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漆 渗线:建立健全党群密切联系机制,巩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7:55:49

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关系到党的事业兴衰成败和党的生死存亡的根本政治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立健全密切党群关系的有效机制,巩固和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密切党群关系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核心所在

  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党要不断巩固执政地位,做到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就必须紧紧抓住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密切党群关系是执政能力建设的核心问题。所谓党群关系,从宏观上讲,就是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从微观上讲,是指政党与组成社会的各个团体、公民以及自治性组织的关系。党群关系问题是当代世界政党政治中最为关注的内容。对于在野党来说,处理好党群关系是获得政权的唯一通途;对于执政党来说,党群关系是执政合法性的基础,是巩固执政基础、扩大执政资源、提高执政能力的根本所在。

  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更是党的建设的核心问题。站在唯物史观的角度,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本质体现。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1]我党建党80多年的历史证明,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住各种考验,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能够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因而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支持。

  党群关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时代内涵,但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一条不变的原则。特别是作为执政党,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更为突出。应当看到,作为长期执政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以前大为增加。前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之所以丧失执政地位,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党脱离了群众,党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丧失了先进性。同样,在长期执政的过程中,我们党同样面临着脱离群众的危险。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一些党员干部容易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错误思想的腐蚀,容易淡化、忘记、背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与此同时,在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一些矛盾纷繁复杂,如果不能充分认识和妥善处理新情况新矛盾,我们党就有可能疏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甚至脱离群众,损害群众利益,发展下去,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必然受到损害,党的执政地位也难以巩固。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同样是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核心所在。党的执政方式,从本质上讲,都是围绕执政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展开的。科学执政,就是要使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民主执政,就是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组织和支持人民群众当家做主;依法执政,就是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又带领人民遵守宪法和法律。离开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就是空中楼阁,党的执政方式就会丧失合法性的依据。

  二、建立健全党群联系机制是解决党群关系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坚持致力于科学发展,努力建设和谐社会,从整体上和全局上树立了党的威信,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党群关系。但也必须看到,在党群关系总体健康、和谐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在局部地方、特殊时期、特定环境和具体工作中,存在着党群之间的思想隔阂不断加深、社会矛盾日益复杂化、利益矛盾逐步凸显的问题;一些地方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向心力有所下降;党组织对部分新领域新阶层群众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不足,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和能力,亟须引起高度关注。

  当前党群关系面临的种种新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党群双方主体的原因,也有党群工作技术层面的原因;既有党的方针政策方面的原因,也有党的领导体制机制方面的原因。从党的群众工作的体制和机制方面来看,主要有:领导体制高度集中、党政行为不规范导致社会实践中的矛盾演化为党群矛盾;民主制度不健全,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机制、利益表达机制不顺畅,致使一些重要决策缺乏民意基础;授权关系在制度机制上尚未完全理顺,导致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运行机制失衡;党群沟通机制、联系机制、服务群众机制、化解党群矛盾机制和利益调整机制不健全,造成党群之间的思想隔阂不能及时消除,党群之间矛盾升级。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们党要取得科学执政、民主执、依法执政的新进展、新成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切实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针对当前党群关系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机制,进一步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完善党群联系机制,才能使党的决策更好地集中民智、体现民意,把执政方式建立在更加自觉地运用客观规律的科学基础之上;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转化为执政兴国的强大动力,更加卓有成效地推动民主执政;才能使党员领导干部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更好地运用法律手段调整各种社会利益关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总之,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就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领域确立一套科学的制度来保持党群关系的长期和谐,保证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充分实现,用制度和机制来保证我们党永远不脱离群众。

  三、建立健全党的干部深入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

  应当看到,随着我国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群众的生活、工作环境和思想观念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随着社会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社会分配形式、社会经济成分和信息渠道的多样化,党的群众工作所面临的环境、对象、任务及其需要采取的具体方式方法都与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这种变化既增大了新时期党的群众工作的复杂程度和处理矛盾的难度,也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在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基础上,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和建立党的群众工作的新机制,通过创新机制来促进和推动党的群众工作,创造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工作的新业绩。

