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之岛水族馆官网:10(4)成尚荣:名师的追求与成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9:09:13

10(4)成尚荣:名师的追求与成长

作者:成尚荣 来源:转载 点击数: 1015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23日

推荐:《江苏教育》2010.1发表了成尚荣先生文章——从”被发展“走向自主发展,读后深受启发,值得所有教师阅读,特别是各类骨干教师阅读。未搜索到电子稿,网上找到成尚荣先生去年在无锡的一个讲座实录,更加鲜活。推荐给大家阅读。

成尚荣:名师的追求与成长

来源:无锡高等师范学校

2009年11月12日,无锡市小学骨干教师学科培训开学典礼在无锡高等师范学校演播厅举行。原省教科所所长成尚荣所长作了题为“名师的追求与成长”的专题报告,受到全体参训学员的一致好评。在此刊登报告内容,以飧读者。)

每一片树叶落下来,都会在大地上留下记忆;每朵花都要凋谢,但每朵花都是长满记忆的;每个人都是从曾经走过来的,过去是辉煌的,未来可能更加辉煌。无锡市骨干教师培训班在座的每一位都要寻找自己的过去,但是更要寻找自己的未来。要走向未来,走向什么地方呢?他的彼岸在哪里呢?我觉得他的彼岸在于教育家办学,教育家非常神圣、非常伟大,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教育家,但是在座的每一位至少应该像教育家那样办学,在座的每一个骨干教师,至少应该像教育家那样教育,而且我相信在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当中,总会有人会成为教育家的。也许最终不能成为教育家,但是你在教育家办学的过程中,也许有很多收获。我希望把无锡市的教师骨干培训班,目标定位在教育家办学上。

在中国的教育史上曾经出现过很多教育家,根据教育家大辞典,我们出现教育家的名字有398位,这398位教育家实际上分布在三个高峰期。看来教育家的诞生有许多时代的特点,有许多历史的背景,需要具备很多的条件。中国教育史上出现教育家的第一个高峰是在春秋时期,也就是在2500多年前中国出现了一批大教育家,这些教育家至今都在影响着我们的教育,影响着我们这个民族,也在影响着我们这个世界,影响着整个全人类。非常奇怪的是,在同一个时期,不仅在我们中国出现了教育家,而且在西方也出现了一大批教育家。这个现象是谁发现的呢,就是大学士梁启超。梁启超先生有本著作,叫做《世界伟人传》,他在撰写世界伟人传的时候发现东西方几乎在同一时期出现了一大批教育先哲,这是为什么呢?他在序里讲东西方教育资源距离是很大的,如果让他们同时汇集到一起来,互相见面,来进行对话的话,那一个场景是非常神圣的,非常伟大的。发现这个现象的还有第二个人,那就是德国的雅斯贝尔斯,雅斯贝尔斯同时发现了这个现象。那么在同一个时期出现这么多的教育家究竟是什么原因?要进行文化的分析,要寻找文化的根源,于是有一个人,有一个美国学者,这个美国学者叫摩根,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研究他找到一个原因,这个原因就是他的同源说,相同的同,源泉的源。同源说的基本意思是:人类都进入基本相同的物质形态,住同样的房子,穿同样的衣服,尽管风格不同,但他的本质是差不多的,这就是同样的物质生活,而且世界上的人类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具有近似的文化形态,不仅物质形态是相同的,文化形态、精神形态也是基本相同的,在基本相同的近似的文化形态、精神形态下,就会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出现同样的教育现象,出现同样的伟大的教育家。这个现象分析告诉我们,教育家成长离不开文化,文化它是一种力量,所以我们人类的每一次进步尤其是文化的每一次进步,都让我们向自由迈进了一步。我们总是要迈向自由的,教育也总是要迈向自由的,要迈向自由,走向自由的境界靠什么,要靠文化。所以联合国有一个俱乐部讨论:一个国家怎么发展,一个民族怎么发展,世界怎么发展,什么叫发展,用什么来定义发展,他们最后结论,应该用文化来定义发展。文化进步的实现就是发展。我们科学发展观,实际上也找到了这么一个文化的根源,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有非常优秀的文化,比如说我们具有非常优秀的黄土文化,中华民族总是背朝着蓝天太阳,面朝黄土,这个黄土锻造了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在中华民族的血管里流淌着的是一种勤劳、踏实、刻苦、节俭,对大地的一种眷念。大地母亲总是给我们中民族许多力量和滋养,这种黄土文化锻造的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一直在全球化的今天表现出它的优点,它的优势,但是这个黄土文化有它的缺陷,这个缺陷就是,它是比较封闭的,它是保守的,它不能让我们民族的文化更快的更大范围的流动起来,文化的封闭限制人的发展,因此中华民族还需要一种蓝的文化,一种海洋文化。海洋文化以郑和最有代表性,郑和几次下西洋,从历史上讲他是要寻找失踪的皇帝,从明朝皇帝的心态来讲,他想向许多国家来炫耀自己的国力,炫耀自己的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但是客观上他带来一种蓝色海洋文化。说到海洋文化,它是开放的,海洋文化,充满着探究精神,甚至冒险精神,如果郑和下西洋能够继续到现代或者近代,那么中华民族文化将会更加的完整,中华民族的文化的精神会产生更伟大的效果,中国教育史上出现教育家的第二个人高峰期是在宋代时期,宋代持续320年,在320年之前,398位教育家当中大概出现了28位,而在宋的320年时间,他却诞生了38位教育家。有人分析,宋代为什么时间很短,但是能出现这么多教育家呢?因为宋代经济发达,尽管他由盛而衰,但是这种经济的繁荣锻造了文化教育,教育家的诞生需要经济的力量。第三个高峰是在近现代时期,近现代时期中国国门已经被打开了,多元文化已进入了中国,尤其是在遥远的西方有一个美国,美国的教育吸引了中国的大批学者,尤其美国的哥伦比亚大学,在1754年建校,大概在建校100多年以后,建立了师范学院,使一批中国学子在那边成长,因此又出现了一大批教育学家,我们可以数出很多的教育家,都是哥伦比亚大学的,这个时期出现这么多的教育家又说明什么,说明这个国家的开放,说明文化的多元,也说明是在对多元文化充分吸收的情况下来丰富自己,来提升自己,来锻造自己。这三个历史上教育家出现的高峰时期,分别从文化根源上,从经济根源上,从一个国家开放的程度上,来说明一些教育家诞生的基本因素和重要原因。而现在我们已经具备以上三个方面的条件,现在我们开放了,我们中国的声誉在世界上越来越响了,世界上有了中国的故事,世界上有了中国的声音,在天安门国庆的游行,我们看到中国整齐的步伐,这个中国的步伐是民族的步伐。现在我们这个时期,一个经济发达文化多元的时期,所以现在应该是产生教育家的时期,建国六十年来我们还很少有教育家,我相信以后尤其是在温总理督促办学以后,在整个中国会有更多的教育家出现。

