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12pk孙坚:股灾逃生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50:43

 股灾来袭,许多投资者惶惶然不知所措,在恐惧的市场环境中越发恐惧。然而只要投资策略得当,投资心理稳健,战胜人性弱点,股灾求生其实并非难事。

  《理财周刊》:

  股灾逃生术

  文 本刊记者/邢 力

  2011年的A股就是一盏茶几,上面摆满了各式杯具。

  悲催、伤不起、HOLD不住、忐忑……无论用多么夸张的形容词来形容现在的中国股民都不为过。正所谓“十年股市两茫茫,零增长,梦黄梁。亿万灾民,无处话凄凉。”

  经历了2008年的暴跌、2009年的反弹和2010年的下跌后,无数股民在踏入2011年门槛时,都幻想着熊市第四年,A股市场或许能够实现绝地反击,然而迎接他们的却是地板连着地下室,地下室连着地狱,地狱可能还得分十八层——2011年,沪指跌22%,深成指跌28%,中小板指跌37%,创业板指跌36%,A股全年缩水近6万亿元,246只个股遭“腰斩”,跌幅史上排名第三,在新兴市场中排名垫底。

  股灾来袭,信心崩溃。眼下,无论是饭桌上还是办公室里,都鲜有人讨论股票。统计数据也显示,2011年A股新增开户数创近5年新低,甚至低于2008年超级大熊市。与之对应的是,越来越多的股民开始“不聊股票、不看股票、不炒股票”的“三不”新生活,这也预示着投资者对股市的信心已降至冰点。

  近期,温总理发表了提振股市的讲话,市场也做出了积极的反应,这是否意味着股灾已经过去了?这还需要时间来检验。在股市走牛之前,我们还是要学会如何在股灾中生存。

  形势严峻

  投资者信心的丧失并非没有道理。

  看国外,从2009年希腊债务危机引爆多米诺骨牌后,欧债危机一轮接着一轮,各方救市政策一次接着一次,但有关各方始终无法找到能够解决欧债危机的根本办法,欧洲就像一个年逾古稀的老妇人,再怎么给她打羊胎素也难以恢复青春容颜。在2012年,我们依然看不清欧债危机成功解决的曙光。

  再看国内,宏观经济层面,为遏制2011年的高通胀而采取的超级紧缩的货币政策的副作用正越发明显,加上我国经济转型尚未落实,使得今年中国实体经济存在较大不确定性。这一切都预示着今年或许是一个很困难的投资年。

  更糟糕的是,A股市场“重融资,轻回报”的历史顽疾在岁末年初成了几乎所有股民口诛笔伐的对象,并将之视为A股熊霸全球的罪魁祸首。尤其是在今年股市跌跌不休的环境下,A股IPO速度丝毫不见放缓,令许多股民感到愤怒。

  期待改革

  然而历史一再证明,行情总是在绝望中诞生,尤其是当某一问题已经成为影响股市发展的重大阻碍时,往往也到了改革的关键时刻。就在全国股民纠结心痛之时,管理层也在痛定思痛——前不久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做出指示,要求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抓紧完善发行、退市和分红制度,加强股市监管,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提振股市信心。随后证监会主席郭树清也表示今年将完善新股价格形成机制,改革股票承销办法,完善预先披露和发行审核信息公开制度,落实和强化保荐机构、律师、会计师责任,减少行政审批事项32%……

  管理层的适时表态,正是对近期投资者迷茫惶恐、不知“中国股市向何处去”的最好回应。我们相信,今年会是中国股市市场化改革道路上的重要一年,也是投资者重塑信心的关键一年。

  战胜恐惧

  改革股市弊病积习绝非朝夕得以完成。在此期间,股民们还是要靠自己的力量进行股灾自救。

  想要经受住股灾熊熊烈火的洗礼而最终实现涅槃重生,需要投资者具备一些专业的投资技巧。而通过回顾中外股灾历史和成功躲过股灾的投资者故事,或许也能让你有所感悟和启发。当然,最重要的还在于你能否战胜人性的弱点,克服内心的恐惧,在一片哀叹悲鸣和惶恐不安的市场氛围中,拿出一个优秀投资者应有的勇气和耐心。坚信“别人恐惧我贪婪”的投资哲学,坚信“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投资信念。因为只有能战胜自我的人,才能战胜市场!希望每一个正在经受亏损煎熬的投资者都能从这组文章中得到信心和帮助,得以暂时抛开烦恼,开开心心过大年!
 严晓沛认为,熊市里永远不要去猜底部,因为猜对是狗屎运,猜错是天经地义,要做的是制订合理的投资纪律,然后坚定不移地执行,相信跌得越惨,买入越安全。

  《理财周刊》:

  实战案例篇1

  严晓沛:用价值投资理念做波段

  文 本刊记者/邢 力

  2012年的冬天,就像股民的心一样,格外寒冷。但对严晓沛来说,他已经掌握了一套能在寒冬里蛰伏求生的投资模式。

  初涉股市亏损连连

  严晓沛刚开始炒股时正处于2001年牛市末期,随后A股步入熊市,一开始不懂得控制仓位,严晓沛也损失惨重,后来逐渐掌握了一些选股和择时技巧,亏损也渐渐减少。但在熊市中,严晓沛依然没能找到一套稳定的赚钱模式。他说:“那时我就在想,这个市场上有一千多只股票,每一个股票都有那么多‘面’——基本面、技术面、资金面、政策面,我不可能一家家上市公司去实地调研,不可能面面俱到。更何况,上市公司每年的经营都在变,政策导向在变、产业结构在变、经营管理层也在变,而且中国的上市公司都还太年轻,财报的真实性也很成问题,在这么多变化中,你要想像巴菲特那样找到值得长期投资的好股票非常困难。”

