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筒练腹部训练动作: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04:32:44
   一、感恩父母不忘孝,堂堂正正做人

  百善孝为先,孝系德之始。从古至今,以仁承孝,以和促谐,以德图治,知恩、行孝、报国是为官做人之本。要常尽儿女之孝。生命乃父母所赐,成长皆父母之劳。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如果一个干部对自己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孝敬,何谈关心他人,何谈对党忠诚,何谈为人民服务?历史表明,小善治家,大善治国,无孝德则无家德,无家德则无公德,一个缺失道德的家庭很难成为和睦的家庭,一个缺失道德的社会很难成为文明的社会,一个缺失道德的国家很难成为和谐的国家。领导干部要恪守孝道,孝敬父母,做个好人当个好官,为父母增光彩,为群众做表率,为社会树美德。要常思父母之训。一代贤相北宋寇准从县令做到宰相,时常未敢忘其母训“望尔修身为万民,莫忘昔日灯下贫”,一生都在关心百姓疾苦和抗击外族入侵中度过,他在雷州去世时,竟家无隔月之粮,箱无越冬之衣。陈毅元帅亲自为瘫母洗尿片,自作《七古·手莫伸》诗励志,告诫自己“第一想到不忘本,来自人民莫作恶。第二想到党培养,无党岂能有所作?第三想到衣食住,若无人民岂能活?”他们把对父母之情升华为对人民群众之爱,为我们树立了行孝报国的价值方向标。不忘父母之训,无论你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要常怀忧民忧党忧国意识,不忘群众疾苦,不畏艰难险阻,不惧执政考验,精忠报国为民。要常守做人之规。古人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成才的价值标准,要求干事创业者不忘感恩报国。现行《公务员处分条例》规定,行政机关公务员不尽孝道,情节严重者将被开除。在我国一些省市,已把孝敬父母列入干部提拔任用的一项重要依据,实行一票否决,对不合格者坚决不提拔。可见,感恩父母,事关品德问题、素质问题,还事关政治问题。历史与实践表明,当好官必先做好人。慕绥新、马向东之流,之所以中途落马,沦为千古罪人,问题既是出在做事上,更是出在做人上。郑培民、任长霞等楷模,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主要源于他们良好的为人和崇高的品格,这也是联合国之所以把“做人”作为成才的第一标准的重要原因。

  二、感恩组织不忘忠,干干净净干事

  感恩组织,是一种党性觉悟、品格锤炼、奋发动力。我们要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切实为党分忧、为民解难。要常怀感恩之心。以平常心,强知足感。不搞“权力崇拜”,不被精英意识和金钱思维蒙蔽,正确地认识和看待事业上的成功。一个干部的成长与升迁,有个人奋斗因素,有发展机遇因素,但最根本的是组织培养。没有组织的培养和群众的信任,特别是离开了组织,一个人能量再大、能力再强也难有所作为。以自省心,强责任感。在知恩中化解内心忧怨、荡涤心灵污秽、升华人生境界,用感恩的心态正确对待组织、同志和自己,正确看待个人得失、荣辱进退,辛勤耕耘不怨天尤人,甘于寂寞不心浮气躁,在净化心灵中陶冶情操,在陶冶情操中振奋精神。以进取心,强使命感。感恩组织是大恩回报。只有知大恩者,才有大境界、大作为、大智慧,才不会忘其根本,多一些正气、责任、坦荡,少一些依赖、顾虑、羁绊,才会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不断创造出经得起人民和历史检验的政绩。要常行报恩之举。懂得报恩,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基、从政之道、做人之本。不知报恩,是道德的滑坡、文明的失落、人性的麻木。剖析当前许多腐败官员的堕落轨迹,缺乏感恩之情,失去感恩之心,几乎是一个共同的根源和特征。身为孤儿的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从基层社教员成长为副省长,出身贫寒的黑龙江省原绥化市委书记马德从基层职员成长为市委书记,但随着职位越大、地位越高、权力越重,他们却忘记了人民的养育、组织的培养和社会的关爱,既不知感恩,更不懂报恩,最终因贪婪、自私、狂妄,走上了违法犯罪的不归路。事实证明,一个干部如果对组织不知恩图报,对党就不可能尽忠尽职,对党的事业更不可能尽心尽责,就有可能玷污党的形象、破坏党的事业。报恩组织,就是在思想和行动上要始终与党保持高度一致,忠心向党、一心为民。尤其在党组织遭遇质疑、工作出现失误、面临危难之时,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决执行党的决定,忠实捍卫党的形象与声誉,竭力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常思奋起之志。立志做大事,而不是立志做大官。把心态放平、位置摆正、角色找准,时常保持一颗感恩、平常、向上之心,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升迁,以豁达的胸怀看待得失,牢记组织的关心和培养,识大体、顾大局,讲原则、守纪律,把感恩之情化作为党的事业奋斗终生的强大动力。自觉深化对世情党情国情的认识,增强忧患意识、执政意识和公仆意识,善于从平常中预见危机、从机遇中看到挑战、从有利中发现不利、从成绩中看到差距,怀着对党和人民的感激与忠诚,时刻听从党的召唤,服从组织的需要和安排。无论是否得到提拔,无论任职时间长短,无论有无组织监督,都能自觉做到见利心不动,见财眼不花,见食嘴不馋,见色心不乱,见名手不伸,以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感,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

