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播灵异事件真相:人鉴第六篇第一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22:06:21

第六篇  人格

第一章  人品

第一节  素质、人品、人格

1  ○素质是每个人生而具备的未经调教、琢磨的自然资质。象《论语》中孔子讲的:“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邮也喭”(弟子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莽撞),这里的“愚”“鲁”“辟”“喭”指的就是素质。

○人的素质可以分为体力型与智力型两大类:

A体力型(运动型)——如弹跳力、爆发力、冲刺力、持久力、负载力、奔走力、投掷力、泳游力、平衡力、抑止力等。

B脑力型(智慧型)——又可分为感受能力与思维能力二种。

a.感受能力——形体感、色彩感、光影感、节奏感、韵律感等。

b.思维能力——洞察力、记忆力、理解力、概括力、想象力、判断力、抽象力、创造力等,即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

○人的素质又可分为内质与外质两大部分:

A内质是无法直观而可以感知的素质,它有正负二个方面,如:善良与邪恶、聪明与愚笨、平和与偏激、冷静与鲁莽、活泼与呆滞等。

B外质是可以直观而获得印象的素质,它也有正负二个方面,如:俊美与丑陋、健康与羸弱、高大与矮小、灵敏与笨拙等。

2  人品

人品是指人的品质、修养,即人经过教育、培养之后而形成的思想、道德、才能状况,也就是素质经过培养教育后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已超出情感范围进入到意识形态范畴。如在《论语》中孔子说的:“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冉求胆小,遇事退缩,所以我就鼓励他大胆干,往前进;仲由好勇过人,处事鲁莽,所以我要压压他,让他收敛一些。)经过孔老夫子这一番因材施教的调整之后,冉求处事大胆、果敢了,这就具有了新的品质,即决断、果敢;仲由遇事冷静了,也具有了新的品质,即沉着、镇静。这果敢、决断和沉着、镇静就不是素质而是品质。具有这些品质的人,他们的具有程度与状况,就是人品。

所以,素质是天赋资源,品质是人工的培养造就;素质比较质朴单一,品质比较具体丰富。形象地说,素质是璞,品质是玉;素质是矿石,品质是金属。

3  人格

人格是指人的品质及其社会评价。素质是自在体,人品是自为体,而人格是人品纳入社会后的比较值。所以人格不只是一种品行,而更是一种人际效应。比喻地说,人格既不是璞,也不是玉,而是璧和佩;既不是矿石,也不是金属,而是金属制作的成品。因此,在品位上,人格高于人品,人品高于人的素质。

4  通过比较可以进行区分和获得更明晰的认识:

A素质:

(心地)  善良或邪恶,

(头脑)  聪明或愚笨,

(容貌)  漂亮或丑陋,

(身体)  健康或羸弱,

(脾气)  倔犟或随和,

(性情)  开朗或孤僻,

(动作)  灵活或呆滞。

B品质:

正直或虚伪,

勇敢或怯懦,

忠诚或奸诈,

端庄或猥琐,

灵敏或刻板,

优美或笨拙。

C人格:

高尚或中庸或卑劣,

伟大或平凡或渺小。

第二节  人的品行

1  人的品质及其表现为品行。品行属道德范畴,故亦可称为品德。道德又上属文化和思想范畴,故品行亦属于民族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内容之一。不同的国家与民族,对人的品行有不同的要求与评价。

2  中国人的品行,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伦理道德的要求,根据其与主体的利害关系而分为两大系列:

A.善品系列或正系列为褒扬性的排列。

B.恶品系列或负系列为贬斥性的排列。正负系列的表义词一般为对应的,只有极少数是单独存在或一词多对的。

3  74善品系列与74恶品系列的名称是:

忠贞(忠诚)    ——贰心(叛逆)

仁爱            ——残忍

公正            ——自私(偏袒)

仗义            ——绝情

慈祥            ——粗暴

孝顺            ——忤逆

贤慧            ——悍泼

纯洁            ——芜杂(骯髒)

善良            ——凶恶(暴戾)

老实            ——刁钻(狡猾)

本份            ——放肆

正派            ——邪气

坦诚            ——深藏(隐晦)

开明(开通)    ——闭塞(封闭)

刚烈            ——温情、温柔

耿直            ——奸诈

刚毅            ——圆滑

英俊            ——丑陋(奇丑)

秀润            ——干瘪

端庄            ——轻佻(轻薄)

帅气            ——难看

雄浑            ——琐碎

潇洒(飘逸)    ——拘谨(拘泥)

深沉            ——浅薄

睿永            ——浅陋

崇高            ——卑劣(渺小)

热情            ——冷漠

乐观(开朗)    ——悲观(郁闷)

豁达            ——狭隘

风趣(诙谐、幽默) ——木讷

合群            ——孤傲(孤僻)

冷峻            ——随和

清高            ——卑下(猥亵)

斯文            ——粗野(粗犷)

高雅            ——庸俗

文明            ——野蛮

礼貌            ——粗鲁(鲁莽、冒失、莽撞)

恭敬            ——傲慢(骄傲)

精明            ——糊涂

聪明            ——愚蠢

机灵            ——呆板

灵敏            ——迟钝

认真            ——马虎

踏实            ——漂浮

执著            ——多变(易变)

严谨            ——粗疏

谨慎            ——大意

细心            ——粗心(草率)

警惕            ——麻痹

廉洁            ——腐化(腐败)

知足            ——贪婪

俭朴            ——奢侈(靡费)

正派            ——邪门

守信            ——失信(食言)

诚恳            ——虚伪

虔诚            ——做作

从容            ——慌张(紧张、局促)

镇定            ——浮躁(火爆)

果断            ——犹豫

精干            ——窝囊

勇敢            ——胆小(怯懦)

坚韧            ——动摇(摇摆)

好学            ——怠惰(敷衍)

刻苦            ——畏难(随便)

勤奋            ——偷懒(懒惰)

包容(宽厚)    ——狭隘(排挤)

容忍            ——冲动

克制            ——放纵

大度            ——尖刻

大方            ——小气

宽恕            ——报复

谦逊            ——骄傲(骄横)

平和(冲和)    ——急躁、暴烈

温顺            ——强横

还可以排列出一些名目,但这仅是个一览性的“品行元素展示表”,供读者参考和补充。

4  每个人都是善与恶的战场:

善战胜了恶,这个人就是好人;

反之,恶战胜了善,这个人就可能成为坏人。

爱心战胜了私心,这个人就是好人;

反之,私心战胜了爱心,这个人就可能是坏人。

良知战胜了欲望,这个人就是好人;

第二章  善品

第一节  忠

1  忠是下对上、民众对国家的态度和道德准则。由于君臣关系是封建社会结构的第一关系及支柱,所以,忠在我国古代乃至近代被推崇到人品的首要地位,成为德中基石,众德之德。孔子说:“臣事君以忠。”定位忠是元品首善。因此,过去凡倡导忠的哲学必是臣属的哲学,奴才的哲学。

2 忠在现代社会中,已嬗变、降格为一种普遍性的道德准则。首先,它从纯粹的下对上的人际对应关系中退出来,而走进了个人与国家或组织的关系圈中,它的新含义是尽心尽责,即一种使命感、责任感和爱戴心,流行的词汇是“忠于祖国”、“忠于组织(党或政府等)”,原先受尊的君主个人的位置被集团或集体的位置取代了;其次,它又走进了更广泛的各种人际关系中,成为一种默契性的沟通原则,即真心实意,贯彻始终,决不改变,誓不背叛,例如:忠诚、忠实;再次,它又走出了伦理道德的范围,而进入了愈加广泛的人的一般素质的范畴,比如忠厚。

