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井秀一的父亲:!!作文文体创新招术:小标题作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3:21:24

作文文体创新招术:小标题作文

一篇好的文章,应该是文质兼美的。在写作中,拟设小标题,它可以让你的作文跨越较长的时间,也可以频繁的更换地点,人物,镜头等,展示出曲折的情节,为作文披上一件漂亮的外衣。

小标题与作文题目之间是相互呼应的,作文题目一定要能统领行文中的小标题。而小标题之间,也是有一定联系的,如并列式、层进式等。初习这种写法的同学一定要对此深谙于心。

并列式是比较常见易写的。如某生写《“胖子”变奏曲》时,拟设了“喜”、“怒”、“哀”、“乐”四个方面巧妙连缀,为文增色不少。某生《咳,这些女孩》一文中设置“疯女的厄运”、“小姑娘的向往”、“燕儿的无奈”、“花姐的追求”四个小标题,写四个青春女孩的求学相连命运片段,每则短文有独立意味,又被“读书”二字统一。某生《珍惜生命中的四分之一》中,把生命分为“四分之一的绿色”,“四分之一的紫色”,“四分之一的灰色”,“四分之一的空白”,它们拼成了一个色彩明丽的世界,也拼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层进式”,即小标题之间可以按时间顺序发展,也可以有因果关系或递进关系等一定逻辑关系。如某生《班级演义》中,设置“第一回 选盟主”,“第二回 唇舌之战”,“第三回 笔墨之争”,“第四回 男女联盟”四个小标题,以时间为顺序写出了男女生之间有趣的故事。某中考话题作文“点、线、面”中,一考生小标题设置“点”、“线”、“面”三题,文末以一句“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给予了快乐,快乐给予了好心情”束尾,也道出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扣合了话题。也有些作文直接以时间为小标题,就像用几则小日记连缀成文,这样写也是可以的,且容易掌握。

在拟订小标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做到两个字:一是“准”,一是“巧”。所谓“准”,就是小标题一定要扣住作文题目来衍生,才能扣住中心,从多方面对中心加以突破。所以小标题一定要认真构思,反复推敲,力求表达的精辟、有味。所谓“巧”,就是要尽量使设置的小标题显得精致紧凑,贴切自然,而不露人工雕琢的痕迹。某生在《初三的天空》一文中,设置了“黑云压城城欲摧”、“愁云惨淡万里凝”、“黄梅时节家家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四个小标题,它们引用了古代诗歌中与天气有关系的诗句,形象地比喻了初三的生活,初三的百味,初三的“天空”,新颖别致,耐人寻味。除了引用,其他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也可以用在小标题里,也可以化用成语。总之,要想小标题写的漂亮,要想作文变得更迷人,平时一定要多积累、多练习!

下面再举一些作文的小标题示例:

《与众不同的老师》“风”“雨”“雷”“电”

《绰号在我班》“两栖类”“猫科类”“灵长类”

《我渴望那扇门开着》“六岁我害怕”“十二岁不要看到那灯光”“十五岁让我看到了温柔的门”

《多彩的校园生活》“教室里的核舟记”“实验室插曲”“篮球场上的奇观”

《校园新三十六计之一二三》“第一计 瞒师过海”“第二计 故弄玄虚”“第三计 声东跑西”

一、小标题的特点:

1、突显主题和线索。 

小标题应体现文章主题,并体现一定线索.

如《良师》一文,分别拟制了三个小标题:“一、《娃娃画报》和《儿童时代》”、“二、熟读《唐诗三百首》”、“三、'小说加散文’”,从小标题即可看出,小作者在文中是以“书”为线索,运用拟人手法,把书比作“良师”,同时小标题中的书名,也暗示出作者是写书对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教育和影响,暗示了本文的主题。

再如《新观感》(黄子玲),写画院新印象(作者升学入校后),作者拟制的四个小标题是:“(一)操场:晨曲嚷嚷”、“(二)食堂:美味情缘”、“(三)阶梯教室:悲喜交集”、“(四)图书馆:一个人的精彩”。四个小标题,从字面看,即可发现是以地点的变换为线索行文,同时每个小标题冒号后面的解释又概括了每部分的内容要旨,含而不露,恰到好处。

