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拉尼奥的妻子:枪口抬高一厘米与人在江湖 【猫眼看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05:29:18

标题:属下的职责

作者:周泽雄

摘要:有个流传甚广的故事:东、西德国统一后,一名曾经守护柏林墙并向翻墙民众开枪的前东德士兵接受审判。

     有个流传甚广的故事:东、西德国统一后,一名曾经守护柏林墙并向翻墙民众开枪的前东德士兵接受审判。他在法庭上辩解道:士兵的天职是服从,我只是执行上级命令。法官睿智地答道:服从命令没错,但你可以把枪口抬高一点。

    近读长平先生文章《把枪抬高一点》,作者不久前去了德国,曾当面向当年“负责此类刑事审判的前柏林市总检察长C hristoph Schanefgen和前高级检察官BernhardJahntz核实这个故事”,两位当事人“略作思考之后,断然否定:没有这样一个案子,法官也不会这样回答”。

    长平先生既然亲自核实了,我只能以他的考证为准。长平先生随后做了些分析,并将这个故事的成因,归之于一种无关法理的东方式策略或“民间智慧”。对此我稍有异议。

     事之所无与理之所缺,不可混为一谈。好比说,两千年前的韩非给我们讲述的“守株待兔”,多半也是虚构,后人从中获得的启示,则堪称实打实。如果将“枪口抬高一点”视为一则现代寓言(正如“守株待兔”是一则古典寓言),我们或能打捞出同样多的启示。仅从“策略”和“民间智慧”的角度安顿它,恐有怠慢。

     作为一则现代寓言,这个故事的核心是一种责任伦理,它对应于人们在职场生涯中或多或少会遭逢的处境,它指向一种困境,提供一道对策,同时揭示一项原则。困境是:身为公民或职业人,偶尔会遇到来自上锋的荒唐命令,遵守该命令,有可能使自己承受犯罪、丧失职业操守或泯灭良知的代价;对策是:不管怎么做,你都不应触犯良知、违背法律;原则是:上级命令不能成为个人责任的托词,是否遵守法律、捍卫良知,是一道更高的内在指令,它外在且独立于上级的命令。

     这里有另一个故事,二战结束后的纽伦堡审判,头号战犯、第三帝国空军司令赫尔曼·戈林,面对种种性质严重但意义空疏的指控,如“战争罪”、“反人类罪”,毫无触动,将其贬为战胜者随意捏造的司法把戏。他的意思是:战胜者的法律不是法律,只要战场上的胜败颠倒,他此际受到的所有指控,都能原封不动地用来审判坐在审判席上的那一伙人。后来,老练的英国法官马克斯韦尔-法伊夫接替美国人杰克逊法官,他改变起诉策略,放弃宏大不实之词,一上手就把目标聚焦在1944年春天德军杀害55名英国皇家空军战俘的事情上。这项指控的法律依据在于,该屠杀违反了传统的公正原则,即“应该预期并允许战俘有逃跑的企图,尽管是希特勒下令杀了他们,但戈林未能阻止他”。此时,这位“自以为继承了条顿骑士精神的前'红色爵士’空军指挥官”,手心开始出汗了,戈林元帅最终放弃抵抗,承认“这是整场战争中最严重的意外事件”。令我们稍感诧异的是,戈林的做法,若严格参照纳粹军队的军事法典,也要遭受处罚。纳粹军事法典规定:“上级的命令不得成为被告人针对犯罪指控的抗辩理由”。——当然,法律写得漂亮,从来不等于法律执行得漂亮。

     这个故事的负面性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故事的主角——戈林和希特勒——属于那种我们原本不以正常人类看待的超级恶棍,所以,我们受到的启示只会更加震撼。即使在戈林眼里,他也不把“军人的天职是服从”视为抗辩理由,如果他曾经把“枪口抬高一点”,对来自希特勒的屠杀令做些变通,在那一刻,他的手心至少不会出汗。

