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g免胶列克星敦:[股市论谈]正宗石墨烯股大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0:03:57
美国这种石墨烯锂电池技术专利早已被清华大学申请了
  
  
  名称: 一种碳/硅/碳纳米复合结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申请(专利)号: CN201010144740.4 申请日: 2010.04.09
  公开(公告)号: CN102214817A 公开(公告)日: 2011.10.12
  主分类号: H01M4/134(2010.01)I 范畴分类:
  分类号: H01M4/134(2010.01)I;H01M4/1395(2010.01)I
  申请(专利权)人: 清华大学
  发明(设计)人: 任建国;蒲薇华;何向明;李建军;高剑
  
  
  本发明公开了属于电化学电源技术领域的一种碳/硅/碳纳米复合结构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负极材料由碳基导电基体、均匀分布在碳基导电基体上的纳米硅及纳米硅表面的纳米碳包覆层组成。碳基导电基体是多孔碳、碳纳米管或者石墨烯,纳米硅以纳米颗粒或纳米薄膜的状态存在,在负极材料中的重量百分比为10~90%,纳米碳包覆层的厚度为0.1~10nm。其制备方法是在无氧气气氛的反应空间内采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碳基体上沉积纳米硅,再通过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纳米硅表面包覆纳米碳。所得“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硅电极材料的体积变化得到有效控制,电极结构保持完整,循环容量大,循环寿命长,电化学性能优异。
  
  清华大学石墨烯技术已经领先于美国,5000万元设立了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常州石墨烯科技产业园一期投资10亿元,常州第六元素注册资本4000万元,是一家专门从事石墨烯材料研究、制备、生产和应用的高科技公司,致力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墨烯及相关碳纳米材料研发及应用推广,一期设计产能为每年10吨。
  

作者:无见之见 回复日期:2011-12-11 10:24:40 
回复 
  不得的不说的是操盘的杉杉极有耐心,以前杉杉操盘中科英华的时候,中科英华低位震荡就有6年之久,但是后来暴涨了十多倍

作者:被老鼠伤害的猫 回复日期:2011-12-11 10:49:21 
回复 
  值得研究

作者:无见之见 回复日期:2011-12-14 17:25:51 
回复 
  清华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薄膜已获得专利授权,技术极先进!
  
  清华搞的常州石墨烯科技产业园有极为先进的技术支撑
  
  名称: 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薄膜的原位制备方法
  申请(专利)号: CN200910218482.7 申请日: 2009.10.22
  公开(公告)号: CN101696491A 公开(公告)日: 2010.04.21
  主分类号: C23C16/26(2006.01)I 范畴分类:
  分类号: C23C16/26(2006.01)I;C01B31/02(2006.01)I
  申请(专利权)人: 清华大学
  发明(设计)人: 朱宏伟;李春艳;李虓;李昕明;韦进全;王昆林;吴德海
  
  申请(专利)号:CN200910218482.7
  法律状态 授权
  法律状态公告日 2011.05.04
  
  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薄膜的原位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称取二茂铁和硫,均匀混合置于反应器前端,将多晶镍片置于反应器中心位置,密封反应器;2、向反应器通入氢气/氩气混合气体,同时将反应器中心升温至,调节氢气/氩气的流量;3、加热反应器前端的二茂铁和硫使其挥发,挥发气体由步骤二中调节后的氢气/氩气混合气体载入反应器中反应;4、反应器中心停止加热,关闭氢气,调节氩气流量,将镍片从反应器中心位置拉出并冷却至室温,在镍片上即可得到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薄膜,本发明实现了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薄膜的批量生产,具有大面积、厚度可控、高导电性、连续无间断的特点。
  
  石墨烯碳纳米管复合膜有多大面积呢?专利说明书第五页写得很清楚100cm2

作者:无见之见 回复日期:2011-12-17 19:58:20 
回复 
  纳米级石墨烯纺成“绕指柔”
  或成器件应用的关键材料
  
  日期: 2011年12月16日 10:09 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 通讯员 周炜 阅读次数:361
  
  
  
   图1:石墨烯纤维(黑色)编织的“中”字。
   图2:一根四米长的石墨烯纤维。
   图3:石墨烯纤维打成的结。
  
   本报讯(通讯员周炜)近日,浙江大学高分子系高超课题组用纳米级的氧化石墨烯片纺制成长达数米的宏观石墨烯纤维。所制备的纤维不但强度高,而且韧性好,可打成结或编织成导电的垫子。此种纤维很可能是实现石墨烯在现实器件(如柔性电池和太阳能电池)应用的关键材料。相关论文发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通讯》上,《自然》杂志在线新闻同时作了专门报道。
  