  反复琢磨形成模式

  严晓沛渐渐发现,短线追涨杀跌追逐波段收益的投机模式风险太大,且严重影响自己的心情,而他所钟爱的巴菲特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的理念在A股市场又似乎水土不服。逐渐的,严晓沛总结出了一套以价值投资为理念,以波段投资为手段,以指数投资为工具的操作模式。

  严晓沛认为,世界上模仿巴菲特的人成千上万,但真正成功的依然只有巴菲特一个人,说明巴菲特不是普通人能学得来的。但巴菲特虽然自己选股眼光出色,但他从来不向普通投资者荐股,反而屡次三番建议普通投资者购买指数基金。因为在巴菲特看来,股票投资最大的风险在于非系统性风险。

  从历史上看,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总体是向上的,所以股市从来没有跨越不了的坎,连1929年那样的全球大股灾都能被时间抹平,但所谓热门股、强势股却总是如城头变换大王旗般快。今天构成道琼斯指数的30只成份股和1929年时相比早已今非昔比,物是人非。又有多少投资者能预料到像贝尔斯登、雷曼、“两房”这种百年老店、金融大鳄都会破产呢?所以长期看,股票可能退市,但指数却总是向上的。因此指数基金的投资风险和投资难度都远低于个股。

  然而在漫长的熊市中,长期持有指数基金只是来回坐电梯,并不断加大亏损。所以为了降低风险、提高熊市盈利概率,严晓沛选择用价值投资理念做波段。

  实战操作屡试不爽

  “大概从2007年的牛市开始,我就开始了“熊市做小波段,牛市做大波段”的操作模式。然而由于大牛市很快结束了,所以最近这几年,我一直在做小波段。”严晓沛说。

  所谓小波段,指的是严晓沛根据自己的计算,给上证指数设定了一个相对合理的估值中枢。在估值中枢以上,由于缺乏交易的安全边际,停止一切交易;在估值中枢以下时,开始逐步投资指数基金,而且指数越低,买得越多,最低可以追加投资到估值中枢以下35%的位置。当股指反弹使得基金获利15%时,便依次分批抛出。“通俗地说,就是在熊市反弹中,我只吃‘鱼头’,不吃‘鱼尾’,防止‘坐电梯’,利润到手就走人”。

  以2009年为例,那年他将估值中枢设定在2300点,尽管错过了后来3400点的超级大反弹,但严晓沛还是抓住了指数从1664点攀爬到2600点之间的机会,整体获利超过25%。

  而在2010年,严晓沛的估值中枢提高到了2500点,但由于2009年的基数太高,导致这一年的上半年他基本都是空仓待跌,但却准确抓到了下半年指数从2319点反弹上来的那一拨行情。只不过这波反弹结束于3186点,而严晓沛在2800点附近获得既定获利目标后就全仓撤退了,加上空仓期间投资债券的收益,这一年他的整体收益依然超过了10%。

  到了2011年,估值中枢提高到了2700点,严晓沛上半年只在6月中旬时小赚了一把,而下半年指数迅速下跌,严晓沛也不断加仓买入,并在10月下旬的反弹中,逃出了一部分获利筹码。尽管此后指数继续下跌到2200点下方,但由于严晓沛不断坚持跌得越多、买得越多的策略,因此全年整体亏损只有7%,远低于同期指数的跌幅。

  严格纪律心态稳健

  严晓沛说:“或许有人对这么机械呆板的操作模式不屑一顾,但要在漫长的投资生活中一直坚持执行这一套投资纪律,绝非易事。‘别人恐慌时我贪婪,别人贪婪时我恐慌’,大道理人人懂,但真要拿自己的真金白银去试,许多人就会犹豫。嘴上说着要追跌杀涨,实际上却做着追涨杀跌的买卖,我看到许多基金经理都这么做。”

  比如2009年涨到3400点时,群情激奋,觉得股灾已逝,牛市将至,但严晓沛怎么看都觉得调整不充分,一来指数从6124点高位跌下来,怎么可能才调整一年就重新走牛?二来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的影响怎么可能在半年里就化解了呢?所以那一年严晓沛也常有高位冲入股市的冲动,但他反复对自己说:“要相信自己,战胜贪婪……”

  记者点评:坚持纪律最可贵

  作为业余投资者,严晓沛在过去几年里并没有获得多么辉煌的战绩。但他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始终坚持自己的操作思路,不盲目追高,不轻言放弃,在恐慌和贪婪反复交织变化不定的市场情绪中,我自岿然不动。结果他每次波段操作的亏损总是浮亏,而盈利却是实盈,最终成功实现熊市求生的目标。就在上周,久跌必涨的上证指数终于在政策利好刺激下实现大反弹,严晓沛在2100点买入的那批杠杆指数基金也实现了15%的盈利目标,胜利大逃亡了。
从股市6000点之后的几轮过山车行情以来,许蛟守住了自己牛市中的盈利,并在如今的熊市中等待和寻找着机会。用他的话来说,老百姓在熊市中炒股,最要讲的就是心态了。

  《理财周刊》:

