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爱的反义词是什么?:性命雙修萬神圭旨 元 集 大道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55:00

 

性命雙修 萬神圭旨●元集

 

 

三聖圖

  
   金臺玉局繞丹雲,上有真人稱老君。八十一化長生訣,五千餘言不朽文。

   六經刪定古文章,洙泗源深教澤長。繼往開來參造化,大成至聖文宣王。
   陀羅門啟真如出,圓覺海中光慧日。靈山會上說真言,滿舌蓮花古文佛。

 

大道說

 

庖義上聖,畫八卦以示人。使萬事以下,知有養生之道。廣成子謂皇帝曰:“至陰肅肅,至陽赫赫。赫赫發乎地,肅肅發乎天。我為汝遂於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陽之原也。為汝入於窈冥之門矣,至彼至陰之原也。”軒轅再拜曰:“廣成子之謂天矣。”周公繇《易》曰:“君子終日乾乾”。孔子《翼》曰:終日乾乾,反覆道也。夫道也者,位天地,育萬物曰道。揭日月,生五行曰道。多於恆河沙數曰道。孤,則獨無一侶曰道。植入鴻蒙,而還歸溟涬曰道。善集造化,而頡超聖凡曰道。目下機境未兆,而突爾靈通曰道。眼前生殺分明,而無能逃避曰道。處卑汙,而大尊貴曰道。居幽暗,而極高明曰道。細入剎塵曰道。大包天地曰道。從無入有曰道。作佛成仙曰道。《佛經》五千四十八卷也,說不到了處。《中庸》三十三章也,說不到窮處。《道德》五千余言也,說不到極處。

   道也者,果何謂也?

   一言以定之曰:炁也。
 

原夫一氣蟠集,溟溟涬涬,窈窈莫測,氤氳活動,含靈至妙,是為太乙,是為未始之始。始也,是為道也,故曰無始。夫天地之有始也;一炁氣動盪,虛無開合,雌雄感召,黑白交凝,有無相射,混混沌沌,冲元至聖,包元含靈,神明變化,恍惚立極,是為太易,是為有始之始。始也,是為道生一也,是曰元始。夫天地之太極也:一氣斯析,真宰自判,交映羅列,萬靈肅護,陰陽判分,是為太極,是謂一生二也。是曰虛皇,陰樣既判,天地位焉,人乃育焉,是為二生三也。是曰混元陽之清者,升上而煥麗也,則日月星辰佈焉,故天左運三光右旋,陽之清者騰上,而會於陽也,故風雲動而雷雨作焉。陰之濁者重滯,而就地也,則海獄奠峙,而五谷草木昌焉。故岩岫出雲,山澤通氣。陰陽之氣,閉而不通也,則霜雪結而冰凍焉。陰之濁者,積沍而下凝也,穴岩幽藏而深邃,故五鼓谷八石以錯雜焉。


  天地之中,陰陽正氣之所交也。聖人焉,仙佛焉,庶民焉,聖愚壽夭,實所宰焉。胎卵混化,無有息焉,是謂六合也,是謂三生萬物也。


 人秉氤氳之氣,而生而長。至於二八之年,則九三之陽乃純,當是時也,豈非上德之大人乎?忽天一朝,謀報渾敦之德者至,乃日鑿一竅,則九三之陽,蹄驟奔蹶,而去之六二之中矣。由是乾不能純,而破於離坤有所含,而實於坎。若夫至聖神人,能知道體太極之所以判,能知死生根本之所以始,能知乾坤陰陽之所以乘,能知天玄地牝之所以交,是以法乾坤之體,效坎離之用,握陰陽之柄,過生死之關,取坎中之陽,填離中之陰。離陰既實,則復純白為乾矣。斯時補足乾元,復全渾敦,以全親之所生,以全天之所賦,是為囫囫圇圇,一個完人也。再加向上功夫精進不怠,則金丹成,而聖胎圓。聖胎圓而真人現。真人出現,變化無窮,隱顯莫測,而與鐘、呂、王、馬並駕,亦又何難?奈何世人不明此道,盛不知養,衰不知救,日復一日,陽盡陰純死為鬼。故紫陽真人曰:“嗟夫!人生難得,光陰易遷,罔測修短,安逃業報?不自及早省悟,惟只甘分待終。若臨期一念有差,立遂三涂惡趣,則動經塵劫,無有出期。當此之實,雖悔何及?”故三教聖人,以性命學,開方便門,教人熏修,以脫生死。儒家之教,教人順性命以還造化,其道公;禪宗之教,教人幻性命以超大覺,其義高;老氏之教,教人修性命而得長生,其旨切。教雖分三,其道一也。


 儒之聖教曰:“安汝止,欽厥止,艮其止,止其所,緝熙敬止,在止至善,黃中通理。正位居體,思不出位。立不易方,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渾然在中,粹然至善。誠靜處,腔子裏,樂處方寸,神明之舍,道義之門,活潑潑地,樂在其中。肫肫其仁,淵淵其淵,浩浩其天。天不歸仁,退藏於密。何思何慮之天,不識不知之地,難以悉紀。”


  
要而言之,無非為此性命之道也。道之玄教曰:“玄牝之門,天地之根,生身處,復命關,金丹之母,玄關之竅,凝結之所,呼吸之根。甲乙壇,戊己戶,心源,性海、靈府,靈臺、蓬萊島,朱砂鼎,偃月爐,神室、氣穴,土釜、谷神,靈根,把柄,坎離交媾之鄉,千變萬化之祖,生死不相關之地,神鬼覷不破之機,難以悉紀。

  要而言之,無非為此性命之道也。釋之禪教曰:不二法門,甚深法界,虛空藏,寂滅海。真實地,總持門,彼岸淨土,真境心地。極樂國,如來藏,舍利子,菩薩地,光明藏。圓覺海,般若岸,法王城,西方天堂。空中真際,這個三摩地,華藏海,陀羅尼門,不動道場。波羅密地,難以悉紀。


 
要而言之,無非為此性命之道也。儒曰存心養性,道曰修心練性,釋曰明新見性。心性者,本體也。儒之執中者,執此本體之中也。道之守中者,守此本體之中也。釋之空中者,本體之中本洞然而空也。道之得一者,得此本體之一也。釋之歸一者,歸此本體之一也。儒之一貫者,以此本體之一而貫之也。

 

余於是而知不執中,不一貫,其能聖而孔子乎?不守中,不得一,其能玄而老子乎?不空中,不歸一,其能禪而釋迦乎?惟此本體,以其虛空無朕,強名曰中;以其露出端倪,強名曰一;言而中,即一之藏也,一即中也之用也。故天得此而天天,地得此而地地,人得此而人人,而天地人之大道,原於此也。皇得此而皇皇,帝得此而帝帝,王得此而王王,而皇帝王之大道原於此也。聖得此而聖聖,玄得此而玄玄,禪得此而禪禪,而聖玄禪之大道原於此也。帝皇之得道者,若羲農皇帝焉。仕隱而得道者,若老莊關令焉。侯王而得道者,若子房淮南焉。山岩而得道者,若鐘呂希夷焉。道之在天地間,成佛作仙者,歷歷不可以指數也。伏睹總仙之傳,始知自古以來,冲舉者十萬餘人。拔宅者八千余處。奇若子駿之驂鸞,琴高之控鯉;壽若李脫之八百,安期之三千。或住世而留形,或厭世而尸解,復有道成而隱,但為身謀,不肯遺名於世間者,豈勝道哉!是以深山妙窟,代不乏人。或隱或顯,寧具知乎?


