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密文求解密:新方八阵用药加减实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09:46
补阵
1.元阳不足多寒者加附子肉桂炮姜之类,随宜用之。营虚兼寒者去芍药加生姜。虚寒甚者加附子。
2.如气分偏虚、汗多者加黄芪白术人参枸杞,胃口多滞者不必用。
3.如血滞者加川芎丹皮去山茱萸。如小腹多痛者加吴茱萸五七分。
4.如滑泄者、淋带不止、便溏、带浊腹痛者加五味故纸豆蔻之属。如臓平无火而肾气不充者加破故纸、去心莲肉胡桃。滑脱者加乌梅或文蛤。多带浊去牛膝加金樱子或加故纸。精滑者加白术山药。便溏者去苁蓉。
5.如肺热而烦者加麦冬。乾枯多嗽者加百合。如多火便燥或肺乾咳咯者加天门冬或加童便亦可。劳损咳嗽多痰加贝母。
6.心热而躁者加玄参。如热甚者加黄柏钱。
7.脾热易饥者加芍药。
9.肾热骨蒸多汗者地骨皮。心虚不眠多汗者加枣仁当归。汗多烦躁兼渴者加五味子,或加山药、山茱萸。如营虚于上而为惊恐怔忡不眠多汗者,加枣仁茯神。
10.血热妄动者加生地。
11.如真阴失守虚火炎上者,宜用纯阴至静之剂,去枸杞鹿胶,加女贞子麦冬。阴虚腹痛者加枸杞。如肾虚加熟地。如阴虚多热烦渴喜冷宜滋阴清火者,加麦冬生地芍药,甚者加知母或黄芩。
12.土实下虚者加牛膝以导之。如腰膝酸痛加胡桃肉连皮。如腰膝筋痛者加杜仲牛膝。血燥经迟枯涩不至者加牛膝。筋骨疼痛之甚者必加制附子方效。如肾阴不足水不制火虚烦虚馁腰酸脚软,或脾虚痞闷者加熟地枸杞山药杜仲之类,以滋脾肾之真阴。
13.血虚而燥滞者、血少血滞腰膝软痛者加当归。
14.如火衰不能生土为呕秽吞酸者加炮姜。
15.如阳衰中寒泄泻腹痛加人参肉豆蔻随宜用之。
16.如小水不利不清加茯苓。小水热涩者加栀子。
17.如大便燥结去兔丝加肉苁蓉。如躁烦热甚便结者加石膏。
18.如气虚者加人参。人参之功随汤药则入阳分,随阴药则入阴分,欲补命门之阳非加人参不能捷效。
19.如阴虚阳委加巴戟肉肉苁蓉或加黄狗外肾。
20.宜散者加升麻柴葛。如邪有未净而留连难愈者,加柴胡麻黄细辛紫苏之属自无不可。
21.如虚火上浮或吐血或衄血不止者加泽泻茜根或加川续断以涩之亦妙。如火载血上者去甘草加炒栀子。
22.如火浮于上者加泽泻黄芩。
23.如痰胜热甚者加九制胆星天花粉。如痰多气盛加贝母阿胶天花粉亦可。如金水不能相滋而乾燥喘嗽者加熟地。
24.如有胀闷加陈皮。
25.如气滞有痛者加香附引而行之。
和阵:
1.如大便不实而多湿者去当归加山药。
2.如痰盛气滞胸胁不快胀甚者加白芥子。多痰者加半夏。如肝滞胁痛者加青皮。如气滞胸腹疼痛者加乌药香附。