传统的忠厚观念与善良结伴而行,成为狡诈的对手,而又常常败于后者的刀下。因此,忠厚就带上了负面的色彩,成为“无能”“无用”的代名词或别称。今日的忠厚应包括两个方面:“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即不害人,但须防人害,单留前一方面就算不得忠厚而显得愚蠢和迂腐,单存后一方面也算不得忠厚而近于猜忌、多疑。

3  忠,这个老古董,常常被翻新成为一种时髦品,一种流行色,为人们所看重。所以,人们要时刻当心这种品质被人利用作为个人谋利的工具,或是当心被人悄悄地更复为旧的封建君臣关系的支架,例如爱国主义换作了沙文主义,伟人敬仰或领袖崇拜化成为个人迷信和献忠心、跳忠舞等宗教仪式。

第二节  仁

1  仁是上对下,君主对百姓、臣属,官对民的态度和道德准则。“仁者爱人”,强调的是统治阶级对民众的关心、爱护、体恤。因为竭泽而渔则鱼尽腹饥、毁林而木则木尽身寒。所以倡仁的哲学是统治者的哲学,主子的哲学。仁者居上俯下,忠者居下仰上,故忠仁不并称,君臣不同位。

2  忠伸仁纳,仁伸忠纳,二者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主子希望有好奴才,奴才盼望有好主子,这是忠与仁的统一。如果二者发生了矛盾,那就成了孟子讲的情况:“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所以上仁下忠,则君民交善;上残下叛,则君民交恶。

3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平等的仁已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而被平等的更具普遍性的爱所代替。因为现今老百姓的头上,只容许有领导者而不能容忍君主统治者。对于仁的退出,我们表示欢呼,并愉快地把它送进历史博物馆去。

4  在日常生活中,仁常与慈并称,以誉长者。仁是慈之心,慈是仁之容。

5  “慈不带兵,义不长财”,一句话点破了仁与慈的实质与弊端,有理!其实,侈谈仁义的人,自己何尝仁义过?仁义是对别人迷惑和束缚,仁义者本身是决不迂腐地遵行的。故十仁,九伪一迂也。

第三节  孝

1  孝在封建社会结构件中,占有第二位的价值,仅次于忠。其原因是封建社会的政治思想,是天命观,是皇权统治;而伦理思想,则以血缘关系为尚,是亲权统治。所以极为提倡“长幼有序”。外示以君臣之礼,内序以父子之伦,这就是封建社会的二大构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这种构架完成的社会建筑体。

2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这种绝对化的忠孝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孝在现代社会中,蜕变为二种思想行为准则:一种是尊敬老人的社会公德。父母年大岁老,自然应在尊重、保护之列;二是“以好还好”的报恩思想。我年幼时,父母养育、关心了我,作为回报,父母年迈时,理应好生供养、照看,以报答生育、抚养之恩,同时又为将来下一代对待自己作出了榜样、示范。这样一来,孝就从绝对神圣化的状态退至一般的相对化状态,它脱去了血缘的天然胞衣,而接上了社会的感情纽带。因此,孝或孝顺就成了一种公益性的社会公德,以致连法律也不得不欣喜地承认它和接纳它。

3  今人责备人子之不孝,并非从封建伦理立场上发出的呵斥,而是从社会和人性的公德立场上发出的批评。因此孝道的威慑力量就必然大大地减弱了。社会已不能判处不孝的儿女为忤逆而课以重刑,而只能呼吁、规劝那些不孝的儿女尊敬、关心年老的父母,至多是法律上加以限制或予以督促,并惩罚那些遗弃、虐待老人的不肖子孙,而且这种限制、惩处还得通过家庭内部这个渠道来执行。显然,孝道的萎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亲缘、血统关系的硬壳的坚固性,只是人类发展前期社会的产物,它就象婴儿必然要抛弃脐带,脱离母腹而成长一样,人类注定要告别这种天然的关系,而进入到更广泛的利害关系的网络中去。因此,孝道的式微是公德发展的前提,这对于人们来说,应该不是一桩不幸,而实是一桩幸事。离开爹娘怀中的孩子才能长大,并且也许成长得更快。

第四节  义

1  义,原是封建道德的行为标准或规范之一。“义者宜也”,韩愈的解释是“行而宜之之谓义”,意思是指那些应当去做或做得对的事情。所以,个人的在理在宜的思想行为,就合乎义,就是义举义行。

2  古人把“义”的地位抬得很高,有时与忠并列,称作“忠义”;有时与仁并列,称作“仁义”;有时把义与情并列,称作“情义”。由此可见,义是民众之间的道德准则,它的复盖面比忠更宽广,比仁更平民化。义是老百姓自己的思想标杆,“义士”是民众能给予某些杰出人物的最高荣誉。

3  传统的认识中,义的对立面是利。以利相交的人难得长久,利背则散;以义相交的人很少分手,意合则拢,心齐则固,意合与心齐,则都属于义的范围。

4  有情有义,不是亲人可以胜似亲人;无情无义,亲人也可以变得不是亲人。故有言:“钱财似水,情义如山。”

5  宜与不宜,各人看法不同,各阶层看法不同,各阶级看法不同,各民族看法不同。如检举坏人,有人可以携子投案,大义灭亲;有人可以通风报信,窝赃匿迹。又如国难当头,有人可以申明大义,为国捐躯;有人可以贪生怕死,屈膝俯就;还有人可以投桃报李,认贼作父。故“宜”也者,非个人之宜,乃大众之宜也。宜己而不宜众者,非义也。

第五节  信

1  信是人际关系中普遍性的行为准则之一,它有二方面的含义:一在相互间建立诚挚、可靠的情谊,说到做到,彼此信任,一言九鼎,讲究信用,生死一诺,维护信誉;二在行为者的思想中,充满把握与希望,此种乐观精神,叫自信。

2  信是友谊的基石,如果彼此间一点信用都没有,友谊之树是长不起来,开不出花,结不成果的。

3  “言必行,行必果”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这些古语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了信的重要作用。我们今天可以认为:信任推进合作,信用产生价值,信誉保证成功。

4  信任恰如天平,当相互投入同样重量时,它才能保持平衡与发挥效能。建立信任在长期,要十件、百件事;毁掉信任在旦夕,只要一件事。

5  失信是一把双刃剑,既伤害别人,同时也伤害自己;或明伤了别人,暗伤了自己;或先伤了别人,日后再伤自己。

6  信于人者必自信,自信者则未必信于人。玩诈的人充满自信,然而他对别人是从不相信的。要说相信的话,就是他相信别人一定会上他的当。所以自信与互信,有时是统一的,有时则是分裂的、背离的。不要一说信,就自信互信,一概都相信。否!世上有许多事是可以极信而愚、累伪成真的。“谣言重复一千遍便成为事实或真理”的事,在一时一地是完全可以存在的;刀光烛影的“千古之谜”也是真有的,故尽信相当于尽不信。处事贵在信与不信之间。

