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达组装口水:上海市长韩正答记者问(全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13:23
上海市长韩正答记者问(全文)http://news.online.sh.cn 2012-01-17 07:15 [来源]:东方网

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韩正在上海市人民政府记者招待会上回答记者提问。

    上海市人民政府秘书长洪浩:各位记者朋友,下午好,在上海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胜利闭幕之际,上海市人民政府在这里举行记者招待会。我们非常高兴地邀请到韩正市长出席我们今天的会议,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现在我们先请韩市长为大家讲话。

    韩正:今年的“两会”刚刚闭幕,开得非常成功,在这里我要感谢媒体的朋友,你们卓有成效的工作让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能够及时全面地了解到这次“两会”各方面的内容,同样也使我们能够更加广泛地了解到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我衷心地感谢媒体所作出的努力,也感谢全体市民和广大网友对政府的建言献策,谢谢大家!

    洪浩:现在我们进入提问时间,在这里我跟大家做一个约定,我们希望每一位获得提问机会的记者提一个问题,以便让更多的记者得到提问的机会,现在请大家提问。

    新华社:韩市长你好,我是新华社记者,我们对上海的房地产调控和保障房建设非常关心,想请问韩市长今年上海的房地产调控会不会有所松动,限购政策会不会变化?另外共有产权房门槛您说会进一步放低,会低到什么水平?谢谢。

    韩正:房地产调控是社会各界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在过去的2011年,上海根据中央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结合上海的实际,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去年的房地产调控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特别是在商品房的价格方面,去年7月份是止涨,到10月份开始略有下跌。但这些成果还不稳固,只是初步的。

    有一个事实我们应当承认,就是上海的房地产市场的住宅价格太高了,高房价不仅影响了人民群众和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也背离了房地产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也背离我们提出的“以居住为主”的原则,因此我们还要进一步地把房地产市场调控好。今年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力度不减、政策不变,要继续加大力度,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关于房地产市场调控的一系列政策和举措。同时,我们应当积极地、进一步加大力度来推进保障房建设,特别是去年保障房建设力度很大,今年还要在进一步加大力度的前提下,把保障房的分配工作进一步地做好。

    你刚才问了一个大家很关心的问题,就是上海“四位一体”保障房中,共有产权保障房是不是门槛可以进一步地降低,是不是有更多的人群可以进入到我们的保障体系之内。这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直在考虑的,经过反复研究测算,共有产权保障房去年共惠及大约3.7万户家庭。现在我们执行的标准是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3300元,这次“两会”上,提出了大幅度提高收入标准和降低门槛。我们现在提出的方案,是从现在的人均家庭可支配收入的3300元提高到5000元。这个幅度是很大的。如果是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000元,就是夫妻两人、1个孩子,乘3除以2,就是夫妻俩平均月收入在7500元以下的月收入,就可以进入到共有产权保障房的申请行列,这样可以大大地增加共有产权保障房的覆盖面,使很多工薪阶层和青年人能够进入到我们的保障体系之中。我们希望在一季度就能够正式来实施这个政策,来接受新一轮的共有产权保障房的登记。

    同时,市民普遍关注的还有普通商品房的标准,我们今年也要做调整。经过有关部门的测算和听取各方意见,现在的方案,普通商品房主要是每套总价门槛进一步放宽,上次的标准是2008年制定的,2008年的标准已经不太适合现在的实际情况了。因此我们今年打算内环线以内调整到330万元/套以下,内外环之间调整到200万元/套以下,外环外调整到160万元/套以下,这个方案经过反复测算,专门进行了讨论,也将在一季度正式实施。

    房地产市场我们要坚持:一个是市场调控,一个是加快保障房的建设,使更多的市民能够得到实惠,谢谢。

    新闻晨报:韩市长好,我是新闻晨报的记者,还是想问一个关于房子的问题。我们关注到现在还有一些上海市民住在居住条件比较简陋的旧区里面,有的没有办法洗澡,有的还用不上抽水马桶,这次“两会”上几名基层代表也提出这个问题。同时,我们注意到2011年上海旧区改造的步伐可能有点慢了下来,想请问韩市长,2012年的旧区改造步伐能不能有所加快?同时,旧区改造一些市民搬到新建的大型居住社区,有些大型居住社区也是位于路比较远的近郊,这些大型居住社区的配套建设怎么样跟上?谢谢。

    韩正:这次“两会”期间很多来自一线的代表都提出了类似的问题。实际上,上海目前中心城区的各个区还有大量的二级以下的旧里急需改造。从浦东开发开放21年来,上海一共拆除了二级以下的危棚简屋7500万平方米左右,涉及到的家庭近140万户。但在中心城区特别是黄浦的老城厢、虹口、杨浦、闸北等等,还有相当部分的群众住在二级以下的旧里。这部分的群众盼着加快旧区改造的步伐。

    前两天,南京东路居委会主任洪克敏代表跟我说,住在旧区里的群众天天想、日日盼的事情就是希望政府加快旧区改造。她还告诉我,在他们居委会住在旧区的很多群众,特别是老年人,冬天洗澡都非常地困难。这样的情况,政府一定要下全力,全力以赴推进旧区改造,这是民生工程。

    去年的旧区改造是不是速度慢了一点?确实,去年旧区改造总的工作进展比往年略慢了一点,主要是有法律的调整。根据国有土地房屋征收和补偿的有关新规定,上海要根据国家的规定制定新的实施意见,去年四季度已正式公布了,这也为今年加快旧区改造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同时,前几年旧区改造动迁过程中,群众还是有一点意见的,什么意见呢?就是房源不够,或者讲还要过渡。经过三年的保障房建设、大型居住区的建设,动迁房源应当说也为今年加快旧区改造具备了物质基础。所以,在各区的努力下,今年旧区改造的速度会比去年明显加快。目前,我们总体上安排了今年进度,今年二级以下旧里改造计划完成60万到70万平方米左右,动迁惠及总户数超过2.5万户,如果力度大一点会接近3万户。这项工程我们一定要持之以恒、全力以赴地把它做好,把这项民生工程办好、办实。谢谢。