3.如阴寒盛而嗽不愈者加细辛。若风邪咳嗽不止而兼肺胃之火者加黄芩,甚者再加知母石膏。凡寒邪咳嗽痰不利者加当归。寒风初感痰胜而气不顺者加藿香,兼胀满者加厚朴暂开痰气,然后察其寒热虚实而调补之。若欲劫止久嗽,宜加百药煎、硼砂、天竺黄佐之尤妙,如无百药煎即醋炒文蛤亦可,或粟壳亦可酌用。
4.如兼表邪寒热者加柴胡苏叶。若冬月严寒邪甚者加麻黄桂枝亦可。若头痛鼻塞者加川芎白芷蔓荆子皆可。
6.若风盛而邪不甚者加防风或苏叶亦可。
7.如肝肾兼寒者加肉桂。如寒滞者加焦乾姜吴茱萸肉桂之属。
8.如食滞者加山楂麦芽。如呕而兼痛者加半夏丁香之属。如痛在小腹者加小茴香。胃寒无火或恶心者加炮乾姜。如胀满气不顺者加砂仁。如胸膈气滞加枳壳香附藿香之属。
9.如气逆之甚者加白芥子沉香青皮槟榔之属。如妇人气逆血滞者加紫苏梗香附之属。
10.如兼疝气者加荔枝核煨熟捣碎用。疼痛者加木香乌药香附之类。
11.如火郁于上,内热多火,小水热数者者加焦栀子。
12.如阴虚水不能达者加生地牛膝。
13.如黄胆,身黄小水不利者加茵陈。
14.若治肺痈宜加白矾同贝母丸服
攻阵
1.治诸积不行,凡血凝气滞疼痛肿胀,虫积结聚癥坚,用硝黄稜莪之类过伤臓气。
2.妇人血气痛红花汤或当归汤下药。气痛陈皮汤。疝气茴香汤。寒气生姜汤。欲泻者用热姜汤送下。
3.虫积胀痛黄瘦重积坚固者加巴豆霜与轻粉。
散阵
1.如内热甚者加连翘。如热在阳明而兼渴者,加天花粉或葛根,热甚者加知母石膏亦可。
2.如外邪、湿胜气陷者加防风佐之。如邪结在胸而痞满者,去生地加枳实。如邪盛者加羌活白芷防风紫苏之属择而用之。如胸膈滞闷者加陈皮。如胸腹有微滞者加厚朴。痞满气滞者加白芥子。
3.如头痛不止加川芎白芷细辛。如多湿者加苍术。腰痛者加杜仲。
4.如阴寒气胜邪不易解者必加麻黄或兼桂枝苏叶,不必疑也。如寒甚阳虚者加制附子细辛。
5.如微寒咳呕者加半夏。气逆多嗽者加杏仁。
6.寒胜无火者减芍药加生姜或炮乾姜或再加桂枝则更妙。
7.脾滞者减白术。
8.阳虚气陷, 劳倦伤脾加升麻。
9.若阴气不足者加熟地黄。
10.若三阳并病者加柴胡。
11.如肚腹泄泻宜少减柴胡加防风细辛亦可。
12.如风胜气滞者加苏叶。
13.如汗出热不退者加芍药。
寒阵
1.如小水多热痛或兼怒火动血者加焦栀子。如黄胆小水不利热甚者加茵陈。如痰或上雍而小水不利者加泽泻茯苓。
2.如夜热身热加地骨皮。
3.如肺热多汗者加麦冬枣仁。
4.如血热甚者加黄连。如内热甚者加黄芩黄柏草龙胆之属。如火盛痰不降者加童便一小盅。
5.如血虚血滞筋骨肿痛者加当归。
6.如气滞而痛去熟地加陈皮青皮丹皮香附之属。胀滞多者勿用芍药。
7.如血脱血滑及便血久不止者加地榆乌梅或百药煎文蛤亦可。大肠血热便红者加黄连防风。
8.如少年或血气正盛者,不必用熟地山药。若水亏居多而阴气大有不足者,可递加熟地。
9.如肢节筋骨痛或肿者加秦艽丹皮。
