到了便宜,国家的便宜。

所以你随时都看见做廉政报告的家伙,享受着国家的“三公”福利,却在号召别人“安贫乐道”,“甘于奉献”。

既得利益者,是今天中国的毒虫,蠹虫。

因此,鲁迅应当还在最前列召唤所有的中国人:拿出你们的良心来!不然,随你说什么强大,盛世,第二第三,航空母舰,你们也不过是重复一代代封建帝王的轮回把戏:自己受压迫时,高喊造反有理,自己坐江山时,就焚毁一切兵器,甚至记载了自己造反言论的书本。

既得利益的根本嘴脸是:反抗只为自己当皇帝!他们都是一代又一代的朱元璋和阿Q!他们要的其实不是社会公正,他们要的是自己的位子。他们不要公平,他们要自己的利益。只要自己那一份儿到手,管他娘的——在我身后,管他举世滔滔!

既得利益者尤其是阿Q:被别人拧着小辫子时,嘴上告饶,心里腹诽;自己有能耐时,就扭小尼姑的脸蛋儿,享受众人的喝彩。

因此,就今天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来讲,所有的中国人其实还都是潜在的专制皇帝。

他们激烈反抗,因为他们想当皇帝;他们坚决反对反抗,因为他们已经成为皇帝。

他们永远不可能给中国带来公正和自由,更不要说民主。民主是一切专制者的死敌,当然也就是潜在的专制皇帝们的死敌。

他们天然也就成了鲁迅的潜在敌人:他们在造反时,呼唤自己那一份儿时,都会祭出鲁迅这个法宝。但是,当他们成为了利益拥有者,他们的第一要务,就是想办法改装鲁迅,然后丑化,最后想办法灭了鲁迅。

所以,揭破这个秘密的鲁迅,不能走下中学神圣的语文课堂。

可是,鲁迅要是被放逐了,谁来告诉孩子们这个心理痼疾的治疗方法呢?

因此,再次贴出这篇文章,标明我的鲁迅观——鲁迅不能走。能不能挽留鲁迅,考验着今天中国人的理智。

鲁迅为什么爱骂人

鲁迅终生好骂人。

脾气糟。什么都看不惯。不够“费厄泼赖”。太尖刻。

可鲁迅依然骂。小说而至《故事新编》,借古讽今而至杂文,指名道姓,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联想历史,中外齐上。

枣刺麦芒,砖头瓦快,大鼓大锣,大刀长矛,匕首投枪,鸟銃火炮,只要是家伙,管用,刺得疼捅得深,轰得开擂得响,他一概不拒。

只要能闹得烽烟滚滚,呐喊四起,一个个按捺不住,拍马杀出,刀枪齐鸣,铿铿锵锵,只要一个个玩了命地攻击、反击、撞击、奋击,他就欢实,就来劲,就越发智慧,犀利,尖锐,准确,生动,有才情,有章法,有创造,有新意,有热情,有巧思。

联想,引用,影射,隐喻,谐音,指涉,都是令人叫绝,贴切恰当。含沙射影,顺手殴击,指东打西,敲山震虎,抉微显幽,凸露本质。揭开名相,撕破幛幔,简练概括,一语中的,云开日出。

怀疑一切,质疑一切,拷问一切,追索一切。

蒙混过关不行,侥幸逃脱不行,温柔敦厚不行,躲避不理不行,公允中正更不行。

鲁迅骂了许多人。郭沫若激愤过,梁实秋痛苦过,林语堂解嘲过,四条汉子反咬过,文坛群雄围攻过。但他一概不在乎,挺矛冲锋,见一个斗一个,“一个都不饶恕”。

唯死神夺其笔。有高手在硝烟散去的战场回顾他的战绩,说:“统统不是对手!”

有后人顶礼膜拜,塑金身,唱赞歌,喊万岁。

亦有后后人恍然悟了真理——要忠厚,要和睦,要公允,要平和。

他的文章一如既往。他的杂文蔚为大观,创五千年文明古国文字奇观。

革命乎?伟大乎?旗手耶?斗士耶?

壮哉,美哉,痛快,酣畅。

为什么?

为什么如此不遗余力?为什么这么好斗?

君不见其《〈呐喊〉自序》乎?曾经少年困顿,曾经求学追索,曾经日本鬼子之侮辱,曾经文学救国之梦幻,曾经同志四散、同道背叛之悲哀,曾经振臂一呼,渴求知音,唤起回响,激荡风云,然而,“既无应和者,也无反对者”,陷入“无物之阵”,“荷戟独徘徊”。他感到在死人之国,没有属于人的声音情感,没有血的热度。

他独坐吊死过女人的大槐树下,任树上的虫子往脖子上冰冷地爬,翻抄僵死的古碑,消磨生命,等待死亡。他相信中国人都睡在一间打不破的铁屋子里,即将昏死,好在绝无痛苦。他的经历体验告诉他,哀莫大于心死,一个人最大的寂寞除了没朋友,还要算上没敌人。

后来呢?就是那死寂的院子里去了个“怕狗”而心脏“砰砰跳”的钱玄同,劝他当活人,写文章,唤醒昏睡的人——醒过来就有打破铁屋子的希望!

他写文章了,鉴于以前的寂寞感受,他以为写作的头号要旨就是“呐喊”,让那些和“自己年轻时候一样做着好梦的青年”“不惮于前驱”。

寂寞是最可怕的敌人,寂寞是死敌。那么,开喊吧,无论赞扬,无论骂人,无论讽刺,无论尖酸刻薄,无论死钻牛角尖,怎么都行,怎么评价都可以,招来什么都无所谓,担上万古骂名也不在话下,“速朽”更其所愿,但是,就是不能再沉默,不能没声气,不能不互相应答,不能再陷人于寂寞。哪怕“发扬则送掉自己的性命”,但就是不能沉默着“啮碎了自己的心”。绝不可沉默,因为,继续沉默下去,要么爆发,要么灭亡。

“万马齐喑究可哀”,于是,“我劝天公重抖擞”,他大声疾呼,他开骂了,管你是谁,他就是要激怒你,惹恼你,激发你,挑逗你,打击你,讽刺挖苦你。总之,是要你说话,逼你叫唤,迫你出招,激得你不再沉默,热血沸腾,坐不住,跳起来,活起来,成为一条条生龙活虎、活蹦乱跳、活力四射的中国人,成为有热血的中国人,成为会愤怒、会发火、有脾气、有个性的中国人,成为有人气的中国人。一句话,成为真正的人,而不是死人,奴隶,或者哑巴。

我想,这就是鲁迅爱骂人的理由。

2005年12月21日星期三下午无课无聊四周一片静寂时

97

献花

2

扔蛋

28

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