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reme lv手包多少钱:赵炎:唐代女人为何亦流行奉子成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7:30:14

赵炎:唐代女人为何亦流行奉子成婚

 

文/赵炎

 

 

 

 

   先怀孕,再结婚,这在如今不算啥子新鲜事,赵炎今年就喝了好几回“大肚子新娘”的喜酒。看她们笑颜如花的幸福样子,我忽然想到,奉子成婚到底是一次“美丽的意外”,还是新娘子为结婚预先设置的“计谋”?如果是“计谋”的话,那么,这种用生孩子捆绑来的幸福,能否长久呢?先不回答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去千年以前的唐代转一圈。

 


    奉子成婚,在风气开化的唐代确实曾出现并流行过。
    唐代的法律(《唐律》)对恋爱婚姻的导向具有明显的怀柔,青年男女在婚前可以自由恋爱、私订终身,如果父母不同意那是父母的事,只要二人情投意合,法律会给与绝对的支持,真可谓是“我的爱情我做主”了。既然爱情可以自己做主,那么,肚皮也就不用说了。自由恋爱是美好的,花前月下是醉人的,偷吃禁果、未婚先孕者自然也就屡见不鲜了。
    唐代女人的性格很像现在的“80后”,她们生来就是搞“颠覆”的捣蛋鬼。比如其他朝代的女人以瘦为美,唐朝女人就以胖为美;其他朝代的女人住在家里不出门,唐朝女人却能没事到处溜达;其他朝代的女人穿衣服将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唐代女人偏就爱做“暴露狂”,等等。

 


    叛逆的性格,加上宽松的社会大环境,直接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唐代奉子成婚潮流,喜讯满天飞,家家摆婚宴,公公婆婆笑得合不拢嘴,为啥?眼看着就要抱孙子了,当然高兴。其间,因女方怀孕而导致公主改嫁、庶民离婚、情人私奔的故事不胜枚举。
    那么,唐代女人为何要把幸福压宝在“意外”上呢?据赵炎分析,主要原因有两个。
    一是希望与自己的意中人尽快结为百年之好,奉子可有效规避来自双方家庭反对的风险。
    长辈对儿女婚姻的指手画脚,在哪个朝代也未消停过,生你者,父母也,养你者,父母也,不听父母的,一般的不行,进步如今天,包办婚姻的现象依然没有销声匿迹,何况唐代?
    因此,唐代女人用奉子来“逼婚”,不失为一种可行的手段,一方面消除了男方家长在“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上的顾虑,另一方面又使女方家长不得不忍痛割爱:生米已经做成熟饭了,不嫁女还能怎么样?
    比如,姚崇的小儿子宗正少卿姚异,郊游时认识一民女,擦出爱情火花,因双方家庭情况实在悬殊,遭遇到巨大的阻力,主要是父亲姚崇的反对。可是,当姚崇得知该民女已经身怀六甲时,他又转怒为喜了,直夸儿子好本事,随即同意了这门亲事,有情人乃终成眷属。

 


    再比如,我们熟悉的《醉打金枝》的故事,升平公主流落民间,与郭子仪的私生子郭爱有了爱情,回到宫中后,皇帝老爸不同意,升平公主就说,我已经是他的人了,皇帝无奈,只得点头。虽说不像奉子成婚,但在“逼婚”的本质上是一回事。
    二是害怕离婚,奉子成婚在将来可有效预防丈夫提出强制离婚要求,取得法律上的主动权。
    唐代女人害怕离婚,是有原因的,她们离婚后在经济上无法独立,生存堪忧,一旦年老色衰,离婚后再去嫁人谋饭碗,就不太容易了。另外,“从一而终”的贞洁观念也在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初唐名相房玄龄在出道前曾得过一场大病,感觉小命难保了,就对老婆卢氏说:“吾病革,君年少,不可寡居,善事后人。”卢氏一听老公劝她改嫁,哭着走进帐中,用刀子把自己的眼珠子剔了出来,交给玄龄,可见其怕离婚怕到了什么地步。
    唐代的婚姻法对离婚的具体规定,也让女人抓狂,不得不争先奉子。虽然《唐律户婚》有“若夫妻不安谐而和离者,不坐”的规定,但是,它又规定了丈夫“出妻”的七个理由:不顾父母、无子、淫、妒、恶疾、哆言、窃盗。让人感觉这部唐代的婚姻法是挂着自由的羊头,卖的还是封建礼教的狗肉,本身就是一个畸形的胎儿。
    话说回来,“无子”显然是“七出”当中最致命的一条。女人有了孩子,丈夫就失去了变心的理由,即使他找到了理由,长大了的孩子也会成为母亲的得力同盟,多少会起到一些牵制阻止父母离婚的作用。
    转完了唐代,咱们再回到今天。今天的奉子成婚若不是女人的“计谋”,或许就是个“意外”,当然也有可能成为幸福故事的开端,但是,是意外就存在无法掌握的变数,毕竟现在已经不是唐代了,男人结婚再离婚,已经没有了“七出”的制约。所谓“你可以绑住一个男人的脚,但不代表可以绑住他的心”,更何况,还关系到另一个小生命。所以,奉子成婚的女人们,请谨慎!(赵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