10.如热在经络肌肤者、渴甚者加天花粉。加连翘天花粉以解之。热在血分大小肠者加槐蕊黄连以清之。热在阳明头面或躁烦便实者加生石膏以降之,如大便坚鞭胀满者加大黄玄明粉。热在下焦小水痛涩者加草龙胆车前栀子黄连。以利之。热在阴分津液不足者加门冬生地芍药之类以滋之。热在肠胃实结者加大黄芒硝以通之。如大便下血者加地榆,小便下血者加地榆木通。
11.如多郁,气逆伤肝,胁肋疼痛或致动血者加青皮栀子。
12.如火盛加黄芩。如火之盛极者加栀子地骨皮之属亦可。兼肝肾之火甚者仍加知母黄柏。
13.如兼寒热加柴胡。
14.如邪热蓄血腹痛者加红花青皮。
15.如胁腹胀满加白芥子。
16.如多汗多渴者加北五味。
17.如痰胜多郁者加贝母。痰盛兼火者加胆星。
18.如气虚者可加人参白术。
19.如气陷者加升麻防风。
热阵
1.如肉振汗多者加炙黄芪冬白术。
2.如泄泻者加乌梅北五味。若泄泻不止及肾泄者,少用当归或去之,加山药扁豆吴茱萸破故纸豆蔻附子之属。泻甚者加肉豆蔻或破故纸亦可。滑脱不禁者加醋炒文蛤。下焦虚滑不禁加鹿角霜。
3.如虚阳上浮者加茯苓。
4.如肝经郁滞者加肉桂。如兼外邪及肝肾之病者加桂枝肉桂,甚者加柴胡。
5.内无火证素稟不足者加柴胡。
6.若寒凝阴盛而邪有难解者加麻黄,或不用柴胡亦可。
7.外感寒邪,脉细恶寒或背畏寒者,乃太阳少阴证也,加细辛,甚者再加附子,或并加柴胡。
8.气血倶虚,邪不能解者,宜去姜桂或再加人参白术随宜。
9.若治脾肾两虚,水泛为痰或呕或胀者加茯苓白芥子。若腹有胀滞疼痛加陈皮木香砂仁之属。如脾胃虚极大呕大吐不能止者,倍用参术仍加胡椒。如兼呕恶者加乾姜。腹痛多呕者加胡椒。
10. 如寒湿胜者加苍术。
11.若腰腹有痛加杜仲枸杞。腹痛甚者加木香厚朴吴茱萸。滞痛不通者加当归。
12.如气滞或兼胸腹痛者加藿香丁香木香白豆蔻砂仁白芥子之属。
13.如脾气陷而身热者加升麻白芷。
14.如水泛为痰而胸腹痞满者加茯苓。
15.中气寒甚阳虚下脱不固者加制附子。肝肾寒者加吴茱萸肉桂乾姜或加当归。
16.如血未止加乌梅,凡畏酸者不可用,或加地榆亦可。血出过多阴虚气馁心跳不宁者加熟地。
固阵
1.如尚有火觉热者加苦参。
2.如气大虚者加黄芪。
3.如虚滑遗甚者加金樱子文蛤乌梅。
4.如阴虚微热而经血不固者加川续断。
5.如下焦阳气不足而兼腹痛溏泄者加补骨脂吴茱萸之类,随宜用之。
6.如肝肾血虚小腹痛而血不归经者,加当归。
7.如脾虚多湿或兼呕恶者加白术。
8.如气陷不固者加炒升麻。
9.如兼心虚不眠或多汗者加枣仁。
10.如火盛者加黄连黄芩。
11.如气虚神倦不能收摄者加人参。
因阵
1.如经水过期兼痛滞者加酒炒香附。如气滞而痛胀者加香附木香丁香砂仁乌药陈皮。如小腹不暖而痛极者加吴茱萸小茴香,如兼胀闷者加厚朴砂仁。如女人经迟腹痛宜加酒炒破故纸肉桂,甚者再加吴茱萸。如血热多火,经早内热者加川续断地骨皮。如脾气稍滞者宜加陈皮山楂。如果阳气不行者仍加生姜当归,或气有不利者加杏仁。阳虚不能化毒者加桂枝,甚者再加乾姜附子。
