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crowd of的题目:赫德:清朝官员中的外国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48:18

2010-09-05 12:24:02|  分类: 晚清回眸 

1861年4月,英国人赫德受命代理清朝海关的总税务司。他根据《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规定,着手在各新开放的通商口岸设立海关,聘用外籍税务司。4月27日,任命英国人林纳为镇江海关税务司;同月,天津海关开办,柯士克任天津海关税务司;5月20日宁波海关开办,费士莱任宁波海关税务司,······,随着一个个海关的建立,外籍税务司纷纷走马上任。由此,第二次鸦片战争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规定的通商口岸,均设立了由外籍税务司管理的新海关,时称“洋关”。而原来设在各口岸的户部所辖海关,则改称为“常关”。于是很多口岸出现了“一地两关”的现象。洋关专掌外贸商船的管理与征税,是真正意义上的海关;常关则负责管理国内贸易船只和各类内地税费的征收,实际上沦为成内地税关。

赫德于1860年颁布《募用外人帮办税务章程》,该章程规定,所有进入各海关“帮办税务”的外国人,统一由总税务司“募请调派”,其薪水、调任及辞退,“概由总税务司作主”。从而确立了外籍总税务司对海关全体外籍人员的任用和人事管理权。自此,各海关税务司名义上是清廷海关监督的属员,实际上是一关之长,主持关政,他们唯一听命于总税务司,只对总税务司负责。

赫德,英国北爱尔兰人,19岁时以卓越的学业成绩和含蓄内向谨慎的品格,由其就读硕士学位的爱尔兰女王大学,列入英国外交部招收赴华工作免试录取名单。在华工作期间,以其出色的汉语,谦恭适当的举止,博得中外官方的一致赞赏。1858年担任粤海关副税务司,1861年4月,代理总税务司,同年转正。他在中国海关总税务司任上一干就是50年,一个外国人连续50年主管中国政府的一个重要部门,不仅在中国就是在世界历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在赫德的经营下,中国近代海关成为一个具有庞大职权范围,几乎包罗近代一切新事物的一个特殊机构,一个“独立王国”。在他的管理下,侵华各国分占各个口岸海关的重要职位,前后计有23个国家的人员在中国海关工作。

由于外籍总税务司制度已将中国关税征收的重任,置于总税务司一身,而惩治走私和偷漏关税是保证其履行职责的前提,自然进入了赫德的视角,赫德处心积虑地试图将其纳入自己的管辖之下。1862年,英国驻华全权代表额尔金提出,鉴于中国沿海走私活动日益猖獗,应组成一个由中英两国人员组成的混合法庭,双方以“平等地位“共同审理走私和偷漏关税案件。赫德成功地说服了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奕沂,在江海关试行由外籍税务司负责反走私工作,他还拟定了《江海关查扣案件条款》,这是一个剥夺中国缉私主权,践踏民族尊严的条款。但总理衙门在英国人的压力下,于1864年7月批准在江海关试行,半年后各海关正式实行。

赫德对外宣称,他管理下的中国海关是一个“国际官厅”,其特殊性在于:一、它从成立之日起就是中国外交部门的一个附属机构;二、它又是一个国际性组织;三、它具有治外法权;四、它具有奇特的国际职责,赫德认为正是这些与一般国家海关机构绝然不同的特质,使得中国近代海关成为一个“非正常的机构”。在他的主持下,中国海关的职责既不把守国家的经济大门,也不捍卫民族利益,所以它早已不是中国的一个政府机构了。

1882年,经过激烈争论,总理衙门决定自办关栈,实行关栈保税制度。凡进口货特存于关栈,可暂缓交纳关税。此举引起各列强的不满,为了均沾关栈利益,外国商行极力反对中国独立承办关栈,并在行动上抵制招商局的关栈。以至关栈制度试行六个月,只有30%的货物存放于关栈。赫德趁机向总理衙门进言,关栈业务不多,是因为招商局的“垄断”造成的,这样下去对既对商务无好处,也无法取得收益。在他的坚持下,同时又逢中日甲午战争中国惨败,总理衙门批准由外商设立关栈,中国的保税关栈自主权随之丧失。
 附:

辛酸的海关起源史  

2009-09-27 12:46:24|  分类: 小会计言论 |  标签:海关  历史   |字号大中小 订阅

 

摘自吴晓波《跌荡一百年》上

“海关”之名早在明清的行政体系里一直有个叫“市舶司”的衙门。1685年康熙设粤海关、闽海关、浙海关、江海关。其中江海关就设在上海松江府。但当时统治者以闭关拒外为目的,中央政府执行“片木不得下海”闭关锁国政策。所以这些海关与日后的海关智能有很大区别。

鸦片战争之后,随着通商口岸的开辟,自然要设关卡。1843年签订的中英《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英国人提出由他们来管理“来往之商人,加以约束”,所收得得税金用来支付战争赔款。朝廷官员一听就同意了,反正都是外国人的钱,收进来再付出去,好像无损帝国的买卖。

1846年,上海外滩(现外滩汉口路)设第一处海关:江海北关。

1858年,广州设第二海关。赫德任副税务司。

赫德,19岁来中国,1863年28岁的他被任命为总税务司,在这个职位上一口气干了48年。期间,1869年1月宣布把一顶布政使头衔的从二品顶戴赏给了这个大胡子的英国人。去世后还追授为太子太保。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赫德一直是一个摇摆的“中间人”:一方面他要是英国等列强的利益捍卫者,竭力为他们在中国的利益最大化努力;另一方面,他也为中国的重振出谋划策。

随着对外贸易的扩大,海关再不到20年的时间里成为帝国最重要的经济机构和财政来源之一。海关关税在1861年达496万两,1871年1121万两,1902年达3000万两,是中央政府最稳定、可靠的财源。

海关在名义上归属总理衙门管辖,但实际上,从人事到运作管理,全部操于洋人之手,海关主权的旁落,是清政府无能最突出的证明,也是一个主权国家的耻辱记录。不过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萎靡腐败的晚清行政体系中,赫德管理的海关却是最有秩序和效率的一个机构。数十年里很少发生舞弊行为。当时,清朝官员的俸禄很低,主要收入都是依靠职权滥取于民,因而形成无数的官场陋习(我认为延续至今)。海关实行西方的公务员薪金制度,待遇很高,但不能额外支取费用。

然而,清政府直到灭亡,也没有能够收回关税自主权,甚至到民国最初的十年里,海关的治外格局仍然没变。一直到1928年的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才通过艰难的谈判,把海关税务的征收和保管权收了回来。不过,海关总税务司的职务仍是由英国人和美国人担任,这一情况一直持续到194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