2、表现条理和逻辑。

小标题还应体现文章各个部分内在的逻辑关系,使这些片断既相对独立,更互为依存,集中服务主题。一般来说,可以构成并列和层进两种关系。

在同一个层面上反映事物各个方面的可构成并列关系,如《初一生活奏鸣曲》中,“玩笑大爆炸”、“足球真疯狂”、“放学猛冲刺”三个小标题变换场地,分别从教室、运动场、回家路上选取一组组细节生动的镜头,让一群淘气可爱、生龙活虎、聪敏好学的男孩子形象跃然纸上,令人笑口大开。

而以反映事物发展变化来表现中心的小标题则可构成层进关系,如话题作文《追求》(浙江金华中考题),有位考生拟的大题目是《追求那颗水滴》,小作者拟制了四个小标题:“水滴”、“溪流”、“江河”、“海洋”,分别表现了“水滴追求溪流”、“溪流追求江河”、“江河追求海洋”的内容,表现了小水滴不断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同时也含蓄的表现了作者的理想信念,四个片断,句断意连,由小到大,逐层推进,很好的表现了文章的中心。

小标题作为作文形式创新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日记体、书信体等创新形式一起正在被学生接受和重视。然而,有一部分学生在运用小标题时随心所欲,认为只要有小标题就行,就属于创新作文。这种想法和认识是不正确的,这种作文只是穿着创新的外衣,是不会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的。运用小标题进行创新的作文,文中的小标题是很讲究的。笔者对运用小标题创新的作文进行分析发现,小标题的创新出现了下面几种新形式:

一、借用古诗文作小标题。

引用古诗文作小标题,这种创新形式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引用同一首诗词中的语句作小标题。如2003年出现的一篇反映环保的优秀作文,全文以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中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断肠人在天涯”作为该文的四个小标题,给人浑然一体的感受。再如2004年广东珠海市以《心声》为题的一篇优秀作文,全文以李煜《相见欢》中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作为文中的四个小标题,表达了对祖父的怀念之情。这种小标题创新形式难度比较大,学生一般不容易把握,除非对要借用的那首诗词有相当深的理解和感悟。二是引用不同古诗文中的语句作为小标题。如2004年江苏徐州市的一篇优秀作文《走一走,看一看》,文中分别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我有一言须记取”作为文章的小标题。这种小标题创新形式相对简单一些,学生可以作为学习和借鉴的重点。

二、借用名家作品作小标题。

在2004年高考出现了借用名家作品作小标题的创新作文。一篇是江苏南通市以《神曲》为题的优秀作文,全文以但丁《神曲》的三个部分“地狱”、“炼狱”、“天堂”作为文章的小标题。另一篇是江苏徐州市的《秋风秋雨牵我心》,全文以鲁迅的三部文集名字“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作为小标题。这两篇文章由于运用的小标题别具一格,给阅卷者耳目一新的感受,因此在众多的考卷中脱颖而出。

三、用对称的句式作小标题。

如2004年福建泉州市的一篇作文《和父母交朋友》,文中的四个小标题是“懂事之春”、“灼热之夏”、“硕果之秋”、“沉默之冬”。再比如一篇以《我心中的珍藏》为题的作文,文中的四个小标题分别是“风之舞”、“天之痕”、“云之端”、“苍之涛”。这种小标题结构一致,句式整齐,再加上诗意的语言,出彩之处一目了然。

四、用数学公式作小标题。

学科间的综合,这是素质教育的一种发展趋势。在前两年的考试中,出现了以证明题的形式来进行创新的优秀作文。现在又有人用数学公式的形式来拟小标题,如作文《我的课余生活》,文中的小标题分别是“老妈+我+书本=作业拉练”、“小Y+小H+我=basketball  race”、“天才头脑+疯子头脑+累赘身体=?”再如一篇以《我最感动的事》为题的作文,文中分别以“生日—爸爸=失落”、“爸爸—'我’=代沟”、“爸爸+礼物=爱”、“爸爸+'我’=感动”为小标题,反映了父女之间“代沟”的产生及化解的过程。

五、运用并列词语作小标题。

这种创新形式来源于著名作家碧野的《天山景物记》,文中一共有四个小标题,其中第一个小标题是“雪峰?溪流?森林?野花”,第三个小标题是“野马?蘑菇圈?旱獭?雪莲”。比如以《我最感激的一个人》为题的一篇作文,文中的三个小标题是“郁闷?伤感”、“暴躁?冷静”、“悔悟?收获”。