   石墨烯在晶体管、纳米结构及功能复合材料、锂离子电池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也有一个“坏脾气”,就是难以溶解。此外,由于溶解度低、缺少组装方法,如何实现石墨烯有序排列的宏观纤维成为一大挑战。
  
   高超课题组找到了将微小的(一微米宽)二维碳纳米片有效排列成宏观材料的方法。他们使用一种叫湿法纺丝的工业方法,将氧化石墨烯(一种易溶解的石墨烯衍生物)的水溶液纺制成长达数米的纤维。然后采用化学还原的方法将其处理,得到了石墨烯长纤维。
  
   “近年来,对石墨烯基本性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在我们的研究之前,人们很难想象怎样将不足一纳米厚的石墨烯片变成宏观的纤维材料。”论文作者之一高超介绍说。
  
   该课题组制备石墨烯纤维的诀窍在于先制备高浓度的纯氧化石墨烯溶液。尽管这一看似半固体半液体的分散液可像黏稠的液体一样流动,但其中的氧化石墨烯大分子却能自发地整齐排列。高超解释说:“正是这种有序的内部结构,使我们得到的液晶分散液可很好地用于纤维的纺制。”
  
   据介绍,这种石墨烯纤维在室温下用水溶液纺丝即可制得,其制备过程方便快捷、绿色环保。
  
   如何提高石墨烯纤维的力学强度是该课题组的下一个目标。“尽管现在石墨烯纤维的力学强度与碳纤维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其韧性远优于碳纤维),但我们相信提升的空间还很大。”高超说。
  
   (2011-12-16)
  
  
  
  浙江大学旗下有600797浙大网新,浙江大学控股比例16%,000925众合机电,浙江大学控股比例54%
  
  注意:
  
  文中所说二维碳纳米片,就是指单层石墨烯,多层的其实不是二维结构,不是石墨烯
  
  宝安贝特瑞生产的只是单层石墨烯和多层石墨烯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的性能宝安从来没有公告过,混合物的性能与单层石墨烯的性能差距有多大谁也不知道
  

作者:无见之见 回复日期:2011-12-17 20:04:01 
回复 
  宁波材料所的是石墨烯混合物和宝安一样,真正石墨烯产业化的在中国目前唯有清华大学
  
  
  下面这篇文章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成功获得了厚度2至5纳米,尺寸在5至10微米,电导率超过500S/cm的石墨烯,而单层石墨烯的厚度是0.335纳米,所以宁波材料所的是石墨烯混合物和宝安一样,现在已经被曝光了,所以没有想象力了,此外维科精华只是间接持有24%的维科电池,即使维科电池与宁波材料所有合作利好程度也很有限,何况目前根本没有合作。
  
  石墨烯混合物的作用是可以大幅缩短充电时间,另外可以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30%多,比起纯单层石墨烯的效果还是差很多,最近报道的美国石墨烯锂电池技术就是使用的单层石墨烯夹硅,可以使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充电时间同时提升10倍
  
  石墨烯:动力锂电池的新伴侣
  
  2011年12月07日 08:56:10
  来源: 经济日报
  
  
  因诺贝尔奖而进入大众视野的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碳纳米材料,由单层碳原子紧密堆积成二维蜂窝状结构。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学、热学、结构和力学性能,以及完美的量子隧道效应、从不消失的电导率等一系列特殊性质。因为这些性能,它在下一代晶体管、透明导电膜、储能技术、化学传感、功能复合材料等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应用前景广阔,被认为是一种有可能改变世界的新材料。人们对石墨烯基超级计算机的前景尤其乐观,但从技术上来讲,这种超级计算机在未来20年内难以成为现实。不过,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石墨烯的产业化应用有望在动力锂离子电池领域率先实现。
  
    该所动力锂电池技术研究团队负责人刘兆平研究员介绍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是未来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关键材料,但其生产技术一直为美国与加拿大的专利所垄断,现在中国还在为此与他们进行法律交涉。“第一轮官司中国赢了。如果他们赢了,每生产一吨磷酸铁锂要收1万元人民币的专利费,这对我们的电动汽车产业将是一个重大打击。”
  
    刘兆平说:“我们从2008年起开始石墨烯的研究,通过石墨烯与磷酸铁锂的融合,提升了动力锂电池的性能,这才绕过他们的专利壁垒。”
  
