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k400奔驰最新报价:藏传密宗和藏传佛教不能混为一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21:59
藏传密宗和藏传佛教不能混为一谈 2012-1-17 17:34阅读(0) 发布时间:2009年6月18日 22时2分





   不少人把藏传密宗和藏传佛教混为一谈,实际上,前者仅是后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密法,藏地盛行的佛法还含有极为庞大、周全的显教体系。因此可以说,藏传佛教是一个显密圆融的佛法宝库。下面就概略介绍一下藏传教法的基本常识。昔日释尊于印度圣地,曾初中后三转法轮,其中初转谓四谛法轮,二转谓般若无相法轮,三转即为善抉择法轮,主要宣说光明如来藏。因佛经深奥难以趋入,为使后世普通学人能善解佛意,故有诸多印度圣祖谨承佛旨,纷纷造论阐释经典义理,善巧开显如来密意。藏人极为推崇的瞻洲「二胜六庄严」(「二胜」指宏戒大德释迦光与功德光;「六庄严」是:开创中观宗的龙树与圣天(提婆)论师,开创对法的无着、世亲论师,开创因明的陈那、法称论师。)就是当时的代表人物。随着佛法的传入西藏,印度大班智达和藏族大译师将印土流传的大量殊胜经论译成藏文,之后于不断讲闻抉择、善加弘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五部大论」为核心的显宗教法体系。名闻遐迩的「五部大论」,究竟何所指呢?它们是:戒律、俱舍、因明、中观以及般若。这些尚是总目,在每一类下,复含若干教典。下面逐一介绍:
一、戒 律
  包含小乘别解脱戒、大乘菩萨戒以及密乘三昧耶戒。藏地盛行的小乘戒为一切有部律,最具权威性与代表性的着述当首推印度功德光尊者撰写的《戒律根本论》(另译为《律经》),共有九卷二千七百颂。尊者自幼善学一切明论,在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师从世亲菩萨深入研习大小乘教法,通过勤奋修持生起胜妙证德,尤其饱餐世尊戒律甘露之精华,为上师四大心子之一。他造的《戒律根本论》总摄了一切有部律学要义,依出离戒广释一切应止应行之学处,是声闻乘增上戒学的大珍宝藏。该论从生起出离心后如何求戒受戒讲起,次第论及受戒后如何防止犯戒、如何严格奉行出家人的生活行持等,条理井然,谆谆教诲,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此外,释迦光尊者的《戒律三百颂》,萨嘎拉阿罗汉的《花鬘论》(汉译为《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颂》)等律学要典在藏地也很受重视。通过对增上戒学的广博闻思和精严行持,使得藏地的出家僧众长期以来均能善护清净戒体,成为证取出世无漏智慧的根本保证。益西彭措堪布仁波切在戒律学名着《走向解脱》中,介绍了藏地别解脱戒的传承情况:「律藏分经典和论典,经典有《杂阿含经》、《四分律》、《僧祗律》、根本说一切有部的《毗奈耶经》、《律本事》、《律上分》等等。按论典来说,《四分律》的论典首推唐朝道宣律师所着的《南山三大律》,在有部律中,当首推德光尊者(又称功德光尊者)所着的《戒律根本论》,在这部论中,德光尊者归纳了佛在世时所制戒律的全部学处,详细敍述了比丘戒、比丘尼戒的开遮持犯。德光尊者是世亲菩萨的四大弟子之一,约西元六世纪人,精通三藏,他的着作有《戒律根本论》及《自释》、《百一羯摩论》等,众多大德授记为三地菩萨,与释迦光共同列为印度二胜六庄严中的二胜。德光尊者最着名弟子是法友论师,他着有《戒律根本论大疏》,后代的智贤律师(又译为智慧妙)等主要引用法友律师观点。