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ad576中文字幕磁力:什么是诗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50:36

什么是诗钟
  什么是诗钟?先说几点基本情况:
  第一,诗钟是一种文字游戏,它限定在短促的时间内写成两句对仗工整的七言格律诗,又叫两句诗或十四字诗,也可以说是微型诗。
  第二,诗钟兴起于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到同治光绪年间成为文人雅集的重要内容,民国期间各地仍有组织诗社、出版诗钟集子的,解放以
后就难得一见了。
  第三,诗钟两字取“击钵催诗”之意。据清人徐兆丰著《风月谈馀录》说:“构思时以寸香系缕上,缀以钱,下承盂,火焚缕断,钱落盂
响,虽佳卷亦不录,故名曰诗钟云。”
  下面举例说明诗钟的具体作法。诗钟有两种体式:一是嵌字,二是分咏。
  嵌字就是任举两字,平仄各一,分嵌在两句中。嵌字以用集句的为多,如福州某年一诗社出“女”“花”二字为题嵌字,限集唐人诗句;
获胜的前三名,一为“青女素娥俱耐冷,名花倾国两相欢”,一为“商女不知亡国恨,落花犹似坠楼人”,一为“神女生涯原是梦,落花时节又逢君”,都是妙手偶得之作。
  分咏有所不同,它是任选两个意义绝不相同的词,也就是两种不伦不类的事物,分上下两句加以题咏,也举一些成功之作为例:
  分咏“尺”“蜂”--“灯下量衣催五夜,房中酿蜜正三春。”
    分咏“醉蟹”“情丝”--“浊世不容公子醒,春愁多为女儿牵”。
    分咏“史记”“白糖”--“传世文章无碍腐,媚人口舌只须甜”。
    分咏“红楼梦”“白发”--“应号怡红公子传,已非惨绿少年时”。

 分咏诗钟的常见写法
                
  分咏诗钟的写作多姿多采。常见的作品,粗略划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写法,现举例简介。
 
    一、直述法
        《凉棚.申报》分咏 作者张之洞。见于易顺鼎《诗钟说梦》(1913年版)
        阴阳舒卷长绳里
        欧亚纵横乱纸中
    这是用白描笔法抓住题目中事物的特征写成的。旧时凉棚是遮盖在院中按天气阴晴用长绳舒卷顶一的。《申报》是中国第一份报导世界新
闻的现代报纸。作者抓住二者的特点,用上“阴阳”、“欧亚”这样的大字眼,写成工整的对仗,以游戏姿态在毫不相干的两个事物中找到联系,有“对”,有“联”成为佳作。所用的是传统文学中“夸张”的修辞技巧。

    《西湖?菊》分咏 作者吴味雪。见于杨文继《七竹折枝摭谈》(1994年版)
        大梦山前流水碧
        重阳节后落英黄
    用白描笔法抓住题中事物的地域、节令特征写成。大梦山是福州西湖旁的山,此作像是即景即时写出的诗联,对仗工整而自然。

    二、推述法
        《除夕.新嫁娘》分咏 作者他他拉?志润。见于《榆社诗钟》(1890年版)
          一岁光阴今夜尽
          十分春意昨宵知
    此作也是用白描笔法写成。由于题目中要求写的事物稍微抽象,因而按事理推述。“一岁光阴”和“十分春意”都是偏正结构的词组,是
精美的宽对。
    《风筝.井》分咏 作者秦云。见于《百衲琴》诗钟集(1886年成书)
        吹嘘便得三霄路
        坐守徒窥一角天
     按情理推述出题中事物,并另含寓意。上联是白描写法,“吹嘘”和“三霄”都语意双关;下联化用了“坐井观天”的成语。“吹虚”对
“坐守”,“三霄”对“一角”都是宽对,却鲜明地写出人们的行为不同,命运迥异,是精美的宽对。

  三、用比喻切题法
        《船.胎衣》分咏 原作者纪慧庵作于鹊华行馆钟聚(1864年)经赵国华修改而成。笔者见于吴恭亨《对联话》(1921年版)
          帆如秋叶来天上
          人似春蚕卧茧中
  此作用上两种比喻。先是“借喻”,以“帆”代船,以“人”代胎儿。然后全句用明喻。“帆”和“人”是此比喻句的主体,“如”和“
似”是“喻词”。“秋叶”和“春蚕”是用来比喻“帆” 和“人”的,是比喻的“喻体”在比喻修辞中起主要作用。“来天上”和“卧茧中”是进一步修饰、说明“喻体”的。现在有的修辞学学者称之为“喻释”。在诗钟的写作中,“喻释”很重要。此作把比喻句的这些成分逐一对应下来显得很和顺。作品的灵气所在是以“秋叶”对“春蚕”。以“秋叶”比喻船,把上联写得很生动,意境高远。以“春蚕”喻人,把本来很难写的“胎衣”很文雅地表现出来。诗钟作品用比喻,多半是为了便于切题咏作。

  四、化用典故、名句法
    在诗文写作中用典应该说是一种比喻修辞的方法。在分咏体写作中使用知名的典故、名句、成语、熟语主要是为了便于切题咏作。使用名
句、成语、熟语有时是起修辞作用,更多的情况是借用其中字词以便靠近题目写作。
    《项羽.二乔》分咏 作者陈莪,见于《燕山钟韵》第二期(1999年)
      铜雀台中芳迹渺
      乌江岸畔霸图空
    化用两个人们熟悉的典故写成。“乌江”是两个字的专有名词,加上一个“岸”字用来对“铜雀台”,是一个变通写法,读起来很顺适,
我看可以接受这样的宽对。“芳迹”与“霸图”相对,做到虚实相当。关键在于选用“迹”、“图”二字。福建钟友最擅长这种功夫。
                 
     《无酒.石崇》分咏,作者张伯驹。见于《春游社琐谈》(1998年版)
         纵使有花兼有月
         只能谋富不谋身
     集李商隐和吕岩的诗句,上联的切题,引而不发,让读者自己认同。下联完全切合石崇的身世。集句是凑合前人的诗句,往往是两联之间
关联不够。此作上下联句式一致,相对的词和字,结构和词性相同,两句的句意也都有表示某种不完美的感觉,也算有相近之处。

    《帆.杜牧》分咏 作者易顺鼎。见于《吴社诗钟》(1886年成书)
        三千殿脚春风锦
        廿四桥头夜月箫
    上联写锦帆,用隋火易帝开运河用妙龄少女为行船拉纟牵的典故(史称殿脚女)。下联化用杜牧咏扬州的名作《寄韩绰》诗句:“二十四
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成的。此作切题很勉强,重在“殿脚”、“桥头”等逐字相对,借以拉近两句关系,以此种游戏笔墨取乐。以前诗钟写作中有这样的一派,仅举此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