  
古之王公大人,折節下士,只為有道存爾。周子曰:“天地間至尊者─道,至貴者─德,至難得者─人,人而至難得者─道德,有於身而已矣。”先哲云:

 

   人身難得今已得,大道難明今已明。

   此身不向金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

 

世人不明此身虛幻,是四人假合之物耳。速若水上之漚,瞬若石中之火。人壽雖曰百年,迨其七十,固亦稀矣。今以有限易摧之身,日逐無涯不測之事。一息不來,倏然長往。命未告終,直靈已投於別彀矣。當斯之時,雖榮居極品,祿享千鍾,家豐無價之珠,室富傾城之美,悉皆拋下,非己有也。所有與之偕行者,平昔所作罪業而已。故云:“萬般將不去,唯有業隨身。”《迴光集》云:“千年鐵樹花開易,一失人身再復難。”《悟真篇》云:“試問堆金等山岳,無常買得不來么。”呂純陽云:“萬劫千生得個人,須知先世種來因。即速覺悟出迷津,莫始輪迴受苦辛。”張紫陽云:“休教燭被風吹滅,六道輪迴莫怨天。”三復斯言,能不憮然失乎?
  夫人欲免輪迴,而不堕於世網者,莫若修煉金丹,為升天之靈梯,超凡之俓路也。其道至簡至易,雖愚昧小人得而行之,亦立躋聖域,奈何世之修真者,志道而不專精,專精而不勤久,是以學者眾,而成者寡也。《尚書》曰:“知之非艱,行之惟艱。”《道經》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聞而不行,道安能成?”陳泥丸曰:“我昔修行得真訣,晝夜功夫無斷絕。一朝行滿人不知,四面皆成夜光闕。”馬丹陽曰:“師恩深重終難報,誓死環牆煉至真。”二公念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發勇猛心,辦精進力。若不立此大志,安能脫樊籠而超霄漢者哉?呂祖有云:“辛勤二三年,快活千萬劫。”蓋天有時而傾,地有時而陷,山有時而摧,海有時而竭。惟道成之後,乘飛龍,駕紫霧,翱翔天外、消遙太虛。數不得而限之,命不得而居之,真常本體,無有盡時。迴顧世間之樂,何樂如之?嘗稽《道德經》曰:“雖珙璧以先駟馬,不如坐進此道。”此余道說之所由作也。


 

 



性命說


  夫學之大,莫大於性命。性命之說,不明於世也久矣。
  何謂之性?元始真如,一靈炯炯是也。何謂之命?先天至精,一氣氤氳是也。然有性便有命,有命便有性,性命原不可分。但以其在天,則謂之命;在人,則謂之性。性命實非有兩,況性無命不立,命無性不存。而性命之哩,又渾然合一者哉。故《易》曰:“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中庸》曰:“天命之謂性,此之謂也。”乃玄門顓以氣為命,以修命為宗,以水府求玄立教。故詳言命,而略言性,是不知性也,究亦不知命。禪家顓以神為性,以修性為宗,以離宮修定立教。故詳言性,而略言命,是不知命也,究亦不知性。豈知性命,本不相離,道釋原無二致。神氣雖有二用,性命則當雙修也哉!唯賢人之學,存心以養性,修身以立命。聖人之學,盡性而至命。謂性者,神之始。神本於性,而性則末始神。神所由以靈。命者,氣之始。氣本於命,而命則末始氣。氣所由以生,身中之精,寂然不動。蓋剛建中正。純粹精者,存乃性之所寄也,為命之根矣。心中之神,感而遂通,蓋喜怒哀懼愛惡慾者存,乃命之所寄也,為性之樞矣。性而心也,而一神之中炯命而身也。而一氣之周流,故身心精神之舍也,而精神性命之根也。性之造化係於心,命之造化係乎身,見覺知識出於心哉。思慮念想,心役性也;舉動應酬出於身哉。語默視聽,身累命也。命有身累,則有生死:性受心役,則有去來。有生死不能至命也,有去來不能盡性也。故盈天地間,皆是一氣,參贊兩間,化育萬物,其命之流行而不息者乎!

 

  蓋生之理,具於命也。盈天地間,皆是靈覺明光,上下照臨,日月其性之炳然而不昧者乎!蓋覺之靈,本於性也。未始性而能性。我之性者,性之始也。未始命而能命。我之命者,命之始也。天竅圓而藏性,地竅方而藏命。稟虛靈以成性,中天地以立命。性成命立,其中有神,命蒂、元氣、性根、元神。潛神於心,聚氣於身。其中有道,性有氣質之性,有天賦之性;命有分定之命,有形氣之命。君子修天賦之性,克氣質之性,修形氣之命,付分定之命。分言之則二,合言則一。其中有哩,是以神不離氣,氣不離神。吾身之神氣合,而後吾身之性命見矣。性不離命,命不離性。吾身之性命合,而後吾身為始性之性,未始命之命見矣。未始性之性,未始命之命,乃是吾之真性命也。

  我之真性命,即天地之真性命,亦即虛空之真性命也。故聖賢持戒定慧,而虛其心。煉精氣神,而保其身。身保,則命基永固。心虛,則性體常明。性常明,則無來無去。命永固,則何死何生?況死而去者,僅僅形骸耳。而我之真性命,則通晝夜,配天地,徹古今者,何嘗稍有泯滅也哉。

  嘗觀之果木焉,歸根覆命,而性在其中矣。性而神也,則花。花而實也,而命又在其中矣。自形中之神,以人神中之性,此之謂歸根覆命。又嘗譬之男女媾精焉,而一點之善,落於子宮者,氣合之而為命也。而性即存於期間,其即一陰一陽之相搏,而一點落於黃中之中以成性,乃妙合而凝,不測之神乎。此之謂性命妙合。奈妙合之道,不明修性者遺命,且并率性之竅妙,不得而知之。矧能煉之乎?非流於狂蕩,則失於空寂。不知其命,則末後何歸?修命者遺性,且并命之功夫,不得而知之,矧能守之乎?非執於有作,則失於無為。不知其性,劫運何逃?即二氏之初,亦豈如是乎?

  
  吾聞釋迦生於西方,亦得金丹之道,是性命兼修,為最上乘,法號曰金仙。呂祖亦曰:“只知性不知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豈但如今之導引者流,而以形骸為性命焉已哉,又豈但如今煉神煉氣者流,而以神氣為性命焉已哉,又豈但如今修性修命者流,而以性命為性命焉已哉。是皆不為無益於性命,而且有害於性命。不得性命之真,良可嘆也。”故嘗論之,人在母腹,呼吸相含,是以母之性命為性命,而非自為性命。至於出胞斷蒂,而後自為性命,然亦非真常之性命也。必於自為性命中,養成乾元面目,露一點真靈,形依神,形不壞,神依性,神不滅。知性而盡性,盡性而至命。乃所謂虛空本體,無有盡時。天地有壞,這個不壞,而能重立性命,再造乾坤者也。故道家不知此,則謂之傍門。釋家不知此,則謂之外道。又焉能何天地之德,而與太虛同體哉?

