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师手绘情侣头像:我无法停止偷窃—冲动控制障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6:21:34
午后温暖的阳光洒落在窗前,我悠悠地靠坐在咨询室里柔软的沙发上,静静地看着前台给我的初诊资料。
姓名:兰兰(化名);性别:女;年龄:
11岁;学历:某小学五年级学生
来访原因(父母口述):兰兰在校经常无故不经同学同意把东西从别人的书包拿回家。原本不良的同学关系变得更为僵化,自身名誉一天一天的恶化,老师也频繁打电话到父母那边告状。回家过后等待她的是爷爷奶奶的唠叨,父母的责备、打骂,有几次都被妈妈打出血来,但兰兰像是中了邪一样,明知不对却屡教不改,说是自己控制不住,且这种行为越来越频繁,现在还动不动就撒谎。
初步诊断:冲动控制障碍。
“是什么让这位小女孩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我沉入冥想中,突然吱嘎一声,从门缝中探进一个小脑袋,一张天真可爱的笑脸映入眼帘,嗖一下又来到你的面前。她个子清瘦,长相净白,马尾竖得高高的,甚是活泼、俏皮,小眼睛不停地打量着周围的陌生环境,当我和她四目相视时,互相报以微笑。
“来,坐,兰兰!”我首先发出邀请。她毫不客气地往沙发上一坐,但难以掩饰她内心的不安,小手在不停地揉搓着大腿。
“放松,兰兰,今天我们来玩游戏,聊天,好么?”我摸摸她的头。
“好!”兰兰似乎有所松懈,高兴地说。
“你最喜欢做什么事啊?”我问。
“我没什么爱好,就喜欢画画!”
“哦,太好了,那我们来画‘我的一家’如何?”
“好!”随即她就拿起桌上放好的蜡笔和白纸,开始认真地画起来。

“你知道爸爸妈妈为什么让你来这里吗?”我借她注意力在画画的时间问。
兰兰的画笔突然停顿了一下,说:“知道,是因为我在学校经常拿同学东西回家。他们说我偷东西,一直打我的。现在我也知道不对,自己也很难过的。我努力过了,可就是控制不住,看见别人的好东西,就想带回家。一开始,我是觉得别人的东西好,我喜欢。现在,其实有些东西我也有的,就是想拿。”
“哦,是啊,别人有些东西真的是很吸引人。但这样,我是会紧张的,你呢?”
“嗯,我想要拿东西的时候是很紧张的,但东西拿到手了,我倒觉得很轻松,很愉快!但,之后就不好了。”兰兰皱了皱眉头,低下头,停顿了。
“发生什么了?”我接着问。
“同学发现了,他们都说我是‘小偷’,不和我玩,看见他们我也感觉很难为情。我找不到朋友,感觉自己很难过也很孤单。老师也责怪我,告诉我的这种行为是‘偷’。现在我每天回到家,爸爸妈妈就会翻我的书包,发现有不属于我的东西就会质问我,然后就是骂我,打我!有几次我被他们都打出血来了。我只是喜欢同学的东西,觉得好,想拿回家玩玩而已。”兰兰委屈地咬了一下嘴唇,“自从我有了这个问题过后,我发现爸爸妈妈开始关注我了,每天会有时间来查我的书包,有力气来打我、骂我了,我真的感到很惊讶!”
“从什么时候就开始有这个问题的啊?”
“四年级上半学期,以前一学期偶尔那么一两次,现在每星期都有。”
“爸爸妈妈有时间责备你,很惊讶?”我疑惑地问。
“是的。他们很忙,很忙,一天到晚只知道工作。他们是工作狂,有的时候一天见不到面,我从小就是爷爷奶奶带的。现在居然有时间来管我了,其实……”兰兰若有所思地停顿了一下,“阿姨,告诉你一个小秘密,我觉得爸爸妈妈打我的时候,我虽然感觉痛,但心里是有点激动和开心的!”