    刘兆平认为,石墨烯在动力锂电池领域有如下两个重要的应用方向,并很有可能在短期内取得重大突破。
  
    一个方向是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石墨烯凭借其优异的导电性能可以提升电极材料的电导率,进而改善其充放电性能;同时,石墨烯“柔韧”的二维层状结构又可有效抑制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因体积变化引起的材料粉化,并增强与集流体间的导电接触。因此,石墨烯改性能够改进众多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磷酸铁锂/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另一个颇具应用前景的发展方向则是用石墨烯作为动力锂电池的导电添加剂。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加入石墨烯导电添加剂后,锂电池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都因此得到了极大改善,其效果甚至超出了目前高性能动力锂电池用的碳纳米管导电添加剂。
  
    但是,石墨烯要想在上述方向获得真正的应用,亟须攻克其低成本规模化制备的难关。现有的机械剥离、化学气相沉积、外延生长以及溶液相氧化还原等诸多制备方法虽然各具特色,但均难以实现高质量低成本的石墨烯规模化制备。
  
    不过,这个难题已经被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动力锂电池技术研究团队所攻克。“由于此前石墨烯的规模化制备技术未突破,市场没有批量石墨烯的供应,所以我们团队从一开始就布局了石墨烯的制备研究。”刘兆平高兴地说:“目前我们已经突破了石墨烯低成本规模化制备技术的瓶颈,并刚刚建成一条年产30吨的石墨烯中试生产示范线。”
  
    团队成员周旭峰博士进一步介绍说,团队摒弃了传统的氧化—剥离—还原制备路线,经过近一年的集中攻关,创新地发展出高效的插层—膨胀—剥离方法,在石墨烯低成本规模化制备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获得了厚度2至5纳米,尺寸在5至10微米,电导率超过500S/cm的石墨烯。相比于传统的氧化—剥离—还原方法,该方法不仅避免了对石墨烯结构的破坏,维持了高导电性,而且制备工艺大大简化,成本低廉,易于放大生产。在目前的中试工艺条件下,石墨烯制备成本可控制在每公斤3000元内,预期提升制备规模后,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其在锂离子电池等领域的应用需求。
  
    石墨烯低成本规模化制备技术的突破为其在动力锂电池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有望使锂电池驱动的电动车跑得更快、更远、更安全。刘兆平说:“我们已经开始技术转移,石墨烯的产业化应用有望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率先实现。当然,动力锂电池的性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我们还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作者:无见之见 回复日期:2011-12-17 20:06:44 
回复 
  宁波材料所的是石墨烯混合物和宝安一样,在中国目前能实现真正的石墨烯产业化的只有清华大学
  
  
  下面这篇文章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成功获得了厚度2至5纳米,尺寸在5至10微米,电导率超过500S/cm的石墨烯,而单层石墨烯的厚度是0.335纳米,所以宁波材料所的是石墨烯混合物和宝安一样,现在已经被曝光了,所以没有想象力了,此外维科精华只是间接持有24%的维科电池,即使维科电池与宁波材料所有合作利好程度也很有限,何况目前根本没有合作。
  
  石墨烯混合物的作用是可以大幅缩短充电时间,另外可以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30%多,比起纯单层石墨烯的效果还是差很多,最近报道的美国石墨烯锂电池技术就是使用的单层石墨烯夹硅,可以使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充电时间同时提升10倍
  
  石墨烯:动力锂电池的新伴侣
  
  2011年12月07日 08:56:10
  来源: 经济日报
  
  
  因诺贝尔奖而进入大众视野的石墨烯,是一种新型碳纳米材料,由单层碳原子紧密堆积成二维蜂窝状结构。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学、热学、结构和力学性能,以及完美的量子隧道效应、从不消失的电导率等一系列特殊性质。因为这些性能,它在下一代晶体管、透明导电膜、储能技术、化学传感、功能复合材料等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应用前景广阔,被认为是一种有可能改变世界的新材料。人们对石墨烯基超级计算机的前景尤其乐观,但从技术上来讲,这种超级计算机在未来20年内难以成为现实。不过,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石墨烯的产业化应用有望在动力锂离子电池领域率先实现。
  
    该所动力锂电池技术研究团队负责人刘兆平研究员介绍说,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是未来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关键材料,但其生产技术一直为美国与加拿大的专利所垄断,现在中国还在为此与他们进行法律交涉。“第一轮官司中国赢了。如果他们赢了,每生产一吨磷酸铁锂要收1万元人民币的专利费,这对我们的电动汽车产业将是一个重大打击。”
  
    刘兆平说:“我们从2008年起开始石墨烯的研究,通过石墨烯与磷酸铁锂的融合,提升了动力锂电池的性能,这才绕过他们的专利壁垒。”
  
