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计划planzet:2012年版美国防务战略指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43:50

导语: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了题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新军事战略报告。这份报告标志着美国军事战略进入冷战后的第二轮大调整,而“中国”不出所料的成为这份报告的关键词之一。

美总统奥巴马公布新军事战略 摆脱过时冷战体系

美国时间1月5日,奥巴马在五角大楼与国防部长帕内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一道举行了记者会,公布了一份题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新军事战略报告。以下是奥巴马的讲话全文:

大家早上好。美国是世界已知的保卫自由与安全的最强大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建立了训练、领导、装备都最好的军队。作为三军总司令,我将继续保持这种传统。

此刻站在台上的每一个人,对每个士兵、海员、空军人员、海军陆战队员以及海岸警卫队人员都有着深深的责任感,他们为了国家不惜将生命处于危险之中。但我们欠他们一个目标明确的战略;只有在绝对有必要的时候,才会将他们派入危险之地;向他们提供完成任务所需的装备和支持;当他们战斗归来时,本人及家人应该获得照料。那是我们庄严的义务。

在过去3年中,我们一直是那样做的。我们继续向军中给予史无前例的投入,包括我们的军队和他们的作战能力、军属以及老兵。感谢他们的卓越贡献,我们已经结束了伊拉克战争。我们已经毁掉了基地组织领导层。我们已经向本-拉登执行了正义,我们已经将恐怖网络送上失败之路。我们已经在阿富汗取得重要进展,我们已经开始进入过渡期,因此阿富汗人能够承担起保护自己国家的更多责任。我们与盟友和伙伴们一起保护了利比亚人民,他们终结了卡扎菲政权的统治。

现在我们正翻过十年战争的一页。3年前,我们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有18万军队。今天,我们已经将驻军削减了一半。随着不断向阿富汗政府移交权力,更多的军队将返回国内。此外,我们在全世界都加强了与盟友的关系,形成了新的伙伴关系,成为保护共同权力和人类尊严的力量之一。

简而言之,我们已经成功保护了国家,正在与敌人战斗,同时降低了美国受到伤害的可能性,我们已经恢复了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那让我们更安全,也将让我们更强大。那是每个美国人的功绩,特别是那些穿着美国军装的美国人,他们应该为此感到自豪。这种成功会再次将我们的国家带入一个过渡时期。即使我们的军队依然在阿富汗作战,战争的潮汐依然在减退。即使我们的军队依然在今天的战斗中占据优势,但我们依然有责任向前看,打造未来需要的军队。

同时,我们必须加强国内经济,那也是我们在全世界保持强大的基础,这就包括理顺财政。为此,在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共同支持下,国会2011年通过了预算控制法案,减少联邦支出,包括国防预算开支。我一直坚持,我们必须带着责任感做这些事。我们国家的安全、我们国家士兵的生命都要依赖于此。

那也就是我为何呼吁进行这次广泛的国防评估的原因,即在急速发展的世界确定我们的战略利益,确定我们的国防优先项目以及在未来十年的预算开支。因为我们的军队数量和结构、国防预算都必须依靠这个战略推动,而不是其他因素。此外,我们必须记住历史的教训。我们承受不起重复过去错误的代价,比如二战和越战后,我们的军队在面对未来挑战方面缺少准备。作为三军总司令,我不会让这种错误再次发生。

我们需要一个开端,我们需要一个聪明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优先议程。国防部今天公布的新国防战略就是为此而产生的。我想感谢国防部长帕内塔和邓普西将军,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卓越的领导能力。我还想感谢秘书、其他官员、战斗指挥官以及国防部其他领导层的贡献,无论是军方还是平民官员,不论是现役、预备役或是警卫队成员。我们许多人经常见面,询问严肃的问题,挑战我们自己的假设,并作出艰难选择。我们今天一起来到这里,将找到一个确保我们国家安全、我们的军队继续保持精锐的方式。

这份战略报告同样有我的国家安全团队的贡献,还有来自国务院、国土安全部、老兵事务部以及情报机构的帮助。这是非常关键的,因为满足当前的这些挑战不仅仅需要依靠军队或仅依靠美国自己。它要求集合我们国家的所有力量,并与我们的盟友和伙伴一起努力。因此我让帕内塔和邓普西将军介绍战略报告的细节,而我想说,这种努力反映出我个人也参与了这份报告制定的过程。尽管战争潮汐已经减退,但这份战略回答的问题是,十年战争结束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军队?今天,我们很幸运地处在了向着强大之路迈进的位置上。

正如我在澳大利亚的表态那样,我们将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实力,预算削减不能以损失关键地区为代价。我们将继续给我们的重要伙伴和盟友投资,包括北约。时间已经数次证明,特别是最近利比亚行动,这是多方军力合作的典范。我们将继续保持警惕,特别是中东地区。

我们必须将眼光转移到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之外,结束利用军力参与长期国家建设的政策,我们能够用更小规模的常规地面部队保护我们的安全。我们将继续摆脱过时的冷战时代体系,以便于我们能够对将来需要的能力方面投入更多,包括情报、侦查和巡逻、反恐、反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加强对手拒绝我们进入的环境下的作战能力。因此,我们的军事应该适当倾斜,但是世界知道美国将继续维持军事优先策略,灵活、弹性地准备应付不可预知的威胁。

我们将继续保持对军队的信心,确保我们的军队能够获得他们成功所需的装备和能力,努力聚焦于受伤士兵、心理健康以及军人家庭的福利。随着更多老兵将加入到平民生活,我们将继续努力确保老兵们获得照顾、各种津贴以及他们想要的、而且应该获得的就业机会。

尽管今天是我们公布国防战略的日子,但我想用有关国防预算的词语结束演讲。这份国防战略的细节将在未来几周内宣布,一些人可能会质疑削减力度太大,另一些人会说力度太小,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是我希望所有人能记住,艾森豪威尔总统曾经说过:每个建议都必须放在更大的空间内考虑,需要维持平衡和其他国家计划。十年战争后,当我们重建各种国内外力量之源时,现在也是恢复这种平衡的时候了。

我认为,所有美国人都应该记住,在过去10年中,我们的国防预算都在大步伐增长。而在今后10年中,国防预算的增长速度将会减缓,但实际上,它依然在增长,因为我们由全球责任,世界需要我们来领导。事实上,国防预算依然比布什政府末期更多。我坚信美国人民会理解,要想继续保持军事强大,确保国家安全,美国的国防预算必将继续比落后于我们国家的十个国家的总和还多。

这里我想再次感谢帕内塔和邓普西将军,所有站在这个舞台上的国防部官员,以及那些未能出席此次活动的人,他们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的领导和合作作用。我们的军人保证美dui 国的每一天都最好,他们应该从国家获得最好的回报。我感谢你们所有人对我们共同目标作出的贡献:确保美国在21世纪的强大和安全,确保我们的军队依然是世界上最好的军队。

非常感谢你们,我知道这可能是美国总统首次这样做,但依然感谢。(李雪)  

放弃“打赢两场战争” 推“一战一威慑”战略

专家:美军做出战略调整 “反介入”成重要任务

2012年01月13日 07:53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李大光

字号:T|T
1人参与0条主评论 0条评论0条总评论 打印 转发

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与国防部长帕内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一起在五角大楼举行记者会,公布了题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新军事战略报告。相对于2004年提出的军事战略,7年后推出的美国新军事战略做出了引人注目的调整。

大幅缩减国防预算 总额仍居各国之首

美国新军事战略的公布正值奥巴马政府面临紧缩预算的巨大压力之际,为了削减财政赤字,新军事战略提出大幅缩减国防预算——预计在今后10年内削减约4890亿美元的军费开支。为此,除了削减军队和民防人员,美国还将推迟或减少使用一些高级武器系统,如F-35战机等,此外还将替换“俄亥俄”级潜艇的计划推迟两年执行,第二艘“福特”级航母的建造也将推迟两年。

虽然说削减预算,但美国2012年的国防预算仍高达5300亿美元,其中还不包括阿富汗战争的费用。奥巴马在讲话中说:“未来10年,国防预算的增速将放缓,但实际国防预算仍会有所增长,因为我们的‘全球责任’要求我们(确保)‘领导地位’”,“我坚信,我也认为美国人民能够理解,我们可以保持美军的强大和国家安全,因为我们的国防预算规模(在未来)仍大于排在美国之后10个国家国防预算的总和”。

美军兵力将“瘦身” 但“超强地位”不变

奥巴马说:“在延续了10年的两场战争结束之后,美军需要什么战略?美军将被精简,但我们必须让世界知道,美军将继续保持‘超强地位’,美军反应仍将是灵活、敏捷的,随时准备应对全面的突发事件和各种威胁。”国防部长帕内塔宣布裁减美军人数、减少文职人员并推迟包括一艘新航母的建造计划在内的几项新武器项目的开发计划。

据美国国防部官员透露,从2015年开始到2016年,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规模将被削减,其中裁减步兵2.7万名和海军陆战队员2万名,共计裁减4.7万兵力。美国官员表示,未来十年作为减小军队规模的一部分,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人员将减少10%~15%。目前陆军基本规模是56.5万人,海军陆战队为20.1万人。也就是说,将削减7.6万到11.4万军队人员。

奥巴马在讲话中强调,未来美军将会进行“瘦身”,军费开支也将缩减,但美军在全球的“超强地位”没有改变,美军依然能够保障美国的安全和美国在全球的利益。

放弃“打赢两场战争” 推“一战一威慑”战略

在反恐战争取得阶段性成果、伊拉克战争落下帷幕、美军从阿富汗撤离行动已经开始的背景下。这份酝酿了8个月之久的新军事战略,建议放弃长期遵循的“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原则,推出“一战一威慑”战略。美国将不再参与像在伊拉克和阿富汗进行的旷日持久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也不会以足够的兵力同时进行两场大的战争,而要有能力打一场主要的战争并拥有部署兵力的能力,以遏制另一个主要的潜在对手发起另一场大的冲突。

这一战略实际上是这样的:美国参加并打赢第一场战争,同时美国将长时间扰乱第二个对手的行动,为结束第一场战争赢得时间,然后再集结兵力进行第二场战争。美国军方认为,这一调整不会危及美国的战略利益,同时也可实现削减数千亿美元开支的目的。

减少欧洲军事存在 战略重心转向亚太

报告称,美国认为大部分欧洲国家已由“安全消费国”成为“安全生产国”,这让美国有可能对在欧洲的军事存在做出调整。美国计划从欧洲撤离一支陆军作战旅,只在欧洲保持两个旅。每个旅由3000人至4000人组成。与从欧洲撤军相对应,美国计划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部署。奥巴马说:“我们将加强美军在亚太的军事存在,削减预算不会以牺牲这一重要地区为代价。”美国将进一步巩固与现有亚太盟友的联盟,扩大与新兴国家的合作。

