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落日txt 下载:浙江大学:让年轻人可以慢慢出成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4:14:50

浙江大学

让年轻人可以慢慢出成果

 

  在这里,人才的认定与评判,以质量论,鼓励十年磨一剑,年轻教师无需面对微薄收入与丰沛理想之间的冲突。

  这就是浙江大学,一所将人才建设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之本的高校。

  年仅38岁的唐睿康,是浙江大学求是高等研究院生物矿化研究团队负责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他和他率领的团队所从事的研究,是一个急不来的课题。一旦有了成果,或将改变人类现有对生物起源认知。2005年从美国回到浙江大学,唐睿康向校领导提了几个条件:稳定的学术研究,持续的科研环境。

  学校给予了他这样的环境:允许他和他的团队每年不受论文数量的考核,不着急出成果,潜心研究。结果,唐睿康率领的团队硕果频出,五六年内便发表SCI论文40余篇,多篇文章被美国化学会、英国皇家化学会报道和评论。

  唐睿康对学校心存感激:科研质量的提升,离不开好的评价机制,要用好的机制来鼓励年轻人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浙江大学近年来试行一个新规定:对潜心于研究且有明确研究目标、但一时难以出成果的教授,可以5年不考核。目前正在准备扩大试行范围。

  浙江大学认为,真正需要关注的是10年后的排名。这取决于学校是否能为年轻人提供一个可以做出成果的环境,一个允许失败的宽容的环境。

  而评审标准,可以说是大学人才标准的风向标。2008年,浙江大学发布规定,教师在申报高级职称时不再统计发表论文的数量,而是要求对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或主要学术成就,进行客观的描述或评价。同时,学校将不同学科高级职称的聘任条件制定权限下放给院系,由院系制定体现各学科特色的学科评估体系。

  一些真正潜心研究,踏实做学问的老师成了受益者。2005年,浙江大学选拔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赴国外高水平大学研究2年。能源工程系教授罗坤借此机会到斯坦福大学潜心学习,发表了一篇高水平的论文,在国际燃烧学大会上获得杰出论文奖,填补了中国人在此奖项上的空白。

  浙江大学还出台了一项旨在帮助青年教师安心做学问的计划——“求是青年计划。扶持对象是35岁以下的副教授及以下青年教师,10年左右滚动支持1000位年轻人,每人支持周期4年,每人在每年学校全部收入保障前提下,另加津贴5万。同时,给予博士生招生资格等方面的适当支持。仅这项计划,学校就投入近2亿元。

  2010年,浙江大学推出了教师岗位分类管理改革方案,实行不同的考核评价方式,部分岗位还尝试了上不封顶的奖励机制,力求为优秀青年教师成长提供更大的空间和平台。(赵婀娜)《 人民日报 》(20120117 1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