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丸论破2全人物介绍:佛山名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7 16:23:01

黄飞鸿 

黄飞鸿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原籍南海西樵岭西禄舟村,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于佛山,其童年、少年均在佛山度过。黄飞鸿自六岁起随其父黄麒英习武,因家境贫寒,经常随父在佛山、广州等地卖武售药。十三岁时,黄飞鸿在佛山豆豉巷卖武时遇到铁桥三的首徒林福成,得传铁线拳、飞铊等绝技,奠定了日后成为一代洪拳大家的基础。
  
  十六岁时,黄飞鸿在广州西关第七甫水脚开设武馆,后在仁安街开设"宝芝林"医馆,门下弟子众多,为名重一时的武术家。他先后被记名提督吴全美、刘永福聘为军医官、技击总教习及广东民团总教练,并随刘永福在台湾抗击日军。他一生坎坷,晚年更遭受爱子遇害、宝芝林被焚、儿子失业等连串打击。一九二五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黄飞鸿病逝于广州城西方便医院。


21

    • 举报  |
    • 2006-11-22 14:43
    • 回复
    • 佛山客
    • 青出於蓝7

    2楼

      李小龙(1940-1973年)佛山市人,原名李振藩,是粤剧名丑李海泉的儿子。他从小跟父亲练武,拜名师练过咏春拳。他在香港长大,在那里读小学和中学,后来到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读哲学系,靠半工半读维持学业。在大学里,李小龙组织了一支有10多个同学参加的"中国功夫队",常在校内表演。毕业后,他在西雅图租了一个停车场的角落,开办中国武术馆,取名为"振藩国术,苦心经营,边授徒边自练,武艺有更大长进,腿功造诣精深。 

      1971年,李小龙受香港嘉禾公司聘请,拍了一部国语武打片《唐山大兄》,随后拍《猛龙过江》,更创下香港影史票房超逾500万的辉煌纪录。李小龙由名拳师一下字成为名震东南亚及美日的武打巨星,武打片也因李小龙的出现风靡一时。美国报刊称誉李小龙为"功夫之王",日本人称他为"武之圣者"。在拍成的影片里,李小龙不但弘扬了中国武术,还发扬了民族精神。1973年7月20日,李小龙在香港突然逝世,年仅33岁。他留下了7大本武术笔记和《截拳道》、《功夫纪录》、《二节棍法》和《截拳道的研究》4本著作。《截拳道》是以中国武术北派腿法为基础,吸取了美国空手道、泰国的泰拳、南韩跆拳等优点贯通而成,具有极高的实用价值,曾用几个国家的文字出版,是世界武术的珍宝。世界各地纷纷成立"李小龙学会"来纪念和探讨他的武术功夫。



      • 举报  |
      • 2006-11-22 14:45
      • 回复
      • 佛山客
      • 青出於蓝7

      3楼

        潘玉书(1889-1936)名麟,号玉兮,南海九江河清村人,是清代光绪至民国年间的陶艺名家,少年时随父潘锦之在佛山"粤华轩"店铺做"绸衣公仔",由于爱好石湾陶瓷艺术,14岁就开始暗地师从黄炳学习陶瓷技术,后来又从学于陈渭岩,成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陶艺大师。可以说,他的作品奠定了石湾人物陶塑发展的一个转折点或里程碑,他善于吸取石湾陶艺传统的精华并加以发展,又善于学习西洋雕塑和绘画的技法,并对两者均进行了深入研究,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才华出众,一生高产,既具有深厚的民间雕塑功底,又善于吸取外地陶瓷的精华,其作品被许多人誊为代表石湾陶塑发展方向"。

      潘玉书的作品《爱鹅图》


        • 举报  |
        • 2006-11-22 14:47
        • 回复
        • 佛山客
        • 青出於蓝7

        4楼

          李广海(1894-1972)佛山人。早年学医,在佛山开设医馆。抗日战争期间,在日伪统治的佛山,为对日作战中负伤的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支队部分干部、战士及其他抗日军民免费治疗并秘密掩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佛山市中医院副院长、院长,第三届佛山市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中医正骨学》等。病逝于佛山。



          • 举报  |
          • 2006-11-22 14:47
          • 回复
          • 佛山客
          • 青出於蓝7

          5楼

          伍学宗(1905—1974) 佛山著名西医。佛山“循道会”医院院长、医学教育家。



            • 举报  |
            • 2006-11-22 14:48
            • 回复
            • 佛山客
            • 青出於蓝7

