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logo矢量:写好字与硬笔书法 (转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3:11:55

写好字与硬笔书法 (转载)

硬笔书法是一种现代汉字书写艺术。由于它切合实际,贴近生活,富有时代气息,不仅实用价值大,而且具有欣赏价值,因此,近十年来发展很快,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它已成为人们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学习和喜爱硬笔书法的人日益增多,如何学习和学好硬笔书法,理论界众说纷云,没有固定和统一的模式。我就自己在这十多年中写好字和学习硬笔书法谈几点体会和感受,希望对学习硬笔书法的朋友们有所帮助。
一、学习硬笔书法首先要写好字
书法是运用意境和灵感,通过对字与特定事物相结合所产生的视觉艺术效果。这种视觉艺术效果,产生的美感,是意境美的流露,“是状物与抒情的和谐”(陈埂桥《书法的审美特征》)。而要做到这一点,没有一个良好的字做基础是不可能的。
谈到硬笔书法,现在不少人认为,凡是硬制材料写的字,都是硬笔书法范畴,其实不完全如此,写字就是写字,而“书法”则是写字的一种升华,一种把写字视为挣脱“机械”行动的意识表现,学习硬笔书法必须首先学会和写好字。初学硬笔书法时,由于是自学,我和许多硬笔书法爱好者一样,高起点、高标准要求自己,认为书法的本身就是努力去写好字。可不管怎样努力,在自己大脑中呈现的许多概念,总是一片模糊,不光是字没有进展,而切越写越不如从前。这种情况下,我放下笔,只好去忘掉自己硬给自己套上的枷锁,我开始认为自己可能走上了许多属家所谈及的“弯路”。意识到这一点,我开始注重起从写字要求的角度来对照和探索,而放弃了用“书法”这样高、自己又不能全部吸收和理解的标准,这就象没有根基而硬要建楼房,必然遭到失败一样。
从理论如手,掌握写字的基本原理。先后我翻阅了大量的有关欧体、赵体、颜体、王体及现代和当代书法家作品的赏评文章,并从感觉上探索每一种书体的运笔方法、结构排列、体势等等,按照自己的感觉,我开始学习毛笔字。在写的过程中,不断增加了理解和认识,悟出自己以前所犯的错误是:没有注重基础的练习。通过毛笔字的练习,将毛笔字的运笔方法,体势表现运用在硬笔字练习中,对我写好硬笔字有了很大的推动。这是我在写好字过程中采用的一种方法,加深理解是促进写好字的基础。写好字是学习书法的基础,基础的练习是一个艰苦的认识过程、理解过程。不论学习哪一种书体,我都是从运笔方法--间架结构--体势表现等等入手,使自己在理解和吸收能力上产生了一定的模式和方法,也为学习硬笔书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写好字的“硬”过程和“软”过程 “我初学书法时,是以临帖开始,一笔一划,‘依样’画葫芦,搞了好一段时间,却越来越死板,临得好的,只不过与后来帖上的比较近似些,临得不好的越看越丑。”(曹立庵论书) 这是一种“硬”过程的例子。不论是学习毛笔字,还是学习硬笔字,都会存在这种“硬”过程,它是通过实践练习来达到写好字的目的。而“软”过程是理解、领会、认识的过程。这两个过程的目的都是为了学习和掌握写好字的内涵,可怎样运用这两个过程,直接影响写好字的进程和结果。有不少初学者认为“多练而就”,可练了很长一段时间,不但没有进展,而切连自己原先写字的习惯也搞乱了,越练越不如以前,这是“硬”过程单一性的结果。这并不是他的功夫不到家,而是他没有经过“软”过程造成的结果。
没有理解、领会和认识,而单靠多练、苦练达到写好字的目的是很困难的。初学书法时,我也走过这样的“弯路”,认为别人能写好的字,我也能写好。这种精神虽然是我在学习硬笔书法过程中的主动力,但在初学时期,精神可取,而不得法。苦练了几年时间,字形上比原先写得规矩了一些,但对帖上的运笔方法,间架结构等都还没有具体的理解,因此仅管一笔一划的练,“依样画葫芦”,收效却不大。有时虽然与原帖近似了一些,但一搁笔又回到了原来的样子,只得重新练起。许多朋友和我谈起“练字”,都有这种感受,有不少还认为自己根本不适合练字。这虽然可悲,但有一定的普遍性。
