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版高达:医学笔记---女子以肝为先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1:38:45

笔记1. 开络涤饮煎


         功效:苦辛开络,健脾涤饮。

主治:悬饮(渗出性胸膜炎、胸腔积液难消者)。

方药:生香附15g 旋覆花12--15g 广陈皮12g 生半夏15g 云茯苓30g 生薏米30g 葶苈子15 --20g 白芥子12g 生黄芩15g 紫丹参20g 生姜3片 大枣4枚。

注:倒取药汁时,必须用纱布过滤。

歌诀: 胸液难消胸膜炎, 半夏薏香生药先;

       陈旋苓芥葶苈子, 姜枣丹参芩共煎。

结核性胸膜炎、胸腔积液属“悬饮”之类。主方为十枣汤,因药力猛峻,副作用大,长期以来医家不敢轻用,病家亦难接受,是为弊端。本人仿《温病条辨》“苦辛淡合,芳香开络法”,取香附旋覆花汤加减之,拟订开络涤饮煎。重症可配服香戟胶囊(大戟40g(醋炒)、木香10g,研至细粉,装O号胶囊(每粒含净药0.42g),服法:初服2-4-6粒递增、退后酌减:6-4-2粒递减至停。慢性胃炎、溃疡病患者慎服,孕妇忌服),同样具有破癖逐饮、消坚行水的作用,服药全过程很少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使病人的水饮不知不觉地消于无形之中,且能控制渗出。

方中香附生用是保全其辛燥化湿,行气开结的固有疗效,用以加大推动旋覆花消痰、下气、通络、行水的力度。旋覆花、葶子、香戟胶囊等均为性猛耗气,味恶伤正之品,遵循“衰其半而止……”的准则,当胸腔积液显著消退后,酌情减量,或用旋覆花全草——金沸草,加大剂量,比较稳妥。临证接诊此病,一般已是用大量抗结核(抗痨)药或胸穿的经治病例。

其一,胸腔积液不多,但难以消除者;

其二,胸腔积液泛滥每抽每渗者;

其三,少量胸腔积液或包裹性积液久久不能吸收者。

一般10-20剂,每见奇功。不过包裹性积液,非常顽固,必须配服水蛭胶囊,方见消水散结之功。

《临证碎金录---张琼林 张善堂著》

按:此方是治疗胸膜炎及积水的有效方,最初是温病学家吴鞠通创制的,上方是张琼林先生以此方为主进行加减而成,四川名老中医余国俊先生亦是运用吴氏方的高手,余氏师徒两代运用此方治疗悬饮也是屡取佳效。我临床运用治疗多例结核性胸膜炎积水全部治愈。

我曾治一中年男子,汪姓,系蹬三轮车夫,以右侧胸胁掣痛求诊于我,我先以柴胡疏肝散合活络效灵丹治之半月不效,经仔细问诊,得知还有微咳症,乏力。感觉应是肺病,令其到医院拍个胸片再治。结果证实为肺结核性胸积水引起的悬饮证,于是改方为香附旋复花汤加减,治疗一个月,痊愈,右胸胁不在疼痛。

上方张琼林先生说:倒取药汁时,必须用纱布过滤。是因为旋复花有纤维毛,滤不净易刺激咽喉,引起呕吐,此点不可不注意。还有一点要补充的是运用此方的关键处:吴鞠通认为此种胁痛,即《金匮》水在肝而用十枣汤之证。因其为患尚轻,仅用香附旋覆花汤涤饮通络即可。为了准确无误地使用本方,最关键的是要掌握这种胁痛的特征---掣痛。注意不是胀痛、刺痛或隐痛,而是牵掣作痛。即体位固定时不痛或仅微痛,一旦移动体位,如翻身、转侧、俯仰、走路等,便牵掣疼痛不已。一方有一证,一证有一方,方证对应才能取效。这一点尤为重要,故识证为先,否则方再好,不对证也枉然。

  

笔记2. 女子以肝为先天


 

回忆初涉临床时观摩某位何姓医生诊病,所治的门诊病人中以20—50岁左右的妇女为多。问其服药之后的效果则常说:“服何医生的药舒服。”后留意于何医生处方,大多是疏肝理气药如柴胡、青皮、枳壳、香橼、香附、陈皮、木香等,养血活血药如当归、白芍、川芎、桃仁、红花等。另一部分必用之药,乃养肝肾、益肝阴、补肝血之品,如何首乌、桑寄生、鸡血藤、夜交藤、川断、枸杞、怀牛膝等。由此而明白:治妇人当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健脾调肾,但重要之处,必须用养肝、柔肝之品。

