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施耐德是哪里产的:醫聖堂*民間中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23:28:18
六經陰陽辨證百病精髓論 [引用 2010-10-03 23:51:57]    字號:大 中 小

六經病證脈癥
凡傷於寒,傳經則為病熱,熱雖甚,不死。若兩感於寒而病者,急急回陽可不免於死。
1、太陽病
寸關尺三部俱浮者,太陽受病也,當一二日發。以其脈上連風府,故頭、項痛,腰脊強。
太陽為一身之藩籬,少陰氣足則太陽氣足,陽氣敷布,寒邪難以入侵,太陽為開,即便入侵,也是郁而化熱(太陽不開),在外者發而越之,麻黃湯主之。
太陽開之太過就是太陽傷風病,脈浮緩,發熱、汗出、惡風。桂枝湯主之。
在此說說麻黃,麻黃用藥取其莖,中空而多節,按照象數理論,物以類聚,所以走皮膚竅道,因此體表病變、關節病變,用之捷效,又因為其中空與膀胱同象,所以也可治療膀胱病變。
在說說桂枝,桂枝其用全在皮,而諸書說去皮,是傳寫之誤,桂枝氣輕善走上肢,故上肢病變,心肺痰飲可溫而化之。
2、陽明病
寸關尺三部俱長者,陽明受病也,當二三日發。以其脈俠鼻、絡於目,故身熱、汗出、目疼、鼻幹、不得臥。
陽明主合,合之太過大便秘結,諸如上證。大便秘結,肚腹脹滿,口渴能飲,小便黃赤屬承氣湯證。
合之不及,大便溏瀉,又分陰陽。陰證太陽病不解邪陷陽明太陽陽明合病,無汗、發熱、大便稀,葛根湯主之。
陽證小便黃赤,大便灼熱,葛根黃芩黃連甘草湯主之。
3、少陽病
寸關尺三部俱弦者,少陽受病也,當三四日發。以其脈循脅絡於耳,故胸脅痛而耳聾。此三經受病,未入於腑者,皆可汗而已。
4、太陰病
寸關尺三部俱沈濡者,太陰受病也,當四五日發。以其脈布胃中,絡於嗌,故腹滿而嗌幹。
5、少陰病
寸關尺三部 俱沈細者,少陰受病也,當五六日發。以其脈貫腎,絡於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幹而渴。
6、厥陰病
寸關尺三部俱弦微者,厥陰受病也,當六七日發。以其脈循陰器、絡於肝,故煩滿而囊縮。此三經受病,己入於腑者,皆可下而已。

六經陰陽辨證百病精髓論---劉文澄--2005/12/23
陰陽辯證就是辨別陰陽的多少,陰就是精微物質,陽就是陽氣,真寒(陰證)則陽氣少,真熱(陽證)則精津耗。
真寒屬陽虛,真熱屬陽盛(陰虛),虛熱有陰虛(精微物質少)發熱和陽虛(陰證)發熱(虛陽外越)。真寒則用溫熱藥(辛甘淡發散類),真熱則用苦寒藥,陰虛發熱則用甘淡寒藥,陽虛發熱要回陽化氣藥(淡附子、幹姜、生甘草等)。
六經病證百病論
六經辨證涵蓋了八綱辯證(陰陽表裏寒熱虛實),氣血精津液臟腑經絡辨證盡在其中。
現代人把六經辨證理解為外感熱病的各種表現是錯誤的,其中也包括溫病和雜病。
首先要明白六經的概念:太陽、陽明、少陽是三陽(經)。太陰、少陰、厥陰是三陰經。