经过“依样画葫芦”,有一段时间我没有再“练字”,而是静下来思考,看着字帖研究其运笔方法、间架结构等,力争在心里对其形成一种自己能够理解的模式。用这种模式对自己以前的练字方法、运笔、结构等进行总体的分析。这种模式的产生就是进入“软”过程,即用理解、领会和认识指导具体的行动--写字。实践证明,运用这种方法,我在练字上事半功倍。随着“软”过程的不断深入,对字的模式也不断加深,就不会再出现前面写后面忘的现象。
“硬”过程和“软”过程的结合运用,的确给了我许多灵感,这也是我在多年学习书法当中总结出来的。但究竟是先有“软”过程,还是先有“硬”过程,还是两者并进,这在每个人的认识都不尽相同,有的人认为通过实践来获得理解和领会,这样印象更深刻,所谓“临池十年”得到的模式永远不会改变。通过实践我认为:初学者学字,这种“软”过程应放在首位,只有不断地加深理解和领会这一先导,才能有效地掌握原帖的灵魂,实践起来才不至于无目的的瞎画,少走回头路。
三、从比较中增加自己的悟性 悟性是理解、领会和认识过程中的一种灵性,是对事物的本质不言其表而知其里的意识。许多人认为它深奥,不可测,其实它在思想中的表现只是一种感觉,这种感觉是通过理解、领会和认识,在实践中不断加深而产生的。它可以说是一种无边的模式,用这种模式去看问题,会在意识中产生举一反三的答案,向武学中谈及的习武之人悟性强,资质高等等,指的是习武者对武学的意识有举一反三的能力,出上招,便知下招,一招一式的连贯和发挥有自己的见解,并从中找到一招一式的化解办法和防止被化解的办法等等。在书法学习中的悟性也一样,一笔一划的起落、粗细、轻重、刚柔、疾徐、收顿等等,都能形成一种意识,第一笔起落的同时在意识中安排好第二笔、第三笔乃至整个字笔画的起落位置,并能通过这些笔画的编排组合及结体变化表示出一种精神,初学者能求得与原帖相近的效果是最有效的。 要达到或提高自己的悟性,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将自己大脑中形成的这种意识,赋予反复的练习,反复和原帖及自己的意识比较,才能不断地提高。反复的练习,可以检验出自己的意识是否和原帖一样或是否能真正表现出自己的意识。通过反复的比较,能看出自己意识中的不足之处,也能从中看到在练习当中脱离意识的弊病,这对初学者来说尤为重要。
比较可以看到不足,反复的比较可以提高认识,我在学习硬笔书法当中主要采取的就是这种方法。我开始学的是毛笔书法,后用毛笔书法的意识习练硬笔书法,将毛笔书法的运笔、行笔、收笔等方法运用在硬笔书法当中,在反复的研临练习中,不断地与原毛笔帖和自己对毛笔书法形成的意识比较,从中认识到:若在毛笔楷书中对笔画的要求,落、起、行、收、顿等用硬笔来表现,似乎困难了一些,由于硬笔具有细、直,横竖、粗细变化小的特点,要有粗细圆润的变化,就得运用毛笔的书写技法。其方法需要在实践中反复练习,加深认识和理解才能掌握,如细笔画的表现用“提”笔写,粗笔画的表现用“按”笔写,点画与毛笔的运笔方法相同等等。要求起笔果断,行笔顺畅、自然,不作作。初学时运笔较慢,随着不断地练习,不断地比较,意识的不断完善,便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运笔也不断地迅捷、自然、果敢,这也是原帖或自我意识形成的根本要求。
悟性的有无和高低,能直接反映出一个人对事物的吸收能力,消化能力,运用能力和发挥能力。这也是学习硬笔书法的先决条件。在实践中的反复比较、反复练习,调整和纠正自我意识中的误区和意识障碍,才有可能取得进步。
四、写好字是意境和灵感培养的过程
不论是学习毛笔书法,还是学习硬笔书法,都需要意境和灵感。意境是自然感情的流露,灵感是产生意境的基础,产生灵感的基础首先是写好字。一幅好的作品之所以好,就是作者通过笔墨与布白将自己对具体事物的认识、理解、情感等表现给观众。看一幅好的作品,就象读一首清心、抒情的散文诗。练字的过程是加深理解的过程,也是感受意境的过程,随着理解的不断加深,练字也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对原帖所流露出的意境、表现手法、技巧等都会有一个深层次的认识。这种认识的不断加深,一方面可以增强自己对字的结体方式、变化运用、字与字的达配等认识模式的形成,一方面提高自己对书法艺术的领会能力和鉴赏水平,这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它是通过理解--实践--再理解--再实践的反复习练才能取得的。