  噫!至此而性命之說,無餘旨矣。

 


死生說
 


  大眾好生惡死,以莫識死生。故生從何來,死從何去?徒在生前奔馳謀作,至大虧生道,不得逍遙。故於死後,渺茫淪落,不戡破死門,竟堕輪轉。故仙佛出世,汲汲以一大事因緣,使人知去來處,徐徐引出生死苦海。《易?系》曰:原始要終,故知生死之說。蓋無始之始,強名乾元,即本來妙覺。無終之終,強名道岸,即無餘涅槃。生而生也,而其所以生者,故在於此;至死而死也。而其所以不死者,亦在於此。此而不知,則未有不隨生而存,隨死而亡者,沉溺惡道,出沒無期。生則是第八識神阿賴耶主之;死亦是第八識神阿賴耶主之。投胎皆視先來,捨身則此識後去,故曰去後來先作主公。《經頌》曰:

 

“善業從下寒,惡業從上冷。二皆至於心,一處同時捨。”

當此之際,如生龜解殼,活蟹落湯,地水火風,各自分散,而神既離形。

  但看世界,與潑墨相似,東西莫辨,上下不知,只見有緣之處,一點妄明,見明色發,明見想成,流愛為種,落想為胎,入母中宮,稟氣受質,氣則頗具,四大漸成,諸根心則,頓具四蘊,漸成諸識。十月胎完,及期而育。地覆天翻,人驚胎破,如行山巔,蹶蹼之狀,頭懸足撐而出,囫圇一聲,天命真元,著於祖竅,晝居二目,而藏於尼丸。夜潛兩腎,而蓄於丹鼎。乳以養其五臟,氣則冲乎六腑。骨弱如棉,肉滑如飴,精之至也。視而不瞬,哮而不嗄,和之至也。此乃赤子混沌,純淨無知,屬陰坤卦。自一歲至三歲,長元炁六十四銖,一陽生乎復卦。至五歲,有長元炁六十四銖,二陽生乎臨卦。至八歲,又長元炁六十四銖,三陽生乎泰卦。至十歲,又長元炁六十四銖,四陽生乎大壯。至十三歲,又長元炁六十四銖,五陽生乎夬卦。至十六歲,又長元炁六十四銖,六陽是為乾卦。盜天地三百六十四銖之正炁,原父母二十四之祖炁,共得三百八十四侏,以全周天之造化,而為一斤之數也。此時純陽既備,微陰未萌,精炁充實,如得師指,修煉性命,立可成功矣。自此以後,慾情一動,元炁即泄,不知禁忌,貪戀無已。故自十六到二十四歲,耗元炁六十四銖,應乎垢卦。一陰初生,品物咸章,淳澆樸散,去本雖未遠,履霜之戒,已見於初爻。若勤修煉,可謂不遠復者矣。至三十二歲,耗元炁六十四銖,應乎遁卦。二陰浸長,陽德漸消,慾慮蜂起,真源流蕩。然而血氣方剛,志力果敢,若勤修煉,則建立丹基,亦易為力。至四十歲,又耗元炁六十四銖,應乎否卦。天地不交,二氣各復其所,陰用事於內,陽失位於外。若勤修煉,則危者可安,亡者可保。至四十八歲,又耗元炁六十四銖,應乎觀卦。二陽在外,則陽德微重,陰上行而陰氣盛。若勤修煉,則可亦方盛之陰柔,扶向微之陽德。至五十六歲,又耗元炁六十四銖,應乎剝卦。五陰并升乎上,一陽將反乎下,陰氣橫潰,陽力僅存。若勤修煉,如續火於將窮之木,布雨於垂槁之苗。至六十四歲,卦氣已周,所得天地父母之元炁三百八十四銖,而為一斤之數者,耗散已盡,復反於坤卦。純陰用事,陽氣未萌。若勤修煉,時時採藥,時時栽接,則陰極而能生陽,窮上而能反下,革柔維剛,還老為強矣。

  於此時不遇志人,汲汲修煉,難保餘年。皆藉谷精,以培後天之精氣,無負有先天之元炁矣,安能長生不死哉?此所謂以虛化神,神化氣,氣化血,血化形,形化嬰,嬰化童。童化少,少化壯,壯化老,老化死,死復化為虛。虛復化為神。神復化為氣。氣復化為物。化化不間,猶環之無窮。

  夫萬物非欲生,不得不生;萬物非欲死,不得不死。任他塵生塵滅,萬死萬生,不能脫離苦海。劫劫生生,輪迴不覺,無終無始,如汲井輪。三界凡夫,無一不遭此沉溺。故世人莫知生從何來?盍忝父母未生前。死從何來?知來然後知生處。世人莫問死從何去。盍忝魂游魄降後,生從何去?知去然後知死處。死之機,由於生;生之機,原於死。無死機不死,無生機不生。生死之機兩相關,世人所以有生死。生死之機不相關,至人所以超生死。有生死者─身也。無生死者─心也。敦復則心生,迷復則心死。故仙佛愍之,說一切眾生,具有本來一靈真覺,但昏惑不見,使天命之性,流化遷流,轉轉不悟,而世世墮落,失身於異類,透靈於別彀,至真性根,不復於人。我當以聖道,令眾生永離妄想,能至自身如仙家之長生,佛氏知不死云。

 

 


邪正說


  大道生天生地,天地生人生物,天地人物,一性同體。天有陰陽,地有剛柔,物有牝牡,人有男女。有陰陽,斯有日月星辰。有剛柔,斯有山川草木。有牝牡,斯有胎卵濕化。有男女,斯有配偶生育。眾生因配偶有淫慾,因生育有恩愛。有淫慾恩愛,固有魔障煩惱。有魔掌煩惱,故有一切苦厄。有一切苦厄,故有生老病死。是以太上蘊好生之德,開度世之門,著經立法,教人返樸還淳。無欲觀妙,有欲觀竅,致虛守靜,歸根復命。早復重積,深根固蒂,得一守中,虛心實腹,弱志強骨,挫銳解紛,和光同塵,專氣致柔。抱一無離,知雄守雌,知白守黑,閉門塞兌,被褐懐玉,窈窈冥冥,其精日生:恍恍惚惚,其精不泄。日生則日長。不泄則不竭。精能化氣,氣能化神,神能還虛,五行不能盜,陰陽不能測。與道為體,超出天地,此乃老子清靜無名之道也。

  至漢魏伯陽真人,祖《金碧經》而作《參同契》,始有龍虎鉛汞之名,爰及唐宋諸仙叠出,丹經燦然。橫說豎說,種種異名,載於丹書,不可勝數。究竟本來,無非吐露,同出異名之一物耳。蓋聖師闡教敷揚,備細詳說,實欲人人領悟,個個成真。殊不知名愈眾,而事愈繁。書愈多,而道愈晦。況多為庾詞隱語,孔竅其門,使學者無罅縫可入。往往目眩心搖,輒生望溟之嘆。幸吾師尹真人出,欲續大道之一絲,以復無名之古教。於是剪除繁蕪,撮其樞要,掃除譬喻,獨露真詮。標摘正理,按圖立象,不可施於筆者筆之,不可發於語者語之,直指何者是鉛汞,何者是龍虎,何者是鼎爐,何者是藥物,何者謂之採取,何者謂之抽添,何者謂之溫養,何者謂之火侯,何者是真種子,何者是真性命,何者是結胎,何者是了當,歷歷發明,毫發無隱。後之有志於道者,再不為丹經所惑也。況丹經子書,汙牛冲棟。講理者多,留訣者少。初無下手入門,次無採藥結胎,莫無極歸著後人不是次序,如何湊泊得來?不免有攙前越後之差,首顛尾倒之亂,學道一生,不得其門而入者多矣。間有入門者,而不知升階。有升階者,而不知登堂,有登堂者,而不知入室。是以次第功夫,乃修真之首務,豈可缺焉?


