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人生演员表:臺中區農業改良場 - 稻田雜草防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6:02:46
稻田雜草防治
台中區農推專訊 16期  中華民國七十二年六月發行
台中區農業改良場/邱建中、洪武澄、侯福分
台灣各項農作物中,無論從栽培面積或生產價值而言,稻米生產向居首位。過去30年來, 稻米總產量增加3.5倍以上,究其原因,栽培方法的改善,也是主要原因之一,尤其是近十年, 除草方法發生了革命性的改變,顯著的降低稻米生產成本。
一、雜草為害與產量損失
雜草對農業生產的為害,主要是與作物競爭生存必需物質,導致農作物產量的減低。台灣 地處亞熱帶,高溫多濕,雜草與作物間的競爭極為嚴重,由過去十餘年來,殺草劑篩選試驗之 人工除草區與無除草區之比較(表一),發現水稻產量因雜草競爭之影響,減產的幅度在一期移 植水稻達7.5~48.3%,平均約為24.3%,二期作在3.6~41.6%之間,平均約為25.7%,至於直播稻 田,因無移植秧苗初期的生長優勢,稻種與雜草種子同時自田間發芽,水稻與雜草間之競爭更 為劇烈,故對稻米產量的影響更為嚴重,一期作之平均減產率約為67.5%,二期作平均約為 74.8%,最高減產率可達92.5%,因而,除草作業成功與否,對直播水稻栽培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作用。
表一、雜草競爭影響稻谷產量的減產率a
期作
移植田
直播田
幅度
平均
幅度
平均
一期作
7.5~48.3
24.3
35.6~92.5
67.5
二期作
3.6~41.6
25.7
44.0~89.7
74.8
平均
25.0
71.2
a:減產率係以人工除草區之產量為100%計算得之。
稻米產量受雜草競爭之影響而導致減產,其減產率因雜草種類、發生密度、發生時間與施 肥等許多因素所左右。稗草在100支/m2之情況下,一、二期作平均可導致稻穀減產達80.2%,而 鴨舌草、球花蒿草、蘋草之減產率分別為55.5%、64.3%及52.1%,而且增施肥料,可促進雜草 之競爭,減產更為嚴重。至於,除草時期,各種試驗結果,均一致指出移植田以插秧後20~30 天,直播田以播種後50~60天,雜草與水稻間之競爭最為劇烈,故愈早除草,對稻谷之增產效果 愈有利。
二、主要的水田雜草
台大曾於民國61~65年調查台灣耕地之雜草發生情形,發現當時水田雜草共有145種,但是 據近期之調查顯示,可能是受到長期施用類似殺草劑的影響,台灣水田雜草相已發生相當程度 的變遷,許多昔日發生頻度高,而對施用殺草劑呈感性的雜草被殺除後,所留之生態空隙已為 一些抗性雜草所取代。感性雜草,諸如稗草、鱣腸、木虱草、母草、半邊蓮、虻眼等,發生頻 度降低,而抗性雜草,如雙穗雀稗、鋸葉定經草、螢藺、滿天星、野茨菰、瓜皮草等,其密度 大為昇高,以致造成水田雜草相發生改變,台灣稻作地區水田雜草相,目前為害水田發生較為 普遍的水田雜草,詳列於表二。
表二、主要的水田雜草
中名
學名
生育期
為害程度
稗草
Echinochloa crusgalli
一年生