在历代教育家出现的这种高峰的现象中,我们还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这个现象就是教育家的分布是有区域特点的,从另外一个角度不是江苏第一就是浙江第一,接着就是湖南湖北,然后就是江西还有福建,这些都是教育家出现很多的省份,而我们无锡现在正处在长三角这个教育家出现最多的地区。我们应该相信,应该充满信心,使我们各位在教育家诞生的路上将走得更远,将走得更好,所以我们这个骨干教师培训班目标要更加远大,志向更加高远,要在教育家办学的前提下,在教育家办学的理念下,在教育家办学的召唤下,在座的各位老师应该有更高的追求、有更大的追求、更好的追求。可以说一个有追求的教师才可以成功,一个没有追求的教师他不可能成功,追求不追求是这个教师能不能发展、能不能持续发展、能不能成为骨干教师、以致成为一个教育家的根本的非常重要的前提,所以我今天向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名师的追求与成长》。

发展有两种状态,被动发展的被改造、被学习、被培训,被化妆,这是一种被动状态,这是一个非常时尚的说法,但是这个时尚的说法说到了一些问题的本质的区别,好多老师的成长培训都是被动的不是主动的,这两种状态被动发展他肯定是不行的,只有走向主动的发展,他才是过得真正的发展。于是我们对这一口号应该有个质疑和追问,这个口号是什么?这个口号是“打造教师”。“打造教师”这是一个非常流行的口号,我们教育行政部门、我们政府部门对这句口号是非常热心的。教师要打造,特级教师要打造,名师要打造,学校的文化品牌要打造,可对这句口号我们到底怎么看,名师能不能打造,名师需不需要打造,如果名师需要打造,怎么去打造,这些问题都摆在我们这些教师面前,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我们永远是被动的。你永远是被打造的,你永远是不可能成功的。成功,你自己要走向成功,你不会被成功。你只能被发展,但你不能被成功。对打造教师、打造名师,我的基本观点以下三条:我的第一个观点,教师队伍、名师需要打造,为什么需要打造?因为人性很多弱点,这些人性的弱点有些自己是看不见得,人性的弱点自己克服是可以的,但是往往是克服不了的。人的这种人性的弱点、 人的惰性可以表现在很多反方面,尤其表现在我们人的生活方式上,表现在教师的生活方式上,可以说你现在怎么生活,就可以看出你内心怎么追求的,从生活方式可以看出你的生活态度,可以看出你的生活质量,可以看出你对人生是否有深刻的追求。教师的生活方式受教师的职业特点的规定,比如说教师的职业特点要求我们每个教师要规范 ,所以说,规范特点对教师尤其重要。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一定为师吗?也不一定,这句话也挺有意思的,教师要有规范,你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你自己是一门课程,你自己就是一本书,但你要问的是,你在学生面前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你为他们打开的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你这门课程,你这本书,让学生读到了伟大吗?让学生读到了高尚吗?读到了美好了吗?这是有疑问的,这种规范要求教师在各种社会契约、在各种制度纪律当中,养成一种规范自己的习惯,做一个规范的老师。比如说教师的职业特点也规范了教师的生活空间是狭隘的,有人把他称为狭隘生存,是的,我们教师总是从家里到学校,从教室到办公室,形成了教师的行走的路线,这种行走路线久而久之形成了教师的生活轨迹,这种行走路线的轨迹代表生活空间的狭隘,生活空间狭隘给我们带来一种安静,狭隘的生活空间让我们远离了社会的打扰,就在心态安宁的这种状态之下,才能更好的学习,也才能更好的发展。所以教师的生活空间很狭窄,也就是说教师的生活他应该是重复的,他重复性较高,尽管新课程改革,教材、课程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学生也有很大的变化,但是大体上有这么一个教育规律和教学规律。重复生存让我们对课程教材、教育教学越来越熟悉,越来越熟练,熟能生巧。如此种种都是教师应该有的生活方式,但是在这种生活方式前面,有些老师表现出不同的态度,比说规范生存我们是需要的,但是现在好多教师规范生成的水平下降了。一些年轻教师,他不知道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他应该遵守哪些规则。大书法家启功先生回忆他的导师陈垣,说陈垣先生上课的时候有许多很严格的要求,上课规矩,九条,上课这九条你一定要做到,比若说板书怎么写,细致到什么程度,比如说教师板书以后,一定要把板书看一遍,然后才展示给学生,他甚至规定到,教师在课堂里要走动,不能永远停在那个地方,但是你不能不断地走动,不断地走动是在晃动,让学生感到很不安静,很混乱。教师在行道里走的时候啊,也不能走的太落后,尤其是公开课,老是把话筒塞到最后一排去,就是把背影留给全体学生。你不要小看这些细节,你要规范,但是我们很多青年教师没有这种规矩,任何时候都需要规范。当规范成为每一个人的自觉行动时,这个规范它就不是规范了,这个人就解放了,人人都规范了,规范程度不断提高了,就人人都上进了。再比如说狭隘,狭隘是好的,但很多人不满足于狭隘,那么我们需要开放,我们需要和社会接触,我们要了解社会的发展才不显得封闭,但是很多青年教师包括中年师喜欢热闹,他们生活方式是由热闹组成的,是由应酬组成的,这天没有应酬他就觉得这天过没有意义,不仅是我们教师,我们有很多官员,这些官员老板,一天晚上不出去吃饭,在家里就不正常,需要热闹啊,需要应酬啊。有人说的好,人是需要热闹的,尤其年轻人需要热闹,人需要热闹来把自己生命内部的热量来释放出来,要找到一个通道来释放各种青春活力,但是不能永远这样,它还需要一种安静,把这种热闹和安静结合起来叫丰富的安静,就像一个湖,湖的表面是安静的,但里面是充满激情的,教师应该是丰富的安静,如果你只有丰富没有安静,只有热闹没有安静,那你的生活方式可以看出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你的态度,你的想法,你的追求。再就是说重复生存,重复生存,我们刚才讲了熟能生巧,但也会重复生笨,不断地重复你就不需要备课了,你拿起课本就能上课,这就可以应付了,我相信,你们可以,但也未必应付得非常好。重复生存,不断地积累的教育教学经验是可贵的,但是经验也是非常可怕地,经验可以给我们带来许多有用的东西,但是,经验也可能阻碍我们进步。有一个寓言故事讲的非常好,兔子下雪天在洞里,它是没有食物了,他忍不住自己的饥饿,他顾不到冷到树上来到处寻找食物,但是他在雪地里走路的时候,他看到自己在雪地里留下的爪印,他只有踩在自己的爪印上,他才有安全感,一旦脚印消失了,他知道危险来了,也许他马上又回到洞里去,于是猎人要捉到兔子是非常不容易的,但是人在他的脚印上安上陷进,把他的脚印恢复成原来的形状,野兔便出来了,他踩上那个脚印,但在那些脚印下面有个陷进,他掉下去被猎人捉住了。有人分析,野兔之所以被捉住,就是他相信他重复走路留下的脚印,他相信自己重复走路所形成的经验,经验非常可贵的,但是经验也是非常可怕的,熟是能生巧的,但是熟也是能生笨的,熟也是能生懒的。如何对待重复生成,如何就在狭隘的空间,如果这一代是走重复生成所给教师带来的不断要求,这都是我们要求重复考虑的,如果在这些问题上你不能正确对待,那就需要外部的力量来帮助你来克服人性中的不足或弱点,克服你生活状态中的这种不理想的状态。女教师,女教师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实际有两个问题,成长得好的教师往往是这两个方面他做到了,结婚、生小孩,好多女教师在结婚前是非常可爱的,是非常优秀的,但是一旦生了小孩,她的心放到另外一份上面去了,这是应该的。所以好多教师在结婚以后,尤其是在生完孩子以后就趋于平淡,趋于平庸。第二个,无论是男教师女教师,三十八到四十岁是个关键时期,如果三十八岁四十岁你能够度过的话,那么你永远是可爱的,永远是有益的。如果你不能度过,那么你是非常可惜的。这两个关键时期要靠你们自己,但是也要靠我们来打造,靠我们来帮助度过。所以教师队伍需要打造,名师成长的确需要打造。打造是什么,打造首先是一种组织行为,是政府行为,是校长行为,是师范学校的行为,是师范学校接受教育局的组织形成的一种行为,他需要政府、组织出面,为大家来提供这种条件,创造条件,搭建这种台,所以根本上说来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所谓打造就是一种环境,一种平台,一种条件,是吧?从这个角度来讲,他的确需要打造。