  实战案例篇2

  许蛟:熊市最要讲心态

  文/本刊记者 徐卓航

  “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股民罢了,哪说得上什么技巧。”许蛟对记者笑笑说,“熊市当中,也无非是明哲保身、寻求机会。”不过,从6000点的神话泡沫破灭以来,许蛟一直坚持着以自己的方式应对着一熊再熊的股市,既没有深陷熊市无法自拔,也没有被股灾所吓倒。“股市熊到今天,硬要说的话,也只是有一些自己如何看待和面对它的方法而已,”许蛟接着说,“对我们老百姓而言,炒股更加要讲究一个心态,特别是在熊市。”

  认清大势,未雨绸缪

  “就先说说6000点那个时候吧。”许蛟告诉记者,他那时候也算是审时度势得还不错,或者说运气还可以。在股市四五千点的时候,许蛟就开始减少买入,并逐步卖出自己持有的股票、降低仓位了。这源于他对股市最根本的认识:这是一种价值投资,而价值投资就有它一定的偏离率,一旦太高或是太低了,总是要逐步回归的,从高回到低的过程一快,就会形成所谓的股灾了。“当时我持有的几只股票也恰好先于大盘几天都开始有往下走的趋势了,我顺势也就陆续都跑掉了。”许蛟庆幸之余,越发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对于股市永远要记住高久必低的原则。同时,也不要想着去抢到什么顶部或是底部,未雨绸缪才是控制风险的上上之选。即使没能提前抽身而出,但如果能一直冷静地认清大势,那么,当股灾或者说熊市袭来之后,也能尽早地“胜利大逃亡”。许蛟举例说,当时手上有只股票,4元多的时候买进,自己分析觉得这只股票价值也就在8到12元之间,所以到16元上下就抛掉了。许蛟笑笑说:“最后虽然涨到20元,但这对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控制仓位,以静制动

  在股市一泻千里之后,许蛟认为,仓位的控制和时机的等待也非常重要。“控制仓位的好处在于可以有效调节自己的心态,”许蛟指出,“空仓和满仓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诚然,看着股市一路下滑,空仓的人大可以安心等待机会,今天看看走势不行,明天看看有些好转,但会想着可以等后天再看一看,如此一来则往往可以更理性地看清股市之“熊”。若是发觉股市有所抬头就又满仓进入,一波小反弹之后一旦处理不好就马上会套牢。“一套牢之后心态就又完全不一样了,”许蛟摇摇头说,“有些人就很容易会觉得,那再等等看。可能今天想着再等一波行情,明天想着收回本我就走,后天又想着多少回上来一点就割肉,最后深陷其中。”

  许蛟告诉记者,去年面对持续下跌的股市,他保持着较低仓位的操作,决不轻易加仓。“捞一票的想法是不可取的。”许蛟补充说,“物极必反的道理谁都懂,都知道股市可能是走下坡路了,但又总会想着抢底部、抢反弹,于是很容易迷失方向。”

  熊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真正看清熊市的“熊”、股灾的“灾”。在对行情没有较大把握的情况下,以静制动才是比较保险的。面对一天天都“怒其不争”的股市大环境,许蛟在控制仓位谨慎处理的同时,也转而投资了一部分的债券。“毕竟都说债券还是比较‘保大祥’(沪语,意为确保不输、横竖都赢)”,许蛟又笑了笑,“然后可以做做T+0的短线操作,总体还不错吧”。

  设定计划,坚决执行

  通过这种“不见兔子不撒鹰”的做法,许蛟在股市弹回3500点的过程中也有所收获。然而,在2011年一整年的行情中,许蛟却有点“马失前蹄”。

  “去年实际上一整年下来我是输钱的,大概有五六个点吧。”许蛟略带懊恼地叹了口气说,“回过头自己看看,实际上还是贪心了,本来想好要走的,该跑的时候却没有跑。”

  许蛟总结说,就像一开始说的,实际上在熊市的大环境中,不能总是过于相信自己的眼光,觉得靠分析和技术操作可以险中求胜。要给自己设定一个计划和目标,比如买这只股票赚多少我跑,止损线又在哪里。一旦看准了决定了,就不要轻易变更。“能坚决执行自己设下的标准线才是最关键的,这又是跟心态相关的。”许蛟自嘲地笑笑说,“我去年就是典型的例证嘛。”

  “我有一个朋友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他这几年也一直在我们说的股灾当中摸爬滚打。虽然资金并不多,但严格按照自己的做法高卖低买,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许蛟向记者介绍,“他的做法很简单,挑准一个股票不经常换,七八元的股票涨个一元就走了,基本连涨超过两三天就不会再犹豫,不指望熊市里有什么好行情。”应该说,当你资金投入少、股票价格低的时候,往往可以做到较为冷静地去分析,看淡一点输赢,套牢之后等待也好、割肉也罢,都能选择较为合理的处置。但一旦资金成倍放大,心态就乱了,这才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记者点评: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归根结底,在熊市当中就是要做到比牛市更为谨慎和冷静,严格地从仓位、止损线等方面控制自己的投资风险,摆正自己的心态。涨跌起伏本就是股市的常态。不管熊市要熊多久、股灾有多严重,时刻提醒自己把握好本来的心态和做法是面对市场不佳时所需要掌握的另一种技巧。

  从许蛟的故事和做法中我们可以看出,熊市当中更要求我们不能有勇无谋,不能有“贪心”。下跌中的反弹行情,这一波错过了就等下一波,情愿错过也不要失足其中,机会和行情总会到来。在危难重重的大环境中,抱怨股市“看不懂”、“害死人”是没有用的,既然明白是熊市,就要有对待熊市相应的态度。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是一句好话,找准机会,一击不中也能全身而退,大概也是股灾中一种求生之道吧。守得住这片天,股市终究会有复苏的那一天。
想要在股灾中实现胜利大逃亡,信心和耐心是必需的,而运用合理的投资操作技巧也是不可或缺的。本文所述的应战股灾10大锦囊中,必有N+1款适合你。