事实上,美国对亚太的关注由来已久,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五角大楼的“防务指南”中就称,欧亚大陆不能出现挑战美国的力量。2001年,美国“四年防务评估”同样有对亚洲沿海国家加大战略投入的表述,只不过被“9·11”事件打乱了美国的军事步伐。经过10年的反恐战争后,从伊拉克和阿富汗缓缓抽身的美国,自然走到了战略再平衡的新十字路口,而群体性崛起的亚太国家成了其战略实施的落脚点。

不放弃在中东驻军 保持美军传统使命

美国国防部长利昂·帕内塔与奥巴马在记者会上表示,新军事战略设想打造一支“更加精简”的部队,扩大美军在亚洲扮演的角色,同时维持其在中东的强大军事存在。报告同时显示,美国不会放弃在中东地区的驻军和军事优势。美国在中东军事力量的重心仍将是打击极端主义与保护以色列等盟友。美方还将把大量精力放在确保海湾地区安全、防止弹道导弹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上。

这项新军事战略保留了美军的一些传统使命,包括打击恐怖主义、维持核威慑、确保国土安全、阻止和挫败任何潜在敌人的入侵等,同时强调将提高美军在网络战、导弹防御等方面的能力,继续致力于弹道导弹防御和核威慑。

列出美军主要任务 “反介入”成为重点

该报告还有所指地涉及一些国家“反介入”战力。在报告列出的美军主要任务中,应对“反介入挑战”被排在反恐并开展非常规战事、威慑并击败挑衅这两大任务之后,成为美军第三重要的任务。报告说,在面临“反介入挑战”的地区,敌手会利用各种非对称手段限制美军行动,其中包括电子网络战、弹道与巡航导弹、先进的防空系统和布雷等。

美新军事战略强调,国防资金将流向飞机、舰船、导弹防御和高科技武器等领域。未来美国可能加强在海军、空中火力和外层空间武器等方面的投入,国防资金可能流向无人机、“隐身”战斗机和电子干扰系统等领域,实现“海空一体”和网络优势的“马太效应”。(国防大学 李大光)

减少欧洲军事存在 战略重心转向亚太

解放军专家:美新国防战略摆明“不得不收缩”

2012年01月13日 09:06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孙晔飞

字号:T|T
25人参与0条主评论 15条评论0条总评论 打印 转发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曾密集出台了多份战略文件用以规划和指导军队建设,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战略体系。新年伊始,五角大楼又公布了题为《维持美国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优先任务》的战略报告。就其实质而言,是为持续推进美军转型,实施战略东进、跨入新的“太平洋世纪”做准备。

警惕霸权衰落,力求变革重振

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一直保持着同时进行两场大型地面战争的能力。“9·11”事件后,美国倚仗冷战后十年积蓄的雄厚国力,高举反恐大旗,战略扩张咄咄逼人。如今十年过去了,在两场战争的拖累和金融危机的双重打击下,美国在军事上不得不进入冷战后的第二轮大调整,不得不进入一个新的力量积蓄期。

其实,从冷战时期的准备打两场半战争,到冷战结束后的准备打两场战争,再到如今公开表明不打算同时卷入两场战争,转而要求军队只需具备进行一场大规模常规作战的能力,同时在另一场可能突发的冲突中发挥“干扰破坏”潜在敌人的作用,可以说,美国霸权的衰落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底气不足的败象也日渐显露。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能同时打几场战争并不完全取决于美国的战略意图,经济实力与其支撑下的整体军事实力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当前,新国防战略的公布正值奥巴马政府面临紧缩预算的巨大压力之际,加之2012年为美国大选年,经济状况将直接关乎奥巴马政府的政治命运。在此背景下,奥巴马一方面不得不尽快结束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从而彻底甩掉沉重负担;另一方面,也不得不对“吞金巨兽”的军费进行削减,进而对美国全球军事战略做出新的调整。有报道称,奥巴马政府预计在今后10年累计削减军费近5000亿美元。因此,此次美国推出新的国防战略,是奥巴马政府战略调整一系列动作中的重要一步,目的就是通过变革重振,防止美国霸权的衰落,为处于调整期的美国军事发展提供全面指导。

维持领导地位,强化亚太存在

纵观整份报告,美军新战略的主题之一就是要“确保亚太地区安全”,如果新战略得以实施,那么美国必然会重塑包括亚太在内的世界军事力量部署。

事实上,自奥巴马上台以来,美国的外交重心就在不断地转向亚太。2009年,作为新政府国务卿的希拉里·克林顿首次出访就选择亚太地区,打破了之前首访必到欧洲的惯例;而奥巴马也罕有地在上任初年就访问中国,美国外交战略转向亚太端倪初显。2010年,美国高调介入南海争端,重塑与日、韩等国的同盟关系;2011年,奥巴马首次正式参加东亚峰会,希拉里任内第十次出访亚太、发表第五次亚太政策讲话、历史性访问缅甸。

纵观美国上述系列动作,可以看出:在历经十年反恐战争拖累、金融危机冲击、中东北非变局干扰之后,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亚太已成既定战略,其亚太战略布局正由“重返”进入新一轮的“塑造”阶段。

当然,客观地讲,用“重返”来描述美国的亚太战略并不准确。因为,美国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亚洲。二战结束后,美国为遏制中国、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朝鲜、越南的战争都发生在亚洲。后来随着中美建交、苏联解体,美国认为亚洲的安全威胁因素减弱,转而从经济合作的角度审视该地区。

当年克林顿把APEC部长级会议升格为领导人会议,凸显对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视。小布什虽然重视亚太,但怀揣“安全威胁”思维的这位美国总统却一直把中国视为竞争对手,只是由于“9·11”事件的发生,迫使美国不得不将战略重点转向反恐。如今,奥巴马可谓是冷战后第三个重视亚太的总统,其投子布局的战略意图日益明显。因此,用“重振”与“重塑”来定位美国亚太战略或许更为确切。

围绕“空海一体战”构想,美国在亚太构建广泛、灵活、持久的军事布局日渐清晰

为了削减不断增长的财政赤字,奥巴马提出了大幅缩减预算的计划,包括今后10年的国防开支。从中不难看出,奥巴马政府是在面临紧缩预算的巨大压力、反恐战争取得阶段性成果、美军撤出伊拉克和正从阿富汗撤军的背景下,为了寻求国防投入减少和维持美国绝对军事优势之间的平衡而提出新国防战略的,这种平衡的关键是“不以牺牲亚太地区为代价”。

奥巴马就新战略表示,美军在经历10年战争后正处于“一个过渡时期”,虽然美军将继续为维护全球安全作贡献,但有必要对其关注重点进行再平衡。美国未来将从整体上减少对欧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注意力,把重心转向亚太。

在他看来,美军的规模和结构以及国防预算必须由一个战略来主导。美军在保持军事优势的同时,将会更加灵活、机动应对各种情况和威胁,各军种将持续推进部队转型。报告中还暗指,未来10年美国的地面部队将减少10%至15%,但会加大对海空力量的投资。

事实上,美国当前在亚太相关军事布局已经展开。首先是通过加速落实“空海一体战”构想,确保其在亚太区域军力投放能力,特别是随着其海空力量的持续加强,这种投放能力将不断扩展;其次是优化亚太基地布局,强化关岛基地的核心角色,驻军澳大利亚;第三是推动多边军事合作,美日澳、美日印以及美与东盟多国的军事合作渐趋机制化、长期化,多方联合军演也空前频繁。凡此种种,都使一个广泛、灵活、持久的军事布局日渐凸显出来。

可以说,依照新战略,未来10年美军的规模必然要缩减,这既是现实之需,也是无奈之举。但却不会像一战、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冷战结束时一样,使部队空心化。美国必然是通过调整结构,提升关键能力,从而确保在世界上的绝对优势地位。或者更确切地说,那就是不能因为军费减少,而给潜在挑战者以追赶美军的机会。

美国的亚太战略新布局仍面临内外诸多制约和不确定因素

虽说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总体态势不会发生变化,但其亚太政策在具体内容和实施方面仍面临一些不确定性。

从外部因素看,亚太地区有着复杂的政治、安全多样性,这里既有美国的坚定盟友,也有美国不喜欢以及与美国相互警惕的国家。美国军事深度介入,将不可避免地引发地区军力格局衍变。亚太地区饱受金融危机冲击,正努力走向脆弱复苏,如果地区军事因素升级,势必牵制发展精力。此外,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局势将是美国面临的最大掣肘。稳定阿、巴局势是美实现其战略东移的必要条件,美巴关系走向,将对美能否从阿富汗战争的泥潭脱身、聚焦亚太产生关键性影响。

此外,美国的亚太政策是与其全球战略一脉相承的。这其中,十分强调亚太的共同防御,即要求盟友一同承担防务、出钱出力,也就是说它会更加倚重传统盟友和“新安全伙伴”的力量推行前沿部署。再加上巧实力外交,例如向缅甸、越南、新加坡这些以往不够重视的国家抛出橄榄枝,实施拉拢,巩固关系等等。但问题是,各国出于自身利益考量,美国的这种亚太战略效果究竟如何,还有待观察。

再从内部因素看,美国的新国防战略还面临来自国会的挑战。由于国会削减赤字委员会未能在去年年底达成协议,就意味着如果国会今年不采取行动,自动减赤机制可能在2013年启动,国防等安全开支将被削减6000亿美元。当前,美国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基础国防经费用于人员开支,在总体国防经费不增加的情况下,如果人员开支继续按照当前的速度增长,到2039年,所有国防经费都不得不用于人员开支。

当然,尽管美国面临削减国防预算的压力,美军规模也将会缩减,但军政高层在不同场合都表示,这并不代表美军将不再强势。奥巴马就指出,美国军费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居世界首位,高于从军费开支第二名到第十名国家的军费总和。

所以,美国看似依旧来势汹汹,实则是“形攻实守”。因为美国的目前状况已经摆明了它“不得不收缩”,但骨子里想主导亚太的霸权思想又促使它的“老大风范”不能丢。从这个意义上讲,再从历史的纵向比较来看,没有必要对美国所谓的“回归亚洲”做出过激的反应。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学院)

列出美军主要任务 “反介入”成为重点

美否认在亚太剧增海军力量 欲帮中国遵守国际秩序

2012年01月12日 08:34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吴挺

字号:T|T
220人参与0条主评论 29条评论0条总评论 打印 转发

在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外宣布美军战略利益评估报告一周之后,美国海军作战部部长格林纳特上将10日出面再度突出中国军队的反介入能力,美国由此可能被“限制进入亚太地区”。但他强调,此前大肆渲染的“转向太平洋战略”并不意味着军队或军舰将大量涌入西太平洋,并否认了“美军亚太军力部署将出现关键性转变”的说法。

