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介绍的app:天青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9:55:19
天青泥=低槽清~~~~~~~~~~呵呵~~~~~~~~~~~~~~~~~~~~~~~~~

伊菲尔菲
意见领袖
9
1楼
底槽青,底皂青即底槽青底皂青泥料在长时间陈腐后,假如使用时艺人不注意,很可能在烧成成品上产生黑色晕纹.因此艺人在用陈腐时间较长的底皂青原料时一定要重新杵打充分,才可以制作.
紫泥是一个"泛"概念!,底皂青矿也属于紫泥矿中优质矿料.清水泥原指成泥方法.现在确指没加它料的紫泥类.没加它料的底皂青可以是清水泥,但清水泥不一定就是底皂青矿料.目前市场经常混淆两个概念.紫泥的烧成颜色,主要因素是玻化程度.
底皂青原矿的颜色很接近“皂青”色。这也是我把“底槽清”写成“底皂青”的原因。
弱还原气氛中比较容易烧出此效果.底皂青矿料应该和古籍中记载的“天青泥”是同一种矿料.现代窑炉基本上都是氧化焰因此看不见"淡墨"色效果.




0
举报  |
2010-08-19 23:36
回复

伊菲尔菲
意见领袖
9
2楼
[转贴] 天青泥没有绝
天青泥没有绝
——和张大全先生“天青不绝”说
紫砂泥中最美的泥要数天青泥。
“可惜,天青泥失传、灭绝了”,专家、名人、书籍都这样讲,给美妙的紫砂泥的一品——天青泥,增添了凄美的伤感,也倍增了神秘的色彩。
“天青不绝,是好料代名词”,一句石破天惊之语,从张大全先生的笔下泻出。(见《宜兴紫砂陶》网张大全版主对“天青泥小传”的点评)我早有此意,惜学识浅薄,人微言轻,不敢妄说。今借张大全先生的“天青不绝”说,谈谈自己对天青泥的学习心得。
天青泥之说溯源
天青泥是文人给它起的名字。天青泥之名首先出自明代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周高起在记述嫩泥出赵庄山、石黄泥为“未触风日之石骨”之后,说:“天青泥出蠡墅,陶之变黯肝色。”当代紫砂学者潘春芳先生在《宜兴紫砂》(1)中说:“清代嘉道年间曾产一种‘天青泥’,黯肝色中闪现蓝光,细腻温润,是历代紫泥中最好的一个品种。一般的紫泥烧成后呈红棕色、深赭石色。”
历史上紫砂泥料的起名,基本有两种:一是“矿工们常常按其外观颜色来命名,如‘白麻子’、‘红麻子’、‘蓝青泥’、‘红皮龙’和‘乌泥’等俗名”,一是“按甲泥的出产矿口称的,如‘本山甲’、‘青龙甲’、‘东山甲’、‘西山甲’、‘众山甲’等。”此说来自于2007年出版的官方专著《宜兴紫砂陶》。从这官方论说中可知三点,其一紫砂业源自民间,历史上没有专门的官方机构对紫砂料进行考证、命名,故其名皆为“俗名”。其二“俗名”来自“矿工”之口,不规范、不同一,就成为自然现象。其三,唯有“天青泥”可能出自文人之口,当然首先出自文人周高起之笔下。
周高起笔下为什么有天青泥之名,他没有说明、解释。
中国陶瓷史上确有“天青色”一说。天青瓷之名起源于“唐末五代”的柴窑。唐末大乱,英雄竞起,割据中原,建国称王,前后历时53年,史称五代,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此时,虽然战火连年,陶瓷业却因帝王的爱好,反而有进展之势,其中以吴越的秘色窑和后周的柴窑最为著名。柴窑,为后周柴世宗所烧,故以其姓为名。窑在河南郑州,其产的瓷器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滋润细媚有细纹,制精色绝,为以往诸窑之冠。相传,管柴窑的人请示瓷器的命名,世宗挥笔批曰:“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所谓雨过天青,即是淡蓝色的天色,意指柴窑的青瓷有天青之美。这就是天青瓷的来历。历史上,柴窑的瓷器以天青色为主,还有虾青、豆青、豆绿等色。(见《中国陶瓷史》(2))
中国陶瓷史上有过“天青瓷”,而紫砂泥中有这其矿料呈“青色”,其烧成后“黯肝色中闪现蓝光””的一品。紫泥的成壶“以暗褐色居多,间亦有带暗红者”,而这其料为青,其壶为“黯肝色中闪现蓝光”的奇品,也许就是借淡蓝色的“天青瓷”的“天青”来命名为:“天青泥”。
天青是紫泥的美称
紫砂泥是紫泥、红泥、绿泥的总称。在历史上,作为紫泥有俗名,如青泥等,也有文人称谓曰“天青泥’”,那么官方如何讲?说句实在话,宜兴到了2007年才有了官方的语言。
在改革开放之后,江苏省为了建设文化大省决定出版一些重要书籍,其中就有关于“宜兴紫砂陶”的专著。这部著作历史地落到了陶瓷协会会长史俊棠的身上,他组织专家撰写了《宜兴紫砂陶》,并于2007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宜兴紫砂陶》书中记载:
“按照紫砂陶器业内人士的习惯讲法,紫砂泥是红泥、紫泥和绿泥(即本山绿泥)三种制作紫砂陶器陶土原料的总称,本书为叙述方便,把藏量最多、用量最广的紫泥称作紫砂泥。”(见《宜兴紫砂陶》之32页)
“紫砂泥,古时亦称‘天青泥’或者‘青泥’。因此,在解放前当地陶业界常把紫砂行业成为‘青泥业’。”(见《宜兴紫砂陶》之32页)
“现金,有一种紫砂泥原矿其色泽为天蓝青色,烧后呈黯肝色,它是紫泥的一个品种,是龙骨上的一个夹层,较嫩而已。”(见《宜兴紫砂陶》之32页)
从上面三段论述来看,天青泥并不神秘。天青泥,是紫泥的一个品种,是紫泥的一个最美丽、最神秘的一个品种,是紫泥的古称。简言之,天青泥是紫砂泥中紫泥的“美称”,而这“美称”不是来自民间的“俗名”,实则来自于文人周高起的笔下——“天青泥出蠡墅,陶之变黯肝色”。
紫泥不绝,天青泥永继
天青泥是紫泥的一品,是紫泥的古称,是紫泥古代文人的昵称,是紫泥的美称,也就是紫泥中
“好料的代名词”,那么自然是“紫泥不绝,天青泥也会不时闪现”,正如张大全先生的箴言:“天青不绝,是好料代名词”!紫泥有历史上的“俗名”,也有文人的“昵称”,今天又有了官方的“学名”,但“俗名”、“昵称”和“学名”,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过程,有一个“界定”的程序、有一个“样板”的树立。如,天青泥原矿料的样品、烧制后的样片和壶品,以及对紫泥烧制前和烧成后,所呈现特色而作的文字概括、视频形象等等,并以此流传后世。
“天青不绝,是好料代名词”,是张大全的惊雷之语;紫泥不绝,天青泥永继,是我的衷心夙愿,但还需要有人来做“具体的细致的繁琐的不赚钱的,却有利于紫砂文化百年大计的‘做界定’、‘树样板’”的好事!
谁来做?
备注:
(1)《宜兴紫砂》
潘春芳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1998年2月第一版。
(2)《中国陶瓷史》
吴仁敬
辛安潮
合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1998年9月第一版。
2010年2月12日
杨世明于《知陶居
举报  |
2010-08-19 23:53
回复