7  不可听而即信,必须察而后信之——此不是教条,而是活生生的体验。

8  谁有自信心,谁就成功了一半;而谁失去了自信心,谁就失去了两个一半。

9  当一个人说:“我对任何人都相信”时,他未必是一个聪明人;但当一个人说:“我对任何人都不相信”时,他同样也未必是一个聪明人。

10 自信来自透彻的了解。自信心就是透过今日失败和长久默默无闻的迷雾,清楚地望见明日的成功的朝阳。

11 信心,一从希望二从成功中走来。

12 求神不如求人,求人不如求身。缺乏自信的人,才去信神。

13 一时说不清的事,以后再谈;现在讲不清楚弄不明白的事,过个十年八年再来看,什么都清楚了。这就叫等待法或时间检验法,非满怀自信、胸有成竹者不敢为此。

14 自立、独立——个人的事业、生活、家庭乃至于健康,都必须依靠自身,不能依赖别人。别人(包括上司、提拔者、朋友、妻子、医生等)仅是个帮助,自身才是根本。自身立不起来,别人再帮也无用。本身有自立能力,别人一帮就站起来了。所以自立即自力,充分依靠自身的力量——智力、体力、能力、物力、财力……。这种观点和信念,反映在个人品格上,就是自信。

第六节 勇

1  勇即无畏。

2  勇者多敌,智者多难。

3  太勤劳则流于笨,太勇敢则近于蛮。

4  鲁莽非勇,狭隘非勇,轻率非勇,暴躁非勇,侵扰非勇,挑衅非勇。勇者,秉正义而抗大敌、顺民意而斗凶顽之举也。故无知者不可言勇。

第七节  奋斗

1  奋斗出奇迹。

2  贫穷,可以使一个人振作,发奋图强;也可以使一个人沮丧,自暴自弃,甚至堕落。

3  与其坐而困之,不如奋而搏之。

4  凭一阵风吹起来的,一阵风后就落下去;凭一辈子奋斗出来的,一辈子也落不下去。

5  人成才,一是自己想二是环境逼出来的。不成才,活得很窝囊,或者简直就活不下去,所以非奋力而干不可。

6  奋斗之乐,真乐也;成功之乐,至乐也。

7  人越奋斗就越顺利,越顺利就越快乐,越快乐就越聪明,越聪明就越奋斗。

第八节  坚定、坚持

1  磨难,造就人物,也造就废物。但坚定必出于磨难。坚定是磨难之反称。

2  同一条件,因人之努力不同而结果不同;不同条件,因人之努力相同而结果相同。故努力为成功诸因素中之首要因素,其次为天赋、机遇、坚毅。

3  人们对政治性灾难的态度,第一次经历时是恐惧,第二次是无所谓,第三次是嘲哂与耍弄,最后是回击!

4  困境中,不是万事不求人,而是万事要人帮,只是不要低三下四乞求和厚颜无耻地讨好罢了。

5  最好的物质条件未见得就能培养出最好的人才,相反,最好的人才往往在最困难的条件下成长。

6  未经磨难而发迹者,谓之“暴发”,斯人不知自重自爱,往往穷奢极欲,为所欲为,转瞬之间,便会倾覆;未经磨难而成功者,谓之“侥幸”,斯人不知自珍自为,往往守株待兔,坐享其成,俯仰之期,终成泡影。故苦久而心坚,寒彻而香浓,天人之情,一也。

7  努力在坚持中才有成果。

8  一时红火的人也只能红火一时,一浪兴起的人也只能兴起一浪。

9  久生久不灭,速生者速灭。

第九节  热情

1  热情是关怀的先声。关怀,就是给予看得见的物质利益,再加上殷勤的问候,而这一路上,自然必得有热情相伴随。

2  热情奔放者象个想讨人喜欢的孩子,尽其所有献给别人,希望别人也报以同样的热情与真诚。殊不知太多的巴结与馈赠并不能收获好感,相反地,却可能收获反感。一则人们会怀疑他热情的背后有什么企图;二则,廉价的东西,人们会误以为是次品,并不情愿享用它。因此,热情要有节制地支出,有目的地使用。

3  太多的热情往往是自作多情,被倾注感情者未必就肯接受这些感情。况且过分热情一则容易产生轻信,易被人掌握、愚弄、出卖;二则容易疲惫,造成对象的转移与分手;三则容易被人看轻而随便抛舍、分离,结果事与愿违,产生“多情却被无情恼”的尴尬。

4  热情奔放者多言,言多必失;沉默拘谨者寡言,言寡无情。两害相权取其轻,宁寡勿失。因寡可弥而失难补。

5  然而,即使如此,我们还必得承认热情是无国界的关防,无时效的通行证。热情的人,走遍天下,步步有朋友,事事有帮手。

第十节  谦虚

1  当谦为恭,不谦为傲,过谦为伪。

2  谦于所在地域不同而效用迥异:在东方,谦是礼貌,谦是美德;在西方,谦是孱头,谦是无能。

3  入争之世,不得不争;入谦之国,不得不谦。争之时而谦之,则必受辱;谦之国而争之,则必蒙羞。

4  理、名与财不同,都是越让越多,越争越少的。

5  好处推到人家那边去,声誉便会向自己这块倾斜。

6  常下大海的人,胸怀自会宽广;常登峰顶的人,眼界自会高超。

第十一节  宽恕

1  成全别人,不惜牺牲自己;宽恕别人,不惜亏损自己。

2  胜,然后言宽;降,然后言恕。

3  以微笑回答诅咒,强似用唾沫回击挑衅。

4  宽恕是惩罚之上的报复。

5  一味宽恕,必成怂恿;一味容忍,必成怯懦。

6  当敌人手上有枪的时候,宽恕就是送掉自己的性命。

7  给陷害者留一点想头,让他内心滋生出一点羞愧,让他自省自责,也许会比单纯地报复更能收到成效——只有对根本不能产生自责的人,才不放弃报复的念头与手段。正象报复不是万能的一样,宽恕也不是万能的。

8  不懂得宽恕的人,不算一个真正的勇士;不懂得谦虚的人,不算一个真正的学者。

9  “宽恕”二字,也许只与弱者有缘,与强者无份。

10 讲宽恕的是圣人,讲报复的是好汉。

11 报复是一种后退,而宽宏,实是一种前进。

第十二节  忍耐

1  忍耐不仅是一副良药,它能医治冲动与愤怒,而且是一种修养,一种风度。人们看见一位善于忍耐的人,就仿佛看见了一位智者或一尊天神,无法不对他敬仰、礼拜。故忍者为能,忍者为圣。

2  忍者要首先战胜自己,而后才能调集智慧,战胜对手。

3  怒闭智,忍启慧。一忍生百福,一忍弭百祸。

4  许多人在小事上舍不得吃亏,必要争个输赢上下,久而久之,树敌太多,破绽扩大,终因对手着力的一个回击,或联合的反扑,跌倒在地,爬不起来。设想当时忍上一忍,让他一步,又何至如此。故曰:“不忍者无功”。

5  有些事情当时是讲不清楚的,一时半刻也难以讲清楚,只有等待,只有忍耐。等个十年八年之后,有了机会,再讲清楚,或不讲自明。所以时间是最有权威的宣判,最有说服力的裁决。然而时间是要在忍耐与痛苦的等待中,才会款款地来到的。

