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丸论破2牛肉猪肉:买官古今漫漫路_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7 05:11:36
买官古今漫漫路(2010-02-08 11:24:25) 标签:杂谈

                                           买官古今漫漫路

张鸣

最近官场的新闻,延边的一位高官,为了得到更大的官,居然吃一个冒充州委书记情妇女人的骗,给骗去了180万。其实,这样的新闻一直都没断过线,吃骗的官员,各个级别的都有,比这位延边人还冤的,也不是一个两个。如果加上那些吃了骗不敢作声的,就更多了。

现在官员买官,肯定属于动了歪心思的,但可惜的是,官场的确存在着卖官的事,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人打这个主意。从已经披露的案件看,有县委书记卖的,也有市委书记卖的,省委组织部长,也有卖官的。民间还为此编了顺口溜:若要富,动干部。有人卖,有人买,但买卖都不透明,渠道不清楚,地下市场,非法操作,一个在黑幕下的黑箱里的买卖,所以,才出现那么多吃人骗的。

可是,买官卖官,在古代基本上不是一个地下市场。很多朝代,捐班和门荫以及科举正途一样,属于官员来源的一种——合法的一种途径。以清朝为例,凡是国家财政出了问题,国库空了,皇帝就该卖官了。卖官的钱,至少在理论上,是要交到吏部,最后归到国库的。皇帝也知道这样做不大合适,但财政困难,不得已还是得做。清朝皇帝,虽然卖官,但却瞧不大起捐班,总觉得他们捐了官,像是在做买卖,上任后,肯定要将本求利。所以,一边卖,一边授意御史对这些人严加防范——当然,多半防不住的。

一般说来,卖官最不道德、也最为人诟病的,是皇帝和权臣的私卖。卖了官爵,钱入私门。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一次问刘毅,说我像汉朝哪个皇帝?刘毅回答说,像汉桓帝和汉灵帝。司马炎说,我平了蜀、吴,统一了天下,你将我比这两个昏君,是不是有点过?刘毅说,汉桓帝和灵帝,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如此说来,陛下比桓帝和灵帝还不如。卖官从来都有,钱入官库还是钱入私门,是道德的底线。如果钱入私门,遭致的批评就会比较激烈,让臣子门觉得太不像话。

其实,严格说来,只要卖官,就不大合乎正常的官场道德。因为即使钱入官库,操作过程中,难免经手人不从中渔利。当年汉桓帝和灵帝,假手宦官卖官,其中相当多的钱,也是进了皇帝和宦官家里的。晚清的卖官,就像红楼梦贾珍在儿媳丧礼之前,给儿子买官的故事讲的那样,充满了猫腻。不摸门径的人,免不了要多花不少冤枉钱。当然,更重要的是,无论何种形式的卖官,都对正常的仕途,是一种挤压。东汉末年太学生之所以总闹学生运动,跟宦官作对,其实,根本的原因,是他们的出路被卖官挡住了。

在这个世界上,客观地说,凡是卖官现象出现,都不是好事。但从某种意义上说,眼下存在的这种卖官现象,最为恶劣。古代的卖官,无论何种形式,多少还有点借口,而现在则一点像样的借口也拿不出来,完全变成了主管官员自我牟利的一种勾当。而且由于性质过于非法,所以渠道完全成为暗流,最大限度地催生了各种啼笑皆非的腐败骗局。

自古以来,老百姓对于捐班一向印象不佳。地方官只要是捐班出身,合法性就严重不足,就是不贪,大家也认为他贪。所断的案子,无论公与不公,老百姓反正都不大服气。反过来,凡是正途出身的官员,出行必然把自己的出身——哪科进士,殿在几甲,明晃晃地亮出来,这样头衔的虎头牌,肯定排在第一位。古代没有选举这回事,选举就是选官,官员的合法性,略等于朝代的合法性。一个朝代捐班多了,吏治也就糟了,老百姓对朝廷的信心也就没了。

自古以来,吏治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所以,选官必须慎之又慎。现在这种卖官现象之所以出现,关键是我们现在的选官制度,过于混乱。一方面,官员任免的权力放得太散,另一方面,没有实行严格的考试选官制度。如果实行所有官员都经考试选拔,虽然僵化了一点,但却可以有效地遏制卖官现象。官员的素质,肯定不会比现在更糟。更要紧的是,可以部分地恢复官员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合法性,减缓目前日益对立的官民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