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森斯特有限公司:转录【佛塔影下】之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21:36

蝴蝶的遐思

泰国   林太深

  蝴蝶,自由自在地在花间采撷觅食,是个名副其实的护花使者。

    初识蝴蝶,也就在五六岁间,既羡慕它无拘无束地翱翔,也羡慕它终日在花丛中忙碌采蜜。后来,更幻想着有朝一日,我也能像它一样翱翔,既能自由觅食,食品全是花蕊中的精华,该多美!于是有一天,我蓄意想抓一只来看个究竟,看它如何能飞?如何用嘴吸食?但任何聪明的主意均须用手操作,而笨拙的手是抓不住蝴蝶的,于是,我干脆脱下上衣,用衫扑打,终于打下一只,可是却死了。我既后悔又伤心,我竟成了不经意的刽子手:悔恨之余,痛下决心,再也不捕捉这些小精灵了。

那时候,新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梁山伯与祝英台》在法国世界和平大会公映,为吸引西方观众,周总理把它改译为《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一时蜚声国际,外国人惊叹于中国人民的想象力与缠绵悱恻的情节。这个电影完整和补充了我儿时关于梁祝故事的断续片段,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共学三年,学成返归之际,女扮男装的祝英台,一路暗示自己是个女的,要梁山伯娶她,而梁兄哥这个不解风情的呆颈鹅,始终役听懂祝的意思,而延误了娶祝的时机。此时,祝英台迫于父命即将嫁给马家人,梁山伯听到消息,哀怒之下,竟恹恹而逝,埋葬于胡桥镇上。末几,迎娶祝英台的花轿经过胡桥镇之际,祝英台要求下轿探视,并乘其不备,头撞墓碑,想以死来表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此际,风雨大作,雷电交加,突然间,天雷把冢墓炸成一道缺口,祝英台纵身一跳,坟头又愈合如初。此时,天朗地晴,在梁祝合葬的坟头上,一对美丽的蝴蝶双双起舞,自由自在地翩翩飞舞,上下追逐、左右相随,好不亲热,真

像一对恋人,呢喃絮语,述说爱恋,歌颂着爱的新生。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俞丽娜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协奏曲》,风靡了整个大陆。在那物质紧张,供应匮乏的年代,饿着肚子的中国知识分子们,多数是忍着饥肠辘辘,饮多二杯温开水,听着《梁祝协奏曲》熬过漫漫长夜的。俗语说秀色可餐,妙音天籁当可绕梁三日,也是可餐矣。我,就是过来人兼见证者。那时候,许多学校的催眠曲就是《梁祝协奏曲》,听着那优美的主旋律和如泣如诉的琴音,同学们都百听不厌地体味着曲中叙述的三年同窗、十八相送、楼台相会、哭灵、化蝶等情节,并在如母亲般温柔的乐曲催眠下,慢慢走入了梦乡。

    真想不到,蝴蝶这小小昆虫,竟寄托着中国人的至真至美,孕育着人类豆古不变的感情,更准确地说:是人类将自身的某种感情,以蝴蝶马载体,寄托在这惹人喜爱的昆虫身上,演绎着人类共性的东西,于是才有了一对青年男女在封建的桎梏下得不到的爱情,只有在死后化为蝴蝶才得以实现双宿双飞的故事传说。我喜欢蝴蝶,这昆虫类中的高士。不但仰慕它高高在上,自由飞翔的习性;也仰慕它不屑随污逐臭,终日与花为伍的高雅。在众昆虫类中,只有它被赋予拟人化,代表着对爱情的坚贞,任何浮夸与虚假的爱情在它轻盈而潇洒的翩翩舞姿中,将显得渺小和微不足道,因为在它的身前身后,我们似乎看到了梁山伯与祝英台那高大的身影,它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虚伪和浮夸的渺小和丑恶,而在它美妙的飞舞中,我们看到了人性那美好的一面,正是那种对美好的执着和憧憬,人类才会活得更真、更善、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