我听校长说,听讲座的老师有的是组织上安排的,有的是自己过来的,自己过来的说明你有这份追求,被安排过来的,不说明你没有追求,但是被安排过来的也很难说这是一个自主行为,这个时候念这个教育局所组织的无锡市的骨干教师培训班,我感觉非常好,如何对待打造,我听到两个观点。第一种我不是我想来的,我不想听讲座的你是要求我听讲座的,要求我发展的,因此我是被发展的,你安排的再好,你经费再多,我不会感动。第二观点是抓住,季羡林认为王国维先生对这个三重境界做一个最直接的解释,先生认为王国维先生的三重境界提的好他有他的道理,但是如果对于个人的成长来讲,他又认为王国维讲的是不完整的,“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这是第一种境界,第一种境界先生理解为什么,理解为人要有希望,人要瞭望,要瞭望未来,人不能没有希望,所以期待,对未来的向往、憧憬和追求这是第一重境界,这是人成功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第二个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说明什么,说明人成长是需要付出的,他是需要刻苦的,这很多很多的付出,以至于使人憔悴,为伊憔悴,告诉我们你到底为谁而憔悴,你到底为谁而刻苦而勤奋,先生认为这第二重境界是非常重要的,不刻苦不勤奋,名师不能成功,特级教师不能自己来到你的面前,是需要争取的。第三重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什么,这是发现,你最后终于发现了,也就是你有收获了,于是你有新的成功了,于是你又开始新的出发了。每一次出发以前就有收获,发现了又出发,在发现的过程中,人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先生认为这种期待,认为这种付出的刻苦,认为这最后的收获,都非常重要。但是还有一个,人都需要有天分,在座的各位老师,你们都需要有天赋,说了你们不要泄气,有些教师他最终成不了功。但是天赋好,你不抓住机遇,你永远不能成功。教育局做出这个决定,举办这个骨干教师培训班是什么?是机遇。这机遇就摆在你的面前,你能不能抓住这个机遇,你能不能再上一个台阶,就看你自己有没有一个新的追求,所以从这点来讲,我觉得名师的成长他是需要打造的。但是,名师成长只是需要打造,这是远远不够的,只是打造他最后结果可能是不好的。有的人被发展以后他永远是被动的状态,他不是一个自主的状态,所以,只是打造还很不够。打造是一种外部的力量,外部的力量也是一种动力,他是一种外推力,是一种外部的动力。人的发展,他需要外部的推动,还需要内部的推动,更为重要的是内驱力。什么是内驱力?我非常欣赏无锡市北塘区,北塘区教育局在暑假当中有一个培训班,培训班就是谈教师发展的内驱力的问题,我们去参加这个会议后很有收获。内驱力他们解释为,所谓内驱力是在一定的目标引领下,为维持内心的需求而产生的愿望和行动的力量。内驱力是一种内部的动力,这种内部动力,他一定有目标的引领,有目标在召唤着。这个内需能够激起人的愿望,能够维持人的一种追求,产生一种行动,这种力量他是一种内驱力。好多教师成长他的确就是在打造过程中,他靠自己的内驱力得到发展。这里我想说说我自己的经验,我有很多的曾经,我曾经是个师范生,我是南通师范毕业的,我是一个中师生,我学习不比在座的各位好,尽管我后来在南京师范读本科,但我曾是一个中师生,而不是本科生,我曾经是个小学教师,我做过二十三年的小学教师,后来做校长,一个偶然的机会把我调到省教育厅去,到处级当了一个领导,然后读大学,读本科,读教育,02年教科所要改成教科院,在我末代所长的手中教育所没有了,变成教科院了,所以因为这个原因我延迟一年退休。退休以后,我心里就不安心了。人啊,你心里再坚强,也总会有一个心里倦怠的过程,我退休以后,非常不适应。我想我退休以后不能再呆教科所了,在退休之后我就回到南通,不让他们看到,我自己好好地想一想,我想我肯定要落后,我一定要落后,退休没有工作了,退休以后肯定要落后,但不能太落后,怎么不能太落后?我要学习。所以我在退休以后我把家里当成我读书的地方,我研究的场所,我生活的作息时间是由规定的,我不会让我的每一天都白白度过。我会像没有退休的在座各位一样,我会看报、我会读书、我会思考我会做学术研究。在过去的七天,每个长假七天我都会完成一些作品,有时候是三个,每个作品都是很充实的作品,所以我退休了这么多年,7年多了,我觉得我真的落后了,但是我没有太落后。这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要求,自己内心有这种渴望,自己内心有一种力量的驱动,不断地推动我向前,如果我不学习,我不看报,我不写作,我不做研究或者和全国各地学者去交流,我讲的肯定是错误的,谈的肯定是笑话。和我同时代的特级教师李吉林,李吉林是成为我们中国的教育家,她创立了的情境教育、情境教学。在文革期间,她被下放到农村去,受了很多打击,但她要克服人性的脆弱,在文革后,她毅然振作起来,在上海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教师的帮助之下,她经过自己的刻苦努力,进行教育改革实验,总结出情境教学。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是在情境中发现的,我们的教育教学要到教育发生的前沿阵地去寻找,要在教育发生的前沿阵地去寻找我们的教育,要在教育发生的前沿阵地去寻找我们的教学,于是诞生了情境教学。她又想到,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她绝不是空泛的,绝不是虚空的,她要有一个内容,有一个形式,于是在情境教育情境教学的理念下,她又提出了情景课程,创立了一套情境课程体系。她虽然成功了,但她觉得情境课程还不能涉及到课程教学核心问题。课程教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是学生的学习。这个理论上早就提出来了,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学习。于是她又研究情境教育、情境教学、情境课程下的学生的学习,她写了一本书,叫《为儿童的学习》,这个书名是非常大的,她现在还在不断研究。有人提出情境教育是一个流派,有人提出情境教育是一种学派,是不是一个流派?是不是一个学派呢?于是,她的团队又在研究情境教育的流派的问题,和学派的问题。老师比我还要大一点,比我还要大三岁,她现在还在不断的研究,是什么促使她不断向前发展的呢?尽管我的发展没他好,但是我也在发展,是不是说明人的发展的确需要有内驱力的,单靠打造是不行的?有的时候打造你会拒绝,你会抵抗,你不需要什么打造。但是内心有了这种追求的时候,你才是欢迎的,你才是自觉地,今天上午海门的东洲小学给我打电话,这个月28号,他们每年这个时候都有一个活动叫做“相约东洲”,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举措,这个提得非常好,在电话里我们还在讨论有三个问题需要解决。哪三个问题需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是要解决你现在遭遇什么,你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你遭遇到什么,你遇到什么问题,你有怎样的困惑,你有什么困难你难以突破;第二个你现在在想什么,第三个你准备做什么。你遭遇了什么问题,你在想什么是你内心的一种认识,你准备做什么是你自己的行动是你的追求。当我们的教师专业发展内心需求非常强烈的时候,你就会有追求的,你就会有发展的。这就是我的第二个观点,需要打造,但是打造不够,更需要内驱力。

