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高达起源前期:刘永好:新希望的战略变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16:02
刘永好:新希望的战略变革http://www.sino-manager.com/2010611_15699.htmlwww.sino-manager.com  来源:《经理人》杂志 2010-6-11热点推荐: 享移动办公,获双重惊喜!  国内EMBA到底价值几何?  标签:刘永好新希望

全产业链模式上,服务型企业更能掌握控制权

新希望的战略变革一直在路上。

5年前,新希望开始强势掌控产业链,不断并购整合,上游以饲料为原点,布局养殖、饲料加工、屠宰、加工、种苗、防疫等环节,打造“肉、蛋、奶”3条全产业链条,并试图贯通到终端的品牌和市场。

2009年,新希望集团的饲料销量达到1200万吨,中国第一,全球第三,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64986亿元,同比增长13.88%。事实上,在中国饲料市场新希望的份额占9%,按照真实的中国饲料业规模估算,整个市场的容量高达3.6亿吨以上,新希望可以庆幸自己离天花板还很远。

刘永好和董事会的转型思考从未停止过,新的5年计划里,新希望的目标是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但如果满足于产品销售收入最大化,新希望可能止步于一只产能惊人的大恐龙,再下一步,新希望该向何处去?

在上游产业链整合进程中,以养殖户为核心的“服务营销”端倪初露,外界看到了一种类似IBM式服务型企业的萌芽。刘永好描摹了一幅新的转型愿景:如何从一个产品型企业转型为世界级的农牧业服务提供者?

延伸产业链的价值 [刘永好:新希望的战略变革]

《经理人》:经济复苏后,许多企业谋划产业转型,从利润和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抓住微笑曲线的两端,重点向技术和终端品牌这两端倾斜,而新希望却反其道行之,从2005年开始布局上下游全产业链,其收益和价值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刘永好:整合拉伸农产品和畜牧业的产业链条,从这几年的业绩看,很有成效。以禽产业为例,我们形成七、八亿只禽加工能力的产业链,比如你在武汉吃的鸭脖子,饭店里的烤鸭,绝大多数是我们生产加工的。2009年新希望加工了4亿多只**,全球第一,只不过这些都是中间产品,大家不知道。我们在上海的份额达到近40%,北京的份额在30%左右。

产业链拉长后,通过这个体系,使得我们在种苗、养殖、屠宰、饲料、肉食加工等环节,都产生了价值和利润,可能在某一个环节的利润率低,但是综合的利润率提高了,抗波动风险能力提升了。

《经理人》:比较其他行业,如消费电子等行业做水平分割的较多,只有农业要做从饲料、养殖、加工到肉蛋奶销售终端的垂直产业链,现在看来是必然的趋势吗?

刘永好:只有农业是环环相扣的,每一个环节的经营风险会传递到下一个环节,这部分做好了,其他部分没做好是没有用的,总体掌控好,农牧产业链的延伸有利于提升总体的价值。

《经理人》:农牧业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大产业链布局的环节很多,风险加大,许多国外和新希望类似的全产业链型农牧企业,日子都不好过,新希望面临哪些挑战?

刘永好:由于连续几年美国的猪肉价格很低,二、三年来连续亏损,金融危机后市场比较弱,相较于他们来说,我们好一点,尽管他们的规模更大。但是做农牧业是非常辛苦的,首先是产业链长,风险就大,去年的冰雪灾,我们武汉的鸭棚垮了,损失就上千万,不光我们,很多厂家都有类似的风险。市场气候、政治气候、自然气候对农牧企业的影响都非常大。

抓住产业变革商机 [刘永好:新希望的战略变革]

《经理人》:很多企业转型失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有掌握转型的时机,过早转型可能会做“炮灰”,晚了又卡不到第一的位子,新希望从布局产业链,到转型做服务型企业,如何踏准时机和节奏?

刘永好:就农牧行业看,中国的农牧业正处于转型期,规模畜牧业已经逐步成为主体趋势。

集团在5年前就已经充分认识到这种转变,从而积极地提出要做规模的产业链式的发展,要把以前简单的产品生产和经销商式的营销转变为服务营销,这是转型最开始的想法。

从散养到小规模,最后发展到大规模,应该还有10年的时间。从现在开始的5年内,在沿海地区的单个养猪户将会从500头向5000头迈进,个别大的甚至可以达到50000头;西部地区目前散养、小规模养殖还较普遍。这种转型将会从沿海到中部到西部逐渐的变化,将会给生产力、生产关系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我们要抓住畜牧业从小规模到中大规模转型期的历史机遇,在各项生产要素上争取主动,求得发展,并且还要创新经营模式、营销模式、生产模式、组织模式。

服务即销售 [刘永好:新希望的战略变革]

《经理人》:在现有的产业链基础上转型做服务企业,新希望的商业模式和增长方式会有哪些改变?