            6楼

            刘传原名刘永传。1916年1目16日出生于广东佛山石湾镇。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事、广东省工艺美术学会顾问。佛山市文联副主席,荣获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刘传先祖迁居石湾时,恰逢石湾陶业全盛时期,祖辈父辈皆以制陶维持生计。刘传自幼体质孱弱,10岁时,父母节衣缩食送他进私塾读书,但刘传对"之乎者也"兴味索然,转学三家私塾,所得甚微,却迷恋于听讲古、看粤剧、读公仔书,受到民间艺术耳濡目染的熏陶。
                
              1928年,因家境困窘,刘传入古玩行当学徒,后人陈奇记当长工,在备受煎熬的艰辛劳作中,刘传摄习了炼泥、配土、烧釉等整套的石湾陶瓷工艺技术,并以"窥师习艺"的方法,学习前辈名家潘玉书,钻研各名家的作品,且敢于创新、勇于拓展,初具粗犷、豪放的艺术雏形,塑造了"张飞"等成名作,在石湾艺坛崭露头角,是年二十挂零。


              • 举报  |
              • 2006-11-22 14:49
              • 回复
              • 佛山客
              • 青出於蓝7

              7楼

                陈铁军(1904-1928)1904年,陈铁军(原名燮君)出生在南海县佛山镇一个归侨富商的家庭,父母还早早地将她许配给了佛山何合记盲公饼店的大老板做孙媳妇。14岁那年,在燮君的强烈要求下,父母才同意她和妹妹一同进坤贤女私塾读书,16岁时又到佛山的新型小学--季华两等女子小学(现铁军小学)接受新文化新思想的教育,懂得了男女平等、妇女解放的道理。然而,燮君小学还未毕业,何家就急着要娶她过门,燮君极力反抗,后来毅然决定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到省城广州读书,寻找民主自由之路。在广州,燮君先后在坤维女子中学、广东大学(后改名中山大学)文学院预科读书,得到共产党员谭天度等人的引导帮助,思想觉悟迅速提高,不时在报刊上发表宣传马列主义、民族革命的文章,针砭时弊,探索救国救民和妇女解放的道路,并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运动。  
               
                1925年6月,燮君参加了广州声援"五卅"运动的示威游行,亲历沙基惨案,回到学校后遭反动分子的殴打。经过此事,她深深认识到:不把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打倒,中国永远不会有出头之日!为表示自己铁心干革命的决心,她改名"铁军",并于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为通往人类最理想社会而奋斗的光明之路。此后,铁军经历了革命低潮时期,辗转广州、香港、上海并一度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但她的革命信念从未动摇,后与中共广州市委组织部长周文雍以夫妻名义作掩护进行秘密工作,协助周建立地下市委机关,筹备广州起义。

                1928年2月2日,由于叛徒告密,铁军与文雍不幸被捕,在狱中受尽酷刑,但她始终没有吐露组织的任何机密。2月6日,无计可施的反动派决定对他俩下毒手。刑前,铁军与文雍在铁窗下合影并宣布结婚,被押赴刑场时,他们沿途高呼革命口号,英勇就义。


                • 举报  |
                • 2006-11-22 14:49
                • 回复
                • 佛山客
                • 青出於蓝7

