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zo黑人:不到西关和沙面 等于没来过广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3:53:40

不到西关和沙面 等于没来过广州

一、西关

(1)

西关,是老广州人对市中心荔湾区内北起西村,南濒珠江,东至人民路,西至小北江这一带的称呼,这里古时位于广州城的西门外。这一带有许多典型的传统旧屋,人称西关古老大屋。 这些老屋过去多是豪门富商的住宅,高大明亮,装饰精美。大屋两侧各有一条青云巷,取平步青云之意,这种巷又称冷巷、火巷、水卷等,有通风、防火、排水、采光、晒晾、交通、栽种花木等功能。
西关古老大屋现存数量已从清末民初鼎盛时期的800多间变成不到100间,其中较值得参观的有十三甫正街15号的大屋。

(2)西关大屋身世

  西关大屋是原康乾盛世,特别是乾嘉年间广州西关一口通商时的产物。主要以当时云集西关的富商在商业繁华的十三行的西关角一带建筑的高级住宅区而驰名。它吸取了中原园林建筑和家居特色,结合了岭南气候的特点,形成了独特的地方风格。

  西关角是指当时西关地区靠西边的一个地段,东起文昌桥、大观桥,西至泮塘、昌华园一带。

  西关大屋的街区街巷通常为4到5米宽的花岗岩石路。大屋典型为三开间,正间以厅堂为主,由街面到内里依次是临街门廊、门宫厅、正厅(神厅)、头房、二厅、三厅、柴房,形成一条中轴线。两旁偏间前部左边为书房及小院,右边为偏厅和倒朝房。倒朝房的屋顶为平天台,供晒晾、赏月和七夕拜七姐所用。书房偏中后部是卧室、楼梯间和厨房等。

  相邻大屋常用青云巷来隔开。特大型的还会有花园、戏台等。大屋的立面是青砖石脚,色调清雅,正间檐口有木雕封檐板,大门由脚门、趟栊和木门组成,剖面屋顶高低起伏。整个大屋用院子、天井、敞口厅、青云巷、天窗、侧窗以及可以活动的屏风、满洲窗等组织穿堂风,所以夏天会格外清凉。大屋的内部装修集工艺美术之大成,木石瓦雕,陶塑灰塑,壁画石景,琉璃和铁漏花,蚀刻彩色玻璃等应有尽有。

  在清末民初期间,西关大屋吸取了更多西方洋楼的建筑特色,逐渐发展成了二三层的住宅楼。耀华大街是至今保存较完整的西关传统民居的缩影,被市政府划定为广州市历史文化保护区。

  走进耀华 推开三重门

  坐地铁在长寿西站下车,走出地铁口,置身于车水马龙的西关,横穿过眼前一条名叫长寿西的街道,在对面一片低矮而朴实的火柴盒式建筑之中仔细搜寻,会发现一块古朴的牌匾耀华社区。信步走入,前行50米,向右手边一拐,就来到了耀华大街。

  第一次来到这里,会恍惚有种时空逆转的错觉,熟悉的水泥质地的大楼一刹那间被抽离,此刻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条整洁美观的古巷。在麻石路面的两旁,是鳞次栉比的西关古老民居,色泽碧绿的水磨青砖高大敦实、五彩斑斓的满洲窗光亮如新。圆滚滚的趟栊后面,头发斑白的老人正坐在凳子上读着报纸,吱吱呀呀的脚门推开,提着菜篮子的老阿婆从深深的院落里走出,脚上的布鞋踩在麻石铺就的路面上,发出吧嗒吧嗒的声音,在悠长的巷子里渐行渐远。

  在这样一个古老的巷落里行行走走,看看停停。繁忙而熟悉的都市生活似乎被隔绝在了一个遥远的地方。在这里,建于清末的西关大屋、竹筒楼以及民国时期中西结合的洋房别墅比邻而居,具有典型岭南风格的青砖、石脚、三重门和巴洛克特征的巍峨罗马柱只是一墙之隔。150米长的古巷,30个门牌、39个开间、150户人家,展现出广州西关在19世纪至20世纪的200年间,广州人曾经生活过的各式民居。

  或许我们可以用西关大屋这个笼统的概念来概括耀华大街上这三十多栋古朴的建筑。按照老广州通常所说的西关大屋三件宝青砖石脚三重门的说法,耀华大街的老房子无疑符合了这个标准。