球花蒿草
Cyperus difformis
一年生

鴨舌草
Monochoria vaginalis
一年生

紅骨草
Rotala indica
一年生

毋草
Lindernia pyxidaria
一年生

野茨菰
Sagittaria trifolia
多年生

瓜皮草
Sagittaria pygmea
多年生

螢藺
Scirpus juncoides
多年生

牛毛氈
Eleocharis acicularis
多年生

雙穗雀稗
Paspalum distichum
多年生

田字草
Marsilea quadrifolia
多年生



三、除草方法的演變
人工除草向為台灣水田傳統的除草方法,雖然效果不錯,但每公頃約需150~250小時,工作 效率不高,造成勞力之浪費,尤以民國五十年代後期開始,工商業急速成長,農村勞力外移, 農業勞力缺乏與工資上漲,水田之人工除草方式,費時費力,即無法適合外在環境的需求,必 需尋求其他之代替方法,新興的化學殺草劑之引進,為農民提供一可行之解決途徑。台灣稻田 殺草劑的施用,始於民國五十年代初期,由於化學除草法之效果與人工除草相似,簡單易行, 且遠較便宜,故化學除草方法受到全台稻農的普遍歡迎。於是,施用殺草劑除草的水田面積呈 直線上昇,至民國七十年佔全台水田總面積的96%以上,施用殺草劑的水田面積比率以二期作 略高於一期作。
依據本場民國62年在台中地區調查資料顯示,人工除草費用約在NT$1200~2200元/公頃之 間,而化學除草支出約NT$800~1200元/公頃,兩者相減,可節省成本支出400~1000元/公頃左 右。至於施用殺草劑的除草效果(表三),如以人工除草的稻谷產量為100%,以本場歷年來殺草 劑試驗之對照藥劑處理區之產量換算,發現以殺草劑代替人工除草,對稻谷產量幾無任何影 響。
表三、化學除草與人工除草對稻穀產量的效果比較
期作
殺草劑種類
護谷
甲氧基護谷
丁基拉草
殺丹
一期作
96.77
100.49
100.48
100.22
二期作
96.60
99.39
99.69
99.21
平均
96.69
99.94
100.09
99.72
四、殺草劑的施用
經試驗測定,認為除草效果優果,登記推薦使用之水田殺草劑約有65種,但較為農民所樂 於採用者僅可基拉草、丁拉甲護谷、甲氧基護谷、殺丹、殺滅丹及樂滅草等數種而已,約佔水 田殺草劑施用量之95%以上。
本田雜草防除工作,可按藥劑特性及雜草生長情形,分為插秧前及插秧後兩種方式進行處 理:
1.插秧前處理:
整平田面後施藥,然後插秧,登記的藥劑有十餘種,但大都可用於插秧後處 理,其主要者 有全滅草粒劑、甲氧基護谷粒劑、丁拉甲護谷粒劑、丁基拉草粒劑及樂滅草乳劑等五種(表 四) 。 其中粒劑部份,每公頃施用量為三十公斤,於整平田面,積水尚呈混濁狀態時 施藥,施 藥應力求均勻。施藥期除丁基拉草在插秧前2~4天外,其餘均在插秧前一天施用即可。 樂滅草 乳劑施藥量為5~6公升。於插秧前1~2天,整平田面時,同時施藥,但需避免藥劑混入土 中過深 而影響藥效。
施藥後應保持田面積水3~5公分至插秧期,插秧時得預先排除積水,插秧後立刻再引水灌 溉,並保持水深3~5公分達5天左右,就可恢復一般水田管理方式。
表四、本田插秧前處理殺草劑使用要點及防除對象雜草
藥劑名稱
每公頃
施藥量
施藥時期
防除對象雜草
水稗
鴨舌草
球花蒿草
母草
紅骨草
牛氈毛
螢藺
90%全滅草粒劑
各30公斤
插秧前1日
(蓋平田面後)
ü
ü
ü
ü
ü
7%甲氧基護谷 粒劑
ü
ü
ü
ü
ü
ü
6%丁拉甲護粒 劑
ü
ü
ü
ü
ü
ü
ü
5%丁基拉草粒 劑
插秧前2~4日
(蓋平田面後)
ü
ü
ü
ü
ü
ü
ü
12%樂滅草乳劑
5~6公升
插秧前1~2日
(蓋平田面前)
ü
ü
ü
ü
ü
ü
2.插秧後處理:
登記藥劑在30~40種之間,其中主要者如表五所列,但均為粒劑,用量均為每公 頃三十公 斤。正確施藥時期雖亦列於表中,但得視氣溫及雜草生育情形而略行調整,高溫或雜 草生育較 快時,可略為提早施藥,低溫或雜草生育較慢,得略行延後施藥日期。
施藥前後之田間灌排水管理與插秧前處理之殺草大致相同。施藥前後此段時期之水管理極 為重要,必須特別慎重,方能獲得理想的雜草控制效果。
表五、本田插秧後處理殺草劑使用要點及防除對象雜草
藥劑名稱
每公頃施藥量
施藥時期
防除對象雜草
田面 雜草 生長 狀況
插秧後日數



