刘永好:现在我们把服务看得很重,因为服务的过程就是销售的过程,把服务做好了,销售自然跟上去。引领行业发展是大格局,后面需要有模式的创新来支撑,包括产业链上的创新、经营模式的变化。我们以前总是和客户讨价还价,今后我们更多是去获取共同的利益,比方说,我们采购东西时,以前总是想,卖了玉米,缓三天五天付款,拉长账期,可以增加占用资金的时间,现在我们要求尽可能用最快的时间付款,这样做少占人家的资金时间,是不是亏了?实际上大家都很聪明,你的账期越短,你付款的信誉高,供应商就愿意以低廉的价格把产品卖给你。反过来说,你是赢了,没有亏。

全产业链模式上,服务型企业更能掌握控制权

新希望的战略变革一直在路上。

5年前,新希望开始强势掌控产业链,不断并购整合,上游以饲料为原点,布局养殖、饲料加工、屠宰、加工、种苗、防疫等环节,打造“肉、蛋、奶”3条全产业链条,并试图贯通到终端的品牌和市场。

2009年,新希望集团的饲料销量达到1200万吨,中国第一,全球第三,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今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164986亿元,同比增长13.88%。事实上,在中国饲料市场新希望的份额占9%,按照真实的中国饲料业规模估算,整个市场的容量高达3.6亿吨以上,新希望可以庆幸自己离天花板还很远。

刘永好和董事会的转型思考从未停止过,新的5年计划里,新希望的目标是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但如果满足于产品销售收入最大化,新希望可能止步于一只产能惊人的大恐龙,再下一步,新希望该向何处去?

在上游产业链整合进程中,以养殖户为核心的“服务营销”端倪初露,外界看到了一种类似IBM式服务型企业的萌芽。刘永好描摹了一幅新的转型愿景:如何从一个产品型企业转型为世界级的农牧业服务提供者?

延伸产业链的价值 [刘永好:新希望的战略变革]

《经理人》:经济复苏后,许多企业谋划产业转型,从利润和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抓住微笑曲线的两端,重点向技术和终端品牌这两端倾斜,而新希望却反其道行之,从2005年开始布局上下游全产业链,其收益和价值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刘永好:整合拉伸农产品和畜牧业的产业链条,从这几年的业绩看,很有成效。以禽产业为例,我们形成七、八亿只禽加工能力的产业链,比如你在武汉吃的鸭脖子,饭店里的烤鸭,绝大多数是我们生产加工的。2009年新希望加工了4亿多只**,全球第一,只不过这些都是中间产品,大家不知道。我们在上海的份额达到近40%,北京的份额在30%左右。

产业链拉长后,通过这个体系,使得我们在种苗、养殖、屠宰、饲料、肉食加工等环节,都产生了价值和利润,可能在某一个环节的利润率低,但是综合的利润率提高了,抗波动风险能力提升了。

《经理人》:比较其他行业,如消费电子等行业做水平分割的较多,只有农业要做从饲料、养殖、加工到肉蛋奶销售终端的垂直产业链,现在看来是必然的趋势吗?

刘永好:只有农业是环环相扣的,每一个环节的经营风险会传递到下一个环节,这部分做好了,其他部分没做好是没有用的,总体掌控好,农牧产业链的延伸有利于提升总体的价值。

《经理人》:农牧业是一个靠天吃饭的行业,大产业链布局的环节很多,风险加大,许多国外和新希望类似的全产业链型农牧企业,日子都不好过,新希望面临哪些挑战?

刘永好:由于连续几年美国的猪肉价格很低,二、三年来连续亏损,金融危机后市场比较弱,相较于他们来说,我们好一点,尽管他们的规模更大。但是做农牧业是非常辛苦的,首先是产业链长,风险就大,去年的冰雪灾,我们武汉的鸭棚垮了,损失就上千万,不光我们,很多厂家都有类似的风险。市场气候、政治气候、自然气候对农牧企业的影响都非常大。

抓住产业变革商机 [刘永好:新希望的战略变革]

《经理人》:很多企业转型失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没有掌握转型的时机,过早转型可能会做“炮灰”,晚了又卡不到第一的位子,新希望从布局产业链,到转型做服务型企业,如何踏准时机和节奏?

刘永好:就农牧行业看,中国的农牧业正处于转型期,规模畜牧业已经逐步成为主体趋势。

集团在5年前就已经充分认识到这种转变,从而积极地提出要做规模的产业链式的发展,要把以前简单的产品生产和经销商式的营销转变为服务营销,这是转型最开始的想法。

从散养到小规模,最后发展到大规模,应该还有10年的时间。从现在开始的5年内,在沿海地区的单个养猪户将会从500头向5000头迈进,个别大的甚至可以达到50000头;西部地区目前散养、小规模养殖还较普遍。这种转型将会从沿海到中部到西部逐渐的变化,将会给生产力、生产关系带来非常大的影响。我们要抓住畜牧业从小规模到中大规模转型期的历史机遇,在各项生产要素上争取主动,求得发展,并且还要创新经营模式、营销模式、生产模式、组织模式。

服务即销售 [刘永好:新希望的战略变革]

《经理人》:在现有的产业链基础上转型做服务企业,新希望的商业模式和增长方式会有哪些改变?