同日,华盛顿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发表名为“力量支撑的合作:美国战略与中国南海”的报告,建议美国应该在未来10年内将全球舰艇数量增至346艘,而不是囿于国防预算缩水而减少至250艘。

“突出中国的军事能力以及此时发布南海报告无疑是在为美国海军争夺更多的预算份额造势。”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的海权问题专家薛晨昨天告诉东方早报,本月底之前,美国联邦预算草案就将出炉,届时,有关美军部队和武器装备未来命运的更多细节也将随之浮出水面。

依赖亚太盟友和伙伴

格林纳特当天在“新美国安全中心”举办的美中南海局势的演讲中对中国潜在的军事能力进行了评估,“长期而言,我认为中国将具有最大的潜力影响整个地区或许是全世界的经济和安全态势。”他说,“他们的经济实力已经增长。他们具有巨大的地区能力和潜力,并还在增长。”

“某些情况下,这种能力可能限制(美国)进入该地区。”他说,并暗示中国正在瞄准美军海上的舰艇。这一看法呼应了奥巴马政府最近公布的新军事战略,该评估报告此前呼吁美军整合各种资源应对中国“反介入”军事挑战。

格林纳特承认,海军将评估奥巴马此前提出的新战略报告,并作出“相应地调整”,但他否认将在亚洲加强海军军力和装备部署的可能。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的海权专家薛晨认为,这一讲话背后传递的主要信息是,美国向亚太完成战略重心转移的方式将不是通过大规模的军备扩张及兵力调动,而主要依赖在亚太的盟友和伙伴。

格林纳特当天强调,未来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将拉开由东京、釜山、冲绳、新加坡至澳大利亚达尔文港的海军基地线,美国并未投入大量战舰,而是通过与盟国伙伴加强合作,保持南海局势稳定及航道畅通。

但军事分析人士马尧认为,美国政府和军方的一系列政策和讲话表明,美国已经把未来主要对手锁定为中国,随着中国的军力发展,现有兵力在美国战略决策层看来是不够的,其部署重点将进一步向中国周边转移。“美国海军军力的部署重点将进一步转移到亚太地区。”他说。

增效而非增量

而战略转移的偏重通过格林纳特对海军舰艇部署情况的介绍确能得以窥见。他说,美军285艘舰艇中有100艘部署在外,其中的一半部署在西太平洋,在中东地区部署的数量在30艘左右。

这位美国海军的最高指挥官强调海军在西太平洋地区已经拥有强大的存在,任何时候都有50艘舰艇可供调用。“我的首要评估是,我们在西太平洋的海军部署态势良好。”他说。“大约一半是前沿部署海军力量,驻扎在日本及其周围,”他说,“那里有我们最先进的空中力量,最先进的巡洋舰和驱逐舰,弹药和反潜战(能力)。对于士兵和指挥官,我们非常小心地予以保护。我们在西太平洋进行了最佳的部署。”

中国国内一位资深军事分析人士昨天告诉记者,美国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在军事上的下一阶段目标主要是增效,而非增量。“美国接下来主要通过一系列新军事协议和新伙伴关系来增强其在亚太的军事存在。”薛晨也认为。

根据新评估报告,美国将在未来10年减少国防预算,精简军队人数与装备研发。但格林纳特强调,削减国防预算不会影响海军运作,关键在于如何正确分配预算,他相信美军舰队有能力处理危机。

“新美国安全中心”当天发布的报告认为,美国要在未来10年维持其全球的海上优势,应该将全球舰艇数量增至346艘。报告的作者之一Patrick Cronin说,如果美国不能利用接下来的10年扩大其海上舰队的话,“不论嘴上怎么说,我们(在亚洲)都将被视为衰落的大国。”他在发布会上说,“我担忧的是我们可能收缩而不是发展我们的海军。”

对此,中国海军分析人士马尧昨天向东方早报预计,在日益紧张的财政状况之下,最终很可能出台的是一个折中方案,即建造的舰艇数量既不像海军报告提出的346艘那么多,也不会像美国国会提出的250艘那么少,而是介于二者之间。

不要陷入美国框架

“新美国安全中心”的报告还主张,与中国的外交和经济接触要在可靠的军事实力支撑之下才能够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并由此建议奥巴马政府在对待中国时采取“现实可行的政策”,即“先支撑美国的实力,然后再积极支持基于规则的合作”,“避免军事冲突,但不是避免外交上的对抗”。

格林纳特当天在讲话中也强调寻求与中国军方建立更紧密关系,以“帮助说服中国遵守国际秩序和降低冲突风险”。

“中国可以关注美国的新动向,但不要堕入美国设定的战略重心转移的框架之中。”薛晨认为,美国进行战略调整势在必行,但其做法已经不符合亚太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发展的大趋势,显得陈旧。

解放军总装备部及第二炮兵有关人士表示,中国新武器试验并没有所谓1月11日“幸运日”;近期也没有得到试射东风-21D导弹的消息。该型号导弹一直被美国视为“航母杀手”。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昨天则在会见来访的美国财政部长盖特纳时强调,2012年对中美两国都是关键的一年。无论是应对纷繁复杂的全球和地区性挑战,还是推进中美各自国内议程,保持中美关系稳定发展都至关重要。

美新军事战略实为“1+2战略” 绝非简单收缩

2012年01月12日 08:39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朱锋

字号:T|T
3人参与0条主评论 3条评论0条总评论 打印 转发

奥巴马政府1月5日在五角大楼所宣布的美国军事新战略引起了全球广泛争议。这一战略的目的、实施手段以及未来的美国海外军事与防卫行动究竟如何演化,一系列的问题及其尝试性的解答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该战略是为了让美国“减负”,有人认为这一战略是为了配合奥巴马的经济振兴计划,以便能有效地降低美国联邦政府赤字。也有人认为,该战略是针对中国,因为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转向了亚太。其实,美国新军事战略具有多样化的政治含义和战略目标。单纯从哪一个角度出发,都不足以理解美国当前战略调整的初衷和目标。

奥巴马这次推出的美国新军事战略,首先不是新在如何让美军“瘦身”,而是新在美国重新规划了其海外军事行动的目标和计划,代表了自2001年“9·11事件”以来白宫和五角大楼对美国将保持和遭遇到的海外战斗行动的新认识和新理解。

“9·11事件”后美国相继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按照美国对威胁的理解并使用美国所认定的方式对进行实质性打击,是布什政府重要的美军军事战略调整。虽然这一调整得到了“先发制人”和“单边主义”的恶名,但从此美国在后冷战时代的军事战略中,有了一项美军必须执行的非常重要的任务——海外“稳定行动”(stability operation);美军海外军事战斗能力因此也必须具备非常重要的内容——海外“稳定行动能力”(stability operation capability)。

1月5日美国公布的防务新计划报告,第一次明确宣布“美军将不再需要维持以往规模的军事能力来执行久拖不决的、大规模的海外稳定行动”。更重要的是,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这样规模和时间的海外军事“稳定行动”已经不再是美国的防务目标。这不仅是因为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吸取了教训,而是美国战略界深刻意识到面对中国崛起以及依然存在着的众多“流氓国家”来说,美国再度陷入这样的大规模稳定行动,只能是一种战略上的“浪费”。

其次,此次美国所宣布的新军事战略重在取消冷战时代所制定的“两场战争原则”,即美军的能力和规模需要同时在全球打赢两场战争。这一调整表面上看似乎美国有意降低所面临的威胁程度或者着眼于在缩小军力规模的基础上减少海外军事干预,但这样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奥巴马政府之所以要取消同时有能力打“两场战争原则”,是因为五角大楼认为,美国短期内很难面临冷战时代前苏联那样的同等水平的竞争对手或者该对手的支持者在全球同时给美国制造两场战争麻烦。美国凭借着自己具有优势的核威慑能力和独一无二的常规战争能力,完全有可能对未来的军事威胁作出超越“两场”之上的甚至是三场、四场、五场那样同时作出快速军事打击和全球反应的能力。

今天,美国依然主导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最前沿,美军的全球快速常规打击能力和其之后的主要对手的差距是在拉大而不是简单地缩小。美军依照自己的政治和战略目标,对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威胁进行美国所选择的快速反应和全球打击,已经可以使得美国可以超越冷战时代所限制的那种以“两场战争”为目标的能力和人员建设。

而这一能力评估和战略构想,在一定程度上与美国所宣布的将全球战略重心返回亚太的说法既不谋而合,但又有难以掩盖的矛盾。

美国新的军事战略认为未来最主要的“对手”是中国和伊朗,特别是对中国的定位代表了美国在21世纪在大国政治层次上的军事和战略思考。因为中国崛起很快,因为美中关系“亦敌亦友”,因为中国已经上升成为对美国构成最重要的战略竞争的国家,因此战略重心应该转向中国所在的亚太地区。但中美的军事和战略较量究竟是什么性质和意义上的较量?是美苏那样的敌对关系的较量,是新冷战方式的较量,还是延续现在“既合作、又竞争”的较量?即便在军事上美国想把中国看成和前苏联一样,但中国的军事能力还不足以让美国把与中国的战略关系定义为和前苏联一样的关系。更何况,美国还要从中国市场“挣钱”和“借钱”,美中关系确实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因此,1月5日的新防务计划,并没有很清晰地说明,美国究竟在战略上如何定义与中国的关系:是竞争还是充满敌意的对峙。

中国人继续争论美国新军事战略对中国究竟是“遏制”还是“不遏制”是没有意义的。当美国高调宣布战略中心重返亚太时,“狼”真的来了。这不是简单地说美国完全开始遏制中国。除非中美撕破脸对抗,恐怕中美关系永远是重要而又复杂的关系,“斗而不破”的务实基调仍然会继续存在。但无论是2011年11月奥巴马宣布战略重心重返亚太,还是2012年1月5日宣布新军事战略,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评估都已从原来的意识形态、政治体制和双边关系中的结构性难题,转向了对中国的能力和意图的评估——中国的军事能力在高速增长而挑战美国的意图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

这一份新军事战略显示的还是美国在中国政策上的“两难”——战略上越来越把中国当成前苏联,但在政治和经济上难以割舍与中国的合作。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迈克·奥汉龙说得很对,美国的新军事战略其实应该定义为“1+2战略”,即准备和一个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打一场大国战争,而同时要有能力介入和干预两场区域性的军事干涉行动。

解放军专家:美新国防战略摆明“不得不收缩”

