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弹丸论破v3 二周目:南海历史名人名事有哪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7:04:33

伦文叙


    伦文叙(公元1466—1513)字伯畴、号迁冈。明代南海黎涌人。自幼家贫失学,附

近何塾师见怜,免费收为学生。因性聪敏而又勤学,每试必列前茅。其后塾师年老病逝

,伦文叙因而辍学,但仍一面操持糊口,一面专心钻研经典。弘治二年(1489)23岁以

儒士身份到省就试,中高等肄业入太学。弘治十二年(1499)33岁时在京参加考试,列

第一(会元),跟着参加殿试,又名列第一(状元),遂衣锦还乡祭祖,不幸遭受奸臣

陷害而下狱。后来平反昭雪,官服翰林院编撰之职。正德元年(1506)任安南充正使,

因丁外忧没有上任。正德五年(1510)恢复翰林原职,先后充经筵讲学官及右谕德、翰

林院侍讲等职。曾参与修玉牒(皇帝族谱)。正德八年(1513)出任顺天府主考,是年

卒于京师,享年47岁。


李子长


  李子长(1436-1526)明朝著名画师。名孔修,顺德大良人。善禽畜,虫鱼、山水、

花鸟,作品深得群众喜爱。民间对他的传说很多,如画成的猫捉老鼠,母鸡下蛋,鸟儿

飞鸣。雨儿遇水摇尾游去等等。因平生不苟作,加上社会地位低下,故真迹绝少传世现

艺术界寓目《的骑驴吟咏图》、《秋江群雁图》、《猫轴》数种,均显示这位画家高度

的艺术才能,子长晚年隐居杏坛罗水村和南海西樵,潜心治学,九十岁无疾而终,葬于

西樵山云路村。


霍 韬


  霍韬(1487-1540年),字渭先,号兀崖,谥文敏,南海县石头乡(现属石湾区澜石镇

)霍族人,生于明成化廿二年(1486年),卒于明嘉靖卅四年(1540年)。

    霍韬在广州光孝寺读书,学习成绩优异。学业期满,霍韬反故里,一边继续读书,

准备科举考试;一边帮助父辈记帐。当时霍韬家族在石湾经营的冶铁、制瓷等规模较大

,属当地窑冶大户,霍韬不仅参与管理,还记载其经营活动情况。

    据《霍渭崖家训记载》:正德二年(1507年),凡石湾窑冶,佛山炭铁,登州木植

,可以便民同利者,司货者学之。年一人司窑冶、一人司炭铁,一人司木植,岁入利市

,掏于司货者,司货者岁终,咨禀家长,以知功最。”正德八年(1513年),霍韬中举

人;正德九年(1514年)联捷会元。

  霍韬为人质朴随和,性直,喜欢传统文化,举办乡会试,作主考官时,从不要求考生

举行师礼仪。霍韬在主持宫廷科举考试时,取进士300余人,亦不许其称呼门生,告诉他

们:“诸君科考中进士不单是由我决定的。”于台使者监司郡县互书贴往来,也皆不称

“治”字。霍韬说:“大家已经由宫廷官史正式登记了,由朝廷统一管理,不需要再加

其他管理了”。

    霍韬平生勤奋上进,广博多学,文人学士多称他为渭崖先生,以后,霍韬参加“大

礼朝议”斗争,他援引古礼,揆之事体,主张嘉靖帝(世宗),应尊生父“兴献王”为

皇考,不同意群臣同议以兴献王为皇叔考之名称,义正词严,力排众议,当时目为邪说

。但嘉靖帝竟纳他的理论,事后升他的官,他因避嫌媚上取宠,三次坚辞不受。

  直至嘉靖十五年(1536年)才宫至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嘉靖卅四年(1555年),在京

