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票房排行榜2017:浅谈中国未来地缘政治与战略布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7:58:14
浅谈中国未来地缘政治与战略布局类别:时政 | 2008年12月29日 星期一 10:04  标签:地缘政治  战略布局  强国思想  现实主义  

文/骠骑飞将军
  
    一、我国的地缘政治情况:
   
    所谓地缘政治是从国家利益出发,把具体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战略放到全球背景中,从地理的角度加以考察国家问的政治关系。因此,国家间政治地理关系实际上是空间利益关系,这种利益关系在军事上表现为安全关系,在政治上表现为权力关系,在经济上表现为财富关系。安全、权力和财富是各国在全球格局中谋求的主要目标。
   
    地缘政治与资源政治的统一,是当今地缘政治的基本特征;而世界资源的稀缺程度与大国关系的紧张程度同比例发展,则是国际政治所呈现的历史规律。资源到哪里,地缘政治就到哪里。
   
    我们先看看我国的地缘政治情况:
   
    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地缘环境十分复杂的国家,周边与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壤或隔海相望,周边国家的情况各不相同,国际政治、经济及战略环境极其复杂。从中国的地缘政治来看,分为全球面和亚欧大陆面及周边地区面。中国是以可产生重要影响的大国且有号召第三世界的力量为目标,在欧亚大陆,是以有广泛影响力的主要国,且是促进地区稳定的力量为目标,在周边地区,中国是以联结周边国家的纽带为目标。从全局考量,中国的地缘环境主要的制约因素是四个全球行或地区性大国,以及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东南亚和中亚地区。整体说来,这些地缘国家与地区都是和中国有战略利益冲突,而且是长期的。
   
    具体来说,我们有美国、俄罗斯、日本、印度、朝鲜半岛、巴基斯坦、东盟各国是关系最大的地缘政治要点,下面我们就逐一分析一下:
   
    1、俄罗斯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地缘政治战略取向出现三个问题:(一)俄罗斯自身遭受严重削弱,在世界地缘政治版图中的地位明显下降。(二)俄罗斯的地缘战略空间大幅缩小。(三)俄周边的地缘政治环境处于非常不稳定的状态,地缘空间的压缩使俄罗斯国家安全面临严峻挑战。因此,其外战略几经调整,改变了向西方“一边倒”政策,基本确立了既重视欧美又抓住亚太的“双头鹰”战略。
   
    其地缘政治战略走向为:通过对新地缘政治环境的分析,伴随着各种地缘政治思潮的相互交锋,历经冷战后近十年的对外政策变迁,以强国思想和现实主义为主要特征的俄罗斯地缘政治战略逐渐形成。这一战略的基本轮廓是“一个核心目标、三个战略方向”。俄地缘政治战略的核心目标是“保障边界不受侵犯和领土完整,防止国家宪法体制受到他国侵害,巩固俄作为一个大国和正在形成的多极世界中有影响的中心之一的地位”。
   
    三个战略方向包括西部、南部和东部。在西部,俄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北约东扩;在南部,俄面临着地缘政治上“迫在眉睫”的挑战:伊斯兰极端主义泛滥,外高加索、北高加索和中亚地区冲突持续不断,外部势力对独联体南部地区国家能源和自然资源的激烈角逐。这些挑战是直接威胁俄罗斯国家利益和安全的根源;在东部,俄罗斯在地缘政治上没有直接威胁,但却面临着丧失亚洲大国地位的危险。
   
    其基本目标是:政治安全上重新获得在亚太的大国地位和影响,经济上力图扩大和深入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亚太地区的中国、日本以及东南亚各国是俄罗斯主要的战略对象。俄罗斯与日本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关系侧重于经济领域,双方在投资、易货贸易、能源及高技术领域的合作取得了很大发展,特别是与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军火贸易成为双方贸易结构的重要方面。中国是俄罗斯的邻邦大国,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在冷战结束后美中俄战略三角关系仍是俄罗斯与美欧抗衡的对外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区安全上,俄中关系的发展有助于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北亚地区的稳定,有助于缓解潜在的地区冲突。总体来说,这种状态有利于中国的地缘安全,也正因如此,中俄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才发展顺利。
   
    可以说,俄罗斯目前而言是我们最大的战略伙伴,同时也是日后最大的竞争对手。只是,在没有打破美国主导的世界体系,这个对中俄双方都是最大问题的情况下,中俄反目的情况出现的可能几乎为零 。所以,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会更加深入。至于作为竞争对手而言的直接交锋,至少应该在美国势力消退以后。
   