“哦,为什么?”我惊讶地问。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觉得有点开心,只是一点点!”……
【心理咨询师笔记】
人的大脑中有一个快乐中枢,如果快乐中枢频繁受到单一来源的刺激,那么我们就会“爱”上这个刺激方法,不管这个刺激多么危险,仍然会乐此不疲。这个时候,我们趋利避害的心理机能就会受到严重伤害。
心理学家做过试验,用较轻的电击刺激小白鼠的快乐中枢,然后让小白鼠学会控制这个电击的方法。之后,小白鼠什么都不会做,只是一遍又一遍地电击自己,一直都死都不肯停止。
对于兰兰也犹如小白鼠,她在拿别人的东西的时候获得了快乐,首先,她一开始获得了她没有的而父母不可能给她买,自己又很喜欢的东西,这种需要的满足带给她美好的感觉;其次,在不经别人同意时拿取,本身的行为带有一定的刺激性,让孩子的好奇心及得手后的成功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最后也是比较关键的原因,那就是这样的行为引起了父母的关注。兰兰的家庭是典型的隔代教育,父母忙于工作,对她熟视无睹。即使父母的打骂教育,对她来说也是一种关注。她感受到了在父母的眼睛里她的存在,让她欣喜。如此众多的快乐,让她上瘾。再多的责备、打骂和内疚,都无法阻止她继续。她没办法控制自己,形成一种冲动控制障碍。
如何让她停下来?现在是她的父母急于想要知道的答案。只一味地追寻孩子的原因,但从未试图寻找过自己的原因。教给孩子知识,不如给孩子关爱。兰兰的父母不如先想想自己是否存在问题,然后再听听如下建议:
1、改善亲子关系。兰兰一直都是爷爷奶奶带的,父母忙于工作,对其疏与关心和照顾。兰兰叫他们工作狂,经常不在家。没发生问题之前一天见不到面是常事。父母在兰兰的生活里是空缺的。这种空缺会让兰兰产生爸爸妈妈是否爱我的怀疑。父母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来陪孩子,陪孩子一起玩游戏,一起做事,告诉孩子“我是爱你的!”
2、父母与兰兰协商,运用代币的行为治疗方法改善症状。
3、给兰兰记本红帐,帮助兰兰建立自信。兰兰自己知道这样的行为很不好,很自责也很自卑。她外表看似活泼,而内心孤寂,不太敢于与同学交往,缺乏社交技巧。作为身边人要努力发现兰兰身上的优点,及时鼓励,建立自信。同时,教给一些人际关系技巧,恢复其同学关系,消除不良影响。
4、鼓励兰兰要有自己的爱好。但不要把爱好当成任务,当成必须完成且必须做好的任务,那样一来,爱好也失去其意义,变成压力了。
【心理咨询师编外话】
兰兰让我想到了当今社会如此普遍的隔代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目前一些年轻家长或者因为自己的工作繁忙,或者因为离婚而把孩子的教育,生活等责任全部推给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一辈们身上重压着重重的压力,而小一辈们心灵上受到如此的冷落。想到这,不由让我深深倒吸了一口气。
兰兰从小由爷爷奶奶宠爱、照顾,比较任性。看到别人好的东西就会想要拿回家,在她的小脑袋里没有“偷”这个概念。她渴望自己拥有美好的东西,不计后果,不计方式,缺少人际及社会的规范,可见兰兰在家里也是缺少规则的约束,爷爷奶奶对她的爱是缺少原则的。
兰兰和爷爷奶奶关系过于融合,而与父母却有感情隔阂。从她画“我的一家”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和爷爷奶奶微笑着手牵手,而爸爸妈妈离他们比较远,且面部表情凶相。用兰兰的话来说,爸爸妈妈像两只老虎。平时不管,等她出现问题,老师找上门了,就像凶神恶煞般地出来干预。爸爸妈妈对她的教育是打骂教育,缺少耐心,忽略了对她的爱和需求。
兰兰渴望父母的爱,又惧怕父母的爱。
