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精剑:揭秘中国航母飞行员的培训内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1:13:49
揭秘中国航母飞行员的培训内幕

         2011年“瓦良格”号在大连出海试航,可称中国开启了“航母元年”,然而各种照片表明此舰还是一艘没有舰载机的“裸舰”。从中国目前的工业技术水平看,造航母舰体容易,配备合适的舰载机难,而培养出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更难。由于过去全无这方面的经验,中国便首先同有航母飞行员培训设备的乌克兰合作,积累经验后又开始建立自己的训练中心,日后才能独立自主地一批批培养自己的航母飞行员,以确保中国的航母能够长久有效地执行任务。

         乌克兰“尼特卡”训练基地

         一百年前世界上最早的航空母舰问世后,如何培训舰载机的飞行员就显得比造航母本身更难。由于航空母舰的长度不过200米上下,在海中又飘忽摇摆,飞机起飞特别是着舰时风险极大,可以说飞行员每次都会面临生死考验,稍一操作不当就会冲入大海。因此,最先建造航空母舰的美国、英国和日本便建立起一套地面训练模拟系统,而且逐步得以完善。
         航母飞行员的训练程序比普通空军飞行员要复杂得多,他们首先要掌握陆上机场起降的一般技能,随即到陆上所建的“假航母”上训练掌握海上短距起飞和降落的技巧要领,然后再到海上训练航母上实践,最后才能到战斗航母上服役。进入60年代后,由于西方大国中只有美国拥有大型航空母舰,因此只有它具备完整的航母飞行员训练系统,仅有一艘中型航母的法国飞行员也借用其设施培训。作为美国假设对手的苏联/俄罗斯及中国,当然不可能到美国培训,连了解培训的基本知识都受到严格限制,因此只能自己摸索。
         苏联在70年代开始建造自己的常规航空母舰,也相应地在航母建造基地乌克兰尼古拉耶夫港不远处建设飞行员培训中心,并命名为“尼特卡”,于1982年投入使用。这实际上就是一艘陆上模拟航母,有长290米的滑跃起飞甲板,还有应急的降落拦阻网和地下三层结构,还有两部技术不太成熟的弹射器。不过苏联在 1991年瓦解,“尼特卡”因其位置归乌克兰所有,而乌国自己没有航空母舰,只是俄罗斯借用它3年,培训第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的飞行员。此后俄罗斯也不建造新的航母,虽陆续培训一些飞行员却数量很少,俄方每年为租用“尼特卡”训练中心支付给乌方的平均费用也只有70万美元。由于这个基地经常处于闲置状态,除了印度在建造航空母舰时派飞行员来此培训外,中国海军准备建造航母后也看上了它。
         对于中国方面来说,“尼特卡”训练中心是唯一能够接触到的舰载机飞行员训练基地。2002年乌克兰出售的“瓦良格”号被拖到大连,2006年开始修复。正是在这一年10月,中国首次派遣由海军副司令率领的大型代表团参观乌克兰南部的“尼特卡”训练中心。在访问期间,中乌双方还讨论了乌克兰帮助训练中国的海军航空兵部队和培训航母飞行员的可行性。此后,中国工程师、飞行员、海军技术专家便开始频繁访问“尼特卡”训练基地,参观滑跃起飞甲板、阻拦装置、弹射器装置和光学助降等模拟训练系统,并派部分试飞员到此地操作。乌克兰从本国战略出发,没有再建造航空母舰的愿望,平时维护这一训练基地又很费钱,很希望向中国提供训练服务以创汇。在双方都有合作意愿的情况下,合作就进行得比较顺利。
         作为航母发展关键技术的舰载机飞行员培训,中国完全要靠“摸着石头过河”,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借助乌克兰的现成经验和设备自然大有必要。据2008年12月8日美国战略网援引乌克兰“尼特卡”训练中心人士的话说,三年来,中国到那里培训过的飞行员数量却并不多,看来派出的人着重于学习和掌握经验,回国后仍立足于自己建立培训中心。