2012年01月13日 09:06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孙晔飞

字号:T|T
25人参与0条主评论 15条评论0条总评论 打印 转发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曾密集出台了多份战略文件用以规划和指导军队建设,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战略体系。新年伊始,五角大楼又公布了题为《维持美国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优先任务》的战略报告。就其实质而言,是为持续推进美军转型,实施战略东进、跨入新的“太平洋世纪”做准备。

警惕霸权衰落,力求变革重振

半个世纪以来,美国一直保持着同时进行两场大型地面战争的能力。“9·11”事件后,美国倚仗冷战后十年积蓄的雄厚国力,高举反恐大旗,战略扩张咄咄逼人。如今十年过去了,在两场战争的拖累和金融危机的双重打击下,美国在军事上不得不进入冷战后的第二轮大调整,不得不进入一个新的力量积蓄期。

其实,从冷战时期的准备打两场半战争,到冷战结束后的准备打两场战争,再到如今公开表明不打算同时卷入两场战争,转而要求军队只需具备进行一场大规模常规作战的能力,同时在另一场可能突发的冲突中发挥“干扰破坏”潜在敌人的作用,可以说,美国霸权的衰落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底气不足的败象也日渐显露。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能同时打几场战争并不完全取决于美国的战略意图,经济实力与其支撑下的整体军事实力才是决定性的因素。

当前,新国防战略的公布正值奥巴马政府面临紧缩预算的巨大压力之际,加之2012年为美国大选年,经济状况将直接关乎奥巴马政府的政治命运。在此背景下,奥巴马一方面不得不尽快结束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从而彻底甩掉沉重负担;另一方面,也不得不对“吞金巨兽”的军费进行削减,进而对美国全球军事战略做出新的调整。有报道称,奥巴马政府预计在今后10年累计削减军费近5000亿美元。因此,此次美国推出新的国防战略,是奥巴马政府战略调整一系列动作中的重要一步,目的就是通过变革重振,防止美国霸权的衰落,为处于调整期的美国军事发展提供全面指导。

维持领导地位,强化亚太存在

纵观整份报告,美军新战略的主题之一就是要“确保亚太地区安全”,如果新战略得以实施,那么美国必然会重塑包括亚太在内的世界军事力量部署。

事实上,自奥巴马上台以来,美国的外交重心就在不断地转向亚太。2009年,作为新政府国务卿的希拉里·克林顿首次出访就选择亚太地区,打破了之前首访必到欧洲的惯例;而奥巴马也罕有地在上任初年就访问中国,美国外交战略转向亚太端倪初显。2010年,美国高调介入南海争端,重塑与日、韩等国的同盟关系;2011年,奥巴马首次正式参加东亚峰会,希拉里任内第十次出访亚太、发表第五次亚太政策讲话、历史性访问缅甸。

纵观美国上述系列动作,可以看出:在历经十年反恐战争拖累、金融危机冲击、中东北非变局干扰之后,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亚太已成既定战略,其亚太战略布局正由“重返”进入新一轮的“塑造”阶段。

当然,客观地讲,用“重返”来描述美国的亚太战略并不准确。因为,美国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亚洲。二战结束后,美国为遏制中国、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对朝鲜、越南的战争都发生在亚洲。后来随着中美建交、苏联解体,美国认为亚洲的安全威胁因素减弱,转而从经济合作的角度审视该地区。

当年克林顿把APEC部长级会议升格为领导人会议,凸显对亚太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视。小布什虽然重视亚太,但怀揣“安全威胁”思维的这位美国总统却一直把中国视为竞争对手,只是由于“9·11”事件的发生,迫使美国不得不将战略重点转向反恐。如今,奥巴马可谓是冷战后第三个重视亚太的总统,其投子布局的战略意图日益明显。因此,用“重振”与“重塑”来定位美国亚太战略或许更为确切。

围绕“空海一体战”构想,美国在亚太构建广泛、灵活、持久的军事布局日渐清晰

为了削减不断增长的财政赤字,奥巴马提出了大幅缩减预算的计划,包括今后10年的国防开支。从中不难看出,奥巴马政府是在面临紧缩预算的巨大压力、反恐战争取得阶段性成果、美军撤出伊拉克和正从阿富汗撤军的背景下,为了寻求国防投入减少和维持美国绝对军事优势之间的平衡而提出新国防战略的,这种平衡的关键是“不以牺牲亚太地区为代价”。

奥巴马就新战略表示,美军在经历10年战争后正处于“一个过渡时期”,虽然美军将继续为维护全球安全作贡献,但有必要对其关注重点进行再平衡。美国未来将从整体上减少对欧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注意力,把重心转向亚太。

在他看来,美军的规模和结构以及国防预算必须由一个战略来主导。美军在保持军事优势的同时,将会更加灵活、机动应对各种情况和威胁,各军种将持续推进部队转型。报告中还暗指,未来10年美国的地面部队将减少10%至15%,但会加大对海空力量的投资。

事实上,美国当前在亚太相关军事布局已经展开。首先是通过加速落实“空海一体战”构想,确保其在亚太区域军力投放能力,特别是随着其海空力量的持续加强,这种投放能力将不断扩展;其次是优化亚太基地布局,强化关岛基地的核心角色,驻军澳大利亚;第三是推动多边军事合作,美日澳、美日印以及美与东盟多国的军事合作渐趋机制化、长期化,多方联合军演也空前频繁。凡此种种,都使一个广泛、灵活、持久的军事布局日渐凸显出来。

可以说,依照新战略,未来10年美军的规模必然要缩减,这既是现实之需,也是无奈之举。但却不会像一战、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以及冷战结束时一样,使部队空心化。美国必然是通过调整结构,提升关键能力,从而确保在世界上的绝对优势地位。或者更确切地说,那就是不能因为军费减少,而给潜在挑战者以追赶美军的机会。

美国的亚太战略新布局仍面临内外诸多制约和不确定因素

虽说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的总体态势不会发生变化,但其亚太政策在具体内容和实施方面仍面临一些不确定性。

从外部因素看,亚太地区有着复杂的政治、安全多样性,这里既有美国的坚定盟友,也有美国不喜欢以及与美国相互警惕的国家。美国军事深度介入,将不可避免地引发地区军力格局衍变。亚太地区饱受金融危机冲击,正努力走向脆弱复苏,如果地区军事因素升级,势必牵制发展精力。此外,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局势将是美国面临的最大掣肘。稳定阿、巴局势是美实现其战略东移的必要条件,美巴关系走向,将对美能否从阿富汗战争的泥潭脱身、聚焦亚太产生关键性影响。

此外,美国的亚太政策是与其全球战略一脉相承的。这其中,十分强调亚太的共同防御,即要求盟友一同承担防务、出钱出力,也就是说它会更加倚重传统盟友和“新安全伙伴”的力量推行前沿部署。再加上巧实力外交,例如向缅甸、越南、新加坡这些以往不够重视的国家抛出橄榄枝,实施拉拢,巩固关系等等。但问题是,各国出于自身利益考量,美国的这种亚太战略效果究竟如何,还有待观察。

再从内部因素看,美国的新国防战略还面临来自国会的挑战。由于国会削减赤字委员会未能在去年年底达成协议,就意味着如果国会今年不采取行动,自动减赤机制可能在2013年启动,国防等安全开支将被削减6000亿美元。当前,美国每年约有三分之一的基础国防经费用于人员开支,在总体国防经费不增加的情况下,如果人员开支继续按照当前的速度增长,到2039年,所有国防经费都不得不用于人员开支。

当然,尽管美国面临削减国防预算的压力,美军规模也将会缩减,但军政高层在不同场合都表示,这并不代表美军将不再强势。奥巴马就指出,美国军费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将居世界首位,高于从军费开支第二名到第十名国家的军费总和。

所以,美国看似依旧来势汹汹,实则是“形攻实守”。因为美国的目前状况已经摆明了它“不得不收缩”,但骨子里想主导亚太的霸权思想又促使它的“老大风范”不能丢。从这个意义上讲,再从历史的纵向比较来看,没有必要对美国所谓的“回归亚洲”做出过激的反应。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学院)

新华时评:重心转亚太是最不该“选项”

国际时评:军事重心转亚太是美最不该的“选项”

2012年01月08日 12:15
来源:新华网 作者:齐紫剑

字号:T|T
5人参与0条主评论 5条评论0条总评论 打印 转发

美国总统奥巴马5日宣布新军事战略。其中引人注目的,是确保美国“军事超强”地位,并将美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报告称,“美国必须在行动的通道和自由受到挑战的地区,保持展示实力的能力”。

事实上,在当前大背景下,强调军事地位、重心转向亚太,是美国最不应该选择的“选项”。不难看出,美国此举会扩散紧张氛围,加剧地区对武力的焦虑。美国的新部署具有地区制衡与威慑色彩,释放了令人不安的信号。虽然美国称这是为了亚太的“安全与繁荣”,但是,在地区总体和平环境下,把重点军事前沿推向亚太,能产生对安全的“正向作用”吗?

亚太地区有着复杂的政治、安全多样性,这里既有美国的坚定盟友,也有美国不喜欢以及与美相互警惕的国家。美国军事深度介入,将引导地区军力格局衍变,不可避免地产生“列队效应”。亚太地区饱受金融危机冲击,正努力走向脆弱复苏,如果地区军事因素升级,势必牵制发展精力,这是本地区人民不愿看到的。

其实,对于武力和威慑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亚太地区人民有着清楚的感受。二战期间,亚太作为一个主要战场,受到军国主义严重侵略;二战结束后,朝鲜战争导致半岛今日局面;冷战阴霾下,越战给当事国和人民带来永久创伤。正是在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才得以在最大程度上摆脱战争、威胁、对峙的束缚,爆发出蓬勃发展活力,也才使21世纪成为世人公认的“亚太世纪”。此时,把军事重心的“阴影”转移至此,“展示实力”,对亚太而言意味着进步还是倒退?答案不言自明。

目前,亚太已有比较成熟的多种地区机制。亚太经合组织、东盟地区论坛、东盟与中日韩机制、东亚峰会以及多边自贸区、双边机制,都在发挥作用,共促地区和平、安全与发展。毋庸讳言,亚太一些国家之间还存在分歧,但就地区整体而言,合作是主流,通过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沟通,这些国家可以逐渐克服分歧达到互利共赢。在这样的总体大环境下,以军力为后盾介入地区事务,自然是缘木求鱼。

美国政府多次表示亚太地区蕴含着巨大发展潜力,对美国意味着重要发展机遇。既然看到到亚太地区的重要性,就应仔细考虑行事方式。美国是重要的亚太国家,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亚太国家欢迎也愿意与美国合作,在经济、贸易、科技、人员交流方面,双方会找到很多利益交汇点。但是,选择了最不应该的“选项”,受到伤害的可能是双方的“潜力”和“机遇”。

