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驰光电:市场哲学的数学原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23:14:53

 

一、输赢是市场唯一的标准

  当代社会,不了解资本市场的,根本没有资格生存,而陷在资本市场,只能是一种机械化的生存。资本社会,无论有多少可以被诟病的,但却构成了当下唯一现实的生存。当然,你可以反抗这种生存,但所有的反抗,最终都将资本化,就如同道德资本、权力资本的游戏之于资本的游戏一般。了解、参与资本市场,更因为这资本、这资本市场是人类当下的命运,人类所有贪嗔痴疑慢都在此聚集,不与此自由,何谈自由?

  投资市场,最终比的是修养与人格及见识,光从技艺上着手,永远只能是匠人,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高手。技术只是最粗浅的东西,关键是应用,这里就有极大的区别了。市场充满了无穷的诱惑与陷阱,对应着人的贪婪与恐惧。市场中的行为,就如同一个修炼上乘武功的过程,最终能否成功,还是要落实到每个人的智慧、秉性、天赋、勤奋上来!

  请记住,在资本市场中,没有慈善家,只有赢家和输家。不会赢钱的经济人,只是废人!无论你在其他方面如何成功,到了市场里,输赢就是唯一标准,除此之外,都是废话。必须明白,股票就是废纸,任何让你买入一只股票的理由,并不是因为这股票如何好或被忽悠得如何好,而只是你企图通过买入它去赢钱,能赢钱的股票就是好的,否则都是废话。赢钱,是检验股票好坏的唯一标准!

  市场中永远不缺卖在最低点,买在最高点的人,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是可以让所有人赢钱的,连大牛市中都有很多人要亏损累累。几乎所有的人,包括庄家、散户,都喜欢为自己股票的好找理由,拿了股票就到处找理由为其持有、上涨编故事,就算股票已经从10跌到1了,还乐此不疲。市场里所有亏损,都是因为持有了不能搞的股票而造成的。但无论任何股票,能搞总是相对的,不能搞却是绝对的,就如你为了吃唐僧肉而一辈子守着那秃子上西天取经,那么劝你现在就直接上西天吧,因为你活也白活了,你已经不是人,而是那秃子的附属物。

  但在任意一次狩猎中,这秃子、这股票就是你的全部,你要全身心地投入去“察”去“猎”,投机市场,机会总是一闪而过,别到白天才问夜的黑,那什么菜都凉了。一旦机会来了,无论对秃子或股票,都要全身心地往死里干然后扬长而去,这是不能偏废的两方面,任何的失败者都一定是至少在其中一面失败了,结果不是吃不到肉就是让孙猴子棒杀。

  市场就如一个狩猎的游戏,猎手只关心猎物,猎物不是你所想到的,而是你看到的,猎手的好坏不是基于其能说出多少道道来,而是其置于其地的直觉。一个好的猎手,可以没有嘴巴,但一定会有一双不为外物所动的眼睛,在这眼睛下,一切如幻化般透明。相信你的眼睛,不要相信你的脑筋,更不要让你的脑筋动了你的眼睛。用嘴是打不了豺狼的,真正的猎手只会观察、操作,只是看和干。关键是,你必须有一双猎手的眼睛和一身猎手的本领!

二、钢铁战士的基本原则与标准


  缠学强调,参与市场,一定要时刻无比清楚地牢记以下十大原则:

  一、最关键的一个,你手中的钱,一定是能长期稳定地留在股市的,更不能有任何的借贷之类的情况,太多的人就是死在钱的非长期性上。并且,一定不能有任何其它人对你的操作构成影响,当你想一定要在多少多少日内赚到多少多少钱或翻回多少多少本,一切技术都白搭,只有一个字:死。

  二、股票都是废纸,你要的不是任何股票,而是通过股票把血抽出来!被股票所股票的,连股票都不如。

  三、一个坏习惯足以毁掉一切,每次操作后一定要不断总结,逐步提高。

  四、不要有依赖心理,只有自己在实践中成为自己一部分的,才是真实的。任何其它人都不能对你的操作负责,只有你自己能对自己的钱负责。

  五、如果判断不准确,那卖点卖错了无所谓,这么多股票还怕找不到好的?但买点一定要谨慎,宁愿筹码少了,也不能追高买回来。操作中,开始的熟练程度差,不奇怪,这种事情要不断实践才能提高的。

  六、最开始以中长线心态进入时,尽量参考一下基本面的情况,不能搞太烂的股票,而短线就不大需要考虑这些问题,只看技术就可以。

  七、如果你选择股票时是以一个中长线的心态谨慎选择的,那么就不要随便斩仓,缠学反对斩仓、止蚀之类的玩意,亏出去的钱是真亏出去的,而只要筹码在,不断的短线足以把成本摊下来,斩仓又一定能买到更好的股票?特别在中长线依然看好的情况,更没必要。

  八、级别必须配套来看,最好不要单纯的短线,任何进入的股票,最好是至少是日线级别的买点进入的,一定不能远离底部,特别对于生手,这更为重要。短线是让你把成本将下来,而且确保持有的安全性,除了日线的单边上扬走势,短线必须坚持。但仓位可以控制,例如用其中的1/3,慢慢养成好习惯以后,就可以更随心所欲一点。

  九、先卖后买也是可以挣钱的,不要光知道先买后卖。

  十、恐惧和贪婪,都源自对市场的无知。

  只有记住以上十大原则,才能迈出进军资本市场的第一步。学缠,如果真是想洗心革面,就要首先掌握缠学的理论,然后用该理论去操作,在操作中把自己培养成钢铁战士,钢铁战士的最基本标准是:

  一、买点总在恐慌的下跌中形成,但只要买点出现,就要义无返顾地买进。

  二、上涨总在不同情绪的交织中进行,抵抗住各种情绪的干扰,用钢铁般的意志把股票持住,决不中途给抛下车。

  三、卖点总在疯狂的上涨中形成,只要卖点出现,手起刀落,让股票见鬼去。

  四、任何的操作失误,只是一次跌倒,跌倒就爬不起来的,绝对不可能是钢铁战士。失误就要总结,绝对不在同一错误上犯上两次。

  五、买错比卖错严重,一旦确认买错了,一定要手起刀落,让股票见鬼去。如果市场给你一次改正错误的机会你没把握,也就是第二类买卖点,那就买豆腐回家;如果市场给你第二次改正错误的机会你没把握,也就是第三类买卖点,那就直接回家磨墙。

  六、市场只有你才能帮助你,被市场毁掉的是你,战胜市场的也是你,你比市场强悍,市场就是你的;否则,你就是市场的点心。

  七、踏准市场的节奏,就可以在刀山火海中逍遥游。


三、市场预测和短线荐股的本质


  缠学强调:市场无须预测。并不是说市场走势绝对不可预测,相反,市场走势当然可以绝对预测。不过,这里的预测和一般所说的预测并不是同一意义,一般的预测是建立在一个机械的、上帝式思维基础上,这种思维,把市场当成一个绝对的、不受参与者观察所干扰的系统,由此而行成一套所谓的预测标准,一个建立在错误的思维基础上的标准。这种预测,本来就不存在。

  市场的预测、观察、参与者,恰好又是市场走势的构成者,这就是市场预测的最基本起点。因此,市场的走势模式,归根结底就是市场预测、观察、参与者行为模式的同构,这意味着,唯一并绝对可以预测的,就是市场走势的基本形态。而实际操作中,最基础的,就是对基本形态的最基本把握。

  不学无术之辈,喜欢谈论所谓的点位,却不知道,点位只是基本形态演化的一个结果,是当下中形成了。所有的市场,都必然只能是你当下观察、操作中的市场,离开你当下的观察、操作,市场对于你来说并不存在,或者说毫无意义。

  那么,市场的基本形态是什么,最基础的,就是趋势(上涨、下跌)与盘整。而背驰的级别一定不小于转折的级别,是市场预测的最基础手段。例如,你是一个日线级别的操作者,那么,任何日线级别下跌以及日线级别以上的盘整,你都没必要参与。因此,当一个日线级别的顶背驰出现后,你当然就要绝对退出,为什么?因为这个退出是在一个绝对的预测基础上的,就是后面必然是一个日线级别下跌或扩展成日线级别以上的盘整,这就是最有用、最绝对的预测,这才是真正的预测,这是被缠学理论绝对保证的,或者说这是被市场参与者的贪嗔痴疑慢所绝对保证的。所以,归根结底,缠学就是研究这贪嗔痴疑慢的。由此也就知道,为什么市场的操作,归根结底就是人自身的比较。

  而国人,偏偏赌博心理特重,一个六合彩就可以横扫大半中国,那些偏僻的山村都可以为之痴狂,这里包含的某种特点,正是任何群体性运动的基础。股票市场中,那些股评荐股者,如传销般,也就利用这种群体性癫狂来达到目的。

  有一种最弱智的,就是为所谓的庄家出货卖嘴的,这种长久不了,一两次后就没戏,只能改换门庭,由于没有可持续性,所以不值得专门研究,而且靠找人卖嘴才能出货的庄家,智力水平太低,不值得去谈论。

  现在说的是这样一种具有可操作性的把戏,不妨假设有一痴呆儿,在一每天浏览量超过10万的网站或电视上随机地推荐短线的股票,有5%的人相信并尝试第二天开始半小时内买入,也就是有5000人,每人平均的买入量是2000股,也就是有1000万的买入量,这个买入量,对于绝大多数的股票来说,足以使得该股票具有了极大的支持而呈现大涨。而对于另外的95%,有些因为高了而拒绝买入,但至少有一个印象会留下,这股票推荐得真准,在下次荐股游戏中,这些人就是新的资源。而有一部分胆子大的,会在更高的价位买入,这样,一个资金的流动输入就产生了,而买入挣钱的,都爱到处忽悠,所以,相应人群就会不断增加,直到资金流入与筹码的松动达到平衡。

  这样一个系统,可改进成组织更严密的传销:先建核心的第一级会员,会员,当然都要交会费,得到的回报是可以先买到第一批的货,在广泛向外推荐前,可以优先得到购买权。而更精细的系统,可以把会员分为不同的等级,这样,可以让购买流量得到一个更好的控制,一个逐步扩散的传销效果。这种有精细结构的传销系统,可以支持一个较长时间的操作,大致就演化成一个庄家行为,只是这庄家是很多不同等级的人构成的一个有联系的组织,这比一般的庄家有一个好处,就是不存在一个人挂一大堆虚帐号的监管风险,坏处之一,就是这样一个结构,其稳定性是有问题的,一有困难,很容易树倒猢狲散。

  对于特别短线,经常换股的传销系统,由于最终必然最大量的人被套,这样来回几次后,就会使得外围的传销者资源逐步枯竭,最终整个系统崩溃,所以,那些经常在电视、网站上,每天N股的人,一般来说其流传寿命都不会长,一轮大的调整,就可以消灭一大批。当然,每轮行情起来,都可以看到类似的人出现,然后消失,如此而已。而比较长线,有着精细结构的传销系统,就会逐步演化成所谓的私募基金,这是比上述传销系统更稳定、更能长久的结构,这就是市场里这类无聊把戏的生命演化进程。

  而市场中绝大多数的,都不过是在参加一种无意识的传销游戏,为最终的炮灰提供足够的人肉人骨。而在基金等层面上,那是另一种游戏,但其天生的弱点,有着许多可攻击的地方。因此,基金会逐步演化成对冲基金或更稳定的合伙制结构,这里的赎回或对风险的忍受程度有着更大回旋余地,因此有着更高层次的市场生命。

  市场如同大海,这里有各种的生命形态,必需要对市场中各类资金的生存状态有一定的认识,这些生存方式,都会存在,不会出现某种形式一统天下的状态。明白了这些把戏后,请一定注意,不要被市场预测和荐股传销所忽悠,更要远离一切借股票收费的玩意!

四、预测思维与政策性风险



  任何预测,都必须基于严格分类的基础上,这是一个最基本的思维,否则,整天陶醉在纯概率的游戏中,只能是无聊当有趣。这里用缺口的例子说明基于严格分类基础上正确预测的思维方法。

  首先,要给缺口一个有利于分类的明确定义,只有明确的定义才有明确的完全分类。缺口,就是在该单位K线图上两相邻的K线间出现没有成交的区间。例如,在上海指数日线单位的K线图里,1994年的7月29日8月1日,就出现[339,377]这个区间没有成交。那就说,[339,377]是一缺口。而缺口的回补,就是在缺口出现后,该缺口区间最终全部再次出现成交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在下一K线就出现,也可能永远不再出现。例如[339,377]这一缺口,虽然不敢说永远不再回补,但到股市被消灭前,大概也没什么机会回补了。

  以向上的缺口为例子。根据缺口的是否回补,就构成了对走势行情力度的一个分类。一、不回补,这显然是强势的;二、回补后继续新高或新低,这是平势的;三、回补后不能新高、新低,因而出现原来走势的转折,这是弱势的。

  一般来说,突破性缺口极少回补,而中继性缺口,也就是趋势延续中的缺口,回补的几率对半,但都一定继续新高或新低,也就是至少是平势的。而一旦缺口回补后不再新高、新低,那么就意味着原来的趋势发生逆转,这是衰竭性缺口的特征,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就一定至少出现较大级别的调整,这级别至少大于缺口时所延续的趋势的级别。也就是说,一个日线级别趋势的衰竭性缺口,至少制造一个周线级别的调整。而一个5分钟级别的衰竭性缺口,至少制造一个30分钟级别的调整。

  注意,这里的级别和缺口所在的K线图无关,只和理论中的走势类型级别有关。不同周期K线图和走势的级别,就如同不同倍度数显微镜和显微镜所观察的物体,不能混淆了。

  显然,日K线图有缺口,在日线以下的任何周期的K线图都会相应有缺口,而回补日线的缺口,不一定能回补日线以下周期K线图上的缺口。另外,在盘整走势中的缺口,与在趋势中的缺口性质不同,属于普通缺口,这种缺口,一般都回补,而且没有太大的分析意义,唯一的意义,就是在中枢震荡中有一个目标,就是回拉的过程中,几乎肯定能至少拉回补掉缺口的位置。

  缺口经常来源于政策和市场调控,而政策性风险,属于非系统风险,本质上是不可准确预测的,只能进行有效的相应防范。

  首先,中国政策性风险将在长时间内存在,这是由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现实环境所决定的。一个成熟的资本市场,应该是重监管、轻调控,而目前中国的资本市场,至少将在很长时间内,监管和调控都至少是同等重的,甚至,在一些特定的时期,调控将成为最重要的方向。这是客观现实,是由中国经济目前的发展阶段所决定的。

  调控,有硬调控与软调控两种。像发社论、讲话、严查之类的,就是明显的硬调控,这种调控方式是否永远不再发生,这谁都不敢保证;至于软调控,就是调控中不直接以资本价格为最直接的目的,而是结合着更多大的方面考虑,政策上有着温和和连续的特征。

  当然,站在调控的角度,如果软调控不得力,那么当硬调控成为唯一选择的时候,这其实不是调控者的悲哀,而是市场的悲哀,当市场的疯狂足以毁掉市场时,硬调控也是不得以为之。

  有一种很错误的说法,就是中国的调控只调控上涨,不调控下跌,其实,站在历史实证的角度,这种说法是没有事实根据的。因为,实际上,调控下跌的情况一点都不少,最著名的,就是1994年“777悲剧”后的325点,那三大政策的缺口,现在还在那里,这难道不是对过分下跌的调控吗?只不过,那是一次最成功的调控,而对下跌的调控,或者说是救市,经常都很失败,这只能说明调控的水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这样的观点,就是调控者都是坏蛋,散户都是受害者,机构都是串在一起和调控者一起算计散户的。这不过是一些市场的失败者或别有用心者的无耻谰言,根本没有任何事实的根据,纯粹出于自我想象。

  一个政策的出台,决不是任何一个人拍脑袋就可以决定的。任何一个体制下,只要是一个体制,就有均衡,那种个人任意超越体制的事情,已经越来越没有发生的可能。而且,散户、机构都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企图用抽象的名词掩盖一个个现实的实体而达到互相斗的结果,不过是某些运动逻辑的僵尸版。

  其次,必须要明确,政策只是一个分力,政策不可能单独去改变一个长期性的走势。政策只有中短期的力量,而没有长期的力量,这点,即使对经济也是一样的。经济的发展,由经济的历史趋势所决定。中国经济之所以有如此表现,归根结底,就是因为中国经济处于这样的历史发展阶段,任何国家在这样的阶段,都会有类似的发展。但并不是说政策一无所用,一个好的政策,是促进、延长相应的历史发展进程,是一个好的分力。

  所以,政策是一个分力,作用时间和能量不是无限的,而且,政策也是根据现实情况而来的,任何政策,都有其边界,一旦超越其边界,新的政策就要产生,就会有新的分力产生。而且政策分力,即使在同一政策维持中,也有着实际作用的变化。一个政策,5000点和1000点,效果显示不可能一样。

  明白了政策的特点,就相应地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一个最终结果决定于价格与价值的相关关系。当市场进入低估阶段,就要更注意向多政策的影响,反之,在市场的泡沫阶段,就要更注意向空调控的影响。

  二、最终的赢利,都在于个股,一个具有长线价值的个股,是抵御一切中短分力的最终基础,因此,个股对应企业的好坏与成长性等,是一个基本的底线,只要这底线能不被破坏,那么,一切都不过是过眼云烟,而且,中短的波动,反而提供了长期介入的买点。

  三、注意仓位的控制。现在透支已经不流行,但借贷炒股还是不少见。这是绝对不允许的,把资本市场当赌场的,永远也入不了资本市场的门。在进入泡沫化阶段后,应该坚持只战略性持有,不再战略性买入的根本原则,这样,任何的中短波动,都有足够的区间去反应。

  四、养成好的操作习惯。反复强调过,只有成本为0的,才是本质上安全的,这大概是彻底逃避市场风险的唯一办法。

  五、贪婪与恐惧,同样都是制造失败的祸首,如果你保持好的仓位,有足够的应对资金以及低成本,那么,就让市场的风把你送到足够远的地方。你可以对政策保持警觉,但没必要对政策如惊弓之鸟,天天自己吓自己。

  六、不要企望所有人都能在硬调控出台前提早一天做出反应。可以明确地说,现在政策的公平性已经越来越高,出台的保密程度已经和以前大为不同,很多政策的出台,都是十分高效保密的,当然,一定范围内的预先,那肯定是有的,但这种范围已经越来越小,而且,经常能够反应的时间也越来越短,有能力预先知道的,资金量一定小不了,对于大资金来说,那点时间,基本无效。

  七、必要的对冲准备,例如权证等。

  八、一旦市场疯狂上涨到政策硬调控出现,则要在一切可能的机会出逃,在历史上,任何硬调控的出现,后面即使调整空间不大,时间也少不了。下跌反过来也一样。

  九、关键还是要在上涨时赚到足够的利润,如果你已经N的平方倍了,即使用一个10-20%地去留给这飘忽不定、神经叨叨的非系统风险,那还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成为市场的最终赢家,和是否提前一天知道消息毫无关系,资本市场,不是光靠这种奇点游戏就能成的。心态放平稳点,关键是反应,而不是神经叨叨的预测。

五、技术分析的市场意义


技术分析,最核心的思想就是分类,这是几乎所有玩技术的人都搞不清楚的一点。技术指标发出买入信号,对于技术派来说,就以为是上帝给了暗示一般,抱着如此识见,几乎所有技术派都很难有大的成功。技术指标不过是把市场所有可能的走势进行一个完全的分类,为什么技术派事后都是高手,真正干起来就个个ED,就是这个原因。

设计一个程序,将所有投资对象进行分类,一种是可以搞的,一种是不能搞的,不管任何情况,将你参与的股票限制在能搞的范围内,这是投资必须遵守的第一原则。然而可惜的是,即便这样一个简单的“只搞能搞的”原则,绝大多数人即使知道也不能遵守。拿投资来忽悠的人,总爱编一些关于“面”的神话,诸如基本面、技术面、心理面、资金面,这面那面。而在投资领域,千万不能被什么这面那面的给忽悠了!人的贪婪使得人有一种企图占有所有机会的冲动,就如同“花痴”,“花痴”在投资市场的命运一定是悲惨的。

当然,实际分类中,各人可以有不同的分类原则。例如,250天线以及周线上的成交量压力线的突破;资金量不大且短线技术还可以的,可以把250天线改成70天线、35天线,甚至改为30分钟图里的相应均线;对新股,可以用上市第一日的最高价作为标准;还有,就是接近安全线的股票,例如对既有认购又有认沽的认购权证来说,认沽和认购的行权价之间的差价,就是认购权证最安全的底线;而对于有一定水平的人,识别各种空头陷阱,利用空头陷阱介入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虽然在实际分类中,所应用的程序可以各色各样,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即没有任何一个程序可以使得所选能搞的对象最终都百分百能被搞得高潮迭起。许多所谓高手会宣称,出现什么情况,这股票就会涨。但实际上,任何一种情况,都有着极高百分比的可能会出现能涨的突然就变成不能涨了,使得介入变成了套牢。这种情况,在投资里简直太常见了。

那么,如何防止这种半途而废的投资对象?首要,就是严格的资金管理,一旦出现半途而废的现象,必须马上退出,即使下面突然又强力高潮了,也必须这样干。可搞的东西多了去了,这世界又不只有一只股票。当然,这里说的只是基本原则,如果有一套严格的分批介入和退出程序,这一切都变得简单。资金管理问题,涉及面很广,后话了。 其次,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介入程序出现破缺,出现程序所不能概括的异常情况,这对于所有程序都是必然存在的。那么,这里的问题其实就是如何发现一个失败率特别低的介入程序。在数学中,有一个乘法原则可以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假设三个互相独立的程序的失败率分别为30%、40%、30%,这都是很普通的并不出色的程序。那么由这三个程序组成的程序组,其失败率就是30%*40%*30%=3.6%,也就是说,按这个程序组,搞100次,只会出现不到4次的半途而废,这绝对是一个惊人的结果。

     现在,问题的关键变成:如何去寻找这三个互相独立的程序?首先,技术指标,都单纯涉及价量的输入而来,都不是独立的,只需要选择任意一个技术指标构成一个买卖程序就可以。对于水平高点的人来说,一个带均线和成交量的K线图,比任何技术指标都有意义。其次,任何一个股票都不是独立的,在整个股票市场中,处在一定的比价关系中,这个比价关系的变动,也可以构成一个买卖系统,这个买卖系统是和市场资金的流向相关的,一切与市场资金相关的系统,都不能与之独立。最后,可以选择基本面构成一个甄别程序,但这个基本面不是单纯指公司赢利之类的,其它比如大股东背景,还有认沽权证基本不会让兑现等等,这才是更重要的基本面,这需要对市场的参与者、对人性有更多的了解才可能精通。