  《理财周刊》:

  投资技巧篇

  股灾逃生10大锦囊

  文 本刊记者/邢 力

  锦囊1:拿稳保命钱

  锦囊属性:防守型

  锦囊原理:资产配置是学习理财的入门课程,也是关键所在。任何理财书籍都会告诉我们投资股市的资金绝不能是中短期内(一般是3年内)需要使用的资金。如果你把半年后准备买房的钱,或一年后准备办喜酒度蜜月的钱,又或者你为儿子两年后出国留学准备的钱拿去炒股,那么你的家庭很有可能因此鸡犬不宁。除了这些,你还需要留出家庭月支出额(包括月供)3-6倍的家庭应急准备金,以备应对家庭成员失业、重病、亲朋有难需要援助或其他紧急突发事件。

  实战攻略:这些保命钱对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都极高,因此适合投资货币市场基金、银行中短期理财产品以及纯债类债券型基金(若预计未来短期内或不定期可能使用,应购买免除申赎费用的B类基金,若预计2年内不会使用,则投资收取申赎费用的A类基金更划算),如果这部分资金规模较大(10万元以上),还可以在月末、季末、年末等银行间资金紧缺时期,投资短期利率较高的国债逆回购,从而尽可能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提高收益。

  风险提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对7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养老看病的保命钱千万不能入市。而由于人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对于即将退休或刚退休不久的中老年人来说,未来的退休生活还很漫长,因此将适当比例的养老金投入股市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也未尝不可,但资金比例一般不宜超过30%。

  适用人群:所有个人投资者,尤其是风险承受能力较差的投资者

  安全系数:★★★★★

  收益系数:★

  难度系数:★

  投资箴言:拿闲钱投资股市是千古不变的真理,股灾时期尤其重要。

  锦囊2:严格控仓位

  锦囊属性:防守型

  锦囊原理:熊市就是一台资金和信心的绞肉机,当绝大部分投资者的资金和信心都被绞得遍体鳞伤、体无完肤的时候,往往也就到了黎明前的黑暗。然而与黎明破晓前那短暂的时刻相比,慢慢长夜的时间要难熬得多。尤其对个人投资者而言,如果没有非常明确的投资标的,持币观望往往是最好的选择。

  实战攻略:对于已经重仓的投资者而言,如果只是小幅亏损,且持有股票基本面缺乏实质业绩支撑,应该敢于尽快止损出场,持币观望。对于空仓或仓位很轻的投资者来说,如果对某一投资机会(如技术性超跌反弹,主体性投资机会)有很大的把握,一般入市搏击资金也不要超过三成仓位,且获利后应尽快降低仓位。毕竟熊市中看错是大概率事件。

  风险提示:正如牛市中指数并不总是一路飙升,熊市中,市场也往往会有幅度或大或小的反弹。在不断反弹与下跌的矛盾运动中,往往会让投资者纠结万分,有时会忍不住抢反弹,但这么做恰恰有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适用人群:所有个人投资者

  安全系数:★★★★

  收益系数:★★

  难度系数:★★

  投资箴言:空仓为上,轻仓次之,重仓为下。

  锦囊3:定投不能停

  锦囊属性:防守型

  锦囊原理:基金定投的原理就是通过持续不断小额买进,不断降低盈亏平衡点,在经历一轮牛熊周期后,最终在牛市中集中赎回,实现长期投资的整体盈利,而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无视暂时的浮亏。对缺乏足够投资技术和时间的个人投资者来说,基金定投能克服追涨杀跌的人性弱点,强制储蓄,积少成多。而当前的股灾时期则是收集廉价基金份额的大好时机,买入越多,成本摊平效果越明显,盈亏平衡点降得越低。

  实战攻略:如果你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经过过去几年基金公司、银行和媒体狂轰滥炸式的推荐,你应该对“基金定投”这个词不陌生。然而许多人在坚持定投一年、两年甚至三年后却发现账面上依然亏损累累,最终忍受不住越买越亏的现实而终止了定投。以跟踪沪深300指数的指数基金为例,如果从2008年1月1日开始每月定额定投,到2012年1月1日,账户上的确还是浮亏的。这是由于眼前这轮大熊市已持续了51个月,创A股历史之最,因此定投4年依然无法体现定投的价值。但如果选择差额定投法,净值跌则加投资,净值涨则减投资,如以沪指在2600点为基准,每月定投1000元,当沪指涨到3000点时,每月定投减少为800元,3400点时再减少为600元,而跌到2200点时,定投增加到1200元,跌到1800点时增加到1400元……这种差额投资法比定额投资法能更有效降低盈亏平衡点。若过去4年如此定投沪深300指数基金,则在熊市中依然能够实现盈利。

  风险提示:净值波幅越大的基金,长期定投的效果越好。从国内外的历史经验看,在熊市中,由于仓位高,被动投资的指数基金的跌幅往往大于主动管理的股票型基金;牛市中,则绝大部分股票型基金都跑不赢指数基金。因此,最理想的定投标的应该是指数基金,因为你不但能在熊市中以更低的价格买到更多的基金份额,而且可以避免牛市中由于基金经理操作失误导致基金业绩远远跑输大盘的风险。