  西关大屋最典型的就是青砖石脚的外立面。据说这些青砖都是产于东莞及清远一带,色泽似碧玉者为贵。它还有一个名字叫看墙,其功用类似于今天的瓷砖贴面。讲究的西关大屋青砖可以经数百年不磨蚀,砖缝之间连刀片也插不进去。而石脚从地面算起高70到100厘米不等,越高就越显身家富贵。石脚通常用磨得平滑如镜的花岗石,尽量减少接缝,所以富家通常整堵外墙只用三数块整石,工本费相当惊人。

  跟其他的西关民居一样,耀华大街的老房子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名鼎鼎的三重门。三重门最外一重是由四折木门组成的脚门。脚门的高度比常人的头顶稍高,脚门上半部必雕成通透花纹的式样,耀华大街30户人家几乎是一家一面,有寓意吉祥的花鸟图案,有寓意平安的花瓶式样。老人家说,这些通透的花纹不仅起到装饰的作用,还有实用的功能,不仅便于通风,而且相当于现代民居的猫眼,有阻隔街外行人视线的功能。

  第二重门是趟栊,趟栊由单数的十数根杯口粗的横木镶于两根竖板上,竖板下方安有滑轮,可以沿着镶于门槛上的铁轨左右拉动。趟栊的锁设在另外一侧,暗藏于大木门后,是木制的顶闩,只需人在屋内用指轻轻按下,即可顶死趟栊使其不能开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趟栊不啻为古老的防盗门了。趟栊的木料通常是杉木或者柚木,不容易被锯断,小孩子也无法钻进钻出。

  最内一层才是真正的大门。大门是由两块粗重的木板组成,富贵人家用的一定是整块的原木板,主要是杉木、樟木、坤甸等厚实的木材。大门之上要贴门神,有的大屋每年都会请师傅新漆上彩绘的门神。大门以铜制门环拉动,有些门环的工艺复杂精美。大门在晚间关上,靠的是门后两个井字形的木闩。

  在这样的三重门保护下,西关大屋不仅安全防盗万无一失,而且还有良好的通风效果,三重门依天气情况开开合合,给大大的宅子营造出冬暖夏凉的效果。

  西关大屋赋

  穗市名区,西关福地,汉宫旧馆,富户新营,在此荔水逢源,文昌照濯,虽是频经烽火,幸喜再现生机。一页历史遗篇,几许居停旧貌,当丽日融合之际,春风怡荡之时,正如来宾访古寻幽,旅客观光览胜。

  长寿街前,闾阎系列,耀华坊内,鳞栉相连,石脚磨砖,搌牙挂角,脚门微掩,木栊横栏,左右临阶绕巷,前后小院明窗,古迹翻新,原型复旧,远望绣阁雕萼,近看珠帘画栋,朱雀桥边影渺,乌衣巷口名传,谢客娱游于假日,王孙传意于当年。昔感狼烟,曾读阿房之赋,今逢盛世,敢颂华屋之歌,爱掇芜词,以供忘鉴引自耀华大街碑刻

  一条街 地灵出人杰

  用手轻轻触摸那些在雨中被浸润的凉丝丝的砖墙,会产生一种很奇异的感觉。此时手掌所覆盖的这方寸之间,就是所谓历史了吧。这样的时刻难免会让人浮想联翩:在这悠长的街巷上、在这些幽深的老房子里,曾经住过什么样的人,发生过什么样的事情呢?

  翻看有关史料,原来这片巴掌大的地方,还有过不少动人的故事、生活过不少的历史名人。耀华大街8号和10号是粤剧名伶白玉堂的故居,白玉堂原姓毕,因为参与《五鼠闹东京》一剧演出,饰锦毛鼠白玉堂,演来惟妙惟肖,大受观众赞赏,遂改艺名为白玉堂。直到今天,生活在耀华大街的老戏迷还对此念念不忘那时咿咿呀呀的粤剧念白会不时从这两栋典型的竹筒屋中飘然传出,从巷子中经过的老街坊、抑或是慕名而来的老戏迷经常会被《五鼠闹东京》、《舍子奉姑》中的精彩唱段吸引,流连忘返。