因此,在亚太地区谋求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美国应顺应潮流,在“战略调整”中审慎行事。否则,将与亚太地区人民的普遍愿望南辕北辙。(记者齐紫剑)

澳门日报:美军事战略东移逆势而行

澳门报刊:美国军事战略东移无疑是逆势而行

2012年01月11日 13: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T|T
18人参与0条主评论 9条评论0条总评论 打印 转发

中新网1月11日电 《澳门日报》11日发表社论说,新年伊始,美国政府宣布调整军事战略,亚太地区尤其是西太平洋将成为美国新的军事战略要点。目前,亚太一些国家之间虽仍存分歧,但合作是主流,通过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沟通,这些国家可以逐渐克服分歧达到互利共赢。亚太正处于“谋求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亚太地区的广大人民渴望和平,厌恶战争,美国军事战略东移无疑是逆势而行。

文章摘编如下:

新年伊始,美国政府宣布调整军事战略,亚太地区尤其是西太平洋将成为美国新的军事战略要点。这是自冷战结束后,美国第五次调整军事战略。白宫发言人卡尼称,美国正处十年战争后的转折点,国防战略检讨针对新的挑战,重新调整美国的战略重点,以维持美国的军事优势。随着美国的亚太军事战略从规划转向实施,未来亚太局势将变得更加复杂。

美国此次“战略转向”包括两个层面,首先是地缘战略重心由“大中东”转向亚太,亦即“战略东移”;其次是安全战略的优先任务由反恐防扩散转向应对崛起大国。美国将西太平洋到印度洋这一区域作为今后的经营重点,南亚排在第二位,中东放在第三位。

这份题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新军事战略报告指出,美国将减少在欧洲的军事存在,转而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以“维护亚太的安全与繁荣”。

美国东进,真如它们声称的是“维护亚太安全与繁荣”?明眼人都知道,这只是美国介入亚太地区安全事务的借口。实际上,美国此举只为个别亚洲盟友带来“安全”,对整个地区而言则会造成不安,势必使地区军力格局发生变化,加剧地区对武力的焦虑,刺激各国军备竞赛。

近年,亚太地区保持了不错的发展,并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引擎之一,地区合作也在顺利开展。在这样的背景下,更需要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开展地区合作,而不是武力介入和军事威慑。

亚太地区广大人民曾饱受战争之苦。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亚太作为一个主要战场,受到军国主义的严重蹂躏;战争结束后,朝鲜战争导致半岛今日局面;冷战阴霾下,越战给当事国和人民带来永久创伤。正是在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才得以在最大程度上摆脱战争、威胁、对峙的束缚,爆发出蓬勃发展活力,也才使21世纪成为世人公认的亚太世纪。

目前,亚太一些国家间虽仍存在分歧,但就地区整体而言,合作是主流,通过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沟通,这些国家可以逐渐克服分歧达到互利共赢。亚太正处于“谋求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亚太地区的广大人民渴望和平,厌恶战争,美国军事战略东移无疑是逆势而行。

美国今次发表军事战略报告亦将矛头指向中国。报告认为,中国崛起可能影响美国经济和安全,并称中国、伊朗等国“继续寻求旨在制衡美国军事投送能力的非对称手段”,要求美军需要应对中国在南海的“挑战”,同时阻遏伊朗在波斯湾的“军事挑衅”,并要求中国“澄清”战略意图。

中国军事战略非常明确,中国国防部和外交部曾多次强调,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中国国防现代化建设服务于国家安全和发展的客观需要,是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的积极因素,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

树欲静而风不止。中国虽无意称霸全球,无意与美国为敌,但美国这个头号军事强国却视中国为竞争对手。

未来,随着美国更深地介入亚太事务,中美两个大国之间的博弈恐难避免,并将主导未来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局势走向。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中,中国须沉着应对,为自身发展创造更佳的外部环境。

每一次调整都给目标区域带来复杂局势

美国新军事战略体现理念大变革 准星已锁定中国

2012年01月14日 09:59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作者:吕正韬

字号:T|T
26699人参与0条主评论 985条评论0条总评论 打印 转发

新战略最明确的指向就是美军将把战略重心由传统的欧洲向亚太地区转移,同时,通过兵力调整,使美军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更加高效化。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吕正韬发自福建 新年伊始,刚刚度过圣诞节假日的奥巴马和他的防务班子很可能开启了美国军事战略史的一个新纪元:美国整体的外交和军事重心将于今年起明确远离欧洲,转向太平洋地区,美军将启动新一轮的全方位转型。

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国防部长帕内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新科主席邓普西上将集体亮相五角大楼,向全球宣布了美军战略评估报告以及未来十年美国的新军事战略。

作为总统,宣布一项层级远在国家安全战略和国防战略之下的纯军事战略,而且防务班底倾巢而出,这在美国历史上并不多见。外媒普遍揣测,这可能意味着美国未来将在太平洋地区上演重头戏,而中国已经被山姆大叔锁定在了准星的中心位置。

1月9日,中国国防部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就美国的军事战略调整做出正式回应,表示将密切关注美军事战略调整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安全形势的影响。

“减”“移”“巧”三字诀

这次美国新出台的军事战略之所以引人瞩目,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其不同于以往军事战略调整中的修修补补,小打小闹,而是有很多理念上的大变革、大动作,这种变化很可能对未来美国及世界的军事战略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F-35项目饱受争议却稳步推进。图为首架生产型F-35B(BF-06)飞抵埃格林空军基地,交付美国海军陆战队。(资料图)

根据五角大楼和媒体披露的信息,新军事战略的“新意”主要体现在“减”、“移”、“巧”三个字上。

在“做减法”上,新军事战略的一个核心主题就是大幅减少未来的国防预算和部队规模,进一步实现美军的集约化和精致化。新军事战略指出,未来十年内,美国可能削减4800亿至1万亿美元的国防开支。美军将进行大规模的裁撤,裁军的最高规模可能高达10%。在军兵种上,主要裁减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到2015年和2016年,预计裁减2.7万名步兵和多达2万名海军陆战队员。在区域上,主要裁减驻防欧洲的军力。美国目前在欧洲总共部署兵力8万多人,在新军事战略的规划中,未来几年内,美军驻欧洲的规模可能锐减到两个打击编队,而每个编队的兵力约为3000至4000名战斗人员。

最为吸引眼球的减法,体现在美军战争理念上的重大调整:新军事战略明确放弃美军持续了几十年的“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原则,改而要求美军只需“具备在一场大规模常规战中作战的能力”,同时在另一场可能突发的战争冲突中发挥“干扰破坏、威慑”现实和潜在敌人的作用。有专家指出,美军已由原来的“1+1”战略转型为“1+”战略。

在“移”字诀上,新战略最明确的指向就是美军将把战略重心由传统的欧洲向亚太地区转移,并把中国设定为最富挑战和最为真切的假想敌,同时,通过兵力调整,使美军在全球范围内的布局更加科学化、高效化。

有分析认为,在新军事战略的布局中,除了美国最为中意和关心的亚太地区必将成为军事存在的重头戏外,被认为在过去几十年内受到忽视的“希望大陆”非洲也将会成为美军更加关注的区域,美国希望以此来削弱中国在该地区的传统影响力。

奥巴马政府决定维持11艘航母的编制,应用众多新技术的福特级航母首舰将于2015年服役。图为美海军高层视察电磁弹射器测试,摆出航母上“准许弹射”的手势留影。

此外,大中东地区仍将是新军事战略关注的重点。尽管美军在2011年5月击毙了恐怖大亨本·拉丹,2011年12月又匆匆撤出伊拉克,但在与美国“文明冲突”尖锐的区域,仍遗留着诸多难题困扰美国。

尤其是美国和伊朗之间近来矛盾的不断升级和尖锐,恰似验证了一位美国学者的分析:被美国打磨过的中东结构仍远非和平性质,其仍是重点动荡地区。不同于在亚太地区的“质”“量”并举,新军事战略将在中东地区“移”走军事数量,“移”来军事质量。

总的来看,不论“减”还是“移”,新军事战略都因循了奥巴马政府一直推崇的“巧实力”理念,新军事战略被观察家分析为奥巴马着力运用军事“巧实力”实现“少花钱,办大事”的一种尝试。

例如,未来美军将不再以大规模的地面占领性和稳定性战争作为主要作战构想,而是把空军和海军的作用进一步凸显。美军未来将更加致力于网络战、弹道导弹防御和核威慑力量的建设,使集约型的威慑力量得到加强。在打击恐怖主义问题上,美军还将避免“大炮打蚊子”式的消耗战,而是更多地关注于更灵巧、更讲求效益的精准式打击。

调整后的美军使命将更务实

有观察家指出,美国新军事战略在新年伊始高调出炉绝非“现卖现吆喝”,而是有着非常深刻的战略背景。

X-37B是美军试验全球快速打击的重点项目。

奥巴马自上台伊始,就旗帜鲜明的表示要放弃小布什“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然而,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的拖累下,“小布什主义”的影响一直积重难返。在2011年完成了猎杀本·拉丹和撤军伊拉克后,奥巴马至少在符号意义上终结了小布什“令人烫手的政治遗产”,新军事战略的出炉很可能意味着“奥巴马主义”的正式登场。

从新军事战略宣布的时机看,奥巴马的政治考量也非常明确,即以战略调整重振美国民众对政府的信心和希望,进而凝聚更多的选票和支持以赢取即将到来的美国总统大选。

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大环境下,美国的经济复苏之路依然不明朗,奥巴马在一个任期内的表现让美国人经历了由希望向失望滑落的情感之旅。直到现在,美国的失业率都保持在9%以上的高位,有美国人甚至讥讽奥巴马为“兜售希望的政治贩子”,经济和民生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奥巴马能否连任的关键因素。

在相当程度上,新军事战略是奥巴马在保证美国全球军事超强地位的基础上,配合国内经济和民生建设所做的一次大型“瘦身运动”。在纯军事意义上,新军事战略更加体现了美国的实用主义原则,调整后的美军使命将更加务实,结构质量将更加优化。

冷战以来,美国在军事上一直奉行“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原则,按照作战构想,这两场战争一场在欧洲,一场在亚洲。为了维持这一战略,美军的数量规模和国防消耗向来令人瞠目,几十年来,这种作战思想一直处于战略家的争议之中。

利比亚模式很可能成为美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对外干涉的首选方式。奥巴马政府对伊拉克战争式的占领性作战方式相当谨慎。图为3月22日,在利比亚班加西,当地居民查看一架坠毁的美国战机。这架美国空军F-15E型战机21日夜间在利比亚执行任务时坠毁。机上两名美军士兵弹射出舱,没有生命危险。新华社/路透