刘永好:现在我们把服务看得很重,因为服务的过程就是销售的过程,把服务做好了,销售自然跟上去。引领行业发展是大格局,后面需要有模式的创新来支撑,包括产业链上的创新、经营模式的变化。我们以前总是和客户讨价还价,今后我们更多是去获取共同的利益,比方说,我们采购东西时,以前总是想,卖了玉米,缓三天五天付款,拉长账期,可以增加占用资金的时间,现在我们要求尽可能用最快的时间付款,这样做少占人家的资金时间,是不是亏了?实际上大家都很聪明,你的账期越短,你付款的信誉高,供应商就愿意以低廉的价格把产品卖给你。反过来说,你是赢了,没有亏。

这就是站在客户的角度来考虑经营。我们特别主张要站在供应商的角度考虑问题,站在市场的角度考虑问题,大家都是聪明人,你不断带来价值,人家就拥护你。像IBM一样,我们的转型也是按照竞争格局和秩序的转型。

《经理人》:服务型的经营模式,辐射到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上,将有哪些创新的举措?

刘永好:以我们养鸡的产业链为例,第一,我们在一个地方,发动群众,争取政府的支持,组建养鸡合作社;第二,按照养鸡合作社的模式,争取每家每户的参与;第三,我们提供规范的技术标准要求,细节到怎样建鸡舍、建多大、花多少钱、用什么材料和如何防疫等,第四,用什么品种,到哪里购买种苗,用什么饲料,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收购,谁去收购,装运,时间全都衔接好。

从这个例子,我想说的是,原来我们是卖饲料的,现在变成了产业链的供应商和产业体系的服务商双重角色,提供的服务包括金融服务、市场服务、技术服务,其中金融服务、技术服务是核心。

金融服务方面,我们建立了近20家担保公司,帮助农户通过担保公司向银行贷款,因为产业链规范,银行愿意贷款。农行前不久和我们11个龙头农牧企业签订了“农行支持农业产业大客户的协议”,我第一个签署,将来农行会和我们广泛合作,现在农行非常愿意与我的养殖担保公司合作贷款。事实上,我们的介入也让银行更为安心,原来银行面对成千上万的养殖户,风险高、成本高,效率低。现在我们服务体系内的农民,在采购、供应、销售、服务、种苗等方面都有技术保证,银行都很信任,贷款利率也从以前上浮30%,到现在愿意提供平抑的利率。

技术服务则包括种苗、防疫、治病等。市场服务就是收储和加工。

另外我们还建立一个丰歉体系,丰收的时候积累,歉收的时候给农民补偿一点,像这样是额外的附加服务。我们做的事像保姆一样,看上去非常简单,实际上非常重要,引领增长方式的转变。

《经理人》:这样的模式必然需要投入很高的成本,可能在一段时间内会出现与收益不匹配的情况,怎样去平衡?

刘永好:是啊,人家都说我傻,10年前做房地产可能有百倍的利润,但是我觉得有些事情总是要有人去做的,和做慈善相比,可以不求回报,只看服务,但我们做服务型的农业企业比他们好,既能做一部分公益的事情,还有钱赚。

农牧业本身的产业性质决定了长期规划需要稳步推进、稳扎稳打的战略策略。我们做好了,以后的收益会更好,产业链拉伸了,每个环节都有利润,规模扩大了,利润就多了,原来卖产品的规模小,服务的只是几万农民,现在服务几百万农民,大规模肯定是有价值的,去年产业链上加工3、4亿只**,每只赚够5毛钱,也有1、2亿的利润,看起来利润不高,规模大了就好了。

基金化助力农业发展 [刘永好:新希望的战略变革]

《经理人》:建立农业投资基金,对扩大产业链的核心平台有什么作用?

刘永好:我们设立新希望农产业基金,规模十个亿,最近投资了好几个农业企业,我们基于几点考虑:一是我们熟悉农产业;二是农产业企业融资难,朴实一些,对资金需求高过其他企业,第三,农产业企业不熟悉资本市场,我们可以帮助扶持。农产业里仍然有很好的公司,我们希望通过基金的支持,加速进步和成长发展,也可以分享其未来的增长价值。

前不久投资的一个公司,他的产品是我的服务体系要用到的,通过投资使他加快发展,未来成为我们的一个稳定的渠道,他的价格、供应对体系有帮助,反过来我们巨大的市场对他们也有帮助。我们主要投资的是种苗、农业科技、加工等这几类型的企业。

《经理人》:哪些企业符合基金的投资标准?

刘永好:我们挑选企业的标准首先是人,管理团队非常有头脑有思路,年轻,有合作的战略思想;二是看行业是不是有发展前景;三看过去几年的成长性,另外看产品的市场前景。

移动用户发送大写字母“JLR” 到10658000订阅《经理人手机报》 00--意见与反馈
    0 您可能也喜欢:
    • 刘永好:新希望离“农业帝国”还很远
    • 刘永好:女儿接班不确定
    • 新希望:慢做局,缓称王
    • 新希望为何“抛弃”乳业?
    • 刘永好委员:民工荒是好事 有四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