我的第三个观点,应该把打造和追求相结合,要把外部的力量和内部的力量统一在一起,结合在一起,把外推力和内驱力结合在一起,把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结合在一起。实际上这对我们打造者提出一个要求,你的打造有没有击中他的要害,有没有击中他的内心最需要的那个部分。如果你的打造正好激发了他,那么你的打造是成功的,否则你就是在外部转转,没有任何的效果,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就是我们教师发展应该从被发展走向自主发展。

第三,应当明晰、建构自己的专业身份。明晰自己的专业身份,建构自己的专业身份。教师专业发展问题已经很多了,研究的角度很多了,最近有人从教师的专业身份这个角度来研究教师的专业发展。我觉得这个角度非常好,因为专业身份这个概念可以包含很多很多的内容,可以说,成长得好的名师,他的专业身份他是非常明晰的,他建构得是非常好的,我建议,我们在座的各位对自己的专业做一个追问。首先,找到自己的身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身份,而身份是多种多样的,你在家里为人母,女儿、儿子,为人父,为人母,父亲母亲是你的身份。为人师,老师是你的身份。你在社会上还有自己的身份,所以人的身份是多种多样的,也就可以说人的身份是非常复杂的,正因为人的身份非常复杂,所以有的人的身份是模糊的,它是不清晰的。