    2、东盟各国
   
    东盟国家的亚太战略一直是相当谨慎的,他们在加大亚太合作进程中始终坚持两个原则:一是东盟在未来的合作中发挥中心作用;二是未来的合作机制必须是松散、开放和非排他性的,不能损害东盟的独立性。其总体目标是:对内实现区域内的经济发展和安全保障,对外维护主体性而提高发言权。经济贸易上加紧区内一体化以提高与外部竞争的经济实力;在政治安全上利用已建起的“三会”(东盟外长会议、东盟外长扩大会议和东盟地区论坛)加强安全和防务上的磋商和协调。在亚太战略上,东南亚国家与中国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但同时也存在资源上的竞争。受此的影响,东盟对华政策表现出积极而谨慎的态度,同时伴有反复的特点,具体就表现在南海问题上。
   
    3、日本
   
    应该说日本是在儒家思想熏陶下的民族,18、19世纪西方人开始远涉重洋侵犯日本,日本则以礼待之。然而,农夫的善良往往经不住毒蛇一次次咬伤。在经历西方人一次次炮舰先行,威胁在后的入侵,尤其是1854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佩利用武力强迫日本“开国”并签订日本第一个不平等的《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后不久,日本开始“明治维新”,从意识形态上开始全面“脱亚入欧”:放弃东方儒道转采西方以利益为目标以实力为后盾的“狼”道。1868年,日本国内发生明治维新运动。但这次维新运动在日本建立的并不是所谓“民主制度”,而是日本资产阶级精英们效法德国俾斯麦“铁血政策”建立的“以德国宪法为蓝本”的军国主义体制。1853年和1854年海上的失败使日本人意识到是海军而不仅仅是陆军关系到日本未来的命运。此后日本军事战略发生了由制陆权向制海权的重大转变。与此同时,马汉著作传入日本,得到天皇的重视和赏识,并对日本国家安全战略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19世纪后半叶,日本海军战舰吨位飙升,从1880年的15000吨,上升到1914年的700000吨,增长46.7倍,成为世界第七海上强国。日本的做法与当年美国迫使日本开国虽然如出一辙,但在实施上却有过之无不及。好好一个大和民族,就这样被西方的大炮教坏了,教得只知动粗而不知人语并为西方人认为同道的民族了。
   
    从目前的中日关系和长远利益看,日本不仅仅是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代言人,而且其自身也是一个地区性大国,并正在谋求全球大国的路途上。所以,中日之争必将会愈演愈烈,最突出的冲突焦点便是东海,继而便是两国海洋战略的矛盾冲突。中日两国若想实现本国的海洋战略目标唯一一个前提就是搬掉对方——自己门口的绊脚石,除此之外,别无他途。
   
    4、印度
   
    印度与中国同为四大文明古国,并且在其脱离英联邦独立之前几乎从未与我国发生过利益冲突。应该说,中印之间的冲突根源还在于殖民化后的的印度,被西方思想影响,视中国为其崛起的阻碍,也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后的必然。只是其目前最大理想仍然是称霸印度洋,成为该地区唯一的大国。
   
    因此印度独立之后既定的国家战略可以归纳为:在南亚与印度洋建立以印度为中心的势力圈;走富国强兵之路,以科技带动经济与国防;先在南亚次大陆和印度洋地区建立以印度为中心的包括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都有共同目标的地区性集团,并实现对领土要求,成为地区超级大国,然后再争当世界强国。
   
    印度的地区霸权战略有这样几条基本原则:一是逐步控制南亚中小国家,首先是控制巴基斯坦,并向印度洋扩张;二是更加灵活地在大国之间搞平衡,使东西方都能结好印度。首先是继续保持同俄罗斯的关系,争取援助和支持;努力改善与美国的关系,以便获取高技术;加紧发展与日本、西欧的关系,以获得经济实惠,并借势提高自己在大国中的地位;三是利用不结盟运动提高声望,扩充称霸的政治资本,力图充当第三世界特别是印度洋沿岸国家利益的代表。四是敌视和排除我国。印度虽然公开表示愿意同我改善关系,和平共处,但暗地里始终以我为主要的潜在对手,在各方面尤其是在高技术领域展开竞争,取得至少能同我国相并列的大国地位。在中印边界问题上,以武力作后盾,企图通过外交谈判获得有利于印度的政治解决。五是侵占邻国领土。印度的这些立场,经受住了历届政府更替的考验,显示出十足的顽固性,无论谁执政,都是很难改变的。
   