小标题的创新形式不只上面提到的这几种,比如还有通过标点符号的变化拟小标题的形式等。不管采用哪一种形式,都是为了达到创新的目的。对于写作者来说,能够在小标题上创新,当然是好事。但是一定要切记,不能为了创新而走极端,因为小标题和题记、日记体等一样,只不过是一种形式,真正优秀的作文还是内容、立意、选材上的创新。

六、较典型的小标题结构法有:

1、时间串联法:即按时间先后安排材料。其方式有:

(1)将几则材料浓缩于一日之中。如表现师生情的小标题“晨练”、“午睡”、“夜自习”,通过清晨、中午、晚上三个特定时间来表现师生间的关爱。

(2)将材料分化在一个人的一生之中,以大的时段间隔剪辑而成。如获奖环保主题作品《画家的一生》的小标题是“公元1989年”、“公元2015年”、“公元2024年”、“公元2047年”,作者选取画家一生中的四幅画作为内容,暗示性地巧妙地表现了环保的主题,构思新颖独特。

(3)将材料分化在四季之中。如表现交友话题的小标题“春”、“夏”、“秋”、“冬”,描写农村一年四季生活的《倾听乡村》的小标题“蛙声”、“牛铃”、“打谷”、“雪地”等就属此类。

(4)用一个或几个学生的日记剪辑连缀成文。如:写对新老师印象的小标题“九月一日,报名”、“九月二日,排座位”、“九月三日,第一堂语文课”,通过三件事表现对新老师的看法;写学校生活的《老师,让我小憩一会吧》的小标题“星期一,心惊胆寒”、“星期二,搏它一搏”、“星期三,哀怨声声”、“星期四,冬天里短暂的春天”、“星期五,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星期六,苦战题海”、“星期日,再向虎山行”,通过一周生活的描写,将学校单调重复、紧张苦闷的生活真切地表现出来。

(5)按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安排材料。如写交朋友话题的小标题“相识”、“相知”、“分别”就属此类。

2、空间排列法:即按不同的空间安排材料。材料可按由主到次、由近到远、由实到虚等方式排列。如习作《新世纪畅想》将小标题定为“生态园”、“海底世界”、“月球村”就运用了这种方法。

3、层层递进法:即作者叙述事情或由轻到重、或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安排材料。如习作《青春雾雨》的小标题“感悟人生”、“学会放弃”、“追求理想”就有很强的层递性。

4、并列组接法:就是把材料用分镜头的方式组接起来的方法。如1998年上海某生中考作文《我的欢乐》,小标题是“静思之乐”、“鏖战之乐”,一静一动相映成趣,展示出“欢乐”的丰富内涵。习作《我的爸爸》,小标题是“别号唐小国”、“鸡冠发型”、“阎王、菩萨”、“父女好朋友”;习作《幽默的校园生活》,小标题是“猪题与猪蹄”、“都是电话惹的祸”、“雨后的玩笑”、“站着睡觉”;习作《西部狂想》,小标题是“狼王”、“牧羊人”、“泉水”。这些文章都是通过不同侧面的几件事来表现生活和主题,条理清楚,内容丰富,小标题的结构给平淡的文章增添了色彩。

5、音乐串联法:浙江一学生习作《新学期的DO、RE、MI》,小标题“DO(多)”,写作业多;“RE(赖)”,写课外活动被占用;“MI(迷)”,写班上来了竞争对手。以音乐符号作小标题,给所写的平淡枯燥的学习生活增添了动感。

6、颜色串联法:浙江一学生习作《眼中的世界》,分别以“橘红”、“新绿”、“雪白”、“水蓝”为小标题,为我们描绘了14岁女孩用爱、智慧、梦想和勇气装饰的天空。

7、情感串联法:北京一学生中考作文《现代科技带来的喜怒哀乐》,分别以“喜”、“怒”、“哀”、“乐”为小标题组接现代生活中的典型事例,令人耳目一新。

8、形状串联法:湖北一学生考试作文《我与京信同成长》分别以“多边形”、“正方形”、“圆形”为小标题,写自己从初一到初三,由懵懵懂懂的顽童成为品学兼优的初中毕业生,而校园,在这三年中,也由没有围墙的“多边形”,到有模有样的“正方形”,再到师生共建绿色操场的“圆形”,表达了热爱母校,感谢母校培育之恩的思想感情。