《临证指南医案》说:“女子以肝为先天。”妇女以血为重,行经耗血,妊娠血聚养胎,分娩出血,以致女子有余于气而不足于血。“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医学真传》说:“盖冲任之血,肝所主也。”故冲任二脉与女子生理机能紧密相关,肝主疏泄,可调节冲任二脉生理活动,助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带下分泌正常,妊娠孕育,分娩顺利。因此,所谓调理冲、任,实际上就是调肝。《重庆名医证治心悟----戴裕光》

按:这是重庆名老中医医案医话集的一段话,专讲妇科病治疗,语言朴实,总结扼要。回头看我们治疗妇科病,为什么常用桃红四物汤、逍遥散、

 

定经汤之类,至此就全明白了。这些认识并非凭空而来,完全是经验的总结,理论的升华。作为一个中医者,不但要注重实践经验,而且还要善于用理论指导具体的医疗活动,治妇人当疏肝理气、活血化瘀、健脾调肾,但重要之处,必须用养肝、柔肝之品。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的处理好各种妇科疑难杂证。


 

笔记3. 乳香妙治颈椎病 (施海)

 

 

乳香来源于橄榄科植物卡氏乳香树经刀割渗出的树脂,具有活血止痛、消肿生肌的功效。常用于跌打损伤、瘀滞疼痛、瘀血阻滞所致的心腹疼痛、癥瘕积聚、风湿痹痛等。

乳香始载于成书于汉末的《名医别录》,按三品分类列为上品。乳香和没药的配伍使用最早出自明代王肯堂《证治准绳》乳香止痛散。

《本草纲目》云:“乳香活血,没药散血,皆能止痛消肿生肌,故二药每每相兼而用。”经笔者查阅大量文献发现,现代研究表明乳香提取物对佐剂诱导的关节炎路易鼠的治疗效果很好。从乳香中提取的18个单体成分在动物实验中被证实有明显抗炎活性,迄今已发现3种倍半萜烯成分有强烈镇痛作用。

笔者相信这个结果还仅仅是一个开始,随着研究手段的不断提高,乳香中更多的成分将被发现并开发利用。笔者在临床诊疗中对用乳香的患者进行过疗效观察,从临床角度有感而悟,乳香有神奇的修复人体局部损伤的作用。其实乳香就是乳香树在刀割、虫咬、雷劈受伤时自身分泌的树脂,是一种植物“抗体”,可能有天然修复因子帮助乳香树修复创口。类似作用的还有没药树的树脂——没药,麒麟竭的树脂——血竭,更有甚者,古代松树、枫树的树脂埋藏于地下万年,即众所周知的琥珀也有活血化瘀、破癥的功效,实在让赞叹大自然的力量。下面介绍乳香巧治颈椎病的一个案例。

2005年1月的一日,天气阴沉沉的,特别的冷,笔者正在门诊,突然接到同学的电话,说自己的同事头颈痛很严重,想到笔者医院试试中医,笔者没加犹豫满口答应。挂断电话后心想等患者来了以后,直接找骨伤科医生诊治就可以了。

当日下午同学带患者来了,笔者上下仔细打量患者,发现他头部僵直不敢乱动,右手也搭在了左肩上,身体倾斜着右肩高左肩低,步履缓慢,给笔者的第一印象是痛得挺厉害。简短寒暄几句便请患者坐下。患者起初讲话还算轻松,但没说上几句就显露出痛苦表情,讲话也不敢大声了,生怕震动而加剧疼痛。

询问得知,患者有颈椎病史3年了,颈椎严重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韧带钙化。这次发作持续时间已2星期,在外院拍片明确诊断,并服用过戴芬、散利痛,但效果不明显,尤其到晚上睡觉时那简直是受罪,不翻身也痛,翻身更痛。笔者建议他先到骨伤科门诊,再到推拿科,谁知他一口回绝,原来此前他已经做过牵引,试过针灸,拔过火罐,今日一心要吃中药,同学还在一旁要求笔者开中药处方。这下笔者有点左右为难了,内科医生诊治骨科病行吗?

再细问病情,这位男性患者52岁,机关干部,形体略胖,面目稍显虚肿,平时活动量少,出门经常以车代步,上班时久坐电脑前,爱抽烟喝酒,喜吃油腻食物,怕热出汗多,夏天开冷空调睡觉,颈部肌肉僵硬,颈椎两侧有压痛点,头颈不敢灵活转动,食少夜寐不安,舌质偏暗红,苔白厚腻,脉弦滑。辨证属于痰湿体质,感受寒气,寒湿阻遏阳气,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治疗采用活血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的原则,药用:

乳香9g 降香3g 桂枝5g 川芎9g 当归9g 羌活9g 桑枝9g 薏苡仁30g 砂仁3g 苍术9g 甘草6g上药以水煎,服7剂。并叮嘱患者停用电脑工作,注意颈部保暖。