  而耀华大街30号则是南海横江名门黄雩的故居。黄雩是民国初期广州粮食商会会长,更是一个有名的爱国商人。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年黄雩和父亲一道支持国民革命,捐助粮食支援东征、北伐而受到孙中山先生接见和嘉奖,是大名鼎鼎的大人物。而且据考证,耀华大街30号真正的屋主更有可能是著名儒将蔡廷锴,只是因为与黄在革命志向上惺惺相惜,是非常要好的朋友,蔡就把自己的房子长期租给黄居住。黄雩长住这里,直到病逝,所以又是这栋洋房实际上的主人了。黄宅门前有一对高达8米的罗马柱,黑铁质地的巨大门扉更是具有明显的西洋风格。据说这种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是按照当年孙中山从国外带回来的图纸兴建的。

  工作人员如数家珍般一一罗列:广州花纱布业巨主蔡氏家族曾经就住在耀华大街那间恢宏的西关大屋里;广州著名的画家黄中如、黄中羊兄弟自小生活在耀华大街、粤剧著名演员陆云飞抗战胜利后与妻子从美国回穗,也在耀华社区生活过不短的时间

  只有30多座房屋的古巷里,几百年的时间里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达官显贵、名伶墨客。荔湾区房管局原局长潘广庆告诉记者,用地灵人杰来解释未必是没有根据的。

  2005年年底,在耀华大街旁边的街道上有人偶然发现了一块古老的碑刻,上面刻有祀崇花坞乐平康的字迹,经过挖掘和考证,有关耀华大街前身的尘烟往事逐渐浮出了水面:实际上早在公元910年的时候,耀华大街是刘王花坞的所在地。刘王花坞源于南汉在城西的御花苑显德园。当时宫廷为了解决厅堂殿宇的布置以及宫女们以花朵作头饰的需求,选择在荔湾区以耀华大街为中心的一带种植鲜花,古时候耀华大街一带河涌密布,水土肥沃,整个广州城这里的水土绝对是上上品,可能没有比这里更适合做御花苑的啦!而直到今天,还有云津小苑新花坞,津渡遥通旧石桥的诗句在流传,当年的美景可见一斑,耀华大街得天地之独厚的猜测也似乎找到了佐证。

  鲜花遍野也好、鸿儒满堂也罢。当时间的脚步不断向前推移,那些美丽的花儿和那些鲜活的人也都随风而逝。今天,麻石路面两侧那一扇扇厚重的三重门仍像几百年前那样开开合合,而从那深深庭院中走进走出的,早已不是曾经生活在这里的故人。老房子里仍然在上演着一幕幕人间烟火,演戏的人却已经转换了身份和面孔。

  一群人 怡乐享康龄

  如果在某个周一的下午到耀华大街上来溜达溜达,你将有机会认识一大群生活在西关老屋里的、快乐的老人家,体味一番他们别具特色的幸福生活。

  雨天,耀华大街显得比往日更加的幽静。小雨点滴滴答答地落在麻石路面上,跳着轻快的舞蹈。一走进耀华大街的巷子口,就听到了一唱三叹的粤韵袅袅在这下着雨的古巷里,是谁在吟唱着古老的旋律?循声而去,在耀华大街12号找到了答案。

  从外表上看,这是一座典型的西关竹筒屋,门口写着几个古朴的大字:文昌邻舍康龄社区服务中心。推开虚掩着的脚门,眼前却不是通常的竹筒屋一进门就可以见到的长长走廊,而是一个敞亮的大厅,大厅中央,几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正摇头晃脑地对着电视上的粤剧KTV唱着大戏:

  落花满天蔽月光,借一杯附荐凤台上。帝女花带泪上香,愿丧生回谢爹娘将柳荫当做芙蓉帐,明朝驸马看新娘,夜半挑灯有心作窥妆

  粤剧《帝女花之香夭》里面的著名唱段被两位老人家唱得有板有眼。她们两个,年纪轻的唱女声,年纪稍长的唱男声,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还真是很难辨别出这是女扮男声。唱的人认真,听的人更加投入,旁边散落坐着三四个阿婆,全神贯注地望着表演者,脚在随旋律打着拍子,嘴在随着音乐轻声吟唱。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一曲终了。两人略带羞赧地对大家鞠躬,观众席中传来一片叫好声:唱得好呀!比上次唱得更好了。哎呀,这首该谁唱了啊?《七月七日长生殿》又有一位老人家拿起了话筒,对着电视机认真地唱了起来。