    现在的印度一贯认为,在它的邻国中只有中国能够对它构成严重威胁,并有能力阻止它称霸南亚。因此,印度始终把遏制中国作为坚定不移的长远战略目标之一。这个“遏制”具体讲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利用大国关系遏制中国;二是利用西藏问题分化中国,企图把西藏变成受其控制的“中印之间缓冲国”;三是利用喜马拉雅山脉这一巨大的天然障碍分割我国领土,并对我保持强大的军事压力。
   
    由上述可知,印度受限于自身实力的困扰,虽然以中国为最大潜在对手,但此方向却不是其主要利益方向。也正由于与中国的对峙状态牵扯了其极大的力量,而不能使其将战略重心完全投入到印度洋。心有旁骛,自然难以休成正果,这也是印度迟迟不能完成其战略构想的主要原因。只有结束这样的状态,才是印度实现战略目标的唯一途径。
   
    5、朝鲜半岛
   
    在中国封建时期,朝鲜半岛一直作为中华帝国的附属国而半独立的存在。自日本战败以后,由于大国政治的需要被人为的分为朝鲜和韩国两个意识形态完全不同的国家。由于民族统一的惯性和大国的介入,最终酿成了二战后第一场各大国全方面介入的高强度局部战争。战争以回到原点的方式结束后,朝鲜半岛就陷入了双方背靠大国扩军备战、以武拒统的长期对峙。
   
    从中朝关系看,中朝关系是有历史传统的,朝鲜一直受以美国为首、日本和其他西方盟国的 ,经济一直处于困难之中,很多战略、能源物资都依靠中国的援助。同时,中国希望通过朝鲜达到牵制日本和美国的目的,又要建立以中国为主导或者说不违背中国的安全利益的东北亚和平机制,这就使中国承受着来自朝鲜和美国的西方势力还有韩国的多重压力。并且,朝鲜对中国一直有着复杂心理,一方面它反对中国市场经济改革,认为中国违背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原则,偏离了社会主义的正确发展道路,同时还对中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不顾朝鲜的坚决反对而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耿耿于怀。另一方面,历史上中国附属国的地位难免使其不得不对我国保持一定的戒心,特别是在我国国力复苏的今天更显得尤为明显。所以,朝鲜时不时地不听招呼也就不难理解了。
   
    从中韩关系看,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的发展过程包括“友好合作关系”、“合作伙伴关系” (1998年) 、“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3年)。此次,两国已经通过协商就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达成共识。青瓦台的一位负责人表示:“中国目前同印度、俄罗斯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中方将以与韩国之间的战略利害关系为基础,大幅拓宽合作领域和范围。”
   
    中韩能够发展成为战略伙伴关系,说起来美国人是居功至伟。韩国在2005-2007年与日本因为岛屿争端几乎大打出手,这一点对于美国来说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对美国而言,日本与韩国是其实现亚太战略的两块基石,然而两国不合,美国从自身战略出发,只能更偏向于日本而压制韩国。从历史上看,中国虽然长期视朝鲜半岛为附属,但从未真正实施过占领统制。日本则不然,如日本要实施“大东亚共荣”的梦想,的一个都会对朝鲜半岛下手,使其成为走向大陆的跳板,并完全实施占领。所以在对日与对中的问题上,韩国人会更加倾向于中国。这样一来,倒是给了中国与之共同合作从而建立起一个战略牵制与缓冲的空间。
   
    由上可见,中国与韩国、朝鲜共同保持战略伙伴关系,即使韩国、朝鲜实现相互牵制,又使朝鲜半岛成为中国对抗日本甚至美国的战略要点。
   
    6、巴基斯坦
   
    巴基斯坦历来是中国最坚定的盟友,现在更是如此。其和印度关系一直不稳定,双方摩擦不断,甚至差点发生第四次印巴战争。巴基斯坦始终把对印度的军事吓阻放在构建国家安全的首位。一方面印度效仿中国经济改革,近年来经济高速发展,而巴基斯坦一直陷入内部权利斗争,同时面临着伊斯兰传统势力与国家世俗化的矛盾,阿富汗局势也给巴基斯坦带来很大的来自美国的压力,另外还要时刻防备着自己的夙敌印度。
   