六經的概念是《內經》提出的。這六經是用陰陽的多少來判別的。中國古人沒有文字之前是用結繩記事的,一個結就是陽用(—)表示,兩個結用(- -),來表示。再復雜的事物就用這些結排列組合來表示,然後把相同的性質歸類,就延伸出陰陽八卦。八卦(乾坎艮震巽離坤兌為八卦)是由三個爻組成。
每個卦有三個爻組成,其中有陰爻、陽爻,或者全是陰爻,或者全是陽爻,或者陰陽爻駁雜。八卦其大無外,其小無內,包含宇宙間的一切事物。無論多龐大,還是多渺小盡在其中
下面分別說明之:
一、太陽病證
太陽病就是太陽的三個陽(爻)被寒、濕所傷後造成的。
太陽是由三個陽(爻)組成的,陽(爻)多所以叫太陽,卦象是乾,乾健也。太陽代表手足太陽(經),也為一身之藩籬。手太陽是小腸又分清別濁之功,足太陽是膀胱,儲藏和排泄尿液。
太陽經證由於病邪性質、感邪輕重和體質強弱等因素,太陽經證可分中風和傷寒兩類。
太陽經證
1太陽傷寒:一陽被傷是傷寒(病理卦象兌上缺),衛陽被寒所侵先傷上一陽爻,如果正氣充足(也就是其它二爻本身不病),這時寒郁化熱出現發熱,寒為陰邪,其性收引,所以頭項強痛,身痛腰痛,寒閉玄府毛竅,所以無汗,肺與皮毛相表裏,玄府堵塞,所以喘促,邪在表未入裏所以脈浮緊。發散風寒可用麻黃湯類。
2、太陽中風證︰為外傷風邪之意,
二陽傷寒為中風,素體陽虛(中陽虛弱),寒邪入侵之後營陰受傷,衛氣不足,衛氣者衛外煦肢體也,因此出現發熱,惡風,自汗出,頭痛,脈浮緩等。甚至可出現鼻鳴,幹嘔。
主要病機是營衛失調。調和營衛可用桂枝湯類。
(二)太陽腑證
太陽寒邪直傳足太陽膀胱,膀胱氣化不利產生蓄水證。處方:五苓散。
太陽寒邪傷陽,陽少氣化不利導致水蓄膀胱。太陽寒邪不解郁而化熱循經而入膀胱,熱結膀胱,絡脈損傷則蓄血,處方桃核承氣湯,久則三陽俱傷氣不攝津血可產生小便尿血不止(陰證),用藥回陽化氣,處方四逆湯。
歸納如下:
1、蓄水證:寒邪傷陽,邪入膀胱,膀胱氣化不利,水液不行而致蓄水。
表現:小便不利,微熱,渴欲飲水,水入即吐,脈浮。
2蓄血證:寒邪入裏化熱,熱與血搏結,蓄於膀胱少腹。
表現:少腹硬滿疼痛,小便自利,其人如狂。
(三)太陽溫病
實際上太陽溫病是由於貪戀淫樂冬不藏精,陽隨精泄,少陰虛寒,寒邪入於少陰,沒有即時發病而成伏氣,遇春天少陽之春氣生發,陽氣觸動伏邪而發病,因為是傷精所致,所以口渴發熱而不惡寒。《內經》叫:冬傷於寒春生溫病。伏邪為病應與口鼻而入的瘟疫區別,瘟疫自口鼻而入,發病迅速,高熱、口渴、頭痛煩渴,小便黃赤,大便閉結或腹瀉。
二、陽明病證
二陽合明為陽明,二個陽爻在外一個陰爻在中,卦象為離,中空,藏而不能滿,平時的胃脘是溫溫的。陽明包括手陽明大腸(經)和足陽明胃(經)。胃腐熟水谷以化氣血,大腸傳導糟粕以化津液。
(一)陽明經證:太陽病不解邪熱循經傳入陽明,中空之爻被邪熱填實,二陽與邪熱交織成病態乾卦,乾為大赤,所以發熱(大熱)、面赤、口渴、心煩,飲冷飲,舌苔黃燥,脈洪大等,只有無形之邪熱,沒有有形之燥屎。教科書中所傳有壯熱,大汗是錯誤的,大汗之後,熱隨汗泄,熱從何來?