  适用人群:所有个人投资者,尤其是没空理财的投资者

  安全系数:★★★★★

  收益系数:★★★★

  难度系数:★★

  投资箴言:定投很容易,只要坚持终有收获;定投又很难,大多数人难以坚持到底。

  锦囊4:股债两脚走

  锦囊属性:防守型

  锦囊原理:如果把不同基金的配置看成是一支足球队,则股票型基金无疑是冲锋陷阵的前锋,货币基金则是站位最靠后的守门员,债券型基金组成了后防线,而股债平衡型基金则是中场核心,可以攻防兼顾。这不但是由于股票的高风险、高收益特征和债券的低风险、低收益特征正好形成互补,而且根据投资组合理论,股票和债券的投资属性往往会形成风险对冲,因此股票和债券的投资组合往往会形成比单单投资股票或债券更好的风险收益比。尤其是在股灾时期,债券市场走强的概率会增大,而债券的固定收益更为资金的保值增值提供了保障。

  实战攻略:从历史上看,由于市场资金常常在股票和债券两个篮子里挪腾,因此常能看见股强债弱或股弱债强的跷跷板效应。然而2011年是较少见的“股债双跌”的年份,主要是由于央行的货币政策异乎寻常地紧缩,使得股市、债市都很“缺血”。好在前不久温总理指示今年稳健的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提高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尤其随着通胀逐渐回落和实体经济回落趋势的明显,今年的资金面将会逐渐趋缓,而且降息可能性极大,这些因素都对债券市场的继续走强形成强有力的支撑。考虑到债券的投资周期较长,资金量要求较高,对个人投资者来说,资金要求低、申赎方便的债券型基金依然是分享债券收益比较好的途径,主打信用债和可转债的债券型基金尤其值得关注。

  风险提示:虽然我们正经历着股灾,但也没必要走向极端悲观,全盘防守,把金融资产都配到债券上,尤其是长期债券,这样很可能在股市走出泥潭之时,缺乏流动性资产入市。

  适用人群:所有个人投资者

  安全系数:★★★★

  收益系数:★★★

  难度系数:★★★★

  投资箴言:任何时期都别忘了在篮子里放点债券。

  锦囊5:追跌不追涨

  锦囊属性:战略进攻型

  锦囊原理:从心理学上说,看到某种商品价格持续上涨,则一般人都会形成其价格还将持续上涨的预期,并积极买入;若其价格持续下跌,则同样会形成持续下跌的预期,并急忙抛售,任何投资市场都是如此。而在股市中,散户们喜欢追涨杀跌更是导致其亏损的直接原因。牛市中,追涨杀跌会让你竹篮打水,白忙一场;熊市中,追涨杀跌则会让你死得很惨。因此只有战胜人性的弱点,将投资理念从习惯追涨杀跌改变为习惯追跌杀涨,才是股灾时期救亡图存的王道。

  实战攻略:熊市中,许多投资者喜欢猜低,博低。以2011年为例,从2800点到2200点,每次市场创出新低时,市场上都会出现一波“见底”的声音,但都被证明猜错了。历次熊市经验证明,猜底是没有意义的,底部究竟在多少点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次市场下跌都意味着距离底部又近了一步,投资风险又小了一点,未来的赢面又大了一些。因此,对之前已经猜错底的投资者来说,从2100点往下看,应该越跌越买,不断将自己的持仓成本向底部靠近。切不可在市场反转趋势并未确立,只是在熊市反弹中贸然出击。

  风险提示:追跌固然可以摊薄成本,降低整体投资风险,但由于底部位置难测,追跌的仓位也应该进行严格控制,以便在反攻集结号真正吹响的那一天,手上还留有足够的子弹发起攻击。

  适用人群:浮亏承受能力较高的投资者

  安全系数:★★★★

  收益系数:★★★

  难度系数:★★★

  投资箴言:大跌大买,小跌小买,不跌不买。

  锦囊6:投资缓冲垫

  锦囊属性:战略进攻型

  锦囊原理:封闭式基金普遍存在的折价现象一直是业界一大谜题。有人说,这是因为基金存在潜在税负需要通过折价扣除;有人说,这是对封基缺乏流动性的补偿;有人说,这是由投资者情绪造成的(觉得不值这个价)。尤其在大熊市中,投资者信心孱弱,往往会造成折价率偏高,但这却形成了难能可贵的投资亏损缓冲垫。而近两年大放异彩的杠杆基金也同样普遍存在高风险份额溢价、低风险份额折价现象,其中低风险份额不但能折价买入,而且还能获得可观的利息收益,等于在熊市中拥有了双重投资缓冲垫。

  实战攻略:目前市场上还有25只传统封闭式基金,到期日在2013~2017年之间,折价率在7%~20%之间,尽管与以往熊市中折价率动辄30%相比,眼下传统封基折价率已有所减少,且熊市中封基没有分红预期,但封基依然有投资价值,尤其是那些长期历史(尤其是熊市)业绩优良,到期日在2013~2014年间,有较好套利前景的封基。

  相比之下,作为创新型封基的杠杆基金低风险份额的投资风险更低。这类基金结构复杂,通俗说,就是将一只基金按4:6或5:5拆成A、B两类,分别挂牌交易,A类把钱有偿借给B类,B类因此获得了博取超额收益的杠杆,A类则能有条件地享受固定收益,收益大多为“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一定比率回报”。如银华稳进和申万收益这一回报比率为+3%,信诚中证500A为3.2%,国联安双禧A和银华金利则为3.5%。

  风险提示:杠杆基金低风险份额最高7%的年固定回报加折价缓冲垫看似十分有吸引力,但如果股市跌得太离谱,也可能出现高风险份额无力给低风险份额支付收益的极端情况。因此,这只是低风险投资而绝非无风险投资。