  刚刚反串完男声的陈奶奶笑眯眯地告诉记者,今年她已经70多岁了,每周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周一的下午。可以跟老伙伴一起来大屋里唱大戏啊!这个习惯已经坚持了7年多了。今天下雨,所以人来得少了些,平时人可多呢,差不多有二三十人呢。人越多就越热闹。
  康龄中心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老人家活动的这个竹筒屋还有一段来历。它原本是一位香港同胞凌剑刚先生的祖屋。凌剑刚的伯母过去就生活在耀华大街,晚年身体一直不太好,多亏了左邻右舍的悉心照顾,凌剑刚一直为此感激万分。于是在伯母过世之后,就将自家的祖屋无偿捐献给街道,作文昌邻舍康龄社区服务中心使用,希望让所有生活在这里的老人家都可以快乐地度过晚年。

  在康龄中心的活动表上,记者看到活动还真是丰富得很。书法爱好者中意墨缘社,热衷锻炼身体的人可以参加韵律健身操健康,热爱文艺的有粤韵悠长、舞会工作人员笑着告诉记者,最近有一个活动特别受老人家欢迎,就是每个周三下午的开心剧场,几十个老人家围坐在一起看《大长今》,边看边说,边说边笑,别提多热闹了。有的时候我感觉其实老人家真的就是一群大孩子,整天跟他们呆在一起,人会变得很单纯,也很开心!

  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所有生活在耀华大街和周围社区的60岁以上的老人家,每年只要交不到20元的会费,就可以免费参加康龄中心所有的活动了。现在康龄中心的会员已经超过了300人。很多孩子在外地工作的老人,几乎是把这里当成了家,每天早上,我们这里还没开门,老人家就在外面候着了,有活动的时候参加活动,没活动的时候就在棋桌前等着大家凑在一起玩儿。一天当中,呆在这里的时间,比呆在家里的时间还要长。
  临走的时候,一位姓黄的老奶奶拉着我的手,悄悄地说,我年轻的时候啊,家里的房子也是像这个样子呢!而且比这个房子更透亮更好看。我记得高高的屋顶上有两扇大大的天窗,有绳子从窗户边垂下来,我特别喜欢拉起绳子,让阳光洒下来

  来这里参加活动,偶尔我都会想起年轻的时光。

二、沙面

        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就如一笔财富,在历史中存入沙面,保存至今。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拱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的欧洲建筑群,使沙面成了一座没有墙壁的欧式建筑博物馆,散发着艺术的馨香。沙面是一本生动而悦目的教科书,能够让蹦跳在老房子间的孩童,经历一次历史和建筑艺术的洗礼。

        沙面堪称西方建筑大观园
        沙面位于荔湾区珠江白鹅潭北岸,是一个椭圆形小岛,宛如一颗翡翠点缀着整个城市。

        现存的沙面建筑,都是19世纪以后建设,有领事馆、教堂、学校、银行、洋行、俱乐部、旅馆、小住宅等,另外还有俱乐部、酒吧、网球场和游泳场等,过去住户多是各国领事馆、银行、洋行的人员以及外籍的税务官和传教士。

        欣赏沙面的建筑,可遵循建筑专家们对沙面的建筑艺术风格的几大归类:
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折衷主义,现代主义,拱券廊式。

新古典主义
        也称古典复兴,它是文艺复兴运动在建筑界的反映和延续。新古典主义提倡建筑要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艺术装饰。特点是构图规整,追求雄伟、严谨。一般以粗大的石材砌筑底层基础,以古典柱式和各种组合形式为建筑主体,加以细部装饰。

代表建筑: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在沙面比较多,沙面南街18号的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沙面南街60号的英国圣公会教堂以及沙面大街54号胜利宾馆,新荔枝湾酒家等。其中,胜利宾馆是沙面西洋建筑群中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最典型代表。该建筑建于1920年,曾作英国汇丰银行,前身是二十世纪初英国人建造的维多利亚大酒店,是广州市目前唯一一家保存西欧古典建筑风格的星级酒店。这栋建筑在正面檐口或者是在门柱上,有三角形的山花装饰,与底层的重块石有互相呼应的效果,屋顶沿街或转角部位还加有穹窿顶阁楼亭,很有古希腊建筑的韵味。