小标题的结构方式还不止这些,作者掌握的材料越多,文学素养越高,小标题结构的艺术水平就越高。如《也许》,正是由于作者对古代诗文的谙熟与开拓性的想像,所以才得心应手地信笔拈来,创造性地用诗文作环保材料的小标题产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艺术效果。

小标题结构,使文章新颖别致,过渡便捷,内容丰富,主旨突出。但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可以用小标题的结构形式。只有一篇文章可以用不同角度的几则材料来表达时,才能采用。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选材要精当。虽然一篇文章需用几则材料,但这几则材料应该是多角度多侧面地表现主题,不能随便选几则凑数,也不能同类内容重复选用。所选取材料同样要求典型新颖,有个性特征,能显示作者独特的视角及立意。

2材料数量要恰当。中学生作文一般都限定了字数,小标题作文一般以2~4个小标题、小材料为宜。太少没有必要用小标题;太多,则会使文章要么泛泛而谈,空洞僵化,要么容量太大,字数不合要求。平时训练,在选材上绝不能贪多。

3详略要得当。因为字数的限制,小标题作文所用的几则材料就不能平均用力。读者熟悉的生活略写,内容较新鲜的或最感人的要详写,无论详略,都应注意细节描写,切忌堆砌材料泛泛而谈。

此外小标题的拟定要有艺术性、提示性。小标题之间最好能互相关联,使跳跃性的内容联成有机整体。

总之,小标题结构法的运用,仿佛给文章着了一件漂亮的新衣,使文章顿生亮色。中学生如果能从经历过的日常生活中,阅读过的书刊杂志中,体味过的深刻感悟中,机智地“抓拍”几个特写镜头,灵活有序地加以组接和张扬,就一定能够收到化平淡为神奇的艺术效果。

小标题练习:

《初三的天空》“黑云压城城欲摧”“愁云惨淡万里凝”“黄梅时节家家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珍惜生命中的四分之一》“四分之一的绿色”“四分之一的紫色”“四分之一的灰色”“四分之一的空白”

《多彩的校园生活》“教室里的核舟记”“实验室插曲”“篮球场上的奇观

例文一:

美丽的灵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题记

 

明时节,几缕昏黄,点点灯火,是谁在低声轻吟,轻声倩笑?

是她们,那无人祭奠的美丽灵魂。

虞姬:清明的幽魂

历史的轮回转过一个凄凉的夜,垓下,四面楚歌。

叶影憧憧,风从高大的杨树梢穿过,斑驳的月光映在霸王的脸上。虞姬第一次从那里看出了担忧。刘邦与韩信正一步步夺走他的一切,战无不胜的西楚霸王竟也不得不面对兵败如山倒的现实。

虞姬明白,项王担心的正是自己,她别无选择,走投无路,乌骓马悲哀的嘶鸣,虞姬夺下项王的宝剑,挥向自己优美的脖颈,鲜血喷洒,嘴角却是幸福的笑。“将军,保重!”气若游丝的呼喊,没有拯救项羽的命运。虞姬,你,值得吗?

清明的雨,丝丝缕缕,淅淅沥沥,虞姬,那是否是你的眼泪,流给你的英雄?

绿珠:清明的孤鬼

绿珠,韩姓女子,七岁卖与萧家,碎银三两。枯涩浇灌着为奴的生涯,瑟瑟寒风中,单薄如纸。十五岁,石崇索要绿珠,明珠十觚。此后,便是婉转承欢的十载韶华。

绿珠,这个名字天下皆知,只因她的绝色倾城。八王之乱,赵王司马伦向石崇索要婢女,独要绿珠。石崇回绝,刀兵便包围了金谷园。石崇轻笑:“我为卿获罪。”绿珠落泪:“愿效死君前!”说完,从高台纵身跃下,身后,是石崇飞溅的鲜血。

清明的雨将桃花绽放得异常的闹,绿珠,那是否是你的笑颜?躲在风中笑?