  适用人群:有耐心长期持基的投资者

  安全系数:★★★★

  收益系数:★★★★

  难度系数:★★★★

  投资箴言:股灾时期的缓冲垫很可能是你投资失误时的救命稻草。

  锦囊7:潜伏破净股

  锦囊属性:战略进攻型

  锦囊原理:所谓破净股是指股票的每股市场价格低于它每股净资产价格。也就是说,一个实际资产价值为1元的股票,市价却低于1元,形成了明显的价值低估。从价值投资理论看,股票破净越严重,也就意味着安全边际越高,持股的长期风险越低,尤其是那些市净率跌到仅有0.7倍甚至0.6倍的股票,其价值已被严重低估。在熊市中潜伏在这些股票中,往往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超额回报。

  实战攻略:在熊市中,市净率指标往往比市盈率更加靠谱。截至1月6日收盘,A股市场中已有超过60只股票破净,最低市净率为安阳钢铁的0.58倍,而在2005年沪指998点大底形成之时,A股有176只破净股,2008年沪指1664点时,A股破净数更高达214只,最低市净率仅为0.47倍。由于近几年A股市场扩容迅猛,因此单从市净率角度看,当前A股距离大底尚有距离。因此2012年,选择适当时期,选择一两只基本面优良的严重破净股进行潜伏,是一种风险收益比较高的战略布局。

  风险提示:股票破净只是表示价值低估,但并不意味着价值已低估的股票不会继续下跌,从明显低估走向严重低估甚至超级低估。

  适用人群:选股能力较高,且有耐心长期持股的价值投资者

  安全系数:★★★

  收益系数:★★★

  难度系数:★★★★

  投资箴言:野百合终会等来开春日,破净股必有价值回归时。

  锦囊8:寻找高息股

  锦囊属性:战略进攻型

  锦囊原理:高息股指发行公司派发较多股息红利的股票,而且每年的派发政策都比较稳定。一般认为,年均股息率达到4%以上的能算作高息股。股息率越高的股票就越具有投资价值,尤其在熊市中,高额分红相当于给投资者构建了一个保护伞和缓冲垫,能在一定程度上抹平股价下跌带来的损失。而当股市重新雄起时,又能同时享受股息收入和股价上涨带来的收益。因此,熊市投资高息股乃是攻守兼备的战略部署。

  实战攻略:尽管A股上市公司常被投资者数落成一毛不拔的铁公鸡,分红制度不健全更是常为投资者所诟病,但仔细分析,还是能在A股中找出不少业绩优良、分红稳定的高息股。如果投资者将股息率的高低看成投资的主要指标,那么完全可以无视市场价格的波动,只要股息率达到自己的心理水平,便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风险提示:寻找高息股时有两个重要考量因素,一是公司经营业绩是否稳定,二是公司分红政策是否稳定。如果公司业绩滑坡,或公司分红政策频变,则很难在未来继续成为稳定的高息股。

  适用人群:选股能力较高,且有耐心长期持股的价值投资者

  安全系数:★★★

  收益系数:★★★★

  难度系数:★★★

  投资箴言:把股票看成存款,把分红当成利息,股价涨跌与你何干?

  锦囊9:换股代割肉

  锦囊属性:战术反击型

  锦囊原理:股灾最严重的时刻,往往也是散户们把持不住而纷纷割肉,机构投资者则纷纷进场捡便宜货的时候,此时割肉离场显然是最不可饶恕的错误。但如果投资者手中所持有的股票是之前已被爆炒,又缺乏实质业绩支撑,未来走势堪忧的股票,则最佳处理办法是换股——卖出这些股票后,买入一些基本面较好且同样跌幅较大的股票。

  实战攻略:基于人性的弱点,散户在换股时容易弃弱逐强,将手上原本走势疲软的弱势股换成另一只在之前市场下跌过程中较为抗跌的强势股,认为强者恒强,弱者恒弱。然而股灾的基本运作规律是个股不管基本面好坏基本上都要完成一轮惨烈的下跌,只是下跌周期和幅度不一致。因此熊市换股时,投资者切不能弃弱逐强,而应该选择那些基本面良好但在股灾中遭到错杀的优质个股。此外换股前要对市场整体趋势及热点的轮换和分化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决不能漫无目的地追涨杀跌,更不要道听途说地盲目换股。

  风险提示:熊市换股必须慎之又慎,不宜太频繁,最好毕其功于一役,多次换股后很可能使你的损失远远超越原本持仓个股的跌幅,而且还徒增许多税费成本。

  适用人群:选股眼光较准的投资者

  安全系数:★★

  收益系数:★★★★

  难度系数:★★★★★

  投资箴言:多换多错,少换少错。

  锦囊10:顺势用杠杆

  锦囊属性:战术反击型

  锦囊原理:自从有了股指期货,“股市下跌也赚钱”便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熊市中,下跌是主要趋势,因此运用股指期货做空指数往往更容易获得成功。而在熊市反弹之时,运用杠杆型指数基金的高杠杆,往往也能够实现短线高收益。

  实战攻略:熊市中,股指期货和杠杆基金都是博取短期高收益的利器,但一定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不可恋战,一旦达到预期收益便应迅速撤兵,还“不许放空枪”——熊市中的资金弥足珍贵,因此这种战术反击打法只适合动用少量资金,一旦亏损达到警戒线应立即斩仓认输,绝不抱侥幸心理。毕竟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风险提示: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股指期货和杠杆基金都是风险极高的投资品种,尤其是股指期货还涉及到保证金问题,一旦爆仓将血本无归。因此,如果对股市的中短期趋势没有较强的预判能力,还是少碰为妙。