 

0

当然,不仅仅是上面这三个独立的程序,任何人都可以设计自己的独立交易程序组,但原则是一致的,就是三个程序组之间必须是互相独立的,像人气指标和资金面其实是一回事情,各种技术指标都是互相相关的等等,如果把三个非独立的程序弄在一起,一点意义都没有。单纯的技术派是不行的,单纯的非技术派也是不行的。技术派的玩意,必须也只能在三个独立系统里,才会有大的功效。

但技术分析系统之所以重要,就是因为对于一个完全没有消息的散户来说,这是最公平、最容易得到的信息,技术走势是完全公开的,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第一手,最直接的,这里没有任何的秘密、先后可言。技术分析的伟大之处就在于,利用这些最直接、最公开的资料,就可以得到一种可靠的操作依据。单凭对技术分析的精通与资金管理的合理应用,就完全可以长期有效地笑傲市场,对于一般的投资者来说,如果你希望切实参与市场之中,这是一个最稳靠的基础。

技术分析可说的东西太多了,这指标那指标,如何应用,关键就是上面所说的分类问题。任何技术指标,只是把市场进行完全分类后指出在这个技术指标的视角下,什么是能搞的,什么是不能搞的,如此而已。至于这个指标对应的情况是否百分百反映在实际的走势上,这个问题的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否则所有的人都可以按照这指标操作,哪里还有亏钱的人?然而,只要站在纯粹分类的角度考察技术指标,那么,技术指标就会发挥他最大的威力。

只有在掌握了一些基本原则后,具体的技术才有实际意义,否则一切都是废话,这是本马甲花大量篇幅整理这些貌似非技术东东的意义所在。

 

0

 

六、价格、交易以及缠学的绝对性


市场价格是否完全反映所有信息,可以随意假定,无论何种假定,都和实际的交易关系不大。交易中,你唯一需要明确的,就是无论市场价格是否完全反映信息,你都必须以市场的价格交易,而你的交易将构成市场的价格,对于交易来说,除了价格,一无所有(成交量可以看成是在一个最低的时间段内按该价格重复成交了成交数量个交易单位)。这一切,和市场价格是否反映所有信息毫无关系,因为所有价格都是当下的,如果当下的信息没被市场反映,那他就是没被市场当下反映的信息,至于会不会被另一个时间的价格反映是另外的事情。站在纯交易的角度,价格只有当下,当下只有价格,除了价格与依据时间延伸出来的走势,市场的任何其他东西都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价格也和人是否理智无关,无论你是否理智,都以价格交易,而交易也被价格,这是无论任何理论都必须接受的事实:交易,只反映为价格,以某种价格某个时间的交易,这就是交易的全部。至于交易后面的任何因数,如果假定其中一种或几种决定了交易的价格,无论这种因数是基本面、心理面、技术面、政治面还是什么,都是典型的上帝式思维,都是无聊勾当。其实,对于价格来说,时间并不需要特别指出,因为价格轨迹中的前后,就意味着时间的因数,也就是说,交易是可以按时间排序的,这就是交易另一个最大的特征:交易是有时间性的,而这时间,不可逆。在物理还在探讨时间是否可逆时,对于交易空间的探讨,这最困难的时间问题,就已经有了最不可动摇的答案。而缠学理论,当然也是以这交易时间的不可逆为前提,如果今天的交易可以变成昨天的或者干脆不算了,那本理论马上土崩瓦解。

交易,当然是有规律的,而且这规律是万古不变的,归纳上述就是:交易以时间的不可逆为前提完全等价地反映在价格轨迹上。当然,这万古不变也有其可变之处,例如交易突然因为某种原因可以随便更改,因此,在逻辑上更严谨的说法就是,把满足该条规律的市场称为价格充分有效市场,缠学理论,就是针对这种价格充分有效市场的,而这种市场,至少对应了目前世界上所有正式的交易市场。那么,非价格充分有效市场是否存在?当然有。例如,你昨天一亿元钱买了一石头,今天卖石头的黑帮老大拿着枪顶着你说昨天的交易不算了,钱不给了,石头也收走了,这种存在类似交易的市场当然不可能是价格充分有效的。

以前所有市场理论的误区都在于去探讨决定价格的交易后面的因数,交易是人类的行为,没什么可探讨的,人类就像疯子一样,其行为即使可探讨,在交易层面也变得没什么可探讨的。所有企图解释交易动机、行为的理论都是没有交易价值的,不管人类的交易有什么理由,只要交易就产生价格,就有价格的轨迹,这就足够了。站在纯交易的角度,唯一值得数学化探讨的就是这轨迹,其他的研究都是误区,对交易毫无意义。

那么,价格是随机的吗?这又是一个上帝式的臆测。决定论和随机论,其背后的基础都是一个永恒因数论,一个永恒模式论,也就是,价格行为被某种神秘的理论所永恒模式化。无论这种模式是决定还是随机,这种假设的荒谬性是一样。交易,只来自现实,因此,价格是被现实的交易所决定的,相应,上面的顾虑就可以扩充为:交易是现实的行为,交易以时间的不可逆为前提完全等价地反映在价格轨迹上。

交易的现实性是交易唯一可以依赖的基础,那么交易的现实性反映了什么,有什么可能的现实推论?首先,人的反应是需要时间的,就算是脑神经的传输,也是需要时间的;其次,社会结构的现实多层性以及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任何的群体****易都不具有同时性,也就是说,即使是相同原因造成的相同买卖,都不可能同时出现,必然有先后,也就是说,交易具有延异性,不会完全地趋同,这是交易能形成可分析走势的现实基础。

 

0

由于交易具有延异性,没有绝对的同一性,那么即使对于严格一种因数决定交易行为的系统,也依然能产生可分析的价格轨迹。任何群体性的交易行为,不会出现完全的价格同一性,也就是说,不会永远出现所有人同一时刻的同一交易。而一个完全绝对趋同交易,就等价于一个****,所有的买卖和买大小没任何区别,这样的系统是否存在?当然,例如一个庄家百分百把所有股票都吃了,而且任何一笔的交易都只有他一个人参与,没有任何别的人参与,这时候,其走势等价于一个买大小的****。而只要有人买入或还持有这股票的1股,那么这个交易就可以用缠学理论来描述,因为,一个不完全绝对趋同的交易就产生了,缠学理论的另一个界限就在此。

缠学理论只有这两个界限,只要是价格充分有效市场里的非完全绝对趋同交易,本理论就永远绝对有效,这种绝对性就如同压缩影射不动点的唯一性对完备的距离空间一样。至于有多少人学习、应用这个理论,对理论本身并没有任何实质的影响,因为,即使所有人都应用本理论,由于社会结构以及个体差异,依然不会造成一个完全绝对趋同交易,这样,本理论依然有效。而更重要的是,本理论并不是一个僵化的操作,都是永远建立在当下之上的。例如,一个日线级别被判断进入背弛段,由于某种当下的绝对突发事件,例如突然有人无意按错键又给日本捎去一千几百颗原子弹,使得小级别产生突发性结构破裂最终影响到大级别的结构,这时候,整个的判断,就建立在一个新的走势基础上了,而往往这时,实际的交易并没有发生,除非你运气忒好,你刚按买入,那原子弹就飞起来了。一般人,总习惯于一种目的性思维,往往忽视了走势是当下构成中的,而本理论判断,同样是建筑在当下构成的判断中,这是本理论又一个关键的特征。关于这种理论的当下性,在以后的课程中会重点介绍。

而缠学理论,最终比的是人本身,就像乾坤大挪移的第八重肯定打不过第九重的,但任何非乾坤大挪移的,肯定打不过第八重一样,有一种武功是高出其它孤峰而上的,因为起点已经大大超越了,其他那些起点就错了,又怎么能比?显然,不可能所有人都相信应用缠学理论,因此,那些不用本理论的人,就成了本理论吸血的对象,现实中,这种对象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其次,如果有庄家、基金偷学了这种方法,这就等于乾坤大挪移比第几重了,而且对于大资金来说,至少要比散户高出两重,才可能和散户打个平手,因为资金大,没有更高的功力,怎么能挪移起来?更重要的是,级别越大,企图控制干扰所需要的能量越大,对于周线级别以后,基本就没人能完全控制了,如果真是出现个个庄家、基金争学缠学理论的情况,那么除了在小级别比功力外,功力浅的完全可以把操作级别提高来加强安全性。更重要的是,应用相同的理论,在现实中也不会有相同的结果,现实就是一个典型的非完全绝对趋同系统,就像同样的核理论,并不会导致德国和美国同时造出原子弹,同样的理论,在不同的资金规模、资金管理水平,选股策略、基本面把握、交易者性格、气质等情况下,自然地呈现不同的面貌,这就保证了同一理论交易的非完全绝对趋同。

 

0

对缠学理论有一点是必须明确的,就是本ID的理论是对价格充分有效市场非完全绝对趋同交易的一个完全的数学公理化理论,唯一需要监控的就是价格充分有效市场与非完全绝对趋同交易这两个前提是否还存在,更重要的是,这归根结底是一套关系人的理论,只能不断在交易中修炼,最后比的可是功力。例如,就算是背驰这么简单的事情,就算是同一种方法,当成为群体性行为时,比的就是心态与功力,心态不好、出手早或出手迟的,就会在价格上留下痕迹,甚至当趋同性较强时,会使得级别的延伸不断出现,那就让功力深的人得到一个更好的买入或卖出价格,这些细微的差别积累下来,足以使得赢利水平天差地别。这也是为什么可以把缠学理论公开的一个深层原因,因为本理论是对价格充分有效市场非完全绝对趋同交易的一个客观理论,即使公开了,也不会让这理论有任何改变,就像牛顿力学不会让万有引力改变一样,美国的原子弹爆炸了不会影响中国的原子弹按照同样的理论出现一样。至于理论可能造成的趋同交易加大,也早在本理论的计算中,这里比的是当下的功力。

无论你用什么交易方法,只要是在价格充分有效市场非完全绝对趋同交易里,你就在缠学理论的计算中;而要在本理论里功力日增,就首先要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交易,不过是人类行为的一种,要成为成功的交易者,首先要对人类的行为穷其源,得其智慧,否则,一个糊涂蛋,什么理论都是白搭。缠学理论的基础部分,只是把现实的真相解剖出来,但这远远不够,看明白与行得通,那是两回事情。当然,看都看不明白,是不可能真的行得通的。而行,就是修行,“见、闻、学、行”,缺一不可。缠学理论如同大道,不需要私藏着,都可以学、都可以行,但能否行到不退转的位置,是否最终还是“学如不及,犹恐失之”,那就要靠每个人自身的修行了。

理论,只是把现实解剖,但真正的功力,都在当下,不光要用理论的眼睛看清楚现实,更要逐步让自己和走势合一。而行的初步功力是什么?归根结底就是“恰好”,这个“恰好”是动态的,无论多少人,每个人的行为当成一个向量,所有人的行为最终构成走势的向量,而所谓的“恰好”,就是这个总向量本身。而如何才能永远和这总向量一致?就要首先把自己变成一个零向量,有也只有当一个零向量加入到任何一个向量叠加系统里,才不会影响到最终的总向量的。把自己的贪婪与恐惧去掉,让市场的走势如同自己的呼吸一般,看走势如同看自己的呼吸,慢慢就可以下单如有神了,你的交易,就是顺着市场的总向量的方向增加其力度而已,这才是真正的顺势而为。只有这样,才算初步入门,才能逐步摆脱被走势所转的可悲境地,才能让自己和走势合一,和那永远变动的总向量一致而行。至于走势分析的学习,只不过是门外的热身而已。

有人可能要追问,如果所有人都变成零向量,那又如何?交易市场存在的基础,就是人的贪婪与恐惧,如果所有参与交易市场的人都没有贪婪与恐惧,那市场就没了,资本主义就没了,货币就被消灭了,那时候,缠学理论自然就不存在了。只有对这个以人的贪婪、恐惧为基础的市场进行“不相”之,才能长期有效地吸取这市场的血。缠学理论的基础部分,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交易市场建筑在严密的公理化体系上,就是要把市场的本来面目还原,让人的贪婪、恐惧无所遁形,只有明确地知道市场当下的行为,才可能逐步化解贪婪与恐惧,把交易行为建筑在一个坚实的现实基础上,而不是贪婪、恐惧所引发的臆测上。只有智慧才可以战胜贪婪、恐惧,而当所有的贪婪与恐惧被战胜后,贪婪与恐惧所物化的资本主义社会本身,也就丧钟敲响了。

 

0

七、基金与价值投资的本质



基金,无论公募还是私募,说白了就是合法传销,缠学从来不提倡投资任何基金,无论公募还是私募。理论上,只要这个合法传销无限延伸下去,那最开始的人肯定要多牛有多牛了。很多人爱用巴菲特说事,所谓价值投资,其实不过是一种传销手段而已。股票,归根结底就是废纸一张,而其传销本性决定了,股票的所谓价值可以是这样一个完美的圈套,就是在股票所代表的公司上有1元的利润,在股票上就可以产生至少10元的增殖,这,无非就是资产虚拟化中的放大功能。因此,任何一个空壳公司,理论上,只要能合法地发行基金,然后用这传销得到的钱部分地投在该空壳公司的资产上,就可以在股票上赚取10倍以上的增殖。只要有钱,什么优质资产不可以买入注入?只要有钱,什么优质资产不被优先选购?然后,投资这股票的基金就挣钱了,然后新一轮的传销又开始了,如此而已。

任何不承认股票废纸性质的理论,都是荒谬的。任何股票,如果是因为有价值而持有,那都不过是唬人的把戏。长期持有某种股票的唯一理由就是,一个长期的买点出现后,长期的卖点还没到来。站在这个角度,年线图就是最长线的图了,因为任何一个人大概也就能经历70、80根的年K线,一个年线的第一类买点加一个年线的第一类卖点,基本就没了。把握好这两点,比任何价值投资的人都要牛了,那些人,不过是在最多是年线的买点与卖点间上下享受了一番而已。

站在中国股市的现实中,一轮牛市的一个大的调整,必然会出现基金的某种程度的崩溃,上一次的牛市,让证券公司毁了不少,下一次,毁的就是基金。投资的第一要点就是“你手中的钱,一定是能长期稳定地留在股市的,不能有任何的借贷之类的情况”。而基金,不过是所谓合法地借贷了很多钱而已,即使是没有利息的,性质一样。一旦行情严重走坏,基金必然面临巨大的风险,一次大的赎回潮就足以让很多基金永不超生。传销,通常只有一个后果:归零。基金,至少对大多数来说,一样。这是基金一个最大、严重违反投资要点的命门:它的钱都不是它的。对于开放式基金,这点更严重,因为这种赎回是可以随时发生的。而中国的开放式基金就更可怕,中国人的行为趋同性极为可怕,国人一窝蜂去干一件事的后果是什么,大概也见过不少了,无论政治、经济、学术上,无一例外。

由基金这个大命门,派生出一个必然的小命门,就是所谓的基金经理必然要以净值为标准,就像当官的以GDP为标准一样。而基金又有一个当面首还要立牌坊的搞笑规定,一个基金拿某只股票是有一定比例限制的,也就是说,基金在这点上,连庄家都不如,一旦超配,唯一的办法就是找其他基金帮忙拉一把,几家基金一起持有,其实就是联合坐庄,万一都超配了,或者一时各基金都无暇他顾,那就构成了一个很好的阻击机会。现在的股票,并不是每一个都有庄家的,基金成了越来越重要的阻击目标,这个目标是现实存在的,任何道德说教都没用,你不搞,还怕没人搞?注意,这市场是开放的,不是谁心狠手辣,而是只要有命门,必然有人攻击,难道人不攻击,这命门就不存在?站在缠学的立场上,基金就是傻大个,短差又弄不来,又不能随时护盘砸盘,他持有的实际效果,就是让股票的盘子变小了。就算不用一些非市场的手段、一些在中国肯定效果一流的桌底游戏,一次设计合理的阻击足以让这基金,轻的,吃点哑巴亏,重的,让他清盘走人。


 

0

和傻大个玩游戏,如果它能熬得住,大不了就弄了一次出色的短差,等于傻大个持有的筹码人间蒸发了一段时期,投资中,唯一重要的其实就是成本,成本比傻大个低,再起来时,傻大个就更危险了,一次搞不死,还不能搞两次、三次?总有搞死的时候。一旦往下搞,基金的净值熬不住,那基金经理就可以走人了,然后,那些筹码就可以信达、东方一番了。如果在一个大级别的,例如月线中枢的调整中,一个集中的攻击,打破一个点,把一个基金公司集中搞跨,所有的基金公司都将面临严重的赎回潮,然后就整个市场都可以严重地信达、东方一番了。吃散户有什么意思呀,基金,就是散户打包,让人一口吃,少麻烦。

市场经济,永远都是血腥的,这一切,都由资本的虚拟化所决定。一个虚拟的资本,就如同僵尸,不吃血,怎么活?对于这一点,必须有清楚的认识。市场打开,就必然要面对各种攻击,如果管理层的智力还达不到攻击者的千分之一,那只有瞎闹的份。投资,就当独行客,所有事情都自己去承担。缠学理论,是一个客观的描述,和任何的主观分析无关,就如同阳光、空气,不管你是否认识,都存在着。不理解这一点,那是不可能明白缠学理论的。

观点很明确:就是自己的钱自己干,真是实在没这天分的,牛市中就把钱给特别好的公募基金,最简单、最不伤脑筋的方法,就是买指数基金,或者具体行业、板块的基金。对于散户来说,你对基本面的研究能力要超过一个好的基金团队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至于指数基金,那就更不用说了,至少你肯定不会跑输指数。至于那些私募,最终的命运就是被收编或阳光化,还有,就是要加强对新投资者的基本知识教育,被这么低劣的骗术也能骗倒一片,简直给中国人丢脸。而对于粉丝无数、发行井喷的公募基金,探讨其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似乎有点杞人忧天。但公募基金经理的跳槽比例在2007年达到惊人的40%,已明白无误地表明,如今这种基金经理“快男”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

表面上,公募基金经理跳槽是由于个人待遇以及业绩压力等原因。众所周知,公募基金只收取管理费,相对于私募基金的收益提成模式,其分配上的激励机制明显不如后者。但只收管理费模式意味着旱涝保收,收益提成模式在牛市中可能兴旺一时,而在熊市中,则会引发无数法律、经济纠纷,终不是长久之计。

当然,有人可能反驳说,收益提成模式能使得基金管理者的优劣得到更直接地反映,使得优秀的基金管理者能得到更大的发展,因此,公募基金也可以尝试采取相应的模式。但是,在只收管理费模式中的管理资金大小与收益提成模式中的分成收益大小具有同等的赏优汰劣意义,而公募基金占有制度上的先天优势,由于能够合法面向公众募集,其资金规模具有私募基金所不可比拟的优势,至少在目前的经济、法律、社会结构下,只收管理费模式是获取这种募集优势所必须付出的代价,不仅公募基金不可能采取收益提成模式,而且阳光化的私募基金也只能采取只收管理费模式。

募集范围的大小通常正相关于分配比例的大小,例如,私人股权基金,其募集范围在主要针对二级市场的公募与私募基金之间,一般就采取收取管理费与比例较低提成的综合分配模式。如果收取了管理费,那么像私募基金那样根据收益大小最高分成可达到50%的分配模式是不切实际的。公募基金只收管理费模式的不可改变,决定了其内部的分配机理机制也不可能有大的实质改变,因此,短期内企图通过公募基金分配方式私募化而使其可持续发展是不切实际的。

由于个体利益的巨大诱惑,明星式人才必然趋向于高比例分配激励的私募基金,这对公募基金来说,基金经理“快男”模式将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在私人利益驱动下,更多人会把公募基金当成积累个人资源的平台。一旦从这平台得到个人所期望得到的资源,离开就成了他们必然的选择。现在开始采取的双基金经理制,其实更坏,等于把这跳板上的人又增加了一倍,而这些人,站在长远的角度,对于公募基金来说都是狮子虫。

要解开这个恶性循环,就不能培养“快男”式基金经理,而是要依靠集体、团队的力量。要明星化的不是个人,而是团队。要形成这样一个良性循环,就是让优秀的人才能以在明星团队为荣。这有点类似“智库”的品牌建立,一个“智库”是否优秀,从来都不是因为里面有多少“快男”,而是该“智库”的传统、风格、团队的综合研究力。一个更通俗的例子就是,无论北大、清华曾出过多少“快男”,但北大、清华的名声却依然凌驾于一切“快男”之上。

因此,对于公募基金来说,应该淡化基金经理的个人色彩,突出团体的风格,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传统。一个好的基金,一个能可持续发展的基金,就应该走金融“智库”的品牌之路。另外,在个人经济利益上,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适当的股权创新,加大核心团队的持股比例,这也是必要的。

 

0

 

八、市场资金链与资金管理基础


市场每一时刻的走势,都由当下的合力构成,如果1亿人参加的市场,每一分力都是相等的、都是独立的,那么市场的整个运转和现实的情况,当然有所不同。但现实的情况是,有些分力是特别巨大于其他的分力,在这种情况下,对合力的分析,不能脱离对这些特别巨大分力的分析。如果现实的系统中这种特别巨大的分力只有一个,其他分力与之相比都可以忽略不算,那么市场的所谓合力,就与这分力基本无异了。例如,在那些控盘程度极端高的股票中,就往往呈现这种情况。而这种一个分力远大于其他分力的系统,其稳定性是会产生突变的。

这里先说说关于大盘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有一种很流行却纯粹出于想象的说法,是关于所谓市场主力资金的。在这种流行的谬误中,似乎市场中的主力只有一拨人,他们控制着市场的走势,画着每天大盘的分时图中每分每秒。而事实上,这种所谓的主力,从来没存在过。市场从来都分裂着不同的利益集团,所谓的主力资金,从来都是分派别的,各派别之间,会有联手,会有默契,但也有暗算、互相拆台等等,黄雀、螳螂、蝉的游戏也一点都不新鲜。

必须明确的是,任何的主力资金,无论什么背景、级别,最终都不可能逆整个经济的大势而行。资金不是一拨,山头就那么多,10年前的主力,如果不随着市场去发展,10年后就什么都不是了。所以,任何主力资金,无论什么背景、级别,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要折腾。不折腾,就没有江湖地位,唯一不同的,只是折腾什么,只是不同市场、板块的变换。

在单一的股票市场中,不同风格、背景、势力的资金,各自控制着不同的板块,最大的几个,构成食物链的最上层。一般来说,这几拨资金都是老油条,互相也知根底,其根底往往不在市场中,而在市场之外,一般情况下,各方都是保持江湖规矩,不会轻易与某一方开战。但,绝对不是说,最大的家伙间就没有战争,而是这战争无时不在,只是都在等着一方出现破绽,余下的一拥而上,分而吃之。中国资本市场的历史上,出现过好几次这样的事情。当然,最大的家伙,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年代也会改变点包装,换些名头。

从这资金食物链的最高端开始,逐级下去,到最后的散户个体,分着好几个层次。对于最大的主力来说,对下面几个层次的生态状态,会保持一定的维持。一般来说,一个新的最高级别的势力出现,是没有人愿意看到的。因此,那些在次一级别****别活跃,特别有上升苗头的,都会被重点绞杀。对于最高级别的主力来说,一个各层次的生态平衡是最有利的。站在这个意义上,如果有些对散户特别恶劣的,要把散户或某层次赶尽杀绝的,那么肯定成为最高级别主力绞杀的对象。这种事情,在资本历史上也太常见了。一般来说,这种绞杀对象,都类似暴发户,最高级别的主力,就如同贵族,贵族当然看不起暴发户,特别当这暴发户影响了整个市场生态的平衡,不对之株连九族,斩草除根,那还怎么当贵族?

