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克杨分手:课堂问题设置之我思——二中 张海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09:33

课堂问题设置之我思——二中 张海涛  

2011-01-12 10:49:54|  分类: 教法研究 |字号 订阅

课堂问题设置之我思

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我们常常会看到教师娴熟地扮演导演的角色,整堂课从始至终都在循着预设好的问题轨道前进,都在掌控着学生按照自己预期的答案去回答,且先不说阅读教学是否就是这一问一答的全过程,静心细思:我们设置的课堂问题是否尊重了学生?是否顾及他们的独特阅读体验与个性感受?我们的课堂问题该如何去设置才能指向文学作品阅读的根本?诚然,老师的初衷是好的,学生也可能在课堂上收获一些知识与理解,但是,总觉得课堂问题始终是我们解读文本的抓手,不应成为学生思维的隐性桎梏,我们可以完善它,可以做的更好。我认为:

首先,课堂问题的设置需要一定的开放空间与尺度。众所周知,课堂问题要有激发学生——阅读主体参与思维的吸引力,这样在文本提供的平台上,师生方可能构筑出对话交流的“通道”,才能为走近、走进文本的读者们搭建情感共鸣的舞台。但是,课堂问题在设置时若能在此基础上有所“包”和“举”,相信,阅读主体会怀着更多的阅读期待去参与深层阅读,他们会在宽松的言语环境中潜意识地或竭力地调动生活认知、人生体验、阅读感觉去与文本进行对话、交流,自己与自己对话、交流,自己与作者进行交流,他们的思维会与文本、他读者进行碰撞,他们会不知觉地产生表达的渴望,闪现出思考成果的火花,流露阅读的欣喜。即,课堂问题此刻为阅读主体提供了更丰富的阅读体验的展示角度、更多元的阅读体验分区。

其次,课堂问题的设置应有一定的收束导向与高度。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并不是漫无目的地让学生自由阅读,要想引导学生走出浅层阅读的盲区,使阅读教学有深度,那么就需要我们关注阅读问题设计的引领性与高瞻度。显而易见,阅读体验是由丰富多彩的情感扇面组成的,但如果阅读教学过程中,课堂问题的设计缺乏导向与适量高度,那么就无法引领学生去体验文本所传达出的主流情感走向,那最引目的色彩面没有被关注、没有被思考的锐器深掘,可能会使阅读教学显得过于宽泛散漫,过于“个个不同”,导致阅读中的共性认识被边缘。我想,此刻,如果具有收束导向感的阅读问题步入,就会提升他们的思考投入度与认知意识,进而使得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原有经验上有所提高,这该是对阅读主体——学生们更大的赞赏与尊重!这确是廉价的表扬、赞美所不能及的。这是否触摸到了一点阅读教学的良苦用意呢?

可见,课堂问题的设计不应仅视为课堂技巧性处理与技术性操作问题,也不止关乎课堂目标的达成问题,关系语文课堂上对学生的倾听与理解、尊重与赏识、激励与熏陶、引领与提升。我们要解决好这个环节,通过对课堂问题的设置构筑出一个让学生“心”在课上而非仅“人”在课上的“场”,心在场,思方能在场,“我思故我在”,学生才能最终有自己的阅读意识与思想,从而实现与审美认知提高、表达运用能力提升的同构。

    摭谈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 ——由课堂“有效对话”说起 庆云二中 张海涛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七年级语文模拟试题(庆云县教研室)

历史上的今天

  • 学会自学是解决学习成绩的唯一出路2012-01-12 08:46:06
  • 【引用】相信自己,比依赖别人重要2012-01-12 08:45:07
  • 齐涛厅长谈2012年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2012-01-12 08:4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