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丸论破78期生:中山装还能作外交礼服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16:56:20
本报记者 张燕萍文 尚 琦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2年01月14日   第 03 版)

原驻外大使王延义

原驻外大使汤铭新

原驻外大使郑达庸

原驻外大使程瑞声

原驻外大使刘新生

原外交部礼宾司参赞马保奉

外交官在会上探讨中山装创新
在日前召开的“红都与中国外交官联谊座谈会”上,外交部17位前驻外大使、参赞,就中山装在外交上的贡献、中山装能否担当外交礼服的重任、中山装如何创新等展开了热烈的座谈。会后,本报记者又专访了红都集团首席技师高黎明,听他谈了对改良中山装的看法。
曾长期在外交场合担当国服重任
原驻外大使程瑞声:缅甸总理曾两穿中山装访问中国,周恩来总理曾三穿缅甸服装访问缅甸,成为中缅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
原外交部礼宾司参赞马保奉:1961年,越南方面向我驻越南大使馆表示,希望邓颖超同志给胡志明主席做中山装,并将一套单中山装和一件棉上衣样品带给邓颖超。当年4月衣服做好后,邓颖超让外交部信使带到越南,并附了亲笔信。另外,朝鲜金日成主席也经常穿中山装。中山装在亚洲曾有很大的影响力。
原驻外大使郑达庸:我第一次与中山装结缘,是上世纪50年代随中国代表团访问埃及。代表团里郭沫若及其他成员凡出席正式场合,都穿中山装,人们一见这身穿着便知来自中国。
后来,我到外交部工作,在国外看到请柬上有“请着正装”字样时,就穿中山装出席,因而留下一个概念:中山装就是我们的“正装”、“国服”或“民族服装”。
原驻外大使鲁培新:我在外交部礼宾司工作时间比较长,见证了中山装作为“中国服装的象征”,伴随着外交官们一路走过来。上世纪90年代,我们的一位大使要向在驻国总统递交国书,对方传来消息:“我们总统要穿礼服,希望你们穿国服。”当时那位大使没带中山装,赶快给国内打电话让送过去。
原驻外总领事王泰平:我从上世纪 6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在国外正式场合都是穿中山装,像递交国书、参加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的葬礼等。
中山装曾是带给日本华人最好的礼物,他们穿上后很自豪。有一个华侨向我提出,想用西装换中山装,我看他很真诚,就送了他一套。就连一些来做客的日本人,也很羡慕我们穿的中山装。
原驻外大使刘新生:我讲一个自己亲历的小故事。1993年,我在文莱任大使时,出席文莱苏丹的生日宴会,这是一个很隆重的纪念活动,要求穿国服或民族服装。当我穿着中山装出现时,引起了不小的反响。这既说明了我们国家地位的提高,也反映出与会者对中山装的认可。
原驻外副总领事吴钟华:我从1963年到外交部工作,在八九个驻外使馆工作过,中山装是必穿的,现在参加活动也穿,我就是喜欢中山装。
原驻外大使王延义:1984年,我被派到德国汉堡建总领馆。汉堡的很多活动,包括家庭宴会都要求“着正装”,我就穿着在红都做的中山装出席。1994年,拜会奥地利总统的中国外交官,武官穿军装,其他人穿中山装。当时有一个商务参赞没带中山装,就没能参加会见。
是否适合继续担当外交礼服
原驻外大使汤铭新:中山装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走向民族复兴道路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山装严谨、大方,又不失周正,能体现中国人的风采。我赞成中山装作为国服,建议国家领导人出访、接见国内外代表团;外交官在国外递交国书、出席国庆招待会等场合身着中山装。
原驻外大使郑达庸:有些中国人认为,“请着正装”就是不穿T恤、马甲或衬衫,便穿着西装出席。这在西方是错误的,西方的“正装”、“礼服”指的是燕尾服,而我们中国人不习惯穿燕尾服,我认为还要提倡穿中山装。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要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其实服装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前些天我征求了七八位大使的意见,问他们中国应不应该有国服,他们一致表示应该有。
原驻外大使时延春:1965年至1985年20年间,我主要是穿中山装。改穿西装后,那几套中山装或送人或穿不下了,现在没有一身合体的。我认为重振中山装作为国服,有些问题不好解决,如:中山装冬天穿还行,但夏天穿起来很热,衣兜装东西也不方便。然而,像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没有国服是说不过去的,所以,我建议集思广益,设计一款能代表国家形象、又能为大家所接受的国服。
原驻外副总领事吴钟华:我提倡中山装作为我国的国服,并以立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原驻外大使王永秋:几年前,我出国参加一个活动,要求穿礼服。因为个子没有西方人那么高,穿上燕尾服后感到很难看。有人要给我照相,我说:“别照了,还是中山装好看。”我建议外交部推动中山装早日成为我们的国服。
原外交部礼宾司参赞马保奉:在需要穿着礼服的外交礼仪活动中,目前仍应选择中山装,但中山装不景气,说明它无法长久承担国服重任。从长远看,我们这样的衣冠大国怎能满足现状?设计新国服,应当提到议事日程上了。
中山装怎样与时俱进
原驻外大使郑达庸:1、建议领子改宽一点、软一点,增加舒适度,但不能是立领,那就和日本的学生装雷同了。2、下方的外贴兜应改得实用些。3、整体长度再加长些,看上去会更得体。
原驻外总领事王泰平:中山装的设计庄重典雅、落落大方,只是它的4个兜不实用,一装东西就显得鼓鼓囊囊,有碍观瞻。前不久我曾和外交学会副会长黄星原谈起这个话题,他说成龙的服装,设计了近20种样式,都是从中山装变异而来,尽量克服中山装的领子太高、太硬,兜不实用等缺点。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既能做到穿起来轻松随意,又不至于给人以刻板、守旧的印象。
原驻外大使王延义:中山装的领子和兜都需要改良。同时我建议多几种变型,包括正装、便装,适合不同的场合穿。
原驻外大使陈笃庆:中山装需要与时俱进,不改动确实很难适应今天的要求。应增加实用性,还要平民化,让老百姓也青睐。
原驻外大使陈永成:追求舒适、休闲是世界性趋势,建议红都多开发一些便装,以便平日里穿用。
红都集团首席技师高黎明:红都一直担当着为外交官做服装的任务,现在大部分是来做西装的。我看电视时注意到,一些外国大使到中国来递交国书,穿的是本国的民族服装。当时就想,我们中国的大使在递交国书这样的场合,还是穿带有中国元素的中山装比较好。
到目前为止,能够代表中国的外交礼服只有中山装,因为中山装是最具中国特色、最有代表性的传统民族服装。
听了17位外交官提出的关于改良中山装的建议后,红都非常重视。其实我们已经做了一些改良的尝试,像中山装的领子以前追求硬实、挺拔,现在改得软了一些,宽松度也加大了;以前用的面料以华达呢、哔叽为主,现在选择高支纱的面料,里料也比过去的好,穿起来更加舒适、美观。但贴兜的问题不好解决,因为贴兜是中山装的特色所在,不做贴兜就与军便装的样式雷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