而这种绞杀,当然可以是市场化的,却不一定是市场化的,此处无须多说。主力资金层面的运作,当然也不是单纯的技术分析可以包括的。用打仗来比喻,技术分析,不过是一些战术性问题,而战略性问题,就不是技术分析可以解决的。例如,如果你是一个散户,你只要把技术理论搞清楚,那在市场中就可以游刃有余了。但如果光把技术理论搞清楚,是运作不了主力资金的,当然,技术层面是一个基础,但只是一个方面。但无论什么资金,站在市场走势的角度,不过就是构造出不同级别的买卖点而已。因此,对于散户来说,你无须知道这天上掉下的馅饼是怎么制造的,只需要知道怎么才能吃到这馅饼。

对于小资金来说,资金管理不算一个特别大的问题,但随着赢利的积累,资金越来越大,资金管理就成了最重要的事情。一般来说,只要有好的技术,从万元级到千万元级,都不是什么难事情。但从千万以后,就很少人能稳定地增长上去了。所有的短线客,在资金发展到一定后,就进入滞涨状态,一旦进入大级别的调整,然后就打回原形,这种事情见得太多了。因此,在最开始就养成好的资金管理习惯,是极为重要的。投资,是一生的游戏,被打回原形是很可悲的事情,好的资金管理,才能保证资金积累的长期稳定,在某种程度上,这比任何的技术都重要,而且是越来越重要。

 

0

对于大资金来说,最后比拼的,其实就是资金管理的水平。资金,必须长期无压力,这是最重要的。有人借钱投资,然后赢利后还继续加码,结果都是一场游戏一场梦。一个无压力的资金,是投资的第一要点,虽然前面反复说过,但还是要再次强调。另外一个重要的,就是自己的资金,一定不能交给别人管理,自己的盘子,一定要自己负责,不能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别人。不能把自己放置在一个危险的境地,所谓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都不是资本市场应该采取的态度。这样的态度,可能一时成功,但最终必然失败。

技术分析的最重要意义在于,让你知道市场究竟在干什么,市场在什么位置该干什么,让你知道,一个建立的仓位,如何持有,如何把一个小级别的持有逐步转化为大级别的持有,又如何退出,这一切,最终都是为资金管理服务的,投资最终的目的不是股票本身,而是资金,没收回资金,一切都没意义。股票都是废纸,对资金的任何疏忽,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任何人,必须明确的是,多大的资金,在市场中都不算什么,而且,资金是按比例损失的,一万亿和一万元,按比例损失,变成0的速度是一样的。无论多大的资金,要被消灭,可以在举手之间,因此,永远保持最大的警觉,这是资金管理最大的、最重要的一点,没有这一点,一切管理都是无用的。一个最简单又最有效的管理,就是当成本为0以前,要把成本变为0;当成本变成0以后,就要挣股票,直到股票见到历史性大顶,也就是至少出现月线以上的卖点。

一些最坏的习惯,就是股票不断上涨,就不断加仓,这样一定会出问题。买股票,宁愿不断跌不断买,也绝对不往上加码。投入资金买一只股票,必须有仔细、充分的准备,这如同军队打仗,不准备好怎么可能赢?在基本面、技术面等方面都研究好了,介入就要坚决,一次性买入。如果你连一次性买入的信心都没有,证明你根本没准备好,那就一股都不要买。

买入以后,如果你技术过关,马上上涨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没这水平,下跌了,除非证明你买入的理由没有了,技术上出现严重的形态,否则都不能抛一股,而且可以用部分机动的资金去弄点短差(注意,针对每只买入的股票,都要留部分机动的资金,例如1/10),让成本降下来,但每次短差,一定不能增加股票的数量,这样,成本才可能真的降下来,有些人喜欢越买越多,其实不是什么好习惯。这股票该买多少,该占总体资金多少,一开始就应该研究好,投入以后就不能再增加。

股票开始上涨后,一定要找机会把股票的成本变成0,除了途中利用小级别不断弄短差外,还要在股票达到1倍升幅附近找一个大级别的卖点出掉部分,把成本降为0。这样,原来投入的资金就全部收回来了。有人可能要说,如果那股票以后还要上涨10倍呢?这没问题,当股票成本为0以后,就要开始挣股票。也就是利用每一个短差,上面抛了以后,都全部回补,这样股票就越来越多,而成本还是0。这样,这股票就算再上涨100倍,越涨你的股票越来越多,而成本永远为0,这是最可怕的吸血,庄家、基金无论如何洗盘,都使得你的股票越来越多,而你的成本却是0,然后,等待一个超大级别的卖点,一次性把他砸死,把那庄家、基金给毁了。

想想,成本为0的股票,在历史大顶上砸起来是最爽的。这就是资金管理中针对每只股票的最大原则,按照这原则,不仅可以得到最安全的操作,而且可以赢得最大的利润。特别挣股票的阶段,一般一个股票,盘整的时间都占一半以上,如果一个股票在上涨后出现大型盘整,只要超大级别卖点没出现,这个盘整会让你的股票不仅把抛掉的全挣回来,而且比底部的数量还要多,甚至多很多。一旦股票再次启动,你就拥有比底部还多的但成本为0的股票,这才是最大的黑马,也是最大的利器。

一个合理的持仓结构,就是拥有的0成本股票越来越多,一直游戏到大级别上涨结束以后,才把所有股票全部清仓。而资金,就可以不断增加参与的股票种类,把这程序不断下去,这样,操作资金不会增加,特别对大资金,不会经常被搞到去当庄家或钱太多买了没人敢进来,这样就不会增加操作的难度,但股票种类越来越多,且成本都是0。这样,才会有一个最稳固的资金管理基础。

 

0

九、均线系统及其买卖点



最简单又最实用的技术指标系统就是均线系统。均线系统显然不是一个太精确的系统,太多的骗线。如果你按照突破某条均线就买入操作,反之卖出,那你的成功率绝对不会高,特别当这条均线是短期的。真正有用的是均线系统,也就是由若干条代表短、中、长期走势的均线构成的技术评价系统。

均线系统,必然有着各条均线间的关系问题,短期均线依次在长期均线之下排列,意味着空头市场,反之意味着多头市场,要赚钱,就要多来点多头排列。而任何两条均线的关系,其实就是一个交叉、缠绕的问题,缠学将其形象地拟人化为“吻”的问题。按“吻”的标准,可以把相应的关系进行一个完全分类:飞吻、唇吻、湿吻。

一、飞吻:短期均线略略走平后继续按原来趋势进行下去。飞吻出现的几率比较少,一般都是在趋势特别强烈的时候,而太火暴的趋势是不可能太长久的,所以其后的震荡经常出现。

二、唇吻:短期均线靠近长期均线但不跌破或升破,然后按原来趋势继续下去。唇吻是任何一段基本的趋势过程中最常见到的方式,特别在空头排列的情况下,基本都是这种方式,一旦出现唇吻反弹基本就该结束了,在多头排列的情况下,调整结束的概率也是很大的,但也要预防唇吻演变成湿吻。

三、湿吻:短期均线跌破或升破长期均线甚至出现反复缠绕,如胶似漆。一段趋势后出现的较大调整中,还有就是在趋势出现转折时,这种情况也很常见,特别是在空头排列的情况下,如果出现短、中、长各类均线来一个NP的湿吻,往往意味着行情要出现重大转折,空头排列要变成多头排列了。

这里,首先要搞清楚“吻”是怎样产生的。如果当前级别K线图上的一个走势,连短线均线都不能突破,那期间出现的高、低点,肯定只是低级别图表上的,在本级别图表上没有意义。当走势突破短期均线却不能突破长期均线,就会形成“飞吻”;当走势突破长期均线马上形成陷阱,就会形成“唇吻”;当走势突破长期均线出现一定的反复,就会形成“湿吻”。由此可见,“吻“的分类是基于对原趋势的反抗程度,“飞吻”是基本没有任何反抗力,“唇吻”的力度也一般,而“湿吻”,就意味着力度有了足够的强度,而一切的转折,基本都是从“湿吻”开始的。

转折,一般只有两种情况:一、先湿吻,然后按原趋势来一个大的高潮,制造一个陷阱,再转折,这里最大的标志就是所谓的“背驰”了。二、出现盘整,以时间换空间地形成转折,反复湿吻,构造一个转折性箱型,其后的高潮,就是多空的转化了。在空头排列的情况下,一旦出现湿吻,就要密切注意了,特别是这个湿吻是在一个长期下跌后出现的,就要更加注意了,其后的下跌往往是介入的良机,因为空头陷阱的概率简直太大了。必须提醒,这一点对趋势形成的第一次湿吻不成立。但湿吻之后必有高潮,唯一的区别只是多空的区别,关键判断的是多空而不是高潮的有无。

例如,对于一个简单的,由5日均线与10日均线构成的最简单的买卖系统,就是在5、10日线互相缠绕完成后介入,对于多头来说,这样一个系统无非面临两个结果,变为多头排列成功,变为空头排列失败。由于缠绕若是中继就延续原趋势,若转折就改变趋势,因此对多头来说,值得介入的只有两种情况:上涨中继,下跌转折,空头反之。

 

0

如果是上涨的情况,一旦出现缠绕,唯一需要应付的就是这缠绕究竟是中继还是转折。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任何方法可以百分百确定该问题,但还是有很多方法使得判断的准确率足够高。例如,上涨趋势出现的第一次缠绕是中继的可能性极大,如果是第三、四次出现,这个缠绕是转折的可能性就会加大;还有,出现第一次缠绕前,5日线的走势必须是十分有力的,不能是疲软的玩意,这样缠绕极大可能是中继,其后至少会有一次上升的过程出现;第三,缠绕出现前的成交量不能放得过大,一旦过大,骗线出现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如果量突然放太大而又萎缩过快,一般即使没有骗线,缠绕的时间也会增加,而且成交量也会出现两次收缩的情况。

上涨选择第一次出现缠绕的中继情况,而下跌的就相反,要寻找最后一次缠绕的转折情况,其后如果出现急跌却背弛,那是最佳的买入时机。抄底不是不可以,但只能选择这种情况。然而,没有人百分百确认那是最后一次缠绕,一般,下跌后的第一次缠绕肯定不是,从第二次开始都有可能,如何判断,最有力的就是利用好背弛制造的空头陷阱。关于如何利用背弛,是一个专门的话题,以后会详细论述。      

综合上述,利用均线构成的买卖系统,首先要利用下跌最后一次缠绕后背弛构成的空头陷阱抄底进入,这是第一个值得买入的位置,也就是第一类买点;而第二个值得买入或加码的位置,就是上涨后第一次缠绕形成的低位,也就是第二类买点。站在该系统下,这两个买点的风险是最小的,准确地说,收益和风险之比是最大的,也是唯一值得买入的两个点。

明白了这一点,任何不在这两类买点买入的行为都是不可以原谅的,因为这是原则的错误,而不是高低的区别,如果你选择了这个买卖系统,就一定要按照这个原则了。买的方式明白了,卖就反过来就可以了,这是十分简单的。当然,相应的均线的参数可以根据资金量等情况给予调节,资金量越大,参数也相应越大,这要自己去好好摸索了。这点,对于短线依然有效,只是把日线改为分钟线就可以了。而一旦买入,就一直持有等待第一类卖点,也就是多头排列缠绕后出现背弛以及第二类卖点也就是变成空头排列的第一个缠绕高点把东西卖了,这样就完成一个完整的操作。

但必须指出的,并不是说这两个买点一定没有风险,其风险在于:对于第一个买点,把中继判断为转折,把背弛判断错了。这时就必须先退出来。一般情况下,这种退出一定是赢利的,但这并不能成为不退出的理由。甚至不排除这种情况,就是退出后,缠绕经过以时间换空间的折腾慢慢变成多头排列,最后还大幅上涨了(这种情况即使出现,也可以根据第二类买点的原则重新介入,所以真正的机会并不会丢失),但即使这样,也绝对不能因为这种可能的情况有侥幸心理。因为还有更大的可能是缠绕后出现加速下跌。对于第二个买点,把转折判断成中继。一旦该缠绕中出现跌破前面下跌的最低位,就意味着买入程序出现问题,必须在任何一个反弹中把股票出清,在这种情况下,不排除后面出现上涨,但理由同上,任何操作,没有百分百准确的,一旦出现特殊情况,一定要先退出来,这是在投资生涯中能长期存活的最重要一点。当然,有经验的人,即使退出,也会按部就班,很有秩序,这和打仗是一个道理,一发现战机不对,就要撤,不能硬抗,否则不给灭了才怪。

但以上风险很大程度和操作的熟练度有关,对于高手来说,判断的准确率要高多了,而如何成为高手,关键一点还是要多干、看参与,形成一种直觉。但无论高手还是低手,买点的原则是不变的,唯一能高低的地方只是这个中继和转折以及背弛的判断。最简单的,注意买的时候一般最好在第二类买点,而卖尽量在第一类卖点,这是买和卖不同的地方。

 

0

 

十、均线系统背驰判断及买卖程序


背驰的判断,是实际操作中最大的难点之一,一下子把握是有困难的,所以要耐心。必须注意:没有趋势,没有背驰。在盘整中是无所谓“背驰”的,这点必须特别明确。还有一点必须注意,这里的所有判断都只关系到两条均线与走势,和任何技术指标都无关。

如何判断“背驰”?首先定义一个概念,称为缠中说禅趋势力度:前一“吻”的结束与后一“吻”开始由短线均线与长期均线相交所形成的面积。在前后两个同向趋势中,当后一个趋势力度比前一个要弱,就形成“背驰”。按这个定义,是最稳妥的办法,但唯一的缺点是必须等再次接吻后才能判断,这时候,走势离真正的转折点会已经有一点距离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第一种方法,利用区间套原理,看低一级别的图,从中按该种办法找出相应的转折点。这样和真正的低点基本没有太大的距离。学过数学分析的,都应该对区间套定理有印象。这里给出缠中说禅精确大转折点寻找程序定理:某大级别的转折点,可以通过不同级别背驰段的逐级收缩范围而确定。换言之,某大级别的转折点,先找到其背驰段,然后在次级别图里,找出相应背驰段在次级别里的背驰段,将该过程反复进行下去,精确的买点可以从年线、季线、月线、周线、日线、30分钟、5分钟、1分钟甚至每一笔成交一直找下去,直到最低级别,相应的转折点就在该级别背驰段确定的范围内。如果技术足够高超,理论上,大级别的转折点,可以精确到笔的背驰上,甚至就是唯一的一笔。实际上,1分钟的背驰段,一般就是以分钟计算的事情,对于大级别的转折点,就已经足够精确了。

还有一种方法,技巧比较高,再定义一个概念,称为缠中说禅趋势平均力度:当下与前一“吻”的结束时短线均线与长期均线形成的面积除以时间。因为这个概念是即时的,马上就可以判断当下的平均力度与前一次平均力度的强弱对比,一旦这次比上次弱,就可以判断“背驰”即将形成,然后再根据短期均线与长期均线的距离,一旦延伸长度缩短,就意味着真正的低部马上形成。按这种方法,真正的转折点基本就可以完全同时地抓住。但有一个缺陷,就是风险稍微大点,且需要的技巧要高点,对市场的感觉要好点。

对于背驰的判断,在以后的走势分析课程中,会有更为精确的阐述。但光判断背驰是没用的,必须建立一套在走势分析基础上的高效买卖程序,才能从市场上不断地抽血。

市场所有走势都可以分解成三种分类:上涨、下跌、盘整。这是一个最简单的道理,而这才是市场分析唯一值得依靠的基础。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所有上涨、下跌、盘整都建立在一定的周期图表上,例如在日线上的盘整,在30分钟线上可能就是上涨或下跌,因此,一定的图表是判断的基础,而图表的选择,与上面所说交易系统的选择是一致的,相关于你的资金、性格、操作风格等。注意,本课程的讨论,如没有特别声明,都是在同级别的层面上展开的,只有把同级别的事情弄明白了,才可以把不同级别走势组合在一切研究。

那么,何谓上涨、下跌、盘整?下面给出定义。

上涨: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高。
下跌: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低。
盘整: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低;或者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高。

操作的关键不是定义,而是如何充分理解定义而使得操作有一个坚固的基础。其中的困难在于如何去把握高点和低点,因为高点、低点是有其级别的,在30分钟图上看到的高点,可能在周线图上什么都没看到。为此,必须要均线系统来过滤,也就是上节说的“吻”的概念,只有在“吻”前后出现的高、低点才有意义。

而上涨、下跌、盘整三种基本走势,有六种组合可能代表着三类不同的走势:

陷阱式:上涨+下跌;下跌+上涨。
反转式:上涨+盘整+下跌;下跌+盘整+上涨。
中继式:上涨+盘整+上涨;下跌+盘整+下跌。

 

0

 

站在多头的角度,首先要考虑的是买入,因此,上面六种最基本走势中,有买入价值的是:下跌+上涨、下跌+盘整+上涨、上涨+盘整+上涨三种。没有买入价值的是:上涨+下跌;上涨+盘整+下跌;下跌+盘整+下跌。由此不难发现,如果在一个下跌走势中买入,其后只会遇到一种没买入价值的走势,就是下跌+盘整+下跌,这比在上涨时买入要少一种情况。而在下跌时买入,唯一需要躲避的风险有两个:一、该段跌势未尽;二、该段跌势虽尽,但盘整后出现下一轮跌势。

对下跌走势用背驰来找第一类买点,就是要避开上面的第一个风险。而当买入后,将面对的是第二个风险,如何避开?就是其后一旦出现盘整走势,必须先减仓退出。为什么不全部退出,因为盘整后出现的结果有两种:上涨、下跌,一旦出现下跌就意味着亏损,而且盘整也会耗费时间,对于中小资金来说,完全没必要。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留待后面分析,就是如何判断盘整后是上涨还是下跌,如果把握了这个技巧,就可以根据该判断来决定是减仓退出还是利用盘整动态建仓了。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以马上设计一种行之有效的买卖入方法:在第一类买点买入后,一旦出现盘整走势,无论后面如何,都马上退出。这种买卖方法的实质,就是在六种最基本的走势中,只参与唯一的一种:下跌+上涨。对于资金量不大的,这是最有效的一种买卖方法。下面重点分析:

对于“下跌+上涨”来说,连接下跌前面的可能走势只会有两种:上涨和盘整。如果是“上涨+下跌+上涨”,那意味着这种走势在上一级别的图形中构成一个盘整,因此对于只操作“下跌+上涨”买卖的,如果其前面的走势是下跌,则不考虑。注意,不考虑不意味着这种情况没有赢利可能,而只是这种情况可以归到盘整类型的操作中,但“下跌+上涨”买卖方法是拒绝参与盘整的。如此一来,按该种方法,可选择的股票又少了,只剩下这样一种情况,就是“盘整+下跌+上涨”。

那么在该盘整前的走势,也只有两种:上涨、下跌。对于“上涨+盘整+下跌”的,也实质上构成高一级别的盘整,因此对于“下跌+上涨”买卖方法方法来说也不能参与这种情况,因此也就是只剩下这样一种情况:“下跌+盘整+下跌”。

综上所述,对于“下跌+上涨”买卖方法方法来说,对股票的选择就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出现第一类买点且之前走势是“下跌+盘整+下跌”类型。因此这里就得到了用“下跌+上涨”买卖方法方法选择买入品种的标准程序:一、首先只选择出现“下跌+盘整+下跌”走势的。二、在该走势的第二段下跌出现第一类买点时介入。三、介入后,一旦出现盘整走势,坚决退出。注意,这个退出肯定不会亏钱的,因为可以利用低一级别的第一类卖点退出,是肯定要赢利的。但为什么要退出,因为它不符合“下跌+上涨”买卖不参与盘整的标准,盘整的坏处是浪费时间,而且盘整后存在一半的可能是下跌,对于中小资金来说,根本没必要参与。一定要记住,操作一定要按标准来,这样才是最有效率的。如果买入后不出现盘整,那就要彻底恭喜你了,因为这股票将至少回升到“下跌+盘整+下跌”的盘整区域,如果在日线或周线上出现这种走势,进而发展成为大黑马的可能是相当大的。

该种方法反过来就是选择卖点的好方法了,也就是说前面出现“上涨+盘整+上涨”走势的,一旦第二段升势出现第一类卖点,一定要走,因为后面很可能就是“上涨+下跌”的典型走势。

这种方法,无论买卖,都极为适用于中小资金,如果把握得好,是十分高效的,不过要多多看图,认真体会,变成自己的直觉才行。

 

0

 

十一、缠学基础概念、原理、定理


首先把一些缠学最基本的概念、原理、定理列举一下,这些基础的东西必需完全理解。

走势:打开走势图看到的就是走势。走势分不同级别。
走势类型:上涨、下跌、盘整。
上涨走势: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高。
下跌走势: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低。
盘整走势: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高,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低;或者最近一个高点比前一高点低,且最近一个低点比前一低点高。
趋势:上涨、下跌。

中枢: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具体的计算以前三个连续次级别的重叠为准,严格的公式表示为:次级别的连续三个走势类型A、B、C,分别的高、低点是a1\a2,b1\b2,c1\c2。则,中枢的区间就是(max(a2,b2,c2),min(a1,b1,c1))而实际上用目测就可以,不用这么复杂。注意,次级别的前三个走势类型都是完成的才构成该级别的走势中枢,完成的走势类型,在次级别图上是很明显的,根本就不用着再看次级别下面级别的图了。