暴病逝世,享寿55年。明帝追封为太师太保。谥文敏,运葬于广东省增城县境风箱冈对

面山上,并在乡内建祠祀奉(祠现存),后人对他和石肯乡梁储,西樵大同乡方献夫,

同称为明代南海县的“三老阁”。

    霍韬有四子,长子与王卜,颖悟过人,15岁注《楚辞》,早亡,其余三了是与瑕、

与璎、与王常,他们先后乡试中举。与瑕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会试中进士,授浙

江慈溪知县,励精图治,清正廉明,与海瑞齐名,浙中百姓称与瑕“三廉”。其部下平

时不称与瑕为“大人”,而是亲切地称与瑕为“先生”。后授江右盐院,在任期间,帐

数始终相符,受到百姓的称赞和爱戴。
吴荣光


    吴荣光(1773-1843年) ,生于1773年,广东南海人,字伯荣,号荷屋、石云山人。

    其祖父是从福建来粤经营盐业发迹的富商,家道殷实,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嘉庆四年,26岁的吴荣光中举人,第二年中进土,授编修,从此,40年宦海浮沉,道光

年间升至湖广巡抚兼湖广总督,在任江南道御史兼浙江副考官时,因稽查一宗官船运粮

案失察而被削官。自小酷爱书画金石之学的吴荣光,寓居京都,生活困窘,忍痛把书画

藏品变卖以度日。

    1840年,68岁的吴荣光奉道光之命以原品退休返粤。

    翌年,英国侵略者进攻广州,战火蔓延佛山,他积极捐款协同绅民组织团练,抗击

侵略者。

    吴荣光毕生好收藏鉴赏文物字画,他用俸禄购置了数十箱碑帖、几万册图书,运回

佛山的书箱竟有40多箱之巨,收藏在赐书楼大树堂。吴荣光晚年计划整理刻印这些具有

珍贵历史价值的文物和碑帖,从1840年至1843年,他边养病边整理书籍,编印了《筠清

馆金石录》、《筠清馆法帖》、《金文款识类五卷》、《历代名人年谱》、《帖镜》、

《云石山房诗录》、《云石山房文集》等书,写成未及刻印的有《金石录石文》、《吾

学录》、《闽湘经义》、《筠清馆制义》等。专家考证认为《帖镜》记叙了吴荣光鉴碑

帖的独到见解,是一部难得的著作。吴荣光还具有委高的书法造诣,康有为评其书法日

:“吾粤吴荷屋中丞帖学名家,其书为吾粤冠……”。

    一代帖学名家吴荣光于1843年逝世。终年71岁,死后安葬在花县打鼓岭正隆冈。
 
 
 
 


朱次琦


  朱次琦(1807-1882),字稚圭,广东南海九江乡人,世称“九江先生”。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他中丁午科进士。曾任山西襄陵县知县。不久就厌倦官