                9楼

                  吴勤(1895-1942)革命烈士。佛山南浦村人。1911年开始受佛山的革命志士王寒烬、钱维方等人民主革命思潮的影响,热心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1916年参加民军,在广州对龙济光军队的战斗中,只身泅水爆破济军军舰,受到孙中山嘉奖,被任命为孙的卫士。1918年孙中山离粤赴沪,吴勤回到佛山重新务农。带领本村农民在大桥头的鸿胜分社练习武术,组织武装"保境安民",以对付邻乡地主民团的欺负,并站在佛山工人一边对反动势力作坚决的斗争;1924年,在中共广东党组织和国民党进步人士的支持赞助下,吴勤取得了组织南浦村乡农团的合法地位,被推选为团长,自此南浦农团与佛山进步工会工农结成联盟。1924年,参加广州农讲所第二期集训,毕业后以农运特派员身份回到佛山,发动各乡建立农会。1925年成立南海四区农会,吴勤任会长,率领农民武装,积极支持佛山工运和南海农民运动。广州起义时任农民赤卫军第二团团长,会合第一团,配合起义。起义失败后撤到香港,由于反动派勾结香港警探对革命人士大搜捕,1929年流亡新加坡,1934年回到香港,与叶挺等爱国人士取得联系,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27年,中共南方临时工作委员会派吴勤回到广州,以广东民众武装自卫团统率委员会上校巡视员的身份宣传发动农民群众,接着又回到佛山,办了杀敌大刀训练班防护团及山紫村民众自卫队。日寇侵占广州后,他义愤填膺,不畏强暴,组织一支五六十人的抗日义勇队,在南海沥窖附近河面伏击日军运输船,击毙日军10多名,缴获大米百包;接着又袭击了广三铁路小塘车站,毁坏交通,挫败了日本侵略军的嚣张气焰。国民党为挽回失去的人心,不得不给予吴勤部队以广州市区游击第二支队番号,委任吴勤为支队司令。二支队很快发展到10多个大队,近2000人。在党组织帮助下,吴勤司令逐步把二支队改造成为我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队伍。抗战中,二支队先后与敌伪军展开数百次战斗,给侵略者和反动派以沉重打击,敌、伪、顽对吴勤又恨又怕,在军事上打不垮二支队的情况下,多次用封官许愿拉拢吴勤,均遭严词拒绝。1942年5月7日,国民党挺三纵队反动头目唆使陈村伪军头子,用机关枪扫射正在顺德陈村水枝花渡口过渡的吴勤夫妇。吴勤烈士不幸中弹牺牲。建国后,党和人民政府在佛山近郊南浦村吴勤烈士故居遗址修起了吴勤烈士陵园,供后人瞻仰。



                  • 举报  |
                  • 2006-11-22 14:51
                  • 回复
                  • 佛山客
                  • 青出於蓝7

                  10楼

                    李文茂是清道光末年至咸丰初年粤剧凤凰仪班著,打武家,出身梨园世家,体格魁梧,声若洪钟,精于击刺等武功。他平生轻财尚义,富有豪侠精神和反抗压迫思想。

                    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后,洪秀全接纳部将罗大纲保举,派密使到广东寻找反清群众组织领导人,策划武装力量,以期南北配合,推翻清廷。先在佛山大基尾琼花会馆找到李文茂,再联络得广东天地会领袖陈开、陈金刚等人,密谋起义。1854年7月,他们在佛山石湾大帽岗上竖起义旗,以陈开为大元帅,李文茂为副帅,邝能(和尚能)为军师,陶工冯滚、封满等为将军,一举攻下佛山镇。陈开自称"大宁",时适戏班反抗戏捐,殴打税吏,红船子弟和城市贫民都趋之若鹜。李文茂便以戏班中的健儿为骨干编建三军,曰"文虎军"、"猛虎军"、"飞虎军"。他自穿戏班中的蟒袍甲胄,其余将官均按品位穿着明朝戏服。女官由女花旦充任,戴七星额,穿女蟒袍。后因义军人数激增,戏服不足,便一律以红巾扎头代替冠盔,故称红巾军。他们利用戏班中的翻筋斗超跃、腾跳等武打功夫,飞登城楼,攻击敌阵,使守城清兵惊慌失措,弃城而逃。文茂起义伊始,仅数千人,很快就拥有数万之众。而?quot;旬日间,连下数十州县"声威大振。连清廷统治阶级也不得不承认他们"战功懋著,有似吞舟之。"

                    1854年夏至1855年春,起义军占领佛山半年之久。上百万农民群众来响应,占领广州外围十四州县。李文茂与陈开围攻广州城。提出"拿龙"(石龙),"捉虎"(虎门),"当刂羊"(广州又称五羊城),"拜佛"(佛山),"上西天"(到广西建立根据地)的行动口号。但由于英帝国主义助纣为虐,用军舰运送粮食、枪械、军队给两广总督叶名琛,因而围城半年而未克。乃放弃佛山,改从肇庆攻打广西。得广西境内少数民族义军响应,一举攻下浔州府(今桂平县),建立大成国,改浔州为秀京,陈开称平浔王,并铸?quot;洪德通宝"钱币。为了巩固秀京外围,李文茂率大军先后攻克平南、贵县等地。