早在2001年,甚至连向来主张进攻型战略,被称为“战争疯子”的时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在国会的辩论中都坚持认为,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并不实际,美军应当做出战略上的调整。

然而,接踵而来的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似乎有意要检验“两场战争”战略。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两地作战使美国首鼠两端,疲于应付。有美军专家指出,同时对付阿富汗、伊拉克这样的小国弱国尚且如此捉襟见肘,那么未来如果同时与两个地区性大国作战,美军几无胜算。“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除了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外,其实际意义并不大。

其实,早在去年年初,时任国防部长盖茨就已经明确提出了进行军事战略大调整的计划。有观察家在去年2月美国发布的新版《国家军事战略报告》中就看出了美军战略转型的端倪。

近一两年以来,奥巴马也为美军战略转型做了大量的具有实际意义的铺垫工作。

自2010年以来,奥巴马就持续削减防务预算,在从欧洲和中东抽身的同时,不断巩固与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等亚太国家的军事同盟关系,加强、拓展和优化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基地群建设,强化在亚太的军事存在。一两年的时间里,美国已经把关岛打造成了亚太甚至全球最大的军事堡垒,美军还在澳洲达尔文建立了新的军事战略基地,等等。

在船坞中进行整修的中国航母平台(资料图)

重返亚太有了战略指导

有学者认为,尽管美国在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口头上和实际动作上重返亚太,但这次新军事战略的出台才在真正意义上标志着美国重返亚太有了具体的战略指导。

日前,《华盛顿时报》在报道也指出,新出台的军事战略中有关中国的部分,是五角大楼在专门为中国量身打造的“空海一体战”作战构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英国《每日电讯报》在1月8日的评论中认为,美国新军事战略表明,中美之间的竞争将更趋白热化。未来,在朝鲜半岛、台湾海峡、南中国海等多个亚太敏感区中美都会上演更激烈的较量。

实际上,进入后冷战时代以来,美国为了维护自身全球霸权地位,进行了多次的军事战略调整,而每一次军事战略调整都会给目标区域带来复杂的局势。例如,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美国奉行“超越遏制”的新军事战略,并在科索沃进行战略实践,结果给东欧带来了巨大动荡,使美俄关系处于一触即发的态势。

“9·11”事件后,时任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防务转型”计划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的战争实践不但没能使美国获得绝对安全,反而使美国背上了巨大的战争负担,“软实力”遭到严重削弱,而且使中东陷入更大的不确定性之中。

有观察家指出,中国作为正在快速崛起的大国,“有许多正事儿要做”,并没有战争意愿,但中国为了捍卫自身安全,无论是在实力上还是在意志上都能够与任何外部力量“硬碰硬”。如果美国在亚太执意以制造敌人的方式来寻求自身在该地区影响力的话,那么未来“太平洋”绝不会太平,而在不太平的太平洋,美国也绝不会是获益方。

正如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9日所说,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是大势所趋,发展繁荣是人心所向。希望美方顺应时代潮流,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和中国军队,谨言慎行,多做有利于两国两军关系发展和地区和平稳定的事情。

                                                                       新下水的中国新型护卫舰(资料图)

                                                               新建成的中国新型护卫舰(资料图)

                                                              新建成的中国新型船坞登陆舰(资料图)

                                                                      新建成的中国新型驱逐舰(资料图)

                                                                  新建成的中国新型驱逐舰(资料图)

赵楚:美国新军事战略不是对华军事冷战开端

2012年01月13日 09:14
来源:青年参考 作者:赵楚

字号:T|T
58人参与0条主评论 5条评论0条总评论 打印 转发

美军新战略确实有针对中国的意味。然而,对华军事上的提防和准备,与美国国家战略层面的对华方针并不是一回事,这是要做严格区分的。

奥巴马宣布美军新军事战略,这在对中美关系本已敏感的中国公众中自然又引发新一轮热议,很大一部分网民甚至学者惊呼,这就是美国加强对华军事包围力度,开始对华遏制,以及中美进入战略对决的标志。

究竟应如何看待美军的战略更新,尤其是,如何理解本次美军新战略对中国的含义,这是公众认识中美关系现实与走向的重要问题。

认识美军本次新军事战略,首先要认识这一被称为“战后第二次军事战略调整”的新战略背景。冷战结束后,美国获得了空前的单极军事霸权,美国战略精英无论在朝在野都同意,保持和维护美国军事霸权是美国核心利益,但对于如何在一个变化迅猛的世界上运用这种军事霸权优势,美国国内一直有巨大分歧。小布什政府无论在“全球反恐战争”之前还是之后,都主张推行更富于进攻性的全球军事战略,而从阿富汗到伊拉克的战争,不仅是由于打击国际恐怖主义的需求,更包含着美国借军事霸权重塑世界的意图。

事实上,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不仅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美国及其伙伴的安全问题,反而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老同盟出现裂痕;中俄等大国抵触情绪更强;最重要的是,这种长期战争烈度虽低,残酷性却丝毫不差,葬送了美国因冷战胜利而获得的优势。十年之中,无论在经济还是军事领域,美国与诸大国的力量对比都发生了不利于美国的变化,其中最引入注目、也最令美国感到不确定的,是中国力量的崛起。

战场胜利的代价,是致命的战略资源消耗,这是奥巴马推出新军事战略的远因。

当代国际秩序很大程度上是美国秩序,这是基本现实,但美国力量有局限性,而美国战略政策时有失误,这些失误进一步限定了美国的战略优势。奥巴马版本的美军新战略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第一,恢复到前“9·11”时期的美军战略,即基于能力而不是基于意图来准备未来战争;第二,对过度扩张的全球军事战略进行收缩和调整。

无可讳言,美军新战略确实有针对中国的意味。美国在采取战略收缩和调整时,的确也要考量中国会不会趁此取代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影响,这是美国防长帕内塔反复隔空警告“千万不要误判和误算”的真实语义。然而,对华军事上的提防和准备,与美国国家战略层面的对华方针并不是一回事,这是要严格区分的。中美两国首脑和大部分专家都同意,中美关系不同于美苏关系,重开冷战的现实环境与利益计算都不支持冷战思维。由于两国缺乏基本战略互信,制度化战略对话平台刚起步,加之两国力量急剧变动,自然会促生疑虑,有时甚至在个案刺激下引发敌意,这都是正常的。反过来说,中国由于意识到军事能力乃国家能力的短板,近年来也加大了国防投入,这种最新的军事能力发展,很大程度上平衡、中和了美国过去一直享有的单边优势。

中美或其他有安全疑虑的国家互有针对性地部署,这几乎是历史常态。但决定两国是否会走向冷战与全面军事对抗,决定性因素不在军事举措,而在两国关系的大局与大政。全面对抗是一种政治决策,而不是军事决策;进一步说,军事准备和力量平衡,在很多情况下不仅不会促进对抗,反而会促进和平,也就是古语所谓“能战方能言和”。过去十年里,中美军事力量对比中,最显著的变化并不是美国优势增大,相反,中国力量的变化给美国和世界带来某些疑虑。这一方面是由于美欧习惯性的冷战思维,但某种程度上也是因为中国缺少与美欧制度化安全对话的机制,缺少配套的软力量。这些只能通过对话、合作和加强软力量建设来解决。

中美军事力量趋于某种历史性的均衡,这种前景或许是自冷战结束以来影响塑造未来世界的最重大发展。包括中美在内,全世界很多国家都会从自己的角度、利益和局限性去展望这一前景:中国将发展怎样的军事力量,将根据怎样的理念、在怎样的机制下运用其新力量?这不仅是美国人会关心的问题,更是中国自己必须给出答案的问题。

主动调整避免战略上的“浪费”

美新军事战略实为“1+2战略” 绝非简单收缩

2012年01月12日 08:39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朱锋

字号:T|T
3人参与0条主评论 3条评论0条总评论 打印 转发

奥巴马政府1月5日在五角大楼所宣布的美国军事新战略引起了全球广泛争议。这一战略的目的、实施手段以及未来的美国海外军事与防卫行动究竟如何演化,一系列的问题及其尝试性的解答引起了完全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该战略是为了让美国“减负”,有人认为这一战略是为了配合奥巴马的经济振兴计划,以便能有效地降低美国联邦政府赤字。也有人认为,该战略是针对中国,因为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转向了亚太。其实,美国新军事战略具有多样化的政治含义和战略目标。单纯从哪一个角度出发,都不足以理解美国当前战略调整的初衷和目标。

奥巴马这次推出的美国新军事战略,首先不是新在如何让美军“瘦身”,而是新在美国重新规划了其海外军事行动的目标和计划,代表了自2001年“9·11事件”以来白宫和五角大楼对美国将保持和遭遇到的海外战斗行动的新认识和新理解。

“9·11事件”后美国相继发动了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按照美国对威胁的理解并使用美国所认定的方式对进行实质性打击,是布什政府重要的美军军事战略调整。虽然这一调整得到了“先发制人”和“单边主义”的恶名,但从此美国在后冷战时代的军事战略中,有了一项美军必须执行的非常重要的任务——海外“稳定行动”(stability operation);美军海外军事战斗能力因此也必须具备非常重要的内容——海外“稳定行动能力”(stability operation capability)。

1月5日美国公布的防务新计划报告,第一次明确宣布“美军将不再需要维持以往规模的军事能力来执行久拖不决的、大规模的海外稳定行动”。更重要的是,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这样规模和时间的海外军事“稳定行动”已经不再是美国的防务目标。这不仅是因为美国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中吸取了教训,而是美国战略界深刻意识到面对中国崛起以及依然存在着的众多“流氓国家”来说,美国再度陷入这样的大规模稳定行动,只能是一种战略上的“浪费”。

其次,此次美国所宣布的新军事战略重在取消冷战时代所制定的“两场战争原则”,即美军的能力和规模需要同时在全球打赢两场战争。这一调整表面上看似乎美国有意降低所面临的威胁程度或者着眼于在缩小军力规模的基础上减少海外军事干预,但这样的理解是完全错误的。奥巴马政府之所以要取消同时有能力打“两场战争原则”,是因为五角大楼认为,美国短期内很难面临冷战时代前苏联那样的同等水平的竞争对手或者该对手的支持者在全球同时给美国制造两场战争麻烦。美国凭借着自己具有优势的核威慑能力和独一无二的常规战争能力,完全有可能对未来的军事威胁作出超越“两场”之上的甚至是三场、四场、五场那样同时作出快速军事打击和全球反应的能力。

