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爱玩的游戏:沟通要讲“群众语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1 03:41:50

沟通要讲“群众语言”

  • 发布日期: 2011-09-07 00:00
  • 作者:陈乃举

我国目前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和调解各类社会纠纷,大家都会想到“沟通”,但沟通需要语言交流。怎么说话,讲什么样语言,效果大不一样。矛盾双方坐到一起,本意是沟通,但恶语相向,大吵一场,不欢而散,问题并未解决。

《吕氏春秋》中有段故事:孔子行游歇息,马跑了,吃了道旁的庄稼,马被农夫扣留了。子贡自告奋勇去要,满口官话、套话,说了一大通仁义道德,农夫硬是不理不睬。孔子的养马人去要,对农夫说:假如你耕于东海,我耕于西海,那我与你没有相遇的机会。我的马也不会吃你的庄稼。可我们是近邻,你不耕于东海,我也不耕于西海,我们有很多相遇的机会,谁能保证你我的马不吃别人的庄稼呢?一番家常话,入情入理,农夫听了心里很高兴,“解马而与之”。子贡善言辞,能说会道,照理要回跑失的马不成问题,可他偏偏碰了一回钉子。我揣度,他没有放下臭架子,自以为高贵、高明,高农夫一等,居高临下,官腔官调,一副训人的架势,对农夫缺乏应有的尊重,农夫反感,不买他的账,是很自然的事情。与子贡不同,养马人要回跑失的马,是因为他以和农夫平等的身份出现,尊重农夫,和农夫有“共同语言”。假使他炫耀自己是孔子的养马人,装腔作势,说一些套话、大话,不尊重农夫,恐怕很难要回马。

在与群众沟通的过程中,是讲官话套话,还是转变语言表达方式,讲群众喜欢听的“群众语言”,不是可以小觑的事情。我们常常看到,台上讲话的人照本宣科,津津乐道,但总是官话套话,老生常谈,千篇一律,索然无味,台下的听众昏昏欲睡,此情此景,业已成习,在人民群众中造成了不良影响。官话套话成了干群之间一堵无形的墙,它疏远和人民群众的距离,降低了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官话套话没人愿意听,还谈什么宣传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有鉴于此,多么需要转变“话风”,讲“群众语言”呀!

其实,早在1942年毛泽东就主张反对官话和八股文。现在,我们也经常看到胡锦涛、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率先垂范用“群众语言”,他们用亲切质朴、老百姓喜闻乐见话语与老百姓话家常,倍显亲民情结。

“群众语言”,特点是大众化、口语化,简洁明快,通俗易懂,表现出一定的亲和力、说服力和感染力。养成讲“群众语言”的好作风,首先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讲“群众语言”是增进群众感情,密切联系群众的内在要求。“话不投机半句多”,和沟通的对象没有共同语言,说起话来人家反感,那你就达不到协商说服的目的。其次,要深入群众,学习“群众语言”。“群众语言”,来自群众,植根在基层和实践中,在高楼大厦中和书本上学不到真正的“群众语言”。只有深入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在了解和掌握群众的思想情绪,体察群众所思所虑所求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学会和掌握“群众语言”。再次,要持之以恒。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群众语言”,非一朝一夕之功。它要求我们每一位做群众的领导者要立足现实,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丰富知识,不断地提高“群众语言”表达能力。总而言之,我们要掌握讲“群众语言”的真本领,不仅要提高认识,端正态度,更要下一番语言锻炼的苦功夫。

Copyright 2010 今晚传媒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