    刘兆平认为,石墨烯在动力锂电池领域有如下两个重要的应用方向,并很有可能在短期内取得重大突破。
  
    一个方向是石墨烯复合电极材料。石墨烯凭借其优异的导电性能可以提升电极材料的电导率,进而改善其充放电性能;同时,石墨烯“柔韧”的二维层状结构又可有效抑制电极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因体积变化引起的材料粉化,并增强与集流体间的导电接触。因此,石墨烯改性能够改进众多锂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磷酸铁锂/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另一个颇具应用前景的发展方向则是用石墨烯作为动力锂电池的导电添加剂。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加入石墨烯导电添加剂后,锂电池的大电流充放电性能、循环稳定性和安全性都因此得到了极大改善,其效果甚至超出了目前高性能动力锂电池用的碳纳米管导电添加剂。
  
    但是,石墨烯要想在上述方向获得真正的应用,亟须攻克其低成本规模化制备的难关。现有的机械剥离、化学气相沉积、外延生长以及溶液相氧化还原等诸多制备方法虽然各具特色,但均难以实现高质量低成本的石墨烯规模化制备。
  
    不过,这个难题已经被中科院宁波材料所的动力锂电池技术研究团队所攻克。“由于此前石墨烯的规模化制备技术未突破,市场没有批量石墨烯的供应,所以我们团队从一开始就布局了石墨烯的制备研究。”刘兆平高兴地说:“目前我们已经突破了石墨烯低成本规模化制备技术的瓶颈,并刚刚建成一条年产30吨的石墨烯中试生产示范线。”
  
    团队成员周旭峰博士进一步介绍说,团队摒弃了传统的氧化—剥离—还原制备路线,经过近一年的集中攻关,创新地发展出高效的插层—膨胀—剥离方法,在石墨烯低成本规模化制备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成功获得了厚度2至5纳米,尺寸在5至10微米,电导率超过500S/cm的石墨烯。相比于传统的氧化—剥离—还原方法,该方法不仅避免了对石墨烯结构的破坏,维持了高导电性,而且制备工艺大大简化,成本低廉,易于放大生产。在目前的中试工艺条件下,石墨烯制备成本可控制在每公斤3000元内,预期提升制备规模后,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满足其在锂离子电池等领域的应用需求。
  
    石墨烯低成本规模化制备技术的突破为其在动力锂电池中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有望使锂电池驱动的电动车跑得更快、更远、更安全。刘兆平说:“我们已经开始技术转移,石墨烯的产业化应用有望在锂离子电池领域率先实现。当然,动力锂电池的性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我们还将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作者:无见之见 回复日期:2011-12-17 20:10:54 
回复 
  根据金路的公告,金路的石墨烯产业化至少在2014年以后
  
  金路集团与中科院金属所经过多次洽谈和协商,达成一致协议,同意
  在石墨烯研发及产业化方面展开平等互利的合作。中科院金属所负责石墨
  
  烯基透明导电薄膜、三维网络散热材料和动力电池用电极材料及产业化三
  个方面的具体研究开发工作,并提供产业化可行性报告;金路集团负责提
  供研发经费,并组织相关团队进行产业化及市场开发方面的工作。合作期
  限:2011 年6 月10 日~2013 年12 月31 日。
  