释迦光尊者是德光尊者同时代人,他的着作主要关于沙弥戒方面,有《戒律三百颂》等。虽然印度很多有关戒律的论典已译成藏文,但最为重要首推这两部论典。而在藏地所造的戒律论典中,最为推崇由智贤律师所造的关于《戒律根本论》的两部注疏──《戒律根本论善解日光教海疏》和《戒律根本论善解月光教海疏》(简称《日光疏》和《月光疏》)。佛在《华严经》中曾授记将来在雪山藏地有名为智贤的比丘广宏戒律,并授记了他的重要论着。在藏地,无论是哪个教派都共推这两部论,并视为与佛陀宣说无二,因这两部论典完全按照印度论师所造有关戒律的论典所造,而印度论师所造论典又完全追随佛陀的言教,且传承又从未中断过。智贤律师在《日光疏》中明确指出,讲解抉择戒律的时候,教证比理证更为重要,因凡夫无法衡量受持戒律的功德与破戒的过患,即使是菩萨,对因果的细微处也难以自力了知,只能凭藉佛的一切智智的观察结果才能明瞭,这与因明、俱舍中教证和理证同等重要有所不同。大乘菩萨戒方面,主要依止的是《虚空藏经》、《瑜珈师地论菩萨戒品》、《菩萨戒二十颂》等。受持菩萨戒的方式有龙树菩萨传下的甚深见派,及无着菩萨传下的广大行派两种。前者承许在愿菩提心摄持下可直接受菩萨戒,而无着菩萨则认为应在愿菩提心基础上先受持七种别解脱戒中的任意一种,然后才能进受菩萨戒。全知无垢光尊者在《大圆满心性休息大车疏》中解释道:「其实,中观与唯识这两种观点也不相违。发心时虽然未命名别解脱戒,实际上都必须发誓不杀生等,从这一点来说所依身份是相同的。亦即谓具备不损害众生之心才能得到菩萨戒。如果(七种)别解脱戒中任何一(种)戒也不能受持,则无法获得菩萨戒,因为与发心学处相违。总的来说,菩萨戒包含了禁恶行戒(摄律仪戒)、摄善法戒与饶益有情戒(摄众生戒),此三聚净戒全面规范了大乘学人的思想行为,是大乘显密佛子均应净心奉持之处。密宗之各系、各乘皆有不共的三昧耶戒条,在相应的续部论典中有详述。其性质的严厉、守持的难度、净持的功德等,皆超过了显宗戒律。
二、俱 舍
   在藏传佛教中,有「上下」俱舍之说。「上俱舍」是指无着菩萨的《大乘阿毗达磨集论》,此中有与小乘共通之处,也有大乘的不共观点;「下俱舍」即为世亲论师的《阿毗达磨俱舍论》(含颂词及自释)。藏地大德于大乘俱舍多有阐扬,然小乘俱舍学的兴盛繁荣,似更胜一筹,几乎每座正规寺院,都将世亲俱舍定为必修课。该论所述的蕴界处、器情世间、业果随眠、道位智定等基本法理,不仅是小乘学人应习之处,对于大乘安立世俗名言、发展理论体系等亦具重要意义。由于藏汉两地《俱舍论》译本都是颂词八品、自释九品,大同小异,故不赘述。
三、因 明
   总的说来,此是内外道共有的学科,然而严格来讲,二者却存在很大差异。其共通之处为三相推理的量式(即宗法、同品周遍与异品周遍),不同之处为各自欲成立的内容。外道希望通过这些推理来成立神我、自性、大自在天等遍计妄执之法,而内道却以之来证成:佛陀是量士夫;佛法是解脱正道;前生后世、因果轮回真实不虚……;同时,兼破外道邪说或不了义的下乘观点。
内道因明学,最早见于佛经,之后在祖师论着(如《瑜珈师地论》)中亦有述及。而真正开宗立派、将之弘扬光大者,乃为陈那、法称论师。陈那论师根据第三转法轮所述因果之能生所生关系及法的不变本性,撰写了一百余部短小精辟的因明论着,后得文殊菩萨加持摄受,将这些零散篇章辑为《集量论》一书,含现量品、自利品、观违碍品、他利品、观譬喻品、观能破品共六品内容。法称论师是陈那论师的再传弟子,为进一步阐发《集量论》深义,撰写了「因明七论」,其中《释量论》、《定量论》、《理滴论》为主论,《辩难正理论》、《观相属论》、《他续成立论》、《因滴论》属支分论。《释量论》专从句义两方面解释《集量论》,广破他宗,建立自宗,精妙地抉择了唯识见,被后人尊奉为随理唯识的根本论典。后来,藏地号为「第二法称」的大智者萨迦班智达将「因明七论」的义理总摄一处,撰着了《量理宝藏论》。此论一经问世,便迅速传播开来,各教派争相传讲,成为通达因明的一部殊胜要典。