兰兰说父母打她时她虽然感觉痛,但心里却有一丝开心。其实,在她的内心深处她不知道该如何让父母关注自己,只是想通过这样的行为来引起父母的重视。即使是父母的打骂教育,对她来说也是一种关注。至少让她感受到了在父母的眼睛里她的存在,“爸爸妈妈还是爱我的!”,让她由心欣喜而激动。
隔代教育对孩子的个性发展有着极大影响,且隔代教育绝对代替不了亲子教育。任何感情都无法取代孩子对父母情感的需求。即使老人们整天全身心地泡在孩子身上,将自己全部情感充分投入,也无法取代父母之爱。而这种感情缺失往往就会产生情感和人格上的偏差。
因此,年轻父母们不管怎么忙,也要抽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把孩子的教育权、抚养权完全交给祖辈家长,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做法。然而我们也要意识到隔代教育不等同于失败教育,它也有积极成功的方面。此外,隔代教育若能与亲子教育有效结合,就能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认识冲动控制障碍
冲动控制障碍系指在过分强烈的欲望驱使下,采取某些不当行为的精神障碍。这些行为系社会规范所不容或给自己造成危害,其行为目的仅仅在于获得自我心理的满足,不包括偏离正常的性欲和性行为。
主要类型包括:
1.病理性赌博
病人有难以控制的赌博欲望和浓厚兴趣,并有赌博行动前的紧张感和行动后的轻松感。赌博的目的不在于获得经济利益。专注于思考或想象赌博行为或有关情境。赌博患者尽管明白赌博对自己的社会、职业、家庭的价值观和义务均有不利的影响,仍然赌博,在1年中至少有过3次赌博发作。
2.病理性纵火
病人有纵火烧物的强烈欲望和浓厚兴趣,并有行动前的紧张感和行动后的轻松感。经常思考或想象纵火行为及其周围情景。纵火并非为了获得经济利益、报复或政治目的。专注于想象纵火行动或行动时的周围情境,至少已经有过一次无明显动机的纵火行为或企图。
3.病理性偷窃
病人有难以控制的偷窃欲望和浓厚兴趣,并有偷窃行动前的紧张感和行动后的轻松感。偷窃的目的不在于获得经济利益。专注于思考或想象偷窃行为或有关情境。尽管明白其偷窃行为对自己的社会、职业、家庭的价值观和义务均有不利的影响,仍然偷窃;在1年中,至少有过3次偷窃发作。

4.
拔毛症(病理性拔毛发)
病人有拔除毛发的强烈欲望并付诸行动,并有行动前的紧张感和行动后的轻松感。虽然企图控制这一行动,但经常失败,结果引起毛发缺失。这种意向并非皮肤疾病或妄想、幻觉等其他精神障碍所致。病人诉说有一种强烈的拔发欲望,伴有一种行动前的紧张感和行动后的轻松感,这并非皮肤疾病(如皮炎)所致,也不是对精神症状(如妄想或幻觉)的反应。


链接:
偷窃癖问卷:
1、
你偷东西或者有偷东西的冲动吗?是(   )否(   
2、
偷窃的想法或者冲动困扰着你吗?也就是说,你经常想到偷窃或者有能多偷窃的冲动,并且希望这些想法或者冲动能够少一点吗?是(   )否(   
3、
在你偷东西之前或者当你有偷窃冲动的时候,你会感到紧张或者焦虑吗?是(   )否(   
4、
偷窃行为或者偷窃的冲动给你带来很多痛苦吗?是(   )否(   
5、
偷窃行为或者偷窃的冲动以某种方式极大的干扰了你的生活吗?是(   )否(   

如果对问题12都回答“是”,并且对问题345三个问题中任一问题回答“是”,你就可能患上了偷窃癖。这些问题和DSM-IV的标准有些不同。它没有问被偷的东西是否是需要的,或者个人要用的。很多偷窃癖患者报告说他们偷很特殊的东西,也有些人说他们偷窃的冲动失去了控制。很多病人告诉我,如果有拿东西的强烈冲动,他们会冒着被抓住的风险去偷他们想用的或者想要的东西。在这些病例中,好像这个人仅仅是个贼或者反社会的人。然而,贼和偷窃癖患者之间的不同是,贼能控制他们的行为,并选择不去偷,而偷窃癖患者因为偷窃的冲动无法控制他们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