    你的第二个问题,就是刚才提到的大型社区配套,实际上是这些大型居住社区能不能让广大的动迁居民安心地住下来,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现在有一些社区配套不好,群众提了很多意见,这项工作我们必须改进。

    经过研究,大型社区的配套工作,原来计划5年配套投入总量是60亿元,今年我们做了一个决定:五年任务两年完成,也就是说原来五年计划投入的配套工程大概60亿元,现在两年要完成好。同时,大型社区教育、治安、卫生、开门七件事的商业配套,都在配套的整个计划之中。相信这次大型社区的配套会是适当的,会和居住的进度同步来推进。

    上海电视台:我是上海电视台的记者。我们注意到上海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都强调要在总体上稳定上海的物价水平,并且提高各类人群的收入。在这里我想请问一下韩正市长,对于上海的中低收入人群来说,今年的春节他们是否还有所期盼,您会给他们带来好消息吗?另外,近几年上海在养老金增加这一块幅度还是非常大的,因此大家也就比较关心,这是否会对上海的社保资金带来一定的压力?上海市政府不断增长的财政收入是否足以支撑这个不断扩大的民生投入?在这里也想请韩正市长能够给我们透一个家底。谢谢。

    韩正:分配问题是涉及全社会方方面面的、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如何让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持续提高,这是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体现。市委、市政府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更多的是注重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如何提高;第二方面是一线职工的收入如何提高;第三是最需要帮助的那部分困难家庭如何改善生活。这是我们考虑的重点。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结合上海的实际,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今年在这几方面都已经有了稳步的安排。

    首先,对310万企业退休职工今年1月1日起增加养老金。总体上讲,企业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水平不高,特别是现在物价涨得比较快,如何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收入,市委、市政府经过反复研究和测算,今年已经公布了1月1日开始对企业退休人员,即310万的退休人员人均增长15%收入,这个增长幅度大约人均增长300元/月,这个幅度是历年来最高、绝对值当然也是最高的。同时,对于企业退休人员中的一些特殊情况的人员,比如现在大家反映企业退休的高级知识分子、高级职称的知识分子,收入偏低了,在增加15%的基础上,还要有所倾斜。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为国有企业作出贡献提前退休的,还有协保人员等情况,也要有所倾斜。同时,对镇保养老金和农保养老金的人员,同样都增长15%。这是一个方面。

    第二方面,35万全市事业单位的退休人员,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将从今年1月1日起,有一个新的相关制度,将使这部分人的收入增加,目前已经有了初步方案,将在2月份正式公布,这就是35万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收入增长。

    对一线在职职工的收入,如何能够持续改善他们的生活呢?我们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对国有企业,实行的是“双挂钩”。什么叫做“双挂钩”呢?一般企业职工的收入是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的,我们再来一个挂钩,就是国有企业领导人的收入要和职工的收入增长挂钩。在上海所有的国有企业都必须实行这样的“双挂钩”。同时,对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一线的职工,譬如讲环卫清洁、园林养护、河道保洁、公路养护,还有地铁的工作人员、公交车的工作人员、出租车的驾驶员,类似这样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线职工,根据行业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形成一种机制,每年的收入有所增长。这个办法根据各个行业分别制定。譬如环卫职工,设定了一个“补贴岗位工资”,去年开始实行了“岗位津贴”,今年在这个基础上要有所提高。我想,这方面很重要,对一线职工的收入增长,我们要尽最大的努力,设计一些很好的制度、机制,使这些职工每年收入有所增长,每年的生活有所改善。

    同时,对大量面上的在职职工,前两年事业单位对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进行了绩效工资改革,今年对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以外的所有事业单位的职工实行新的绩效工资,这个绩效工资的实施我们测算了一下,可以使90%左右的职工收入有所提高。

    还有就是大家非常关心的,在提高各类人群收入的过程中,一些历史遗留的问题能不能同时得到解决。譬如援疆、支边人员,他们都是我们的父老乡亲,他们过去援疆、支边,在当地退休以后户口回来了,居住在上海,实际上他们不少人生活也很困难。政府也将采取一些制度性的安排,来提高补助的标准,使这部分群众在上海生活水平也能够逐步地提高。

    刚才你问到,要实施这些方案,我们支出承受能力怎么样?“两会”期间大家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详细的审议。大家知道养老金的统筹支出、社保资金的支出都是有预算,需要市人大批准。今年养老金的统筹资金支出大抵在1100亿元左右,另外每年的财政支出还要安排出养老金的托底资金。总的统筹是在平衡有序的状态下,来确保我们各方面的资金能够到位。

    在4月1日,我们还将调整若干条收入线,其中有两条重要的线:第一条线就是家庭生活困难的低保的标准线,这个标准要提高,增加补助的金额,扩大覆盖面;第二条线就是全社会的最低工资线,大家也比较关心。现在上海实行的最低工资线是1280元/月,它是净收入,没有包括“四金”,是扣除“四金”以后每个月的净收入。这两条线今年4月1日要调整。但最低工资线涉及到政府、企业,目前正在测算,预计这个调整幅度会比去年的调整幅度略高一点。

    新闻晚报:韩市长你好,我是新闻晚报的记者,我想请问的问题是有关食品安全方面。民以食为天,但是这些年来人们提到食品安全总是很揪心,这也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去年我们国家也发生了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引起了很大的关注。我们也记得在去年的时候,上海出台了五个最严厉的食品安全监管举措,其中包括了准入、监管、处罚等等方面,我想问的是,这五个最严厉在现实当中的执行情况怎么样?您对落实的情况满意度是多少?如果说还有一些不足的话,2012年将会有一些新的举措要出台吗?谢谢您。