今天,美国依然主导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最前沿,美军的全球快速常规打击能力和其之后的主要对手的差距是在拉大而不是简单地缩小。美军依照自己的政治和战略目标,对未来有可能出现的各种威胁进行美国所选择的快速反应和全球打击,已经可以使得美国可以超越冷战时代所限制的那种以“两场战争”为目标的能力和人员建设。

而这一能力评估和战略构想,在一定程度上与美国所宣布的将全球战略重心返回亚太的说法既不谋而合,但又有难以掩盖的矛盾。

美国新的军事战略认为未来最主要的“对手”是中国和伊朗,特别是对中国的定位代表了美国在21世纪在大国政治层次上的军事和战略思考。因为中国崛起很快,因为美中关系“亦敌亦友”,因为中国已经上升成为对美国构成最重要的战略竞争的国家,因此战略重心应该转向中国所在的亚太地区。但中美的军事和战略较量究竟是什么性质和意义上的较量?是美苏那样的敌对关系的较量,是新冷战方式的较量,还是延续现在“既合作、又竞争”的较量?即便在军事上美国想把中国看成和前苏联一样,但中国的军事能力还不足以让美国把与中国的战略关系定义为和前苏联一样的关系。更何况,美国还要从中国市场“挣钱”和“借钱”,美中关系确实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因此,1月5日的新防务计划,并没有很清晰地说明,美国究竟在战略上如何定义与中国的关系:是竞争还是充满敌意的对峙。

中国人继续争论美国新军事战略对中国究竟是“遏制”还是“不遏制”是没有意义的。当美国高调宣布战略中心重返亚太时,“狼”真的来了。这不是简单地说美国完全开始遏制中国。除非中美撕破脸对抗,恐怕中美关系永远是重要而又复杂的关系,“斗而不破”的务实基调仍然会继续存在。但无论是2011年11月奥巴马宣布战略重心重返亚太,还是2012年1月5日宣布新军事战略,美国对中国的战略评估都已从原来的意识形态、政治体制和双边关系中的结构性难题,转向了对中国的能力和意图的评估——中国的军事能力在高速增长而挑战美国的意图正在变得越来越清晰。

这一份新军事战略显示的还是美国在中国政策上的“两难”——战略上越来越把中国当成前苏联,但在政治和经济上难以割舍与中国的合作。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迈克·奥汉龙说得很对,美国的新军事战略其实应该定义为“1+2战略”,即准备和一个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打一场大国战争,而同时要有能力介入和干预两场区域性的军事干涉行动。

中美“斗而不破”局面可维持

薛理泰:美无力对决中国 “斗而不破”局面可维持

2012年01月14日 10:4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作者:薛理泰

字号:T|T
1850人参与0条主评论 429条评论0条总评论 打印 转发

中新网1月12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12日刊出美国斯坦福大学学者薛理泰的文章称,今日美国没有财力再同中国这样的地区性核大国在军事上长期对峙,更不用说两个核大国迎头相撞了。美国在客观上没有这份财力,在主观上也没有这样的对决意志。目前美国与中国对峙的战略目的仍然是“防”,而不是“抗”,“斗而不破”的局面还是可以维持下去的。

文章摘编如下:

据外媒判断,从全球和亚太地区军事态势着眼,伊朗和中国已经被美国列为打赢一场主要的战争的作战对象。

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防部长帕内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邓普西陪同下,在五角大楼举行记者会时,公布了一份题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新军事战略报告。奥巴马在讲话中强调,虽然美国面临预算压力,仍将努力确保其军事超强的优势地位,同时美国将把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

奥巴马还表示,在经历为期十年的战争以后,美军正处在一个过渡时期,有必要调整其关注的重点,将削减规模,精简兵力,“可是世界必须知道,美国将维持其武装部队的军事超强优势”,并保持灵活性,准备应对各种紧急事态和威胁。他宣称,美国将把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

当前华府面临空前巨大的紧缩预算的压力,而美军继撤出伊拉克之后正在从阿富汗撤军。在伊拉克、阿富汗两场战争行将结束之际,华府对美军在海外扮演的角色予以重新评估是在所难免的。新军事战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台的。

奥巴马政府提出了大幅缩减预算的计划,包括在今后10年内削减国防开支达4500亿美元。既然美国决定锐减国防开支,并大幅度调整军队规模和军兵种结构,则必然要制定新的军事战略,以适应变化了的国际政治格局和军事态势,于是新军事战略就应运而生了。在新军事战略的指导下,华府方可有条不紊地着手进行各项工作。

对新军事战略作一番解读,存在三点隐喻的情况:一是美国将缩减陆军规模,地面部队人数将持续减少,却要加大对海、空军建设的投入,强调在全球要害地区确保制空权和制海权;二是欧洲已经不复成为美国的战略重心,美国将继续减少在欧洲的军力;三是今后美国将避免发动类似阿富汗和伊拉克这两场持续时间很长的战争。

新军事战略两个要点

另有两点情况,是新军事战略画龙点睛之处:

其一,新军事战略显示,今后美国将继续把有限的军事资源调往亚太地区,转而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以维护亚太地区的“安全与繁荣”。美国将把军事重心从盛产石油的波斯湾地区转向亚太地区,并把在亚太地区扩张军力定为最优先的议程。换言之,这意味着,尽管美军在全球范围内将持续精简兵力,可是,在亚太地区,假若有必要,美军兵力会不减反增;而在波斯湾地区,则维持强大的海军军力足矣。

其二,未来美军的目标仅是打赢一场主要的战争,同时美军还要有能力应对第二个敌国任何进犯的意图。过去美军的战略目标是打赢两场主要的战争,如今减为一场战争,这反映五角大楼对当前美国国力呈现阶段性衰弱的状况的体认。

时至今日,美国仍然深陷债务危机,经济欲振乏力,众多美军又陷身于阿富汗战争,而伊朗核危机则迫在眉睫,呈现刻不容缓之势。此刻美国巨鹰亟需疗伤,恢复元气。既需疗伤,“收缩战线”是题中应有之义,从而将战略目标由赢得两场战争改为赢得一场战争,是符合战略思维逻辑的。

据外媒判断,从全球和亚太地区军事态势着眼,伊朗和中国已经被美国列为打赢一场主要的战争的作战对象。美国新军事战略出台,可能意味着美国在亚太地区加大军事投入之举,已经从战略规划转到战略实施的阶段了。

奥巴马讲话之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要盟国日本旋即跟上。《读卖新闻》则在社论中指出:美国新军事战略期待盟国发挥作用。日本必须在防卫上做出贡献。连续十年以来,日本减少防卫预算。日本“必须中断这种削减方针,以重整军备作为要务”。

中国崛起之际,美国正在加强遏制力度。对此毋需骇异。世界迈入核时代以后,在两个各自拥有远程核导弹的国家之间,从未爆发过战争,连大规模边界冲突也没有发生过。这一核大国相处的新格局,也给这种两强对峙的战略态势的持续恶化,引入了新的有力的制约因素。

美国利用借力使力、隔山打牛的手段,牵制中国崛起。2010年以来,在“天安”号军舰被炸沉等国际冲突事件中,韩国、日本纷纷加强了同美国的盟邦关系。相信美国对此可能也有战略盘算。然则,美国又何必同中国这一地区核大国撕破脸呢?

综上所述,其实北京无须对于美国新军事战略过于紧张,美、中关系还在变化之中,还要继续观察。至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则大可不必了。

今日美国没有财力再同中国这样的地区性核大国,在军事上长期对峙,更不用说两个核大国迎头相撞了。美国在客观上没有这份财力,在主观上也没有这样的对决意志,甚至撕破脸的意愿。目前美国与中国对峙的战略目的仍然是“防”,而不是“抗”。尽管在“防”与“抗”之间并没有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壁深堑,但“斗而不破”的局面还是可以维持下去的。

抵制G2中美共治太草率

专家:三年前抵制G2中美共治太草率 应反思

2012年01月12日 08:23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字号:T|T
117人参与0条主评论 62条评论0条总评论 打印 转发

(原题:中美将爆发新冷战吗?)

最近美国正式公布新的军事战略,抛弃了自冷战结束以来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变成“1+”战略,全球军事重点转向亚洲,目标就是遏制正在崛起的中国。那么面对重兵压境,中美两国关系是否将不可避免地走向对抗和走向新冷战的边缘呢?

中美双方实力的变化是经济全球化时代全球经济结构变化的结果,冷战后,美国对中国的战略是利用经济推动中国政治的变化,同时使中国成为美国的出口市场,拉动美国的就业,但是出人意料的是中国反过来成为了美国和世界的制造加工基地,美国和西方国家变成了世界消费终端,其原因是中国有巨大的市场和充足的廉价劳动力,与此相比,美国和西方因为发展,趋于饱和,投资回报空间越来越稀薄。

在全球一体化时代,资本超越国界,把全球作为一体,对资源加以整合配置以求资源的最有效利用和利润的最大化,从而改变了以往以国家为主体的全球产业分工体系和全球经济结构。首先,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欧美国家的跨国公司和全球公司是主要推动者,也是最大的得益者,它们找到了廉价生产基地,降低了运营成本,中国成为它们在全球最廉价的生产和加工基地,同时也是最大的潜在市场,成为它们全球利润的主要来源。其二,中国作为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生产和加工基地,为美国和西方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商品,事实上是中国人在为美国和西方国家打工,以换取低廉的工资。其三,欧美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从而可以更加专注于高端产品的研发和制造。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美国和西方资本和技术推动了中国的发展和崛起,由于大量外资的涌入使中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平均增长率达到9.5%以上,是美国经济增长率的3倍,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结束了美国在制造业110年雄踞全球首位的历史。制造业的迅速发展,中国随即又成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全球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外汇储备已达到3.2万亿美元。

目前,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且根据预测中国GDP总额将于2019年超越美国。与此对比,美国和西方国家由于本国资本和制造业的转移和外包,经济发展陷入停滞,并导致产业空洞化,而产业空洞自然导致美国和西方失业率急剧上升,大批中产阶级失去了工作机会。由于美欧跨国公司将生产和加工搬到中国,而产品的终极目的地依然在美国和西方国家,导致美欧与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国家贸易逆差加剧,贸易赤字急剧上升。美欧国家消费越来越依然于从中国的进口,最后美国和西方国家陷入目前的债务危机。

显然,中国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崛起,美国和西方国家的衰退是全球资本对现有全球资源重新整合的结果,但由此出现的结果是不符合美国和西方国家逻辑和利益的,这一矛盾导致美国和西方国家从全球化倡导者转变为反对者,进而退回到贸易保护主义。美国国际关系研究学者罗伯特·吉尔平曾写到,衰退中的大国有三种战略可选择,一,最激烈的做法是利用自己的军事力量,排除新兴国家的经济挑战和军事威胁;二是后退到贸易保护中去,或者削弱新兴国家的经济;三是采取使本国日趋衰退的经济振兴起来的政策措施,通常受到挑战的国家是把各种战略结合起来贯彻。

