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女佣作品集:孙子兵法成事之道 一 有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20:34:17

孙子兵法成事之道 一 有度  

 

    有取有捨,取大于捨。恋恋不捨,必须全捨。
  用智谋成就智者,智者是智谋之父。
  智者大于智谋。
  绝大多数智者功成被杀,不懂得用自己的智谋保护自己,这不是真正的智者。
  孙子当然是真正的智者,他有天才,更懂得用自己的天才完美自身,而不是葬送自身;懂得用智谋保护自己,而不是牺牲自己。
  如商鞅者,才能不在孙子之下,为何竟不得善终?因为商鞅太极端,不懂有收有放。
  孙子懂得有收有放,仅此一点,就成了“兵圣”。孙子告诉我们要以柔克刚,正是大圣人老子“柔弱胜刚强”之意。孙子得老子精髓。
  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孙子兵法.计篇》)智者有道,同时还有技术掌控局面,主要就是同化、弱化与智化。“同化”即孙子此处说的“同意”,指上下意志相同;“弱化”指削弱手下与对方;“智化”指启动己方的智慧。不用武装来武装,而是用智慧来武装。
  智慧如水,莫放盆中
  做大了就不叫张扬。
  智者容易夭折,因为他的智慧溢出太多。
  一盆水本有限,你一路抛洒,手上就所剩无几,假使脚下一滑,就会连盆带人摔倒,盆中之水全部浪费。
  这么说不是要你端好盆中的水,而是要你根本不要做盆中的水。盆中的水长不了。
  要做江河大海。以大海为盆,便不会枯竭,更不会翻倒。要么不做,要么做大,这仍然是一切干大事者坚持的不二法则。
  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孙子兵法.计篇》)上将必知天时,化。顺应制度者,可以游刃有余,所谓“智慧如水,莫放盆中”,指人以自己为盆,这样所容就大。盆遇水而漂,水满则沉。
  孙子观海
  自由出智慧。
  孙子是齐国人,齐国临海,少年孙子常到海边观看。
  他看到波涛起伏,像士兵列成方阵。
  他看到波涛是被大风驱使,大风就是主帅。
  而无论大风驱使波涛如何兴风作浪,大海如何猛烈地向岸边袭来,没多久总得疲软地退回去。
  大海不敌海岸。
  大海可以逼退海岸,但马上又形成新的海岸。
  海岸空空荡荡,完全不设防,但它以这不设防的防守战胜了大海。
  大海无岸,不能成大海。
  因此大海与海岸永远相互依存,缺了谁也不行。大海要用海岸作边缘,海岸要用大海巩固自身。
  总的来说,海岸把大海囚在了盆中,而大海因这种广阔的囚禁得以自由一生。
  自由就出智慧。
  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孙子兵法.计篇》)谋事者必知地利。地利又分近地、远地。近地易知,远地难测。大将不观于山,而观于海,就是这个道理。
  孙子从大海悟出用兵之道
  以弱胜强,以不设防防守。
  强国如大海。
  有波涛一样凶猛的三军将士,有呼啸万里叱咤风云的元帅将军。
  大海本身是一个君王,它的国土面积仅次于天空。鱼虾海族是它的百姓,珍珠珊瑚是它的出产,整个大海生机勃勃。
  焕发勃勃生机,势必要四处侵略!