    韩正:你说的很好,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你问我满意不满意,我觉得群众说满意才是真正的满意,我相信现在群众不太满意。为什么呢?因为确确实实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市场中,出现了很多不应该发生的一些食品安全的事故和事件。我觉得,政府应当在这一方面要承担起责任。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五个最严”,这是根据群众的呼声、群众的期盼和现在食品安全的现实情况提出的。“五个最严”,首先就是最严的准入,准入是源头;第二就是最严的监管,监管是政府的职责,一定要用最严的监管来确保食品的安全;第三就是最严的执法,现在我们执法还不够严,比如说出现的很多案件中间,还反映出我们执法的一些问题,还有就是预先通知的执法效果是不好的,要采取更严格的执法;另外有了问题要有最严的处罚,违法不能成本很低;还有一个就是最严的问责,这是“五个最严”。

    为什么采取“五个最严”?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于生命安全。我们现在“五个最严”落实得怎么样?在落实的过程中间,落实得好不好,社会监督、舆论监督,要由群众来评判,最后要看你这个市场上,食品安全是不是做到了。我们正在努力,也是全力以赴在抓。我们的目标是上海应当是食品安全最好的地方之一。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还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譬如大家对社会上出现的很多情况,提出了很多严厉的批评,我觉得这些批评意见是对的。老百姓家里天天吃肉,肉是不是安全,大家关心有没有“瘦肉精”。这两年我们采取了信息全过程的溯源系统,这个追溯系统,就是在上海生产的猪有一个芯片,所有的信息都可以溯源,这个体系逐步建立起来了,就是在技术上采取新的办法来保证上海的猪肉是安全的。这个管理生猪的养殖、屠宰、加工、运输和销售等六个环节完全串联起来,现在市场上凡是发生这类情况,完全可以追溯到问题出在哪个环节,甚至可以追溯到有问题的猪是哪个屠宰场屠宰的,是哪个饲养场饲养的,只要进入上海就进入这个系统。一旦出现了问题,最严厉的准入、处罚、执法就可以执行了。我们准备把这个体系今年开始延伸到牛肉和羊肉,这也是在全国领先的。

    前两天我看到报纸上登了一个情况,说橄榄油出问题了。现在大家生活条件好了,要吃橄榄油,橄榄油也进入千家万户了。我们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了进口的橄榄油以次充好。怎么以次充好呢?就是来自意大利的橄榄油,它标明是意大利原产的、初榨的橄榄油,但检测的结果它用了很多非意大利生产的橄榄油,是廉价的产品进行了掺兑,进入中国市场。据我了解中国整个橄榄油市场,从意大利进口的要占到35%左右。这就要用非常严格的、用“五个最严”的措施来确保消费者的利益,该退要退,该下架要下架,该处罚要处罚。食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极其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一定会尽全力,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按照“五个最严”的要求,来确保上海的食品安全始终处于受控的状态。

    人民日报:韩市长您好,我是人民日报的记者。记得去年年底您跟现代服务业创业者座谈的时候,您曾谈到创新是上海的灵魂。上海处于改革开放的前沿,许多新问题、新情况都是上海首先遇到的,如果没有创新的精神,非常难以解决。我们想问的问题是,今年我们会出台什么样的政策举措来促进创新?

    韩正:创新应该贯穿于我们所有工作之中。你采取措施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要树立一种创新的精神,有了这样一种精神,我们所有的措施可以贯穿于所有的工作之中。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上海要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建设“四个中心”,创新是上海城市的活力所在、希望所在,没有创新,“四个中心”不可能建设,转型发展也不可能成功。对上海来讲,创新是实实在在放在我们面前的、每个人必须思考的问题。

    我看了一些资料,世界很多大城市在转型发展的时候也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有成功,有不成功的,我在“两会”发言中也谈到了一些体会。通过创新来推动城市的转型发展,始终保持旺盛的活力,我觉得第一是科技,第二是人才,第三是宽松、宽容而开放的创新环境。宽容、宽松、开放的创新环境对上海来讲是非常非常的重要。对于创新环境的营造,政府也有一个管理创新的问题。往往很多创意产业、创新的文化并不是政府管出来的,而是政府要创造一个宽松的、宽容的而且是全开放的环境。上海本来就是海纳百川的文化,应当具有这样的气质。当然这种精神一定要体现在我们的工作之中。实际上今年的创新的突破口、亮点会很多,譬如大家关心的增值税的改革,这是重大的制度创新。再譬如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大家不要理解为张江就是浦东的张江,这个“张江”我们讲的是“大张江”,张江是一个覆盖到全市8个科技园区的大张江,涉及到很多区的大张江范围里都来实现创新突破,如股权激励的问题。还有政府改变过去传统的管理和审批模式,管理进一步创新,这些方面今年都会有很大突破。这次“两会”中大家形成的一个共识就是,上海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创新的精神和创新的理念应当体现在、或者说应该融入到上海这座城市的方方面面、每一个细胞,只有这样,上海才能始终有旺盛的活力。我们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一定会取得成功。谢谢。

    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我还是要问一个和住房有关的问题。前不久北京和上海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租赁房的试点申请,已经通过国土资源部的批准。北京前不久也拿出了试点方案,我想在这儿请问韩市长,上海在这方面的工作进展如何?有没有符合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体申请要建设租赁房,上海对于利用集体土地建设租赁房在资金方面有哪些安排?谢谢。