  本次合作需要投入研究开发经费1,500.00 万元(其中:技术开发经费
  900.00 万元、仪器设备购置费300.00 万元、能源材料费300.00 万元。),
  由金路集团分期支付给中科院金属所。
  四、合作协议的主要内容
  1、金路集团与中科院金属所同意在石墨烯研发及产业化方面展开平
  等互利的合作,并按照协议之约定支付联合开发工作所需的研发经费。
  2、双方共同确定研究开发项目的具体要求,包括:技术目标、技术
  内容、技术方法和路线;共同确定年度计划、考核目标及考核方式。
  3、中科院金属所在合同生效后14 日内向金路集团提交研究开发计划;
  中科院金属所按双方约定进度完成研究开发工作。
  4、中科院金属所研发团队将基于实验室的研发成果提出相关材料与
  制品的产业化可行性报告,金路集团产业化团队负责根据市场情况,组织
  相关市场开发团队开展产业化工作。
  5、金路集团按如下方式支付研究开发经费和报酬:
  (1)研究开发经费共计1,500.00 万元。其中:技术开发经费 900.00
  万元,仪器设备购置费300.00 万元,能源材料费300.00 万元。
  (2)研究开发经费由金路集团分期支付给中科院金属所,具体支付
  方式和时间如下:
  ①合作协议生效后一周内支付2011 年度研发经费600 万元;
  ②在项目进行2011 年总结、双方讨论认可项目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
  果后,于2012 年1 月内支付2012 年研发经费500 万元;
  4
  ③在项目进行2012 年总结、双方讨论认可项目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
  果后,于2013 年1 月内支付2013 年研发经费400 万元。
  6、在合同履行中,因出现在现有技术水平和条件下难以克服的技术
  困难,导致研究开发失败或部分失败,并造成一方或双方损失的,双方以
  各自的实际投入承担项目开发的风险,即金路集团以投入的开发经费承担
  风险,中科院金属所以实际投入研究的人力、物力、时间等承担项目开发
  的风险。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如果遇到不可逾越的客观障碍,研究开发工作
  不得不中途停止,金路集团以项目开发实际投入的经费为限,将本项目剩
  余经费用于双方同意的其他约定项目开发或者退还金路集团。
  7、在合同履行中,因作为研究开发标的的技术已经由他人公开(包
  括以专利权方式公开),一方应在10 日内通知另一方解除合同。逾期未通
  知并致使另一方产生损失的,另一方有权要求予以赔偿。
  8、双方确定,项目团队成员、聘用的工作人员及接触项目的其他人
  员为涉密人员,涉密人员对涉及本项目的全部技术和信息应遵守保密义
  务,保密期限为合同生效之日起的五年之内,泄密责任按国家相关法规处
  理。
  9、中科院金属所应按双方约定的方式向金路集团交付研究开发成果,
  金路集团按双方确定的标准及方法对研究成果进行验收;中科院金属所应
  当保证其交付给金路集团的研究开发成果不侵犯任何第三人的合法权益。
  10、双方约定的项目研究属于双方共同开发的项目,在合作期间产生
  的相关知识产权和研究开发的成果归双方共有(金路集团占55%,中科院
  金属所占45%),金路集团对双方合作的研究成果享有有偿唯一优先的使用
  权。在合同签署之前中科院金属所已有知识产权和研究成果归中科院金属
  所所有,金路集团享有有偿优先使用权;中科院金属所不得在向金路集团
  交付研究开发成果之前,自行将研究开发成果转让给第三人。
  5
  11、双方确定,金路集团有权利用中科院金属所提供的研究开发成果
  进行后续改进,由此产生的具有实质性或创造性技术进步特征的新的技术
  成果及其权利归属,由金路集团享有;中科院金属所有权在完成本合同约
  定的研究开发工作后,利用该项研究开发成果进行后续改进,由此产生的
  具有实质性或创造性技术进步特征的新的技术成果,归中科院金属所所
  有;但在同等条件下,金路集团享有有偿优先使用权。
  

作者:无见之见 回复日期:2011-12-20 06:50:47 
回复 
  电动汽车必须搭配超级电容和电容
  
  电动车规格要求高 电容耐温挑战棘手
  
  来源: 新电子 发布者:林苑卿 时间:2011年12月19日 20:18
  
  电动车锂电池与马达控制器内建的电容,为电动车发展一大隐忧。为延长电动车电池使用寿命,目前电动车锂电池与马达控制器均搭配超级电容和电容,然囿于超级电容及电容的温度耐受性未达传统车规125℃要求,若迟迟未能突破,恐将成为电动车商品化的绊脚石。
  
  工研院机械所电动动力与控制部副经理石亚文表示,由于超级电容与一般电容制程不同,超级电容技术难度较高,因此价格较一般电容价格偏高,若未来欲扩大普及率,降低价格亦将会是当务之急。
  工研院机械所电动动力与控制部副经理石亚文表示,电动车瞬间启动与加速时,需要大电流输出,此将导致工作电压突降,故锂电池与马达控制器须分别安装超级电容和电容进行缓冲,藉此保护锂电池不受工作电压突降而受损,以延长锂电池使用年限,然无论超级电容或电容温度耐受性约达105℃,尚无法符合传统车规规范,将阻碍电动车商品化发展。
  
  虽然现阶段电动车标准仍未底定,但市场预期,温度耐受性将会遵循传统汽油车最高达125℃的要求,因此尽管Tesla、三菱(Mitsubishi)、日产(Nissan)等车厂的电动车已上市,却仍存在超级电容与电容温度耐受性未达成传统汽油车规格的发展问题,惟现阶段车厂发表的电动车,并未销售至环境恶劣的地区,故短期内并无引发市场对于超级电容和电容温度耐受性未可达到传统汽油车规的疑虑。
  