第一
期作
第二
期作
5%丁基拉草粒 劑
各30公斤
0~1葉
2~4天
2~3天
ü
ü
ü
ü
ü
ü
ü
ü
ü
6%丁拉甲護粒 劑
0~4天
0~4天
ü
ü
ü
ü
ü
ü
ü
ü
ü
8%丁拉滅草粒 劑
2~4天
1~3天
ü
ü
ü
ü
ü
ü
ü
ü
ü
6%丁拉護谷粒 劑
3~5天
2~3天
ü
ü
ü
ü
ü
ü
ü
ü
ü
9%全滅草粒劑
0~3天
0~2天
ü
ü
ü
ü
ü
ü
ü
7%甲氧基護谷 粒劑
0~2葉
0~6天
0~4天
ü
ü
ü
ü
ü
ü
ü
ü
7.7%護谷粒劑
1~2葉
4~6天
0~4天
ü
ü
ü
ü
ü
ü
ü
10%殺丹粒劑
2~3葉
6~8天
4~6天
ü
ü
ü
ü
ü
ü
ü
ü
13%殺滅丹粒劑
ü
ü
ü
ü
ü
ü
ü
ü
ü
8.7%滅草粒劑
ü
ü
ü
ü
ü
ü
ü
ü
3.機插稻田之藥劑處理:
隨著稻田機械化之發展,台灣稻田機插面積已高達80%以上。機插稻田 施用之殺草劑及施 用方法,可比照上述兩種方法實施,惟機插秧苗較一般手插苗幼弱,因此需 適當調節田間積水 深度,避免秧苗幼葉生長點浸在水中,而引起藥害。
施用化學殺草劑防除水田雜草,應行注意事項:
目前登記使用之水田殺草劑,均屬防除一年生水田雜草之殺草劑,對多年生之葉草及禾本 科雜草效果較差。
殺草劑之施用量、時期及方法往往影響除草效果,必須按照藥劑標籤所示實施,方能獲得 理想效果。
整地必須力求精細平整,施用基肥,選用健狀秧苗。
田間積水深度必須適當控制,務使秧苗生長點不浸於水中,積水降低時,需引水補充,降 雨時需排除過量積水。
不宜與肥料混合使用,因為兩者比重不同,很難撒佈均勻。
五、雜草綜合防治
有效的雜草防治工作,是栽培、物理及化學防治方法適當調配所得之一種綜合結果,良好 的栽培制度與耕犁整地方法,往往對某些雜草具防除作用,如再配合正確的殺草劑施用,不但 能減少防除費用的支出與環境污染的機會,且可增強除草的效果,這種配合,即為水田雜草的 綜合防治。
全台水田大都行連作栽作栽培,一年二作,如能在冬季裡作選擇適當作物輪作,或在冬季 休閒期予以適度的耕犁,對一年生雜草,甚至多年生雜草,均具相當程度之防除作用,防除時 期得視雜草發生情形酌情調整。至於單期作水田,則更應考慮輪作物對雜草相之影響問題,原 則上以與高競爭力之旱田作物輪作為宜。
各項田間管理作業,像整地、灌排水及施肥在雜草防治上,均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整地 精細、平整有助於台灣農民慣用之殺草劑之分佈與覆蓋,而施用殺草劑後,保持田間適度的水 深,是獲得滿意除草效果之先決條件,此外,尚可有效的抑制部份旱生或半水生雜草之發生與 生長。採用清潔不含雜草種子的稻種,可減少雜草之散佈。施肥通常有促進雜草生育之效果, 但為了確保稻作產量,肥料之施用,是不可缺的,因而必須選擇有利於水稻多而利於雜草少的 時期施肥,以減少雜草之競爭力,關於施肥時期,以早期及後期為佳,因早期雜草種子尚未 芽,而後期則雜草已屆成熟,對肥料之需求少,此外,則以雜草清除後施肥為佳,至於施肥方 法,肥料深施對水稻較為有利,因移植稻株之根系較為深入土中,而大部份雜草則由近土壤表 層之種子萌發而成。
人力或機械除草,可兼行中耕作業,除草次數以每期作二次為宜,第一次除草,一期作在 插秧後15天,二期作為10天左右,第二次除草分別為插秧後30天及20天左右。最後一次除草工 作,不得太遲,以免損傷稻根之發育,影響水稻之發育,除草前要排水,第二天再以人力或機 械進行除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