    韩正:用农村的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公共租赁房,这个公共租赁房主要还是服务于大量的来沪务工人员。这个工作意义重大。在2003年的时候,我们已经开始了用集体建设用地,特别是在工业园区里面进行了一些试点,譬如在松江、嘉定,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就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它是一种制度安排,国土资源部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也就是说,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通过各种流转的方法,用来建设面向社会的公共租赁房。过去我们是只针对工业园区的务工人员,譬如某一个厂,它是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它在这个厂旁边的建设用地上建了一些集体宿舍,也是租赁,有的是床位租赁,有的是房间租赁,打工者租一个床位很便宜,有的家属来到上海就租一间,有的条件好的租了两间,都有。这是一个试点,现在的情况就是面向社会了。从制度上和规则上允许农村的集体用地通过各种方法的流转进入到面向社会公共租赁房的建设,这项工作推进以后,对于大量的、在一般企业工作的工薪阶层的外来务工人员,是一个福音。这项工作会按照已经批准的方案加快推进实施。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韩市长你好,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我们注意到近期上海针对教育领域出台了不少新的举措,比如说取消了奥数等各类证书考试的门槛,在取消这些门槛之后,上海将采取什么有效的措施切实保证学生入学的公平问题?另外,韩市长曾强调要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在现在优质教育资源依然非常稀缺,少数掌握优质资源的学校仍然被各方追捧,均衡化怎么实现?矛盾怎么克服?谢谢。

    韩正:上海的教育发展规划有一个贯穿全过程的理念,就是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成长。为了每一个孩子的终身成长,理念确立了,工作中如何体现呢?实际上义务教育就应当体现公平。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的义务教育,我觉得这是合理的。我们设身处地想一想,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但现实是义务教育阶段资源是不均衡的。最近报纸上刊出了取消有些证书、考试的消息,社会热议,对这个问题,大家都是赞同的。

    上海如何来把这方面工作做好?考试也好、证书也好,它背后的驱动是择校,如果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差距很大,择校问题不可能解决,肯定会有各种各样的竞赛、考试、证书,为什么呢?大家希望通过这样的渠道能够进入好的小学和中学。

    上海义务教育的优质资源总体上讲是比较丰富的,但是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新学校的不断建设,实际上均衡性还是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因此政府要做的事情,重要的就是推进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高质量地均衡发展,这是我们的目标。这不是短期内能够完全实现的,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政府应当给每一个孩子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我们的工作目的和途径就是千方百计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使它达到均衡化。这个“均衡”不是把好学校的品质拉下来,而是进一步努力把一般的学校向高水平靠拢,使它得到一定的均衡性。现在均衡性差距还是很大的,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比有差距,城乡之间差距就更大了,因此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目标就是要采取很多办法,通过很多渠道去推进这项工作。我们必须认清目标只有一个,就是均衡发展、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高等教育要有特色,但是义务教育必须要均衡发展、高水平的均衡发展,我们下一步的重点就是要采取措施推动这方面的工作。

    我们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全国教育经费要达到GDP的4%。根据这个目标,上海今年的教育总投入,市区两级政府加在一起一般预算的支出,超过600亿元,再加上各种基金,总数要接近700亿元。如何把这部分钱用好,对人民负责。在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的投入,就是尽最大的努力把钱用在刀刃上,推进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的高水平的均衡发展,这是贯穿于我们今年和今后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为此,对郊区幼儿园、中小学的发展,对统筹优质资源等,今年都会有一些新的举措。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使上海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到优质的义务教育资源。谢谢。

    凤凰卫视:韩市长您好,我是凤凰卫视记者。我们知道沪港经贸会议第二次会议刚刚在上海举行,这次会议在沪港两地企业联合开拓市场以及沪港两地金融市场的互设等方面都做了探讨。您认为这些合作项目特别是金融方面的合作项目能不能很快地确立和推进,目前还有哪些困难?您怎么看待沪港两个城市的关系?对于沪港两地的经济发展会有什么影响?谢谢。

    韩正:前不久我和曾荫权特首共同主持召开了关于进一步组织和加强上海和香港两个城市经贸合作的会议,今年是第二次会议。记得第一次会议是我和董建华特首在香港召开的。第二次会议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对两个城市在经贸领域以及在经贸领域以外的合作,譬如讲人员合作、教育合作、科技合作、旅游合作等方面进行的进一步拓展。实际上,上海和香港之间的关系是很紧密的,无论是企业界、政府间、民间,经贸、科技、教育、文化、旅游等方面,合作是非常非常密切的。

    每次见到香港记者朋友,他们最喜欢问我的一个问题就是:香港的金融中心和上海的金融中心是竞争还是合作?咱们是兄弟加朋友,香港的很多经验值得上海学习。香港已经是比较成熟的、区域性的国际金融中心,上海还在发展的过程中,香港在很多方面是值得上海借鉴和学习的。刚才问到了金融方面的合作,我觉得这个合作是很现实的。譬如香港人民币合格境外投资者,境外人民币回流通过香港这个平台,可以到境内来进行投资,包括证券市场的投资,这也是促进沪港两地在金融领域的合作。还有ETF产品在上海的交易,这些都是促进两地在经贸领域、金融领域合作的一些新的成果。在人才上,两地交流的空间也很大,香港的金融人才要比上海更多、更丰富,在这方面两地交流的潜力还非常之大。我们非常希望通过两地的交流,共同推动香港和上海的繁荣和发展。谢谢。

    东方网:韩市长你好,我是东方网的记者。我们注意到“上海发布”政务微博开通已经两个月了,我们进行了统计,截至到今天下午2点,“上海发布”四个平台上的粉丝超过160万。想问一下韩市长,将来政府利用新媒体发布信息会不会成为一种趋势?您本人关注微博上的哪些信息?如何看待网上对政府工作的评论甚至是批评。谢谢。

    韩正:“上海发布”作为政府的官方微博发布到现在不到50天,这是一个新事物。微博的传播速度很快、影响也很大,通过政府官方的微博来发布相关政务信息,这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也有利于政府信息的公开。上海官方的微博“上海发布”,我天天都浏览。我非常感谢“上海发布”的粉丝们对上海官方微博的关注,以及他们通过官方微博给政府提出的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我们本着闻过则喜的精神,一定认真地改进我们的各项工作。

    政府官方微博是不是会成为政府发布信息的常态?当然会成为常态。我相信“上海发布”会越办越好,越办越活跃。微博最重要的一个好处是它有互动,平面媒体包括政府的网站它是单向的,微博有一个互动,这种新媒体的影响力很大、作用也很大,传播速度快、影响覆盖面广。我也非常感谢“上海发布”的团队,他们的工作是富有成效的,我衷心期望在座的各位媒体朋友,多多关注“上海发布”。谢谢。

