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黑强袭mg: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6:02:41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张达明  

日前,在杭州图书馆发生了一件事:杭州图书馆不仅向所有读者免费开放,而且包括乞丐和拾荒者也可随便进入阅读。有读者对此不满意,向馆长褚树青投诉说: “图书馆是大雅之堂,如果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入阅读,就是对其他读者的不尊重。”褚树青回答说:“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阅读,但你有权选择离开。”

1月18日,这个故事被一网友发到微博后,瞬间被转发1万余次。网友称褚树青为“伟大的馆长”,称杭州图书馆为“史上最温暖图书馆”。

生于1963年的褚树青,童年时就喜欢看书,母亲便托人将他送到杭州图书馆儿童分馆做义务服务员,他从此与图书馆结下了不解之缘,参加工作后一直在杭州图书馆。2000年,经杭州市公开招聘选拔,褚树青被任命为杭州图书馆馆长。

褚树青理想中的图书馆,是公平、开放、现代、多元、无门槛和舒适的。为此,他在《服务公约》发布会上讲到:“我的终极目标,就是把杭州图书馆打造成为每一位读者的天堂。”

为实现这一目标,褚树青上任后,在全国同行中率先推出免证阅览制度,任何人进馆借阅书籍都不需证件和费用。2003年,他又联合当时杭州地区1市5区的9个公共图书馆,推行了借阅“一证通”。为让外来务工者也能享受到这一服务,褚树青经过努力,从2008年起,凡在杭州工作者都享受到了这一待遇。

褚树青多次对员工们讲:“无论任何人,只要进了图书馆,在知识面前都享有同等权利,不得有高低贵贱之分”。还在老图书馆时, 就经常有乞丐和拾荒者进馆看书。褚树青不仅亲自接待,并鼓励他们常来:“看书学习是每个人的权利,如果你们每天能抽时间来看上一会书,那该有多好啊。”经过观察,褚树青发现,乞丐和拾荒者最喜欢阅读的是《参考消息》,他便特意多订了几份,以方便他们阅读。

对于图书馆实行的“零门槛”做法,图书馆办公室主任刘丽东感触颇深:“自实行零门槛后,我们不仅没有感觉到压力增加,反而感觉开放的时间越长,不尊重这种权利的读者会越少,我们和读者共同被这种和谐的环境所改变。至于进馆时要先洗手,馆内并没有硬性规定,耳濡目染的时间长了,谁都很自觉地先洗手,然后再阅读。我记忆最深的是见过一个拾荒者,他背着一个蛇皮袋,里面装着瓶瓶罐罐。他把蛇皮袋放在门口,反复洗手洗脸,然后才进阅览室读书看报,那一幕,让我永远难以忘怀。”

对于自己的言论忽然红遍网络,褚树青对媒体说:“在不少人看来,乞丐和拾荒者是肮脏丑陋的,也是低智商的。但我认为,知识不分高低贵贱,学者可以到图书馆求知,乞丐和拾荒者同样有这样的权利。其实他们的素质一点都不差,有着很强烈的文化需求,只是生活所迫没有时间坐下静静阅读罢了。他们每次看书前都会主动洗手,甚至读的书报层次比普通读者还要高。”

有一次,褚馆长看到一名乞丐抱着一本《资治通鉴》全神贯注地在阅读,当他经过时,怕打扰就放轻了脚步,却被旁边一乞丐告知他就是馆长。于是,两人很谦恭地站起来,一连对馆长说了5句谢谢。那一刻,他的眼睛不由得湿润了,“那种暖意带着笑意蔓延在我心底的感觉,每次想起都感动不已。我所做的这一切,不过是在以行动兑现让杭州所有人都能有尊严地生活这一承诺。”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是一代文学大师、曾担任阿根廷国立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的一句名言。在人心越来越沙漠化的语境中,褚树青和他的图书馆向乞丐和拾荒者免费开放,不啻一轮太阳明亮的光芒,让乞丐和拾荒者在得到温暖的同时,也澄澈和净化了我们的心灵。

                     《发现》杂志2011年4期卷首刊出张达明的绿地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3fcd9e0100qjiy.html
纪言

同名篇 广州日报

  芝加哥橡树溪社区图书馆。   陈巧媚 摄

  老广看世界

  文/陈巧媚

  原来以为,在美国这么一个电子阅读普遍的国家,纸质书籍的阅读者肯定越来越少。可到了美国一看,地铁上、公交车上,处处都可以看见捧着书本埋头阅读的人,年轻人也很多,反而玩手机的人非常少。一问,原来他们看的不少书是从公立图书馆借来的。

  提供免费上网服务

  芝加哥公共图书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和其他大大小小的社区图书馆一起构成了美国庞大的公立图书馆体系。公立图书馆是连锁的,书籍可以跨点归还。如果在邻近图书馆找不到你需要的书籍,只要做一下登记,图书馆自然可以帮你找到。即便我们这样的短期停留者,只要提供收信人为本人、地址在美国的两封信件,再加上个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就可以办理借书证了。

  公立图书馆还提供免费上网服务。据馆员介绍,很多在图书馆免费上网的人都在找工作,因为他们没有电脑或付不起上网费。为此,图书馆还推出了专门教授写简历的课程。

  图书馆会定期搞一些图书义卖活动。图书来源多种多样,有从不同图书馆捐出来的,更多的来自市民。义卖所得又重新捐献给图书馆,当然,你也会获得一张捐献的证明。我在美国“捡”了不少英文书,哪里来的?就在社区图书馆。每过一段时间,图书馆就会将淘汰的一批图书放在门口的一个书架上,读者可以随意选取拿走。书架上有一个箱子,上面印的文字建议拿书者适当捐点钱,普通书一本捐五毛,硬皮书一本一块。这也是促进书籍流通的一个好办法。我在里面还找到了不少新书,如斯蒂文·金一两年前出版的小说! 

  在社区图书馆,时常可以看见有小孩在里面玩耍。我诧异地问工作人员,这样年纪的小孩难道不应该进幼儿园吗?经过解释才知道,原来美国是允许孩子在家里接受教育的。对于家庭学校的孩子们来说,社区图书馆自然是个很好的去处。

  从图书馆的优劣,可以见出这个社区的经济状况。美国社区图书馆的一大资金来源是房产税,这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富裕社区的图书馆无论从设施还是藏书量都明显优于普通社区;此外,还有社会捐助。

  橡树溪是芝加哥西郊一个典型的富裕中产社区。图书馆别出心裁地设计了一棵捐献树,根据不同的捐献金额分为金树叶、银树叶、铜树叶等不同等级,别致而温馨。

  根据图书馆公布的数据,几年中接受组织和个人捐助的总额为84.11万美元。相对于8000人口的小镇,这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图书馆占地2.4万平方英尺,设计出自名家之手。圆形的木穹顶上有玻璃窗,阳光充满着整个图书室。孩子们在专门为他们划出的区域安静地看书。偶尔可以见到行动不便的老人,坐在电动椅上,拿着书本消磨时光。整个设计更像一个家庭的大客厅。

  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曾说过: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年幼时候曾在图书馆里安安静静阅读的孩子,想必在成长之后,即便在喧嚣的都市里摸爬滚打之余,也会在心灵里留一段灵性的空间吧。

  世界虽大,处处可见老广游历的足迹。无论您是本地人还是常居广东的“新客家人”,若在旅程中对异国大千世界的社会风貌和民生百态有何体会,欢迎投稿至本栏目与读者分享。投稿请发电子邮件到:laoguangkanshijie@gmail.com。

  一经采用,即付稿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