上方中乳香、降香活血止痛,桂枝、当归、川芎温经活血,羌活、桑枝、薏苡仁、砂仁、苍术祛风除湿。3日后患者电告疼痛大减50%,1星期后患者独自前来复诊,判若两人,表情轻松,语声宏亮,头颈活动已看不出异常,并一再表示感激之情,笔者心中暗喜,但却不露声色地以老医生的口吻说继续服药7剂巩固疗效,随后数月笔者调理患者痰湿体质,颈椎痛未再发作。

颈椎病疼痛发作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压迫神经,局部组织肌肉充血水肿,而用乳香这种天然药材,它所具有的修复创伤的能力正好为笔者所用。乳香的抗炎、镇痛、调节免疫、抗肿瘤、抗菌作用都已经被国内外学者在动物实验上得到证实,而更深入的临床研究还将继续。《一诊一得录》

按:乳香治疗颈椎病是一个好思路,尤其使人感兴趣的是提出乳香、没药、血竭是同一科属的类药,并详细论证,逻辑推理正确,这样一来就可以解决血竭的替代问题。

 

 

用药传奇---升麻非升解毒佳

 
自从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风行起来后,在东垣老人的新说下,升麻一改过去的功效成了升提之药,后
世大多数医家也是附庸其说,致使升麻的主要功效被忽视埋没。
在早年学医始对此并未引起重视,受补中益气汤方剂分析学说的影响,也认为方子中的柴胡和升麻是
提升诸药以升阳气的,后来临床实践多了觉得并非这么回事。柴胡和升麻并未有升提阳气的作用,举
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
我早年在治疗气虚型的低血压证时,喜用补中益气汤,教科书也是这样教的,但是效果大多不明显,
按理说其中的柴胡和升麻是起升提作用的,但是不管用少量还是大量均不见起升提作用,血压上升,
其作用远赶不上枳实干姜。在看《伤寒论》《金匮要略方》中也没有这样的提法和用法,相反却是以
清热解毒见长,麻黄升麻汤,升麻鳖甲汤都是,喉咽不利,唾脓血而用之。不知怎么到了东垣先生那
里却成了升提作用,纯粹的臆想胡刍。文献和实践都证明此说是不正确,应以纠正。
对此问题最早提出质疑的是已故医学大家裘沛然先生,我在上世纪八十年读先生的《壶天散墨》时看
到此文后,引起了深思。后来又看到方药中先生用大量升麻治肝炎,杀病毒的经验,及潘华信先生在
《中医杂志》上分析补中益气汤的文章,指出柴胡、升麻非升提,乃清热作用,结合仲景论述方确信
不移,此乃谬说,误人子弟,必须纠正。
对于升麻的功效古文献巳有丰富的记载:
《神农本草经》:主解百毒,辟温疾,障邪。
《名医别录》:主中恶腹痛,时气毒疠,头痛寒热,风肿诸毒,喉痛口疮。
《金匮要略》中升麻鳖甲汤:治阳毒为病,面赤斑斑如锦文,咽喉痛,唾脓血。方中升麻用二两。
《滇南本草》:主小儿痘疹,解疮毒,咽喉(肿),喘咳暗哑,肺热,止齿痛,乳蛾,痄腮。
《药性论》:治小儿风,惊痫,时气热疾。能治口齿风肿痛,牙根浮烂恶臭,热毒脓血,除心肺风毒
热壅闭不通。
《肘后方》用于卒毒肿起。
《仁斋直指方》用于喉痹作痛,升麻一味煎汤,治胃热齿。
《本事方》用于口舌生疮,悬痈肿痛。升麻汤(升麻、桔梗、薏苡仁、地榆、黄芩、牡丹皮、白芍、
甘草)治肺痈吐脓血。
《干金方》用于口热生疮和产后恶血。
宋·朱肱有“无犀角以升麻代之……记载。
学习文献,结合临床,我不再把升麻作为一味升提药,而是作为一种力专效宏的清热解毒药使用。
曾治张姓女子,26岁,感冒引起扁桃体发炎,红肿如弹子大,即将化脓,发烧喑哑,疼痛,舌红
苔薄白,脉寸关滑数,大便略干,用养阴清肺汤加大量升麻,处方如下:
生地30g  麦冬30g  元参30g  升麻50g  白芍15g  丹皮12g  浙贝15g  薄荷10g  桔梗10g  甘草
10g  三剂  水煎服  日三次。
一天后退热,三付药后扁桃体减退巳不红肿,又服三付痊愈,仅留腺体微肿大。由此可见升麻之功
效显著。
临床上除了用于咽喉炎症外,我还将升麻广泛用于疮疡、痤疮、肝炎、中耳炎、带状疱疹、白塞氏
综合症、生殖器疱疹等等,一言以敝之曰:清热解毒,大胆重用。
  古道瘦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