  不过,石亚文指出,长期观之,一旦电动车要扩大市场接受度,势将面临超级电容与电容温度耐受性未能企及传统车规要求的挑战,已成为锂电池模组厂商技术突破的首要之务。
  
  有鉴于此,锂电池模组厂商正快马加鞭地寻求超级电容和电容的替代方案、发展省却电容的架构设计及设法提升超级电容与电容的温度耐受性。其中,若欲改善超级电容与电容的温度耐受性,掌握电容核心技术的Maxwell、佳美工(Chemicon)、Nichicon等美日大厂将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说力合生产的超级电容器没用的都是不懂行的,力合的子公司珠海华冠电容器生产电容器和超级电容器, 珠海华冠电子生产锂电池生产设备和超级电容器生产设备,都将受益于电动汽车行业的大发展
  
  此外,新闻报道表明第六元素的石墨烯超级电容器不是自己生产而是寻找合作方来共同生产,力合成为其合作者的可能性很大,因为第六元素和力合都是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参股的公司

作者:追寻晨曦 回复日期:2011-12-27 13:40:43 
回复 
  mmmmmmmmm

作者:无见之见 回复日期:2012-01-05 09:56:04 
回复 
  金路石墨烯锂电池性能强于宝安石墨烯电池五倍以上
  多层石墨烯只能使电池快速充电而能量密度没有太大提高
  
  虽然宝安对其加了多层石墨烯的锂电池性能不进行公告,但是其他单位的专利说明书可以明显的揭示出多层石墨烯锂电池的性能
  
  名称: 多层石墨烯/磷酸铁锂插层复合材料、其制备方法及以其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71677.5 申请日: 2011.09.14
  公开(公告)号: CN102306783A 公开(公告)日: 2012.01.04
  主分类号: H01M4/587(2010.01)I 范畴分类:
  分类号: H01M4/587(2010.01)I;H01M4/136(2010.01)I;H01M10/0525(2010.01)I
  申请(专利权)人: 哈尔滨工业大学
  发明(设计)人: 王殿龙;王博;王秋明;王林;孙笑寒
  地址: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西大直街92号
  
  
  专利说明书的第五页有如下描述:
  
  以本发明的多层石墨烯/磷酸铁锂插层复合材料为正极材料锂离子电池,具有以下性能:
  (1)良好的大倍率充放电循环性能:在10C充放电倍率下,70次循环后锂离子电池的容量保持率仍高于95%;
  (2)放电质量比容量:1C放电>140mA·h·g-1,5C放电>120mA·h·g-1,10C放电>110mA·h·g-1,20C放电>100mA·h·g-1,其中放电质量比容量,是指电极上
  活性物质的质量比容量;
  (3)快速充电性能:先以1C恒流放电至2.5V,再以20C恒流放电至4.2V,然后恒压充电,200秒可充至总容量的95%,400秒可充至总容量的98%
  
  目前不加石墨烯的锂电池比容量为120mA·h·g-1,所以多层石墨烯只能使电池快速充电而能量密度没有太大提高,而目前电动汽车难以推广的瓶颈是电池比容量较低,需要提高6到8倍才能满足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的要求
  
  与金路合作的中科院金属所的石墨烯锂电池专利说明书显示,用单层石墨烯的锂电池能量密度大幅提高到600mA·h·g-1到2000mA·h·g-1,因其用的是1到3层的石墨烯,而宝安贝特瑞用的是5到500层的石墨烯
  
  名称: 一种掺杂石墨烯电极材料及其宏量制备方法和应用
  申请(专利)号: CN201110260849.9 申请日: 2011.09.05
  公开(公告)号: CN102306781A 公开(公告)日: 2012.01.04
  主分类号: H01M4/583(2010.01)I 范畴分类:
  分类号: H01M4/583(2010.01)I;H01M4/133(2010.01)I;H01M4/1393(2010.01)I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发明(设计)人: 任文才;吴忠帅;许力;李峰;成会明
  地址: 110016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72号
  
  摘要:
  本发明涉及石墨烯电极材料领域,具体为一种掺杂石墨烯电极材料及其宏量制备方法和在大容量、高倍率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采用石墨烯为原料,通过保护气体并控制升温速率,在高温的条件下,通入不同浓度的含氮或硼元素的气氛,实现石墨烯的异质原子的掺杂,获得氮或硼掺杂的石墨烯;将掺杂石墨烯、导电碳黑、粘结剂混合,加入溶剂,研磨后涂在集流体上,经干燥、剪切、压片后为工作电极,以锂片为对电极/参比电极,加入含锂盐的电解液,在手套箱中组装成纽扣式锂离子半电池,在大的电流密度条件下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本发明提高了材料在大电流密度条件下的电极稳定性,实现了掺杂石墨烯在较短时间内具有很高的比容量,并具有优异循环性能。
  
  
  