伊菲尔菲
意见领袖
9
3楼
周高起论天青泥(原文):
天青泥,出蠡墅,陶之变黯肝色。又其夹支。有梨皮泥,陶显梨冻色;淡红泥,陶现松花色;浅黄泥,陶现豆碧色,密口泥,陶现轻赭色;梨皮和白砂,陶现淡墨色。山灵腠络,陶冶变化,尚露种种光怪云。
解语注释:
蠡墅:在宜兴城南部,以范蠡所居故名。
夹支:指夹脉。
梨冻色:透亮的淡褐色。
松花:淡黄色。
豆碧色:青豆色。
密口泥:(“口”字诸本皆同)到《阳羡名陶录》也作“密口泥”。
轻赭色:浅咖啡色。
淡墨色:浅灰黑色。
腠络:腠,皮下之间的空隙叫腠;络,人体的脉络。
光怪:光怪陆离之意。
白话理解注释:
天青泥出产于蠡墅,如果加以陶炼,就会变成黯猪肝色。
在这个地方的支脉夹层,还有梨皮泥,加以陶炼可出现冻梨色;
淡红泥,加以陶炼,就会出现松花色;
浅黄泥,加以陶炼,就会出现豆碧色;
密口泥,即以陶炼,就会出现轻赭色;
梨皮和白砂,加以陶炼,就会出现淡墨色;
这完全是由于山川灵秀的幅腠结络所致,经陶冶才会有种种的变化,才会显出各种光怪陆离的状态!
紫泥古即称青泥,紫泥矿是深埋于甲泥矿之中,多以“岩中岩”“泥中泥”著称,高起论天青也只是以矿论,陶之显黯肝色而述,多则阐述各料,及陶炼后的色泽!今不可比拟,亦不可借今喻先之意!!
举报  |
2010-08-20 02:52
回复
贴吧公益

