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mg哪吒:迷恋万年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4:00:27

  每天上班必定走过一座桥,但我一直没敢把它当做普通的桥路过,因为认识它的时候,曾让我为它着迷过。

  05年公司办公室刚刚从东大街搬到学士街时,接到一个远在南宁的朋友短信,问我是否知道万年桥的故事,那时我还不知道万年桥在哪,于是上网查询,没想到它就在我身边。接下来,看了很多有关它的故事。

  万年桥始建于清乾隆五年(公元1740年),后多次修建,原为三孔两堍。1952年旧木桥面全部拆除,改为钢筋水泥梁桥面,长度缩短至42米,高度则减至5米左右。但万年桥的来历、身世之争扑朔迷离,如同苏州的园林、苏州的水、苏州的评弹和昆曲那样,风情万端。关于万年桥的身世之争,有两种颇具传奇色彩的说法,一种说法称苏州万年桥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与下江南的皇帝老儿有关;另一种说法却称万年桥早在明朝嘉靖年间就已建成,与奸相严嵩有缘。两种说法各有“依据”。

 

  万年桥与六下江南的乾隆有关的说法,主要流传在民间。传说,乾隆下江南时来到苏州,恰巧苏州的万年桥刚造好,还没有起名字。当地大小百官便希望乾隆皇帝能为这座桥赐名。皇帝老儿满口答应,然后思前想后,却也没有想出称心如意的好名字。一天清晨,乾隆微服来到桥头,正好看到一个身穿红缎子、脚穿绣红花鞋的新娘子正要上桥,便好奇地上前看个新鲜。那时的苏州有个规矩,新娘子过桥要念上几句吉利话,祈求将来发财得福。新娘子边走边念:“新娘子,过新桥,千年富贵万年桥”。乾隆一听就拍掌叫好,当即取名为“万年桥。”皇帝金口玉言,谁敢说个不字?万年桥一名也就这样传了下来。

  而研究古文化的牛示力老先生撰文说,苏州万年桥仅是赝品而已,真品早已被一代奸相严嵩移置到他的老家去了。万年桥在明朝嘉靖年间就已建在胥江上,当时,大权在握的严嵩视察政务来到苏州,站在万年桥上久久抚摩着栏杆和石狮,连连发出啧啧称赞:“好一座巍峨雄壮的万年桥!”这些,被陪同严嵩的苏州洪知府看在眼里。送走严嵩没多久,想借机拍马屁的知府就招来一批技艺高超的石工,对每一块石材进行编号后,按号拆卸,把这座万年桥拆得片石不剩,全部运往老贼严嵩的家乡——江西省新余市分宜县,并按原样重建在分宜县城口的袁水之上。经证明,在位于新余仙女湖风景名胜区钤阳湖南部,确实有一个当地人称万岁桥的万年桥。

 

  万年桥在1556年被苏州知府“偷”到江西分宜后,苏州西南城区百姓只能依靠渡船往来,在此期间,虽有些正派的士绅多次捐献集资议建大桥,但霸占渡船收益的豪绅和官府却扬言:城西多山,山多煞气,若造桥沟通必引煞气入城,全城将因此而引来祸害。直至乾隆五年,苏州知府汪德馨力排风水邪说,独自担当责任,才拨出专款重建万年桥。这座万年桥也就是《姑苏繁华图》上的那座万年桥了。牛示力说,从1556年搬走直至乾隆五年(1740)重建,相差约为两百年时间。
 据《吴门表隐》记载:“胥门外有吊桥,紫石甚古,明嘉靖时,严嵩爱而拆去,今在苏州城外,亦名万年桥。”

 

站在万年桥上感受苏州的清晨

 

  故事里的万年桥也许是多了几许波折,现在万年桥虽然没有了沧桑的感觉,但每次清晨我站在万年桥上独享时,总是能感受到历史的迷幻,我似乎又看到了那个身穿红缎子、脚穿绣红花鞋的新娘子走上桥来,边走边念:“新娘子,过新桥,千年富贵万年桥”,似乎只要我跟随她的脚步,就能进入那个沧桑的年代。

  有时好像看到了古时一批技艺高超的石工,对每一块石材进行编号后,按号拆卸,把这座万年桥拆得片石不剩,让人悲忿。

  对万年桥的感觉是慢慢的相处得来的,去年9月份开始我在外面租房住,每天清晨都是步行20分钟来上班,而且是必定要经过万年桥,到桥顶时,总是要站立许久,等待那个新娘子的到来。有一次苏州大雾,我一路行走在苏州护城河的沿河公园,迷雾让我迷乱,假意自己在仙境而狂喜乱跳,在白雾中,一座桥突兀而现,四周迷茫,没有任何的机会让我猜想什么,它的神秘和鬼诡很直接的告诉我,它就是奈何桥,我有些惊喜又害怕,神使鬼差的快步走上奈何桥,桥上没有任何人影,我胆惊地搜寻孟婆的身影,直到过了桥看到了居民的房屋,我才从奈何桥的梦中醒来,我回头看看万年桥,戏笑道:“唉,居然没有喝到孟婆的汤,我今天早餐还没吃呢,好歹让我喝个汤啊。”

  其实喜欢万年桥,正是因为它的神秘与错觉。

 

  如下摘自亦然《胥门放歌》

  登上胥门城墙西望,便见胥江由三万八千顷太湖逶迤东流,千百年来,就是胥江为苏城输来洁净甘甜的水,养育了一代代的苏州人。说胥江是苏州城的母亲河绝不为过。再由北而南扫视,那满视野的鳞鳞大水正是浩浩南下的古运河之波,由于有了大运河,苏州才一步步走向兴旺、走向繁荣、一直走到辉煌的今天,那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母亲河。这两条母亲河交汇于胥门城下,如同两根脐带在这里打了个结,于是便成为苏城之脐。

  悲剧英雄伍子胥的头颅就曾高挂在胥门城楼上,引得无数后来者为之愤懑、为之不平、为之叹息,那真是千古浩叹啊!胥门的城门洞便是一张大嘴,无声地诉说了两千多年还恨未消、意未尽。两千多年的苏州历史录音带上,纷纷攘攘,嘈嘈杂杂,已经难以辨别出多少声音,只有这一声浩叹最为清晰,那是从苏州丹田深处涌上喉咙的呀。我们还能听到一片呻吟,那该是上一个世纪的事情了,胥门城下,流民踉跄,古运河边,饿殍惊心。再后来是棚户区如潮漫上岸来,如半床满目疮痍的百衲被盖过古城墙,连接着天一下雨地下就水汪汪的百花洲低洼地,与积水一起汪汪着的还有老百姓的啜泣。近三十年来,这里的声音由低沉而兴奋、而明媚、而昂扬嘹亮,胥门城门重见天日雄姿英发、百花洲低洼地改造成功、接官厅公园闪亮落成、皇亭街焕然一新、苏州规划展示馆傲然崛起……这些都是苏州城发出的一连串阔笑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