     法律的价值,在于指导并规范人类的行为;脱离了规范职能,法律没有神圣可言;法律的严肃性与法律的实用性、指导性须臾不可或离。我们知道,职场中人(假设一位拆迁队员)难免接到有违法律或人伦的上司命令,倘若法律所能提供的对策只是要求属下坚持原则、即使面临撤职丢饭碗或牢狱之灾,也寸步不移,则法律必将因其乖违人情而遭到抛弃。毕竟,甘冒巨大风险而与领导对着干的拆迁队员,百不有一。当此之时,法律若能对属下“枪口抬高一寸”的变通行为给予肯定,它也就增进了促人向善的社会功能,我们没有理由将这种虽不完备但足以最大程度地规避犯罪的行为,轻描淡写为“民间智慧”。在捍卫原则的同时,法律必须兼顾并尊重人的现实性,包括承认并善待那些情有可原的恐惧和懦弱,唯其如此,法律的调适迁善功能才有望体现。现代寓言“枪口抬高一点”的价值正在于此:它不苛求属下对上级的积极抗争,只要该行为得以让人远离犯罪,它愿意尊重消极抗争的价值。既然我们不应指望职场中人一夜间变得气宇轩昂、正气凛然,那么,避免让他们一夜间成为屠夫和罪犯,就功不在小了。

     说到中国的民间智慧,侧重“枪口抬高一点”中的职业伦理的,委实不多,常见的倒是些“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的世故混账之谈,放纵此类言谈,只会使职场中人愈加远离法律,愈加心安理得于“酱缸文化”所致的“势不由人”或“形势比人强”,其中堕落尤深者,则会与助纣为虐之举达成某种恐怖的物我两忘。三国时,文士陈琳替袁绍写讨伐曹操的檄文,骂尽了曹操的祖宗八代。袁绍兵败后,陈琳被绑至曹操前,曹操问道:“你受命替袁本初写文章,骂我两句倒也罢了,缘何还要累及我的先祖?”陈琳答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耳”。——曹操这句提问,倒包含些“你为何不把枪口抬高一点”的意思,而陈琳的答复,与至今还被人挂在嘴边的“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毫无两样。可见,那才是我们顶顶要不得的民间智慧。

(来源:南方都市报)


羽戈 : 我们就是体制(之二)