6  二虎相争猛者胜,二人相争忍者胜。

7  一味忍让是不行的,还得要有还击和斗争。边斗边忍,斗中有忍,忍中有斗,斗后再忍,忍后又斗,这就是忍的艺术。

8  一种收缩必然带来另一种的扩充,故忍耐之后是强有力的回击,忍耐的目的是克敌制胜。

9  忍耐的最好办法是沉默。要生活,就得学会沉默。

10 说,还带着希望;不说,连希望也没有了。愤,还有着不平感;不愤,也不平感也失去了。故缄默之深沉,甚至一切言论。

11 内藏为忍,内责为省;外让为谦,外制为慎。

第十三节  沉着(冷静、镇静)

1  沉着时,妙计生心;冷静时,智慧贯顶。

2  沉着与忍耐为邻。急躁丧失理性,暴跳撵走明智。

3  沉着冷静不是不急,而是内急外不急,一心想主意;不被别人左右,而要左右别人;不入别人圈套,而要别人入圈套。

4  冷静不是熄火,而是加油;不是放弃,而是潜伏和迂迴。

5  从事局中跳出来,以旁观者的地位,看一看,想一想,大抵能胜过困在事局中的处事者。

6  做人要受得起打击,受得了误会,受得住冷遇,受得了抬举。这就需要冷静与镇定。

7  有一种稳操胜券者胸有成竹的镇静:他的嘴角挂着一丝含蓄的笑,他的眼沿拉起深思熟虑的鱼尾纹,他的目光带有一种俯视和洞察的神色,显得就象一尊胜利之神。谁见到了他,自信心便从胸中油然而生,依赖感也从头脑中欣然跃出。那么,他就是你尊崇的领袖与统帅。

第十四节  坦率、正直(公正)

1  坦率,走进这个门需要付出极大的勇气。

2  抖落一身的牵挂,大胆地说出事实,这就是坦率。

3  坦率如果因人而异,那就不是坦率,而是虚伪与圆滑了。

4  实而敢言为坦,实而直言为率,实而不言为隐,实而讳言为刁。

5  健康用金子买不到,正直用刀剑砍不倒。

6  聪明而公正的人们总是对凌辱别人的强者要求很少,而对受欺侮受损害的弱者则要求得太多。

7  公道就是在权势者压迫民众时保持沉默,而在被压迫者进行反抗时进行劝解——呸!

第十五节  严肃、认真

1  不严肃,成天嘻嘻哈哈,就不会有威严、庄重、尊敬和服从;太严肃,成天秋风肃瑟,就不会有感情、平等、信赖和相互支持。

2  一认真,功先三五;不用心,事去四六。

3  一心一意把事情干好就是认真。

4  认真就是一是一,二是二,不作华而不实和暧昧不明的事。

5  以正人之心,看小人之行。

6  量你也蹦跶不到哪儿去,小看你——这就是蔑视。而所有蔑视均须认真。

第十六节  幽默、调侃、讽刺

1  讽刺是在对方伤口上放一把盐,幽默就是在对方伤口上洒几滴醋。

2  对一个人,一件事,如果尊重,那就赞同他,支持他。如果不尊重,那就有三种态度:一种是反对他(包括明火执仗的反对和阳奉阴违的反对);另一种是不理睬他;再一种就是调侃他。调侃即轻松地嘲讪或耍弄。前一种需要有实力,中一种需要有耐力,后一种绝对地需要有才气。

第十七节  勤俭

1  得勤俭二宝,终身受用不尽。

2  勤以养身,俭以养心。勤以克惰,俭以消靡。

3  成业以勤俭,败事以奢怠,久验久灵之理也。

第十八节  平淡

1  平川春雨,平泉草木,平湖秋月,平野飞雪,皆在平淡中见真趣。比急风骤雨,崇山叠嶂,洪波汹涌,瀚海戈壁,别有一番风情。

2  以险峻奇丽出色易,以平淡冲和出色难。

3  平平淡淡,日长月久;

热热闹闹,火灭烟销。

第三章  恶品

第一节  淫

1  智者第一为制淫,第二为息怒。去淫及怒,天下能步;去怒及淫,万事可行。

2  淫者是宁可失去脑袋,也不能舍弃片刻之欢的。

3  虎豹不杀子而淫能杀子,蛇蝎不害夫(妻)而淫能害夫(妻)。可见淫心之毒,甚于虎豹蛇蝎。

4  人各有美,美各有优。天不能集美于一人,人不能集优于一身。故爱有涯而美无穷,以有涯而逮无穷,谬矣!

5  见美而悦之者曰爱,悦而思之欲之者曰淫。人不可无爱,但不可有淫。淫者,无疆之爱也。

6  爱和淫的区别就在于一个知足,一个不知足。爱者,从一而终,专心致志,天长地久,诚心永固;淫者,见异思迁,朝秦暮楚,喜新厌旧,得陇望蜀。爱者出于心,心者专一也;淫者,出于性,性者无常也。

7  一淫生百恶:为淫而生杀机生窃心生毒念生反意生坏水生奸计者数不胜数。

8  山盟海誓是诳语,天荒地老是哄词,说者足见其刁,信者足见其痴。

9  淫荡是一种心理的鸦片中毒,它也是有瘾的。愈好者愈贪,愈贪者愈好。

10 色乃性之媒。见美色而动心,窥丽人而嚥唾者,十之八九登徒子也。

11 贪色者说到底,皆图个皮肉之娱也。

第二节  嫉妒

1  嫉妒是第一恶念,不嫉妒的人恶念不生。

2  嫉妒象一条线,区分善与恶的边界。

3  嫉妒与竞争之区别在于:

竞争的心理是超越它,而嫉妒的心理是扯下它;前者的潜意是“我要比你强”;后者的潜意是“我不让你比我强”。

4  嫉妒这一条虫,在咬每一个人的心。

5  不平感恰如一个分岔路口:向那边转外泄出来成为愤怒,表现形式是呼吁与抗争;而向另一边转钻进心里成为嫉妒,表现形式是诽谤与嗤笑。

6  聪明的人学别人的长处,嫉妒的人揭别人的短处。

7  嫉妒:身落在人后面,心跑在人前面;舌头卷在楼梯上,身子却上不去。

第三节  冲动、蛮横、急躁

1  细细寻思一下,我们就会明白:理智的真正对立面不是感情而是冲动。冲动是感情的变种或变种的感情,失控的感情,发了疯的感情。所以,它必须要由理智的缰绳来牵住。否则,它就要窜到灾祸与死亡之谷中去。

2  有的人在家老实,在外蛮横,此叫“伸头霸”;

有的人在外老实,在家蛮横,此叫“缩头霸”;

有的人在家在外都老实,此叫“两头缩”;

有的人在家在外都蛮横,此叫“两头霸”。

前二者多见,后二者少见。

3  不要急躁!今天处理不好有明天,明天处理不好等后天,总有一天能处理好的。

第四节  虚伪

1  虚伪的目的在于欺骗,在于攫取或反攫取。它一方面有麻痹、蒙蔽对方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表明主体本身具有软弱性。主体不够强大,不足以赤裸裸地表现企图时就必须伪饰。一旦它有这种强大,就不要虚伪了。换句话说,力量在其未壮大时,需要伪装;力量已壮大到足以制服对方时,就脱去伪装——以上是强者的虚伪,而弱者只有保护性的虚伪,没有积蓄性的虚伪,所以它永远得有伪装。