  余最愛藏經中四句偈曰:“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世尊亦曰:“度盡眾生,然後作佛。”區區由是發一念慈悲。罄將師授秘訣,徹底掀翻,滿盤托出,以籲徠後之有緣。復返天界,而不沉溺於苦海中者,此於之心也。

    其一曰:涵養本原,救護命寶。
    其二曰:安神祖竅,翕聚先天。
    其三曰:蟄藏氣穴,眾妙歸根。
    其四曰:天人合發,採藥歸壺。
    其五曰:乾坤交媾,去礦留金。
    其六曰:靈丹入鼎,長養聖胎。
    其七曰:嬰兒現形,出離苦海。
    其八曰:移神入院,端拱冥心。
    其九曰:本體虛空,超出三界。


  於中更有煉形、結胎、火侯等諸心法,以全九轉還丹之功。大道口訣,至此吐露盡矣。

 

今之道者,峨冠方袍,自足自滿,不肯低情下意,求師指教大道次第。惟只以盲引盲,趨入旁蹊曲徑。豈知道法三千六百,大丹二十四品,皆是傍門。獨此金丹一道,是條修行正路。除此之外,再無別途,可以成仙作佛也。故法華會上,世尊指曰:“惟此一事實,餘二即非真”。尹真人曰:“九十六種外道,三千六百傍門,任他一切皆幻,只我這些是真”。雲方真人曰:“道法三千六百門,人人各執一苗根。誰知些子玄關竅,不在三千六百門。”蓋玄關大道,難遇易成,而見功遲。傍門小術,易學難成,而見效速。是以貪財好色之徒,往往迷而不悟。其中有好爐火者、有好彼家者、有視頂門者、有守臍帶者、有運雙睛者、有守印堂者、有摩臍輪者、有搖夾脊者、有兜外腎者、有轉轆轤者、有三峰採战者,有食乳對爐者、有閉息行氣者、有屈伸導引者、有三田還返者、有雙提金井者、有曬背臥冰者、有餌芝服術者、有納氣咽津者、有內視存想者、有休糧辟谷者、有忍寒食穢者、有搬精運氣者、有觀鼻調息者、有離妻入山者、有定觀鑒形者、有熊經鳥深者、有餐霞服氣者、有長坐不臥者、有打七煉魔者、有禪定不語者、有齋戒斷味者、有夢遊仙境者、有默朝上帝者、有密咒驅邪者、有見聞轉誦者、有食己精為還元者、有捏尾閭為閉關者、有煉小便為秋石者、有採女經紅鉛者、有扶陽用胞衣而煉紫河車者、有閉關用黑鉛而鑄雌雄劍者,有閉目冥心而行八緞錦者、有吐故納新而行六字氣者、有面璧而志在降龍伏虎者、有輕舉而思以駕凰驂螭者、有吞精咽華以翕日月者、有步罡履斗以窺星辰者、有依卦爻之序而朝屯暮蒙者、有售黃白之術而燒茆弄火者、有希慕長生不死者、有馳志白日飛升者、有著想執而不化者、有著空流而不返者、有持戒定慧而望解脫者、有袪貪嗔痴而思清靜者、有生而願超西域者、有死而願登天堂者,似此泯泯棼棼,難以悉舉道釋者流,執此一術一訣,便謂金丹大道,止於是矣。


  呀!此輩如管中窺豹、井底觀天,妄引百端,支離萬狀,碎將至道,破段分門,以迷指迷,盲修瞎煉,不肯自思己錯,更將錯路教人!是以王良器作《破迷歌》,陳泥丸作《羅浮吟》,鐘離翁作《正道歌》,歷舉傍門諸術之非,以救錯行邪徑之失也。於中亦有數條,可以攻疾病,挾老殘,益算延年,住世安樂。

  間或亦有超脫者,不過成個蓬萊仙羅漢果耳。故傅大士云:“饒徑八萬結,終是落空亡。”此乃小乘功夫,不合大道全體。故張平叔云:“學仙須是學天仙,誰有金丹最的端。”蓋金丹之道,簡而不繁,以虛無為體,以清靜為用,有作以成其始,無為以成其終。從首至尾,并無高遠難行之事,奈何世人,道在邇而求諸遠,事在易而求諸難。背明投暗,不亦惑乎?

  夫金者堅之稱,丹者圓之喻。是人毘盧性海、乾元面目,世尊名之,空不空,如來藏。老君號之玄又玄,眾妙門。以此而延到,謂之無上至尊之道。以此而言法,謂之最上乘之法。三教聖賢,皆從此出,修行正路孰有正於此哉。余之本懷,正欲乘此皇極昭明之世,與群生同種乾元之因,共結龍華之伴。故作此說,而挽邪歸正,并吾師所授諸圖訣竅。明明指出,俾諸學者印證丹經,一覽而無疑矣。

 


普照圖
 


  三歲之竅,竅中有妙。妙竅其觀,是為普照。
  何思何慮之天,不識不知之地。色空不二之一,虛靈不昧之神;坎離交媾之鄉,千變萬化之祖;鬼神覷不破之機,生命不相關之地。
  神明之舍,道亦之門。活潑潑地,靈明一竅;天地靈根,元始祖煞。造化泉窟,黑白相符;不動道場,至善之地。宇宙主宰,先天地生;玄牝之門,呼吸之根。既濟鼎器,黃中通理;不二法門,甚深法界。虛無之谷,凝結之所。朱砂鼎,赤龍精,天玄女,光明藏,自在處,止其所,腔子裏,如來藏,真主人,自然體,蓬萊島,眾妙門。

  五芝,真汞,日魂,丹元,神水,方寸,主翁,天君,心源、性海、靈海、靈關、靈山、赤水、守靈、姹女、朱汞、靈府、玉液、丹臺、乾馬、交梨、金鳥。


  
西南鄉,祖氣穴,極樂國,真一竅,舍利子,戊己門,法王城,守一壇,如意株,歸根竅,復命關,虛空藏,寂寞海,華光藏。玄關、空中、正位、真土、黃中、把柄、黃庭、規中、西方、這個、黃婆、中黃、淨土、混康、丹扃。  

  長胎住息之鄉,安身之命之家。


  
混沌竅,總特門,希夷府,懸胎鼎、多寶塔、造化爐、無盡藏、偃月爐、灝氣間、開辟處、生殺舍、真金鼎。金華,月魂,靈根,橐籥,氣穴、北海、嬰兒、玄冥、關元,氣海,土釜,玄所,生門、死戶、華池、曲江、河車、蓬壺、育嬰、呆胞、火棗、真鉛。

 


反照圖
 

崑崙頂,翠微宮,圓覺海,中一宮,陀羅尼門,腦血之瓊房,魂精之王室,天人合發之祝,十姆分胎之路,九崇鐵鼓太玄關;太澗池,上土釜,威光頂,般若岸,波羅密地,百靈之命宅,津液之山源,任督皆交之處,陰陽變換之鄉,三族金蟾藏金斗。

清虛府,上天關,交感宮,三摩地,最高峰,崆峒山、紫清宮、玉金山、琉珠宮、紫金城、上丹田、摩尼珠,太微宮、祝融峰。玄室,黃房,天宮、真際、上島、天根、玄門、彼岸:瑤池、泥丸、天谷、天堂、內院、紫府、寥天,帝乙,甑山、天符、玄都。

 

 

尾閭穴,朝天嶺,氣海門,曹溪路,三岔口,平易穴,生死穴,上天梯,河車路,虎威穴,三岔骨,龍虎穴。咸池,陰端,禁門、會陽,長強、魄門、地融、陰嶠、桃康、人門、鬼路、會陰、谷道。


  
如此大法,《性命圭旨》是也!