處方:白虎湯類。
(二)陽明腑證:邪熱陷陽明日久,津液被灼,糞便不下(病理卦象乾),乾為堅硬,邪熱與燥屎並存也就是“胃家實”,多簡單的三個字,言簡意賅。
臨床表現:日晡潮熱,手足汗多,腹中鞭滿脹痛拒按,大便秘結,腹中轉矢氣,煩躁,甚則神昏譫語,狂亂,不寐,舌苔黃厚燥或苔焦黑燥裂,舌邊尖有芒刺,脈沈遲實或滑數。處方:承氣湯類。
三、少陽病證
一陽二陰為少陽,陽藏肌腠,溫裏而實肌腠,卦象坎,外陰內陽,內藏精汁(膽汁)。太陽病不解,一者邪熱內傳少陽,精汁被灼上泛於口,故出現口苦,胸脅苦滿,膽汁(精汁)不能順利下傳小腸,小腸分清別濁之功被傷。方藥:小柴胡湯。二者太陰濕困,也可造成精汁不能下瀉而上泛於口,所以胸脅苦滿,默默不欲飲食,往來寒熱,口苦,咽幹,目眩,心煩喜嘔,苔白或薄黃,脈弦等,處方:大黃附子湯,蒼術薏苡仁半夏等燥濕藥。
四、太陰病證
太陰陰多三個陰爻(卦象坤),陰中藏有精氣神,太陰包括手太陰肺(經)和足太陰脾(經),脾為運化之官職,喜燥惡濕,五谷精微靠其運,濕多困脾太陰病,肺為嬌臟,喜潤而惡燥惡濕,太陰為陰臟體陰而用陽,寒濕困阻太陰脾,所以腹滿,全身沈重,處方:大黃發附子湯,濕邪寒邪上幹嬌肺所以咳嗽,寒邪傷肺咳嗽連聲,處方:麻黃附子細辛湯或加甘草生姜。濕邪傷肺咳嗽沈悶,處方:麻黃附子細辛湯家蒼術苡仁和半夏。濕熱交結要出黃疸,陽黃熱重,小便黃用茵陳湯,陰黃濕重寒中,小便清大便溏加術附。
太陰病的特點:腹滿、食不下,喜溫喜按。
表現為裏虛寒證:腹滿脹痛,不欲飲食,腹瀉,時或腹痛,喜溫喜按,舌淡苔白膩,脈沈緩弱。
五、少陰病證
少陰一個陰爻,陰少所以為少陰(卦象離),陽(爻)多本身不病,二陽抱陰是為心(離),少陰陰中藏精津,少陰病則陽不伸(陽氣減),惡寒、踡臥但欲寐,虛陽外越舌頭根,扁桃體大要發熱,頭昏、頭脹高血壓,四肢逆冷成之因,坎陽被傷變成坤,死氣沈沈誰知因?太陽邪熱傳少陰(病態乾卦),陰傷之後精津損,煩躁口渴多冷飲。少陰包括手少陰心(經)和足少陰腎(經)。足少陰腎卦象為坎,二陰抱一陽。正常情況下,心火下降腎水上升形成一個既濟卦,化成熱融融的一團氣。這融融的一團熱氣是生命之根,今人不知珍惜,貪涼飲冷,日耗其陽,日久陰盛陽虛,虛陽被盛陰逼外,四肢煩燥,高血壓、腦溢血、腦梗塞等病要發作,口渴而不喜冷飲,或喜而只漱口而不欲咽,咽喉炎等病要發作。
總之少陰病以虛寒為主,多見少陰寒化證,少見少陰熱化證。
(一)少陰寒化證︰是指心腎陽氣不足,病邪入內,從陰化寒所表現的全身性虛寒證候。
表現:惡寒,手足厥冷,嘔不能食或食入即吐,小便清長,下利清谷,蜷臥欲寐,脈沈細;身反不惡寒,面赤,脈微欲絕。
處方:四逆湯類回陽救逆。
(二)少陰熱化證︰是指少陰陰虛陽亢,從陽化熱而出現的裏虛熱證候。
表現:口燥咽幹或痛,心煩不寐,下利或自利清谷,小便黃赤而短,或腹脹不大便,舌尖紅赤,脈象細數。
處方:黃連阿膠湯類滋陰清熱。
少陰病的特點:少陰寒化,脈微細,但欲寐。少陰熱化,脈微細數,煩躁欲寐。
六、厥陰病證
厥陰一陽托二陰(卦象震),包括手厥陰心包經和足厥陰肝經。寒入厥陰傷一陽,震變坤卦太陰鄉,厥陰太陰為鄉鄰,陽傷脾職失健運,濕困太陰脾陽陷,消渴引飲溲長清。熱入厥陰傷一陰,口渴煩躁譫語因。病(或寒或熱)入厥陰寒熱雜,姜附椒柏烏梅下。
另解厥陰二陰藏精血(卦象震),一陽鼓動四肢健,厥陰如若傷一陰(變成病態離卦精津受傷,消渴氣上要撞心,心中痛熱饑不食,如若一陽再有傷(病態坤卦),下利不止胃腸傷。
總之,六經辨證不越陰陽二字,就在陰陽上下功夫。辨清陰陽治療就會易如反掌,當今的大多數疑難病參合六經辨證就會迎刃而解。