                    不久,文茂攻下柳州,自称"平靖王",自铸"平靖胜宝"钱币,任命官员,严惩贪官污吏,禁止赌博,进行社会改革,故"一时政治聿新,民风不之一变"。

                    李文茂称王之后,仍保持粤剧艺人本色。他攻下柳州后,出榜安民,号召全城演戏三天,以资庆贺。每逢节日喜庆之时,李部官兵均竞相登台演戏。李文茂的妻子易氏,身为王娘,每天仍赤足提篮上街买菜,显示了平民本色。1858年,李文茂攻打桂林,由于坐失战机而失败,身负重伤,被迫退入融县怀远山中,悲愤吐血而死。1861年陈开也战败被俘就义。

                    至今祖庙还保持着清光绪年间的两幅巨型木雕:前殿借李元霸在琼华殿前伏龙驹,后殿薛刚反唐,高举"为民除害"义旗等古戏,来表达佛山人民对陈开、李文茂起义的敬重和对帝国主义和清王朝的愤恨之情。



                    • 举报  |
                    • 2006-11-22 14:53
                    • 回复
                    • 佛山客
                    • 青出於蓝7

                    11楼

                      陈启沅 (1834-1903)字芷馨,南海西樵简村人,近代中国第一家民族工业的创始人。1873年创办我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自己设计的机器缫丝,改进缫丝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使缫丝业得到了更大的发展,同时也带动了种桑、养蚕业的发展。陈启沅一生,治学甚勤,举凡诸子百家,泰西新学,多所涉猎,著有《蚕桑谱》、《周易理数会通》和《陈启沅算学》等书。陈启沅一生热心公益事业,乐善好施,开设了米铺和药铺,对孤寡生活困难者,给予赈济,赠医送药。同时办起学堂,对农家子弟提供义务教育,还捐巨资兴建吉水窦、桑园围等水利工程。今纪念馆内设有《陈启沅生平史迹展览》,展览再现了陈启沅爱国爱乡、造福乡梓的一生,是广大人民群众及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



                      • 举报  |
                      • 2006-11-22 14:54
                      • 回复
                      • 佛山客
                      • 青出於蓝7

                      12楼

                        黄少强(190l--1942)名宜仕,南海官窑小江村人。 高剑父、高奇峰、刘海粟弟子。擅人物画,题材多取民间疾苦,在岭南画派中独树一帜。从二十年代起,先后任教于佛 山市立美术学院、南海师范,曾与赵少昂合办"南海艺苑"后创立"民间画馆"。又曾在广州"市美"和市一中,培桂中 学及香港美学院任教,晚年在佛山"设止庐画塾"授徒,先后 培养了不少著名美术家。在三十年代组织"民间画会"时, 提出"到民间去,百折不回"的创作口号。抗战时期曾冒着 敌人的炮火深入前线写生,先后在长沙、广州、佛山和香港 等地举办抗战画展,他的人格和画品均受到画坛的尊重和赞誉。出版有《画冢》、《少强画集》、《止庐民间疾苦图册》、《止庐纪游画集》及《止庐题画诗抄》等。今黄少强故居内 设有《黄少强生平史迹展览》,再现了黄少强的一生。



                        • 举报  |
                        • 2006-11-22 14:56
                        • 回复
                        • 佛山客
                        • 青出於蓝7

                        13楼

                         康有为(1858-1927) 近代资产阶级改良运动首领。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更生,南海人。光绪进士,1888年第一次上书光绪帝,提出变法图存三项建议(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因受阻未上达,1890年在广州设万木草堂,聚徒讲学,培养变法骨干。其弟子有梁启超、陈千秋、徐勤等。1895年赴京会试,时甲午战败,"马关条?quot;即将签订。遂与梁启超等联络18省会试举人1300人,上万言书,要求拒约、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书"。该书未能上达。中进士后授工部主事,但未就职。5月,第三次上书,得光绪帝嘉许。7月,与梁启超创办《中外纪闻》报。8月,与文廷式、陈炽等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后又至上海设强学会,出版《强学报》,以推动全国变法运动。1898年1月,呈递《应诏统筹全局折》,主张大誓群臣以定国是,设对策所以征贤才,开制度局而定宪法。4月,与梁启超在北京组织保国会,号召救国图强。6月,光绪帝颁"国是诏"后,被任命为总理衙门章京,策划变法事宜。变法失败后,逃亡日本,1899年,在美洲、南洋、日本设立保皇会,宣传君主立宪,反对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913年回国主编《不忍》杂志,宣扬尊孔复辟。1917年伙同张勋复辟帝制,失败,终成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客。1927年病死于青岛。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大同书》等。参考书籍《佛山历史文化词典》。