 


 


  
人之元氣,逐日發生。子時復氣到尾閭。丑時臨氣到腎堂。寅時泰氣到玄樞。卯時大壯氣到夾脊。辰時夬氣到陶道。巳時前氣到玉枕。午時垢氣到泥丸。未時遁氣到明堂。申時否氣到膻中。酉時觀氣到中浣。戌時剝氣到神闕。亥時坤氣而歸於氣海矣。

 

 

人身有任督二脈,為陰楊之總。任脈者,起於中極之下,循腹裏上觀元至咽喉,屬陰脈之海。督脈者,起於下極之腧,穿脊裏,上風府,循額至鼻,屬陽脈之海。鹿運尾閭,蓋能通其督脈也。龜納鼻息,蓋能通其任脈也。人能通此二脈,則百脈皆通而無疾矣。


  
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節出焉。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膽者,中正之官,決斷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樂出焉。脾胃者,倉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小腸者,受盛之官,化悟出焉。腎者,作強之官,技巧出焉。腦者,髓之海,諸髓皆屬之。故上至泥丸,下至尾骶,俱腎主之。膻中在兩乳間,為氣之海,能分布陰陽,為生化之源。故名之曰海,膈膜在肺下,與肋腹周圍相著如幕,矣遮濁氣使不薰蒸上焦。幽門在大小腸之間,津液滲入膀胱,滓穢流入大腸,變化出矣。

普照圖之上一層者,直指心源、性海之竅。中一層者,直指黃中、正位之竅。下一層者,直指關元、氣海之竅。此謂前三關也。反照圖之下一層者,指出尾閭、太玄之竅。中一層者,指出夾脊、雙觀之竅。上一層者,指出天谷、泥丸之竅。此謂後三關也。丹陽云:“前三三,後三三,收拾起一擔擔。”是此義也。時照圖者,發明陽升陰降之機,四象開中之妙。內照圖者,指示五臟、六腑、二十四椎、任督兩脈,使內觀者知有下手處。若人不明竅而言修,由人未能立而言行也。從古諸仙皆口口相傳,心心相授,不敢明將此竅示人,是懼泄天機之故耳。吾師尹公開佛之正知,見等眾生如一子,繪此四圖,接引後之迷者,意在普度有緣、同出生死苦海。
 

此○者,釋曰:圓覺。道曰:金丹。儒曰:太極。所謂無極而太極者,不可極而極之謂也。凡人之始,生之初,一點靈光而所以主張乎形骸者,太極也。父母未生以前,一片太虛,而所以不屬乎形骸者,無極也。度師曰:“欲識本來真面目,未生身處一輪明。”

尹公曰:“太極有一理,自運行而言,則曰時候。”雖天地不外乎一息;自凝結而言,則曰真理,屬一黍可包乎天地。宿蟄歸根,宴息杳冥,是為時候。太極孕字結實,交媾結胎,是為真種。太極人能保完二極而無失,則可長生不化,豈止盡年令終而已哉!

太極發揮

 


  大哉,吾身之太極!生生化化,與天地終。長生不化,超出天地。戒傷生,忌惡化,可以盡年,可以令終。絕其生,斷其化,可以長生,可以不化,盡年令終,與凡夫異。長生不化,與仙佛同。兩者皆從太極出,而作用不同。人皆知太極,在未有天地萬物之先,而不知既有天地萬物,各有太極具焉。太極有時候、有真種。未有天地萬物之太極,在戌亥二會。在此二會,太極斯有一元造化;每年太極在九月十月。有此兩月,太極斯有一年造化。每月太極在二十六至三十,有此五日,太極斯有一月造化。每月太極在戌亥二時,有此二時,太極斯有一日造化。一時太極在窈窈冥冥二候,有此二候,太極斯有一時造化。動物太極,在宿蟄孕字。植物太極,在歸根結實。人身太極,在晏息窈冥,交媾結胎。交媾有時,調養有法,不傷太極。此盡年令終,斷絕淫慾,時入窈冥,保元太極,此乃長生不化,盡年令終之道。亦有毀壞長生不化之道,可以成仙,可以作佛,終無毀壞。豈直異於凡夫、別於草木禽獸云乎哉!
 


中心圖

 

《易》曰:天下何思何慮。《論語》曰:天下歸人。此天下“下”字,與天地之間“間”字,天地之心“心”字,皆只此中而言,所謂孔顏樂處是也。

  
天之極上處,至地之極下處,總八萬四千里。自天之極上處至地之上四萬二千里。自地之上至地之極下處,亦四萬二千里,人身亦然。故曰:天地之間亦曰黃中。黃乃土之正色,而仁在其中矣。故曰安土敦仁至於義也、禮也、智也,皆根於此。故曰:仁、義、禮、智根於心,渾然在中,粹然至善。故曰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若易之艮其止,書之安汝止者,止之義一也,亦謂之密。故曰聖人以此喜心退藏於密。其中本虛,原與太虛,渾而為一。故曰聖人與太虛同體。


  乾之情性在於坤,坤之情性在於乾,此坎離之所以交,而天地之所以泰也。若水潤下,而火炎上,此亦其性情然也。若不得乾坤之性情以復其初焉,則水自水,而火自火,不生不降不相為用矣。先天雖不屬氣,而太和元氣、浩然之氣,皆由此中出,所謂無氣而生氣也。而凡有氣血莫不賴之,以生以長,而配天配地矣。堯舜允執之中,即孔子中心之心也。心之磨焉。心在其中者,中心也。故中心之中既實,則五行之心自虛矣。所謂聖人無心而有心者此也。

 

 


  此圖直指人心,虛靈不昧一竅。而說這個竅,元是廓然無際,神妙莫測的;元是渾然大中,不偏不倚的;元是粹然至善,純一不雜的。昭昭乎,本是圓明洞澈而無礙。以為有,不睹不聞,奚所有也;以為無,至靈至神,未嘗無也。方無方所,亦無始終。未有天地萬物之先,這個元是如此;既有天地萬物之後,這個元是如此。至無至有,至有至無,乃乾坤之靈體,元化之玄樞,人人性命之本原,天下萬物萬世之大本。太易所謂太極四象八卦,皆由此出。大舜之謂中,孔子之謂一,帝王之謂授受,聖賢之相傳,明此便是克明峻德,知此便是知易,見此便是見道,立此便是立天下之大本,通此,性由我盡,命由我立,造化盡在我矣。

 

 

火龍水虎圖

五行顛倒術,龍從火裏出。五行不順行,虎向水中生。

 

 

 


火龍水虎說
 


  夫黑鉛水虎者,是天地發生之根,乃有質而有氣也。紅鉛火龍者,是天地發生之本,乃有氣而無質也。有質者,真鉛也,太陰,月之精也,為天地萬物育形之母。無質者,真汞也,太陽,日之光也,為天地萬物發生之父。鉛汞肢體互相孳胤,循環不絕,可謂生天、生地、生萬物之祖宗也。古之至人,知神物隱於此假法象而採取太陰之精,設鼎器而誘會太陽之氣,使歸神室,混混相交,交合不已,孳產無窮。而木中生魂,金中生魂,魂魄凝然,化為鄞鄂,交結百寶,名曰今液還丹。

 

 

日烏月兔圖

  姹女捉烏,以吞玉兔;

  嬰兒驅兔,以吸金烏。

  日中烏,烏乃神,神是火,火屬心,心為汞,汞在離;

  月中兔,兔乃氣,氣是藥,藥屬身,身為鉛,鉛在坎。

  身心兩個字是藥也是火,採時謂之藥,藥中有火焉。煉時謂之火,火中有藥焉,以火煉藥而成丹,即是以神御氣而成道也。



日烏月兔說

 

日者,陽也。陽內含陰,象砂中有汞也。陽無陰則不能自耀其魂,故名曰雌火,此乃陽中含陰也。日中有烏,卦屬南方,謂之離女。故曰:日居離位反為女;月者,陰也。陰內含陽,象鉛中有銀也。陰無陽則不能自熒其魂,故名曰雄金,乃陰中含陽也。月中有兔,卦屬北方,謂之坎男。故曰坎配蟾攻卻是男。《無漏》云:“鉛求玉兔腦中精,汞取金烏心中血。只驅二物結成丹,至道不繁無扭捏”。《悟真》云:“先把乾坤為鼎器,次摶烏兔藥來烹。既驅二物歸黃道,爭得金丹不解生。”二物者,一體也。

 