她们都是为心爱之人而死,却无遗迹可寻。只有用这清明的点点灯火来凭吊这美丽的灵魂。

千年后,又是清明,却无人祭奠这美丽灵魂,可她们的奉献,她们的无私,永远留在我心中,留在美丽的清明。

【点评】:能把如此凄美的故事娓娓叙来,感叹考生细腻的心灵,也只有如此细腻多感的心灵,才能载负凄美如斯的故事!考生把虞姬和绿珠两个悲剧的人物放在清明的背景之下展示,其事、其景、己情三者有机融为一体,再借助简洁而低缓的语言,就把读者带进了一种故事的氛围中,于不自觉中被感染,从而产生共鸣。故事的叙述,考生的技巧很娴熟。在虞姬篇中,首先用景物的描写铺垫渲染,再用细节,特别是虞姬的神情和语言,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再用一反问,点出自己的看法,一个“你”以后的停顿,看似一个不经意的标点,实则含有深意。

例文二:

我从生活那里学到的

生活在生命的磁场里高速运动着。走过无数个季节的轮回,年轻的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四季在自然的舞台上演奏着自己的生命进行曲。我们也一天天长大,在其中感受着生活的洗礼。

百花争艳————春

微风轻轻送来了春天,在这个季节里百花争先恐后竞开放,小草刚冒出地面,柳条抽出了绿芽,这是不是个竞争的季节呢?老师常说我们是春天的花朵,在阳光的照耀下成长。在学校、生活中我们为成绩而奋斗,为自己心中不同的目标而奋斗,学习生活中同样存在着激烈的竞争,如同这争着做春天里第一朵开放的花朵。

在这里我学到了竞争。

绿草如茵————夏

看过了花的争奇斗艳,低头看看如茵的绿草,在刚过的暴风雨中它没有低头,虽然雨珠仍挂在小草的头上,努力想让它屈服,但小草仍坚持着等待救兵——太阳。它知道,等太阳再见的那一刻,也就不会受他人压迫了,小草顽强的精神能不让你感动吗?你是不是也深深地感受到生命的伟大呢?

在这里,我学到了心存希望,不言放弃。

果实累累————秋

放眼望去,田野里那一片金灿灿的果实正等待农人的收割,此刻庄稼人是不是很开心呢?一年的付出得到了回报,不仅是粮食的丰收,对于我而言,更是精神的丰收,看看农人喜气洋洋,脸上露着欣慰的笑,,秋姑娘留下了金色的衣裙,退下了舞台。

在这里,我学到了只有付出才有回报。

银妆素裹————冬

在呼呼风声中,雪在轻轻落地,不一会儿,大地便披上了雪白的轻纱,好美!我不禁发出感叹。是为它的纯洁吗?雪轻轻地下,让我想到了红军长征,想到了八年抗战,有多少革命先烈的血曾撒在这雪地上。

在这里我学到了不忘历史,珍惜现在。

驻足生活的舞台,体验春夏秋冬,感悟生活的激情与澎湃。

点评:本文构思新颖。开篇以“我们”在“四季”中“感受着生活的洗礼”扣题,开启下文,主体部分以四季为小标题,且每段末都以“在这里,我学到了……”结尾,说明自己“感受着生活的洗礼”的具体内容。结尾以三个短句小结全文,与开篇照应,结构严谨。文章语言蕴含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例文三:

人类,止步吧!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对于马致远老先生的这些话,现代人似乎赋予了它新的含义。

枯藤+老树+昏鸦=优质的木材

一只年老的乌鸦,无力地拍打着自己瘦弱的翅膀,落在一棵已经没有枝叶的老树上。

它小心翼翼,但仍然把那棵老树惊动了,老树晃了几下,终于有安静了。乌鸦唯一的伙伴是缠绕在老树上面的枯藤。日暮里,乌鸦昏黄的老眼盯在远处,它似乎又想起那日,一群人拿着利器和猎枪,闯入它们的家园,杀死了它们的同胞,毁灭了整片森林,他们只为了获取优质的木材。

小桥+流水+人家=人类的日用品

周围楼房、工厂林立,也有一座孤零零的桥,桥下有流水,可是,那水却是乌黑的,

一只鱼儿探出水面,望着这一切,伤心地落泪。那桥也悲愤地说:“再也没有人肯从我身上走过了。”的确,每个人都捂着鼻子绕道而行。而旁边,一只粗大的管子正不住地往河里排着污水。里面,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生产着人们必需的日用品,那河水,只换来了人们的一点点舒适。