    日本朝日新闻:谢谢,我是日本朝日新闻的记者。我想问一下,前天在台湾举行的选举结束了,国民党马英九获选。作为上海的领导人,以后怎么交流发展两岸关系?有一些报道,北京市长春节之后去台湾访问。现在上海有什么计划,去台湾访问或者与台湾有什么交流。谢谢。

    韩正:我们注意到了台湾的选举。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推进两岸的和平发展,造福两岸人民,这是最重要的。上海和台湾的各个市、县之间有很密切的交往,2010年4月我曾经率领上海市代表团去台湾地区访问,这次访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进一步促进了上海和台湾各市、县之间的友好交往。上海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的领导,都分别带领相关的代表团去台湾访问,我们也经常在上海和台湾朋友交换意见、进行会谈。在促进两岸和平发展、造福两岸人民,在促进上海和台湾各市、县之间的交流方面,我们愿意作出更大的努力。谢谢。

    文汇报:韩市长您好,我是文汇报的记者。关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问题,我们大家都十分关注上海在金融领域的先行先试和改革突破,能不能介绍一下今年上海在金融领域的创新,包括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外资股权投资中心和国际板,有没有最新的进展?谢谢。

    韩正:你一口气提了四个问题,金融中心建设、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还有国际板,我一一作回答。首先关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目标是很清晰的,我们的目标就是到2020年建成和我们国家经济实力和人民币的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个目标是很清晰的。在具体的路径上,聚焦几项重点:第一是发展市场,因为金融中心要有市场体系,我们正在不断地推进,应当说现在已经具备了比较完整的市场体系。第二是聚焦各类主体,也就是说在上海要有更多的金融机构,因为金融机构才是金融市场的主体,要有更多的市场主体。现在全市各方面金融机构每年都有所增加,而且它的能级也越来越强。第三是上海必须要有良好的金融生态发展环境,我们积极配合国家各有关部门在上海的这一环境建设上的工作,上海市政府应当在这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这方面每年也有所进步。还有一方面就是金融人才高地的建设。金融中心建设需要大批的金融人才,需要本地的、需要来自于国际、国内的各方面的人才。如果这四个方面的工作,每年都有所突破,上海的金融中心建设就会取得一个新的局面。

    刚才讲的几个具体问题,属于市场和产品的一些创新领域。关于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上海在2010年就成立了,这个中心的定位,就是在中国证监会的统一监管和领导下,和全国的场外市场相衔接,它是要培育多层次的上市资源。这方面的工作,下一步的延伸就是托管交易市场,这个市场的建设在中国证监会的指导和支持下,各项筹备工作非常顺利,近期就可以正式启动。

    关于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实际上在去年的一月份,在国家外汇管理局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上海已经出台了一个实施办法,在全国是率先试点的。现在外商投资股权投资企业总体发展是良好的,有14家企业,总的基金超过140亿元。所有这些推进、创新的市场产品和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把握两条基本原则:一是任何产品推出首先要有规则,也就是说你必须依法依规来进行你的金融活动,依法依规,金融市场才可持续发展;二是要防范风险,金融中心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中心,只有把风险防范了,才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这是和生态环境、和金融中心的建设密切相关的。我们所有的创新工作,就是在国家各个监管部门的帮助支持下,按照这两条原则来推进。

    刚才提到国际板,大家很关注。2009年国务院19号文件,就明确提出了适时推出国际板。什么叫做“适时”?国际板推出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需要做,规则、制度、交易的很多规则等,这些工作,上海市政府正积极配合国家有关部门在顺利地推进。当然,国际板推出是要有时机的,现在并不是推出国际板的最佳时机。因此,国际板推出现在并没有时间表。谢谢大家。

    东方早报:韩市长您好,我是东方早报的记者。您刚刚提到了上海是具有海纳百川的气质,我们都知道上海一直吸引海内外的各类人才到这来创业、工作。现在有一种说法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不知道您是不是同意这样的观点。上海对于本地人才会不会出台一些重视和鼓励的措施,对吸引来的外来人才是不是在户籍和配套上有一些新的突破?谢谢。

    韩正:我想,“会念经”、“能念经”而且“能念好经”,这样的人才,无论是本地的,还是交流的,政府都应当一视同仁,都应当为他们创造一个施展才华的空间和舞台,只有这样上海才能真正体现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这样一种城市精神。上海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感觉到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对上海转型发展意义重大,是一个最重要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应当用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精神,把上海的人才环境搞得更好。

    上海的人才政策包括居住证的政策,过去叫做“指标管理”,人才引进指标管理,一年进多少个户口,是一种指标管理,后来变成条件管理。现在实际上是以条件为主、指标为辅的管理。什么叫做条件呢?比如说院士、职称、学历、经历、贡献、证书等等,这些都是条件。但是,衡量人才最重要的因素是他的贡献,各方面的条件,都是他能够作贡献的基础。因此,上海在引进人才的过程中,今年这方面的政策会作进一步的完善。如何完善?如何衡量人才的贡献呢?我们今年探索推出人才进入上海的“积分制”,什么分可以积,很多因素在于他的贡献。这方面还在酝酿的过程中,初步的人才“积分制”方案将在2月份充分听取社会各方的意见,充分听取人大、政协的意见,在此基础上,争取把上海的人才政策制定得更科学,使上海的人才环境能够更好。谢谢。

    解放日报:韩市长您好,我是来自解放日报的记者。我们关注的话题是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我们知道去年在全球航运经济不是很景气的情况下,上海港年集装箱吞吐量还是突破3000万标箱。同时又有不少观点认为,上海在航运服务业、定价和话语权离世界一流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想请问一下韩市长,接下来上海是否考虑在航运服务业尤其是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信息以及定价等高端领域有所突破,未来上海建设国际航运中心主攻的方向在哪里?谢谢。