盘整: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只包含一个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盘整。
趋势:在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中,某完成的走势类型至少包含两个以上依次同向的中枢,就称为该级别的趋势。该方向向上就称为上涨,向下就称为下跌。注意,趋势中的中枢之间必须绝对不存在重叠。

“技术分析基本原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终要完成。
“技术分析基本原理二”:任何级别任何完成的走势类型,必然包含一个以上的中枢。
“走势分解定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都可以分解成同级别“盘整”、“下跌”与“上涨”三种走势类型的连接。
“走势分解定理二“: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都至少由三段以上次级别走势类型构成。

  原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终要完成”,这最简单的话,却包含着技术分析最基本的东西,其哲学和灵魂都在此,否则就不可能被列为原理一了,这是最重要的。一个最简单的问题,如何判断一个走势类型完成了?这是技术分析里最核心的问题之一,例如,一旦判断知道了 “下跌”的结束,就知道随后必须要面对的是“盘整”与“上涨”,而后两种走势,对于多头来说,都必然产生利润,唯一区别,就是大小与快慢的问题。如果在市场中能找到一种百分百确定的赢利模式,那就是最伟大的成就了,至于大小、快慢,可以继续研究出新的标准来进行判断,而在逻辑上,这是后话了。

这里最大的也是唯一的难点在于“走势类型的延伸”。例如一个盘整,三个重叠的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后,盘整就可以随时完成,也就是说,只要三个重叠的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走出来后,盘整随时结束都是完美的,但这可以不结束,可以不断延伸下去,不断围绕这缠中说禅中枢上上下下地延伸下去直到无穷都是可以的。同样,面对趋势,形成两个依次同向的缠中说禅走势中枢后,任何趋势都可以随时结束而完美,但也可以不断地延伸下去,形成更多的中枢。这种情况在实际操作中太常见了,如果这趋势是向上的,会不断上涨。很多人抓不住牛股,经常在第一个中枢时就被震下马,最主要就是对此没有明确的认识。反之,对于下跌的延伸,是所有抄底者的噩梦。逃顶、抄底为何难?归根结底就是这“走势类型的延伸”闹的。


 

0

如何判别“走势类型延伸”是否结束?这里,必须首先搞清楚,“走势类型延伸”的实质是什么?对于趋势来说,其“延伸”就在于同级别的同向中枢不断产生;而对于盘整来说,其“延伸”就在于不能产生新的中枢。由于“走势类型延伸”意味着当下的“走势类型”随时可以完成,因此相应的“类型”必然是确定的,因此“走势类型延伸”是否结束的判断关键就在于是否产生新的中枢。此外,由于趋势至少包含两个中枢,而盘整之有一个,因此趋势与盘整的判别关键也就在于是否产生新的中枢。由此可见,中枢的问题是技术分析中的核心问题,该问题一旦解决,很多判断上的大难题也将引刃而解。

“中枢定理一”:在趋势中,连接两个同级别中枢的,必然是次级别以下级别的走势类型。

用反证法,该定理的证明是很简单的。首先,这不必然是趋势,任何走势类型都可能,最极端的就是跳空缺口后形成新的中枢;其次,也不一定是次级别的,只要是次级别以下,例如跳空缺口,就属于最低级别,如果图上是日线、周线,就不会是次级别了;最后,往往相连走势类型的级别越低,表示其力度越大,这也就是为什么缺口在分析中有比较强技术含义的理论依据所在。

由定义知道,中枢的产生原因以及判断标准,也就是其“生”问题已经解决,那余下的就是其“住、坏、灭”的问题。也就是说,一个中枢是如何“维持”以及最终被“破坏”进而废弃的。先考虑其“维持”的问题。维持中枢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就是:任何一个离开该中枢的走势类型都必须是次级别以下的并以次级别以下的走势类型返回,该问题很容易证明,因为无论是离开还是返回,只要是同级别的走势类型,就意味着形成新的中枢,这与原中枢的维持前提矛盾。该命题表述成如下定理:

“中枢定理二”:在盘整中,无论是离开还是返回中枢的走势类型必然是次级别以下的。

由此,“盘整的高低点是如何造成的”就有了相应的答案:无论离开与返回的走势类型是何种级别的,在站最低级别上看,例如把1分钟图当成最低级别,那么最后连接离开与返回走势类型连接处的最低级别图,只能有两种可能:一、三根以上1分钟K线的来回重叠震荡后回头;二、1分钟K线无三根以上K线重叠的V型走势。对于第一种情况,这几根重叠K线最极端那根的极端位置,就构成盘整中的高低点,一般来说,这种情况比较少见;对于第二种情况,这个V型尖顶那根K线的极端位置就构成盘整中的高低点,这种情况十分常见。这也是为何真正的低点和高点总是盘中一闪而过的理论依据。

有了上面两个“中枢定理”,不难证明:

“中枢定理三”:某级别中枢的破坏,当且仅当一个次级别走势离开该中枢后,其后的次级别回抽走势不重新回到该中枢内。

这定理三中的两个次级别走势的组合只有三种:趋势+盘整,趋势+反趋势,盘整+反趋势。其中的趋势分为上涨与下跌,分别代表从上方突破与下方跌破两种情况。而站在实用的角度,最有力的破坏,就是:趋势+盘整。例如在上涨中,如果一个次级别走势向上突破后以一个盘整走势进行整理回抽,那其后的上涨往往比较有力,特别这种突破是在底部区间。这种情况太常见了,其理论依据就在这里。

 

 

 

十二、分型、笔



后面的课程,将按照缠学的懒人线路图:“分型-笔-线段-最小级别中枢-各级别中枢、走势类型”来逐步展开“市场哲学的数学原理”系列。这几个东西,是形态学中最基本的,完全没有办法再简略了,所以无论多懒,如果真想学,必请先把这几样东西搞清楚。而如果分型、笔、线段这最基础的东西没搞清楚,不能做到在任何时刻,面对任何最复杂的图形当下地进行快速正确的分解,说要掌握缠学的理论,那纯粹是瞎掰。

下面的定义与图,都适合任何周期的K线图。图中的小线段代表的是K线,这里不分阳线阴线,只看K线高低点。


像图1这种,第二K线高点是相邻三K线高点中最高的,而低点也是相邻三K线低点中最高的,定义为顶分型;图2为底分型,第二K线低点是相邻三K线低点中最低的,而高点也是相邻三K线高点中最低的。

顶分型的最高点叫该分型的顶,底分型的最低点叫该分型的底,由于顶分型的底和底分型的顶是没有意义的,所以顶分型的顶和底分型的底就可以简称为顶和低。以后说顶和底时,就指的是顶分型的顶和底分型的底。

两个相邻的顶和底之间构成一笔,所谓笔,就是顶和底之间的其他波动,都可以忽略不算,但注意,一定是相邻的顶和底,隔了几个就不是了。而所谓的线段,就是至少由三笔组成。但这里有一个细微的地方要分清楚,因为结合律是必须遵守的,像图3这种,顶和底之间必须共用一个K线,这就违反结合律了,所以这不算一笔,而图4,就光是顶和底了,中间没有其他K线,一般来说,也最好不算一笔,而图5,是一笔的最基本的图形,顶和底之间还有一根K线。在实际分析中,都必须要求顶和底之间都至少有一K线当成一笔的最基本要求。

当然,实际图形里,有些复杂的关系会出现,就是相邻两K线可以出现如图6这种包含关系,也就是一K线的高低点全在另一K线的范围里,这种情况下,可以这样处理,在向上时,把两K线的最高点当高点,而两K线低点中的较高者当成低点,这样就把两K线合并成一新的K线;反之,当向下时,把两K线的最低点当低点,而两K线高点中的较低者当成高点,这样就把两K线合并成一新的K线。经过这样的处理,所有K线图都可以处理成没有包含关系的图形。

而图7,就给出了经过以上处理,没有包含关系的图形中,三相邻K线之间可能组合的一个完全分类,其中的二、四,就是分别是顶分型和底分型,一可以叫上升K线,三可以叫下降K线。所以,上升的一笔,由结合律,就一定是底分型+上升K线+顶分型;下降的一笔,就是顶分型+下降K线+底分型。注意,这里的上升、下降K线,不一定都是3根,可以无数根,只要一直保持这定义就可以。当然,简单的,也可以是1、2根,这只要不违反结合律和定义就可以。

 

0

 

对于分型,里面最大的麻烦,就是所谓的前后K线间的包含关系,其实,有点简单的几何思维,根据定义,任何人都可以马上得出以下的一些推论:

1
、用[di,gi]记号第i根K线的最低和最高构成的区间,当向上时,顺次n个包含关系的K线组,等价于[maxdi,maxgi]的区间对应的K线,也就是说,这n个K线,和最低最高的区间为[maxdi,maxgi]的K线是一回事情;向下时,顺次n个包含关系的K线组,等价于[mindi,mingi]的区间对应的K线。

2
、结合律是理论中最基础的,在K线的包含关系中,当然也需要遵守,而包含关系,不符合传递律,也就是说,第1、2根K线是包含关系,第2、3根也是包含关系,但并不意味着第1、3根就有包含关系。因此在K线包含关系的分析中,还要遵守顺序原则,就是先用第1、2根K线的包含关系确认新的K线,然后用新的K线去和第三根比,如果有包含关系,继续用包含关系的法则结合成新的K线,如果没有,就按正常K线去处理。

3
、有人可能要问,什么是向上?什么是向下?其实,这根本没什么可说的,任何看过图的都知道什么是向上,什么是向下。当然,作为严格的几何理论,对向上向下,也可以严格地进行几何定义,只不过,这样对于不习惯数学符号的人,头又要大一次了。

假设,第n根K线满足第n根与第n+1根的包含关系,而第n根与第n-1根不是包含关系,那么如果gn>=gn-1,那么称第n-1、n、n+1根K线是向上的;如果dn<=dn-1,那么称第n-1、n、n+1根K线是向下的。

有人可能又要问,如果gndn-1,算什么?那就是一种包含关系,这就违反了前面第n根与第n-1根不是包含关系的假设。同样道理,gn>=gn-1与dn<=dn-1不可能同时成立。

上面包含关系的定义已经十分清楚,就是一些最精确的几何定义,只要按照定义来,没有任何图是不可以精确无误地、按统一的标准去找出所有的分型来。注意,这种定义是唯一的,有统一答案的,没有任何含糊的地方,是可以在当下或任何时候明确无误地给出唯一答案的,这答案与时间无关,与人无关,是客观的,不可更改的,唯一的要求就是被分析的K线已经走出来。

从这里,缠学理论的当下性也就有了一个很客观的描述。为什么要当下的?因为如果当下那些K线还没走出来,那么具体的分型就找不出来,相应的笔、线段、最低级别中枢、高级别走势类型等就不可能划分出来,这样就无从分析了。而一旦当下的K线走出来,就可以当下按客观标准唯一地找出相应的分型结构,当下的分析和事后的分析,是一样的,分析的结果也是一样的,没有任何的不同。因此,当下性,其实就是缠学的客观性。

有人可能要问,如果看30分钟图,可能K线一直犬牙交错,找不到分型。这有什么奇怪的,在年线图里,找到分型的机会更小,可能十几年找不到一个也很正常,这还是显微镜倍数的比喻问题。确定显微镜的倍数,就按看到的K线用定义严格来,没有符合定义的,就是没有,就这么简单。如果希望能分析得更精确,那就用小级别的图,例如,不要用30分钟图,用1分钟图,这样自然能分辨得更清楚。再次强调,用什么图与以什么级别操作没任何必然关系,用1分钟图,也可以找出年线级别的背驰,然后进行相应级别的操作。看1分钟图,并不意味着一定要玩超短线,把显微镜当成被显微镜的,肯定是脑子水太多了。

从分型到笔,必须是一顶一底。那么,两个顶或底能构成一笔吗?这里,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在两个顶或底中间有其他的顶和底,这种情况,只是把好几笔当成了一笔,所以只要继续用一顶一底的原则,自然可以解决;第二种,在两个顶或底中间没有其他的顶和底,这种情况,意味着第一个顶或底后的转折级别太小,不足以构成值得考察的对象,这种情况下,第一个的顶或底就可以忽略其存在了,可以忽略不算了。

所以,根据上面的分析,对第二种情况进行相应处理(类似对分型中包含关系的处理),就可以严格地说,先顶后底,构成向下一笔;先底后顶,构成向上一笔。而所有的图形,都可以唯一地分解为上下交替的笔的连接。显然,除了第二种情况中的第一个顶或底类似的分型,其他类型的分型,都唯一地分别属于相邻的上下两笔,是这两笔间的连接。用一个最简单的比喻,膝盖就是分型,而大腿和小腿就是连接的两笔。

 

0

 

十三、笔的划分


接着上一节的课程,如何确定笔?一笔,必须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顶分型与底分型经过包含处理后,不允许共用K线,也就是不能有一K线分别属于顶分型与底分型,这一点绝对不能放松,因为这样,才能保证足够的能量力度;2、在满足1的前提下,顶分型中最高K线和底分型的最低K线之间(不包括这两K线),不考虑包含关系,至少有3根(包括3根)以上K线。显然,这里的第二个条件,比上一节定义中分型间必须至少有一个独立K线不属于顶分型与底分型的一条,要稍微放松了一点,但同样满足能量的最基本要求。唯一要注意的是在同一个图形的划分中要坚持同一标准。当然,还有一个最显然的,就是在同一笔中,顶分型中最高那K线的区间至少要有一部分高于底分型中最低那K线的区间,如果这条都不满足,也就是顶都在底的范围内或顶比底还低,这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因此,在确定笔的过程中,必须要满足上面的条件,这样可以唯一确定出笔的划分。这个划分的唯一性很容易证明,假设有两个都满足条件的划分,这两个划分要有所不同,必然是两个划分从第N-1笔以前都是相同的,从第N笔开始出现第一个不同,这个的N可以等于1,这样就是从一开始就不同。那么第N-1笔结束的位置的分型,显然对于两个划分的性质是一样的,都是顶或底。对于是顶的情况,那么第N笔,其底对于两个划分必然对应不同的底分型,否则这笔对两个划分就是相同的,这显然矛盾。由于分型的划分是唯一的,因此,这两种不同的划分里在第N笔对应的底分型,在顺序上必然有前后高低之分,而且在这两个底之间不可能还存在一个顶,否则这里就不是一笔了。

如果前面的底高于后面的底,那么前面的划分显然是错误的,因为按这种划分,该笔是没有完成的,一个底不经过一个顶后就有一个更低的底,这是最典型的笔没完成的情况。

如果前面的底不低于后面的底,那么如果再下面一个顶分型出现前,如果有一个底分型低于前面的底,那么,这两种划分都是不正确的,所划分的笔都是没完成的;如下面一个顶分型出现前,没有一个底分型低于前面的底,那么下面一个顶分型,必然高于前面的底,因此,前面的底和这个顶分型就是新的N+1笔,因此,第N笔和第N+1笔就有了唯一的划分,这个第N笔开始有不同划分相矛盾。

关于第N-1笔结束的位置的分型是底的情况,可以类似去证明。

综上所述,显然,笔的划分是唯一的。

从上面笔划分的唯一性证明中,其实也知道如何去划分笔的步骤:

一、确定所有符合标准的分型。

二、如果前后两分型是同一性质的,对于顶,前面的低于后面的,只保留后面的,前面那个可以X掉;对于底,前面的高于后面的,只保留后面的,前面那个可以X掉。不满足上面情况的,例如相等的,都可以先保留。

三、经过步骤二的处理后,余下的分型,如果相邻的是顶和底,那么这就可以划为一笔。

如果相邻的性质一样,那么必然有前顶不低于后顶,前底不高于后底,而在连续的顶后,必须会出现新的底,把这连续的顶中最先一个,和这新出现的底连在一起,就是新的一笔,而中间的那些顶,都X掉;在连续的底后,必须会出现新的顶,把这连续的底中最先一个,和这新出现的顶连在一起,就是新的一笔,而中间的那些底,都X掉。

显然,经过上面的三个步骤,所有的笔都可以唯一地划分出来。有了笔,那么接下来自然就是线段了,所谓的线段,就是至少由三笔组成,具体下节再说

 

0

十四、线段及其性质



上节说了笔,那么接下来自然就是线段了,所谓的线段,就是至少由三笔组成。线段至少由三笔组成,无非有两种:从向上一笔开始的和从向下一笔开始的。图1,就是线段的最基本形态,而图2,就是线段破坏的基本形式,也就是两线段组合的其中一种形态。

对于任何一段线段,用di代表第i个底分型的底,gi代表第i个顶分型的顶。那么,对于从向上一笔开始的,其中的分型构成这样的序列:d1g1d2g2d3g3…dngn。如果找到i和j,j>=i+2,使得dj<=gi,那么称向上线段被笔破坏。对于从向下一笔开始的,其中的分型构成这样的序列:g1d1g2d2…gndn。如果找到i和j,j>=i+2,使得gj>=di,那么称向下线段被笔破坏。(注意:笔破坏不等于线段破坏!)

由上面线段被笔破坏的定义可以证明线段分解定理:线段被破坏,当且仅当至少被有重叠部分的连续三笔的其中一笔破坏。而只要构成有重叠部分的前三笔,那么必然会形成一线段,换言之,线段破坏的充要条件,就是被另一个线段破坏。

线段具有以下性质:

首先,线段的最基本性质,就是线段必须至少有三笔,这是十分显然的,否则,一笔都能构成线段,那笔和线段又有什么区别?至于两笔为什么不能构成线段,这理由更简单,因为两笔,那么线段的两端的分型的性质肯定是一样的,要么都是顶分型,要么都是底分型,和笔一样,一个完整线段的两端的分型不可能是同性质的。也就是说,和笔一样,线段也不可能从一个顶开始结束于一个顶,或者从一个底开始结束于一个底。由此可见,线段中包含笔的数目,都是单数的。

第二,线段和笔一样,都是有方向的,从顶开始的笔一定结束在底,同样,以向上笔开始的线段一定结束于向上笔,不可能一个线段,开始是向上笔,结束于一个向下笔。同样,正如同一笔不可能出现顶低于底的情况,同一线段中,两端的一顶一底,顶肯定要高于底,如果你找出一个不符合这基本要求的线段,那肯定是错了。

第三,线段开始的那三笔,必须有重合,开始三笔没有重合的,是构不成线段的。比如一个“上下上”三笔中,“下”的那笔特别长,使得两个“上”没有重合部分,就不能构成线段。这一点实际和上一点是相通的。

第四,线段必须被线段所破坏才能确定其完成。在线段被笔破坏时,如果第一笔出现笔破坏后,接着的一笔就创新高,而且再后一笔,根本就不触及笔破坏那一笔,那么,这时候,显然构成不了线段对线段的破坏,因为后面这这三笔没有重合,不可能构成一线段。

第五,线段被线段破坏,必须不能是被同一性质的线段所破坏,也就是从向上一笔开始的线段不可能被向上一笔的线段所破坏,必然是被从向下一笔开始的线段所破坏。

 

0

 

十五、线段的划分


所有的线段,无非两种:一、从向上笔开始;二、从向下笔开始。这里以向上笔开始的线段为例说明。用S代表线段中向上的笔,X代表向下的笔。那么,以向上笔开始的线段,可以用笔的序列表示为:S1X1S2X2S3X3…SnXn。容易证明,任何Si与Si+1之间,一定有重合区间。而考察序列X1X2…Xn,该序列中, Xi与Xi+1之间并不一定有重合区间,因此,这序列更能代表线段的性质,于是就可相应作出以下定义。

定义:序列X1X2…Xn成为以向上笔开始线段的特征序列;序列S1S2…Sn成为以向下笔开始线段的特征序列。特征序列两相邻元素间没有重合区间,称为该序列的一个缺口。

关于特征序列,把其中的每一元素看成是一K线,那么,如同一般的K线图中的包含关系一样,相临元素间也存在所谓的包含关系,也可以对此进行非包含处理。经过非包含处理的特征序列,就成为标准特征序列。以后没有特别说明,特征序列都是指标准特征序列。注意,特征序列的元素包含关系,首先的前提是这些元素都在同一特征序列里,如果两个不同的特征序列之间的元素,讨论包含关系是没意义的。显然,特征序列的元素的方向,和其对应的段的方向是刚好相反的,例如,一个向上段后接着一个向下段,前者的特征序列元素是向下的,后者是向上的,因此,根本也不可能存在包含的可能。

参照一般K线图关于顶分型与底分型的定义,可以确定特征序列的顶和底。注意,以向上笔开始的线段的特征序列,只考察顶分型;以向下笔开始的线段,只考察底分型。在标准特征序列里,构成分型的三个相邻元素,只有两种可能:

第一种情况:特征序列的顶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不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那么该线段在该顶分型的高点处结束,该高点是该线段的终点;特征序列的底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不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那么该线段在该底分型的低点处结束,该低点是该线段的终点。这种情况的第一和第二元素形成了上一节中说的“笔破坏”。

第二种情况:特征序列的顶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如果从该分型最高点开始的向下一笔开始的序列的特征序列出现底分型,那么该线段在该顶分型的高点处结束,该高点是该线段的终点;特征序列的底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如果从该分型最低点开始的向上一笔开始的序列的特征序列出现顶分型,那么该线段在该底分型的低点处结束,该低点是该线段的终点。强调,在这种情况下,后一特征序列不一定封闭前一特征序列相应的缺口,而且,第二个序列中的分型,不分第一二种情况,只要有分型就可以。

上面两种情况,就给出所有线段划分的标准。显然,出现特征序列的分型,是线段结束的前提条件。这里就是把前面“线段破坏的充要条件就是被另一个线段破坏”精确化了。因此,以后关于线段的划分,都以此精确的定义为基础。这个定义有点复杂,首先请先搞清楚特征序列,然后搞清楚标准特征序列,然后是标准特征序列的顶分型与底分型。而分型又以分型的第一元素和第二元素间是否有缺口分为两种情况。一定要把这逻辑关系搞清楚,否则一定晕倒。

显然,按照这个划分标准,一切同一级别图上的走势都可以唯一地划分为线段的连接,正如一切同一级别图上的走势都可以唯一地划分笔的连接。有了这两个基础,那么整个中枢与走势类型的递归体系就可以建立起来。这是基础的基础,请务必搞清楚,否则肯定学不好。