古道+西风+瘦马=桌上的美食

一匹瘦弱的老马,顶着肆虐的狂风,行走在寸草不生的沙漠上。当初,它和同伴们在

茂盛的草场上悠闲地吃草,饮那清澈的甘泉。那种甜蜜、幸福的日子如今一去不复返了。它想躺下来休息,可是,它躺下来后便再也没有起来。昔日的绿洲,就只换来了人们桌上的美食。

人类获取了金钱、财富,获取了安逸的生活,而代价却是:森林的毁灭、水源的污染、

土地的沙化……

夕阳西下,一个老人站在光秃秃的山冈上,迎着令人窒息的风沙和酸雨,流下了忏悔的泪水……

[评析]:本文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一是构思精巧,极具创新意识。小作者灵活地把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化为文章的骨架,使文章的形式新颖。二是围绕“获取”这个话题,立意独辟蹊径,文章三个小标题分别从森林的毁灭、水资源的污染、土地的沙化三方面指出了环境破坏的严重性,令人警醒,文章闪烁着睿智的火花和独特的个性。

例文四:

自然之音

考场上,除了考生的笔在试卷上沙沙作响外,窗外,知了叫得正欢,为寒窗九年的莘莘学子鼓气。是呀,自然之音;常常最真最美最动人,给人以最深的启发……

春雨说

如牛毛,如银针,春雨啊,轻轻地洒,洒在干裂的土地上,土地湿润得红了脸;洒在饥渴的庄稼上,庄稼尽情吮吸。春雨唤醒了小草,唤醒了嫩芽,给予它们真挚的呵护,无微不至的关照,细无声地滋润着大地万物。

春雨说:“我是大地的母亲,我有义务照顾我的孩子们!”春雨啊,不正是那无尽的母爱吗?

夏阳说

金黄、灿烂,夏阳高挂天空。万丈阳光挥洒大地。照在花革上,花草们含羞地垂下了头;照在水面上,水分子高兴地升上了天。夏阳,活泼而灿烂,散发着动人的光彩。

夏阳说:“我是青春的代表!”是呀,我们青少年不该也有夏阳那活泼的性格,热情的生活态度,不也应散发出最动人的光彩吗?

秋叶说

“簌簌”、“簌簌”。听,这是秋叶落下的声音。我从中听到的不是秋叶那短暂的人生,不是秋叶哀怨的呻吟,而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精神。

秋叶说:“愿我成为下一代的养料!”是啊,秋叶无私奉献的精神在你身上淋漓尽致地展现着。

冬枝说

残冬,树木的叶子掉光了,一棵树的残枝在寒风中呻吟。它的枝伸向远方,它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是的,它正等待着春风的到来,它正准备孕育下一代的叶、花、果。

冬枝说:“希望用我的爱,能换来叶繁枝茂。”冬枝,令我肃然起敬,也使我明白了父亲那期盼的眼神。

春夏秋冬,大自然在此中循环。自然并非能说话。但我用我的情,听到了自然的音。 自然之音,深深启发着我。

  点评:本文是小标题式作文。富有个性的小标题能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用春雨夏阳秋叶冬枝的物语来诉说,构思巧、寓意深。从独特的焦点切入,就可用智慧凝结成灵珠妙语,小作者恰当地把每个物语放在一个小标题里表述清楚。四个小标题,每段意思独立,把这些意思连起来,又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例文五:      塑造自我

光阴似箭,时光飞逝,回头看看大小不一的自我雕塑,你回发现,原来人生历程就是一段自我塑造的过程。

镜头一

“是谁把爸爸的烟缸打破了?”妈妈生气地问道。

“我,我不知道,可能是隔壁的小花猫吧!”我涨红了苹果似的小脸孔,躲进卧室,看起了连环画。

“原来列宁小时候也撒过谎,但是他比我诚实,妈妈不是经常说好孩子不撒谎吗?”我托着腮帮儿想道,于是,一溜烟儿跑进厨房……

那一年,我5岁,虽然小,却发现了自我,拥有了诚实。

镜头二

考场上,静极了,只有“沙沙”的笔与纸摩擦的声音。

我却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费解的数学题几乎让我头痛欲裂。

突然,前面传来一个小纸团,凭直觉,我知道那一定是我最需要的。

刚准备打开,却仿佛听见爸爸严厉的训斥声:“我希望看到你的真实成绩,无论成功与否,都得靠自己。”