2  愈是完满的就愈可能是虚伪的。完满只有相对性,不具备绝对性。绝对的完满可能是绝对的虚伪——这是经验之谈,而并非哲学宏论。

3  真实的缺点、过失要比虚伪的优点、虚伪的正确更可爱。

4  须提防以下三种人:

a.生性残忍的人;

b.功利心太强的人;

c.伪君子。

5  世界乃人生的假面舞会,所有的人都在演戏,戏演完了,卸妆了,才是他(她)们的本来面目。

6  借名人作标榜,拉虎皮当大旗,就是十足的欺骗。

第五节  浅薄、骄傲、吹牛

1  浅薄与无知是孪生姐妹。浅薄是知之不多,无知是根本不懂事,它们共同的特点是阅历太少而又骄傲自负。

2  骄傲产生于浅薄,自满分娩于无知。

3  阅历愈多就越懂得世界之广博,世事之纷繁,学问之浩渺,进步之无涯,于是骄傲起不来,浅薄与无知也就不成其为结果了。

4  十骄(者)九吹。

5  吹嘘的人,有九十九份嘴功,只剩一份手功。

6  吹牛乃人类之痼疾,除大智者外,鲜能免。人不吹牛,则渐入化界矣。

第六节  猜疑

1  怀疑会促成天才,猜疑会推出厉鬼。

2  亏心有鬼魅,胆大无神灵。

灾中疑生鬼,望里痴生神。

3  真神厉鬼,皆出于心。心中无鬼则无鬼,心中有神则有神。

4  无端的猜疑会把朋友推到敌人那边去,它是不领取敌人津贴的内奸。

第七节  阿谀、拍马

1  当美言跨进门坎的时候,要求就等在门外边。

2  忠有一个连体兄弟,那就是“谀”,二者很难分清与分开。只有天长岁久或紧急关头,二者才能泾渭分明:忠者为主子去死,谀者改换门庭或转而投降敌人,再去拍别人的马屁。很多当主子或头目的人就看不到这种欺骗性,甚至到死还在迷糊。足见这二者的雌雄难辨了。

3  出卖得到的奖赏是心垢,何以对史?拍马赚来的富贵是耻辱,怎可骄人?

4  拍马者无非是三种目的:

a.捞油水;

b.爬楼梯;

c.等待时机取代你。

5  拍马屁的人,除少数别有用心者外(如篡权),一般有三种情况:

①作为生存手段,他不得不拍,违心地拍,这是假拍;

②由拍中得到了好处、收益,尝到了甜头,逐渐有了主动拍的目的与愿望,这是半真半假的拍;

③为了得到上司的好处、信任、提拔而拍,甚至颠倒是非、指鹿为马、为虎作倀地拍,这是自觉的拍,真拍。

第八节  蒙蔽

1  当心别人玩弄三种手法来对付你:捧你,哄你,再骂你。

2  当心社会玩弄四种手法来蒙你:

玩弄尖子事例来表示全体,

玩弄平均值来表示普遍,

玩弄百分比来表示一般。

玩弄垂直同期比来表示进步。

第九节  动摇、屈服

1  等待中、期盼中最大的困难是克服自身的动摇,尤其是自己内心的动摇。

2  心动则神移,神移则行乱,行乱则事废。

3  第一块砖的松动是整座墙坍塌的开始。

4  动摇能毁掉一切的努力。

5  大丈夫能屈能伸,但屈不是屈服。屈只是弯曲而不是折断。折断才是屈服,因为它改变了自己的性格、本性。

第十节  诽谤、诋毁

1  舌头上不会有完美,只有缺陷。

2  用打击别人来抬高自己的人,最后的结局总是显得矮而不会比人高。

3  当谣言上阵的时候,对方的一切正当战法就告罄了。

4  对付谣言的办法有三:

①用事实戳穿它;

②不屑于理睬它;

③不传播它,使谣言到此断路。

5  谣言能击倒人,但击倒不了时间。

6  谣言只有一只脚站立,而事实却是两只脚站立。

7  一百句谎言(谣言或谗言)中,有一句起了作用,那就不得了,足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8  谎言支撑的世界,终有坍塌的一日。

9  过去诋毁人,无非是三条:

第一条,政治有问题——叛徒、内奸,自首变节,里通外国,阴谋家,野心家,反党集团,“裴多菲”俱乐部等等。

第二条,经济有问题——贪污、受贿。

第三条,生活作风有问题——男女关系。

第一条最严重,一沾就倒;第二条,是非难辨,容易挂起;第三条,无风不起浪,最见效。

第十一节  自大、蔑视、猖狂

1  心在天上,脚在地上,嘴在楼上,手在臀上。

2  眼中不给他一块容身的地方或眼睛角也不夹他一下,这就是蔑视、鄙视、渺视。

3  猖狂的下一步就是灭亡。

第十二节  冒险

1  冒险是一种含有极大自信的行为。

2  情急生智,化险为夷,绝处逢生,遇难呈祥,别有一番振奋、刺激。故险中有乐,险中有趣;不险不奇,不险不迷。

3  知难而突,知险而入,逞智逞勇,至乐至趣。

4  人不冒险,就没有值得回忆的东西,就没有回忆的价值。

5  最亲切、最愉快的回忆是险中行。

6  不遇险的生活,平淡无奇的生活,等于苍白的生活,等于无生活。

7  履险中之险,为人中之杰。

第十三节  无意、意外

1  病多患在不防处,事多败在无意中。

2  意外:种瓜得了豆,种豆得了瓜。

3  有一位不请自到的客人,她就是意外,伴她而行的不是快乐,就是悲哀。

4  想好不得好,愈想愈得不到;想死死不了,后面还有戏没唱够——人生常常就是弯弯拐拐地走过来的。故人生多意外,意外戏人生(意外喜人生,意外恼人生)。

第十四节  愚昧

1  智不足为愚,心不明为昧。其人在常理之下,出大众之列,称:愚、痴、呆、笨、傻、蝉、憨、迂、蠢。

2  过聪则眩,过明则昏,眩而又昏,亦称“愚昧”,俗称“糊涂精灵虫”。

3  不及为愚,过亦为愚,过份与不够都是一码事。

4  愚昧者必然放纵欲望,崇拜暴力,玩弄伎俩,收获罪恶,得到惩罚。

5  越愚昧的地方越是专制,越愚昧的地方越需要专制。愚昧与专制有互补性。把民主之清泉引入愚昧的土壤中,也会变成一滩污水、臭水。

6  愚入善品,善为之霉变;愚入恶品,恶为之张狂。

7  人生十二大愚:

愚忠——俯首贴耳,惟命是从,理解的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愚想—— 一人而传万世,一身而治万方。

愚仁——敌我不分,善恶不辨。

愚爱——自己攒下钱财,让子孙们挥霍享受。

愚勇——以匹夫之力称天下之雄,或只知使唤憨力气,不看对象不讲理。

愚富——只会挣,不会合理地花。

愚学——死记硬背,不能运用。

愚知——认为自己无事不知,无理不晓。

愚情——贪图男欢女爱,或相信海誓山盟。

愚寿——想做百岁老人,寻长生不老之药,不肯撒手西归。

愚名——企望留芳千古,名垂后世。

愚行——自己打下江山,创下基业,又拱手让给别人坐享,致使功名到手之日,就是生命结束之时。

第十五节  善恶相连

1  善品与恶品虽是二个系列,但是互相联系、对应、转化,可以按某种意义排列,形成一个类似门德列耶夫的化学元素周期表那样的系统。我个人无须也无力把每个空格都填满。

我只是列出了不少题目,而其中的文章,却荣幸地等待着各位读者的发挥。人人都有这个权利,因为人人都在生活,都有生活的体验,都有思考生活的所获。

2  恶占之处,善必退之;善占之处,恶必退之。故善恶不共一心,不戴一天,不成一事。

3  无忠则叛,

无孝则忤,

无仁则残,

无义则霸,

无爱则奸,

无信则诈,

无和则暴,

无平则躁,

无礼则乱,

无廉则贪,

无耻则鄙,

无智则愚,

无勇则懦,

无道则亡。

4  一切做了再说,这是诚实;