线段的划分,都是可以当下完成的,无非是如下的程序:假设某转折点是两线段的分界点,然后对此用线段划分的两种情况去考察是否满足,如果满足其中一种,那么这点就是真正的线段的分界点;如果不满足,那就不是,原来的线段依然延续,就这么简单。由于图形不断延续,因此,除非是新股上市后最开始的一段,否则任何一段都是破坏前一段的,如果你的划分,不能保证前面每一段都是被后一段破坏,那么这划分肯定不对。线段的破坏是可以逆时间传递的,也就是说被后线段破坏的线段,一定破坏前线段,如果违反这个原则,那线段的划分一定有问题。当然,实际划分中没必要都从上市第一天开始,一般都是从图K线中近期的最高或最低点开始。选择好了开始点,就可以进行分段了。如果熟练了,就可以直接分段,因为分型、笔都可以心算就知道,直接就可以进行分段;但如果不熟练,还是先从分型开始,然后笔,再线段,这样比较稳妥。


 

0

 

 

 

 


在实际划分中,会碰到一些古怪的线段。其实,所谓的古怪,是一点都不古怪,只是一般人心里有一个印象,觉得线段都是一波比一波高或低,很简单那种,其实,线段完全不必要这样。一般来说,在类似单边的走势中,线段都很简单,不会有太复杂的情况,而在震荡中,线段出现所谓古怪的可能性就大增了。

所有古怪的线段,都是因为线段出现第一种情况的笔破坏后最终没有在该方向由该笔发展形成线段破坏所造成的,这是线段古怪的唯一原因。因为,如果线段能在该方向出现被线段破坏,那就很正常了,没什么古怪的。这里有一个细节必须注意,线段最终肯定都会被线段破坏,但线段出现笔破坏后最终并不一定在该方向由该笔发展形成线段破坏。下面,请准备好纸笔,仔细看好了别晕。

由最简单概念知道,任何线段都有方向的,例如线段B,已经确认破坏了它前面的线段(这是前提,如果线段B对前面线段的破坏都没确认,那就先确认),其方向是下,也就是由向下笔开始的线段,那么其结束笔肯定也是向下笔。因此,如果线段出现第一种情况的笔破坏,这破坏的一笔肯定是向上笔S1,但这一笔之后,没有形成特征序列的分型,满足不了第一种线段破坏的情况,因此,就在这个方向上形成不了线段的破坏。而线段,不可能被同方向的线段破坏,任何同方向的线段,或者互相毫无关系,或者就是其中一线段其实是前一线段的延续,也就是说前一线段其实根本没完成。当向上的破坏笔S1完成后,接下来肯定是向下的笔X1,这个向下的笔X1,如果破了该向上笔S1的底,那么,原来的线段B就是没结束,在继续延续。这种情况下,如果那向上笔S1突破线段B的高点,这时候就会出现,线段B的开始点并不是最高点的情况。这个向下的笔X1,如果没破该向上笔S1的底,那么,如果下面的第三笔,即再一个向上的笔S2突破了S1的顶,这时候,新线段成立,线段B肯定被破坏了。

从上面的分析就可以知道,从转折点开始,如果第一笔就对前线段笔破坏,进而该笔延伸出三笔来,其中第三笔破点第一笔的结束位置,那么,新的线段一定形成,前线段一定结束。

这种情况还有更复杂一点的,就是第三笔完全在第一笔的范围内,这样,这三笔就分不出是向上还是向下,这样也就定义不了什么特征序列,为什么?因为特征序列是和走势相反的,而走势连方向都没有,那怎么知道哪个元素属于特征序列?这种情况,无非两种最后的结果:1、最终还是先破了第一笔的结束位置,这时候,新的线段显然成立,旧线段还是被破坏了;2、最终,先破第一笔的开始位置,这样,旧线段只被一笔破坏,接着就延续原来的方向,那么,显然旧线段依然延续,新线段没有出现。(注:这种情况在下节具体分析。)

从这个例子就知道,笔破坏与线段破坏的异同。对于线段破坏的第二种情况,例如线段B对线段A是第二种情况,而线段C没有形成第二特征序列的分型又直接新高或新低了,这时候,不能认为这是三个线段,线段A、B、C加起来只能算是一个线段。

另外,一定要注意,对于第二种情况的第二特征序列的分型判断,必须严格按照包含关系的处理来,而第一种情况中,在假设分界点(分型顶点)两边不能进行包含关系处理的要求。为什么?因为在第一种情况中,如果分界点两边出现特征序列的包含关系,那证明对原线段转折的力度特别大,那当然不能用包含关系破坏这种力度的呈现。而在第二种情况的第二特征序列中,其方向是和原线段一致,包含关系的出现,就意味着原线段的能量充足,而第二种情况,本来就意味着对原线段转折的能量不足,这样一来,当然就必须按照包含关系来。

最后必须提醒的是,如果线段中,最高或最低点不是线段的端点,那么,在任何以线段为基础的分析中,例如把线段为基础构成最小级别的中枢等,都可以把该线段标准化为最高低点都在端点。因为,在以线段为基础的分析中,都把线段当成一个没有内部结构的基本部件,所以,只需要关心这线段的实际区间就可以,这样就可以只看其高低点。经过标准化处理后,所有向上线段都是以最低点开始最高点结束,向下线段都是以最高点开始最低点结束,这样,所以线段的连接,就形成一条延续不断、首尾相连的折线,这样,复杂的图形,就会十分地标准化,也为后面的中枢、走势类型等分析提供了最标准且基础的部件。

这几节说的分型、笔、线段,都是些最严格的几何定义,所有分析的答案,只和你看的走势品种与级别图有关,在这客观的观照物与显微镜倍数确定的情况下,任何的分析都是唯一的,客观的,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下面几个图可以仔细揣摩一下,但最好还是习惯从定义出发。

 

0

十六、线段特征序列分析及其应用


上节课程里,把线段的划分分为两种情况,显然,分清楚是哪种情况,对划分线段十分关键。判断的标准只有一个,就是特征序列的分型中,第一和第二元素间是否存在特征序列的缺口。

特征序列的分型中,第一元素就是以该假设转折点前线段的最后一个特征元素,第二个元素,就是从这转折点开始的第一笔,显然,这两者之间是同方向的,因此,如果这两者之间有缺口,那么就是第二种情况,否则就是第一种,然后根据定义来考察就可以。

从上节的分析可以知道,这个分型结构中所谓特征序列的元素,其实是站在假设旧线段没被破坏的角度说的,因为实际上所有的分型都是前后两段走势的分水岭、连接点。这和包含的情况不同,包含的关系是对同一段说的,而分型,必然是属于前后的,这时候,在构成分型的元素里,如果线段被最终破坏,那后面的元素肯定不是特征序列里的,也就是说,这时候,分型右侧的元素肯定不属于前后任何一段的特征序列。

这个道理其实很明白,例如前一段是向上的,那么特征序列元素是向下的,而在顶分型的右侧元素,如果最终真满足破坏前线段的要求,那么后线段的方向就是向下的,其特征序列就是向上的,而顶分型的右侧元素是向下的,显然不属于后一段的特征元素,而该顶分型的右侧元素又属于后一段,那么显然更不是前一段的特征元素。所以,对于顶分型的右侧特征元素,只是一般判断方面的一种方便的预设,就如同几何里面,添加辅助线去证明问题一样,辅助线不属于图形本身,就如同顶分型的右侧特征元素其实不一定属于任何的特征元素,但对研究有帮助,当然是要大力去用的,如此而已。

那么,如何讨论特征序列的分型中序列元素的包含关系呢?在实际判断中:

1
、在前一段没有被笔破坏时,依然不能定义后特征序列的元素,这时候,当然可以存在前一特征序列的分型,这时候,由于还在同一特征序列中,因此,序列元素的包含关系是可以成立的;

2
、而当前一段被笔破坏时,显然,最早破坏的一笔如果不是转折点开始的第一笔,那么,特征序列的分型结构也能成立,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转折点前的最后一个特征序列元素与转折点后第一个特征元素之间肯定有缺口,而且后者与最早破坏那笔肯定不是包含关系,否则该缺口就不可能被封闭,破坏那笔也就不可能破坏前一线段的走势。这里的逻辑关系很明确的,线段要被笔破坏,那么必须其最后一个特征序列的缺口被封闭,否则就不存在被笔破坏的情况。

3
、现在只剩下最后一种情况,就是最早破坏那笔就是转折点下来的第一笔,这种情况下,这一笔,如果后面延伸出成为线段的走势,那么这一笔就属于中间地带,既不能说是前面一段的特征序列,更不能说是后一段的特征序列,在这里情况下,即使出现似乎有特征序列的包含关系的走势,也不能算,因为,这一笔不是严格地属于前一段的特征序列,属于待定状态,一旦该笔延伸出三笔以上,那么新的线段就形成了,那时候谈论前一线段特征序列的包含关系就没意义了。

总之,特征序列的元素要探讨包含关系,首先必须是同一特征序列的元素,这在理论上十分明确的。由上面的分析知道,在假设的转折点前后那两元素,是不存在包含关系的,因为,这两者已经被假设不是同一性质的东西,不一定是同一特征序列的;但假设的转折点后的顶分型的元素,是可以应用包含关系的。为什么?因为这些元素间,肯定是同一性质的东西,或者就是原线段的延续,那么就同是原线段的特征序列中,或者就是新线段的非特征序列中,反正都是同一类的东西,同一类的东西,当然可以考察包含关系。

下面看一个例子:前提是0的前面都没有其他走势了,否则这种分析没意义,前面有其他走势,就有这很多不同的可能变化。
...................4
....................../\...................8
...................../..\................../\
..................../....\..........6...../..\.
\0......2........../......\......../\..../....\
.\....../\......../........\....../..\../......\
..\..../..\....../..........\..../....\/........\.....10
...\../....\..../............\../.....7..........\..../\
...1\/......\../..............\/..................\../..\
.............\/................5...................\/....\
.............3......................................9.....\
...........................................................\
............................................................\11

 

 

 

 

 

 

 

0

   ...................4
....................../\...................8
...................../..\................../\
..................../....\..........6...../..\.
\0......2........../......\......../\..../....\
.\....../\......../........\....../..\../......\
..\..../..\....../..........\..../....\/........\.....10
...\../....\..../............\../.....7..........\..../\
...1\/......\../..............\/..................\../..\
.............\/................5...................\/....\
.............3......................................9.....\
...........................................................\
............................................................\11
  


这图形好象很复杂,其实,只要找到其特征序列就可以。由于34都有第一种类型的笔突破,所以后面的特征序列就很清楚了,34、56、78,其中前两者就是假设转折点后的两元素,可以进行包含关系处理,因此可以合并为36(指区间),所以78显然和12、36构成底分型,第一种类型笔破坏后延伸出标准的特征序列分型,那显然满足线段破坏的标准。因此,38构成为03的破坏。

注意,在上一节说到这种情况时,有一段描述是:“还有更复杂一点的,就是第三笔(此图中为56)完全在第一笔(此图中为34)的范围内,这样,这三笔就分不出是向上还是向下,这样也就定义不了什么特征序列,为什么?因为特征序列是和走势相反的,而走势连方向都没有,那怎么知道哪个元素属于特征序列?这种情况,无非两种最后的结果:1、最终还是先破了第一笔的结束位置,这时候,新的线段显然成立,旧线段还是被破坏了;2、最终,先破第一笔的开始位置,这样,旧线段只被一笔破坏,接着就延续原来的方向,那么,显然旧线段依然延续,新线段没有出现。”一定要注意的是,这一段中所说的方向,就是当第三笔被第一笔包含时,没有方向,但这里面还有且只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当第五笔和第三笔之间形成与原线段相反的线段时,显然这是个有了方向的新线段,就可以用特征序列的分型来判断对原线段的破坏,于是就有了上面的图形。而这实际上就是上面的包含分析中所讨论的。

下面再讨论线段的第二种情况。在线段被笔破坏时,如果第一笔出现笔破坏后,接着的一笔就创新高,而且再后一笔,根本就不触及笔破坏那一笔,那么,这时候,显然构成不了线段对线段的破坏,因为后面这这三笔没有重合,不可能构成一线段。而这用第一种情况的判断法就更明确了,这种情况根本不可能形成特征序列的分型,当然就不可能是线段的完成。

而线段的第二种情况,其实就包含这种情况。也就是,按第一种情况,线段A没有被接着的线段B破坏,但接着的线段C破坏了线段B,因此,线段B是完成的,当然线段A也应该是完成的。注意,这里的线段A、B、C只是用结合律的原则先划分,括弧里面满足线段的基本性质,在这破坏关系没被确认之前,这只是一个假设的称呼。

各位肯定注意,在第二种情况下特别强调,第二特征序列,其实就是对应着线段C对线段B的破坏,不再分第一、二种情况了。这,其实是一个简化的方法。为什么?

如果我们坚持线段的最终破坏回补特征序列缺口情况,那么,如果线段C对线段B还是第二种情况,那么线段C的区间肯定就在线段A特征序列缺口与线段B特征序列缺口之间,如此类推,总会出现一个线段X,使得对应前面的线段是回补特征序列缺口,否则,这些线段的区间就会无限缩小,最后就会形成一个点,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学过极限的都应该能理解。所以,在一串的相对前一线段是第二种情况的线段串中,比如最终会出现第一种情况的破坏,这样倒推回来,必然有这一串假定线段间的连续破坏。

正因为这样,所以在第二种情况中的第二特征序列判断中,就不再分第一、二种情况了,这样是免得有一串线段串不断收敛后倒推回来的麻烦。这在数学上当然是绝对完美,但操作起来太麻烦,而且这种特殊的情况很少见,就更没必要了。那为什么在线段第一特征序列要区分第二种情况?是因为不希望在线段的层次上出现小级别转大级别这样不确定的情况,用第二种情况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0

十七、中枢、走势、级别


走势中枢的概念:某级别走势类型中,被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的部分,称为走势中枢。换言之,走势中枢就是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重叠部分所构成。注意,这个定义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中枢;二、走势类型及其连接。这两方面相互依存,如果没有走势类型,中枢也无法定义;而没有中枢,走势也无法分出类型。如果理论就此打住,那么一个循环定义就不可避免。要解决该循环,级别的概念是不可缺少的。有了级别,一个严格的递归式定义才可以展开。

这里有一个递归的问题,就是这次级别不能无限下去,就像有些半吊子哲学胡诌什么“一分为二”,而“分”不是无限的,按照量子力学,物质之分是有极限的,同样,级别之次也不可能无限。所谓的最低级别,就如量子力学的量子概念,物理世界不是想当然地无限连续的,而市场的交易同样如此。在实际之中,对最后不能分解的级别,其走势中枢就不能用“至少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所重叠”定义,而定义为至少三个该级别线段的重叠部分。最严格去定义,每笔的交易是最低级别的,连续三笔相同价位的交易,就构成最低级别的中枢(注意这里两个最低级别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对实际操作,都把这最低的不可分解级别设定为1分钟或5分钟线,当然,也可以设定为1秒种线,但这都没有太大区别。比如当设定为1分钟线时,那么至少三个1分钟单位K线的重叠部分就构成图形可见的最低级别中枢,而三个连续已完成的1分钟笔构成一个1分钟类中枢,三个连续已完成的1分钟线段就构成一个1分钟中枢。为什么不能由1分钟K线或笔构成1分钟中枢?其实,这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实质上,我们是可以设计这样的程序,也就是用单位K线或笔当成构成最小中枢的零件,但这样构造出来的系统,其稳定性极差。这个问题在后面的课程里阐述。

有一个最低级别中枢的走势,就是最低级别的盘整走势类型;有两个最低级别中枢的走势,就是最低级别的趋势走势类型,如果第二个中枢比第一个高,那就是上涨走势类型,反之就是下跌走势类型。一般来说,假设依次存在着N(N>2)个中枢,只要依次保持着第N个中枢比N-1个高的状态,那么就是上涨走势类型的延续;依次保持着第N个中枢比N-1个低的状态,就是下跌走势类型的延续。显然,根据上面的定义,在最低级别的上涨里,只要也只有出现依次第N个中枢不再高于、即等于或低于第N-1个的状态,才可说这最低级别的上涨结束。最低级别下跌的情况与此相反。

上面就用最低级别的中枢把走势在最低级别上进行了完全分类,而三个连续的最低级别走势类型之间,如果发生重叠关系,也就是三个最低级别走势类型所分别经过的价格区间有交集,那么就形成了高一级别的中枢。有了该中枢定义,依照在最低级别上的分类方法,同样在高级别上可以把走势进行完全的分类,而这个过程可以逐级上推,然后就可以严格定义各级别的中枢与走势类型而不涉及任何循环定义的问题。但如果按严格定义操作,必须从最低级别开始逐步确认其级别,太麻烦也没多大意义,所以才有了后面1、5、15、30、60分钟,日、周、月、季、年的级别分类。在这种情况下,就可以不大严格地说,三个连续1分钟走势类型的重叠构成5分钟的中枢,三个连续5分钟走势类型的重叠构成15或30分钟的中枢等话。在实际操作上,这种不大严格的说法不会产生任何原则性的问题,而且很方便,所以就用了,对此,必须明确。

显然,站在任意一个固定级别里,走势类型是可以被严格划分的。例如,说一个5分钟的走势类型,显然不可能包含一个30分钟的中枢,因为按定义,一个单独的5分钟走势类型无论如何延续,也不可能出现一个30分钟的中枢。要形成一个30分钟的中枢,显然只能是3个以上5分钟走势类型的连接才可能。走势类型与走势类型的连接,这两个概念不可能有任何含糊的地方。5分钟走势类型,必须包含也最多包含5分钟级别中枢,至于是1个还是5个,都不影响是5分钟走势类型,只不过可被分类成是5分钟级别的盘整类型还是趋势类型而已。

本节过后,关于缠学基础元素的定义已全部完成,后面就是建立在这些基础元素之上的对走势分析理论的逐步展开。

 

0

十八、技术分析第一基本原理


任何级别的所有走势,都能分解成趋势与盘整两类,而趋势又分为上涨与下跌两类。以上结论,不是从天而降的,而是从无数图形的分析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这个从实际图形中总结出来的简单经验,却是一切有关技术分析理论的唯一坚实基础。这个基础,所有接触技术分析的人都知道,但可惜没有人能深究下去,然后就沉入技术指标、交易系统等苦海不能自拔。试想,基础都没搞清楚,又有什么可立起来?而基础稳固了,技术指标、交易系统等都是小儿科了。由此基础结论可得到:

“技术分析基本原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终要完成。用更简练的话,就是“走势必完美”。

“走势必完美”这句话有两个不可分割的方面:任何走势,无论是趋势还是盘整,在图形上最终都要完成。另一方面,一旦某种类型的走势完成以后,就会转化为其他类型的走势。在技术分析里,如何在不同的走势类型之间的灵活运动,是实际操作中最困难的部分,也是技术分析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这个原理的重要性在于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很难实用的、静态的“所有级别的走势都能分解成趋势与盘整”,转化成动态的、可以实用的“走势类型终要完成”。所谓走势必完美,就是分型、笔、线段、不同级别走势类型所对应的递归函数,能将行情的任何走势唯一地分解。

唯一分解定理,在现代数学理论的任何分枝中都是核心的问题。一个具备唯一分解定理的理论,都是强有力的。例如,当时在解决费马猜想时,用到分圆域的问题,但分圆域没有唯一分解定理,也就是唯一分解并不是总能成立,这样只能引进理想数,使得在理想数的角度能让唯一分解定理成立,从而展开了代数数论一个全新篇章。

缠学,就是把仿佛毫无头绪的股票走势,给出了唯一分解定理,也就是走势必完美,这等于引进理想数,使得代数数论升堂入室一样牛。当然,对于这个问题,如果有好的现代数学背景,理解得更深一点。如果没有也无所谓,缠学已经把大的背景藏在后面,给出了浅的、谁都可以应用的操作方法,把那方法搞明白就可以。例如,分型等于递归函数的a0,这完全可以随意设计,如何设计都不会影响到唯一分解定理的证明。但现在这种设计,一定是所有可能设计中最好的,这使得笔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并把最多的偶然因数给消除了,使得实际的操作中更容易把走势分解。注意,很多人连分型都没完全搞明白,分型不需要任何假设,只需要符合定义就可以,是否符合,只有唯一的答案,不需要任何假设。有了走势必完美,就可以把一切关于走势的理论包含其中,所以缠学可以包含所有其他的理论并指出其不足的地方,就在于其解决了最根本的理论问题:唯一分解。

如果是单纯地唯一分解,并不能显示缠学真正厉害之处,因为走势必完美对应的是一种最特殊、最强有力的唯一分解,这看似毫无规律的市场走势竟然有这样完美的整体结构,这才是最牛的地方。最完美的系统,肯定是自然数了,为什么?因为自然数具有诸多的唯一分解方式,例如素数的分解,但还有一种最牛的分解,就是对于幂级数的唯一分解,因为有这种分解,所以自然数有记数法。例如,2的幂级数对应的唯一分解就是2进位,而10的就是10进位。如果没有这种分解,我们就不能用记数法记录自然数了。正因为这分解如此有力,所以我们都会觉得很平常,似乎自然数有记数法是天经地义的,其实,这才是自然数整体结构中最牛的地方。而一般的数系,一般是没有这种性质的。


 

0

同样,缠学给出的递归函数,完美地给出市场走势一个类似记数法一样的唯一分解,也就是说,揭示了看似毫无规律的市场走势竟然有着和自然数有着类似的整体结构,完全超越一般的想象。正因为缠学揭示了看似毫无规律的市场走势有如此完美的整体规律,所以才有了其后一系列的操作可能。这才是走势必完美真正关键的地方。

因此,级别在本理论中就极端关键了。为什么?因为这里递归函数是有级别的,是级别依次升大的。所以,搞不明白级别,根本就搞不明白本理论。

那么,这样一个整体结构有什么厉害的结论呢?这可以推演的东西太多了,随便说一个,就是区间套方法的应用。如果市场走势没有本理论所揭示的整体结构,那么区间套是不会存在,也就是没有操作意义的。因此,区间套的方法,就是走势必完美的一个重要的应用。有了区间套,买卖点的精确定位才有可能,也就是说走势必完美的存在导致了买卖点可以精确定位,这显然是操作中最牛的一种方式了。

从1分钟一直到年,对应着8个级别,其实,这些级别的名字是可以随意取的,只是这样比较符合习惯。否则说级别1、2的,容易搞不清楚。当然,加上线段与笔,可以有更精细的分解,但一般来说没这必要。任何走势,都可以在这些级别构成的分解中唯一地表达。但一般来说,对于一般的操作,没必要所有分解都搞到年、季、月这么大的级别,因为这些级别,一般几年都不变一下。所以,一般来说,1、5、30分钟三个级别的分解,就足以应付所有的走势。当然,对于大点的资金,可以考虑加上日级别的。

也就是说,任何走势,都可以唯一地表示为a1A1+a5A5+a30A30的形式,式中a1A1表示1分钟级别走势,以此类推。而级别的存在,一个必然的结论就是,任何高级别的改变都必须先从低级别开始。例如,绝对不可能出现5分钟从下跌转折为上涨,而1分钟还在下跌段中。有了这样一个最良好的结构,那么,关于走势操作的完全分类就成为可能。