四、中 观
   佛陀于第二转般若无相法轮诸了义经部中,圆满宣说了远离一切边执戏论、极为不住之大空性,抉显了现空双运法界实相的胜义空分。世尊还于《楞伽经》等教典中金口授记大车龙树菩萨当来应世,将广弘般若经妙义,饶益无量众生。按藏传佛教的观点,龙树菩萨造有最能体现他的中观思想的六部论着(即「龙树六论」):《中观根本慧论》(简称《中论》)、《六十正理论》、《七十空性论》、《回诤论》、《细研磨论》、《名言成立论》(此为自宗宁玛派的讲法,格鲁派则以《中观宝鬘论》代替《名言成立论》)。龙树菩萨心子圣天(提婆)论师所造的《中观四百论》,继续阐扬龙树自空中观的空性妙义及悟入之方便。(玄奘法师所译之《广百论》仅为该论后八品,故《四百论》向无完整汉译本。近代高僧法尊法师入藏求法时,亲睹西藏佛教界对此论的重视程度及其殊胜利益,乃根据藏文本译出此论的前八品以成完璧之美。)此时,尚未出现自续派与应成派的分流,故龙树父子的论着被称作「根本中观」。二派的出现,始于龙树菩萨的高足佛护论师造《佛护论》解释《中论》之义,强调只破不立无有承认的应成精神。由此引发了清辨论师的不同意见,他于《般若灯论》中认为,佛护论师抉择空性时「未分开二谛,未加胜义简别」有所不妥。后代论师分别站在二人的立场造论发挥,遂逐渐形成应成派和自续派两大中观体系。简要来讲,应成派主要抉择圣者菩萨入根本慧定时大空离戏的究竟胜义境界,间接亦略述出定修法;而自续派则主要抉择菩萨出定位的境界,最终仍述及入定的离戏法界。故知二派仅于抉择的侧重点上暂时有所差异,并无根本矛盾,对于相应根性的众生来说,都是甘露妙法。真正将应成见发扬光大的一位杰出祖师,为那烂陀寺大堪布月称菩萨。圣者论师造有《中论》的句释《显句论》和义释《入中论》,以及归摄中观实修窍诀的《入慧论》,将龙树《中论》妙义开显无余。此外,月称论师还着有《六十正理论广释》、《中观四百论广释》等大量论典,着力阐扬中观应成派大空离戏的了义正见。千百年来,藏地佛寺中讲授自空中观时,普遍采用的教材即是《中论》、《中观四百论》和《入中论》。无量学人通过研习这些善说,在相续中生起清净的空性正见,现证法界实相。于此需要特别指出,第三转法轮中最极了义的精髓法要──光明如来藏,在藏地一般被称作「他空中观」,并于诸多教派中受到高度重视。《宝性论》等阐显如来藏法义的殊胜论典,甚至被巴珠仁波切、米滂仁波切等圣祖誉为连接显密教法的桥梁,极力加以弘扬。自空中观和他空中观的完美结合,为大乘佛子生起现空双运实相正见指明了方向。
五、般 若
   此处的「般若」特指善巧开显第二转法轮实际修证次第的《现观(证)庄严论》,由于此论内容与旨在抉择空性见解的中观论典侧重点不同且相辅相成,故而有必要专列一科加以宣说。虽然《般若经》本身就蕴涵了殊胜的现证空性之修学次第,然普通凡夫学人仅凭自力实难通达,所以弥勒菩萨就造了这部论着予以开显。《现观庄严论》把般若经的每一会都分作八大段来阐释:一、一切相(种)智;二、道相(种)智;三、一切智;四、圆满一切相现观加行;五、顶现观加行;六、渐渐次现观加行(或称次第现观加行);七、一剎那现观加行;八、法身。这八个方面构成了《现观庄严论》八品的主要内容,前三品讲境,次四品的加行讲因,后一品的法身事业讲果,总共有七十种法义,此即藏地常说的《现观》「八品七十义」。其具体名目如法尊法师《现观庄严论八品七十义略解》中云:第一段十事者:一、发心;二、教授;三、顺决择分;四、正行所依之法界,又叫能成之依;五、所缘;六、所为事;七、铠甲;八、趣入;九、资粮;十、出离。第二段十一事:一、映夺等;二、知声闻道;三、知麟喻道;四、菩萨见道;五、修道作用;六、胜解修道;七、赞事扬;八、回向修道;九、随喜修道;十、引发修道;十一、最清净修道。第三段九事者:一、由智不住生死;二、由悲不住寂灭;三、非方便遥远;四、正方便邻近;五、所治品;六、对治品;七、加行;八、彼平等性;九、声闻等见道。