身份问题不仅是一个社会性的概念,它还是一个文化性概念。理解身份就是理解意义,就是理解其文化意义,对教师自己身份的解释就是对文化意义的阐释,通过身份来解释身份的文化意义。你不要看身份是个具体的概念、名称,实际上它的文化内涵是非常非常丰富的,可以通过提问来认识它的文化意义。自己认识“人是谁”基础上提出的问题“我是谁”?说我是谁的时候,说你是谁的时候,就是我对自己意义的理解,是他人对你的意义的一个理解、认同和接纳。因此,你要不断地问我是谁,所以教师专业发展,身份是很重要的,文化意义是重要的。教师的专业身份当然是教学,因为教师是一种专业,不然我们提“教师专业发展”干什么呢?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因为教师是有专业身份,所以教师的专业发展这个问题、命题才一直存在,我们必须理解教师的专业身份,尤其理解教师的意义。

我举个例子,马斯洛是研究需要层次说的,马斯洛讲如果人的手里拿着一把锤子的话,那么他就会怎样?我来一个现场的考试,请在座老师回答我的问题,猜想一下马斯洛的后半句是怎么说的?如果人的手里拿着一把锤子的话,那么他就会将他眼前的一切东西都当作钉子来钉,于是教师手里拿着锤子,他就会把课程当作钉子来钉,他就会把学生钉死了。眼前的钉子,不知道拿锤子来干什么,锤子就是要拿来钉的。教师的专业身份它的意义不在于他手里拿锤子,他应该是手里拿着锤子的人,那么,它的意义在哪里?他的手里应该拿什么?有一个农村老师告诉我,他手里应该拿老虎钳,你说为什么,为什么拿老虎钳,拿老虎钳把钉子给拔出来,这个意思是拯救我们的学生,但是,手里拿着老虎钳多可怕。那么,老师手中应该那什么?哪位老师说?“指挥棒”,老师是一个指挥者。“导航灯”,指引学生前进的方向。“打水壶”,给他以滋养。“一颗糖”,很好,你可以引诱他。“站在他的角度和他一起分享”很好,还有呢?其实很多。

教育是需要鼓励的,也就是教育引育,引育是哲学上的一个概念,对教育进行引育,进行比喻的话,实际上标志着你对教师身份的一种深刻的理解,个性化的理解。在座的各位不管哪一次对教师专业胜任的想象,实际上做得都很好,不过有一个人做得最好,那就是陶行知,捧着一颗心,不带有半分名号、私心,他是捧着一颗心来的。卢梭,在对待时间有两种想法,一种是浪费时间,浪费这个词就是虚掷时间,第二个是错误地利用时间。这两种哪一个更不好,为什么。“误用更可怕”(师)为什么?卢梭认为误用时间比浪费时间更可怕。因为错误地利用时间表面上看是把时间抓得很紧,但是你用得没有智慧啊,你错误地用时间,你沾满了学生所有的时空,你剥夺了学生所有的空间和时间,学生还能发展吗?而虚掷时间看上去是浪费的,实际上是给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和时间。所以教师不应该是一个误用时间的人,他可以虚掷时间,但他绝不能误用时间。国家严格规定解放学生,好像时间不多了,虚掷了,但是它的效果更好了。还有人讲,教师不应该是跪着教书的人,你是怎么理解的?“你站着的话,看到的东西比较多,但是如果你跪着的话,看到的东西就会比较少。”(师)“跪着教书不应该是求着教书,而是让他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或自主去学习。跪着得话你是求着的心态,那么可能自己这方面发展得不太好。”(师)跪着教书实际上是教师的专业人格的尊严。教师人格的尊严实际上来自教师专业的尊严,来自专业的价值,他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他不依附于哪一个方面的。从严格意义上讲,这种人才是知识分子。你不要以为教师他有知识,就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毕竟是有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一定具有独立的人格,教师是知识分子,他最不应该是跪着教书的人,如此等等,教师的专业身份它是教师对这种专业身份的文化意义的理解、教育意义的理解、价值的理解与教育身份的理解。

但是我们回答教师他的专业身份是不够的,我们继续追问,教师专业身份还能干什么。教师专业身份的结合性,对教师专业身份发展非常重要,你们这里是语、数、外、科学四科教师,我印象中,上次论坛中有一位科学老师,非常好。回答你是某某学科的老师,这是你的专业身份,这里我不具体讲,我们上次讲的知识结构讲到了这个问题,但是说你的学科教学还不够,你们的教师专业还应该是道德教师。