        建设完善航母飞行员基地
         中国既然已经启动了航空母舰工程,显然就会完善配套的各个系统,并会特别注重舰载机飞行员的培训基地建设。虽说乌克兰很积极地用“尼特卡”来招揽生意,欢迎中国飞行员去那里,不过国内的军事建设指导思想一直是强调独立自主,不想受制于人。何况“尼特卡”的设备基本系苏联 80年代产品,乌克兰又一直没有改造的需求及资金,中国若想维持那里的训练水平或进一步升级,势必要进行投资。与其花钱为它国添置设备,自己再花钱去租用,莫如自建自用。如今俄罗斯、印度都已在建造自己的陆地航母培训基地,中国下一步发展航母的规划又立足于长远,也会努力建造本国的“尼特卡”。
         2011年8月,在大连修饰一新的“瓦良格”也正式出海试航,它本身也会成为一个重要的试验和飞行员训练平台。由于该舰系80年代初设计,下水后又已经在海里泡了20多年,根本没有再改造成新型航空母舰的价值,大连造船厂将其建造完工,如同中国国防部发言人所讲的,只能用于试验训练。由于“水泥航母”不可能对所有系统进行测试,因此中国海军需要用 “瓦良格”这个真实的航母作为测试平台,以便对航母将要采用的声呐、动力、舰载武器等进行全面试验,得出结果后再用于建造新航母。同时,该舰的甲板也能充当一个水上漂动的飞行员起降训练基地,而且有着完全真实的海面环境。
         根据现在中国航母培训基地的建设情况看,将来造就航母飞行员会经历这么一个程序:首先招收普通飞行学员在陆地的航空兵普通机场进行基本的起飞、降落和空战攻击训练,再到葫芦岛这类模拟的“陆上航母”进行仿海上起降训练,最后到“瓦良格”这样货真价实的航母甲板演练,几个阶段都合格后才能分配到国产的新型航空母舰上服役。美国海军早就讲过,培养一个航母飞行员的时间要比培养纯粹的空军飞行员的时间要长一半以上,而且危险性也高得多。中国培养航空母舰飞行员,同样也会是如此,今后出现摔飞机一类事故也不可避免。

         用水泥乃至钢板搭起一座仿真航空母舰并不费太多时间,花费也不会太大,估计有几亿元人民币即可。然而想完善一整套滑跃起飞甲板、阻拦装置、弹射器装置和光学助降等模拟训练系统,就有较大的花费和技术要求。
         当前中国海军造航母可以说已经不缺钱,缺少的恰恰是相关技术,从乌克兰和俄罗斯引进的一点技术也是过时的,因此主要靠自己摸索发展。从这一过程看,中国想完成航空母舰实战化的计划,估计还至少需要好几年。现在中国已经完成了国产舰载机歼—15的建造,海军又刚开始对“瓦良格”号进行海试,同时着手建立飞行员培训基地,这一试验过程也不会一蹴而就,肯定要等待对试验结果分析论证后再进行新航母的设计。要完成新航母的设计建造,最少也需要三四年时间,现在便同步着手培训舰载机飞行员,正好待舰体造好后便能实现“舰—机结合”,有效地形成战斗力。
         从现在的情况看,下一步中国建造的航空母舰大致会近似于“瓦良格”,上面可以配备舰载战斗机40架左右,而且至少建两艘才能形成不间断的作战能力。
          以此算来,两艘航母便要配备80架战斗机,按照国际上航空兵使用的惯例,一架单座战机就应配备二至四名飞行员,而歼—15的原型苏—27有一部分还是属于双座,由此看来就是建两艘航母也至少需要二三百名舰载机飞行员。
         随着中国航母队伍的扩大和舰载机的更新换代,还需要不断培训一代代能接替的新飞行员,因而建立和不断完善国内的航母舰载机培训系统就显得日益重要。今后人们看到中国大地上出现 “陆上航母”、水泥航母一类建筑,也会感到完全正常而不必惊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