第四段中十一事:一、行相;二、加行;三、功德;四、过失;五、性相;六、顺解脱分;七、顺决择分;八、不退转众;九、生死涅盘平等性;十、无上清净剎土;十一、善巧方便。第五段有八事:一、暖位利根菩萨的十二种相;二、顶位的十六增长;三、忍位的坚稳;四、世第一法的心遍住;五、见道中的所治能治;六、修道中的能所治;七、无间定;八、邪执。第六段中十三事者:一、布施;二、持戒;三、忍辱;四、精进;五、静虑;六、般若;七、念佛;八、念法;九、念僧;十、念戒;十一、念天;十二、念舍;十三、无性自性渐次现观加行。第七段有四事:一、异熟剎那加行;二、非异熟剎那加行;三、无二剎那加行;四、无相剎那加行。第八段含四事:一、自性身;二、圆满报身;三、变化身;四、法身;附属着佛的利他事业。对这部殊胜大论,藏地佛教界极其重视,各宗派均列为必修课程。民国四大高僧之一的太虚大师在《现观庄严论序》一文中,亦对该论推崇备至:「闻西藏所传慈氏五论,以现观庄严为必习,因亟劝法尊译师出其颂并略释之。乍观一切相智中菩提心二十二喻,二十大乘僧,四加行分上中下(中略)四身差别及智身二十一聚与二十七事业等,玄旨稠叠,惊叹得未曾有。已而取大般若第一会第二会第四会对照之,则灿焉秩焉,皆经文固有之义层也。然直阅般若经者,易以繁复生厌!大智度宗实相以推辩诸法无不尽,虽汪洋恣肆哉,亦曾莫得其统诸。自非补处深智,安能以三智境、四加行行、一法身果,次第纶贯经义,若网之在纲,有条而不紊耶?运瑜伽巧分别相,彰般若无分别性,得斯论而般若之眉目朗,瑜伽之精髓充矣!」
 
上面对五部大论作了一番简介,现在来谈谈它们的归属问题。俱舍与戒律,虽然不妨与有关的大乘教法结合讲授,但就其主要内容而言,可摄于小乘教法中。我们知道,小乘圣果来自正确的见解和清净的行为,俱舍与戒律这两大科目,恰好就是此二根本因的所依。《俱舍论》深入抉择了小乘正见──如何了达蕴界处、根、世间、业、随眠、贤圣、智、禅定以及人无我空性等,律部则详述了护戒的意义与方法、受戒持戒时须遣除的障碍及需具备的顺缘等,严格规范了欲求解脱的修行人的基本行为准则。这两方面的内容结合起来,构成小乘教法的基础。如果见解无误然戒律(行为)有亏,就像有眼无足之人一样,空睹远景却难积跬步;反之,若持戒清净却了无正见,则如何精勤亦不克取证圣果,顶多只能以守戒的功德得生人天善趣。因为烦恼障的直接对治法唯是人无我的空性智慧,其余的功德皆不能从根本上摧破我执烦恼,故而具戒无见者就像有足而瞎眼之人一样,再怎么盲走驰逐也无法顺利到达目的地。如果能做到见行俱净,那就如人眼足俱全,自可速至所欲之处。小乘佛法是趋入大乘的基础,为了对世尊初转之正法给予充分的尊重,作到善巧通达、循序渐进,藏地的各教派都相当重视戒律和俱舍的闻思修学。在格鲁派的一些寺院里面,僧人们甚至被要求用七年时间专门研习《俱舍论》,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另外三大论部皆属大乘佛法,其中因明为世俗谛所摄,中观和般若在究竟上为胜义法门。这是因为,因明旨在抉择无倒的世间名言正理,其极致──随理唯识尚未远离对内在心识的实执;而大中观抉择的明空双运大法界则是圣者入定及佛陀的境界,《现观庄严论》宣说了实证此无漏圣境的道位次第,故彼均为超凡入圣、圆成无上菩提之津梁。当然,藏地所传的显宗教法,并不能简单地说全都可以包纳在这五部大论之内,只不过这些论着具有很强的代表性,较全面地覆盖了显宗主要法义,故而成了极具大义的学修基础。通达了五部大论、龙树六论、弥勒五论(《辨法法性论》、《辨中边论》、《大乘庄严经论》、《现观庄严论》、《究竟一乘宝性论》)等显宗要典,则可领悟如来三转法轮的密意和现空双运的法界实相,在此基础上修学金刚密乘教法,就比较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