不要说了再做,那是虚荣;

更不要说了不做,那是吹牛;

尤其不要真说假做,那是虚伪;

最好做了不说,这才是真、善、美。

5  别人有,给自己是恩情;

别人没有,不给自己是无奈;

别人有,不给自己是本份;

自己有,不给别人是小气;

自己有,给别人是慷慨;

自己没有,不给别人是遗憾。

6  一桩事两面看:从这面看是优点、功劳;而从另一面看是缺陷、罪过。如坚强——固执

顽强——顽固

多情——风流

严肃——冷峻

端庄——假正经

灵活——滑头

公正——呆板

故嘴是两张皮,各说各的理。

7  善与恶的二重性:

如目标专一,万事垂成,但不知随机应变,则可能一失尽失,显得迂腐刻板;

朝三暮四,万事难成,但唯其不知坚毅,则可能投机取巧,频频得手,或者永远捉不到那个目标。

8  大胆与莽撞,

爽快与粗鲁,

圆通与狡猾,

调侃与玩世,

聪明与奸诈,

坚强与顽固,

仁义与迂腐,

谦逊与软弱,

忠厚与无用,

谨慎与胆小。

以上等等,皆无鸿沟之隔,仅距一步之遥。进则为此,退则为彼,可进可退,可此可彼,这也是一种二重性,即双向性。

9  了解了人品的二重性,就了解了做人的精粹,做人的真谛,做人的机枢,做人的要害,那就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接下去就是事在人做,全靠自己了。

10 凡人,都是具体的,有缺陷的。如果把个体人身上所有的疮、疤、病、疼都集中到一起的话,那世界上就不会有一个健康的人。

11 不闻不问是装佯,不声不响是圆滑,

不置可否是逃避,不偏不倚是欺骗。

第四章  人格

第一节  人格的涵义

1  人格是人的道德水准的外在表现及其社会评价。

这个定义的意思是说:首先,人格不是内在的品质,蕴藏的情绪,而是一个人的言语行为的综合体现;其次,它不是自我的评价,而是外界社会对其言行举止的综合评价;其三,这种评价只是道德的、舆论的,而并非法律的裁决或行政的鑑定,也就是说,它只有道义上的意义,只有口碑的作用,而没有法律的作用。

2  人格属于道德伦理范畴,它带有某种印象的概括的性质,评估的性质,因而带有极大的差异性。同一个人,同一种行为,有的人认为极其高尚,而有的人却认为极其虚伪,真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道不同者,不相为谋”。不同人格观的人,是谈不到一起去的。

第二节  人格与人品、风格、性格

1  人格是人的品质、品行、品格、风格的总称,它可以是估评式的,如伟大、卑劣等等;也可以是描述性的,如“高风亮节”“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但二者都属于总结性、全局性的判断。

2  人品是指人的品质,即该人的思想、行为的表现状态,一般带有某种具体的、实际的、局部性的内容。如此人很正直,很善良。这指的就是人品,而不是人格。

把人品放进社会中去,让它去寻找自己的位置,这个位置就是人格。因此人品是自然存在的东西,人格是社会存在的东西。

3  风格专指人或作品的某种特色。我们说“风格就是人”,所以作品的特色也就是作者的特色,即作者人品的有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

4  性格,是指个人有某些特征(而并非特色)的自然素质。性格具有普遍的类的含义,而风格只具有个人的、特殊的含义。

5  在位置排列的意义上,风格高于人品,人品高于性格;但存在面上,风格窄于人品,人品窄于性格。而把它们统统都包容进来的,就是人格。

6  凡某种人格,必具风格,必具人品,必具性格。

7  人格的基础是人品,根底在性格,发挥出来有风格。

8  开始于性格,形成于人品,表露于风格,完功乃人格。

9  人品、文品,先人品后文品,人品大于文品;人格、风格,人格决定风格,有人格才有风格。

第三节  人格的性能

1  为人可以不得志,但必须得体。所谓得体,就是要有人格,要有才能,要有口碑。

2  人格的性质有两种:一种是独立的自主的人格。独立的人格来自独立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反过来说,只有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独立的人,才有独立的人格;另一种是附属的、依赖的人格。如果该人从属于某一特定集团而并非全体民众的利益,就必然不会有独立的人格。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种附皮之毛,就不是独立的人格。

3  不屈服与不被收买,是人格的两大支撑,如果这二条腿站不直,整个人格就必然要软化和趴下。

4  人格是人的档次,人依人格而归属于一定的档次,如同货物依据质量归属一定的档次一样,故说到底,人格就是人的质量,人的品位。

5  人格的诸原则是:

独立而非附庸,

正直而非虚伪,

自重而非自贱、自傲,

平等而非俯仰,

合群而非媚俗,亦非离群。

6  “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是人格的三项基本内容,可称之为人格“三宝”。

7  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自信,自卫,这是人格的六条支柱,或六项要求:

不俯仰随人意,为自尊;

慎独,不屈服,不被人收买,为自爱;

靠真本事吃饭,为自立;

活到老,学到老,为自强;

自己认准的事,径直做去,不管别人说什么,为自信;

不主动、轻易伤害别人,但给欺侮者以必要的回击,为自卫。

8  少欲多能,少取多予,少敌多友。

9  做生活的强者,但誓死不做伪强人,是人格的最低标准。

10 我就是我,不去迎合任何人,不管他是君王、元首、领导、上司、大老板还是名家——这是人格的最高境界。

11 在人这个类中,有的个体代表崇高,是善的峰巅;有的个体代表卑劣,是恶的深渊;而在二者之间,则是常人、凡人、普通人,芸芸众生。

12 人格即人的尊严。

13 人格有双向性与二重性之不同。人格的高尚与低下是它的双向性;人格中善恶咸具是它的二重性。二重性是它的本质,双向性是它的走势。人人都具有二重性,只有中间状态的人具有双向性。

14 崇高、卑劣者皆成定势,无法改变其单一走向,故不具备双向性。

15 善者恒善,一失不足掩百美;

恶者恒恶,一俊不足抵百丑。

故二重性中必有一主宰,必以此主宰项定人定事定性定名定终身。

16 有而有之,为高;无而无之,为下;有而无之,为优;无而有之,为劣。世上事物(比如人格、才能、财富、权力、地位、功劳、声誉、学问、著作等等)一概如此论之。

第四节  中国古典的人格观

1  中国古代的伦理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正宗的意识形态,所以,儒家的人格观在最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尤其是士大夫和封建统治阶级的人格观。

2  儒教人格观的精髓,就是把人格区分为君子与小人两大类:人格高尚的人是君子,人格低下的人是小人。

3  君子与小人,这一区分,恰如立了一根标准尺,古人根据自己的或别人的言行刻度,把它一量,就知道自己属于哪个行列,就知道自己的社会评价和历史评价是什么。

比如,宋末的汉民族英雄文天祥,在他的《绝命词》中写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为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雄辩地证明了“君子”这一道德标尺对于造就人的思想灵魂即人格,究竟有多大的作用。