    从地缘政治的角度看,中国与巴基斯坦的战略惊人的一致,将矛头直指印度,是印度不得不在大陆方向上面对两个不同的对手,从而大量消耗其战略资源和国家储备。并且由于中国在巴基斯坦的存在,使我们有了一条通往伊朗的陆地通道,这一点对我国以后的中东战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7、美国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其灭我之心将永远存在。说到美国对我国的战略抑制就不得不从台湾说起。
   
    与大家看法可能不尽相同的事,我个人认为,美国视台湾如同一颗“虚子”。
   
    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台湾问题”不仅不是中美关系的焦点问题,而且是一个可以忽略不计的次要问题。朝鲜战争使美国对华外交进入冷战轨道,此后,在1949年底即将被美国抛弃的台湾才被纳入以遏制中国为目标的美国西太平洋战略防御链环之中。即使如此,台湾在美国环岛防御链环中只是一个虚设的,因而美国也从不去认真“维修”的环节。
   
    从1953年艾森豪威尔上台到1969年约翰逊下台,是美国强硬对华政策的高峰期,当然也是中美关系中的对立要素表现最充分的时期。即便是在这样一个时期,当炮击金门事件发生后,美国所做的事不是进攻,而是不断提高需要美国“出兵”的门槛,美国想的不是“共同防御”而是如何抛弃负担,甚至作出了逼蒋放弃金门、马祖的决定。可以说,这个时期表面强硬的美国对华政策后面,已透露出1972年之后的尼克松主义的气息。尼克松眼中的台湾只不过是美国为了全球利益与中国大陆进行战略交换的筹码,而不是美国战略利益本身。牺牲台湾可以是零售,也可以是整个批发,这多取决于美国对其“估价”的态度及中国大陆统一祖国的条件和意志。
   
    美国人也明白,长远看,台湾必须是中国的,只是美国不甘心,它需要从阿留申群岛到菲律宾连起一道阻止中国力量东进太平洋的“防波堤”, 对美国而言,最理想的是北由日本为起点,南下经台湾到菲律宾一线。朝鲜战争和 战争就是为了组接这根链条而进行的战争。战争失败的结果表明:美国根本没有那么大的资源来“维修”和“保养”这根链条。争失败的结果表明:美国根本没有那么大的资源来“维修”和“保养”这根链条。这说明,在台湾问题上,美国既没有能力单独,也没有能力联合多边组织阻止中国的统一进程。台湾离美国的海上生命线较远,而离中国大陆太近,它在美国战略中食之无味又弃之可惜,因而早晚———当然是在美国再次需要中国与之进行尼克松式合作的时候———是要送还中国的“大礼”。
   
    美国加图研究所国防与外交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特德?盖伦?卡彭特不久前出版了《即将来临的美国为台湾与中国的战争》一书,他在全书结尾时确认,“美国继续对台出售武器而不提供安全保证的政策,是基于这样一种承认,即台湾是美国的一种有限的或‘边缘性’利益,而非至关重要的利益”;“对台湾的安全保证需要承担巨大的而非极小的风险。中国现有20多枚洲际导弹能够打到美国城市。在未来几年内,这一数量可能会增加到几百枚。即使一场最初仅限于台湾海峡的小规模武装冲突,也可能会升级以致失控,而置美中两国决策者的意图于不顾。对于美国来说,这种程度的风险只能在保卫其至关重要的安全利益时才能承受,而维持台湾事实上的独立并不符合这一标准”。该书对美国政府的建议其实可以总结为一句话:让“台独”自生自灭!
   
    但是随着美国战略上企图强化亚太地区的控制权的思想,在伊拉克战争后,已对其部署亚欧大陆的兵力上进行了西退东进调整,一方面强化以关岛为核心的第二岛链的实力存在;另一方面加强了与日本的军事合作。企图将其战略重点放在重新掌握西太平洋的实现上。由此可见,其指向性之强,不言而寓。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目前我国的地缘政治要点不再是陆地边界地区,而是东南大洋。换句话说,我国目前的地缘政治热点已经演变为“海缘政治”。所以,我国相应的战略布局也应当根据这个特点做出调整,重新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布局。

   二、我国的战略布局
   
    要谈战略布局就必须从主要战略方向和次要战略方向的关系谈起。
   
    主要战略方向,是指对国家安全和战争全局具有决定意义的方向,是敌我双方矛盾斗争的焦点,是战略力量集中使用的重点和战略指导的关键点。主要战略方向是敌我双方主要矛盾在战略全局上的集中反映,是关系战争全局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要紧部位,是战略重点的具体反映。作战阶段及时、有效地集中精兵利器,形成战略作战拳头,对作战目标实施全方位、全时空的整体打击,实施战略进攻,可迅速打乱敌方战争计划和战略部署,给敌以歼灭性打击。实施战略防御,可建立有重点的全方位大纵深立体防御体系,粉碎敌战略进攻。在和平时期,则能形成有效遏制战争、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主权完整的战略部署,为战时顺利地遂行战略作战任务、实施预期的战略目的奠定基础。
   
