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荣的人流医院怎么走:盐铁论(07)非鞅第七 - 点滴 - 畅享博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8:53:45
盐铁论(07)非鞅第七

非鞅第七

第七:议论商鞅

大夫曰:“昔商君相秦也,内立法度,严刑罚,饬政教,奸伪无所容。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器械完饰,蓄积有余。是以征敌伐国,攘地斥境,不赋百姓而师以赡。故利用不竭而民不知,地尽西河而民不苦。盐、铁之利,所以佐百姓之急,足军旅之费,务蓄积以备乏绝,所给甚众,有益于国,无害于人。百姓何苦尔,而文学何忧也?”

政府官员:商鞅为相,对内制定法令,严明刑罚,整顿政教,奸恶之人无处容身;对外发展官营,向山川要效益,增收百倍。因而国富民强,农具完备,兵器精良,物资充足。因此南征北伐,开疆拓土,不必向百姓征税,军队的给养就很充足。财物用之不尽,百姓不感到困难;国土扩张至黄河以西,百姓不觉得劳苦。如今盐铁官营,正是为了帮助解决百姓的急需,满足军队的费用,努力积蓄财富以防备不足,好处很多,有利于国家,无害于个人。百姓有何愁苦?你们有何忧虑?

文学曰:“昔文帝之时,无盐、铁之利而民富;今有之而百姓困乏,未见利之所利也,而见其害也。且利不从天来,不从地出,一取之民间,谓之百倍,此计之失者也。无异于愚人反裘而负薪,爱其毛,不知其皮尽也。夫李梅实多者,来年为之衰;新谷熟而旧谷为之亏。自天地不能两盈,而况于人事乎?故利于彼者必耗于此,犹阴阳之不并曜(yào),昼夜之有长短也。商鞅峭法长利,秦人不聊生,相与哭孝公。吴起长兵攻取,楚人搔动,相与泣悼王。其后楚日以危,秦日以弱。故利蓄而怨积,地广而祸构,恶在利用不竭而民不知,地尽西河而人不苦也?今商鞅之册任于内,吴起之兵用于外,行者勤于路,居者匮于室,老母号泣,怨女叹息;文学虽欲无忧,其可得也?”

人大代表:汉文帝时,没有盐铁官营,而百姓富足;现在盐铁官营,百姓反而穷苦,没见好处在哪,所见都是坏处。况且利益不是从天上掉下来,不是从地下长出来,完全取自于民间,还说有百倍的好处,这是很错误的。就象愚蠢的人反穿皮衣去背柴,把毛朝里,为的是爱护皮衣的毛,却不知道把皮都磨坏了。李树、梅树今年果实多,来年果实就少;新谷子熟了,陈谷子也就要吃完了。天地都没有两全其美的事,何况人间?所以,对那方面有利的事,就必然对这方面有害,就像日月照耀各有其时,昼夜持续各有长短。商鞅严刑峻法,崇尚财利,使得秦国民不聊生,一起到秦孝公那里嚎啕;吴起兴兵打仗,攻城掠地,使得楚国骚动不安,一起到楚悼王那里哭泣。之后,楚国一天天危急,秦国一天天衰弱。所以,国家的财富越多,百姓的怨恨越深;地域广了,祸患也成了。这怎么能说财物用之不尽,百姓不感到困难,国土扩张至黄河以西,百姓也不觉得劳苦?现在你们对内用商鞅之策,对外用吴起之兵,使服役的人常年奔波,家里的人缺吃少穿,老母号哭,妇女叹息;我们不想忧虑,又怎么办得到呢?

大夫曰:“秦任商君,国以富强,其后卒并六国而成帝业。及二世之时,邪臣擅断,公道不行,诸侯叛弛,宗庙隳(huī)亡。春秋曰:‘末言尔,祭仲亡也。’夫善歌者使人续其声,善作者使人绍其功。椎车之蝉攫(jué),相土之教也。周道之成,周公之力也。虽有裨谌(chén)之草创,无子产之润色,有文、武之规矩,而无周、吕之凿枘(ruì),则功业不成。今以赵高之亡秦而非商鞅,犹以崇虎乱殷而非伊尹也。”

政府官员:秦国任用商鞅而富强,终于兼并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到了秦二世,由于奸臣独断,法律得不到实行,旧贵族叛离,使得秦朝灭亡。正如《春秋》所说:不说这个了,因为祭仲已经死了。善唱歌的能使别人承继他的歌声,善制作的能使别人继承他的事业。原始的椎车演变为有轮的车子,得益于相土的改良;周朝完成建国大业,得益于周公的出力。裨谌为郑国起草政令,如没有子产润色,周文王、武王制定的规章,如没有周公、吕望的配合,他们都不可能成就功业。现在你们用赵高篡权使秦国灭亡这件事来攻击商鞅,就好像用崇侯虎扰乱殷政这件事来指斥伊尹一样。