我在练字过程中,开始的理解是求稳,认为只要把字写的稳,站的住就可以练好字,结果由于这种模式的影响,我最处写出的字沉稳,呆板,没有精神和朝气,这是由于对字的理解和对原帖的领会过于死板,参杂的“我我意识”过分强烈,没有充分领会原帖的灵魂,认识到这一点,我首先调整自己的意识,通过大量翻阅、临摹名家名帖,对各种书体有了新的认识,并悟出不同书体所表现出的具体内涵,如:楷书皆力表现沉稳和庄重;行书表现自由和放纵;草书表现疾徐和狂劲;隶书表现刚柔和多变;篆书表现圆润和华贵等等。而同一种内容的文字用不同的书体书写,在表现出的意境也不同,这是由于不同的作者在不同的特定环境里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灵感所至,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里,对同一事物所产生的感受和灵感也不相同,因此用书法的形式表现出的意境也不相同,就是用同一种书体书写,由于变化程度的大小,体势与布白的各异,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也不尽相同。有了这些认识,我才悟出自己以前对书法的理解过于偏击、单纯和不足。
“字为心画”(孙过庭《书谱》)。我所经历的理解--实践--再理解--再实践的过程,是写好字的过程,只有写好字,才能对字有充分的理解、领会和认识。有了理解、领会和认识能力,运用这种能力的结果,就是对不同的事物在心里产生不同的灵感,在心中作画,通过书法的艺术形成,将这种灵感所表达的意境展现在人们面前。这也是一幅好的作品在创作中所经历的过程。有人问我:“怎样才算写好字?”,“怎样才算是理解和领会?”,“怎样才能看出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意境?”。这些是不同层次的问题。字写到什么程度才算“好”?这在不同层次当中有不同的答案,初学者以所临字帖为标准,写的神、形相近即为好;对入门者来说是如何掌握好字的结体变化和结构表现不同形式;而对书法家来说是如何能通过自己的字表达出自己的情感,这是对字的理解和领会程度不同所产生的不同“好”的解释。而对“字”怎样才算是理解和领会?我们在学习写字之处,只知道字是许多的点、横、竖、撇、捺等组成,随着写好字愿望的产生,开始注意到,这些构成汉字的笔画,都有自己特定的写法和不同的作用,而怎样写好看,怎样写不好看,这就是理解和领会。而对于字里行间意境的表达,只有这种理解和领会不断的深入和提高,才能体会到。我们都知道:音乐家是通过音符的节奏变化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我们在欣赏一首乐曲时,情绪会随着乐曲节奏的变化而产生愉悦、兴奋、伤感和悲愤,这就是音乐家通过乐曲节奏的变化流露出的情感被我们接受而产生的效果。书法是一种无声的艺术,它是靠视觉去理解、去领会、去感受。一幅好的作品,是通过结体、结构、体势的变化等等手法来表达作者对书写内容的感受和情感。要认识到这一点,不但需要我们对写好字过程中的理解和领会不断提高,而且需要对书法艺术的修养。
硬笔书法作为一种书法形式被认识,是近十几年的事。书法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但不能受传统的束缚,只有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开阔自己的思路,传统才会有所发展。对于硬笔这种书写工具,要有所发展,主要应该建立在毛笔技法之上,而它所具有的在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当中常用,易掌握的特点,应当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新的创造,才符合现在历史发展的需要。
本文所涉及的问题,都是我在学习书法及硬笔技法过程中所产生的体会和感受,原本想列举一些作品,对具体的问题作具体的分析,但后来觉得自己的见解不甚全面,因此,在成文后将所列举的作品删去,只留下了以上的文字。真诚的希望这些文字对硬笔书法爱好者能有所帮助。
收藏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