    其他次要战略方向对主要战略方向具有重要影响。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地缘环境十分复杂的国家,周边与多个国家和地区接壤或隔海相望,周边国家的情况各不相同,国际政治、经济及战略环境极其复杂。所以次要战略方向是对主要战略方向有着支持、巩固后方的作用。
   
    由上述可知。一个国家的主要战略方向只有一个,而次要战略方向则可以多个。下面我们就根据我国地缘政治的要点对我们的主要战略方向和次要战略方向进行划分。
   
    总体上讲,当前中国周边安全态势的基本状况是:北部相对稳定,东南忧患增多,东北、西南方向潜伏危机,南部变数加大。这就从客观上决定了我国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多个战略方向的安全问题。当前,我国的主要战略方向在东南海洋方向,但其他方向也不能忽视。
   
    既然明确了主要和次要战略方向,那我们又该如何进行有针对性的有效战略布局呢?我个人认为我们应该:合纵连横、经略海洋。
   
    1、北和俄罗斯;
   
    俄罗斯目前而言是我们最大的战略伙伴,同时也是日后最大的竞争对手。只是,在没有打到美国这个对双方而言都是最大对手的情况下,中俄反目的情况出现的可能几乎为零。所以,我们必须加强深化中俄战略伙伴关系,使其成为我国的第一盟国。并以上合组织为基点,并使其进一步深化内涵和扩大外延,最终将其发展成为资源共享、相互依存的战略背靠背关系。此为合纵。
   
    2、建立稳固的东西两翼;
   
    在西面,帮助巴基斯坦以其牵制印度并保留通往中东战略要地的通道;在东面,加强对朝鲜的控制和援助,并加强与韩国的战略合作充分利用日韩矛盾,对抗日美。同时也使朝鲜、韩国互相牵制。使本地区日、美、韩、朝各方势力相互作用、相互牵制。此为连横。
   
    3、重点放在经略海洋。打压日美在东海和台海及第二岛链的 ;打压并联合东盟,使南海和东海更紧密联系,将我们的触角伸向太平洋和印度洋边缘。
   
    三、实现既定战略布局的几个重点
   
    1、政治上
   
    我国目前仍应把“大力发展经济建设”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要完成这一目标就要尽最大努力去拓展和保留我们的国际空间。那么这个空间如何拓展呢?我想有几条必须要做到:
   
    A、在国际上大力宣扬多极化思维。
   
    兵法有云,上兵发谋。思想战是斗争最重要的一种形式。也就是说,我们必须在各种国际活动中宣扬“世界多极结构是国际战略平衡与稳定的基础,也是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基础和维护各国独立与主权的重要保障。世界走向多极化既是当代世界发展的历史趋势,也是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普遍愿望和人心所向,这一进程是难以阻止的”这一思想。应当说,目前美国单极独霸政策受到国际社会普遍抵制。欧盟、俄、中等大国在世界战略格局走向上有相同或相近的目标与政策取向,都明确主张多极化,对美单极支配图谋形成共同牵制态势。广大发展中国家和中小发达国家出于维护本国的独立与主权和确保本国应有的国际权益与地位,都希望维护世界战略平衡与稳定,反对单极独霸,主张多极共存。
   
    所以,以此为依据反对美国独霸的行为,让欧洲等势力不再紧随美国,从而消减西方反华势力的力量,从而加大与我合作,扩大我国的外部空间的策略是具备可行性基础的。
   
    B、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在遇到国际争端时保持冷静和克制,将“韬光养晦”与“有限度展示实力”作为软硬手使用。
   
    我国近年来在国际争端时总是以“忍辱负重、韬光养晦”为行动准则,使国人大敢其辱。其实,我个人认为,“韬光养晦”只是手段不能成为目的。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就是说,当我们在以保留和扩大外部生存空间,以确保国家崛起、民族复兴时,不能只一味地依靠忍,而应该在适当的时机和地点有限度的展示武力,以表明我保卫国家人民利益的决心的能力。只有在实力和决心的基础上的韬光养晦才能够成功。具体如何实施,我们以南海为例,做个推想。
   