澄空六經八卦解
八卦涵蓋天和地,解說物理很容易,三爻成卦八純卦,三爻組成一個卦。
一陰陰少為少陰(卦象離),二陽抱陰是為心(離),二陰抱陽這是腎(坎)。少陰陰中藏精津,少陰傷陽肢不伸(陽氣減),惡寒、踡臥但欲寐,虛陽外越舌頭根,扁桃體大要發熱,頭昏、頭脹高血壓,四肢逆冷成之因,坎陽被傷變成坤,死氣沈沈誰知因?四逆湯來扶坎陽,少陰寒化無處藏。少陰陰傷精津損,煩躁口渴飲冷飲,溲赤短少是其因,黃連阿膠來煎嘗。
太陽陽多三個陽(卦象乾,健也),在人體表護衛強,太陽病則陽被困,郁而發熱是其因,脾陽充足不出汗,麻黃湯藥急急煎,汗出寒散表自健。脾陽不足肌腠疏,惡風汗出營衛虛,桂枝湯煎可解除,如若少陰陽氣虛,寒邪直入少陰病,太陽少陽病合成。
陽明陽多兩個陽(卦象離),再加一陽(郁熱)陽明傷(病態乾卦),陽明經證煩躁渴,新病大便未結實,白虎湯方就好使,陽明久病胃家實,燥實痞滿可兼出,三承氣湯因證施。
少陽陽少一個陽(卦象坎),精汁內藏瀉則祥,為病濕困和郁熱(卦象艮),但藏不瀉膽遭殃,三焦不通水道閉,決瀆失職病少陽。往來寒熱小柴胡,太陰濕困要燥濕,半夏蒼術苡仁使。
太陰陰多三個陰(卦象坤),陰中藏有精氣神,脾為運化之官職,五谷精微靠其運,濕多困脾太陰病,腹滿咳嗽是其因。太陰腹滿便不下,大黃附子細辛下,陽黃就用茵陳蒿,陰黃再把術附加。太陰陰傷大便結,麥味理中重用術。
厥陰二陰藏精血(卦象震),一陽鼓動四肢健,厥陰如若傷一陰,消渴氣上要撞心,心中痛熱饑不食,如若一陽再有傷,下利不止胃腸傷。厥陰之病寒熱雜,權衡寒熱陰陽施。
厥陰另解,厥陰一陽托二陰(卦象震)寒入厥陰傷一陽,厥陰太陰為鄰鄉,陽傷脾職失健運,濕困太陰脾陽陷,消渴引飲溲長清。熱入厥陰傷一陰,口渴煩躁譫語因。病(或寒或熱)入厥陰寒熱雜,姜附椒柏烏梅下。

澄空:從“否”卦說痞滿
人身不過一水火,水火既濟無沈屙。否卦的卦象是乾在上,就也就是陽氣在上,坤卦在下,也就是陰氣在下,二氣不能交感,太陰陽明為寒濕所阻,清氣(輕清之陽氣)不升,濁氣不降,導致胃腹痞滿、大便稀溏。也就是《內經》上說的“濁氣在上則生嗔脹,清氣在下則生飧泄”。臨床上可以出現臍中冷痛,口不渴、食不下,不知饑,命門冰涼,容易感冒,並且感冒後不發燒,這時用藥就用熱性(陽)藥,大把姜附盡管用,大便成型藥就停,這是用藥真規則。
澄空說坎離(心腎)
心腎是人立命之根本,六十四卦是由八卦重疊而成。凡是學過《易經》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個口訣:離中虛,坎中滿。意思是說離卦外面(上下)兩個陽爻(在人身為氣),中間一個陰爻,卦象為火,在人為心,為氣攝血、為眼目;坎卦外面(上下)兩個陰爻(在人身為血),中間一個陽爻,卦象為水,在人為腎、為血液、為血載氣。抽出坎中的陽爻填充離中的陰爻,就構成了乾卦,全是三個陽爻,這三個陽爻就是氣,陽剛之氣,乾為健,坎離交媾平衡(水火既濟)就是無病的狀態。
因此,鄭欽安先生非常重視人體的陽氣,陽氣就是生氣,從坎卦看外陰內陽,要使這點陽氣生生不息,別無它法,只有破陰回陽。這也正是臨床上大量應用幹姜、附子、桂枝、肉桂的原因。很多人問我學中醫的啟蒙教材,我都會推薦他先學《易經》,學會了《易經》就學會了治病法的簡單辦法。大道至簡就是從這裏說的。
《醫宗金鑒.傷寒心法要訣口訣》
傷寒傳經從陽化熱從陰化寒原委
六經為病盡傷寒,氣同病異豈期然,推起形藏遠非一,因從類化故多端。
明諸水火相勝意,化寒變熱力何難?漫言變化千般狀,不外陰陽表裏間。
太陽風邪傷衛脈證
中風傷衛脈浮緩,頭項強痛惡風寒,病即發熱汗即出,鼻鳴幹嘔桂枝功。