文学曰:“善凿者建周而不拔,善基者致高而不蹶(jué)。伊尹以尧、舜之道为殷国基,子孙绍位,百代不绝。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刑既严峻矣,又作为相坐之法,造诽谤,增肉刑,百姓斋栗,不知所措手足也。赋敛既烦数矣,又外禁山泽之原,内设百倍之利,民无所开说容言。崇利而简义,高力而尚功,非不广壤进地也,然犹人之病水,益水而疾深,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致亡道也。狐刺之凿,虽公输子不能善其枘。畚(běn)土之基,虽良匠不能成其高。譬若秋蓬被霜,遭风则零落,虽有十子产,如之何?故扁鹊不能肉白骨,微、箕不能存亡国也。”

人大代表:善用凿子打眼的人所安的把柄,很牢而不会动摇;善打地基的人所垒的墙壁,很高而不会倒塌。伊尹用尧、舜之道作为商朝立国之本,子孙继承王位,百代不绝。商鞅用严刑峻法作为秦朝立国之本,二世而亡。刑罚已经很严峻了,商鞅还制定连坐法,定诽谤罪,增加肉刑,弄得百姓胆战心惊,手足无措。赋税已经很繁重了,还要对外禁止私自开发自然资源,对内把获利百倍的事业收为国营,百姓没有地方发表自己的意见。重财轻义,倡武力奖军功,这可能会扩充领土,增加地盘,但这就像人得了水肿,喝水越多病就越重。你们只知商鞅为秦开创了帝业,却不知也种下了亡因。违背常规的卯眼,就是鲁班也安不上合乎规格的榫(sǔn)头;一簸箕土的基础,就是高明的工匠也建不出很高的建筑。好比秋天的蓬草遭到霜打,风吹飘零,即便有十个子产那样善于为政的人,又有什么回天之术?所以扁鹊不能使死人的骨头长出肉,微子和箕子也不能挽救商朝的灭亡。

大夫曰:“言之非难,行之为难。故贤者处实而效功,亦非徒陈空文而已。昔商君明于开塞之术,假当世之权,为秦致利成业,是以战胜攻取,并近灭远,乘燕、赵,陵齐、楚,诸侯敛衽(rèn),西面而向风。其后,蒙恬征胡,斥地千里,踰(yú)之河北,若坏朽折腐。何者?商君之遗谋,备饬素修也。故举而有利,动而有功。夫畜积筹策,国家之所以强也。故弛废而归之民,未睹巨计而涉大道也。”

政府官员: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贤人是务实建功,而不是口说空话。商鞅懂得开疆拓土的策略,凭借当时秦孝公给他的权力,为秦国增长财富,创立大业,因此凡战必胜,凡攻必克,吞并邻国,消灭远国,战胜燕、赵,打败齐、楚,各国诸侯不得不恭恭敬敬地归顺秦国。之后,蒙恬征讨入侵的匈奴,开拓了千里疆域,把匈奴赶到黄河以北,如摧枯拉朽所向披靡。为何?就是因为继承了商鞅的谋略,平时加强整顿,积极准备。所以一举就能见效,一动就能成功。可见,积蓄财富,运筹策划,是国家强盛的原因。所以废除盐铁官营,交给民营,就是看不到大局,不懂得大道理!

文学曰:“商鞅之开塞,非不行也;蒙恬却胡千里,非无功也;威震天下,非不强也;诸侯随风西面,非不从也;然而皆秦之所以亡也。商鞅以权数危秦国,蒙恬以得千里亡秦社稷:此二子者,知利而不知害,知进而不知退,故果身死而众败。此所谓恋朐之智,而愚人之计也,夫何大道之有?故曰:‘小人先合而后忤(wǔ),初虽乘马,卒必泣血。’此之谓也。”

人大代表:商鞅开疆拓土的策略,不是不能实行;蒙恬征讨入侵的匈奴,不是没有功劳;秦国威震天下,不是不强盛;诸侯归附秦国,不是不顺从;然而这些也正是秦国灭亡的原因。商鞅玩弄权术危害秦国,蒙恬得千里土地而使秦朝灭亡。这两个人,只知功利而不知祸患,只知前进而不知后退,结果他们身死而国家跟着失败。这就是所说的浅薄之智和愚人之计,哪谈得上治国的大道理?俗话说:小人先迎合,后背叛,始乱终弃。最初耀武扬威,最终哭泣流血。说的就是商鞅这类人!