    韩正:我非常赞同你在提问中间的一些观点。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我们硬件不错,软件还有差距。所谓硬件就是我们的集疏运能力,去年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000万标准箱,这是很大的数字,因为当今世界年吞吐量超过3000万标准箱的只有一个港口就是上海港。但这个成绩我们不能骄傲,这只是反映了我们硬件的水平和集疏运能力的水平,这方面的能力也不能反映我们真正的竞争力。

    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硬件的发展总体上还是容易的,核心是软件的提升,这才是核心竞争力,我们软件发展还是有很大差距。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下一步建设目标,就是要在现有硬件和集疏运体系的基础上,重点发展航运金融、航运信息、航运代理、航运定价服务等等,这些航运服务业发展上去,我们才可以增加话语权,甚至于才有定价权,我们的竞争力才能提升。所以这方面,无论是“三港三区”的发展,还是我们各个政策点上的突破,都应当朝着软件的提升、航运服务业的发展这些方面去突破。硬件不是一点不发展,重点不是吞吐总量,更不能再加上陆运的运输数量,我们这个城市也承受不了。硬件的吞吐量主要是要增加国际中转和水水中转,但是重中之重,我们所有资源的倾斜和注意力就是要在航运服务业发展方面,在国家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下,争取每年有所突破,提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竞争力,真正使上海航运中心具有国际资源配置的能力。谢谢。

    劳动报:韩市长您好,我是上海劳动报的记者。我有一个问题想问一下您,我们的采访中发现企业的经营成本和职工的生活成本都在进一步提高,在一些企业当中始终出现劳资纠纷,不仅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也有相应的情况出现,一些企业和职工协商未果就会采取停工等手段。请问企业面对劳资纠纷时应当遵循什么样的原则,既保证职工的权利,又保证企业度过困难。谢谢。

    韩正:这个问题首先我要说明一个观点,就是成本增加是客观事实,但是任何企业不能以成本增加为理由来损害群众和损害职工的利益,这是两件事。企业成本确确实实是逐年有所增加,但是企业对职工的承诺特别是工薪要落实。现在我们发现一部分企业在这方面出现了一些劳资纠纷,这种劳资纠纷我们政府要考虑,是不是在制度层面上安排一些制度,从而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比如工资的集体协商制度。今年总工会已经作了安排,扩大企业职工工资的集体协商范围。企业的成本增加,这是一个城市转型发展、结构调整中的必然。有些企业承受不了成本,它要么转移、要么关闭,在城市发展中必然有这样一个过程。上海浦东开发开放20多年,就是这么一个过程发展起来的,这也是伴随着城市转型必然的一个现象。

    对很多这样的纠纷,最重要的就是依法办事,按制度办事,制度不完善的就应当制定制度,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我们注意到,春节前经常会发生欠薪的情况,前两天媒体上报道了婚庆公司老板经营不善一走了之,这种情况是对职工的极其不负责任,是对社会的极其不负责任。我们现在采取的是欠薪的垫付制度,欠薪的基金建立以后,实施是好的。上海特别是在建筑领域和一些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企业,外来务工人员欠薪情况一年比一年少,这就是制度的安排,很重要的是用法律和制度来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谢谢。

    新民晚报:我是新民晚报记者。请教韩市长,我有一位老师,70多岁,是复旦退休的老先生,也是音乐发烧友,最近有两件事他非常高兴。一是在上海大剧院可以买到80元的公益票,二是在南京路看了一场柏林爱乐乐团的直播,非常过瘾。上海正在打造国际文化大都市,但是我们也知道高质量的文化服务往往意味着高成本的付出,我们特别想知道普通的市民怎么能够获得更多的公益性的文化活动,政府有哪些措施让更多的普通市民参与这座城市高品质的文化活动。谢谢。

    韩正:向你的老师问好!你老师提出的这个愿望在上海一定能够实现。我也讲一个故事给你听,昨天晚上我去参加了在大剧院举行的上海大学生文化艺术汇演,看了以后很受感动,也非常激动,为什么呢?两个小时的演出,中间没有休息,绝大多数是业余爱好者的演出,比如说复旦大学、华师大、同济大学学生,是利用业余的时间排练的,还包括交大的交响乐团,包括上海城市交响乐团。当然也有专业的,比如说音乐学院、戏剧学院。看了以后我觉得上海真是人才辈出的地方。在看的过程中,我问了上海大剧院的领导,我说你们如何使上海大剧院的精彩演出体现公益性和一定的低票价,现在市里制定的政策,你们落实的情况怎么样?市里的政策就是以大剧院、文化广场、东方艺术中心、上海音乐厅这些全市10多个顶尖剧场,作为定点公益演出的场所,加在一起全市全年有超过200场公益性演出,这些演出都是高水平的。政府专门设立了一个扶持公益演出的专项基金,来扶持这些高水平的团队、乐队和文艺院团来进行公益性的演出,让更多的市民能够享受高水平的演出。还有一些经营性演出,是卖票的。我为什么要问大剧院的领导呢?大剧院大量的是经营性演出,我们政府定了一条,每场经营性演出中公益性的低价票要有5%。大剧院高水平的演出票价很贵的,一般群众很难承受,但如果有了5%的低价票,80元或者80元以下的票子,很多人就能进去看。昨天大剧院的领导跟我说,有的是80元,有的是50元,有的是30元,他说的对不对,大家去检验一下。也就是说在经营性的演出中间,我们规定了不少于5%的票,实行80元或者80元以下的票价。

    说到底,我们讲文化大都市建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有很多指标可以衡量,其中有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市民的参与度,市民的参与度是检验文化发展繁荣非常重要的指标。上海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落实一个重要的指标体系,就是市民的参与度和市民参与文化活动的次数,这些都是重要的衡量标准。真心希望,我们这个措施能够推广下去。包括还有一些院团进校园活动,得到很多大学生的欢迎。我也希望媒体的朋友们,多多宣传这样的演出。著名院团的演出,他们不缺少你们的关注,对你们的加大宣传也不太注重,他们知名度够高了。我说的这些演出,希望你们多多关照,给他们多多地宣传。还有群众文化,我们也应当在画面上、版面上多多宣传各种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这都是上海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体现。谢谢。