场生活,决定辞官归里。在任仅半年,但替地方做了不少好事,并提倡读书,故离任时

,群众依依不舍,拦路遮留,后来 还筹建“朱使君祠”纪念他. 他回到九江后,立书院

讲学,一生从事教学活动,他治学严谨,教学严格。在长期教学生涯中为广东培养出不少

人才,简竹居、康有为等就是他的高足。广东学海堂曾聘他为学长,他没有答应。但学

海堂仍虚位以待,并为他刻印著作。

  朱次琦生平著述丰富,对文史很有研究。重要著作《国朝名臣言行录》、《国朝逸民

传》、《性学源流》、《宋辽金元明五史征实录》等,都很有学术价值。诗集有《是汝

师斋遗诗》一卷。他的学生简竹居,生平尊崇九江先生,曾为老师写过《朱九江先生年

谱》,辑《朱九江先生集》十卷。并著有《朱九江先生讲学记》。


邹伯奇


    邹伯奇(1819-1869),字特夫,南海泌冲人。他父亲是一位教书先生,故自小便得到良

好的家庭教育。他聪明好学,博览群书,勤于探索,会通中西,精通天文、地理、数学

、物理,是近代广东第一位科学家。

    他十七岁开始研究光学,对北宋科学家沈括“格术”(研究光线通过焦点成倒像的

原理)之说作了详尽的探讨,并经过反复实验,写成《格术补》,分析了透镜成像的规

律,以及望远镜,显微镜的多种光学原理。1844年,二十五岁的邹伯奇制成中国第一台

摄影器。

    邹伯奇对数学有很深的造诣。他著有《乘方睫术》一书,阐述了乘方、开方及对数

的应用。他研制成对数尺和度算板两种计算器,并撰写《对数尺记》和《度算板释例》

以说明他们的原理及应用。

    邹伯奇悉心钻研天文学,经常于夜间登上村后的鳌峰岗观测天象。他制作成天球仪

和以日影和星宿位置测定时间的“日夜晷”。为了演示哥白尼的日心地动学说,他又研

制了“七政仪”,以此说明地球和各大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规律。他还精于绘制地图,

以往我国地图都是以计里画方的传统方法绘制。他根据地球是球型的道理,采用经纬线

及以圆绘图的科学方法,绘制成中国地图册《皇舆全图》。他又指导弟子,经过实地勘

测,先后绘制了《广州浔岗洲图》和《南海桑园围全图》等地方地图。

    他是一位唯物主义者,对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儒家经典也不易轻信。他反对“天人感

应”的唯心主义天命论,敢于指出《周易》以卜卦推世运治“最无道理”。这在当时封

建社会里,实在是一种很了不起的胆识与勇气。

    邹伯奇在科学研究上成绩超卓,在学术界名声鹊起,咸丰十年(1860年)被推举为

学海堂学长。广东巡抚郭嵩焘对邹伯奇的才华十分器重,于同治三年(1864年)上疏推

举他到京师同文馆任职,他却不为可以飞黄腾达的机会所动。清廷虽三下优诏征聘,他

都借口有病而推辞。同治七年,曾国藩在上海江南制造总局设立学校,几番想请邹伯奇

去教数学,也被他坚决拒绝。他安于清贫,不愿趋炎附势。他一心研究科学,不会追名

逐利。

    同治八年(1869年),邹伯奇因急病去世。他的多位生前好友及门人出资,收集编

辑其多种科学著述,并刻印成《邹征君遗书》。现今广州博物馆内藏有邹伯奇用自己研

制的照相机拍摄的相片底片,以及演示太阳系运转的“七政仪”。


陈启沅


    陈启沅(1834-1903)字芷馨,南海西樵人。少年好学,但凡诸子百家,天文地理,

无所不读,但仕途不顺,青年时两度乡试均不第,便以教学为生。

    1854年,陈启沅随在南洋经商的兄长陈启枢到越南堤岸,开设“怡昌荫号”丝绸杂

货店,继而扩充经营米行,酱园以及典当生意,经十余年努力,成为当地富商。

    富裕起来的陈启沅没有忘记家乡,他意识到家乡的种桑养蚕虽然兴盛,但古老的缫

丝方法却十分落后,决心要振兴家乡的丝织业。他利用充实的经济条件,游历南洋各埠

,考察蒸汽锅炉及其他机械设备。陈启沅于1872年回到家乡策划筹建丝厂事宜,从厂房

设计,锅炉、水管安装,他无不亲力处理。同治十二年(1873年),南海西樵简村汽笛

长鸣,宣告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近代蒸汽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诞生。