    众所周知,我国南海争端由来已久,几个撮尔小国不断侵犯我海洋利益。以我军现有装备和实力,收拾几个小丑应该是绰绰有余。之所以没有如此其原因就在于,如果我们一旦大规模使用武力保卫南海,必定会给美国等干涉势力一口实,即使他们不出兵与我作战,但亦可以此为由对我进行制裁或 ,这样一来我们的国际空间会缩小很多,不利于我国外贸经济的发展,更不利于国力的积累和增强。
   
    但是,不大规模动用武力也不是说就完全不能够使用武力。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掌握一个度,这也是难点。个人认为,我们应当密切关注南海形式及周边各国动向,在一个预定地点对其实施一次“有限、高效、快速、低强度”的闪电式海上边界“武装冲突”。这样,一来显示了我国保为自己海洋权利的决心;二来、展现了我军维护主权等能力;三来、不致于使我国在国际舆论上过于被动,一次武装冲突而已,国际社会不外乎谴责、关注罢了,一段时间后便会恢复正常,不可能对我实施制裁、 。
   
    2、经济上
   
    A、加快产业升级步伐,完善经济结构调整。对于这一点,大家都有这比较深的认识,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B、将中国经济布局重心由东南沿海向中西部内陆地区逐步转移;
   
    通过国内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实现东、中、西部经济全面发展,使我国经济总体实力大幅度提高,从而缩小与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更重要的是,目前中国经济重心过于集中于东南沿海,经济带大致分布于沿海至内陆两百公里以内,高度集中于环西太平洋海岸线,整体呈现为扇贝型的地缘经济结构。其中以上海为核心之珍珠,向内则依托长三角经济带沿长江流域向内辐射,向外则经海运通道辐射整个亚太地区,好比同时打开了两把折扇,可谓珠光四射、耀眼夺目。这样的布局,如果单纯从经济角度看十分有利,但从地缘战略角度讲,这是极其危险的,东南海洋之争有着随时爆发战争的可能,一旦一场不期而遇的战争爆发,东南沿海将受到极大破坏,多年来的经济建设成果有着毁于一旦的可能,对此我们不得不防。
   
    所以,我们在经济建设必须把重心调整到中西部广大地区,加强三线建设,将西南和西北作为我们的后方大本营和根据地来建设。目前,国家大力推行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就是建立在这个认识基础上。
   
    3、科技上
   
    加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努力缩小我们与先进发达国家的差距。
   
    科技进步是指科学技术自身的增长和长入经济、社会活动,并产生效益的现象和过程。它以解放科技生产力为动力;以科学→技术→经济、社会为全过程。目前国际经济竞争十分激烈,说到底是科技释放生产力的竞争。发达国家是不肯把创新技术和生产力教给我们的,我们必须奋发图强,艰苦努力,大量投入。
   
    因此,我们必须贯彻“科教兴国”国策,科教与经济建设密切结合,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进行技术和生产力的创新,参与国际竞争和交流。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并未国家崛起和民族复兴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
   
    4、军事上
   
    A、大力发展我军在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的新军事思想,不能以老的军事实现指挥应对未来战争,这点至关重要,甚至高于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军事实现的现代化是知道全军一切行动的指南,只有完成了思想准备,才能在此基础上完善我军的武装准备水平。
   
    B、大力发展航母、先进作战飞机、先进C4RI系统和先进的后勤综合保障系统等高技术装备,以海空军为重点,加强我军的远洋作战水平和能力应当是我军的首要任务;
   
    C、加强人才引进、培训和管理、使用水平。高技术战争最终由人来完成,所以,人才的储备和使用就必须打破以前论资排辈的瓶颈,应当适度地破格提拔一批有能力、思想过硬的军官,为未来战争做好人才积累。
   
    D、创造和寻找一切机会验证新军事思想、演练部队在此思想下的实际作战能力。军事思想是否合理,有什么漏洞以及部队对装备和战法的掌握情况是必须通过一定的实战行动来进行验证和演练。只有通过了实战的检验才能是成功的,关于这一点,我个人认为非常重要。
   
    以上就是笔者对于我国未来地缘政治和战略布局的一些考虑,总结起来就是:我国的地缘政治发展方向是由陆地到海洋;以俄罗斯为坚强盟友,以巴基斯坦和朝鲜半岛为东西两翼,建立起一套以经略海洋为主要战略方向、在政治上、经济上、科技上和军事上为此服务的国家整体战略布局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