作者:无见之见 回复日期:2012-01-08 22:52:10 
回复 
  力合参股公司发布:全球首款手机用石墨烯电容触摸屏研制成功
  全球首款手机用石墨烯电容触摸屏研制成功
  2012-01-08 20:14:23 来源:中国江苏网 【大字 中字 小字】 【打印预览】 【复制链接】
  
  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为石墨烯手机电容触摸屏样品启幕。本网记者 戚阜生摄
  
   石墨烯手机电容触摸屏样品。本网记者 戚阜生摄
  中国江苏网1月8日讯(记者 戚阜生) 今天下午,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常州二维碳素科技有限公司,无锡丽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力合光电传感器技术有限公司在常州向业界及新闻单位联合发布:全球首款手机用石墨烯电容触摸屏研制成功。
  
  据权威机构证实,该项成果突破了石墨烯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瓶颈,在石墨烯材料的应用研发和产业化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常州二维碳素科技有限公司是由常州市政府通过龙城英才计划,以江南石墨烯研究院为载体引进的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团队所创立的,于2011年落户在常州武进经济开发区。合作团队在核心人员于庆凯博士的带领下,率先成功将石墨烯薄膜应用于手机触摸屏上,完成了基于石墨烯薄膜的手机触摸屏模组的工艺流程调试,并且成功制作了电容触摸屏手机样机,完成了功能测试。
  
  据介绍,这一成果的实现,标志着石墨烯材料将进入产业化的新阶段,未来的几年将会产生重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该产品的工艺开发已能确保产品量产的经济性。预计在该行业的量产化会为石墨烯的应用开发和推广产生巨大的推动,会为我国相关产业和地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深圳力合光电传感器技术有限公司2004年8月由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控股子公司深圳力合高科技有限公司发起设立
  http://www.leaguer-sz.com/cn/About/index.aspx?nodecode=105004003
  力合2010年年报第30页显示
  深圳力合高科技有限公司:公司联营公司,成立于1997年1月,注册资本5,005.948万元,公司持股比例为20.983%。
  
  因此力合股份参股20.983%的公司参与了发布:全球首款手机用石墨烯电容触摸屏研制成功
  不过2011年9月27日力合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关于不参与深圳力合高科技有限公司30.263%股权公开竞买的公告,这令力合股份的石墨烯概念减色不少

作者:无见之见 回复日期:2012-01-09 16:41:17 
回复 
  石墨烯研发获重大突破 或引发手机触摸屏革命 - 中国在线
  2012-01-09 14:51 来源: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作者:陈嫦青 杨可可
    常州石墨烯产业在研发过程中获得重大突破。在1月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研发团队展示了全球首款手机用石墨烯电容触摸屏。这一成果突破了石墨烯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瓶颈,在石墨烯材料的应用研发和产业化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副市长王成斌等共同揭开了新产品的面纱。
    记者在展示会现场看到,这款透明到几乎用肉眼无法辨析的超级薄膜,具有现有智能手机触摸屏的基本功能,诸如双手指图片放大缩小以及360度旋转等,而这只是石墨烯材料产品之一。
    据了解,石墨烯与现有手机触摸屏材料氧化铟锡相比,具有低成本、高性能、更柔韧、更环保的特色。以当前价格相比,预计要比现有触摸屏手机成本降低30%左右。事实上,价格只是石墨烯材料的优越性之一,更让用户期待的还是其应用范围。未来,石墨烯材料还将在电子书、电脑、家用电器等更多的电子产品领域进行广泛应用。可以预见,这一新材料将会成为电子产业界竞争的焦点。
    由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常州二维碳素科技有限公司、无锡丽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力合光电传感器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这个消息,得到专家领导的高度认可。科技部高新司发来贺信称,研发团队在短短两个半月内研发成功石墨烯手机电容触摸屏,打通了石墨烯薄膜在手机上应用的技术路径。希望常州着力构筑石墨烯领域研发创新的洼地、产业发展的高地,将常州打造成“碳谷”,引领全江苏省乃至全国石墨烯产业的发展。
    中科院院士薛其坤盛赞这款产品攻克石墨烯薄膜制备技术难题,证明了石墨烯薄膜作为一种新型透明电极材料替代现有手机触摸屏材料的技术可行性,也展示了其独特的性能优势和良好的商业价值,打开了人们对电子产品的想象空间。同时,这一科技创新成果的成功研发,不仅给常州研发团队增添了信心和勇气,也给我国所有从事石墨烯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带来了鼓舞和希望。
    目前,研发团队已完成了基于石墨烯薄膜的手机触摸屏摸绷的工艺流程调试,设计了适合的触摸屏传感器电路图案和集成电路驱动。紧接着,将进行产品的中试和产业化。预计2012年可为手机生产商提供10万片石墨烯薄膜材料。
    来源:中国日报江苏记者站 (通讯员 陈嫦青 杨可可)编辑:张少虎
  全球首款手机用石墨烯电容触摸屏研制成功
  