                          • 举报  |
                          • 2006-11-22 14:57
                          • 回复
                          • 佛山客
                          • 青出於蓝7

                          14楼

                            詹天佑(1861-1919)生于南海。1872年赴美留学,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官费留学生。1878年6月考入美国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铁路工程,获学士学位。1881年毕业回国,入福州马尾船政学堂驾驶班补习。曾参加中法马尾海战。后任教于马尾船政学堂、广州博学馆、广东海图水陆师学堂。1888年任中国铁路公司工程师,曾参加修建津榆铁路。1894年被英国工程研究会选为会员。1900年任萍(乡)醴(陵)铁路工程师。1902年任新易铁路总工程师。1905年后调任京张铁路总工程师兼会办、总办,主持修建京张铁路,另发明火车自动挂钩,为我国自行设计修建铁路之第一人。1909年铁路建成后,被清政府授予工科进士衔。后任粤汉铁路会办、粤川铁路督办、中华工程师会会长。曾任中国技术代表,与沙俄谈判中东铁路事宜,力争路权。1919年4月在汉口病逝。著有《京张铁路工程纪略》等。 参考书籍《广东近现代人物词典》



                            • 举报  |
                            • 2006-11-22 14:59
                            • 回复
                            • 佛山客
                            • 青出於蓝7

                            15楼

                              何香凝(1879-1972)近代女革命家。原名谏,又名瑞谏,南海人。幼时爱听太平天国故事,反对妇女缠足。1897年10月与廖仲恺结婚。1902年,随赴日本留学,先后进东京目白女子大学,女子师范学校和女子美术学校。1903年结识孙中山后,投入民主革命运动。1905年7月,参与同盟会创建活动,从事革命宣传和联络工作。辛亥革命后,始随廖仲恺返回广州。"二次革命"爆发后,参加讨袁活动,失败后流亡日本,加入中华革命党。后与廖仲恺一同协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被选为国民党中央妇女部长和中央委员,即号召妇女参加革命,并组织各界妇女联合会。廖仲恺被刺后,继续反对蒋介石和国民党右派。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与沈钧儒等组织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1948年组织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解放后,历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全国妇联名誉主席、美协主席和华侨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擅长国画。


                              • 举报  |
                              • 2006-11-22 15:00
                              • 回复
                              • 佛山客
                              • 青出於蓝7

                              16楼

                                伦文叙(1466-1513)字伯畴、号迁冈。明代南海黎涌人。弘治十二年(1499)33岁时在京参加考试,列第一(会元),跟着参加殿试,又名列第一(状元),遂衣锦还乡祭祖,不幸遭受奸臣陷害而下狱。后来平反昭雪,官复翰林院编撰之职。曾参与修玉牒(皇帝族谱)。



                                • 举报  |
                                • 2006-11-22 15:01
                                • 回复
                                • 佛山客
                                • 青出於蓝7

                                17楼

                                陆启铿,广东佛山人,国际知名数学家。 

                                他主要从事多复变函数数论、数学物理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20世纪50年代发表了《Schwarz引理及解析不变量》论文,是国际上较早地讨论多变函数Schwarz引理的工作,引入了Schwarz解析不变量的概念;与华罗庚合作发表了《典型域的调和函数论》论文,建立了典型域上调和函数的系统理论。

                                1966年提出了常曲率的有界域解析等价于单位超球的论述,被波兰数学家称为“陆启铿猜想”。20世纪70年代指出物理上规范场与数学上的主纤维丛的联络的关系,证明杨振宁的规范场的积分定义等价于沿一曲线的平行移动;在有界域解析映照的固有微分的估值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 举报  |
                                  • 2006-11-22 15:02
                                  • 回复
                                  • 佛山客
                                  • 青出於蓝7

                                  18楼

                                  刘春草先生是当代我国、特别是在华南地区和海外有影响的资深画家。他师出名门,曾拜晚清翰林桂沾为师学习书法,并师从岭南画派创始人之一的陈树人学习国画,两位名师的栽培,为他的书画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先生的小学阶段,是在顺德的容山书院度过的。当时的校长陈东海,是一位颇有名气的书画家。富有书画艺术天分的少年刘春草,因受到陈东海先生的教诲和学校浓厚的艺术气氛的熏染,对书画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现在的刘老回忆旧事仍深情地说,陈东海先生是他从事书画艺术的启蒙老师,而容山书院,则是他成长的摇篮。