  三、感恩人民不忘本,清清白白从政

  人民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们要感谢群众的信任,不忘劳动人民的本色,坚持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敬民。一个干部无论职位多高、能力多强、权力多大,都是人民养育、支持和赋予的结果。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党员干部一要怕党,二要怕群众”。“怕”就是对组织和群众要有敬畏之心,能时刻把自己置于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前不久,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在谈到干部道德修养时深刻指出:“领导干部要敬畏百姓,让自己做的事情能对得起养育我们的人民。”“敬畏”就是要敬重百姓,明白我们的衣食和手中的权力,都是人民给予的。懂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是对我们从政者最大的鼓励、鞭策和信任,是我们党永远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和动力。因此,领导干部要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清廉、为民、务实。以如履薄冰的谨慎态度、如负泰山的神圣责任,尽职尽责尽力为民,我们才有可能逐步成长为为民造福、得民拥护、受民称赞的好干部。要爱民。这是为“官”做人的一种追求、作风、境界、价值取向和执政理念。一个干部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群众,有没有一颗真挚的爱民之心,愿不愿意为人民群众辛勤工作,既是其党性观念、作风纪律和政治立场的集中反映,也是检验其党性强弱、政治是否合格的标尺。焦裕禄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兰考人民,孔繁森把满腔热血撒播在雪域高原,王瑛一生都在践行着“做党的忠诚卫士、当人民群众的贴心人”,他们都是怀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的无比热爱,忠实践行了党的宗旨,他们不仅在人民群众心中树立了不朽的丰碑,而且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崇高形象。爱民者民亦爱之。爱民,需知民。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只有经常深入基层群众,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才可能知民之所急、所需、所求。知民,需亲民。在思想与政治上尊重、代表人民,在感情与行动上贴近、深入人民,在群众最盼时送温暖、最急时见行动、最怨时见真情,真心把群众当亲人和朋友。亲民,需帮民。从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做起,以群众的情绪为第一信号、需求为第一选择、满意为第一标准,尽心尽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为民。“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从孔子倡议“德政爱民”,到孟子主张“民贵君轻”;从“贞观之治”,到“康乾盛世”,历史告诉我们一条朴素而又简单的真理: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党的宗旨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始终同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把群众的疾苦放心上、利益放首位,坚持群众路线,把群众是否满意、拥护和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凡是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一定要竭尽全力去干好;凡是上级交付的任务,一定要不折不扣地完成;凡是涉及群众利益的事情,一定要千方百计地办好。坚持常到条件最困难、矛盾意见多和工作推不动的地方去调查研究、排忧解难、帮助工作,常思、善谋富民之策,常兴、善行利民之举,努力为人民群众促发展、维和谐、谋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