4  在封建社会中,人人争当君子,不做小人,尤其是知识阶层,言必孔孟,行必君子,成了一种无形的道德规范,这无疑地,对中国封建社会起了一种夯实加固的作用。因此,儒家的人格学说,就是中国封建统治者的人心统治术和灵魂的打磨工具。

第五节  君子

根据儒家学说,君子必须具备的品质、品德、品行是:

1  总体的要求(君子之道):

○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君子道者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愠,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君子)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哀,戒之在得。

○君子惠而不废,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不惮改。

○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君子)修己以敬,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2  君子的基本立场(君子之本),是坚持“道、义、礼、孙(逊)、信”五项品德原则。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怀德。君子怀刑。

○君子喻于义。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

○君子学道则爱人。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

3  君子的言行表现(君子之行),要求十分严格,名目非常繁多,其主要点是——

○君子不器。

○君子周而不比。

○君子无所争。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为礼,亦可以弗畔也夫。

○君子不党。

○君子坦荡荡。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

○君子和而不同。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君子上达。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君子固穷。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

○君子求诸已。

○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不可小知而大受也。

○君子贞而不谅。

第六节  小人

根据儒家学说,小人的言行表现是:

1  总体思想:

○小人喻于利。

○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小人怀土,小人怀惠。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2  言行表现:

○小人比而不周。

○小人常戚戚。

○小人反是(即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

○小人同而不和。

○小人难事而易说也。

○小人骄而不泰。

○小人下达。

○小人穷斯滥矣。

○小人求诸人。

○小人不可大受而小知也。

○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小人)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小人哉,樊须也(樊向孔子请学稼,这是孔子对樊的批评)。

第七节  近、现代人的人格观

1  近、现代的中国知识阶层,因受到西方哲学思想和科学思想的影响,逐渐摒弃了中国古代的人格二分法,而运用了比较科学、比较符合实际的多分法,并且每项分支也都有各自确指的内容,而不象君子与小人那样包罗万象。

2  但过于抽象、概括则内涵模糊不清;而过于具体、实际,则必然使意义繁琐而支离破碎。介乎二者之间,兼有二者之长又避免二者之短的方法,则是人们需要寻找的良好方法。

3  所以,人们便把两方面结合起来,在当代人格划分法中运用三分法和系列法,即:

a.伟大系列的人格——崇高、伟大、高尚、杰出等。

b.卑劣系列的人格——卑劣、渺小、低下等。

c.中常系列的人格——平常、平凡、普通、中庸等。

4  伟大的人格当然属于人的善良的品质,但绝非所有善良的品质都能称得上伟大,不,伟大乃善品之上乘;

同样,卑劣的人格当然属于人的恶劣的品质,但绝非所有恶劣的品质都能算得上卑劣,不,只有最丑恶的品行才算得上卑劣。

因此,在伟大与卑劣的中间,有一个宽阔的地带,有一长串品质的标牌,它们为人群中的绝大多数所共有,是真正的人性的代表层。这就是现代人格划分法大大地优于中国古典的二分法之所在,现代划分法之科学也就科学在这里。

形象地说,中国古典人格划分法是神鬼的划分法;而现代的人格划分法,实实在在是人的划分法。

第八节  伟大的人格

1  伟大是人中豪杰的品格,相近的描绘词有崇高、高尚、卓越、杰出。

2  世界和每一个国家的历史,都是一篇长文,长文的每个段落开头的字母,就是一些伟大的人物。

3  伟大的人物就是:

创建和振兴了国家的人,

创立和传播了宗教的人,

发现和倡导新学说的人,

发明和创造新科技的人,

改变了民族或世界历史航向的人,

推动了世界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的人,

在行业中有重大贡献与成就的人,

在保卫祖国的战斗中建立了赫赫功勋的人,

为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巨大牺牲的人。

4  孟子曰:“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这就是说,伟大的内涵就是“充实而有光辉”,充实是它的内容,光辉是它的影响。只充实而无光辉只是高尚,只有光辉而并不充实是杰出。

5  伟大不是神的品格,而是人的品格,是人可以学到、做到的品格。当心有人把伟大的人格神化,或神化伟大的人格。神化看起来是把伟大的人物抬高,实际上是让伟大的人物死亡。

6  伟大不是财产,而是财富。它不可以继承,而可以享有。

7  伟大不等于位高,位高者未必伟大,但必得承认,无地位的人可以高尚难得伟大。因为伟大是带领和影响千百万群众的事业而不是个人的行为。

8  人的伟大与奉献成正比,奉献愈大者愈伟大;

人的伟大与业绩成正比,业绩愈卓著者愈伟大;

人的伟大与影响力成正比,影响力愈显者愈伟大;

故伟大乃该人奉献、业绩与影响力之总和。

9  如果人人都伟大,世上就没有伟大;如果人人都杰出,世上就不会有杰出。

10 伟大的人物有极强的人生宗旨和功利目的。认定目标一心一意地做去,不顾成败,不计得失,不论誉毁,不怕孤寂,看透生死,大彻大悟,任摔任跌,不困不惑,充分发扬个性,表现自由意志,从心所欲而不逾矩。这种人,道教称之为真君,佛教敬之为菩萨,基督教赞之为圣徒,伊斯兰教誉之为先知,儒家仰之为圣贤,马克思主义者名之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再加上他与广大群众的结合,他便是伟人。

11 为人民流过泪的人,人民也将会为他流泪;为人民痛苦过的人,人民也将会为他痛苦——这就是伟大的人格力量之作用。

12 伟大必须公认,而非自许或自诩。

13 不要活在别人的议论中,要活在人们的敬仰中——这样的人才算得上伟大。

第九节  卑劣的人格

1  卑劣是人中渣滓的品格,相近的描绘词有渺小、低下。

2  卑劣是人的一切恶行的总汇或总称。卑劣至少有四个特征:贪婪、虚伪、残忍、依附。

3  贪婪是卑劣人格的本质特征。唯利是图、损人利己、见利忘义、贪得无厌是贪婪的表现形态。卑劣的人必定是口张得最大,胃开得最宽,手伸得最长,等着抓吞一切猎物的人。所以,卑劣的人乃是人形之野兽,人中之兽即人兽。

4  虚伪是卑劣人格使用的手段。虚伪的人必定奸诈、刁滑,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虚伪是掩饰真面目、真心态的面具,而一切掩饰自己的真实面目的人,都是不可信赖的卑劣的人。

5  残忍是卑劣人格的外在表现,尤其是在他们得意忘形的时候。所以,残忍是卑劣的影子,卑劣所到之处,残忍就跟着来了。仇恨是残忍的洞穴——是卑劣人格的毒腺体,它时时分泌出毒汁来坑害别人,一如二战中的德、日、意法西斯蒂。

6  依附是卑劣人格的生长土壤,尤其是当卑劣尚未独立、成形、羽毛丰满的时候,依附就是它的保护伞与温床。一旦时机成熟,依附才脱壳变成贪婪与残忍,再成长为卑劣。因此,卑劣生长的胎盘就是依附。

7  卑劣并非地位的低下,而是品质的低下,品行的低下。地位低下的人未必卑劣,相反,有些地位低下的人的品行却非常高尚,也有不少社会地位很高的人却是卑劣者。但也必得承认,地位低下的人容易走向卑劣,人穷常志短,饥寒起盗心。