                                  后来,他移居马来西亚。旅居海外50余年,游遍世界各国,但最终还是觉得故乡才是他的归宿,“得唔得,番顺德。”本是乡里之间流传的戏言,瞬间取得了他的共鸣,成了他的口头禅。几十年的游荡生涯,几多豪气冲天的凌云壮志、牵肠挂肚的离情别绪、长吁短叹的人生感悟都被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轻易化解了。

                                  刘春草先生是个画家,又是个旅行家。他外出旅行,必随身携带画夹、笔记本,每到一地,必深入民间搜集那里风土人情、文化源流,并一一记录,写成游记。但凡富有标志性的自然风光,他都绘成画稿。如天下第一峰珠穆朗玛峰、天下第一水尼亚加纳大瀑布,以及埃及的古文化,非洲的热带风光,中国的三山五岳、桂林山水,都曾一一走进了他的画夹里。
                                   
                                  他游历了东南亚的新加坡、文莱、印尼、泰国、越南、柬埔寨、尼泊尔、菲律宾,东亚的日本、韩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以及欧美多个国家。他对大洋洲情有独钟,单是澳大利亚,他便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环绕了一圈。刘春草不仅游历了大半个世界,还在许多个国家和地区举办过画展,其作品被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各类艺术机构所收藏。他曾在美国加州大学任教,其作品被陈列于校内,成为校园文化的一道风景。美国的三藩市艺术馆、纽约华人孔子艺术馆,以及英国文化协会、法国艺术馆、澳洲的西澳博物馆、墨尔本美术馆等,均珍藏着他的作品。北京人民大会堂陈列着他的作品《月是故乡明》。

                                  多年来,刘春草先生为艺术而奔波劳碌,煞费苦心,并不是为了发财致富,他把售书所得,用于编印书画册,弘扬中华文化,或捐赠给华文学校于慈善机构。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在外漂泊的时间越长,他的思乡之情越浓。2003年,也就是他76岁高龄时,在家乡顺德乐从购地一亩,结庐名曰“竹园”,小溪流水,杨柳夹岸,日日与鱼鸟为伴,乐不自禁。



                                    • 举报  |
                                    • 2006-11-22 15:03
                                    • 回复
                                    • 佛山客
                                    • 青出於蓝7

                                    19楼

                                    叶问(1893-1972)本名继问,佛山福贤路桑园叶氏家族人,自幼拜艺于咏春拳宗师梁赞门下,技艺日臻精湛。1949年,叶问赴港定居后的二十多年里一直致力于咏春拳的推广和普及。叶氏门下桃李盈门,吸引了海内外社会各个阶层人士跟随习武,其中李小龙就是一位杰出代表。如今,咏春拳已由中国佛山走向了世界,成为世界上流行最广的拳种之一。


                                      • 举报  |
                                      • 2006-11-22 15:08
                                      • 回复
                                      • 水含清韵

                                      23楼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 举报  |
                                        • 2006-12-17 12:18
                                        • 回复
                                        125.95.91.*

                                        24楼

                                        梁赞(约1851-1918)鹤山县人。出生于佛山清正堂街家中。其父在佛山筷子大街市场内开设赞生堂药材店,精通岐黄医术。丧父后,开始在店中行医,深得病家称道。人们惯称他为“佛山赞先生”。 

                                        梁少年时便喜爱习武。父亲生时,曾广聘名师传授武功。继承父业后更求深造,得友人梁佳介绍先后礼聘咏春拳术传人黄华宝及其师弟梁二娣来佛山传技多年。两位前辈深喜梁英年勤奋,认为是可造之材,尽将咏春拳术奥秘及少林六点半棍法悉心教授。黄华宝辞别之日告知梁赞,谓他本是少林门下弟子,一向遵师遗命少林弟子应以反清复明为己任。嘱梁既已技成,可在佛山设馆授徒,从中物色人才,为反清复明积聚力量。梁赞遂于清光绪初在赞生堂内收徒传技,除其子梁璧外,得衣钵真传的有陈华顺、陈桂、梁奇、雷汝济、叶问等。 

                                        咏春拳术经世代繁衍现在已成为武术界中一大宗派。名人辈出,扬名国内外。近代名家李小龙正是梁赞的徒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