目前作为受到挑战的美国和西方国家,基本上遵循了这一原则,正因为如此,全球经济问题正在转变为政治和军事上的问题,崛起和发展中国家与衰退中国家的矛盾正在激化,其中特别是在中国与美国之间。美国作为目前世界最强大的国家,其全球战略目标是维护其全球第一的地位,所以中国的崛起,不管是何种原因,是美国不能容忍的,为此美国在战略上转向和锁定亚洲和中国,目的就是为了遏制中国,美国在经济上制造贸易摩擦,硬逼人民币升值,在军事上重新加强与日本,韩国的合作,并拉入印度和澳大利亚,形成对中国包围态势。对于中国来讲,美国的冷战思维和现实主义进攻战略已成为其和平崛起的主要外部威胁。

战略选择往往具有偶然性,但是它的影响却是长远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美选择相互对抗,由此使美国失去了中国,并由此使双方都付出了巨大代价,不仅影响到两国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全球地缘政治的格局。如果三年前,中美两国能够慎重考虑G2即中美共治,而不是草率地加以抵制,那么中美两国关系以及亚太格局势必也将有不同的发展,对此我们是否还有时间和机会进行反思呢?目前美国选择重返亚洲,并将遏制中国作为目标,那么中美关系是否将不可逆转地走向对抗,并不可逆转地走向新冷战呢?

首先对中国来讲,中国无意与美国相争,美国依然是中国能否和平崛起的外部主要决定因素,决定中国崛起的成本和代价,所以寻求相互合作依然是上策,避免冲突是中策,斗而不破是下策。对美国来讲,目前遏制中国已经成为主流,成为美国下一步全球战略的重点,但是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一是美国自身实力的衰退,二是中美如果走向全面对抗和战争,两国都将蒙受损失,不可能使得一方受益而另一方受损,因为目前中美关系不同于1914年前德国与英国的关系,也不同于二战前纳粹德国与其它欧洲国家的关系,更不同于冷战时期美苏关系,在这三种关系中,双方从事一场零和游戏,目前中美关系不是如此,中美经济紧密相连,一损俱损,事实上美国要遏制中国根本不需要航母和任何军事打击,只需要把美国在中国的跨国公司撤回美国即可,或者禁止中国制造出口到美国,显然美国做不到这一点。

所以美国的问题是其战略思想依然停留在冷战时期,美国推动了全球化,但是美国自己却没有准备好,尽管国家依然是当今国际社会的主体,但是人类正在走向一个没有政治边境的世界。中美两国的冲突既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国之争,但是它更体现了全球化时代全球经济要面对的所有挑战,所以中美两国的冲突如何解决不仅取决于中美两国,更将取决于在全球化时代全球治理模式的如何建立,因为传统的现实主义理论已经无法理解中美的冲突,也无法解决中美两国的冲突。

美国剑指中国,我们要Hold住

朱锋:无大国愿与中国结盟 新冷战属战略性愚蠢

2012年01月14日 10:31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朱锋

字号:T|T
14076人参与0条主评论 449条评论0条总评论 打印 转发

1月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国防部长帕内塔和参谋长联席会议新科主席邓普西上将集体亮相五角大楼,向全球宣布了美军战略评估报告以及未来十年美国的新军事战略。

原题:中美会进入地缘政治对抗吗作者:朱锋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2011年11月奥巴马总统高调宣布全球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2012年1月5日,五角大楼推出新军事战略。这两大动作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显示美国在国内减赤、中国崛起以及“后伊拉克战争时代”这三大因素挤压下,其安全和军事战略求新、求变的重要特点。奥巴马政府的安全与军事新战略是否会开启中美地缘政治对抗的新时代,这是一个值得令人深思的话题。

中美关系:20年来最“缺乏感觉”

从战略上来看,亚太、而不是中东已成为美国战略利益的“核心区”。这不仅由于美国和亚太地区的经贸联系已全面超越了和大西洋彼岸欧洲的经贸联系,最重要的是,美国认定21世纪其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已从俄罗斯转向中国。从历史到现实,大国政治中的权力逻辑永远都是围绕区域层次上的地缘政治竞争而展开的。当美国宣告中国是其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也必然宣告中国是其最重要的地缘竞争对手。未来双方在亚太地区的地缘战略竞争升级,将会是个不争的事实。

从政治上来看,中美两国国内媒体和民意表达中彼此的形象认同都十分消极。相互视为最主要“敌人”的心态和看法非常普遍。这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对改善两国关系的国内政治资源的分配和投入。不管中美在亚太地区做什么,媒体审读的地缘政治视角已经固定化。结果是,中国国内有太多的“美国阴谋论”;而美国国内媒体中则有普遍的“中国扩张论”。两国领导人想要冲淡和扭转这种日益深刻的中美权力竞争印象的能力都明显不足。

从外交上来看,中国的崛起、没有完成的国内转型和美国国内经济政治和安全、军事战略的调整,首度出现戏剧性的“共振”现象。换句话来说,中国崛起开始进入艰难的“爬坡期”、改革迈入“深水区”,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步入“关键期”,结果是,“美国话题”和中国对外政策日程的国内背景都继续复杂化;而与此同时,美国经济进入二战以来最严峻的“调整期”,联邦政府赤字创下了历史新高,伊拉克和阿富汗两场战争拖累了美国,而让美国出现了“战略迷失”。美国对自己实力下降、地位动摇的焦虑明显上升,在对外关系中的包容性在下降,而不是上升。中美两国各个层次的外交往来,从冷战结束到今天的20年中,似乎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彼此都“缺乏感觉”。

遍布全球的盟国和友好国家是美国超强战略实力的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11月16日,希拉里在马尼拉出席美菲共同防御条约签署60周年的活动。

从军事上来看,两国彼此的感觉就更具有冲突性了。五角大楼和美国军方越来越把中国视为和苏联一样的对手。而中国各大门户网站中的“军迷论坛”更是充斥了肆无忌惮的反美主义。冷战结束20年来,中美两国军方都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弥漫“好战”声音。

把这些因素放在一起,再来看看美国的新军事战略,没有人可以对中美关系的未来表示乐观。这不是因为中美真的可能要在军事上动手,而是双方对抗的心态和区域态势似乎正在不断累积成为现实。

我们想要中美“新冷战”吗?

然而,认为中美必然进入地缘战略对抗时代,则是一种战略误判。中美会像以前那样继续保持地缘战略上的竞争;在某些“节点”问题上,由于双方安全关注的传统、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不同,甚至可能出现持续的“较量”。但中美在亚太区域、乃至全球其他地区都不可能陷入地缘政治对抗。

国际关系无论是从历史到现实,地缘政治对抗都是只有在同盟重组和集团化的地缘政治分裂的前提下才可能出现。在中国有能力组建大规模的“同盟体系”之前,中美只有低烈度的地缘政治竞争,而不可能有对抗。

即便中国想要组建“同盟体系”,问题是,哪个像样的大国、或者至少中等强国愿意和中国结盟?同盟政治的前提不是一个国家想不想结盟、或者废弃不结盟政策,而是在于有着急于应对“共同威胁”的中等强国、或者大国愿意形成更为紧密的条约义务关系,共同致力于通过结盟改变区域层次上的力量对比。因此,另外一个问题又出现了,如果存在某些想要和我们结盟的国家,但结盟却无法改变中美、或者中国与区域其他国家的力量对比,我们为什么要结盟?

1月11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会见美国总统特别代表、财政部长盖特纳。外界对盖特纳此行的成果多有猜测。 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此外,如果中美两国真的有人想要进入地缘政治对抗的时代,有没有考虑过这一后果其实就直接等同于“新冷战”?对于今天都想买房买车过好日子的中国人,对于急于保持自己唯一超级大国地位的美国人来说,“新冷战”是我们彼此想要的吗?

美国剑指中国,我们要Hold住

大国之间在地缘政治上发生竞争是国际关系的常态。但地缘政治竞争并不能随意地上升为地缘政治的对抗,这是两种性质的概念。美国新军事战略虽然“剑指中国”,但这并不等于美国急于和中国进行地缘政治对抗。

其实美国很清楚,这一波亚太攻势是美国正在收获中国崛起的“区域整治红利”———面对中国崛起,很多区域国家希望拉美国来“平衡”中国;如果美国对华政策真的走向直接遏制和对抗中国,那么,地区政治的天平又会摆向中国。

21世纪东亚政治,以及亚太政治在地缘政治层面最中心的内容,将会是中美两个大国如何“取信于”周边和区域内的国家,并同时以一种既“利己”、又能“顾他”的方式扩大自己的地缘政治影响。当我们审视东亚区域内中美的地缘政治竞争时,一定不要忘了了解和熟悉区域内的其他国家。

当中国崛起势头迅速,当中国的商业和战略利益都不得不寻求更多的国际扩展空间时,用句网络术语,我们一定要Hold住。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面临美日等国战略上的制衡、甚至打压都是“躲不过”的。此时此刻,我们应更多想的是刚柔并济、以柔克刚。如果我们想要“求着”美国与中国进行地缘政治对抗,则要么是个别利益团体的诉求,要么是战略性的愚蠢。

1月11日,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美国总统特别代表、财政部长盖特纳。 习近平年内将访问美国。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美国向菲律宾提供的二手“汉密尔顿”级巡逻舰

                                                                              美国和菲律宾军队在苏比克湾附近进行联合演习

                                                                              美国和菲律宾军队在苏比克湾附近进行联合演习

                                                                             在南中国海上航行的“华盛顿”号航空母舰。

                                                                       在南中国海上航行的“华盛顿”号航空母舰。

                                                                                        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的美军士兵

                                                                             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的美军士兵

                                                               驻韩美军用于换装的大批改进型“布雷德利”步兵战车

                                                                   参加美韩联合军演的美军火炮和直升机

奥巴马公布的新军事战略较2004版有明显改变,但这一报告仅仅是纲领性的,实际的动作将体现在即将公布的2013年国防预算上。鉴于两党在国防政策上的分歧,奥巴马做出的调整能否贯彻下去还取决于接下来的美国大选。中国人在关注美国军事战略调整的同时,不免重新审视本国的发展。中国将发展怎样的军事力量,将根据怎样的理念、在怎样的机制下运用力量?这不仅是美国人关心的问题,更是中国人自己必须搞清楚的问题。

凤凰网 军事 频道出品 欢迎收藏
编辑:赵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