  ugmbbc发布于 2012-01-09 12:42:49|10918 次阅读 字体:大 小 打印预览
  
  
  感谢trache的投递
  中国常州网讯(刘洋)2012年1月8日,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常州二维碳素科技有限公司;无锡丽格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力合光电传感器技术有限公司在常州富都盛茂酒店向业界及新闻单位联合发布:全球首款手机用石墨烯电容触摸屏研制成功。
  
  自2004年来,单层石墨烯从块体石墨分离出来以后,它就以非常独特的性质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此领域的开拓者Geim和Novoselov博 士以此工作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于这一新材料的优异特性,及环保、高效、应用面广的特征,使许多像韩国三星,美国IBM世界级大公司、行业 巨头纷纷投入巨资加紧对石墨烯的研发,力图尽早将石墨烯产业化并应用与市场。
  
  据悉,该成果经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和厦门大学查新,结论如下:“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74篇。目前中英文尚未检出采用石墨烯作为透明导电电极,制作电容式触摸屏的文献报道”;“石墨烯透明电极作为触摸屏的手机,相关产品目前在国外处于研发和概念机阶段,尚未见大规模制造及商业化的报道。”此成果突破了石墨烯产品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瓶颈,在石墨烯材料的应用研发和产业化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自2004年来,单层石墨烯从块体石墨分离出来以后,它就以非常独特的性质引起学术界和工业界的高度重视。此领域的开拓者Geim和Novoselov博士以此工作获得了201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由于这一新材料的优异特性,及环保、高效、应用面广的特征,使许多像韩国三星,美国IBM世界级大公司、行业巨头纷纷投入巨资加紧对石墨烯的研发,力图尽早将石墨烯产业化并应用与市场。
  
  常州二维碳素科技有限公司团队核心人员于庆凯博士,于2008年首先发表了在铜箔上以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石墨烯薄膜的方法,如今这个方法已成为石墨烯薄膜合成的主要方法。石墨烯薄膜具有良好的透明导电特性,这使它在透明电极和触摸屏领域成为研究和产业化的热点。现有的触摸屏的工作层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为陶瓷材料氧化铟锡。氧化铟锡的价格高(比银贵一倍),用量大,易碎,有毒性(与铅的毒性可比)。石墨烯由纯碳组成,一个触摸屏中只需要2层碳原子,而氧化铟锡触摸屏的工作层厚度要比石墨烯厚至少几百倍。石墨烯触摸屏合成对环境无害,需要资源很少,并且随着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生产成本有望大大低于传统氧化铟锡触摸屏。
  
  此次四方合作团队率先成功的将石墨烯薄膜应用于手机触摸屏上,完成了基于石墨烯薄膜的手机触摸屏模组的工艺流程调试,并且成功的制作出电容触摸屏手机样机,并完成了功能测试。此四方合作团队针对石墨烯薄膜设计了适合的触摸屏传感器电路图案和集成电路驱动,并对现有氧化铟锡触摸屏模组的工艺线进行改造,设计了专门针对石墨烯薄膜透明电极的工艺流程,推出了可以实现全部基本功能的石墨烯电容触摸屏手机。功能检测结果表明电容屏传感器整个触摸区域可以识别单指和双指触摸及进行画线动作,实现图片单指手势左右拖动及双指手势放大和旋转,已经实现电容触摸屏基本功能。与传统的氧化铟锡触摸屏相比,石墨烯触摸屏不仅具有原材料获取方便、制造成本低、制备工艺简单、低碳环保等优势,更为重要的是它具有优异的柔韧性,使其成为柔性显示屏、柔性触摸屏的不二之选。可以预期柔性器件将会是未来便携式电子产品的主流,柔性器件将是电子产业界竞争的焦点。
  
  这一成果的实现,又一次证明了中国已经从“中国制造”进入到“中国创造”,并有能力在某些领域占领产业化的制高点,同时也标志着石墨烯材料将进入产业化的新阶段,未来的几年中将会产生重大的社会及经济效益。该产品的工艺开发已能确保产品量产的经济性。预计在该行业的量产化会为石墨烯的应用开发和推广产生巨大的推动,会为我国相关产业和地区发展带来新机遇。

作者:HUGUIKUO 回复日期:2012-01-09 17: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