  第一,建立健全深入群众机制,把党的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和群众路线落到实处。应从扩大党员与群众的联系范围、改进联系方式、丰富联系内容、增强联系实效等方面入手,继承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经验,总结新形势下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等有效做法,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基层、联系群众责任制。要健全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明确联系对象和方式,特别是要把联系对象覆盖到下岗职工、失地农民、流动人口等困难群体,定期深入基层一线蹲点调研,向联系对象了解情况,体察群众意愿,关心群众疾苦,听取群众批评,并定期向党委汇报联系情况;要健全党政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信访接待日制度,及时了解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要健全党员干部到基层特别是贫困地区锻炼和帮助工作制度,通过下派到基层任职、参加基层工作队、担任基层工作指导员等方法,为党员干部了解社情民意、服务群众、植根群众架起桥梁。建立联系群众机制,还必须精减会议和文件,使党员干部真正有时间和精力去深入基层,为群众办实事、求实效,把党的根本宗旨、优良作风和群众路线落实到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行动中去。

  第二,建立健全组织群众机制,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与党同心同德、共同前进。宣传群众、组织群众、领导群众前进,是我们党的历史使命,也是每个党员干部应有的责任。建立组织群众机制,首先要健全群众宣传教育制度,适应新形势的特点,及时向群众宣传和解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教育和引导群众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与党同心同德、共同前进。宣传和组织群众,要注意克服命令主义倾向,那种不顾群众接受程度和承受能力,压指标、赶进度式的所谓达标工程,是典型的命令主义,在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中应该根绝。建立组织群众机制,必须把宣传教育与示范引导有机结合起来,既要通过充分的宣传发动,提高群众的认识水平和判断能力,又要通过发挥党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先锋模范作用,用模范行动感召群众,用人格魅力和道德力量把群众凝聚在党组织的周围。如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立的“党员产业示范片”、“党员产业示范园”做法就很值得借鉴。这些地方通过党员在发展农村特色产业中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的示范效应,让农民群众逐步消除了怀疑和观望态度,积极投入到发展新兴特色产业的布局中来。

  第三,建立健全服务群众机制,多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群众工作必须体现和落实到服务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建立服务群众机制,首先要以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为重点,以广泛开展群众性服务工作为切入点,建立健全党员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在农村进一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加大创新党群共同致富和党员联户活动力度,在窗口单位推广党员挂牌服务;在城市社区建立党员服务群众点,形成覆盖全社会的系统化的服务群众网络。其次,要以代表群众利益为核心,建立维护民意、代表民权的维权机制。基层党组织要改变传统的以“做好群众工作”为导向的党建工作模式,形成以“代表群众利益”为导向的新型工作理念。要站在代表群众利益的立场上,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反映民情、代理民诉、化解民怨,以基层组织的名义为群众鼓与呼,从组织的角度反映群众的要求,真正成为群众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最后,要积极构建党员服务群众的奉献机制,弘扬反映时代特色的党员奉献精神,把党员先进性要求形象化、具体化地展现到服务群众中去。要针对当前社会两极分化严重,一些社会群体心理不平衡等问题,建立党员扶贫帮困基金、助学基金等,组织党内捐献活动,为先富起来的党员、私营企业主党员和其他党员贡献社会、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载体,创造条件。各级党组织也要从实际出发,开展形式多样的“共创共建”活动和党员志愿者服务、党员义工奉献日活动,为在职党员、离退休党员、下岗职工党员创设奉献社会的舞台。要积极借鉴“希望工程”的成功经验,有计划地组织一次全党贡献社会的“工程”活动,全力打造党员的社会影响力,使党员服务群众形成“品牌”效应,党员先进性在新形势下得到弘扬光大。

【责任编辑】孟永华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3-07-02.

  [2]袁忠信.论构建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制度化机制[J].学习论坛,2006,(5).

  [3]张晓英,李青魁.密切党群关系构建和谐社会[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