  适用人群:风险承受能力较高的趋势投资者

  安全系数:★★

  收益系数:★★★★★

  难度系数:★★★★★

  投资箴言:杠杆是把双刃剑,必须确认自己对加倍损失的风险有足够承受能力。
 华尔街没有新鲜事,古今中外的股市都没有新鲜事。以史为鉴,其实股灾并没有那么可怕。

  《理财周刊》:

  历史经验篇

  股市没有新鲜事

  文 本刊记者/邢 力

  彼得?林奇说:“历史和哲学显然比统计学和数学更有用,因为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而非科学。”被誉为“投机之王”的利弗莫尔更直言:“股市今天发生的事以前发生过,以后也会发生。华尔街没有新鲜事。”可见,回顾历史,能帮助我们对眼前的股灾有更清晰的认识。

  1929年一去不复返

  自从世界上第一家证券交易所诞生以来的400年间,人类反复经历着股市行情“在绝望中诞生,犹豫中前行,欢乐中升腾,疯狂中破灭”的周期运动。当疯狂的行情破灭之后,便会迎来可怕的股灾——此前的行情越疯狂,股灾就越可怕。

  其中我们耳熟能详的大股灾有1973年香港股灾,1987 年美国股灾,1989年日本股灾,2000年网络股股灾,以及由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并在2011年由欧美债务危机进一步发酵的此轮股灾。股灾的发生往往是经济衰退的开始,而股灾本身也会使得投资者对经济前景更加悲观,市场信心严重不足,恐慌不断蔓延,使股灾的破坏力进一步放大。

  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股灾无疑是1929年肇始于美国的股灾,导致美国大批银行倒闭,大量工人失业,整个金融市场和国民经济陷入混乱,由此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更直接导致二战爆发。但令人欣慰的是,那次史无前例的大股灾也促使各国痛定思痛,加强了政府在股灾时期的作为。此后我们所看到的每一次股灾发生时,各国政府都会采取各种应急措施进行救市,比如暂停股市交易,停止新股发行,加快证券市场法规建设,强化市场监管,加大对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动用大规模平准基金入市等措施消除市场恐慌情绪,挽救投资者信心。事实证明,1929年那样的大股灾再也没有发生过。

  期待新一轮改革

  正所谓不破不立,股市发展史和人类发展史一样,是一个不断犯错和自我完善的螺旋上升过程,只要实体经济没有出现不可逆转的大衰退,当市场的重大既有机制性错误被纠正时,往往也是投资者信心逐步回升、股灾渐渐退去、新一轮牛市缓缓到来之时。

  A股并不漫长的历史也同样证明了这一点。2001~2005年,中国实体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A股却走了4年超级大熊市,关键原因在于历史遗留的股权分置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直到2005年股权分置改革拉开大幕后,沪指很快就见底998点,紧接着人民币汇改完成,这两者奠定了此后两年超级大牛市的基础。

  当沪指跌回10年前,股民怨声载道之时,也正是管理层痛定思痛、积极改革、重塑信心之时——眼下证监会正在推行一系列直指中国股市要害的“新政”,而前不久温家宝总理更是明确要求深化新股发行制度市场化改革,抓紧完善发行、退市和分红制度,加强股市监管,促进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协调健康发展。

  作为典型的政策市,A股历史上已无数次证明“炒股要听党的话”。新年伊始,最高决策层为提振股市信心喊话,可以预见2012年管理层很有可能会出台更加彻底的股市改革措施,释放更加明确的政策底信号,值得投资者密切关注。

  股灾并不可怕

  尽管我们无法预知股灾何时结束,但一个极端案例或许能给股灾中的投资者注入信心。1929年美国股灾时,道指下跌逾90%,直到25年后的1954年道指才再创新高,假如有投资者在1929年买入道指要等25年才解套。但若投资者在1929年开始每月定投不动摇,则只需投资5年便可回本,投资8年便可获利七成。透过这些历史数据可以发现,只要我们在股灾时期战胜恐惧,坚持投资,再可怕的股灾也一样能够战胜!
遭遇股灾的投资者很受伤,不仅财富受损,更重要的是终日背负着恐惧、失望、悲观的情绪让他们的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可只要摆正心态,乐观向前,给心情做个SPA,会发现生活并没有那么糟糕。

  《理财周刊》:

  应战心理篇

  心态决定成败

  文 本刊记者/邢 力

  2011年12月30日晚上,当小张在吃饭时听到电视新闻里说今年上证指数跌幅历史第三、股民损失惨重的新闻时,放下了手中的筷子,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由于自己在2010年6月盲目听信某证券分析师“2600点是铁底”的说法,因而瞒着妻子毅然将家里的大部分积蓄投入股市,可没想到半年来,股市一跌再跌,铁底一破再破,20万元本金如今只剩14万元,原本准备买车的钱也套在了里面,这让妻子和他吵了好几回。心情烦躁的小张甚至一怒之下扇了妻子一耳光,妻子气得住回了娘家。近段时间,小张每天上班更是习惯于不时看看股票走势,心情也随着“绿肥红瘦”而一再跌入谷底,甚至出现了大把脱发和失眠的现象。而由于近期工作“常走神”,小张还受到了单位领导批评……

