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虹岛小草官网被黑:红色经典-----蝶恋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7:17:14
样板戏,是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流行于中国的八个文艺作品 ,其产生和发展和中央文革小组的领导和推动有直接关系,并对当时的文艺创作风格有很大影响,产生了一批和样板戏风格接近的样板作品。由于当时其他文艺作品被限制传播,所以样板戏和样板作品是当时中国人的主要精神食粮。
',1)">
样板戏已经是个历史名词了,那是那个特殊年代的艺术产物。我上小学的时候,样板戏已经开始没落,但还在到处演唱,电影仍旧播映,给人留下了难以泯灭的印象。
那是一个样板戏遍地开花的时代,“全国人民一盘棋,斗私批修不忘记;全国人民八台戏,只为红旗不落地”,也不知道当时人们是咋想的:要是一百台好戏,难道就会产生危机?那时似乎每一个大队(村庄),都有自己的样板戏宣传队,公社有剧团,县里有更大的剧团。这些剧团常常四处巡回演出。可能是普及工作做得太好了,连小孩子的好多童谣都和它有关系:“拉大锯,唱大戏,铁梅的奶奶会唱戏……”;“小槐树,槐树槐,庄南头,搭戏台,先演《杜鹃山》,后演《沙家浜》……”,等等,这样的童谣数不胜数。
我居住的村庄,庄子较大,自然有自己的样板戏宣传队。演员、乐队都是本村的村民。他们排练主要在农闲季节,地点有时在大队部,有时在小学校里。晚上,汽灯挂在高高的树杈上。耀眼的光几乎照彻了半个庄子。锣鼓一响,村里的男女老少便向排练地聚集。大人们是真想看戏,我们几岁的小孩呢?大多是起哄、凑热闹,在喧杂的人群中东窜西跳,钻来钻去,寻找乐趣,在那个文化赤贫的时代,样板戏足以帮助大家消遣漫长的夜晚。样板戏于是成了和人们呼吸的空气一样重要的东西,处处在演样板戏,时时在谈样板戏,人人能哼样板戏。
一台样板戏戏演出的时候,台下看戏的年轻人就开玩笑、打哄、拥挤,好多青年男女原本就不是来看这些早就看腻的样板戏的,而是来这里“哄”、“挤”、“闹”的,在一“哄”一“挤”一“闹”中,在相互的推搡中,爱情就开始“发酵”了,几场戏看下来,一对崭新的新人就诞生了。当时的民谣有这样的唱法:“树枝恋叶瓜恋架,蚯蚓恋地蝶恋花,闺女恋的是样板戏,就想嫁个好婆家……”你看看,样板戏居然还有为年轻人牵线搭桥的作用。
文化革命的风云早已烟消云散许多年,样板戏的逸闻趣事却没有因此而消失,当我们打开尘封的往事时,就会重温到苦涩中的美好。
putongVid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