大小鼎爐圖

  笑汝安名偃月爐,聖人思議費工夫。其中一味長生藥,不與凡人話有無。

  笑汝安名偃月爐,金丹只此莫他圖。愛河風靜外邊看,方見摩尼一顆珠。

  汝何形象好懸胎,一朵真鉛花正開。只為金丹好消息,聚歸鼎內結嬰孩。

  汝何形象好懸胎,都把聲名遍九垓。豈但生人生萬物,作仙作佛要他來。

  偃月爐中玉蕊生,原硃鼎內水銀平。只因火力調和後,種得黃芽漸長成。

  安爐立鼎法乾坤,煅煉精神制魄魂。鼎內若無真種子,猶將水火煮空鐺。

 

 

 

大小鼎爐說

 

凡修金液大丹,必先安爐立鼎。鼎之為器,非金非鐵,爐之非具,非玉非石。黃庭為鼎,氣穴為爐。黃庭正在氣穴上,縷絡相連,乃人身百脈交會之處。鼎卦曰:正位凝命是也。此謂之小鼎爐也。乾位為鼎,坤位為爐。鼎中有水銀之陰,即火龍生根也。爐內有玉蕊之陽,即水虎命蒂也。虎在下為發火之樞機,龍居上起騰雲之風浪。若爐內陽升陰降無差,則鼎中天魂地魄留戀,青龍與白虎相拘,玉兔與金烏相抱,火候調停煉成至寶。故青霞子曰:“鼎鼎非金鼎,爐爐非玉爐,火從臍下發,水向鼎中符,三姓既會合,二物自相拘,故濟胎不泄,變化在須臾”。此謂之大鼎爐也。

 

內外二藥圖

上藥三品,神與氣精。其體則一,其用則二。何謂體?本來三寶一體是也。何謂用?內外兩般作用是也。故《悟真篇》云:內藥還同外藥,內通外亦須通。丹頭火熱自然紅,溫養兩作用,此漸教也,權法也,接中根及下根人。


  大藥雖分神、氣、精,三般原是一根生。凡夫生死如輪轉,只因迷卻本來心。心即性也,故即然子曰:本來真性號金丹,四大為爐煉作圖,此頓教也、實法也。接上根及上上根人。

 

 

 

內外二藥說


  凡修煉者,先修外藥,後修內藥。若高上之士,夙植靈根,故不煉外藥,便煉內藥。內藥無為無不為。外藥有為有以為。內藥無形有質而實有。外藥有體有用而實無。外藥可以治病,可以長生久視,內藥可以超越,可以外有入無。外藥,外陰陽往來。內藥,內坎離輻輳。以外藥言之,交感之精,先要不漏。呼吸之氣,更要微微。思慮之神,貴在安靜。以內藥言之,煉精者煉元精,抽坎中之元陽也。元精固,則交感之精自不泄漏。煉氣者煉元氣,補離中之元陰也。元氣住,則呼吸之氣自不出入。煉神者煉元神,坎離合體,而復乾元。元神凝,則思慮之神自然泰定。內外兼修,成先必矣。

 

順逆三關圖

  我法甚深深,妙用人難識。順逆兩俱忘,空虛鎮長寂。

  順:心生於性,意生於心,意轉為情,情生為妄。故靈潤禪師曰:“只因一念忘,現出萬般形。”

  逆:檢妄逥情情返,為意攝意安心,心歸性也。故伯陽真人曰:“金來歸性出,乃得稱還丹。”

 

 

 

順逆三關說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此所謂順去生人生物。今則形化精,精化氣,氣化神,神化虛。此所謂逆來成佛成仙。初關煉精化炁者,要識天癸生時急急採之。採之時須以徘徊之意,引火逼金。所謂火逼金行顛倒轉,自然鼎內大丹凝。中關煉氣化神者,乘此火力熾盛,駕動河車,自太玄關逆流至天谷穴,炁與神合,然後下降黃房。所謂乾坤交媾罷,一點落黃庭。上關煉神還虛者,守一抱元,以神歸於毘盧性海。蓋三關自有為入無為者,漸法也。修上一關兼下二關,頓法也。若徑做煉神還虛者,工夫到虛極靜篤時,精自化氣,氣自化神。即關尹子忘精神而超生之旨也。

 

盡性了命圖

 

性命雙修是的傳,冥冥杳杳又玄玄。

誰知本體無生命,死死生生孰使然!

 

人性之善也,此言天命之性;性相近也,此言氣質之性。天命之性,論其本源;氣質之性,論其稟受。天命之性,無不善;氣質之性,有不善。程子曰:“在天為命,在人為性。故知性然後能盡性,盡性然後能了命。”性命不二,謂之雙修。


  世間萬物本一神也。神本至虛,道本至無,易在其中矣。天位乎上,地位乎下,人物居中,自融自化,氣在其中矣。中天地以立命,稟虛靈以成性,立性立命,神在其中矣。命系乎氣,性系乎神,潛神於心,聚氣於身,道在其中矣。道者神之主,神者氣之主,氣者形之主,行者生之主。無生則形住,形者則氣住,氣住則神住,神住則性珠明矣、命實凝矣、元神靈矣、胎仙成矣、性命雙修之道畢矣。

 

盡性了命說

 

丹田喻日,心中元性喻月。日光自返照月,蓋交會之後,實體乃生金也。月受日氣,故初三生一陽者。丹既居鼎,覺一點靈光自心常照,而無晝夜。一陽生於月之八日,而二陽產矣。二陽者,丹之金氣少旺,而元性又少現。自二陽生之於望,而三陽純矣。三陽純者,是所謂元性盡現,而如月之圓也。月既圓矣,十六而一陰生。一陰者,性歸於命之始也。自一陰生,至於月之二十三,則二陰產矣。二陰者,乃性歸於命三之二也。自二陰生於月之三十日,而三陰全矣。三陰全,乃性盡歸於命也。方其始也,以命而取性,性全矣。又以性而安命,此是性命雙修大機括處。

 

 

真土圖

  以物為藥,療身之病;以法為藥,療心之病,即以其人之心還治其人之病。

  牝牡鏌鋣倚太空,威風凜凜忒雄。聖凡不敢抬頭看,兩道神光射斗中。

  寶劍雌和雄,雙雙插真土;雄降猙獰龍,雌伏猖狂虎。

  心安真土以誠以默以柔,氣養浩然勿正勿忘勿助。

  兩枝慧劍埋真土,萬病錢消出幻軀。

 

 

 

真土根心說

 

夫天之氣之所從生者,蓋蘊於天地之土中,而無盡藏也;人之氣之所從生者,蓋蘊於人身之土中,而無盡藏也。故仁義理智之根,根於心,猶草木之根,根於土。草木之根,根於土,自然暢茂而條達。禮智仁義之根,根於心,自然生色而晬面。《孟子》曰:“居移氣,養移體。”《大學》曰:心廣體胖,心既廣矣,體既胖矣。而謂病之不去體者,妄也。至若枝葉之或焦悴而枯槁也,則又如之何,亦惟直從於其根焉,而培之,而溉之。培之溉之,而生意有不復息乎。蓋草木之根病則枝葉病,若人之心猶草木之根也,心病即身病。心不病則身不病。故身病由於心病。而體胖數語,乃去病之聖藥也。

 

魂魄圖

陽神曰魂;陰神曰魄。魂之與魄,互為室宅。

魂者氣之神,有清有濁。口鼻之所以呼吸者,呼為陽伸,吸為陰屈也。魄者精之神,有虛有實。耳目之所以視聽,視者為陰明,聽為陰靈也。

生謂之精氣,死謂之魂魄。天地公共底謂之鬼神也。

 

 

 

鬼魂說

 