    经济日报:韩市长您好,我是经济日报的记者。近日开通的崇启大桥为长三角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前段时间我们中央及地方驻沪媒体的联合会组织了我们自己的媒体去了新疆、云南、四川等上海对口援助的省区。我们感觉到,上海援助的力度在不断地加大。那么,这是否说明上海的发展目光已经开始或者说不仅仅局限于自身,在今后上海发展的重大工程建设、产业转移的力度、鼓励企业走向全国、融入长三角等方面,上海如何更多地立足上海、服务全国?谢谢。

    韩正:在服务全国中发展自己、在实施国家战略中发展自己,这是上海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区域协调发展是国家的重大国策,国家制定了很多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国务院第一个区域协调发展规划就是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长三角要科学发展、率先发展,更重要的是要一体化发展,上海在这方面应当作出表率。只有区域协调发展,才能走出科学发展的道路,对于上海来说更应该在这方面走在前面。譬如我们鼓励上海的产业向外转移,上海的大集团应该跨地区去布局和经营,比如上海电气、上海汽车,上海汽车在上海的产量只是很少一部分,今年总数要超过400万辆。企业应该跟着市场走,市场在哪里,企业就应该走到哪里,上海应当更加开放,鼓励我们的企业走出去,当然也鼓励各方的企业进到上海。上海有条件、也必须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走在前面,特别是为长三角一体化的发展,上海要作出更大的贡献。谢谢。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韩市长你好,我是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的记者,我的问题是跟网络和信息安全有关的。去年末杭州市宣布主城区实现无线宽带免费全覆盖,使得很多上海的网友羡慕、忌妒、恨。对于打造智慧城市的上海,在提升信息能级方面有什么具体的措施?另外,年末暴露出很多网络帐号被泄露的事件,很多网民也关心,不知道韩市长有没有网络帐号,有没有担忧。另外,上海在信息安全防范上有没有什么措施?谢谢。

    韩正:你讲到了网络的安全、网络的服务水平以及网络的资费这三个问题,现在进入网络时代、信息时代,对此每一个人都非常关注。我先讲关于网络安全的问题。最近网络上出现的这些问题,确实使大家感到担忧,媒体也做了分析跟跟踪报道,社会也都非常关注这些网络安全问题会造成的后果。网络安全始终是一种“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博弈,这种博弈就要求我们监管部门为了确保网络安全,不断地运用新技术设立这种专项对策,不断完善网络安全的基础设施和基础防范工作,以及处理好涉及各种信息安全的突发事故,这方面能力要提高。同时,依托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不断地完善我们信息安全的综合服务体系,这方面上海还需要努力,监管水平要进一步提高。在网络安全基础上,如何提高服务水平。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光纤到户,我们提出到明年基本全覆盖,就是百兆到户、千兆到楼,这实际上是提高了服务水平,网速可以大大增加。这项工作做好了,可以使上海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化环境大幅度地提升。

    这次“两会”期间也谈到群众关心的资费问题,还有上海公共场所的WIFI的覆盖面不够等,这些工作今年都要有所突破。我也承认,目前的上网资费太贵了,不利于信息化发展,也不利于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家注意到,刚刚公布的上海智慧城市“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要大幅度地下降资费,从今年开始每年都要有一定幅度的下降,很多运营商也作出了承诺,我相信这可以推进上海的信息化。

    至于一些新技术的应用,高端软件包括新一代的网络等,我们都具体提出了“十二五”每年的分解目标。希望通过这些努力,使上海在信息安全、信息服务水平以及运用信息化的成本方面,都会有很大改善。谢谢。

    洪浩:时间关系,再提最后两个问题。

    上海日报:你好韩市长,我是上海日报的记者,我想代表上海的普通群众问一个跟公交出行有关的问题。现在新春佳节将至,节日出行客流明显增加,市民反映一些道路已经拥堵了,而且市民提出与世博会期间的交通顺畅相比,目前上海道路拥堵很多。那么,上海在公共道路设施建设方面有什么投入,是不是能使市民感觉到道路不那么拥堵?今年“两会”期间不少委员和代表提出交通出行的成本,他们都希望能够进一步降低上海公共交通出行成本,特别是对于目前公交换乘力度希望大幅度的提高。对这个问题,不知道韩市长怎么看,这些建议是否可以得到执行。谢谢。

    韩正: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是世界性的难题,上海的交通确实一年比一年拥堵,因为汽车的增长量远超过道路的增长量。道路增长中心城区定格了,也就增长在周边城区和新城,因此对于一个城市的交通必须有一个系统的考虑。我觉得有这样几条,一是硬件的建设必须要持之以恒加以推进;二是坚定不移实施公交优先发展的战略;三是人人参与,因为交通拥堵的治理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

    硬件建设就必须体现在公交优先发展的方针上。我们城市的地面道路实际上建设是有极限的,现在上海的人口和道路面积之比,大体上是世界很多大城市人均路面道路面积的1/3,无论是和纽约,还是和巴黎、伦敦比,我们都比它们人均拥有的路面道路面积少得多,这是我们人多地少的国情所决定的。如何进一步改善这个情况呢?唯一的出路就是地铁。上海从1990年开始建第一条地铁到现在21年了,每一个上海人都可以骄傲的是,我们用20年的时间建成了11条线、425公里的运营网络,这是值得我们骄傲的。但是这种骄傲1分钟就过去了,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任务仍然很艰巨。