2.如呕恶者加焦姜陈皮。如呕吐不止加半夏生姜。如胃气虚寒多呕者加乾姜炒用或加丁香。
3.如阴滞不行者非加附子不可。如血滞血涩者加酒炒红花。如因不避生冷而寒滞其血者,加肉桂吴茱萸之类。血虚涩滞者加牛膝。
4.如大便结濇者加肉苁蓉,微者以山楂代之。瘀极而大便结燥者加大黄芒硝蓬术。如便实多滞者加牛膝。如泄泻腹痛加肉豆蔻白术。
5.水道不利加泽泻或猪苓。如下元不固而多遗浊者加山药补骨脂五味之类。下热便涩者加木通黄柏栀子。小水热闭者加山栀车前子。
6.阴虚疝痛者加小茴香。如阴虚小腹作痛加枸杞。若阴虚者必加熟地。如觉骨蒸多汗者加地骨皮。血热者加生地。阴虚者加熟地。腹痛者加木香砂仁。
7.血瘀不行,脐下若复杯,渐成积块者加桃仁苏木玄胡索或酒炒红花。如有所触而动血者加川续断阿胶。血热毒不透者加犀角。血热妄行者加犀角童便。
8.痘疮血虚寒胜,寒邪在表者加细辛麻黄柴胡紫苏之属。虚寒者加炮姜肉桂。若治麻疹或以荆芥易乾葛。阴寒盛而邪不能解者加麻黄桂枝。如发热不解或痘未出之,先宜加柴胡以疏表或加防风佐之。如红紫血热不起宜加紫草或犀角。气血倶虚未起未贯而先痒者加肉桂白芷。如寒甚者加制过吴茱萸。毒陷不能外达者加用山甲或皂刺。
9.火盛内热,血燥不行者加炒栀子。如虚而兼热者加黄芩生地去杜仲。如热甚者加黄柏。如血热多火者去肉桂加酒炒芍药。虚而无热兼腰痛加杜仲。热甚而渴或头痛者加石膏天花粉。如兼外邪发热脉洪滑者加柴胡。火盛者加黄芩。热渴者加乾葛。肌热无汗加柴胡。热毒甚者加牛旁子木通连翘之属。渴者加天花粉麦门冬。阳明热甚头面牙龈肿痛者加石膏知母。火盛烦渴乳肿者加天花粉。如邪热火盛者加槐蕊。如火不甚者宜去龙胆栀子加当归茯苓薏仁之属。
10.如气分虚甚者倍白术加黄芪,但芪术气浮能滞胃口,倘胸膈有饱闷不快者须慎用之。如气体虚弱者加人参白术随宜用之。芍药酸寒大伐发生之气,产后忌用。如气虚痒塌不起加穿山甲炒用。如元气大虚寒战咬牙泄泻,宜去芍药加黄芪大附子乾姜肉桂。气虚不化者加黄芪人参。
11.如多怒气者加香附无妨或砂仁亦效。如多郁怒,气有不顺而为胀为滞者宜加酒炒香附,甚者再加沉香。
12.若胎死腹中或坚滞不下者加朴硝。如带多腹痛加破故纸北五味加龙骨。如子宫寒甚或泄或痛加制附子炮乾姜随宜。
13.如男子服宜加枸杞胡桃肉鹿角胶山药山茱萸巴戟肉。
14.凡心腹胃脘久痛,屡触屡发者,唯妇人多有之,用荔核木香。
15.如湿毒甚者加土茯苓。
16.外用药:若肿而痛甚者加冰片少许更妙。若湿疮脓水甚者加蜜陀僧等分或煅过官粉亦可,或煅制炉甘石更佳。牙痛如无川椒以荜柭代之亦可。
发表于:2011-12-22 1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