浪漫主义
        也称哥特式复兴或者是仿哥特式建筑,特点是高大而复杂,以石柱和门窗向上的尖拱为标志,多用于教堂建筑。

代表建筑:沙面的浪漫主义建筑不多,只有露德天主教堂是沙面唯一的典型的浪漫主义建筑,位于沙面大街14号,正面分上中下三段式,墙面上有数不清的垂直线条,门和窗都是向上的尖券状,顶上是一个重重叠叠的尖顶。这些都是浪漫主义建筑的特点。

折衷主义
        折衷主义建筑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美。由于折衷主义建筑往往在古典等风格上加上巴洛克装饰,故也可称为新巴洛克式。巴洛克即西班牙语不合逻辑的意思,主张大胆创作。主要特征是在拱券上加以弯曲的巴洛克装饰,或者在阳台、窗楣等处加以流畅弯曲的巴洛克线条。例如沙面基督教堂、沙面大街68号原苏联领事馆等等。

代表建筑:折衷主义建筑在沙面也比比皆是,如现在的广东省外事办公室、沙面小学、沙面英国领事馆以及沙面英国亚细火油有限公司以及沙面伪招商局等等。沙面南街46号、48号、28号、103号、58号;沙面大街1号,沙面四街8号也都属折衷主义式建筑。其中最容易发现的就是白天鹅宾馆对面的沙面大街59号,原来是英国亚细亚火油公司,也做过德国领事馆。

现代主义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成为20世纪影响最大的建筑潮流,主要特征是摆脱历史上建筑式样的束缚,注重功能需要,平面和里面都很自由,形体为简单的几何组合,墙面光滑,很少有有装饰。

代表建筑:沙面南街12号,沙面一街16-20号,四层住宅,是典型的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已经是国际式风格(InternationalStyle)的平屋顶多层单元住宅。


拱券廊式
        也称走马廊式。其特点是平面简单,立面是连续的拱廊组合,形式简洁,线脚明朗而无其他装饰,最大的特征是建筑外围设一圈或一段外廊。这种形式是西方建筑传入东南亚、印度后,为适应当地高温潮湿气候而产生的,故称为伊丽莎白式的回廊式。

代表建筑:沙面大街48号、沙面南街2-10号。
 
沙面见证历史
        沙面是白鹅潭畔的一颗翡翠,是近代西方文明介入广州这个古老城市的一块飞地,欧陆庭园式城市建筑使整个岛弥漫着19世纪末期西方世界追崇的建筑艺术之美,而这种艺术美的背后却背负着百年的心酸历史。

        100多年前,沙面是与沙基相连的沙洲,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拾翠州。自宋至清代,沙面一直是广州对外通商要津和游览胜地,鸦片战争时期还是城防要地。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同意把沙面租给英、法,沦为英法租界。1861年,英法殖民主义者挖沟使它与沙基分开,在四周筑砌花岗石,将沙面西边4/5的地划为英租界,东面1/5为法租界,不许中国船只靠近沙面的河涌停泊。1926年6月23日,在沙面发生震惊中外的沙基惨案,沙面成为英勇的中华儿女与帝国主义抗争的著名地点。

        1946年10月,国民政府颁布《收回沙面租界为本市辖区令》,正式收回租界,划沙面成为广州市的一个辖区。1959年周恩来总理视察沙面时,指示要保护沙面的原貌和环境。国家曾拨款1000万元测绘和规划保护,拟建立历史文化保护区。1996年年底,国务院将沙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区。

沙面出行贴士
1、餐饮娱乐:沙面四面环水,一幢幢西方古典建筑,散布在绿阴花丛之中,环境十分幽美。在沙面,有中国首批五星级酒店%26mdash;%26mdash;%26mdash;白天鹅宾馆,有始建于1877年的沙面网球场,还有为国家培养游泳健将的沙面游泳馆。沙面的西餐厅也是品尝正宗西餐的好去处。而去沙面就不得不去那里的酒吧坐一坐,在整个充满西方情调的岛上,遍布了各种特色的酒吧;试想,夜幕下坐在露天桌台旁,面对凉风习习的江面,喝上一杯冰啤,和朋友一行随意聊天,该是多么惬意的事情。


2、交通:乘坐181、64、823、57路、75、217路A、281、81、217、541路公交车,旅游2线公共汽车可到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