完全分类,其实是一个超强的实质性质。学点现代数学就知道,绝大多数系统并不一定存在完全分类的可能,而要研究一个系统,最关键的是找到某种方式实现完全分类,说得专业点,就是具备某种等价关系。

而由于走势必完美,所以走势就是可以完全分类的,而所有的分类,都有明确的界限,这样,任何的走势都成为可控的。这种可控并不需要任何人的预测或干预,而是当下直接地显现的,你只需要根据这当下的显示,根据自己的操作原则操作就可以。

注意,完全分类是级别性的,是有明确点位界限的。而不是粗糙的上下平的无聊概念。也就是说,缠学完全是数量化的,因此就是精确化的,里面不存在任何含糊的地方。

所以,明白上面这些,是初学的第一重点,这样学习时就有了一个大概的框架,而不至迷失于理论中了。

 

 

 

 

 

 

0

 

十九、技术分析基础构架与三类买卖点



有了中枢的定义后,就可以在任何一个级别的走势中找到走势中枢。那么,是否可能在某级别存在这样的走势,不包含任何走势中枢?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图形上的“向上+向下+向上”或“向下+向上+向下”都必然产生某一级别的走势中枢,没有走势中枢的走势图只意味着在整张走势图形上只存在两个可能,就是一次向下后永远向上,或者一次向上后永远向下。要出现这两种情况,该交易品种必然在一定时期交易后永远被取消交易,而这里探讨走势的一般情况,其前提就是该走势可以不断延续下去,不存在永远取消交易的情况。所以,相应有:

“技术分析基本原理二”:任何级别任何完成的走势类型,必然包含一个以上的走势中枢。

由技术分析基本原理一、二以及走势中枢的定义,就可以严格证明:

“走势分解定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都可以分解成同级别“盘整”、“下跌”与“上涨”三种走势类型的连接。

显然,一个高级别的走势类型必然就是由几个低级别的走势类型连接而成,但不一定都是次级别的走势类型,例如,a+B+b,B是30分钟中枢,由3个5分钟走势类型构成,a、b是1分钟走势类型,那么a+B+b这个30分钟走势类型就能分解成2个1分钟走势类型和3个5分钟走势类型的连接。但我们还可以通过拆散重分,使得一个高级别的走势类型必然就是由几个次级别的走势类型连接而成,由于中枢里至少有三段次级别走势类型,所以就有了 :

“走势分解定理二”: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类型,都至少由三段以上次级别走势类型构成。

这些证明都很简单,就和初中几何的证明一样,例如,还是上面a+B+b的例子,估计很多人怎么都看不出为什么这分解定理一定成立。其实,不妨假设B中有三段5分钟走势类型,分别表示为B1、B2、B3,那么a+B+b=a+ B1+B2+B3+b=( a+ B1)+B2+(B3+b),显然( a+ B1)、B2、(B3+b)都是5分钟走势类型,这就是该分解定理所说的东西。学过一点抽象代数的都容易理解上面的话,用抽象的话说,就是走势类型连接这种运算是符合结合律的。但走势类型的连接运算不符合交换率,这就是该运算的特别之处。只要明白了走势类型连接运算的结合性,那就不难同时明白分解定理一。其实,就像量子力学有多种数学的处理形式,缠学同样可以用抽象代数的方法来处理,只是那样的话,就更少人能看懂了。而抽象的方法,不仅简洁,而且更能暴露其实质。这些以后再说,现在还是用比较简单的、类似几何的方法去理解。

由上面的原理和定理,就可以严格地给出具体操作唯一可以依赖的两个坚实的基础。因为某种类型的走势完成以后就会转化为其他类型的走势,对于下跌的走势来说,一旦完成,只能转化为上涨与盘整,因此,一旦能把握下跌走势转化的关节点买入,就在市场中占据了一个最有利的位置,而这个“转化的关节点”的买入点,就是“第一类买点”;而因为无论是趋势还是盘整在图形上最终都要完成,所以在第一类买点出现后第一次次级别回调制造的低点,是市场中第二有利的位置,为什么?因为上涨和盘整必然要在图形上完成,而上涨和盘整在图形上的要求,是必须包含三个以上的次级别运动,因此后面必须还至少有一个向上的次级别运动,这样的买点是绝对安全的,这个买点就是“第二类买点”。买点的情况说了,卖点的情况反之亦然。

该两类买卖点是被最基础的分析所严格保证的,就如同几何中严格定理一样,只要找准了这两类买卖点,在市场的实际走势中是战无不胜的,是波涛汹涌的市场中最坚实的港湾。关于该两类买卖点与走势及上述原理、定理间密不可破的逻辑关系,必须切实理解体会,这是所有操作中最坚实、最不能混淆的基础。


 

0

由上面的原理、定理,可以继续证明:

“买卖点定律一”:任何级别的第二类买卖点都由次级别相应走势的第一类买卖点构成。

这样,任何由第一、二类买卖点构成的买卖点,都可以归结到不同级别的第一类买卖点。由此得到:

“趋势转折定律”:任何级别的上涨转折都是由某级别的第一类卖点构成的;任何的下跌转折都是由某级别的第一类买点构成的。

注意,这某级别不一定是次级别,因为次级别里可以是第二类买卖点,而且还有这种情况,就是不同级别同时出现第一类买卖点,也就是出现不同级别的同步共振,所以这里只说是某级别。

前面已经很明确地指出,走势中枢由前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的重叠部分确定。其后的走势有两种情况:一、该走势中枢的延伸。二、产生新的同级别走势中枢。而在趋势里,同级别的前后走势中枢是不能有任何重叠的,这包括任何围绕走势中枢产生的任何瞬间波动之间的重叠。因此,如果三个连续次级别走势类型的重叠区间虽然不和前面的走势中枢有任何重叠,但围绕该中枢产生的波动触及前面走势中枢延续时的某个瞬间波动区间,这时候,就不能认为该走势类型是趋势,而只是产生一个更大级别的走势中枢。

这里,必须把两种情况严格区分。一、走势中枢以及其延伸。这种情况下,所有围绕走势中枢产生的前后两个次级波动都必须至少有一个触及走势中枢的区间。否则,就必然产生一个新的三次连续次级走势类型的重叠部分离开原来的走势中枢,这与走势中枢的延续矛盾。二、一个走势中枢完成前,其波动触及上一个走势中枢或延伸时的某个瞬间波动区间,由此产生更大级别的走势中枢。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能区别以上的情况,例如,一个股票开盘立刻封涨停,那么,只能算是最低级别上出现了走势中枢的延伸,无论这个延伸有多长时间,都不可能产生更大级别的走势中枢。如果该股票第二天开始继续开盘涨停,那么就形成一个最低级别上的趋势,这个趋势可以无限延伸下去,但只要依然只是只形成最低级别的走势中枢,无论能连续涨停多少天,都不足以形成最大级别的走势中枢,除非中途有打开涨停的时候。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就是所谓的庄股,如果有一个庄家特别有毛病,每天就成交一次,每天的价位都一样,这样也只形成一个最低级别的走势中枢,大级别的中枢都不能形成。

换言之,走势中枢的延伸与不断产生新的走势中枢并相应围绕波动互不重叠而形成趋势,在这两种情况下,一定不可能形成更大级别的走势中枢。而要形成一个更大级别的走势中枢,必然要采取第三种的方式,就是围绕新的同级别走势中枢产生后的波动与围绕前中枢的某个波动区间产生重叠。由此可马上得到一个重要的定理:

“走势级别延续定理一”:在更大级别走势中枢产生前,该级别走势类型将延续。也就是说,只能是只具有该级别走势中枢的盘整或趋势的延续。


 

0

这里由定理一很简单就能证明一个更重要的定理对走势改变给一个更精确、预先的界定:

“走势级别延续定理二”:更大级别走势中枢产生,当且仅当围绕连续两个同级别走势中枢产生的波动区间产生重叠。

这里来一个比喻就好理解了,走势中枢就如同恒星,和围绕该恒星转动的行星构成一个恒星系统。而两个同级别恒星系统要构成一个更大级别的系统,首先必然要至少是其中的外围行星之间发生关系,这就是定理二说的东西。

有了上面的定理,就可以很精确地讨论走势中枢的问题了:根据走势中枢的数学表达式: A、B、C,分别的高、低点是a1\a2,b1\b2,c1\c2,则中枢的区间就是[max(a2,b2,c2),min(a1,b1,c1)]。而中枢的形成无非两种,一种是回升形成的,一种是回调形成的。对于第一种有a1=b1,b2=c2;对第二种有a2=b2,b1=c1。但无论是哪种情况,中枢的公式都可以简化为[max(a2,c2),min(a1,c1)]。显然,A、C段,其方向与中枢形成的方向是一致的,由此可见,在中枢的形成与延伸中,由与中枢形成方向一致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的区间重叠确定。例如,回升形成的中枢,由向上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的区间重叠确定,反之依然。为方便起见,以后都把这些与中枢方向一致的次级别走势类型称为Z走势段,按中枢中的时间顺序,分别记为Zn等,而相应的高、低点分别记为gn、dn,定义四个指标,GG=max(gn),G=min(gn),D=max(dn),DD=min(dn),n遍历中枢中所有Zn。特别地,再定义ZG= min(g1、g2),ZD=max(d1、d2),显然,[ZD,ZG]就是走势中枢的区间,由此有了如下定理:

“走势中枢中心定理一”:走势中枢的延伸等价于任意区间[dn,gn]与[ZD,ZG]有重叠。换言之,若有Zn,使得dn>ZG或gn

“走势中枢中心定理二”:前后同级别的两个走势中枢,后GG<前DD=下跌及其延续;后DD>前GG=上涨及其延续。后ZG<前ZD且后GG>=前DD,或后ZD>前ZG且后DD=<前GG,则等价于形成高级别的走势中枢。

由“走势中枢中心定理一”可以得到:

“第三类买卖点定理”: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上离开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试,其低点不跌破ZG,则构成第三类买点;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向下离开走势中枢,然后以一个次级别走势类型回抽,其高点不升破ZD,则构成第三类卖点。

注意,第三类买卖点比第一、二类要后知后觉,但如果抓得好,往往不用浪费盘整的时间,比较适合短线技术较好的资金。但一定要注意,并不是任何回调回抽都是第三类买卖点,必须是第一次。而且,第三类买卖点后,并不必然是趋势,也有进入更大级别盘整的可能,但这种买卖之所以必然赢利,就是因为即使是盘整,也会有高点出现。操作策略很简单,一旦不能出现趋势,一定要在盘整的高点出掉,这和第一、二类买点的策略是一样的。

缠学对技术分析基础的理论构建,绝对前无古人,就像欧几里德之于几何一样。这是为纷繁的技术分析找到了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由这些原理、定理,可以继续引申出不同的定理,就像几何里面一样。这些定理,都是抛开一切偶然因数的,而实际的操作,必须建立在此之上,才会长期立于不败之地。 这些问题以后还要逐步展开。

 

0

 

二十、三类买卖点分析的完备性


前面已经说过三类买卖点,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除了这三类买卖点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类型的买卖点?答案是否定的。这里必须强调的是,这三类买卖点,都是被理论所保证的,100%安全的买卖点,如果对这三类买卖点的绝对安全性没有充分的理解,就绝对不可能也绝对没有对缠学技术分析理论有一个充分的理解。市场交易,归根结底就是买卖点的把握,买卖点的完备性就是理论的完备性,因此,对这个问题必须进行一个概括性的论述。

所谓100%安全的买卖点,就是这点之后,市场必然发生转折,没有任何模糊或需要分辨的情况需要选择。市场交易,不能完全建筑在或然上,这市场的绝对必然性,是交易中唯一值得信赖的港湾。股票市场,不是一个单纯的理论问题。虽然在理论上可以向所有人揭示其买卖点的完备性,但买卖点不可能自动去买卖,最终的交易是人去完成的,相同的工具,可能在不同的人手下就有了完全不同的结果,而市场只看结果,任何人,哭着喊着说自己所用的理论是完备的、最好的都没用,是人使理论,而非理论使人,要让这人使理论达到理论一般的完美,最终只能靠自己在市场中的修炼了。

从上面一系列关于走势中枢的分析可知,在走势中的任何一个点,必然面临两种可能:走势类型的延续或转折。换言之,例如对于一个必然的买点,必须满足以下的两种情况之一:一个向上的延续或一个由下往上的转折。对于延续的情况,能产生的,只能是在一个上升的过程中,否则就无所谓延续了,对于上升的延续中产生的买点,必然有一个中枢在前面存在着;对于转折,被转折的前一段走势类型只能是下跌与盘整,而无论的下跌还是盘整,买点之前都必然有一个走势中枢存在。归纳上述,无论前面的走势是什么情况,都唯一对应着一个中枢存在后走势的延续或转折,这分析对卖点同样有效。

因此,所有买卖点都必然对应着与该级别最靠近的一个中枢的关系。对于买点来说,该中枢下产生的必然对应着转折,中枢上产生的必然对应着延续。而中枢有三种情况:延续、扩张与新生。如果是中枢延续,那么在中枢上是不可能有买点的,因为中枢延续必然要求所有中枢上的走势都必然转折向下,在这时候,只可能有卖点。而中枢扩张或新生,在中枢之上都会存在买点,这类买点,就是第三类买点。也就是说,第三类买点是中枢扩张或新生产生的。中枢扩张导致一个更大级别的中枢,而中枢新生,就形成一个上涨的趋势,这就是第三类买点后必然出现的两种情况。对于更大级别中枢的情况,肯定没有马上出现一个上涨趋势的情况诱人,所以对于实际操作中,任何尽量避免第一种情况就是一个最大的问题。但无论是哪种情况,只要第三类买点的条件符合,其后都必然要赢利,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对于中枢下形成的买点,但如果该中枢是在上涨之中的,在中枢之下并不能必然形成买点,中枢下的买点,只可能存在于下跌与盘整的走势类型中。换言之,一个上涨趋势确定后,不可能再有第一类与第二类买点,只可能有第三类买点。而对于盘整的情况,其中枢的扩张与新生,都不能必然保证该买点出现后能产生向上的转折,因为其扩张与新生完全可以是向下发展的,而对于中枢延续的情况,中枢形成后随时都可以打破而结束延续,也不必然有向上的转折,所以盘整的情况下,中枢下也不必然产生买点。因此,只有在下跌确立后的中枢下方才可能出现买点。这就是第一类买点。

第二类买点是和第一类买点紧密相连的,因为出现第一类买点后,必然只会出现盘整与上涨的走势类型,而第一买点出现后的第二段次级别走势低点就构成第二类买点,根据走势必完美的原则,其后必然有第三段向上的次级别走势出现,因此该买点也是绝对安全的。第二类买点,不必然出现在中枢的上或下,可以在任何位置出现,中枢下出现的,其后的力度就值得怀疑了,出现扩张性中枢的可能性极大,在中枢中出现的,出现中枢扩张与新生的机会对半,在中枢上出现,中枢新生的机会就很大了。但无论哪种情况,赢利是必然的。

显然,第一类买点与第二类买点是前后出现的,不可能产生重合,而第一类与第三类买点,一个在中枢之下、一个在中枢之上,也不可能产生重合。只有第二类买点与第三类买点是可能产生重合的,这种情况就是:第一类买点出现后,一个次级别的走势凌厉地直接上破前面下跌的最后一个中枢,然后在其上产生一个次级别的回抽不触及该中枢,这时候,就会出现第二类买点与第三类买点重合的情况,也只有这种情况才会出现两者的重合。当然,在理论上没有任何必然的理由确定第二、三类买点重合后一定不会只构成一个更大级别的中枢扩张,但实际上,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大级别的上涨往往就会出现。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大盘在94年7月底部跌到325点后,8月1日跳空高开,5分钟上形成单边上涨突破前面的30分钟中枢,第二天大幅上冲后突然大幅回洗形成5分钟的走势级别的回抽,那时候最高已经摸到快500点,一天半上涨50%,又半天回跌15%,这样的回抽,一般来说是很恐怖的,但如果明白第二类买点与第三类买点的重合道理,就知道这是最好的补进机会,结果第三天又开始单边上扬,第六天达到750点。这是指数上最典型的一个例子了。而且,325点留下的缺口至今未补,中国几十年的一个大牛市,从指数上看,这是一个最重要的缺口了,将支持中国股市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牛市。

对卖点的分析是一样的,归纳起来,就有:

“买卖点的完备性定理”:市场必然产生赢利的买卖点,只有第一、二、三类。

相同的分析,可以证明:

“升跌完备性定理”:市场中的任何向上与下跌,都必然从三类买卖点中的某一类开始以及结束。换言之,市场走势完全由这样的线段构成,线段的端点是某级别三类买卖点中的某一类。

必须强调的是,和中枢及走势一样,买卖点是有级别的。走势是客观的,而用什么级别去分析这走势却是主观的。根据“走势分解定理一”,任何级别的任何走势,都可以分解成同级别“盘整”、“下跌”与“上涨”三种走势类型的连接,那么就意味着,按某种级别去操作,就等于永远只处理三种同一级别的走势类型及其连接。还是上一节a+B+b的例子,站在5分钟级别的角度,这里有三个走势类型的连接,站在30分钟级别的角度,就只有一个走势类型。那么,前面反复说的,确定自己操作的级别,就是确定自己究竟是按什么级别来分析、操作。例如,5分钟级别上下上的三段趋势,意味着在5分钟级别上有2个第一类买点、2个第一类卖点,按买点买、卖点卖的原则,就有2次的完整操作;而按30分钟级别看,这里就没有买卖点,所以就无须操作。


 

0

从纯理论的角度,操作级别越低,相应的效率越高,但实际操作级别是不可能随意低的,而究竟按什么级别来分析、操作,和你的资金等具体条件相关。例如,T+1的情况下,按1分钟以下级别的操作,就面临着不能顺利兑现的风险,而系统的操作,要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考虑其中,因此完全按1分钟以下级别的操作是不可能的,除非是T+0。此外,级别越小,平均的买卖点间波幅也越小,因此,那些太小的级别,不足以让交易成本、交易误差等相对买卖点间波幅足够小,这样的操作,从长期的角度看,是没有意义的。所谓的交易误差,可以包括很多,例如你看见买点到你实际操作完成,必然有一个时间差,因此也就有了价位上的差别,这对于大级别无所谓,但对特小级别,那就需要特别精确,而这是不可能长期达到的。

因此,根据各种情况,就可以相应定好自己的操作级别,这样就可以按照相应的级别分析、操作。也就是说,一旦该级别出现买卖点,你必须进入或退出。也就是说,在你的操作级别上,你是不参与任何调整或下跌走势类型的。制定了相应级别,是否按照次级别以下进行部分操作,那是操作风格问题,而实际上是应该安排这种操作的,特别当进入一个你的操作级别的次级别盘整或下跌,这是你可以忍受的最大级别非上涨走势,当然要操作一下来降低自己的成本。如果你的操作级别很大,那么其次级别的次级别,也可以用来部分操作的。这样,整个操作就有一定的立体性,从而更降低其风险,也就是能进行把成本降低这唯一能降低风险的活动,只有当成本为0时,才算真正脱离风险。

根据“走势分解定理”,很容易就证明:

“买卖点级别定理”:大级别的买卖点必然是次级别以下某一级别的买卖点。

这个证明很简单,具体就不写了,还用上面的例子来说明:a+B+b=a+ B1+B2+B3+b=( a+ B1)+B2+(B3+b),最后的(B3+b)形成30分钟的买卖点,那么自然其极限点在b上,对b进行分解,如果该极限点不是b的买卖点,那么就意味着b还没完成,还要延伸下去,那么这极限点自然也不会是(B3+b)的极限点,这就矛盾了。但注意,大级别的买卖点不一定就是次级别的买卖点,在这个例子里,b可以是1分钟级别的,就不是30分钟级别的次级别了。所以只能说是次级别以下某一级别的买卖点。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有时候一个1分钟的背驰就会引发大级别下跌的原因。在最规范的走势中,该大级别的买卖点刚好是下面所有级别的买卖点。当然,这还是一个很粗糙的定理,在以后的课程里,还有更精细的,这以后再说了。

 

0

二十一、背    


买卖点的判断,离不开背驰。下面以最典型的a+A+b+B+c走势为例阐述背驰的问题。注意,不是任何a+A+b+B+c形式都有背驰的。

首先,没有趋势,没有背驰。当说a+A+b+B+c中有背驰时,必须要a+A+b+B+c是一个趋势。而一个趋势,就意味着A、B是同级别的中枢,否则,就只能看成是其中较大中枢的一个震荡。例如,如果A的级别比B大,就有a+A+b+B+c=a+A+(b+B+c),a与(b+B+c)就是围绕中枢A的一些小级别波动。这样,是不存在背驰的,最多就是盘整背驰。当然,对于最后一个中枢B,背驰与盘整背驰有很多类似的地方,用多义性,可以把b、c当成B的次级波动。但多义性只是多角度,不能有了把b、c当成B的次级波动这一个角度,就忘了a+A+b+B+c是趋势且A、B级别相同的角度。多义性不是含糊性,不是怎么干怎么分都可以,这是必须不断反复强调的。

其次,c必然是次级别的,也就是说,c至少包含对B的一个第三类买卖点,否则,就可以看成是B中枢的小级别波动,完全可以用盘整背驰来处理。而b是有可能小于次级别的,力度最大的就是连续的缺口,也就是说,b在级别上是不能大于c的。例如,如果b是次级别,而c出现连续缺口,即使c没完成,最终也延续成次级别,但c是背驰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还有,如果a+A+b+B+c是上涨,c一定要创出新高;a+A+b+B+c是下跌,c一定要创出新低。否则,就算c包含B的第三类买卖点,也可以对围绕B的次级别震荡用盘整背驰的方式进行判断。对c的内部进行分析,由于c包含B的第三类买卖点,则c至少包含两个次级别中枢,否则满足不了次级别离开后次级别回拉不重回中枢的条件。这两个中枢构成次级别趋势的关系,是最标准最常见的情况,这种情况下,就可以继续套用a+A+b+B+c的形式进行次级别分析确定c中内部结构里次级别趋势的背驰问题,形成类似区间套的状态,这样对其后的背驰就可以更精确地进行定位了。

如果一时搞不懂中枢的问题,可以用MACD对背弛进行辅助判断,这是一种不绝对精确,但比较方便,容易理解的方法,就用这个方法,也足以应付一般的情况了。必须说明的是,由于MACD本身的局限性,要精确地判断背驰,还是要从中枢本身出发,但利用MACD,对一般人理解和把握比较简单点,而这已经足够好了。光用MACD辅助判断,即使你对中枢不大清楚,只要能分清楚A、B、C三段,其准确率也应该在90%以上。而配合上中枢,那是100%绝对的,因为这可以用纯数学的推理逻辑地证明。