说道德教师,绝不是说你是进行道德教育的教师,你是教思想品德、生活品德、社会品德,而是说你是具有道德的,而是说你是利用道德方式来进行教育的,而是说你在教育过程中是充满着道德意义的,这样的教师叫做道德教师。为什么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教师是道德教师呢,道德太重要了。赫尔巴特讲,道德是人类的最高目的,是人类的最后目的,那么它当然也应该是教育的最高目的,也应该是教育的最后目的。什么叫做教育,教育是一个过程,教育是一种活动,这个过程,这个活动是一个人,一群人对另外一个人,一群人传授最有价值的知识,但是,这是对教育的不完全解释,不完整的定义。在传授最有价值的知识的时候,你必须以道德的方式来进行传授,以道德的方式将最有价值的方式传授给学生,这个过程和活动才叫做教育。因此,我们很多老师往往在传授最有价值的知识,但是忽略了道德的方式。所以,教师他首先应该是一个有道德的教师,不管是语文、数学、科学教师,你首先应是一个有道德的教师。请问,什么是道德的方式?你是如何理解道德的方式?道德的方式实际上是人和人之间的方式,人互相之间交往的方式才是有道德的方式,这种道德的方式表现在尊重,尊重的方式是人之间的方式,尊重是人性的体验,是人性的一种。没有尊重,无所谓人性,无所谓以人为本,尊重也是道德的体现,当然也是教育的体现,没有尊重,谈不上道德,谈不上教育。尊重是多么重要,所以教育应从什么开始,教育应从尊重开始。我们的教师,特别是名教师,骨干教师,你们的专业很好,但是你缺少道德,你就是失败的,你的教授是不好的,所以马卡连柯讲我们只有更多的尊重学生才能更严格地要求学生。我们的教师用心良苦,对学生很负责,要求很严格,但是这种动机能够很好的严格要求,但是学生往往不能接受,根源是什么?根源是你根本没有尊重他,你只有更多地尊重学生你才能更严格地要求学生,所以很多名教师对学生何其严格啊,对学生是何其尊重啊,因为他首先尊重了学生,没有尊重学生的教育是没效的,传授知识的效果也是不好的。所谓有效教学,有效课堂,我们研究这个技术,你不研究课堂中的人、教学过程中的人,你这叫有效?你这叫有效、但是在这个有效教学中根本没有研究好,说到底,其实还是没效教育。所以教师的专业教育更多的是道德教育。

季羡林是一个大师,但是季羡林首先是道德家,06年感动中国人物的颁奖词,季羡林没有到场,但是他的颁奖词他听到了,“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他构成了大地美丽的风景,把文化汇成了传统,把心留给了东方。”这段词写得怎么样?写得非常好吧,心有良知璞玉,良是什么?良是社会的良心,道德之心,他的良心像一块美玉,没有经过雕琢,它是一块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你要文章好,还要道德好。你只有道德好,你文章才可能好,你道德不好,文章肯定不好,我们应该做一个道德文章都好的人,有物,还有品性,说话是不空洞的。行有格,行为是规范的。这样的人,贫贱是不改变和影响他的意志的。在北大校园里行走的时候,只要所有北大校园里的学子们,骑着自行车的人,看到前面有一位老者,好像是季羡林在走,都会放下自行车,推着自行车向前走,到一定的时候,季羡林突然回过头来,回首一望,哎呀,他身后有长长的自行车队,人人都在推着自行车走。对季羡林如此的尊重,所尊重的是道德文章,他文章好,道德也好,他首先是道德好。05年有一位高中毕业生考取北大,到校园报到的时候,带了很多行李,他找到一位老人看着,他去食堂吃饭,一个多小时的时间过去了,这位老师傅还在忠心耿耿的给他看着行李,第二天开学典礼,居然发现坐在主席台上的就是大名鼎鼎的季羡林,今年他毕业了,这位毕业生说,我们毕业了,离开北大校园了,先生也走了,但是他好像在冥冥之中还要送我们。季羡林,他虽然走了,但是他的心是留在此地的,他的文化是汇集传统的,他的学问之大是北大最美丽的风景。他刻苦,他用功,所以北大校园里常常说一句话,先生不是闻鸡起舞,而是北大校园闻季先生起舞。

所以我们这个道德教育,说我们教师专业性的这个教师,是道德教师还不够,教师的专业身份还应该包括课程引导,课程引导是说每一个人都要参与到课程建设中,你不只是单纯的执行课程而已,而是参与课程的建构,参与课程的研究,参与课程的开发,所以课程引导绝不是说教师是一个课程专家,而是每一个教师都是课程引导者。说课程教师还不够,说教师专业身份应该是领袖教师,这是对名师而言,是对骨干教师而言,对优秀教师而言,他的专业身份在学科教师,在道德教师、在课程领导者之上还应该提出领袖教师,领袖教师也是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概念,美国人写了一本书叫《教学不孤独》,是中国人翻译的,他说教学不孤独,那么,教学怎么不孤独呢?它依靠什么,它依靠教学,依靠优秀的教师,只有优秀教师才能够帮助教学,才能建设教学,才能放开教学,所以说教师应该是领袖教师,所以说这个领袖不是指的职位上的概念,而是意义上的,专业上的,学术上的,是在合作共同体中的他的重要地位所具备的,所以在座的参加培训班的老师,你们都应当成为领袖教师,要建构这样的专业身份。这是我讲的教师专业身份。

第三个问题,教师专业身份的建构中会遇到一些问题,遇到哪些问题,比如身份的冲突,你身为人父,为人母,为人女,为人子,所以身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你不要怕为人师,教师是科教教师,是道德教师,是课程领导者,这是你的专业身份,但是这个专业身份与你家里的身份是冲突的,怎么办?的确是冲突的,我们的观点,两者都要兼顾,绝不要只为了教育教学而忘掉了家庭里的天空,你要做一个好母亲,你要做一个好妻子,好女儿,还要做一个好丈夫,这种身份的冲突在我们的工作过程中造成很多的为难,这需要我们去解决,这是身份的冲突在身份中的淡化。所谓身份的淡化,是指专业身份的淡化与教师的意识淡化,你不叫做教师了。身份是往上走的,身份是往高处走的,所以在专业身份的建构中你要有追求,你要走得更高一点,取得高的身份,取得高的专业身份,要从一般的教师走向领袖教师,成为名教师,成为特级教师,成为教育家,这是身份的真谛,也是身份往上走这个趋势的一个特点。