大夫曰:“淑好之人,戚施之所妒也;贤知之士,阘(tà)茸(róng)之所恶也。是以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公伯寮愬(sù)子路于季孙。夫商君起布衣,自魏入秦,期年而相之,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故兵动而地割,兵休而国富。孝公大说,封之于、商之地方五百里,功如丘山,名传后世。世人不能为,是以相与嫉其能而疵其功也。”

政府官员:美丽的人,常受丑陋的人嫉妒;智慧的人,常遭卑贱的人憎恶。所以才有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诽谤屈原,公伯寮向季孙氏诬告子路。商鞅出身平民,从魏到秦,一年后拜相,革新法令,严明教化,秦国大治。出兵就能扩大领土,罢兵就使国家富强。秦孝公非常满意,把于、商一带方圆五百里的土地封给商鞅。商鞅功高如山,名传后世。这都是一般庸人做不到的,所以庸人就一起妒嫉他的才能,挑剔他的功绩。

文学曰:“君子进必以道,退不失义,高而勿矜,劳而不伐,位尊而行恭,功大而理顺;故俗不疾其能,而世不妒其业。今商鞅弃道而用权,废德而任力,峭法盛刑,以虐戾为俗,欺旧交以为功,刑公族以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为怨,家与之为雠,虽以获功见封,犹食毒肉愉饱而罹其咎也。苏秦合纵连横,统理六国,业非不大也;桀、纣与尧、舜并称,至今不亡,名非不长也;然非者不足贵。故事不苟多,名不苟传也。”

人大代表:君子做官依靠道德,辞官不失礼义,有才而不骄傲,有德而不自夸,地位尊贵而举止谦逊,功绩显赫而通情达理。所以世人不会憎恶他的才能,不会妒嫉他的成就。商鞅弃仁义弄权术,废仁德靠暴力,严刑峻法,暴虐无常,对朋友欺骗而立功,对贵族施刑而立威,无恩于百姓,无信于诸侯,人与之结怨,家与之成仇。虽然他以此建功获封,但这就像毒肉,吃得越饱越是遭殃。苏秦联合六国抗秦,功业不算不大。桀、纣和尧、舜的名声同时流传至今,时间不算不长。然而干坏事的人永远不会被尊重。所以,事情不能随便赞美,名声不是随便流传。

大夫曰:“缟素不能自分于缁墨,贤圣不能自理于乱世。是以箕子执囚,比干被刑。伍员相阖(hé)闾(lǘ)以霸,夫差不道,流而杀之。乐毅信功于燕昭,而见疑于惠王。人臣尽节以徇名,遭世主之不用。大夫种辅翼越王,为之深谋,卒擒强吴,据有东夷,终赐属镂而死。骄主背恩德,听流说,不计其功故也,岂身之罪哉?”

政府官员:碰上染料,白纺不能保持洁白,碰上乱世,圣贤不能保全自己。所以箕子被囚禁,比干被剖心。伍子胥辅助吴王称霸,而昏庸的夫差却把他杀了,并装尸入袋,沉入江中。乐毅被燕昭王信任,建立了功业,却被惠王怀疑。做臣子的为了保全节操尽忠而死,却得不到当时君主的信任。大夫文种辅助越王勾践,替他深谋远虑,终于打败强大的吴国,占据了东南一带,但还是被勾践赐剑而死。这都是骄横的君主忘恩负义,听信流言蜚语,不考虑他们功劳的缘故,难道是他们本身的罪过吗?

文学曰:“比干剖心,子胥鸱(chī)夷,非轻犯君以危身,强谏以干名也。憯(cǎn)怛(dá)之忠诚,心动于内,忘祸患之发于外,志在匡君救民,故身死而不怨。君子能行是不能御非,虽在刑戮之中,非其罪也。是以比干死而殷人怨,子胥死而吴人恨。今秦怨毒商鞅之法,甚于私仇,故孝公卒之日,举国而攻之,东西南北莫可奔走,仰天而叹曰:‘嗟乎,为政之弊,至于斯极也!’卒车裂族夷,为天下笑。斯人自杀,非人杀之也。”

人大代表:比干剖心,伍子胥沉江,并不是轻率冒犯国君带来危害,也不是极力进谏国君追求名声,而是他们的忠诚,产生了发自内心的悲痛,忘掉了来自外面的祸患,他们志在纠正国君的错误,拯救百姓,所以死而无怨。君子能坚持自己做好事,却不能防御别人做坏事,他们受刑被杀,并不是他们自己的罪过。因此比干的死引起了殷人对纣王的埋怨,伍子胥的死引起了吴人对夫差的怨恨。秦国人对商鞅变法的仇恨,超过了私仇,所以秦孝公一死,全国的人群起而攻之,使他东西南北无处逃窜,只好仰天长叹:唉,变法之弊,竟使自己落到如此地步!最后商鞅被车裂,家族被杀光,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他自己把自己杀了,并不是别人杀死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