    我们这座城市的发展、交通的状况、人民的期盼、市民的呼声要求我们进一步改善交通出行,要更方便。一方面,现在运行的425公里地铁一定要安全、安全再安全,有序运行。这是第一步的,以人为本、安全为先。在确保425公里地铁运行、11条线分分秒秒加强管理、安全运行的基础上,尽最大的努力,再进一步地推进上海的地铁建设。我们正在建设的425公里以外、11条线以外,还有4条地铁,这4条建好了,我相信上海的交通便捷性会进一步地增加。第一,现在正在建设的11号线,从嘉定建到江苏路,现在还要从交大门口经过徐家汇、经过万体馆、经过龙华、越江到东方体育中心,到三林,一直到迪士尼乐园,要加快建设。还有12号线,12号线是贯穿于上海西南到东北的大动脉,从闵行区到徐汇区、到黄浦区、到虹口区再到杨浦区。13号线,大家世博会的时候坐了一段,就是在世博园区里面的三站两区段,现在要往北一直到静安寺,往西到长宁区。16号线就是从迪士尼一直往南,一直到浦东的南汇新城,一直建到滴水湖旁。这些今明两年都要投入使用的。这个投入使用,我最大的担心就是安全运行。我们现在425公里压力已经很大了,这4条线投入进去又是接近140公里,到明年上海的地铁运行要达到570公里左右,世界第一,这个压力是很大的,但是,它确确实实会对整个城市的交通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包括管理队伍、技术水平等方面,都要加快提高,要把这方面的工作做好。实际上,大城市的交通除了建设以外,管理更是重要的。上海现在建了一个公共交通的信息服务平台,“上海发布”每天都在发布这个平台的信息,大家都非常关注上面的信息。管理体现软件、体现水平,上海在这一方面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但是我们做得还不够,还要进一步的努力。另一方面,就是要人人参与。如果2300万市民、每一个驾车人都能够非常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可以减少很多人为的交通拥堵。比如随意变道,车子碰撞以后一条道堵了,整个高架就堵了;比如现在的十字路口拖尾巴,造成一些人为拥堵现象。我们每个上海市民都要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人人参与,上海的交通一定会管好,市民出行的成本会进一步地降低。

    中新社:您好,我是中新社记者,非常高兴向您提问。我们注意到韩市长在人代会的补充发言中曾经提到,上海要争取国内第一批发布PM2.5的检测的相关信息。我们想请问,上海市政府将在今年采取哪些实质性的措施来进一步治理空气污染和环境污染。谢谢。

    韩正:这是大家非常关注的问题。我们国家现在实行的是PM10的空气质量检测标准,所谓PM2.5和PM10的差别就是,悬浮在空气中的颗粒是10微米就是PM10,2.5微米就是PM2.5,2.5微米相当于一般人头发直径的1/20。为什么大家现在对PM2.5那么关注呢?实际上很多国家现在都已经实施了PM2.5的测试,因为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它在空中悬浮的时间长、漂移的距离远,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大,当然对人体的健康影响也相当大,因此现在大家都非常关注PM2.5的检测和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PM2.5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可以肯定地讲,PM2.5的排放主要是人为排放。在上海是什么状况呢?汽车尾气排放、工业的炉窑排放、工地的粉尘等影响,还有郊区秸秆焚烧,当然自然界也有,比如沙尘暴,这个影响也很大,还有就是粉尘、花粉。在10年前,上海就建立了试验型的第一座PM2.5的测试站,2005年在全市又逐步建立了24个PM2.5的监测站,连续测试,测试了5年。5年测试的结果告诉我们:第一,PM2.5是灰霾天气的元凶;第二,和10年前我们试验站测试相比,PM2.5在空气中PM10的比例中,从过去的10%至20%,上升到现在的50%以上,甚至到60%,影响更大了。这样的一个结果告诉我们,PM2.5对上海的空气质量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必须科学地面对这个问题,用科学的办法来面对这个问题,因此必须要尽早的来公布PM2.5测试结果,这个测试结果是我们现在大气环境质量的真实反映,是现在的,不是5年前的,更不是10年前的,它也和广大市民的真实感受相吻合。我们必须尽快推出这个测试和公布结果,我们不能当鸵鸟,更不能死要面子活受罪。

    公布以后结果是怎么样呢?结果和上海目前公布的PM10这个结果是有差距的,现在按照国家的标准,就是PM10的公布情况,上海每年的优和良天气,所谓优就是一级,良就是二级,二级以上的天气大体上在90%到93%。用PM2.5的测试方法比较一下,大体上优良率会下降10至15个百分点,也就是上海二级以上空气质量可能会跌落到80%以下,这是一个真实的反映,我们必须面对。

    上海市政府已经向国家环保部正式提出,我们要成为全国第一批测试PM2.5并且公布PM2.5的城市。测试了、公布了,就可以对产生的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理措施。比如汽车尾气的排放要实施更高的标准;高污染的黄标车要坚决淘汰;对电厂锅炉要采取新的技术,脱硝脱硫,还要布袋除尘,在外高桥电厂布袋除尘效果在90%以上,甚至达到98%,效果非常好。当然会增加成本,但这个成本是应该增加的。再比如对一些落后产能要淘汰。当然还有一些问题要解决,比如郊区的秸秆焚烧,这个影响也很大。秸秆还田只能还一部分,只能用一些新的技术,加大投资,把秸秆焚烧的事情逐渐处理好。还有就是新能源的利用、新能源的推广。所有的措施都已经进行了评估和筛选,这些项目都已经进行了筛选。2012年是上海实施第五个“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第一年,2012年、2013年、2014年三年环保行动计划,把影响大气环境质量或者说造成灰霾天气的PM2.5排放,这些因素列入上海第五个“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重中之重,初步梳理了50多个项目,一项一项落实,一定会对大气环境质量有很好的提升。根据国家的要求,还有一个区域联动,国家重点监测区域是3个,北方主要是京津冀地区,另外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我们将和长三角的各兄弟省区市一起,共同为这个区域的环境质量提升,把各方面的工作进一步努力做好。谢谢。

    韩正:再一次感谢媒体的各位朋友,谢谢大家。

    洪浩:记者招待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提问,也谢谢韩市长的回答,祝大家新春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