    继昌隆以半机械化缫丝,效率比旧法手作大大提高,丝质细滑光洁,售价提高,获

利甚丰。陈启沅的成功遭到旧法缫丝业主的妒忌,他们联合起来,对继昌隆极尽造谣、

中伤之事。南海知县愚昧、保守,对机械缫丝也视为异端,声言要继昌隆停止生产。在

种种压力之下,陈启沅被迫于1881年将丝厂迁至澳门。

    挫折并没有动摇陈启沅在家乡办实业的决心。光绪十一年(1885年)陈启沅再次在

简村兴建世昌纶丝厂,招收女工五百人,全部使用机械化生产,产量大增,丝品更为精

美。他还在广州开设一间昌栈丝庄,办理生丝出口业务。陈启沅的成功,使原来靠旧法

缫丝的业主纷纷仿效,三、四年间,南海、顺备两县相继涌现出数十间机械化生产缫丝

厂,终于实现了他振兴家乡经济的愿望。

    陈启沅热心公益事业,乐善好施,开市了米铺和药铺,对孤寡生活困难者,给予赈

济,赠医送药。同时办起学堂,对农家子弟提供义务教育,还捐巨资兴建吉水窦、桑园

围等水利工程。

    陈启沅晚年也有志于著述,著有《陈启沅算学》十三卷,《周易理数会通》八卷,

《理气溯源》七卷,还有教人种桑养蚕缫丝的《蚕桑谱》二卷。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七月,陈启沅与世长辞。世昌纶由其后人经营,一直到

1928年才告停业。陈启沅不愧为我国民族企业家,变革缫丝先行者。

    西樵简村有绮亭陈公祠,乃当年陈启沅兄弟为纪念父亲而建,而今改作为陈启沅纪

念馆。


黄飞鸿


  黄飞鸿(1847-1925),南海西樵岭西人。他父亲黄麒英擅长跌打损伤医术,曾拜南少

林寺陆亚采为师,练就一身武艺,是“广东十虎”之一。黄飞鸿自小得父亲教习武功,

十二岁便随父到广州、佛山等地卖武,因以四象标龙棍子胜武师郑大雄的左手勾鱼棍而

名声大噪,获得“少年英雄”之名。次年,随也是“广东十虎”之铁桥三高徒林福成学

艺两年,练成“铁线拳”和“飞砣”等绝技。

    1863年,黄飞鸿父子结束卖武生涯,在广州第七甫设馆授徒。武馆称为“务本山房

”,是取孔子“本立而道生”之义。年仅十七岁的黄飞鸿不仅武艺高强,而且已经确立

了行侠仗义的处世原则。1867年,香港有一洋人带着一条大狼狗,到处向华人武馆邀斗

,咬伤了多名武师。在香港的徒弟陆正刚写信将此事告知黄飞鸿,他便到港会那洋人,

几下“猴形拐脚”,踢折狼狗脊梁,为华人武馆出了一口气,黄飞鸿也人此名气香江。

1873年,黄飞鸿被广州水师聘为武术教练,名声日盛,但他并没有故步自封,而是更加

刻苦钻研,将学到的技艺融会贯通,整理提高,除“铁线拳”外,还掌握“伏虎拳”、

“虎鹤双形拳”、“武郞八卦棍”、“无影脚”等具有个人特色的武术绝招。省、港、

佛各地许多好武之人纷纷投于黄飞鸿门下,拜师学艺。他的徒弟如梁宽、林世荣、陈殿

标等,后来都成为粤海的武林高手。1886年,父亲去世后,黄飞鸿将武馆结束,在西关

仁安里开设“宝芝林”医馆,行医济世,他精心研制的“通脉散”很受苦力大众的欢迎

,被誉为“跌打圣药”。

    1888年,曾在越南大败法军的黑旗军领袖刘永福任闽粤南澳镇总兵,因赏识黄飞鸿

的高超武艺和精湛医术,特聘请他为福军技击总教练。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甲

午战争爆发,黄飞鸿随刘部到台湾驻防台南,与日本侵略军激战五个多月。后因清廷屈

辱求和,福军后援不续,被迫撤回大陆,黄飞鸿也返回广州。辛亥革命成功后,刘永福

出任广东省民团总长,黄飞鸿被聘为民团总教练。

    民国十三年(1924年)十月,广州商团发动武装暴乱,纵火劫掠,宝芝林医馆被大

火焚烧,片瓦不存。年届近八十的黄飞鸿遭此沉重打击,忧郁成病,数月后便与世长辞

    黄飞鸿的侠义与爱国行为被粤港两地人民津津乐道,其武功也就被人们一传十、十

传百地越传越高,先后有十一位作家创作了十七部以黄飞鸿为题材的小说。从1949年起

,在半个世纪时间内,香港出口了近百部以黄飞鸿为主角的电影。黄飞鸿的徒子徒孙把

他的武术和他的故事带到世界有华人的各地。现在,每年都有不少不同肤色的武术爱好

者,从世界各地来到南海的“黄飞鸿狮艺馆”或佛山“黄飞鸿纪念馆”寻宗拜祖。


    黄飞鸿简介:

  1847年农历七月初九 出生于广东佛山镇。

  1853年 从其父黄麒英习武。

  1859年 随父在佛山、广州、顺德一带卖武,其间以四象标龙棍胜武师郑大雄左手钓鱼

棍法,得“少年英雄”之名。

  1860年 在佛山豆豉巷卖武时遇铁桥三高徒林福成,在佛山随林福成学艺近两年,学成

“铁线拳”和 “飞铊”等绝技。

  1863年 移居广州,铜、铁行工人集资为其设武馆于第七甫水脚,飞鸿结束卖武生涯。

  1865年 广州三栏行(果栏、菜栏、鱼栏)中人聘为行中武术教练。

  1866年 在西樵官山墟一当铺夜宿时遇贼人打劫,飞鸿一人击退数十人,在当地一时传

为佳话,随后应邀到在石龙乡授徒。

  1867年 一洋人携如牛犊大的狼狗在香港设擂向华人邀斗,飞鸿不甘华人受辱,赴港以

“猴形拐脚”击毙恶犬,自此扬名香江。

  1868年 香港水坑口大笪地小贩彭玉摊挡被一恶棍强占打伤,飞鸿路见不平相助,被对

方同伙数十人持械围攻,被飞鸿击败。

  约1868年 另设馆于广州西关廻澜桥附近教徒授艺兼医刀伤跌打,三栏教席由梁宽代替

  1869年 在佛山平政桥斗蟀场为卢九叔任"护草"(现场保镖)时,飞鸿严惩歹徒,在佛

山名噪一时。

  1871年 娶妻罗氏,婚后三月罗氏病卒。

  1873年 受聘广州水师武术教练,并考取广州将军衙门“靖汛大旗手”一职。

  1882年 记名提督吴全美聘飞鸿为军中技击教练,停办廻澜桥所设武馆。

  1886年 其父麒英染疾卒。月余后,吴全美去世,飞鸿辞去军中技击教练职务,在广州

仁安街设跌打医馆“宝芝林”。

  1888年 黑旗军首领刘永福赏识黄飞鸿武艺高强、医术精通,聘为军医官和福字军技击

总教练,向其赠"医艺精通"木匾。

  1894年 刘永福率领军队赴台湾抗击日本侵略军,飞鸿随刘率九营福字军抵台,驻守台

南。

  1895年6月 刘永福护台失利,飞鸿离台返粤,自此仅行医不授武,“宝芝林”前榜:

“武艺功夫,难以传授;千金不传,求师莫问。”

  约1896年 续娶马氏为妻,生二女、二子(汉林、汉森),不久马氏病卒

  约1902年 续纳岑氏为妻,生二子(汉枢、汉熙),不久岑氏病卒。

  1911年8月 应刘永福邀聘,任广东民团总教练

  1912年 鱼栏伙记马如灿(卖鱼灿)遭歹徒勒索被殴,飞鸿见义勇为严惩歹徒,“义救

卖鱼灿”一事在羊城广为传颂。

  1915年 续莫桂兰为妾。

  1918年 在广州十八甫福安街梁氏蟀猎场任守

  1919年 精通武术的次子黄汉森遭妒,往广西梧州渡任“护勇”时被“鬼眼梁”暗算惨

死。受此打击,飞鸿不再向其他儿子传授武技。

  1919年4月9日 在广州海珠戏院广东省精武会成立大会上表演飞铊。

  1924年10月广州国民镇压商团暴乱,西关一带房屋被毁,仁安街“宝芝林”受累被焚

,资财付于一炬,其长子汉林又告失业,因而忧郁成疾。

  1925年农历三月廿五日 病逝于广州城西方便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