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顿父子:《西藏佛教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3:50:11

陈兵 《西藏佛教史》序

  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佛教的复兴,我国佛学研究日趋繁荣。佛学研究领域最为重要的课题——中国佛教史研究,已深入到地方佛教史的编写,有《江西佛教史》、《甘肃佛教史》等相继出版。现在,这本百万余言的煌煌巨著《西藏佛教史》又与读者见面,为百花盛开的图书大观园里增添了一株雪域奇葩,令人耳目一新。 

  在中国地方佛教史中,西藏佛教史可谓是最为重要的。众所周知,西藏是世界三大语系佛教之一——藏语系佛教的中心。佛教自松赞干布时代传入吐蕃,至今已有近 1400 年的悠久历史。佛教并非西藏土产。当西藏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需要宗教文化滋养之时,在印度和汉地早已成熟的佛教,便被迎请入雪域。高踞世界屋脊的西藏民众,先天赋有俯瞰四野、接纳先进的开阔胸襟。经过与本土的宗教——苯教几番斗争,遭受朗达玛灭佛之挫折,佛教在雪域终于扎下深根,遍地开花,结出累累硕果。佛教在历史上曾经成为西藏的灵魂与主宰,曾经长期取得政教合一的尊荣地位,获得绝大部分民众的信仰。佛教对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以及藏民族性格的铸成,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佛教从思想到仪式,渗透了西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佛教与西藏、藏族和藏文化密不可分。要了解西藏,了解藏族,就必须了解藏传佛教。 

  在长期流传中,佛教适应西藏本土社会文化,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在教义方面,西藏佛教主要保存和发扬了印度晚期成熟的大乘、密乘佛学,吸取了汉传佛教的部分内容,熔铸成庞大的藏传佛学体系。其大藏经蕴藏之富,与汉文大藏经可并称双璧;而保存了汉文大藏经所缺译的数百种印度显密经论,乃极为宝贵、有待开采的文化矿藏。西藏佛教祖师大德们在研习、发挥、实践印度佛学方面,表现出卓越的智慧。他们像汉地诸宗祖师一样,总持全体印度佛学,判释抉择,发挥组织,建立一宗之学,形成各具特色的五大派诸小派。西藏佛教大德学风严谨,广学多闻,善于运用因明论辩阐析佛学义理,并极善著述。西藏出过很多学通三藏、著作等身的大师,他们的著作不仅阐发佛教内容,而且广涉医药、工巧、声韵、天文历算、因明、戏剧等大小五明。他们还十分重视教史僧传的编写。西藏佛教大德更以苦修实证而著称,出过卓弥、玛尔巴、米拉日巴、热琼巴、岗波巴、琼波南交、玛久拉仲、堆松钦巴、向蔡巴、藏巴嘉热、郭仓巴、隆钦饶绛巴等大成就者,积淀了大量真修实证的经验。在西藏这样一个地旷人稀、生存条件险恶、经济落后的高原地区,能产生出令举世瞩目的高度发达的佛教文化,结出奇异的智慧硕果,实在是人类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迹。它给人类文明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在教制方面,西藏佛教继承、发展印度超戒寺的僧团建制和佛教教育体制,形成了完善的僧阶、寺院管理、佛学教育制度和独特的活佛转世制度;适应本土条件,对印度佛教的戒律作了取舍,并有农禅、商禅结合的优良传统。西藏佛教以我国西藏为中心,传入其他藏区、蒙古地区、汉族地区以及外蒙古、俄罗斯、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地,近 30 年来又西传欧美,赢得不少西方人士的信仰,具有相当大的国际影响。 

  长期以来,佛教在提高西藏人民的精神境界、促进西藏的统一和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乃至促进西藏与内地的亲和关系、促进民族大团结方面,无疑起过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佛教在后来也许有阻滞西藏社会发展的消极作用,但西藏政治经济之滞后,乃多种条件所决定,不应仅责咎于佛教。任何思想文化体系存在若久,都难免衰老迟滞,皆需应时契机变革自身。面临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古老的西藏佛教自当本着佛法契机的原则,面向全球,面向未来,调适传统的教义教制,改革不适应新时代的内容。近几十年来,西藏佛教界在这一方面已作了许多努力。 

  关于西藏佛教史的研究,已有王森、王辅仁等前辈的著作问世。尽管他们功力深厚,但以汉族而研究西藏文化,总难免隔搔之感,并皆嫌简略。这部《西藏佛教史》,内容之完备乃前所未有。全书以中国通史、西藏地方史为大背景,对佛教在西藏流传的进程作了理性的总结,论述了各教派的教义教制,揭示了佛教与西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俗等的密切关系。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该书的主编克珠群佩、副主编索南才让皆是藏族中青年学者,通达藏、汉文字。他们自幼即受西藏佛教熏陶,对西藏佛教和西藏文化有深厚的感情和直观的了解,在佛教研究方面各有不少成果。他们对西藏佛教的把握,自有汉族学者所难以企及之处。他们运用汉语言之娴熟,更是令人惊叹。他们凝多年心血集体完成的这部巨著,对了解西藏佛教,处理好西藏佛教问题和西藏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问题;对加强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促进西藏佛教的现代调适和自身建设等方面,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现实意义。我相信,这部大作将会被广大读者所喜爱,并受到学术界的好评。 

  2008 年 10 月于四川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