8  寻求高尚不等同于寻求较高的地位,而是从心里、言行里追求较高的境界、档次、品位。把高尚与高位混为一谈,是一种误解。对卑劣也应作如是观。

9  但鬼是人变的,不是人的人就是鬼,鬼是人的堕落。

第十节  中常的人格

1  中常的人格就是普通人的人格,平凡人的人格,平常人的人格,因而是绝大多数人的人格。

2  常人的人格特点是:瑕瑜互见和改恶从善。

3  瑕瑜互见,就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就是承认每个普通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和一定的缺点,并且始终是优点与缺点互相争夺的战场。

4  瑜,常人的优点是必须具备三种品质:正直、独立、宽宏。独立是常人人格的根基,正直是常人人格的主干,宽宏是常人人格的标高。

5  瑕,常人的缺点就是自私自利,追求安逸,嫉妒别人。这三点,均以不损害、伤害别人为度,一超出这个界限就不是常人的所作所为而是近于卑劣或向卑劣靠拢了。

6  改恶从善,是常人人格发展的主要趋势。一个人只要不是坏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总有积极面,总有学好的愿望。我们不可拒之门外;一个人再好,也总有弱点,弱点不容忽视,“小洞不补,大洞一尺五”;是人,总会有错,错了,只要能改,杜绝后患,善莫大焉,就可既往不咎,着眼未来。所以,要提倡改恶从善,趋善避恶,不要一棍子把人打死,不要学阿Q,不准入家革命。如果一有缺点就把人枪毙,最后就会落得个无人世界,包括自己在内,也给枪毙了。

第十一节  二重人格

1  人格的二重性与二重人格不是一回事。

人格的二重性是说每个人人格都有善与恶、正确与谬误、优点与缺点这两个方面,是说人格的客观真实性。二重人格是说某种人的人格分裂成截然不同的极端的两个方面,如:他既是正人君子,又是卑劣小人;他既是慈善家,又是杀人狂;既是勇士,又是懦夫。

2  二重人格是一种人格病态,一种非正常性的人格。它既含有表里不一的一般虚伪性,又含有表表不一,里里不一的变态性。

3  二重人格也不是两面派,两面派是伪装出来的,而二重人格却是真真实实的;两面派是统一的人格,他只有一个目的,而二重人格却是分裂的人格,他有二个或多个目的,他判若两人。

4  二重人格既是个体变态,同时又是变态社会在人格上的反映。二重人格是二重性社会孵化出来的人格,健全的社会不生产二重人格的子民。

第十二节  人格修养

1  人有四德:忠诚、正直、仁爱、信誉。

2  人有四善:容忍、谦让、豁达、宽恕。

3  人有四恶:贪婪、残暴、欺骗、谄媚。

4  人有四美:和气、朴素、乐观、勤奋。

5  人有四害:郁闷、急躁、嫉妒、悲观。

6  人有四益:坚定、进取、信念、毅力。

7  人有四弊:自私自利、好逸恶劳、欺善怕恶、喜新厌旧。

8  人有三大通病:

a.自我欣赏、自我陶醉,这叫人格上的自恋,是人性中导致个人迷信和阿谀奉承的思想根源。一般多见于青年期。青年人始终自我感觉良好。

b.自我放纵,这往往导致贪得无厌和腐化堕落。如果它再添加上权力的因素,则可发展为残暴肆虐和惨无人道。一般发作于中年期。

c.自我封闭,它往往导致忧郁、孤独、悲观、厌世。一般常见于老年期。

故人难于少年老成、中年奋发、老年乐观。

9  生有七忌:嫖、赌、杀、毒、窃、诈、抢。

10 能屈能伸是大丈夫,能屈不能伸是懦夫,能伸不能屈是莽夫,不能屈不能伸是匹夫。

第十三节  人格判断的表达方式

1  界定法  如  “嫉妒是第一恶念”。

2  比拟法  如  光风霁月、高风亮洁、松贞竹虚。

3  数计法  如  竹林七贤、建安七子、商山四皓、大小虎头、酒中八仙、七君子。

4  自号法  如  江南布衣、鉴湖女侠、我佛山人、尺木居士、仆射山樵、四明狂客、童山蠢翁。

5  品位法  如  “故孔氏之门如用诗,则公干升堂,思王入室,景阳、潘、陆,自可坐于廊庑之间矣!”(钟嵘:《诗品》,译文是:如果孔子的门人用诗才来评论人的高低的话,自然是思王曹植最好,公干刘桢其次,景阳张华和潘岳、陆机又更次一等了。)这是评诗,同时也是评人。,

第五章  性格

第一节  个性

1  个性是人的个体的分野,是个体素质在群体里特具的那一部份,即该个体的特殊性。

2  个性是性格之本。

3  个性的两大类是:

情绪化的个性——又称外向型

内蕴式的个性——又称内向型

4  据说,个性决定于该人的血型(ABABO型),但从主客观联系上看,个性的两大趋势是:

从己的个性——抗行特立的个性

从俗、从众的个性——随波逐流的个性

5  个性乃人的经历的缩影,它是出身、学历、职位、才能、阅历、智慧的综合。没有天生的个性,只有天生的脾性。脾性是一颗种,个性是株苗,性格是一枝花。

6  君王之怒,伏尸千里,血流漂杵;

匹夫之怒,举手顿足、打妻骂子而已。

下属在上司面前,有怒而不敢发;上司在下属面前,小不如意而发冲冠。可见个性始终服从于环境,制约于身价、地位。

7  贫贱者无个性可言,富贵者才有表现个性的权利。

8  地位愈高者,愈有个性,愈能有个性;地位愈低者,愈无个性,愈不能有个性。

9  理论地讲,改变的是处境,不变的才是个性。

第二节 性格

1  (个)性而有格,就标志着成熟、固定、典型化了,就寓有品位和褒贬的意义。

2  人大体有两种性格类型:

a.单一性格:张飞鲁莽,曹操猜疑等。

b.复合性格:现代人随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已很难具备单一的性格。单一的性格是单一的农业社会的产物。

现代社会为人的性格的复杂化提供了可能性与必要性,这就是多重性格。

3  现代人在公开与隐蔽,家里与家外,台上与台下,会上与会后,亲属圈、朋友圈与外人圈,得意时与失意时等等各种不同的场合,说的话,做的事会完全不一样,性格也会完全不一样,所以现代社会中有比较普遍的多面人,这就是性格的适应性与复杂性。单一性格的人在现代社会中很难生活下去。现代社会很难有他生存的位置。

4  性格往往是人的弱点。人的任何一个心理弱点,都可能发展成为决定性格的弱点。如虚伪——李林甫(唐)

软弱——刘  禅(蜀阿斗)

奢侈——石  崇(晋)

5  人总是容易把弱点暴露出来,所谓“好事不显坏事显”。所以性格往往又是一种自我流露或自我暴露。

6  看人看十面:上下、朝野、亲疏、真伪、顺逆,十面全看到了,此人的全部就看到了,此人的性格也就出来了。

7  “性格即命运”,的确是真理。事实上,很多痛苦都是自找的,很多失误都是自作自受,很多烦恼都是自作多情,而它们的引爆物,都是性格上的优点或缺点。

8  一有性格,便有表演,便有故事,便有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便有真正意义上的人生。无性格的人等于白过了自己的一生。

9  质言之,经历铸造性格。

10 性格决定命运,才华等待机遇,成功始于失败,高峰意味下坠,生命孕育死亡,现在即是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