  小张的故事并不离奇,但读来却令人心酸不已。曾有经济学家表示,等有股民跳楼的时候,股灾才会过去,牛市才会到来。这话多少有些玩笑成分,但反观过去几轮大熊市的底部,的确时有股民跳楼的新闻,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要实现股灾自救,不仅需要掌握投资技术,更需要及时调整心态,方能助你从容度过股灾危险期。

  回归理财真谛

  知名心理学家张怡筠博士认为,许多股民在理财的过程中往往会过于看重投资成败,把赚钱和赔钱的心理效应扩大化,进而严重影响到生活的幸福感。

  “根据‘金钱心理学’,金钱不是买卖东西的货币,它其实牵动着人们内心深处很多心理因素。有了钱我们就有了能量,包括自信、自尊、自由、安全感、对未来的希望,还有自我价值的肯定等等,归根到底,我们希望金钱能给我们带来更强的幸福感。因此累积金钱不是理财的终极目标,累积幸福才是。然而在累积财富时,很多人整天忙着炒股,却忽略了这一理财的终极目标,结果越理财越心烦,越心烦越不幸福,手段反而成了目的。”张教授指出,许多人在追求金钱的过程中,已不知不觉变成了金钱的奴隶,而非金钱的主人。越是整天紧盯着股市上蹿下跳,快乐安逸的感觉就越少,焦躁不安的感觉就越多。人心在“绿肥红瘦”之间,已深深沉浸在贪婪和恐惧中难以自拔。

  给欲望做减法

  更糟糕的是,许多人不仅股市输钱会感到不快乐,就算股市赚钱也不一定会快乐。因为拥有越多,欲望越大。而幸福感=拥有/欲望。已经靠股票赚钱的喜悦会很快被希望靠股票赚更多钱的欲望所吞噬,当欲望无法满足时,就会烦恼不安。因此在股灾时期你的“拥有”减少时,适当降低”欲望”同样可以提升你的幸福感。

  张博士举例说,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她有个高管朋友将自己大半积蓄投资到某只港股上,结果狂跌损失惨重。后来大家聚会,他的坐驾从之前的名牌跑车变成一辆平价小车,问他跑车哪去了?他微笑着回答:“送给香港当礼物了,呵呵,换车试试也挺好的!”

  正是这种主动降低欲望(心理期望值),坦然面对损失,乐观积极生活的心态,使得看似恐怖的股灾对他实际生活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同样面对股灾,悲观的人会整天抱怨“这真是太糟了”!“我今年又亏了一辆轿车”!这种抱怨会放大亏损对实际生活的影响,容易导致工作低效,家庭失和;而乐观的人在面对股灾时的第一反应是:“人家满仓的亏了40%,幸亏我仓位低,我才亏了20%!”“还好我当初没借钱炒股,隔壁老李家天天有债主讨债呢。”“谢天谢地,我当初还留了几万元存款没入市,这下生活费总算有着落了。”而那些会算大账的人还会说:“既然已经赔钱了,我可不能再赔上自己的大好心情,否则才真亏大了。开开心心过大年咯!”

  穿上幸福“防弹衣”

  实际上,股灾并非一无是处。当我们手里的股票深度套牢、无力回天之时,也正是我们给大脑和心情做SPA的天赐良机。此时,不妨暂时远离喧闹的股市,想想生活中那些真正值得我们关心却因忙于理财和工作而忽视的——比如身体欠佳的父亲,盼望儿女过年回家团聚的母亲,好久没联系的大学死党,一直想看却没时间看的书……

  张教授在长期研究理财情商过程中发现,理财人群中,能真正累积幸福的人都拥有平衡的生活状态。理财只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但绝不是大部分。他们的生活内涵丰富,锻炼身体、培养兴趣爱好、朋友关系融洽、家庭美满、工作有成就。他们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不把重心过度偏向理财这一边。尽管他们在股灾中同样面临财富缩水,但他们有情绪的“防弹衣”、幸福的“防弹衣”,财富的减少不会过于影响他们的幸福感。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或许还应该感谢股灾,给了我们反思生活方式、调整生活目标的机会。

  看到阳光明媚的后天

  乐观淡定的心理素质不但是我们遭遇股灾时的“防弹衣”,更是我们战胜恐惧、战胜股灾的金钥匙。

  人们常说股市无专家,只有赢家和输家。这是因为想要股市获利虽然需要掌握许多技术和知识,但这只是入门级的较量,许多所谓专业投资者研究了许多报告,学习了许多指标,掌握了许多技术,得到了许多消息,结果却没能赚钱。反倒是一些业余股民,由于拥有着特别良好的心态,反倒能够忍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结果赚得盆满钵满。

  有个经久不衰的故事,说有个老和尚看到许多炒股被套的香客,在菩萨面前祈求脱离苦海。老和尚想: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便倾其所有买股票。后来股市大涨,一股难求,香客们又来烧香祈求能买到股票,老和尚便把所有股票卖光。几个来回后,老和尚赚钱无数,香客问其炒股秘诀:对曰:无秘诀,无欲无求,心如止水罢了。

  投资理财其实没啥秘诀,无非巴菲特那句尽人皆知的“别人贪婪我恐惧,别人恐惧我贪婪”,只不过大部分投资者无法战胜自我,别人贪婪时更贪婪,别人恐惧时更恐惧罢了。

  要知道,理财是一生的功课,漫长的比赛,而非百米冲刺。高情商的投资者不会因眼前暂时的困境而愁眉紧锁,而能让自己的情绪在一片悲叹哀鸣的市场环境中不为所动,透过疾风暴雨的今天,穿越阴霾灰暗的明天,看到阳光明媚的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