于是,打开了一半的纸团又被我轻轻揉紧。

铃声响起,那个题目下仍是一片空白。

那一年,我15岁,参加的是中考,虽然成绩不理想,却坚持了自我,拥有了美德。

镜头三

“你看中了哪所大学?”好友一把抓过我的志愿书,惊道:“师范大学?凭你的成绩完全可以选择更好的院校嘛!”

“但那一直是我的理想。”我早已经历了激烈的思想交锋,最终理想派占了上风,势利派败下阵来,所以只是轻轻应道。

“但理想与现实哪一个更重要?你将来会后悔的。”好友惋惜道。

  最终,志愿书上仍是“ⅹⅹ师范大学”。

  那一年,我18岁,虽然刚刚成人,却完善了自我。拥有了理想。

——其实,我本来就是一座雕塑,只要去掉边边角角,就能获得完美而真实的自我,而出色的雕塑家,就是自己。

例文六:

菊?竹?民族

菊 篇

喜爱菊,喜爱它淡淡的幽香,喜爱它朴素而不华贵的外衣,喜爱它高洁而不庸俗的气质。

晋陶渊明独爱菊,就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优哉优哉的画面,这是他“性本爱丘山”的真实写照。

司空图也曾在《诗品》中这样写道:诗的意境就是“空潭泻春,古镜照神”,而诗的品性则应当是“人淡如菊,淡不可收”。

菊,蕴含的是“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品性;做人,就应当像菊。

竹 篇

也喜爱竹,喜爱它的参大耸立,喜爱它单纯而不斑斓的绿裳,喜爱它憨实而不傲慢的品格。

苏东坡在一片竹韵萧萧中低吟:“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我欣然;

当谭嗣同临刑时高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声如洪钟的声音惊落了刽子手的刀时,我肃然。

竹子“清气满乾坤”的气节,乃我中华民族的灵魂;

做人,也应当像竹。

窸窣翻动的书页,褪色成一幕幕史剧。从诗歌中领略古人的狂放不羁;从词曲中感受古人的哀怨愁肠;连接着昔日芳华的斜阳系缆,凝聚成心中的一卷绸缎,沉淀下来的是竹与菊的灵魂,我们自身的修养。

民族篇

然而,在这日新月异纷繁芜杂的世界,月光渐渐褪去,竹与菊的影子越发黯淡了。

看惯了“绿云扰扰.渭流涨腻”,那些美妙女子头上的形形色色一丝一线在空中飘扬,却再也体会不到“众里寻他千白度.摹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玄妙;

看惯了脏话连篇、 “妙语连珠”,却再也难觅诸葛武侯当年舌战群儒,智慧的光芒四射冲天日的盛景;

看惯了一个个浓妆艳抹的躯壳,却要问,那饱含激情的精神何在?

逝去的是精神,沉沦的是民族,

罗素在《幸福的本源》里批判这种人“足以亡国”。

我也想在这世纪之交面对这智慧的沦丧,呼唤人文素养的回归,呼唤一份“竹”与“菊”——精神的充盈,没有精神,何求发展?

 

简评:文似看山不喜平,怎样避免主旨的表现陷于平白直露?这篇文章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样式。作者要表达的是我们这日新月异纷繁芜杂的世界需要人文素养的回归,但在行文中却从“菊”和“竹”起笔,写“菊”的“高洁而不庸俗”的气质和“质本洁来还洁去”的品性;写“竹”“清气满乾坤的气节;“菊”和“竹”的身上,焕发着狂放不羁,渗透着哀怨愁肠,连接着斜阳系缆,凝聚成一卷绸缎,而这些充盈的精神,正是民族素养中最可宝贵的。在这种精神即将逝去,民族将沉沦之际,我们需要“菊”和“竹”的光芒扫去我们浓妆艳抹的躯壳,给我们的心灵洒上银色的月光,找回那饱含激情的精神。唯有如此,我们的民族才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