鬼云為魂,鬼白為魄。雲者風,風者木。白者氣,氣者金。風散故輕清,清輕者魄從魂升;金風故重濁,重濁者魂從魄降。故聖人以魂運魄,眾人以魄攝魂。魂晝寓目,魄夜舍肝。寓目能見,舍肝能夢。夢多者魄制魂,覺多者魂勝魄。蓋因魄有精,因精有魂,因魂有神,因神有意。因意有魄,五者運行不已。所以我之真心,流轉造化幾億萬歲,未有窮極。然核芽相生,不知其幾萬株。天地雖大,不能芽空中之核。雌卵相生,不知其幾萬禽,陰陽雖妙,不能卵無雄之雌。是以聖人,萬物之來,對之以性,而不對之以心,性者心未萌也。無心則無意,無意則無魄,無魄則不受生,而輪迴永息矣。

 

 

蟾光圖

太極以此而生三才,父母以此而育我體。我當以此而成還丹,孕於鴻蒙,生於坤,復圓明閃爍,是為蟾光。玉溪子曰:“剖開太極巴露出天地,心虛空無涯,微月見辜岑。”

西川岸上抬頭望,一派蟾光蘸碧波。便好下功修二八,殷勤仔細托黃婆。

 

  

蟾光說

 

太虛寥廓,皓月燦然。雪浪翻騰,金蟆吐耀,人見月之所以明,而曰金精盛則月明焉。熟知金之所以生者,自月而產也。人見金之產於月,而不知月之明本出於日也。月者,喻元性也;水喻坎宮也。金蟆者,喻一點真楊之竅也,元性喻月性之用也。性之初見圓陀陀、光爍爍,狀似流星。蓋氣質之性稍息,而元陽真性就見,如雲開則月現,霧散則錫輝,才見此物,分明便是元氣產矣,速急採取,譬之見賊便捉,毋令再逸,收歸於鼎器之中,則一點元氣蟾光,終不可得而出矣。

 

 

 

降龍圖

  降龍未得豈成仙,降得真龍丹可圓。須信神仙活手段,一毫頭上見龍天。

  頭角崢嶸勢莫當,雲收雨霽暗濟藏。從今不許翻潭洞,養顆驪珠夜夜光。

 

 


降龍說


  離日為汞,中有己土,強名曰龍。其形獰惡,主生人殺人之權,專成佛成仙之道。威能變化,感而遂通;雲行雨施,品物流形。乾之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子曰:龍德而正中也。世人不悟此龍生生之功,每服其害。若人悟而畏之,調而馭之,則能降之此獰惡之龍,而積至精之汞。降之者,制其心忠真火。火性不飛,則龍可制,而有得鉛之時。故曰:不積汞,何以取其鉛?不降龍,無以伏其虎?且真鉛真汞,未易相投。而真虎真龍,亦難降伏。學道者,若能了得這個字,其他事,皆末務也。

 

 

 


伏虎圖
降龍伏虎也無難,降伏歸來鎖玉關。日月分明烹鼎內,何憂不作大還丹。
採藥尋真到虎溪,溪中虎正作雄威。被我制服牽歸舍,出入將來當馬騎。
入虎穴尋虎酪酥,其中滋味勝醍醐。自人做到這些處,方是乾坤大丈夫。


伏虎說


  坎月為鉛,中有戊土,強名曰虎。其形猖狂,雖能傷人殺人,卻蘊大乘氣象,舉動風威。叩之即應,含弘光大,品物資生。文王重易曰:“履虎尾,不咥人亨。”又曰:“履道坦坦,幽人貞吉。”孔子曰:“素履之往,獨行願也。”若人悟而畏之,馴而調之,則能伏此猖狂之虎,以產先天之鉛。伏之者,伏身中真水。水源至清,則虎可伏,而無咥人之害。故歷代聖師,以降龍為煉己,以伏虎為持心。是以純陽翁云:“七返還丹在人,先須煉己待時。”紫陽翁云:“若要修成九轉,先須煉己持心。”皆此義也。

三家相見圖

 身、心、意,是誰作三家?精、氣、神,由我合成一個。

 肝青為父,肺白為母,心赤為女,脾黃為祖,腎黑為子,千五行始,三物一家,都歸戊己。

 大道玄微見此圖,分明有象不模糊。先將一二為之用,三四中當共一都。

 不用五金并八石,只求三品共一室。煉成一顆如意珠,軟似兜羅紅似日。

 

三家相見說


  身、心、意,謂之三家。三家相見者,胎圓也。精、氣、神,謂之三元。三元合一者,丹成也。攝三歸一,在乎虛靜。虛其心,則神與性合。靜其身,則精與情寂。意大定,則三元混一。情合性,謂之金木并。精合神,謂之水火交。意大定,謂之五行全。然而精化為氣者,由身之不動也;氣化為神者,由心之不動也;神化為虛者,由意之不動也。心若不動,則東三南二同成五也。身若不動,則北一西方四共之也。意若不動,則戊己還從生數五也。身、心、意合,則三家相見,結嬰兒也。

 

和合四象圖

 金水合處木火為侶,四者混沌列為龍虎。

 青龍降方蟠白虎,朱雀下方拔玄武。四象和合入中宮,化作一靈歸紫府。

 天三生木位居東,其象為青龍;地二生火位居南,其象為朱雀;地四生金位居西,其象為白虎;天一生水位居北,其象為玄武。

 眼不視而魂在肝,耳不聞而精在腎,舌不動而神在心、鼻不嗅而魄在肺,四者無漏,則精水、神火、魂木、魄金皆聚於意土之中,而謂之和合四象也。
  合眼光、凝耳韵、調鼻息、緘舌氣四大不動,使金木水火土俱會於中宮,謂之攢簇五行也。故曰:精神魂魄意,攢簇歸坤位,靜極見天心,自有神明至。


和合四象說


  四象者,青龍、白虎、朱雀、玄武也。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龍木生火,同屬乎心。心者,象帝之先,靈妙本有中之真無也。心若不動,則龍吟雲起,朱雀斂翼而元氣聚矣。虎金生水,同系乎身。身者,歷劫以來,清靜自無中之妙有也。身若不動,則虎嘯風生,玄龜潛伏,而元精凝矣。精凝氣聚,則金、木、水、火,混融於真土之中,而精神魂魄,攢簇於真意之內。真意者,乾元也。乃天地之母,陰陽之根,水火之本,日月之宗,三才之源,五行之祖,萬物賴以生成,千靈承之以舒慘。意若不動,則二物交,三寶結,四象和合,五行攢簇,俱會入中宮,而大丹成矣。故紫陽云:“五行全要入中央。”蓋此之謂也。

 

 

取坎填離圖

坎象來填,離掛成乾。天地定位,返本還元。

取出坎中畫,補離還復乾。純陽命本固,靈砂性珠圓。

克念全天哩,離塵合上禪。採鉛知下手,三叠舞胎仙。

陽單結在陰海中,猶如坎裏一炎堆。擒來離內溫溫養,此即神仙顛倒功。


取坎填離說


  鉛汞者,太極初分,先天之炁也。仙天炁者,龍虎初弦之炁也。虎居北方坎水中。而坎中陽爻,原屬於乾,劫運未交之先,乾因顚蹶馳驟,誤陷於坤。乾之中爻損而成哩,離本汞居,故曰:“坎內黃男名汞祖也。”龍居南方離火之內。而離中陰爻,原屬於坤,混沌顛落之後,坤因含受孳育,得配於乾,坤之中爻,實而為坎。坎木鉛舍,故曰:“離中玄女是鉛家也”。似此男女異室,鉛汞易爐,陰陽不交,則天地否焉。聖人以意為黃婆,引坎內黃男,配離中玄女,夫妻一媾,即變純乾,謂之取坎填哩,復我先天本體。故《悟真篇》云:“取將坎內中心實,點化離宮復內陰。”正此義也。