    W师弟来信。他在某市中院当法官,下半年办了一起要案,年终宣判,结果与他的预想大相径庭。他翻破了办公室里的法典与卷宗,实在找不出支持该判决的法理。找审判长——他所在刑庭的领导——理论,领导十分欣赏他的才干和性情,便敞开心扉,说了近一小时,结论是:判这么重的刑,是院领导拍的板;也许院领导都无决定权,政法委的领导早已一锤定音;说到底,这么判,我也有愧,不过我个人无能为力,这是体制的问题。
  年中的那封信,依稀历历在目。那时他刚出学院进法院,惘然若失,请我指路。我并无一分体制内的生存经验,感于他的诚挚,则遵循我的本心,呈上四点忠告——这是我的肺腑之言,故不妨再钞一遍:“一、你不是医生,是疾病;二、不作恶,即善;三、能依法则依法,不能依法则依良心,若法律与良心都一片混沌,姑且视当事人为你的父母兄弟,依人性——假如你还有人性的话;四、如果迫不得已要作恶,那么,请将枪口抬高一公分。”后来我把这四点公诸网络,颇引来一些争议,有人说我书生气,引青年误入歧途;有人说:你只是教他怎样做一个正常人!
  半年以来,我们不乏通问,然而年尾的这封信,却让我沉吟不决。这四点忠告,也许唯有第一点,在他身上发生了作用,令他时刻自省;后三点,撞上了体制的铜墙铁壁,终于一败涂地,粉身碎骨。他发现,在正义的生产基地,正义却无奈缺席;在以法律命名的地方,法律以及良心、人性并无用武之地;他不想作恶,却不得不被迫作恶;他想把枪口抬高一公分,可是那把枪,却握在他人手上,他与扳机的距离,比与太阳的距离还要遥不可及。
  怎么办,他问。
  我说了两个反抗体制的故事。其一来自刘瑜《底线时分》:有一次庭审之前,公诉人Bosch突然撂摊子不干了,他跑过去跟曼德拉握手,说:我鄙视我所做的事情,我不想把你送到监狱里去。
  第二个故事,主角是我这辈子最好的朋友C君。他读完行政诉讼法硕士,去了西南某区的法院,分到行政庭。由于兼通理论与实践,不出半年他就成为该庭的骨干。后来以他为主力,审判一起由环境污染引发的行政诉讼案。所谓民告官,当两造因赔偿等问题相持不下,法院难免会偏向官府一方。C君却力排众议,抗上命而不遵,坚决判被告败诉。主持正义的代价是,他被院方冷藏。今年他来看我之时,已经被调到了研究室,与业务绝缘。好在他生性达观,在研究室一样不甘寂寞,前不久刚发表一篇探究法官思维的论文。
  我对W说,你不是不能反抗,反抗体制未必一定会以失败告终,然而,任何反抗都需要成本,都要承担苦涩的代价。Bosch的结局是离开体制,C君的结局是被善于秋后算账的体制放逐于冷寂的边缘。再如慕容雪村写中国法律界的小说《原谅我红尘颠倒》,其中有一位深陷泥沼而一尘不染的反抗者,潘志明法官,结局是被陷害,获刑三年——这一幕纵是虚构,却比残酷的现实更能刺痛人心。
  不要被那些风度翩翩的反抗者所迷惑。他们动辄就拍案而起,宣告辞职,罢网,离国,姿态潇洒,令人羡煞。不过他们有资本,玩得起,家产万贯,何必在乎一份大学教职;名满天下,在异国他乡同样风光无限。但你玩不起,家中有老弱病残,背上是重若泰山的房贷,你一度怒不可遏,最终只能委曲求全,让冲冠的头发化作绕指柔。
  这自然不是鼓励W去做温顺的螺丝钉,而是善意提醒,反抗体制的驯化,需要成本,需要策略,需要估量好后果。我不太赞成意气用事与无谓的牺牲。当然,有些时候,我们不能以功利的标尺权衡对体制的抗击。退无可退,不必再退,当你的道德感与人性即将被吞噬,当你作为一个人的底线被践踏如尘,那么,你的选项,就是追寻Bosch与C君的背影。
  信末,依旧是老调重弹:不要学你的领导,把罪责都推到看不见的体制头上,记住,我们就是体制。当你总是说身不由己——有多少身不由己,禁得起追问;当你总是说“这是体制的问题”,很可能,你已经被体制同化,而丧失了反抗的能力,你非但不知自由与正义为何物,反而沦为扼杀它们的刽子手。
    供《新快报之意见周刊》

为什么电视里真正会用枪的人近战拿枪对着人的时候总是把枪抬高,枪口朝下对着对手? 安装在门上的猫眼,看室外的景物与实际的相比有什么变化? 猫眼的结构是什么? 为什么人在坐着的时候把脚抬高了会觉得舒服些? 枪口为什么在射击时上跳? 我想在网上看电影,不知如何看,进入电影区后,说要装什么猫眼,又说猫眼,系统提示猫眼不时有损坏电脑,不明白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一入江湖爱欲皆抛,剑在手,柔情我有 高一20冰与火~“倚楼听风雨,淡看江湖路”出自哪里?? 我是一名女性,在睡觉前总是两腿发软,需抬高双腿才得以缓解,请问是怎么回事? 人在江湖漂 古惑仔人在江湖 子弹在离人5m处以680m/s的速度离开枪口,问当人听到枪声时子弹前进多远? 枪榴弹发射在枪口上,会不会被打炸呀? 两人相距一厘米,却看不见对方,为什么? 猫眼???!!! 为什么我每次从猫眼网外看,别人好象都知道我在看呢 问个幼稚点的问题,枪口朝天上打一枪子弹会不会掉下来砸伤人? 带有瞄准镜的枪是怎样瞄准的?瞄准镜不是与枪口部分差出一段距离吗?只看瞄准镜会不会打歪了? 卸载猫眼系统盘在哪? 猫眼为何屋外的人看不到屋内的人 谁能告诉我在那看免费《猫眼三姐妹》,我想马上就看,直到的快点告诉我好吗? 人们为什么用"狗眼看人低"来骂人, 而"猫眼看人"却招人拥护,难道猫就比狗层次高些! 人在江湖漂,难能不挨刀啊 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 谁知道看猫眼网络电视收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