首先,背弛同样有级别的问题,一个1分钟级别的背弛,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不会制造一个周线级别的大顶,除非日线上同时也出现背弛。但出现背弛后必然有逆转,这是没任何商量余地的。有人要问,究竟逆转多少?那很简单,就是重新出现新的次级别买卖点为止。由于所有的买卖点,最终都可以归到某级别的第一类买卖点,而背驰与该种买卖点密切相关,所以可以这样说,任何的逆转,必然包含某级别的背驰,以后用严格的方法,可以证明如下定理:

“背驰-买卖点定理”:任一背驰都必然制造某级别的买卖点,任一级别的买卖点都必然源自某级别走势的背驰。

该定理的证明这理暂且不说了,换句话说,只要你看到某级别的背驰,必然意味着要有逆转。但逆转并不意味着永远的,例如,日线上向上的背驰制造一个卖点,回跌后,在5分钟或30分钟出现向下的背驰制造一个买点,然后由这买点开始,又可以重新上涨,甚至创新高,这是很正常的情况。

用MACD判断背驰,首先要有两段同向的趋势。同向趋势之间一定有一个盘整或反向趋势连接,把这三段分别称为A、B、C段。显然,B的中枢级别比A、C里的中枢级别都要大,否则A、B、C就连成一个大的趋势或大的中枢了。A段之前,一定是和B同级别或更大级别的一个中枢,而且不可能是一个和A逆向的趋势,否则这三段就会在一个大的中枢里了。

 

 

归纳上述,用MACD判断背驰的前提是,A、B、C段在一个大的趋势里,其中A之前已经有一个中枢,而B是这个大趋势的另一个中枢,这个中枢一般会把MACD的黄白线(也就是DIFF和DEA)回拉到0轴附近。而C段的走势类型完成时对应的MACD柱子面积(向上的看红柱子,向下看绿柱子)比A段对应的面积要小,这时候就构成标准的背弛。

注意,看MACD柱子的面积不需要全出来,一般柱子伸长的力度变慢时,把已经出现的面积乘2,就可以当成是该段的面积。所以,实际操作中根本不用回跌后才发现背驰,在上涨或下跌的最后阶段,判断就出来了,一般都可以抛到最高价位和买在最低价位附近。

一般来说,一个标准的两个中枢的上涨,在MACD上会表现出这样的形态,就是第一段,MACD的黄白线从0轴下面上穿上来,在0轴上方停留的同时,形成相应的第一个中枢,同时形成第二类买点,其后突破该中枢,MACD的黄白线也快速拉起,这往往是最有力度的一段,一切的走势延伸等等,以及MACD绕来绕去的所谓指标钝化都经常出现在这一段,这段一般在一个次级别的背驰中结束,然后进入第二个中枢的形成过程中,同时MACD的黄白线会逐步回到0轴附近,最后,开始继续突破第二个中枢,MACD的黄白线以及柱子都再次重复前面的过程,但这次,黄白线不能创新高,或者柱子的面积或者伸长的高度能不能突破新高,出现背驰,这就结束了这一个两个中枢的上涨过程。明白这个道理,大多数股票的前生后世,一早就可以知道了。

必须注意,MACD在0轴附近盘整以及回抽0轴所形成的中枢,不一定就是相应级别的中枢,而是至少是该级别的中枢。例如日线MACD的0轴盘整与回拉,至少构成日线的中枢,但也可以构成周线的中枢,这时候就意味着日线出现三段走势。

上面是一种最标准的背驰判断方法。在趋势中产生的背驰,一定至少回跌到B段中,这就可以预先知道至少的跌幅。对背驰的回跌力度,和级别很有关系,如果日线上在上涨的中段刚开始的时候,MACD刚创新高,红柱子伸长力度强劲,这时候5分钟即使出现背驰,其下跌力度显然有限,所以只能打点短差,甚至可以不管。而在日线走势的最后阶段,特别是上涨的延伸阶段,一个1分钟的背驰足以引发暴跌,所以这一点必须多级别地综合来考察,绝对不能一看背驰就抛等跌50%,世界上哪里有这样的事情。

MACD
当一个辅助系统,还是很有用的。MACD的灵敏度,和参数有关,一般都取用12、26、9为参数,这对付一般的走势就可以了,但一个太快速的走势,1分钟图的反应也太慢了,如果弄超短线,那就要看实际的走势,不难发现,MACD的柱子伸长,和乖离有关,大致就是走势和均线的偏离度。打开一个MACD图,首先应该很敏感地去发现该股票MACD伸长的一般高度,在盘整中,一般伸长到某个高度,就一定回去了,而在趋势中,这个高度一定高点,那也是有极限的,一般来说,一旦触及这个乖离的极限,特别是两次或三次上冲该极限,就会引发因为乖离而产生的回调。这种回调因为变动太快,在1分钟上都不能表现其背驰,所以必须用单纯的MACD柱子伸长来判断。注意,这种判断的前提是1分钟的急促上升,其他情况下,必须配合黄白线的走势来用。

还有一种,就是股票不断一字涨停,这时候,由于MACD设计的弱点,在1分钟、甚至5分钟上,都会出现一波一波类似正弦波动的走势,这时候不能用背弛来看,最简单,就是用1分钟的中枢来看,只要中枢不断上移,就可以不管。直到中枢上移结束,就意味着进入一个较大的调整,然后再根据大一点级别的走势来判断这种调整是否值得参与。如果用MACD配合判断,就用长一点时间的,例如看30分钟。一般来说,这种走势,其红柱子都会表现出这样一种情况,就是红柱子回跌的低点越来越低,最后触及0轴,甚至稍微跌破,然后再次放红伸长,这时候就是警告信号,如果这时候在大级别上刚好碰到阻力位,一但涨停封不住,出现大幅度的震荡就很自然了。

注意,如果这种连续涨停是出现在第一段的上涨中,即使打开涨停后,震荡结束,形成一定级别的中枢后,往往还有新一段的上涨,必须在大级别上形成背驰才会构成真正的调整,因此,站在中线的角度,上面所说的超短线,其实意义并不太大,有能力就玩,没能力就算了。关键是要抓住大级别的调整,不参与其中,这才是最关键的。

 

0

 

二十二、盘整背驰



上一节说“没有趋势,没有背驰”。那么,背驰在盘整中有用吗?首先,为明确起见,一般不特别声明的,背驰都指最标准的趋势中形成的背驰。而盘整中,利用类似背驰的判断方法,也可以有很好的效果。这种盘整中的类似背驰方法的应用,称为盘整背弛判断。

趋势,一定有至少两个同级别中枢,对于背驰来说,肯定不会发生在第一个中枢A之后,肯定是至少是第二个中枢B之后,对于那种延伸的趋势来说,很有可能在发生第100个中枢以后才背驰,当然,这种情况,一般来说,一百年见不到几次。第二个中枢后就产生背驰的情况,一般占了绝大多数的情况,特别在日线以上的级别,这种就几乎达到90%以上,因此,如果一个日线以上级别的第二个中枢,就要密切注意背驰的出现。而在小级别中,例如1分钟的情况下,这种比例要小一点,但也是占大多数。一般4、5个中枢以后才出现背驰的,都相当罕见了。

而如果在第一个中枢就出现背驰,那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背驰,只能算是盘整背驰,其真正的技术含义,其实就是一个企图脱离中枢的运动,由于力度有限,被阻止而出现回到中枢里。一般来说,小级别的盘整背驰,意义都不太大,而且必须结合其位置,如果是高位,那风险就更大了,往往是刀口舔血的活动。但如果是低位,那意义就不同了,因为多数的第二、三类买点,其实都是由盘整背驰构成的,而第一类买点,多数由趋势的背驰构成。一般来说,第二、三类的买点,都有一个三段的走势,第三段往往都破点第一段的极限位置,从而形成盘整背驰,注意,这里是把第一、三段看成两个走势类型之间的比较,这和趋势背驰里的情况有点不同,这两个走势类型是否一定是趋势,都问题不大,两个盘整在盘整背驰中也是可以比较力度的。这里,先补充一个定义,就是在某级别的某类型走势,如果构成背驰或盘整背驰,就把这段走势类型称为某级别的背驰段。

配合MACD,盘整背驰是很容易判断的。以盘整中往上的A、B、C三段为例子,往下的情况反之亦然。这里有三种情况:

1
、如果C段不破中枢,一旦出现MACD柱子的C段面积小于A段面积,其后必定有回跌。

2
、如果C段上破中枢,但MACD柱子的面积小于A段的,这时候的原则是先出来,其后如果回跌重新跌回中枢,就继续该盘整。

3
、如果第2种情况中回跌不重新跌回中枢,就在次级别的第一类买点回补,刚好这反而构成该级别的第三类买点。

注意,盘整背驰出来,并不一定都要大幅下跌,否则怎么会有第三类买点构成的情况。在背驰与盘整背驰两种情况中,背驰是最重要的,一旦出现背驰,其回跌,一定至少重新回到B段的中枢里。而盘整背驰,一般会在盘整中弄短差时用到,上述盘整背驰的三种情况,特别第三种情况,一定要搞清楚。

盘整背驰最有用的,就是用在大级别上,特别是至少周线级别以上的,这种盘整背驰所发现的,往往就是历史性的大底部。这种例子太多了,例如000002,请看该股的季线图,也就是三个月当成一个K线的图。1993年第一季度的36。7元下跌到1996年的第一季度的3。2元,构成第一段,刚好前后13季度,一个神奇数字;1996年的第一季度然后到2001年第三季度的15。99元,构成第二段,一个典型的三角形,中枢的第二段出现三角形的情况很常见,前后23季度,和21的神气数字相差不大;2001年第三季度下跌到2005年的第三季度的3。12元,前后刚好17周,神奇数字34的一半,也是一个重要的数字。第一段跌幅是33.5元,第三段是12.87元,分别与神奇数字34和13极为接近。因为13的下一个神气数字是21,加上前面说过的17,都不可能是第三段的跌幅,因此,站在这种角度,万科的2.99元附近就是铁底了。不过这种数字分析意义不大,最简单的判断还可以用MACD来,第三段跌破第一段的3.2元,但MACD明显出现标准的背弛形态:回抽0轴的黄白线再次下跌不创新低,而且柱子的面积是明显小于第1段的,一般来说,只要其中一个符合就可以是一个背弛的信号,两个都满足就更标准了。从季度图就可以看出,万科跌破3.2元就发出背弛的信号。而实际操作中,光看季度线是不可能找到精确的买点的,但对大资金,这已经足够了,因为大资金的建仓本来就是可以越跌越买,只要知道其后是一个季度级别的行情就可以了。而对于小资金来说,这太浪费时间,因此精确的买点可以继续从月线、周线、日线、甚至30分钟一直找下去,如果你的技术过关,你甚至可以现场指出,就在这1分钟,万科见到历史性大底部。因为季度线跌破3.2元后,这个背驰的成立已经是确认了,而第三段的走势,从月线、周线、日线等,可以一直分析下去,找到最精确的背驰点。

 

0

学过数学分析的,都应该对区间套定理有印象。这种从大级别往下精确找大级别买点的方法,和区间套是一个道理。以万科为例子,季度图上的第三段,在月线上,可以找到针对月线最后中枢的背驰段,而这背驰段,一定在季度线的背驰段里,而且区间比之小,把这个过程从月线延伸到周线、日线、30分钟、5分钟、1分钟,甚至是每笔成交,这区间不断缩小,在理论上,甚至可以达到这样一种情况,就是明确指出,就这一笔是万科历史底部的最后一笔成交,这成交完成意味着万科一个历史性底部的形成与时代的开始。当然,这只是最理想的情况,因为这些级别不是无限下去的,因此,理论上并不能去证明就是一个如极限一样的点状情况的出现,但用这种方法去确认一个十分精确的历史底部区间,是不难的。推而广之,可以证明:
“走势精确大转折点寻找程序定理”:某大级别的转折点,可以通过不同级别背驰段的逐级收缩范围而确定。

换言之,某大级别的转折点,先找到其背驰段,然后在次级别图里,找出相应背驰段在次级别里的背驰段,将该过程反复进行下去,直到最低级别,相应的转折点就在该级别背驰段确定的范围内。如果这个最低级别是可以达到每笔成交的,理论上,大级别的转折点,可以精确到笔的背驰上,甚至就是唯一的一笔。不过太小级别其实意义不大,1分钟的背驰段,一般就是以分钟计算的事情,对于大级别的转折点,已经足够精确了,对大资金,基本没什么用处。

如果不能理解,最好把高数里的区间套定理复习一下,这个思路是一样的,当然,由于级别不是无限可分的,不可能达到数学上唯一一点的精度。

注意,第一类买点肯定是趋势背驰构成的,而盘整背驰构成的买点,在小级别中是意义不大的,所以以前也没专门当成一种买点,但在大级别里,这也构成一种类似第一类买点的买点,因为在超大级别里,往往不会形成一个明显的趋势,站在最大的级别看,所有股票都只有一个中枢,因此,站在大级别里,绝大多数的股票都其实是一个盘整,这时候就要用到这因为盘整背驰而形成的类第一类买点了。这个级别,至少应该是周线以上。

类似的,在大级别里,如果不出现新低,但可以构成类似第二类买点的买点,在MACD上,显示出类似背驰时的表现,黄白线回拉0轴上下,而后一柱子面积小于前一柱子的。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季度图上的600685,2005年的第三季度的2.21元构成一个典型的类第二类买点。在实际操作中,2.21元的相应区间的寻找,也是按上面级别逐步往下找背驰段的方法实现。

这一节把找大牛市底部的一个方法说了,这个方法足以让人终生受用。随着以后股票越来越多,老股票越来越多,这种方法将在下一轮大牛市中大放异彩,当然,这下一轮大牛市搞不好是30年以后的事情了,而如果按照周线级别,那不用等30年了。不过,周线找出来的,不一定是历史性大底,可能就是一个比较长线的底部。如果把这种方法用在日线上,也是可以的,但相应的可靠性就不是那么绝对了。

对于背驰与盘整背驰,前者是有着最基础意义的,而后者,只是利用前者相应的力度分析方法进行的一个推广用法,主要用在与中枢震荡相关的力度比较中。注意,a+B+c中,a和c的盘整背驰,其实都可以看成是B的中枢震荡,虽然a存在时,B还没出现,但也不妨这样看。

必须注意,无论背驰与盘整背驰,只要满足相应的标准,其技术上都是绝对的,没有任何的或然。问题不在于这种技术的准确性,而在于操作者判断的准确性,也就是说,必须先把什么是背驰,什么是盘整背驰,他们之间的标准是什么搞清楚,一定要先分清楚趋势和盘整,然后再搞清楚背驰与盘整背驰。如果连这些都搞不清楚,那是无法熟悉应用这项技术的。

 

0

二十三、“背驰-转折”定理



在某级别的盘整中,或者说围绕某级别中枢的震荡、延续中,不存在转折的问题,除非站在次级别图形中,才有转折问题的探讨。对于上涨的转折,有两种情况:下跌与盘整;对于下跌的转折,也有两种情况:上涨与盘整。转折是有级别的,关于转折与背驰的关系,有如下定理:

“背驰-转折定理”:某级别趋势的背驰将导致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该级别更大级别的盘整或该级别以上级别的反趋势。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定理,这定理说明了什么?就是某级别的背驰必然导致该级别原走势类型的终止,进而开始该级别或以上级别的另外一个走势类型。

该定理的证明有点抽象,估计大多数的人都没兴趣,那就用一个例子来说明。例如,一个5分钟背驰段的下跌,最终通过1分钟以及1分钟以下级别的区间套精确定位,最终可以找到背驰的精确点,其后就发生反弹。注意,反弹只是一般的术语,在缠学中,对这反弹有一个很明确的界定,就是包括三种情况:一、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二、该级别更大级别的盘整,三、该级别以上级别的反趋势。

一、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

对于5分钟级别下跌趋势发生背驰的情况,那这个5分钟级别的趋势里所具有的中枢都是5分钟级别的,假设共有N个,显然,这个N>=2。考虑最后一个中枢的情况,最后的背驰段,跌破该中枢后,该背驰段显然是一个1分钟以下级别的走势,否则就和该中枢是5分钟级别趋势的最后一个中枢的前提矛盾了。该背驰段出现第一类买点发生反弹,显然,该反弹一定触及最后一个中枢的DD=min(dn),也就是围绕该中枢震荡的最低点,否则,如果反弹连这都触及不了,就等于在下面又至少形成一个新的5分钟中枢,这与上中枢是最后一个矛盾。这种只触及最后一个中枢的DD=min(dn)的反弹,就是背弛后最弱的反弹,这种反弹,将把最后一个中枢变成一个级别上的扩展,例如,把5分钟的中枢扩展成30分钟甚至更大的中枢。

前面说过,第一类买点是绝对安全的,即使是这样一种最低级别的反弹,也有足够的空间让买入获利,而且,一般这种情况出现得特别少,很特殊的情况,但理论上,是要完全精确的,不能放过任何一种情况,如果不幸碰到这种情况,在资金利用率的要求下,当然是要找机会马上退出,否则就会浪费时间了。

注意,这种情况和盘整背驰中转化成第三类卖点的情况不同,那种情况下,反弹的级别一定比最后一个中枢低,而这种情况,反弹的级别一定等于或大于最后一个中枢的。因此,这两种情况,不难区分。这里用一个简单的图说明,就是这种情况是在最后一个5分钟中枢的第三类卖点后形成5分钟趋势的第一类买点(否则就是最后一个5分钟中枢还没有完成,盘整中)以后的反弹。

二、该级别更大级别的盘整
三、该级别以上级别的反趋势

这两种情况就是发生转折的两种情况,原理是一样的,只是相应的力度有区别。当反弹至少要重新触及最后一个中枢,这样,将发生转折,也就是出现盘整与上涨两种情况。对于上面5分钟下跌的例子,就意味着,将出现5分钟级别更大的盘整或5分钟级别以上的上涨,两段走势类型的连接,就有两种情况出现:下跌+盘整、下跌+上涨。注意,这里的盘整的中枢级别一定大于下跌中的中枢级别,否则就和下跌的延伸或第一种该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的级别扩展搞混了。而上涨的中枢,不一定大于上跌中的中枢,例如,一个5分钟级别的下跌后反过来是一个5分钟级别的上涨,这是很正常的,但如果是盘整,那就至少是30分钟级别的。


 

0

有人总是搞不明白为什么“下跌+盘整”中盘整的中枢级别一定大于下跌中的中枢,这里不妨用一个例子说明一下:例如,还是一个5分钟的下跌,那至少有两个中枢,整个下跌,最一般的情况就是a+A+b+B+c,其中的a\b\c,其级别最多就是1分钟级别的,甚至最极端的情况,可以就是一个缺口。而A、B,由于是5分钟级别的中枢,那至少由3段1分钟的走势类型构成,如果都按1分钟级别的走势类型来计量,而且不妨假设a\b\c都是1分钟的走势类型,那么a+A+b+B+c就有9个1分钟的走势类型。

而一个30分钟的盘整,至少有3个5分钟的走势类型,而1个5分钟的走势类型,至少有3个1分钟的走势类型,也就是一个30分钟的盘整,就至少有9个1分钟的走势类型,这和上面a+A+b+B+c的数量是一致的。从这数量平衡的角度,就知道为什么“下跌+盘整”中盘整的级别一定比下跌的级别大了,如果级别一样,例如一个5分钟的盘整,只有3个1分钟的走势类型,那和9就差远了,也不匹配。当然,“下跌+盘整”中盘整的级别一定比下跌的级别大,最主要的原因还不是这个,而是上面说到的,如果该级别一样,那只有两种情况,下跌延伸或下跌最后一个中枢扩展,和“下跌+盘整”是不搭界的。

有人可能还有疑问,如果下跌最后一个中枢扩展,例如5分钟扩展成30分钟,那和5分钟级别下跌+30分钟级别盘整有什么区别?这区别大了,因为在“5分钟级别下跌+30分钟级别盘整”,也就是“下跌+盘整”中,下跌和盘整都是完成的走势类型,这意味着是两个走势类型的连接。而下跌最后一个中枢扩展,是一个未完成的走势类型的延续,还在一个走势类型里。例如,在上面的a+A+b+B+c里,如果B+c发生中枢扩展,从5分钟扩展成30分钟的,那么a+A+b就是一个5分钟的走势类型,把a+A+b用a~表示,而B+c发生中枢扩展用A~表示,那么整个走势就表示成a~+ A~,其后的走势还可以继续演化,形成a~+A~+b~+B~+c~,也就是扩展成一个30分钟级别的下跌,当然还可以有其他的演化,总之,是必须把走势类型给完成了,这和“下跌+盘整”的情况显然是不同的。

以上三种情况,就完全分类了某级别背驰后的级别与力度,也就是某级别的第一类买点后将发生怎么样的情况,而第一类卖点的情况是一样的,只是方向相反。注意,这里说的是最精确的情况,由于第一种情况很少发生且和第二种情况有所类似,所以粗糙地说,也可以说背驰以后就意味着盘整和反趋势。那么,怎么分别这几种情况,关键就是看反弹中第1个前趋势最后一个中枢级别的次级别走势(例如前面的下跌是5分钟级别,就看1分钟级别的第1次反弹),是否重新回抽最后一个中枢里,如果不能,那第一种情况的可能就很大了,而且也证明反弹的力度值得怀疑,当然这种判别不是绝对的,但有效性很大。

而对于实际的操作,这两种情况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例如是盘整还是上涨,关键看突破第一个中枢后是否形成第三类买点,而操作中,是在第一、二类买点先买了,然后观察第三类买点是否出现,出现就继续持有,否则就可以抛出,因此在操作上,不会造成任何困难。当然,如果是资金量特别小,或者对理论掌握达到一定水平,那么完全可以在突破的次级别走势背驰时先出掉,然后看回试是否形成第三类买点,形成就回补,不形成就不回补,就这么简单。这种操作,必须反复看图、实际操作才可能精通、熟练的。

那么,实际操作中,怎么才能达到效率最高。一个可被理论保证的方法就是:1、在第一次抄底时,最好就是买那些当下位置离最后一个中枢的DD=min(dn)幅度最大的,所谓的超跌,应该以此为标准,因为本节的定理保证了,反弹一定达到DD=min(dn)之上。2、然后在反弹的第1波次级别背驰后出掉,如果这个位置还不能达到最后一个中枢,那么这个股票可以基本不考虑,当然,这可能有例外,但可能性很小。3、然后在反弹的第一次次级别回试后买入那些反弹能达到最后一个中枢的股票而且最好是突破该中枢的而且回试后能站稳的,根据走势必完美,一定还有一个次级别的向上走势类型,如果这走势类型出现盘整背驰,那就要出掉,如果不出现,那就要恭喜你了,你买到了一个所谓V型反转的股票,其后的力度当然不会小。