  弱国如海岸。
  没有高山,没有屏障,没有丛林,只有一片低地,大海随时可以入侵它,占有它。
  随着大海的占领,海岸总退去,原来还在后方的高山丛林露出来了,有效地挡住了大海的进攻。
  高山如盾牌,丛林如蓑衣,更有一条条江河如排水管道将海水泄到湖裹去,渊裹去。
  慢慢地大海咆哮不起来了,最后竟然被陆地吃掉了。大量的海水变成湖水,形成更大的湖,大海一百次进攻,一百次无效,终于在一百零一次退去了,大陆胜利了,它用新的海岸欢迎大海再次主动前来献礼,而新的海岸依然不设防。
  孙子悟出兵法应“以守为攻”,“以静制动”,“以不设防取得不放过”。最主要的是,用兵不要当大海,要当海岸;不要当强国,要当弱者,这样才长久。
  孙子不效忠于秦国,而效忠于吴国,也是此理。
  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子兵法.计篇》)将者必是智者,总是从“人无我有”的地方着力。孙子说智、信、仁、勇、严这“将者五德”中以智为上,意思是智力是博弈的关键,而勇仅退居第四位。上将可以不会武功,甚至不会骑马,但他绝对能谋能实战。
  孙子从大海悟出做人之道
  智者胜过暴君,谋略不是为了毁灭。
  一个国家、一支军队如果是大海,那么必败无疑,因为它吃不了海岸。而一个人如果是大海,则有福了。
  保守的大海是自由的大海。
  它不为谁展示自我,它尽情享受自由。
  海岸囚禁不了大海,天空压迫不了大海。
  大海就是大海,大海也是不设防的,它以永远敞开心胸的方式永远不受伤害。
  一颗陨石飞到大陆上,大陆就会受灾。飞到海裹,大海安然无恙,反而多了一颗宝石。
  我们为人如大陆,则灾难不断。
  为人如大海,则有福了。并不是说没有灾难,灾难一样多,而是说大海可以吃掉灾难,有平静有激情,激情之後又归於平静。
  大海如智者,不屑於做统帅或君王。
  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孙子兵法.计篇》)谋事者自有做人法度。孙子说的“法者三事”:曲制、官道、主用意思分别是——谋事所依赖的制度,做官的官道,主事以实用为主。
  孙子从大海悟出做事之道
  小河被大河吃掉,大河又被大海吃掉。
  大海永不枯竭。
  智者永远有办法。
  大海接受每一条河的注入,智者不拒绝任何一件事。
  做成一件事的秘诀就是吃掉它,像大海一样。
  校之以计而索其情。(《孙子兵法.计篇》)
  “校”通“较”,指比较。孙子这话是说做事要深究原因,从而拿出一个办法来。所谓办法,就是顺势而为,自然势如大海,一路畅达。
  做事之始威信很重要
  威信使事情正确。
  孙子见吴王阖庐时,吴王说,你的兵法十三篇我都读过了,可以试一试。
  孙武(孙子原名,“孙子”是尊称)说好。
  吴王又说,能用妇女试吗?
  孙武说可以。
  於是吴王选了一百八十名宫女由他的两个爱妃分别带队,孙武给她们讲解规则并三令五申。随後孙武传令向右转,宫女们大笑起来,没人听他的。孙武再向她们讲解了一遍,然後又一次发令,宫女们还是大笑,不听将令,於是孙武把两个领队的王妃绑起来要杀掉。
  这时吴王听到了赶紧派人来阻止,要孙武刀下留人。
  孙武讲我已经奉命做了将领,那么,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於是杀了吴王的两个爱妃,又另派了两个做领队,再次击鼓为号,这次宫女就没人再敢吭声了,严格按照命令行事。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孙子兵法.计篇》)管理者只用听话的人。再是天才,不听话毫无用处,甚至还会败事。宁肯要听话的庸才,不肯用不听话的天才。
  做事无须顾及别人的情绪感受
  冷血的事只有热血的人做得出。
  杀了吴王的两个爱妃後,孙子报告吴王说队伍已经训练有素,请吴王检阅,吴王因两个爱妃被杀心情不好就没有去,说将军回去休息吧。孙子说,看来大王只是爱好我的理论,却不能让我去实践。
  吴王知道孙武善於用兵,终於任命他为将军,利用他攻打楚国,把楚国的国都占领了,从此威震诸侯,扬名天下。
  孙子与商鞅可称双绝。
  一个做事不需要别人同意,一个做事无须顾及别人的情绪感受,这正是他们成功之处。
  如果孙子像宠臣一样,专门顺应吴王的心意,那么他就不必去打仗了。
  人的情绪都是反覆无常的,如果要等对方情绪好的时候才谈事情,你永远没有开口的机会。
  如果你要等对方心情好的时候再谈合作,那么你永远没有机会干上一场,因为你怎么知道他什么时候才会心情好转?