太陽寒邪傷營脈證
傷寒傷營脈浮緊,頭疼身痛惡寒風,無寒而喘已未熱,嘔逆麻黃湯發靈。
風寒營衛同病脈證
中風浮緊遍身痛,頭痛發熱惡寒風,幹嘔無汗兼煩躁,傷寒身重乍時輕。
浮緩嘔逆無寒喘,頭痛發熱無寒風,煩躁而無少陰證,營衛同病大青龍。
誤服三湯致變救逆
傷寒酒病桂勿與,嘔吐不已血膿鮮,尺遲服麻致漏汗,惡風肢急小便難,
微弱汗風青龍發,厥惕悸眩熱仍然,身瞤陣陣欲擗地,桂加附子真武痊。
三陽受病傳經欲愈脈證
傷寒一日太陽病,欲吐煩躁數急傳,陽明少陽證不見,脈靜身和為不傳。
陽明表病脈證
葛根浮長表陽明,緣緣面赤額頭痛疼,發熱惡寒而無汗,目痛鼻幹臥不寧。
陽明熱病脈證
白虎煩渴熱陽明,汗出身熱脈長洪,不惡寒兮發惡熱,和柴兼見少陽經。
陽明腑病熱證
胃實脈大腑陽明,大便難兮脾約同,蒸蒸潮熱濈濈汗,滿痛始可議三承。

澄空說陰陽(一)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這個兩儀就是陰陽,最初陰陽的意思是:陰為月亮(代表寒),陽為太陽(代表熱)。乾為純陽,乾卦《彖》曰: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天。坤為純陰,坤卦:《彖》曰:至哉坤元,萬物資生,乃順承天。乾坤交媾化生六子:震、坎、艮三男,巽、離、兌。陰陽辯證就是辨別陰陽的多少,陰就是精微物質,陽就是陽氣,真寒(陰證)則陽氣少,真熱(陽證)則精津耗。
真寒屬陽虛,真熱屬陽盛(陰虛),虛熱有陰虛(精微物質少)發熱和陽虛(陰證)發熱(虛陽外越)。真寒則用溫熱藥(辛甘淡發散類),真熱則用苦寒藥,陰虛發熱則用甘淡寒藥,陽虛發熱要回陽化氣藥(淡附子、幹姜、生甘草等)。
由此可以看出乾陽統領坤陰。陽對陰的統領作用也叫馭,駕馭。陰盛陽就衰,陰證(陽虛)輕則冷,舌苔水滑,面青白,小便清長,大便溏,口渴也是喜飲熱湯,重則上越,也叫戴陽證,治法:大補坎中之陽(元陽),附子、幹姜是猛將,引火歸原用肉桂,培火留陽甘草湯。陰寒如若透骨髓,細辛一藥作用強。
澄空:從“否”卦說痞滿
人身不過一水火,水火既濟無沈屙。否卦的卦象是乾在上,就也就是陽氣在上,坤卦在下,也就是陰氣在下,二氣不能交感,太陰陽明為寒濕所阻,清氣(輕清之陽氣)不升,濁氣不降,導致胃腹痞滿、大便稀溏。也就是《內經》上說的“濁氣在上則生嗔脹,清氣在下則生飧泄”。臨床上可以出現臍中冷痛,口不渴、食不下,不知饑,命門冰涼,容易感冒,並且感冒後不發燒,這時用藥就用熱性(陽)藥,大把姜附盡管用,大便成型藥就停,這是用藥真規則。
澄空說坎離(心腎)
心腎是人立命之根本,六十四卦是由八卦重疊而成。凡是學過《易經》的人都知道這樣一個口訣:離中虛,坎中滿。意思是說離卦外面(上下)兩個陽爻(在人身為氣),中間一個陰爻,卦象為火,在人為心,為氣攝血、為眼目;坎卦外面(上下)兩個陰爻(在人身為血),中間一個陽爻,卦象為水,在人為腎、為血液、為血載氣。抽出坎中的陽爻填充離中的陰爻,就構成了乾卦,全是三個陽爻,這三個陽爻就是氣,陽剛之氣,乾為健,坎離交媾平衡(水火既濟)就是無病的狀態。
因此,鄭欽安先生非常重視人體的陽氣,陽氣就是生氣,從坎卦看外陰內陽,要使這點陽氣生生不息,別無它法,只有破陰回陽。這也正是臨床上大量應用幹姜、附子、桂枝、肉桂的原因。很多人問我學中醫的啟蒙教材,我都會推薦他先學《易經》,學會了《易經》就學會了治病法的簡單辦法。大道至簡就是從這裏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