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时装周走秀音乐:孔子教育智慧课堂教学四字诀--闫合作的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0:03:49
 

孔子教育智慧课堂教学四字诀

——问说见习

“问说见习”课堂教学模式就是:

问:预习自学——提出问题。

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见:反馈展示——巩固知识。

习:反复应用——培养能力。

一、“问”。

问是学生自学预习的方法。

教学最关键的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而学生往往不知如何进行预习自学,“问”可以解决学生不知如何进行预习自学的难题。

自学的过程,实际是学生寻找、发现“问题”的过程,不懂的、疑惑的知识是“问”,明确的、重要的知识是“题”。在“问”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初步的感知,确定重点,找出疑难。

1.解决学生问什么

学生应该问那些问题呢?

对于一篇课文来说,要解决的问题不外是字词、课文、写作、习题等几个方面。

关于字词有这么几个问题:这篇课文要掌握几个字、几个词,各是什么意思,可以怎样运用,我掌握了几个,如何去掌握……

关于课文可问的问题就多了:关于作者,关于体裁,关于结构,要背记哪些段落、句子,哪些句子理解模糊,自己学到了什么……

关于写作,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哪些修辞,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关于习题,课后的题如何做,这篇文章哪些知识会考试,自己还能从课文中编出哪些题?……

学生自学数理化必问的问题有:与这节课有关的知识有哪些?我掌握得如何?这节课重点解决什么问题,公式定理如何应用?题会怎样出?……

学生可以尽情地问,在问中学,在学中问。问的问题越多,预习自学的效果越好。

2.解决怎样问

那怎样问呢?学生要树立两种理念:凡事问、明知故问。

(1)凡事问。

就是告诉学生任何一个字一句话都可以问,问题没有好坏之分,什么都可以问。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无论遇到字词、句子、篇章、写作方法等一切问题都可以问。首先要问自己,看自己能否通过读课文、查字典解决。如:字词学习的时候,他可以问自己,这个字什么结构?怎样记住字形?组什么词语?我能否造个句子...... 养成孩子问问题的习惯,从而培养孩子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能力。。

 (2)明知故问。

当学生不知道这一知识是“问”还是“题”时,应该让学生做为“问”来处理。

有的学生遇到有些问题时,似懂非懂,也说不清自己的答案是否对,不知该不该问时,这时候就要有“明知故问”这种心态。“明知故问”在这里不贬义词,不是故意捣乱,而是为了得到更确切的答案。明知故问可以使学生大胆提问,可以使得到更精确、更深入、更完善的答案。比如对课文的理解。自己已经知道了,你还可以提出来,别人会给你补充,直到完善,这样学得就会更透彻。

3.问的对象

预习自学的时候问自己,可以问教材,也可以问工具书(字典、资料书)。而问了还解决不了的,进入下一个环节解决:说——合作交流,解决问题,记忆知识。

 二、“说”

说是交流所得、解决问题、记忆知识的方法。

说包含两方面内容:自己不会的说出来,让别人帮助解决;自己会的、认为重要的说出来,跟别人交流。

 1.小组之内的成员说自己的认识,各抒己见,合作讨论,总结出一个完善精确的答案,让每一个学生都会。通过“说”,重复知识,加深印象,提高记忆。

 2.说重点问题。无论是字词、句子、文章的主旨都有一两个重点问题,小组之内可以谈自己的认识,再帮助那些“学困生”掌握这些知识,让他去说,其他人指正,然后再说。经过这个过程,“学困生”也会成为“学易生”。

这个过程是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记忆知识,锻炼能力的过程。说知识可以有效地提高记忆,增强能力。科学研究表明,听到的知识可以记住20%,见到的知识可以记住30%,而说过的知识可以记住80%。

学生在课堂有时间讲说知识,还可以锻炼学生提取知识的能力、语文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等。

三、“见”

见是反馈展示、巩固知识的方法。

孩子最强的学习能力是模仿,模仿是学习的最简单、最容易,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见”就是使知识形象化、感性化、直观化,可触可感可见,将知识形象地展示出来,给学生创设模仿的机会。

见包括两种含义:一是使自己看见,运用视觉学习;二是让别人看见,进行自我展示。

这是一个反馈展示、巩固知识的一个过程。

别人展示他们的学习收获时,自己是在运用视觉学习,从而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加深记忆,增加见识。

自己展示知识,一则加强自己学习的责任感,主动积极地学习;二则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因为每个人都有表现欲,都希望引起别人的关注,当这种欲望有正当表现的机会时,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做,而不会用其他不良的行为来引人关注。

语文课堂来说,这个“见”就丰富多了。我们可已通过说,让别人听得见;通过写、演,让别人看得见。无论你说、写、演,都是对知识的展示、再现,而对于别人来说,则是一种视觉学习,增长“见识”。

 数学课堂,这个“见”也大有文章可做。对于概念,我们可以通过说让别人听见;对于做题的思路我们可以讲给别人听;对于实践操作的题(画图)我们可以演给别人看,在这个见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新知。

四、“习”

“习”是将知识转变为能力的方法。

知识可以学到,而能力是学不到的,只能“习”得。

“习”就是应用知识、培养能力的方法。

习是对知识的应用。我们可以通过说、写、做三个方面来培养自己的应用知识的能力。讲说是一种应用,做习题是一种应用,而运用知识来解决生活问题,也是一种应用。

习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唯一方法。“学”只能学到知识,只有通过“习”,无数次地重复练习,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知道一门技艺的知识很容易,而掌握一门技艺,必须通过“习”,没有数天甚至数年的练习,是无法熟练掌握的。

罗素说:“教育就是运用知识的艺术。这是一种很难传授的艺术。”能力不仅是难以传授,而且根本就不能传授。知识可以传授,能力不可以传授,而只能“习”得。

习是无数次地重复。现在在教学中,老师往往重视“学”,而不重视“习”。“学”知识也许只需一次就可以,而掌握知识必需通过“习”——无数次地重复才能掌握。例如背课文,如果学生读三十遍会背了,还应该再背三十遍,才能变成永久性的记忆。否则,学生上学期间背了许多文章,到最后脑子里会没有一篇永久性的记忆文章。

这就是孔子的“问”、“说”、“见”、“习”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课堂作为灌输知识的平台,把识记知识放在课下的题海战术中。这样就导致会听课的、综合素质高的孩子成绩越来越好;而那些“学困生”会越落越远,直到完全放弃(自己放弃和老师放弃)。

问说见习将每一步的学习方法都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使学生容易掌握运用。结合孔子的个别、无为、随机、说记四种教学方式,喻、诲、言、教四种讲课方法,这种课堂就可以真正面向全体学生,促使每一个学生成才。

这种课堂学习使每个孩子通过问自己、问别人,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有所获。每一节课学生都能学到知识,甚至全部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种掌握不是老师完成教学目标,而是学生自己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这种教学最大的好处是做到了面向全体学生。孩子都有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愿望。人各有所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尽情的施展自己的才华。有的人写得好,有的人说得好,有的人表演得好,有的人朗读的好……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这种教学解决了学生厌学现象。孩子之所以厌学,主要是孩子学不会,学得累。而在这种课堂上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了。学生总是在你“争”我“吵”中学习,他们在问说见习中体验着学习的乐趣、探索的兴奋、成功的喜悦,哪个孩子还讨厌学习呢?

孩子喜欢学习,视学习为一种乐趣;老师喜欢教,视教书为一种快乐。“学优生”更优秀,“学困生”进步。听说读写各种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学生的各种特长都能够得到施展,教育追求的正应该是这样的课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