  做事一不要等条件。二不要等心情。
  你的条件永远不会成熟,你只管干起来,自然就成熟了。
  你的心情与合作者的情绪永远不会调到最佳状态,你不要管,只管干起来,事情做成了心情自然好极了!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孙子兵法.计篇》)
  管理即博弈,主要是一种制约的问题。做事从“势”字做起,无须多虑。孙子说“因利而制权”,指找出各方面的利益所在,就能想办法进行权利制约。他越想擭利,就越在我彀中。
  退让是最大进步
  退让的人背後有依靠,前面有天空。
  孙子成名後不久就对诸侯之间的攻伐战争失去兴趣,他见吴王日渐骄横,听不进忠言,就急流勇退,再也没有出山,而他所著的《孙子兵法》十三篇却成为中国文化的瑰宝。
  《易经》上讲:“功成,名遂,身退”,大凡有智之士,必然不会死缠烂打,做事差不多就行了,他会退。
  这一切都为了保全自己。保全自己不容易呀!长江那么厉害,也被大海吃掉了。看来我们只能做大海,以保守换自由,而不因进步而换自由。
  大海是保守的,从不与江河争地盘,江河却从来也比不过它。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孙子兵法.计篇》)诡道是辩证地使用正道。正人君子也有邪乎的手段,否则无以应对邪乎的局面。欲说还休,是口才的境界。欲进还退,是将才的高招。
  凡事有度,可以长久
  切勿贪心,方可进取。
  有个知趣的酒客,每天在酒店裏从下午坐到黄昏,当太阳落山时他就回家去。酒店老板很欣赏他的风度,常陪他喝,与他订为君子之交,爱的就是他的度。
  可是後来,这个酒客把酒店老板当成最好的朋友,开始滥饮无度,从下午喝到晚上,还要喝下去,酒店老板慢慢厌烦他了,终於有一天拒绝与他同饮,这人自感没趣,无聊地回去了,再也不来这家酒店,因为他怕见这个老板。
  孙子比这个酒客高明多了,他已尽兴,於是断然离开了吴王这个酒店老板,回家独自逍遥。至於老板想不想他也不放心上,至於酒店生意好不好,更不是他关心的。
  人生不要空谈事业,只要尽兴就好。
  事业你永远做不完,永远做不到“够大”,切勿贪心,方可进取。
  凡事有度,可以长久。
  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於无算乎!(《孙子兵法.计篇》)孙子讲的这个“算”,主要指权衡,即“度”。凡事有度,凡事权衡,即使是输了也不会很惨。
  陷得越深就要走得越快
  人生如沼泽,难免不陷进去。但只要你抽身得快,可保无忧。
  孙子辅佐吴王取天下,已有减楚之功,称霸南方,君臣二人如日中天。
  但孙子知道自己只是一个军事家,不是政治家,他的才能极限就是组建一支强大的军队,打败一个强大的国家,这些他已做到了。但他深知自己无法连结天下,因为纵横家如苏秦、张仪才有这本事,他知道自己不如苏秦、张仪,他更知道自己无法统一天下,因为他不是做帝王的料。
  那么,他该做的事都做完了,并且都做好了,已做到极限,就应该见好就收。孙子说走就走,把美好印象留给吴王,何必等君臣二人有矛盾了再走?当断则断,才是好汉。
  我们在陷得越深时就要走得越快,否则就要深受其害。
  《孙子兵法》精髓就在於“有度”,见好就收,因此可以做大。
  凡用兵之法……,千里馈粮……,日费千金,然後十万之师举矣。(《孙子兵法.作战篇》)准备是用兵、谋事的关键。进一步要准备十步,退一步胃要准备百步。先知道进退还不行,还必须知道什么是退无可进、退无可退。
  案例:松下幸之助“见好就收”
  日本松下通信公司突然宣布不再做电子电脑。
  面对这项决定,公司内外都很震惊。因为在此之前他们已花了5年的时间去研究开发,并投入了不下10亿元的钜额研究费用,眼看着就要进入最後阶段,却突然宣布放弃。加上松下通信工业公司的经营也很顺利,不可能是财政方面的原因,因而这项决定格外令人难以理解。
  然而松下公司的老板松下幸之助自有其打算。
  他认为,当时公司做的大型电脑的市场竞争相当激烈,万一不慎而有差错,将对松下通信工业公司产生不利影响,到那时再撤退,就为时晚矣!
  要保持公司的发展,立於不败之地,趁着现在尚有可为时,撤出激烈竞争的队伍,才是最好的选择。
  事实上,像西门子、RcA这种世界性的大公司,都陆续从大型电脑的生产中撤退,广大的美国市场,几乎全被IBM独占。
  但是富士通、日立等几个公司都急着抢滩,他们也都投入了相当多资金,等于赌下了整个公司的命运。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松下也许会生存下来,也许会就此消退。松下幸之助衡量得失之後,终於下定决心撤退。
  兵法说明
  见好就收其实是“见不好就收”。不好了都不知道收,就会断手断脚,甚至有断头之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