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漆黑强袭:伤寒来苏集学习(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2:54:01

伤寒来苏集学习(二)

阳明病解第二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是以里症为主。我们知道三阳为病,应该以表为重,为什么张仲景将阳明病的提纲定为胃家实呢?之所以没有以表证为主,是因为阳明病的病根在于胃家实,有这样的里症才会显示出阳明的各种表证。太阴阳明同处于中州,太阴为开,阳明为阖。所以阳明病也阖病为主,不大便是阖造成的病,不小便也是阖造成的病,不能吃饭,吃饭又不饱,开始有点饿却又不能吃饭,都是阖造成的病。自汗盗汗,是表开里阖造成的病。没有汗,就是表里都阖造成的病。以上各种因胃阖造成的病,都是胃实造成的,胃阖即是胃实,所以阳明病的提纲是胃家实。
我们不要将胃实理解成燥屎坚硬,因为这里的实只是相对于大便情况来说的,大便正常或腹泻就是胃家不实,所以如果出现大便正常或腹泻就不是阳明病。我们知道,脾胃都是仓廪之官,但是功能还是有所不同,脾主输布,胃主受纳,当食物进入胃时胃就为实,肠为虚。当食物传入肠时,胃就为虚,肠就为实。如果肠胃总实不虚,那么就出现阳明病了
那么胃家实是如何造成的呢?有时在没有病症之前就出现胃实;有时在得病之后出现胃实;有的因为风寒外束,热邪不能外越而出现胃实;有的因为错误地使用汗、吐、下法,使津液严重损伤而造成胃实;有的因为阳明经热盛而出现胃实;有的因为热邪从其他经转属过来而出现胃实。
阳明病是因为胃实造成的,并不能说阳明病、胃实就得使用下法,只有出现大便秘结并兼见谵语、潮热、烦躁、胀痛等症时,才可以用下法。
阳明病也分表症和里症。下面分别讲解。
表症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阳明伤寒阶段,在这个阶段里,阳明病的症状与太阳伤寒的症状相似。因为太阳主背之表,阳明主身前之表,那么在感受风寒时,都是营卫受伤,所以太阳、阳明伤寒症状是非常相似的。在这种情况下,阳明伤寒,如果脉迟汗出比较多,微恶寒,那么就可以使用桂枝汤;如果脉浮,无汗而喘,就可以使用麻黄汤。所以在这个阶段,没有必要区分是太阳病还是阳明病,有是症,用是药,这是张仲景因症施药的定法。
但是阳明伤寒阶段的时间很短,只有一天的时间,紧接着进入第二个阶段,阳明表热阶段。在六经伤寒中,阳明伤寒最轻,因为阳明是水谷之海,谷气能够战胜邪气;而且阳明为十二经脉之长,血气充足可以抵御寒气;阳明暗含两阳合明之地,阳气充足可以抵御阴气。所以阳明伤寒很快就结束了,第二天便开始不恶寒,反而开始恶热了。《内经》说:二日阳明受之。所以阳明表热症在第二日就开始出现了。张仲景曰:伤寒三日,阳明脉大。我们要知道,阳明伤寒在一日二日内,便寒去热生,第三日就出现阳明的大脉,完全没有寒气,成为真正的阳明热病。
在阳明病第一日的时候,症状和太阳伤寒很相似,不是典型的阳明表症症状。但到了第二阶段,阳明表症的症状就比较明显了,也可以同其他六经症来区分,所以把“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定为阳明表症的提纲。
虽是阳明表热症,真是的原因是因为里有热,里热外越,而表现表热的现象。所以有“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的本病症状。从这条中我们可以看到“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是阳明表热症,而其真实原因是“咽燥口苦,腹满而喘”的里热症引起的,阳明病的提纲是胃家实,也是以里症为主,所以将里热症列于表症之前。而且此条给出了治疗的方剂:栀子豉汤。栀子可以清里热,而表热自除;豆豉可以泻腹满,则身重也可以消除。所以栀子豉汤是阳明表症的圣剂。
阳明表热阶段有三种治法,也是按照热在三焦而分别治疗的。热在上焦,用栀子豉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所以胃家不实,阳明病解;热在中焦,用白虎汤来治疗,胃火得清,所以胃家不实,阳明病解;热在下焦,用猪苓汤,火从下泄,所以胃家不实,阳明病解。从这三种治疗方法我们可以看出,治疗阳明表热,实际上是治疗里热,同时这三个方子都是润剂,存津液,使胃家不实,是治疗阳明热病的真谛。
在阳明病的初期,也就是以上两个阶段,我们就要治好阳明病,不要等到热涤实极,到了使用承气汤的时候,才开始治疗,那样不但患者痛苦加剧,而且治疗也比较麻烦。
太阳、阳明都有发热、汗出、头痛,那么如何区别呢?太阳发热,是因寒束皮毛,所以发热是翕翕发热,也就是热在皮表,象羽毛在皮肤上一样。而阳明发热,是蒸蒸发热。太阳虽然自汗,但汗出不爽,欲出不出的,微微汗出。而阳明汗出,汗出比较多。太阳头痛,牵连颈项。而阳明头痛,理论上在额部,但不以头痛为主,而因其脉夹鼻络目,所以身热、目痛、鼻干、不得眠为主要症状。
上越、中清、下夺,是治阳明病的三大法。发汗、利小便,是阳明经的两大禁忌。因为津液损伤,就会造成胃家实,加重阳明病。但在阳明伤寒阶段,还是可以使用麻、桂来发汗,尽快除热而存津液。在脉浮烦渴,小便不利时,用猪苓汤利小便,是及时清火来存津液。
阳明病一般胃实里热,但胃口虚寒时,食谷即呕,此时胃虽然实,但没有里热,所以不能凉泻,而用吴茱萸汤散胃口之寒,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实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