但是最近教师专业结构领域和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联系在一起,好多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好,是因为他知识结构不完整,或者他的教师知识结构中有严格的缺陷,致使他最终不能成为一个好教师。教师的知识它应该具有结构,结构应该是完整的,结构应该是合理的,结构之间的关系应该是很清晰的,这个知识结构可以说是学科知识。你是语文教师,你对语文的学科知识你能不了解,不掌握吗?不丰富吗?什么叫文字呢?什么叫文章呢?什么叫文学呢?什么叫童话呢?什么叫儿童阅读?什么叫做浅阅读?什么叫深阅读?什么叫细读?文学指的是,文字指的是,文章指的是,这涉及到一定的哲学的东西,你都要和你的学科知识结合,这些都是你的学科知识应有的组成部分,尤其是这个学科发展的走向,你要把握住它。每一个学科都是稳定的,每一个学科它都是不断地向前发展的,总是不断地有新知识加入,你没有好的学科知识,你是不能教好书的。比如说温总理到北京三十五中听课,温总理为了听课他自己备课到凌晨一点钟,每堂课他都要把教材读一下,不读教材他怎么听课。我最反对听课手上没有教材,我们这样讲,讲得对不对,他不知道。没有教材去听课,有作用吗?只是看看而已,玩玩而已,笑笑而已,欣赏而已。你只有拿着教材老师一起,你才能知道他教得怎么样,应该怎么样。温总理听的第二堂是语文课,那个老师是教什么呢?教《芦花荡》,他想来想去芦花,芦花怎么开花,芦花开花很高,高到什么样的程度啊。他不知道第二堂课温总理要来听课,但是他觉得这个知识要搞清楚,于是他查资料,芦花开得最旺的时候是八九月份,芦花开碎花的时候是两公尺四公尺,第二天上课,学生没有问他这个问题,他没有用上这个知识,但是这个老师说我的心里很踏实。他掌握了这个知识了。上海高考,作文题,评价郑板桥的书法风格,一个字一个字去看,歪歪扭扭,但是他很有风格,就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请你写一段话,用上“不可无一,不可有二”,于是有学生就写猪流感“不可无一,不可有二”,这是“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意思吗?答案肯定不是的,这是指他的独特。问题就出在学生身上,根源就在老师身上,好多老师的知识是单薄的,是狭窄的,是不完整的,落后的,不是与时俱进的,所以你作为一个好教师,你首先的学科知识要很丰富,你要把握得非常地好,你要不断地进行学习。

这个学科该怎么发展呢?这个学科知识第二重要的是教学。很显然这个学科知识这四个字中夹杂着两个字,教学。学科教学知识意味着什么?有的老师把学科知识叫做教师个人的实践理论,有的人把学科知识称为理论。的确,学科教学知识是理论,但是知识比理论更重要,比理论更好,这种学科知识它一定是实践的,它是教学。所以教学一定是个性化的,我和你是不同的,一般这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在不同的情境中有不同的学科教学经验,好多老师的成与败,不在于学科知识的多与少,而在于你具备不具备学科知识以及好不好的问题。有学者讲学科教学知识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让教师从教科书和所谓的教育理论权威中摆脱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存在。如果你只有学科知识,你没有学科教学知识,你永远停留在教科书上,你永远会被教科书、教育理论,教育权威所束缚,你没有独立人格。正是因为学科教学知识让你获得了专业上的独立,具有独立的尊严,具有独立的教学教育人格,而且他还讲,学科教学知识实际上让我们获得了第三空间,什么叫第三空间呢?这个第三空间肯定是独立的,它具有丰富的创造性,学科教学知识可见它多有意义,多有价值。实际上学科教学知识就是我们教学中的方法、意义。

怎么通过教学把学科知识变成学生自身的东西,这个学科知识中结构中只有这两个还不够,还有第三个条件自主性,所谓条件自主性指的是教育的教学的理论知识,于是,你要阅读教育学、心理学、课程论、教学论等,这些教育理论让你获得了教学中必须具备的一种条件,支撑你的教学,所以教育教学它是艺术的,它也是科学的。有效的教育教学的命题就是教育教学指示艺术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教育教学是科学的,在此背景上,才能产生有效的教学,我们所说的条件性知识,就是使教育教学不仅让它是具有艺术的,个性化的,丰富多彩的,还让它具有科学理论基础,它是可以有科学方法的,它是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来测量,来评价它的。如果教育教学是科学的,它就是有效的。最有效的教学是不需要有自己的教学理论的,知识结构中第三部分、知识结构的第四部分也还有文化的性质,你要是有文化的背景,文化的品质,也许你在教学中没有用到文化的知识,但是文化的背景让你的教学处在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上,有文化的知识总是有教育教学智慧的。有一句话,天上有一万万颗行星,在教学中,有一个男同学,情不自禁的问了一句话,说万万是什么意思?学生马上笑起来,初中学的连万万是亿都不了解,这个学生很惭愧,于漪老师马上说,对啊,万万就是亿,但是课本上为什么不写上一亿颗行星,而写上一万万颗行星呢?学生说大概是读起来的感觉不同,女老师说,唉,可能是,是不是呢?我们读读看,先读天上有一亿颗行星,再读天上有一万万颗行星,一读,学生说感觉真的不同,不同在哪里呢?原因是什么呢?女老师说这就是中国汉字的叠字,产生的叠韵之美,这是中国汉字母语的特点和魅力所在,这个经过我们对照,于是产生了额外的收获,但是这个额外的收获是谁给我们的呢?大家把头转向了那个提问的男孩,那个男孩把头抬了起来,是他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额外的收获,你说这个知识中有学科知识吗?有,有条件性,有文化性的,它的知识结构是交叉在一起的,编织在一起的,它不是功利的,它真是形成一个结构,这个很多人叫做学科知识结构。

教育知识的缺乏,教学条件知识是生搬硬套的,文化知识是不动的,而文化知识是不动的,你的课题就是没有意义的,就像教师给小伙子一个问题,徐志摩先生有一首诗叫《再别康桥》,康桥在什么地方?小伙子信心满满的说,我知道,康桥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一座桥。老师说,对,在我们的少数民族地区有一座桥肯定叫康桥,但决不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他能够理解徐志摩先生这首诗的意境吗?轻轻的来,轻轻的走,挥手作别西边的云彩,他能够理解在剑桥的绿色的草坪上,徐志摩先生的雕像就是两句话,就是“我轻轻地来,轻轻地走”。这是名句,我们所有的老师都必须有文化性,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建构一个更高层次。好,这是我向大家介绍的第三个问题。