 

0

 

二十四、“背驰—转折”级别分析



转折必然由背驰导致,但背驰导致的转折并不一定是同一级别的。有了上一课,对“背驰级别等于当下的走势级别”这最一般的情况,应该是很好把握了,唯一可能出现困难的,就是“背驰级别小于于当下的走势级别”这种情况,也就是所谓的小级别转折引发大级别转折,对这种情况,还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有人经常问,为什么1分钟顶背驰后还涨,那有什么奇怪的,只要有一个1分钟的盘整,那就可以继续涨,这是1分钟顶背驰后可能的情况之一,当然,还有其他可能的情况,例如,最极端的,制造出一个年线级别的下跌,但不能说这个制造是由于1分钟顶背驰造成的,因为这是1分钟顶背驰后,形成的盘整或下跌逐步级别扩张,最后才慢慢形成的,如果随便看到一个1分钟顶背驰就说要形成年线级别大调整,那就是脑子水太多了。如果市场的转折与背驰都有这在级别上一一对应关系,那这市场也太没意思、太刻板了,而由于这种小级别背驰逐步积累后导致大级别转折的可能,才使得市场充满当下的生机。

注意,在级别上对两种不同的转折方式的区分是十分关键的。所有的转折都与背驰相关,但加上背驰的级别与当下走势级别的关系,就有了这两种不同的转折方式。由于背驰的级别不可能大于当下走势的级别,例如一个30分钟级别的背驰,只可能存在于一个至少是30分钟级别的走势类型中,所以就有这两种不同转折方式的明确分类。

一、背驰级别等于当下的走势级别

例如,一个30分钟的走势类型,出现一个30分钟级别的背驰,那么这个背驰至少把走势拉向该30分钟走势最后一个中枢,当然就会跌破或升破相应的高点或低点。如果你刚好是以该级别为操作级别的,只要在顶背驰时直接全部卖出就可以。

注意,这种情况包括进入背驰段的情况,例如,一个30分钟的走势类型,在30分钟级别进入背驰段,当然,这个背驰段并不一定就演化成背驰,因为,小级别的延伸足以使得大级别最终摆脱背驰,这与当下的走势判断相关。

二、背驰级别小于于当下的走势级别

这种情况下,是走势已经明显没有相应级别的背驰,例如,一个30分钟的走势类型,明确显示没有出现30分钟的背驰,也就是背驰段最终不成立,但却出现一个1分钟级别的背驰,用一个最简单的形式向上的a+A+b+B+c,A、B是30分钟中枢,在c中出现1分钟背驰,而c对b在30分钟级别并没有出现背驰,这时候并不必然保证c的1分钟转折的最终走势就一定不跌回B里,但即使这个回跌出现,其形式也和第一种情况不同。这第二种情况,必然要先形成一个比1分钟级别要大的中枢,然后向下突破,最终形成回跌到B中的走势。

有人可能要问,第一种情况中如果是5分钟级别的回跌,也会形成一个比1分钟级别大的中枢,那和第二种情况有什么区别?这区别太大了,在第一种情况中,其回跌是必然的,而第二种情况,在形成一个比1分钟大的中枢后,并不必然回跌,可以往上突破,使得a+A+b+B+c继续延伸。这种小级别背驰最终转化成大级别转折的情况,最值得注意的,是出现在趋势走势的冲顶或赶底之中,这种情况一般都会引发大级别的转折。对这种情况,还要进行进一步的分析。

还是用上面的例子,向上30分钟级别的a+A+b+B+c,如果c是一个1分钟级别的背驰,最终引发下跌拉回B里,这时候,c里究竟发生了点什么事情?

 

0

首先,c至少要包含一个5分钟的中枢,否则,中枢B就不可能完成,因为这样不可能形成一个第三类的买点。不妨假设c`是c中最后一个5分钟的中枢,显然,这个1分钟的顶背驰,只能出现在c`之后,而这个顶背驰必然使得走势拉回c`里,也就是说,整个运动,都可以看成了围绕c`的一个震荡,而这个震荡要出现大的向下变动,显然要出现c`的第三类卖点,因此,对于那些小级别背驰后能在最后一个次级别中枢正常震荡的,都不可能转化成大级别的转折,这个结论很重要,所以可以归纳成如下定理:

“小背驰-大转折定理”:小级别顶背驰引发大级别向下的必要条件是该级别走势的最后一个次级别中枢出现第三类卖点;小级别底背驰引发大级别向上的必要条件提是该级别走势的最后一个次级别中枢出现第三类买点。

注意,关于这种情况,只有必要条件,而没有充分条件,也就是说不能有一个充分的判断使得一旦出现某种情况,就必然导致大级别的转折。小级别顶背驰后,最后一个次级别中枢出现第三类卖点并不一定就必然导致大级别的转折,在上面的例子里,并不必然导致走势一定回到最后的该级别中枢B里。

显然,这个定理比起“背驰级别等于当下的走势级别”必然回来最后一个该级别中枢的情况要弱一点,但这是很正常的,因为这种情况毕竟少见点而且要复杂得多。因此,在具体的操作中,必须有更复杂的程序来对付这种“背驰级别小于当下的走势级别”情况。

为了简单起见,不妨还是用上面的为例子。如果一个按30分钟级别操作的投资者,那么,对于一个5分钟的回调,是必然在其承受的范围之内,否则可以把操作的级别调到5分钟。那么,对于一个30分钟的走势类型,一个小于30分钟级别的顶背驰,必然首先至少要导致一个5分钟级别的向下走势,该走势有如下完全分类:

1
、如果这个向下走势并没有回到构成最后一个30分钟中枢的第三类买点那个5分钟向下走势类型的高点,那么这个向下走势就不必要理睬,因为走势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2
、当然,在最强的走势下,这个5分钟的向下走势,甚至不会接触到包含最后一个30分钟中枢第三类买点那5分钟向上走势类型的最后一个5分钟中枢,这种情况就更无须理睬了。

3
、如果那向下的5分钟走势跌破构成最后一个30分钟中枢的第三类买点那个5分钟回试的5分钟走势类型的高点,那么,任何的向上回抽都必须先离开。

以上这种是全仓操作的处理方法,如果筹码较多,那么当包含最后一个30分钟中枢第三类买点那5分钟向上走势类型的最后一个5分钟中枢出现第三类卖点,就必须先出一部分,然后在出现上一段所说的情况时在出清。当然,如果没有出现上一段所说的情况,就可以回补,权当弄了一个短差。

 

0

有人可能问,为什么那1分钟背驰的时候不出去,这是与你假定操作的级别相关的,而走势不能采取预测的办法,这是不可靠的,由于没有预测,所以不可能假定任何1分钟顶背驰都必然导致大级别的转折,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常见,你不可能按30分钟操作,而一见到1分钟顶背驰就全部扔掉,这就变成按1分钟级别操作了。如果你的资金量与操作精度能按1分钟操作,那就没必要按30分钟操作,而按1分钟操作,操作的程序和按30分钟的是一样的,不过相应的级别不同而已。

当然,对于有一定量的资金来说,即使按30分钟操作,当见到1分钟的顶背驰时,也可以把部分筹码出掉,然后根据后面的回调走势情况决定回补还是继续出,这样的操作,对一定量的资金是唯一可行的,因为这种资金,不可能在任何一定级别的卖点都全仓卖掉。至于底背驰的情况,将上面的反过来就可以。

以上两种背驰-转折的情况,对走势的分解也是很有意义的,例如对一个30分钟的走势类型,其完结也同样有相应的两种情况,最普通的一种,例如出现一个30分钟的背驰,从而完成一个30分钟级别走势类型,在这种情况下,对该走势类型的分解就不存在任何含糊的地方,前后两个走势类型,就以该背驰点为分界;至于小级别背驰引发大级别转折的情况,这种情况比较复杂,但分解的原则是一致的,就是:

“走势类型分解原则”:一个某级别的走势类型中,不可能出现比该级别更大的中枢,一旦出现,就证明这不是一个某级别的走势类型,而是更大级别走势类型的一部分或几个该级别走势类型的连接。

这里,把上面第二种情况下的后续分解可能分析如下:

上面向上30分钟级别的a+A+b+B+c的例子中,在c中出现一个1分钟级别背驰,不妨假设后面演化出一个30分钟中枢C,如果C和B没有任何重叠,那就意味着原来的a+A+b+B+c并不是一个完成了的30分钟走势类型,该走势类型将延伸为a+A+b+B+c+C,相应的分解要等到该走势类型完成了才可以进行;如果C和B有重合,那么a+A+b+B+c+C=a+A+b+(B+c+C),其中(B+c+C)必然演化成一个日线中枢,那么a+A+b+B+c只是一个日线级别走势类型的一部分,如果一定要按30分钟级别来进行同级别分解,那么该分解点就是那1分钟的背驰点,a+A+b+B+c+C=(a+A+b+B+c)+C。

有了以上的例子,就对如何用背驰对走势分解的基本原则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了,熟悉了这些分解方法,市场的走势图就不会是天书了,而是如自己的掌纹一样清晰可辩。

缠学是对市场走势最精确的分析,必须把所有情况以及其分辨了然于胸,才可能对市场的走势有一个精确的把握。缠学之《市场哲学的数学原理》的严密性以及对市场的意义,一点不比牛顿对物理的意义差,这一点,是必须逐步明确认识的。而且,这套理论是建立在纯数学的推理上的,完全没有发生爱因斯坦对牛顿颠覆等类似无聊事情的可能。不了解这一点,是不可能真正理解缠学理论的,因此就会“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0

二十五、多义性与结合性



如果市场都是标准的a+A+b+B+c,A、B的中枢级别一样,那这市场也太标准、太不好玩了。市场总有其复杂的地方,使得市场的走势呈现一种多义性,而所有走势的多义性,都与中枢有关。下面具体分析三种多义性。

1
、中枢延伸与扩展。例如,5分钟级别的中枢不断延伸,出现9段以上的1分钟次级别走势。站在30分钟级别的中枢角度,3个5分钟级别的走势重合就形成了,而9段以上的1分钟次级别走势,每3段构成一个5分钟的中枢,这样也就可以解释成这是一个30分钟的中枢。这种情况,只要对中枢延伸的数量进行限制,就可以消除多义性,一般来说,中枢的延伸不能超过5段,也就是一旦出现6段的延伸,加上形成中枢本身那三段,就构成更大级别的中枢了。

2
、级别多义性。这是因为模本的简略造成的,不同级别的图,其实就是对真实走势不同精度的一种模本,例如,一个年线图当然没有1个分笔图的精确度高,很多重要的细节都不可能在大级别的图里看到。而所谓走势的级别,从最严格的意义上说,可以从每笔成交构成的最低级别图形不断按照中枢延伸、扩展等的定义精确地确认出来,这是最精确的,不涉及什么5分钟、30分钟、日线等。但这样会相当累,也没这个必要。用1分钟、5分钟、30分钟、日线、周线、月线、季线、年线等的级别安排,只是一个简略的方式,最主要是现在可以查到的走势图都是这样安排的,当然,有些系统可以按不同的分钟数显示图形,例如,弄一个7分钟的走势图,这都完全可以。这样,完全可以按照某个等比数列来弄一个级别序列。不过,可以是可以,但没必要。因为,图的精确并没有太大的实质意义,真实的走势并不需要如此精确的观察。当然,一些简单的变动也是可以接受的,例如去掉30分钟,换成15分钟和60分钟,形成1分钟、5分钟、15分钟、60分钟、日线、周线、月线、季线、年线的级别安排,这也是可以的。

虽然没有必要精确地从最低级别的图表逐步分析,但如果所看的图表的缩放功能比较好,当把分笔图或1分钟图不断缩小,这样,看到的走势越来越多,而这种从细部到全体的逐步呈现,会对走势级别的不断扩张有一个很直观的感觉,这种感觉,对以后形成一种市场感觉是有点帮助的。在某个阶段,你可能会形成这样一种感觉,你如同站在重重叠叠的走势连绵中,而当下的趋向,仿佛照亮着层层叠叠的走势,那时候,你往往可以忘记中枢之类的概念,所有的中枢,按照各自的级别,仿佛都变成大小不同的迷宫关口,而真正的路只有一条,而你的心直观当下地感应着。说实在,当有了这种市场清晰的直觉,才算到门口了。只要那最细微的苗头一出来,就当下地领悟了,这才算是对市场走势这伟大诗篇一个有点合格的的阅读。在一名能充分直观的阅读者眼里,多义性是不存在的,而当这种最明锐的直觉还没出现时,对走势多义性的分析依然必要,因此也必须继续。换句话说,如果玩不了超逻辑的游戏,那只能继续在逻辑的圈子里晃悠。

3
、走势分析中的多种合理释义。这是一种有实质意义的多义性,也就是,这些释义都符合理论内在的逻辑,因此,这种多义性反而不是负担,而是可以用多角度对走势进行一个分析。

例如,对a+A+b+B+c,a完全可以有另一种释义,就是把a看成是围绕A这个中枢的一个波动,虽然A其实是后出现的,但不影响这种看法的意义。同样c也可以看成是针对B的一个波动,这样整个走势其实就简化为两个中枢与连接两者的一个走势。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在a+A+b+B+c的走势系列类型里,a和c并不是必然存在的,而b完全可以是一个跳空缺口,这样,整个走势就可以简化为两个孤零零的中枢。把这种看法推广到所有的走势中,那么任何的走势图,其实就是一些级别大小不同的中枢,可以从纯粹中枢的角度对背驰给出另外的释义。对a+A+b+B+c,背驰的大概意思就是c段的力度比b的小了。那么,站在B这个中枢的角度,不妨先假设b+B+c是一个向上的过程,那么b可以看成是向下离开中枢B,而c可以看成是向上离开中枢B。所谓顶背驰,就是最后这个中枢,向上离开比向下离开要弱,而中枢有这样的特性,就是对无论向上或向下离开的,都有相同的回拉作用,既然向上离开比向下离开要弱,而向下离开都能拉回中枢,那向上的离开当然也能拉回中枢里,对于b+B+c向上的走势,这就构成顶背驰,而对于b+B+c向下的走势,就构成底背驰。对于盘整背驰,这种分析也一样有效。其实,站在中枢的角度,盘整背驰与背驰,本质上是一样的,只是力度、级别以及发生的中枢位置不同而已。

 

0

同样,站在纯中枢的角度,a+A+b+B,其中B级别大于A的这种情况就很简单了,这时候,并不必然地B后面就接着原方向继续,而是可以进行反方向的运行。例如,a+A+b+B是向下的,而a+A+b其实可以看成是对B一个向上离开的回拉,而对中枢来说,并没要求所有的离开都必须按照上下上下的次序,一次向上的离开后再一次向上的离开,完全是被允许的,那站在这个角度,从B直接反转向上,就是很自然的。那么,这个反转是否成功,不妨把这个后续的反转写成c,那么也只要比较一下a+A+b与c这两段的力度就可以,因为中枢B对这两段的回拉力度是一样的,如果c比a+A+b弱,那当然反转不成功,也就意味着一定要重新回到中枢里,在最强的情况下也至少有一次回拉去确认能否构成一个第三类买点。而a+A+b与c的力度比较,与背驰的情况没什么分别,只是两者的方向不同而已。如果用MACD来辅助判别,背驰比较的黄白线和柱子面积都在0轴的一个方向上,例如都在上面或下面,而a+A+b与c就分别在不同的方向上,由于这,也不存在黄白线回拉的问题,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黄白线至少要穿越一次0轴。

总体围绕中枢的操作原则很简单,每次向下离开中枢只要出现底背驰,那就可以介入了,然后看相应反弹出现顶背驰的位置是否能超越前面一个向上离开的顶背驰高点,不行一定要走,行也可以走,但次级别回抽一旦不重新回到中枢里,就意味着第三类买点出现了,就一定要买回来。而如果从底背驰开始的次级别回拉不能重新回到中枢里,那就意味着第三类卖点出现,必须走,然后等待下面去形成新的中枢来重复类似过程。围绕中枢的操作,其实就这么简单。当然,没有缠学理论,是不可能有如此精确的分析的,就像没有牛顿的理论,人们只能用神话去讲述一切关于星星的故事。

必须注意,多义性不是含糊性,一个含糊的理论,其分类、概念等呈现的含糊性,只是证明该理论基础的含糊。而多义性,是站在一个严格、精确的理论基础上,用同一理论的不同视角对同一现象进行分析。例如对于走势类型的连接,同样有运算的结合性,也就是走势类型的连接符合结合律,即A+B+C=(A+B)+C=A+(B+C),A、B、C的走势类型级别可以不同。因此,站在多义性的角度,根据该结合律,就不难知道,任何一段走势,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释义。下面具体分析这种不同释义的几种简单应用。

1
、一个最简单的释义角度,就是级别。任何一段走势,都可以根据不同的级别进行分解,不妨用An-m的形式表示根据n级别对A段进行分解的第m段,就有, A=A1-1+A1-2+A1-3+…+A1-m1=A5-1+A5-2+A5-3+…+A5-m5=A30-1+A30-2+A30-3+…+A30-m30= A日-1+A日-2+A日-3+…+A日-m日等等,显然这些分解都符合缠学理论。而根据某级别进行操作,站在纯理论的角度,无非等价于选择该等式列中某个子式子进行操作。

2
、关于走势的当下判断。当下判断,其基础在于采取的分解方式。例如,一个按5分钟分解的操作角度与一个按30分钟分解的操作角度,在同一时间看到的走势意义是不同的。更重要的是,在5分钟分解中完成的走势,在30分钟却不一定完成。例如A+B,A、B都是5分钟的走势类型,那么A+B走势,对于30分钟的分解就是未完成的。根据走势必须完美的原则,未完成的走势必完成,也就是,在不同的分解角度,可以在当下看到不同级别的未完成走势根据走势必完美原则产生的运动。

3
、重新组合走势,使得走势更加清晰。很多人一看走势就晕,最主要是不了解走势连接的结合性,任何的走势,在结合律上,都可以重新组合,使得走势显示明显的规律性。假设A+B+C+D+E+F,A、C、E是5分钟级别的,B、D、F是30分钟级别的,其中还有延伸等复杂情况。这时候,就可以把这些走势按5分钟级别重新分解,然后按中枢的定义重新组合走势,按结合律的方法,把原来的分解变成A`+B`+C`+D`+E`+F`,使得A`、B`、C`、D`、E`都是标准的只是30分钟级别,而最后的F`变成在30分钟意义上未完成的走势,这样进行分析,就会很明晰了。当然,具体的组合有很多可能,如何根据当下的走势选择一种最有利指导操作的,就是考功夫的事情。

0

这种根据结合律的最佳组合,是根据市场当下的走势随时变化的,而所有的变化,都符合理论要求且不会影响实际操作,是对实际操作起着更有力的帮助。注意,这种重新组合,不涉及任何预测性,任何组合的反映都是有意义的,对这些组合意义的全面把握,就是一个工夫上的长进了。此外,组合的一个要点在于,尽量避繁就简,因为中枢扩展比较复杂,如果有组合使得不出现扩展,当然就采取该种组合更有意义。有人可能要问,那么中枢扩展的定义是否不适用?当然适用,中枢扩展的定义是在两个中枢都完全走出来的情况下定义的,而实际操作中,往往第二个中枢还没有走完,还在继续延伸中,所以,除非出现明确的、符合理论定义的破坏,就可以根据有利于判断、操作的原则,对走势进行当下的组合。但必须强调的是,当下采取什么组合,就要按该种组合的具体图形意义来判断、操作。

4
、在中枢的震荡中的重要应用。围绕中枢的震荡,不一定都是次级别的,例如,一个日线中枢,围绕它的震荡,完全可以是30分钟以下的任意级别,甚至是一个跳空缺口,例如有些股票,完全可以今天一字涨停,明天一字跌停,跳来跳去的。一般这种走势,一般人看着就晕了。但如果明白走势连接的结合性,就知道,无论怎么跳,最终都要形成更大级别的,只要不脱离这日线中枢,最后都至少会形成30分钟级别的走势。任何围绕日线级别的震荡,最终都必然可以按如下方式进行分解:A30-1+A30-2+A30-3+…+A30-m30+a,a是未完成的30分钟走势类型,至少a依然围绕日线中枢继续震荡,那a一定最终会完成30分钟的走势类型。显然,这里,m30<9,否则就会变成周的中枢了,这样整个的分解就要按日线来,而道理是一样的。

不过,更有实际意义的是,上面的a如果不再围绕日线震荡,例如,假设a是一个5分钟级别的,而其后一个5分钟级别的反抽也不回到中枢里,按照日线中枢,这并不构成第三类买卖点,但对于A30-m30,可能就构成30分钟的第三类买卖点。由于走势都是从未完成到完成,都是从小级别不断积累而来,因此,对于真正的日线第三类买卖点来说,这A30-m30的第三类买卖点,肯定在时间上要早出现,对于A30-m30,这绝对安全,但对日线却不一定,因为这A30-m30的第三类买卖点后完成的30分钟走势,可以用一个30分钟走势又重新回到日线中枢里继续中枢震荡。但这个A30-m30的第三类买卖点依然有参与的价值,因为如果其后的30分钟出现趋势,最后如果真出现日线的第三类买卖点,往往就在30分钟的第二个中枢附近就形成了,根本回不到这A30-m30的第三类买卖点位置,因此,这样的买卖点,即使不符合你的操作级别,例如,如果你是日线级别操作的,但一旦这样的A30-m30的第三类买卖出现,至少要引起你充分的重视,完全可以适量参与了,一旦其后出现趋势走势,就要严重注意了。

不应该对走势进行任何的预测,但所有已走出来的走势,却可以根据级别与结合律等随意组合,无论任何组合,在该组合下,都必然符合缠学理论,而任何最终的走势,都在所有组合中完全符合理论,这也是缠学的神奇之处,无论你怎么组合,都不会出现违反理论的情况。但能否找到最合适的组合以适应操作,以及根据不同的组合,对走势进行综合分析,这就和经验有关了。这些最适合的分解,都是有相应答案的,关键是你能否看出来,而这根本不涉及任何的预测,只是对已有走势的分解,与对理论的把握与图形的熟悉度相关。而这些都是一些最基本的工夫,但必须在当下的走势中不断磨练,才能真正把握这些最基本的当下走势的最佳组合以及用不同组合进行综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