觀音密咒圖

始則自上而下至於臍中,中則自下而上至於喉內。

唵字須要到臍,彌字在臍之下。


念觀音密咒說


  此咒是觀音菩薩微妙心印。若人書寫六字大名咒者,即同書寫三藏法寶。若人得念六字大明咒者,即同諷誦七軸靈交,又能開智慧門,能就百難苦,三世業冤,悉皆清淨,一切罪障盡得消除,解脫生死,安樂法身。然而念咒亦有密訣,故第一聲中而“唵”之,乃以呼吾身毘盧遮那佛也。第二聲東而“嘛”之,乃以呼吾身不動尊佛也。第三聲南而“呢”之,乃呼吾身寶生佛也。第四聲西而“叭”之,乃以呼吾身無量壽佛也。第五聲,北而“彌”之,乃以呼吾身不空成就佛也。第六聲,復上返於喉而作“哞”音者,乃以呼吾身大勢至金剛也。久則五炁歸元,即成就不思議功德,而證圓通也。


 


九鼎煉心圖

      

第一轉:措摩心地煉金丹,止念當為第一關。

     念斷自然情識斷,須知水靜沒波瀾。

第二轉:祖竅開時入杳冥,坎離鉛汞自氤氳。

     天然真火知時煉,煉出西乾半月痕。

 

第三轉:外直中通世罕聞,推求枝葉不求根。

     由從此處徐徐進,一點靈光漸漸明。

第四轉:陽烏海底奮神威,正是金丹四轉時。

    奪得先天真種子,河車搬運過曹溪。

 


  第五轉:時後金晶飛上來,霞光燦爛囟門開。

  三花聚鼎烹龍虎,珠落黃庭結聖胎。

 

第六轉:金烏飛入廣寒宮,白虎張威待赤龍。

  赤龍奮力歸金鼎,掌握神珠照眼紅。

 

第七轉:十月胎靈已躍然,嬰兒法乳要三年。

  蟄藏住息溫溫養,猶龍潭底抱珠眠。

 

第八轉:陽極陰消丹已成,神光赫赫耀金庭。

  脫離苦海分胎出,自在崑崙頂上行。

 

第九轉:無丹無火亦無金,飈卻鉗錢沒處尋。

  真我本來真面目,未生身處一輪明。

 

 

九鼎煉心說


  日也者,天之丹也。黑而蕩也,則日不丹。心也者,人之丹也。物而霾也,則心不丹。故煉丹也者,煉去陰霾之物,以復其心之本體,天命之性之自然也。天命之性,吾之真金也。人人之所必有者。氣質之性,金濁滓也,上智之所不無者。若以人倫,日用之火,而日煉之,則氣質之性日除。氣質之性日除,則天命之性自見矣。故五帝三王─君也,而以君道;而日煉其心,伊、傅、周、召─相也。而以相道;而日煉其心,孔、曾、思、孟─師也,而以師道。而日煉其心,無時而不心在於道,無時不以道而煉其心。此乃古先大聖大賢為學之要法,百煉煉心煉性之明訓也。

 


八識歸元圖


  軒轅稱九鼎,如來標八識。太極歸無極。

  兄弟八個一人痴,猶有一個最伶俐。五個門前做買賣,一個家中作主依。伶俐者,即第六意識也。此識為五賊之主司,乃輪迴之種子。三界凡夫無一人不遭此沉溺。故《圓覺經》云:先斷無始輪迴根本者,斷此意識也。痴者,指第七傳送識而言。主依者,即第八阿賴耶識是也。此識謂之總報,主投胎時是也。先來捨身時是也,後去。故曰去後來先作主公。

  境屬風即五識,六識屬波,七識屬浪,八識屬心海,九識屬湛性。八識者,皆屬無明色身已土事外起。九識明曰白淨識,不屬無名,不落因果,不假因果,不假修證,不受一塵。故宗門謂曰:實際理地離一切相建化門中,不捨一法,具足一切。實而言之,以上八個識屬漸。第九識屬頓。何則?然色身幻化,不假修證,法身無相,猶虛空,故不假修,以今為圖象,會意揀妄明真,勿令認賊為子。



 


八識歸元說


  釋氏謂人之受生,必從父精、母血、前生之識神。三相合而後成胎。精氣受之父母,識神不受之父母也。蓋從無始劫流來,亦謂之生滅性。故曰:“生滅與不生滅,和合而成八識也。”蓋造化間有個萬古不移之真宰,又有個與時推移之氣運。真宰與氣運合,昰謂天命之性。天命之性者,元神也。氣質之性者,識神也。故儒家有變化氣質之言,禪宗有返識為智之法。今人妄認方寸中,有個昭昭靈靈之物,渾然與物同體,便以為元神在昰。殊不知此即死死生生之本,非不生不滅之元神也。噫!識識易,去識難。若不以天命元神,而戰退無明業識,終在生滅場中,未見有出頭日也。

 

 

 


五炁朝元說


  一氣初判,而列二儀。二儀定位,而分五長。五常異地而各守一方。五方異氣而各守一子。青第支子名龍烟,受甲乙木德之三氣。赤帝之子名丹元,受丙丁火德之二氣。白第之子名皓華,受庚新金德之四氣。黑帝之子名玄冥,受壬癸水得之一氣。黃帝之子名常存,受戊己土德之五氣。故金得土則生,土得木則旺,水得土則止,火得土則息。惟聖人知迴幾之道,得還元之理。於是攢五簇四,會三合二而歸一也。蓋身不動,則精固而水朝元。心不動,則氣固而火朝元。真性寂,則魂藏而木朝元。妄情忘,則魄伏而金朝元。四大安和,則意定而土朝元。此謂五氣朝元,皆聚於頂也。

 

五炁朝元圖





待詔圖


形神俱妙道為徒,性命相圓合太虛。寶詔降時騰鶴馭,玉書拜後駕龍車。
龍車冉冉乘雲氣,遍滿六虛廣無際。九天仙子笑相迎,同詣玄都朝上帝。

 


待詔說


  九年面壁之後,靈臺瑩潔,覺海圓明,性命混融,元神俱妙,與天地合德,與太虛同體。此時丹道已成,而積功累行,不可缺也。蓋道之與德,猶陰之與陽。行之與功,猶目之與足。鐘離翁云:“有功無行如無足,有行無功目不全。功行兩圓足自備,誰云無分作神仙?”昰以古仙上聖,金丹事成,溫養事畢,游戲人間,和光混俗,隨力建功,隨方解縛,扶危拯厄,救劫匡時,普度群迷,接引後學。道上有功,人間有行,功行滿足,潛伏俟時。只待天書降詔,玉女來迎,駕霧騰雲,直入三清聖境。如張紫陽翁《紫陽篇》云:“德行修逾八百,陰功積滿三千,寶符降詔去朝天,隱駕瓊輿鳳輦。”

 

 

飛升圖

 

 

 

飛升說


  仙有五等,佛有三乘。修持功行不齊,所以超脫稍異,飛升沖舉者,上也。坐化尸解者,次也。投胎奪舍者,又其次也。乘龍上升者,如黃帝、芽蒙、王玄甫、韋善俊昰也。駕雲上升者,如楊羲、李籠、籃採和、孫不二昰也。控鯉上升者,如子英、琴高昰也。驂鸞上升者,如子晉、鄧鬱昰也。跨鶴上升者,如桓懞、屈處靜昰也。御風上升者,如葛由、武夷君昰也。拔宅飛升者,如何侯,尹喜、淮南王、許旌陽昰也。白日沖舉者,如蔡瓊、馮長、馬成子、浮丘伯昰也。嘗考《列仙譜傳》,始知從古至今成仙者千萬余人。拔宅者八千余處。所以純陽翁於景福寺壁間題一聯云:“莫道神仙無學處,古今多少上升人。”

http://www.ctcwri.idv.tw/CTCWRI-XMGZ/xmgz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