第四个问题,名师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属性,这句话是海明威讲的。要找到自己的属性,找到自己的个性,找到自己的教学个性,我把它理解成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特色,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实际上人人都是有的,但是有的是不自觉的,有的风格是没有文化意义,没有教育价值的,它处在一个原始的自然状态。风格形成的要求很高,但是对在座的骨干教师来讲,你非要有自己的风格不可,现在我们好多的名师,尽管他是特级教师,但是他没有风格,所以这些名师,特级教师,在我眼里看来他也仅仅是一个教书匠,他只是教书,他非常功利,他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师,要有更高的追求,要追求教学风格。哪个风格是你的,哪个风格最适合我,风格是艺术家的最高境界。

歌德说过,风格是艺术家所取得的最高境界,你没有风格说明你的教育教学没有达到最高境界。法国作家雨果说,没有风格你可能也会成功,但是你的成功是一时的,你要有自己的风格,你才可以永远成功,你才可以得到众多人的掌声,你才会有美丽的桂冠,否则你不可能得到。所以风格也是一个成功的标志,也是你成功的一个密码。雨果还讲,风格是通向未来的一把钥匙,你要走得更高,走得更远,更好,你手中有一把钥匙,那把钥匙就叫做风格。这就是我讲的风格的重要意义,风格教学,风格的认识,追求,对在座的老师有重要意义。我在很多地方都讲风格,很多老师的在对其教学风格,教学流派在进行总结和研究,我们这边的是苏派,江苏教育有各个流派,有不同的教师风格,那么,什么是教学风格呢?教学风格实际上是一种教学整体风貌,这个整体风貌是具有审美意义的,这个定义是天津教科院的院长张伟真提出来的,他说,风格是艺术创作活动中创造主体与客体的本质联系,通过艺术作品所表现出来的整体风貌和审美意义。这段定义中最关键的是说风格是整体风貌,所以它不是单一的,它是具有审美价值的,那么,这个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对我们的启发有第一点,教育教学应该是艺术创作。第二,非常重要的,风格的形成不是单一的,是创作主体与客体的本质联系,是教师和学生的联系,而且是教师和学生本质上的联系。第三,通过艺术作品,通过我们教师教育的过程,表达和表现出来的整体风貌和审美意义,这个叫教学的风格。第三,风格是指它的独特性,风格最显著最重要的特征是什么?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他的独特性,是我,不是你,是这个,那个,不是这一批,那一批,是单单,或者一个。这个独特性表现为教育教学的个体性,独特性实际上是人的创造性,它实际上来自教师对这个学科教学的独特的认识,这在小语中,小数中提到好多,某某语文,思密语文,深度语文,文化语文,简单语文,儿童语文等等,好多是持批评态度,我不是持批评态度,我首先持一个保护的态度,提某某语文实际上不是制造另外一种语文,而是对语文从某一个角度来阐释,是一个教师对这一学科独特的认识,表示他想从某一个方面来吃透、来深入。当然,你不要提很多很多语文,但是他的意图是想显示他的独特性,显示他的个性,来深入,来突破。

所以,风格和他的理念和教育教学核心理念是分不开的,我把这种教育教学核心理念称作是教学主张,你对这个学科领域主张什么?你认为是什么课程观?你认为应该怎么教?你认为在体现什么?这是你的主张,你可能没有自己的主张,也就没有教育风格,它所讲的是一套,是系统的,他有自己的话语系统,通过我的话语系统来表达我对课程的认知,因此来表现出我的教学风格。因此,你要形成自己的话语方式,形成自己的话语体系,这个要求非常高,不是在座的每一个老师可以做到的,但是是每一个老师都要去追求的,这是第三。

第四,教学风格的形成,四条建议,第一条建议,风格形成首先是人格的细化,为什么?因为风格是特殊的人格,风格是人格的外在表现,所以说马克思写的三部著作,他所表现的风格是不一样的,但是人格始终是如一的。风格是一种特殊的人格,所以追求形成自己特殊的风格,首先要塑造自己完美的人格和道德,这个教师的人格特征,我们以后有机会可以讨论,教师的人格特征,尤其是名师的人格特征,我把它归纳为四条,你们可以看一看。第一,爱心;第二,统一性;第三,平等性;第四,是创造性。有机会以后和大家交流。第二条建议,思想与文化的部分。一个狭窄的文化通道,走向光明,宽阔的文化途径,通道里面是宽阔的,宽敞的,你的思想应该是有深度的。这些思想来自哪里,有人讲,你停止了读书,人就停止了思想,所以说到底人的思想和读书是有关系的。在读书的时候,你在思考着,你大可以实践,我们能不能把读书作为人的一种实践方式呢?也是可以的。第三,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对个性特点进行分析,你的个性特点包括你的话语方式,包括你的知识背景,包括你的言语方式,包括你的语言特点。你的特点,外向的,内向的,抒情的,还是理性的,逻辑的等等,这些可以形成。有人说,狐狸和刺猬不能相提并论,狐狸聪明,刺猬刺特别多,所以狐狸的风格很聪明,而刺猬很专一,它有一个中心,它很犀利,很深刻,那你是做刺猬的风格呢,还是狐狸的风格呢?你都要具体的去分析。第四个建议,经验的梳理与形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不要离开自己的教学经验,不要脱离自己的教学经验,你有经验了,但是这些经验可贵吗,你能把这些经验概括化,概念化吗?给它提升形成框架,这都需要我们的老师来回首自己的教学过程,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来提升自己的教学经验,来梳理自己的实践,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好,我今天就讲这么多。(完)

(感谢成尚荣先生精彩演讲,感谢苏大曹爱凤、李晶同学所做的录音初步整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