舌锋如剑
核心会员
5
4楼

举报  |
2010-08-20 06:23
回复

以闲为自在——
铁杆会员
6
5楼
回复:3楼
先谢菲大侠了!
正想着呢,它就来了。
谢完母鸡,那就开始吃蛋呗......
举报  |
2010-08-20 08:35
回复
117.81.58.*7楼
天青泥属于段泥,底槽清属于紫泥,完全不同的二类泥
举报  |
2010-08-20 10:26
回复

梁山默言
核心会员
5
9楼

举报  |
2010-08-20 11:29
回复

妙道紫砂
11楼
对于许多不在丁山的紫砂爱好者来说,知识都来自于书本。
但是经过我在丁山的实地考察,这些书本上的知识有很多是错误的(可能又会有人说我不谦虚了)。
最近,有机会在山上实地考察三处底槽青出矿的情况,发现底槽青根本就是像书上说的是底层的紫泥,而是出现在紫泥层的夹层中。一些有过底槽青挖矿经历的人也说,底槽青不是在底部,而是在中间,他们叫底槽青为“龙筋”。以后会上照片。
举报  |
2010-08-20 11:37
回复

妙道紫砂
14楼
回复:13楼
需要做的事情太多啊,这几天丁山很热,有些中暑,还有壶艺人要我过去交流,不得不去,结果昨天在人家那昏过去了,把人家吓坏了,以为我光荣了呢,赶紧送医院。
今天休息一下,不出去了。
天青泥我还有2个问题没搞明白,下来和你说。周高起可能有遗漏,杨彭年可能有造假。
你是文化人,你看看周高起写的是啥意思,他说的夹支是啥意思?矿层分布,是一层一层的,矿藏顺序与他描述的顺序一样,但是在第二层(也就是他说的梨皮泥)中间还有一层,我以前做过试片,但现在记不清除了,所以还得再做。这几天身体舒服,所以还没做试片。
举报  |
2010-08-20 14:00
回复

伊菲尔菲
意见领袖
9
17楼
“夹支”:指夹脉~支脉夹层
举报  |
2010-08-20 14:11
回复

妙道紫砂
19楼
小小,关于天青泥的问题倒不是我说的天青泥是不是真的天青泥(因为完全符合周高起的描述),最大的问题是我把天青泥的状况描述得如果太清楚可能引发的其他问题,比如政府封矿或者蜂拥偷矿。
这里可是有好多丁山人呢!
现在不是支脉,而是一层一层的分布状态,就其中一种夹在一层中间。
蜜口泥,你还没回答呢。
举报  |
2010-08-20 14:37
回复

伊菲尔菲
意见领袖
9
20楼
是“密”不是“蜜”这个还没太搞清楚~也许是共同脉层的泥的名称吧~
举报  |
2010-08-20 14:45
回复

伊菲尔菲
意见领袖
9
21楼
又其夹支。有梨皮泥,陶显梨冻色;淡红泥,陶现松花色;浅黄泥,陶现豆碧色,密口泥,陶现轻赭色;梨皮和白砂,陶现淡墨色。山灵腠络,陶冶变化,尚露种种光怪云。
又其夹支~应该是伴生
什么“梨皮泥”“淡红泥”“浅黄泥”“密口泥”“梨皮和白砂”也就是天青泥的伴生泥~如果在这层泥中还有一种泥~我认为排除法~那就是传说中的“天青泥”
举报  |
2010-08-20 15:36
回复

妙道紫砂
22楼
回复:20楼
我看的是专家写的“紫砂壶全书”,上面写的可是“蜜 泥”。估计你看的是“密口泥”(中间不知道什么字,就用大的方块替代),不知道是专家还是你老弟当成“口”字了。梨皮泥、淡红泥、浅黄泥、蜜(口)泥,我是得研究研究为什么起这个名字。前三个都知道了,就最后一个还没搞明白。
举报  |
2010-08-20 15:37
回复

伊菲尔菲
意见领袖
9
23楼
回复:22楼
那您看看俺21楼分析的对不对~不要管什么“梨皮泥”“淡红泥”“浅黄泥”“密口泥”“梨皮和白砂”简单排除法啦~“又其夹支”很重要~呵呵~~
举报  |
2010-08-20 15:50
回复

性本傻
铁杆会员
6
24楼
回复:23楼
前提是要确定这一伴生矿里就只有七种泥吧
举报  |
2010-08-20 15:55
回复

伊菲尔菲
意见领袖
9
25楼
回复:24楼
“天青泥”要按“周高起论天青泥”为准绳的话~我认为应该最起码得符合其中种矿料状况~
举报  |
2010-08-20 16:10
回复

伊菲尔菲
意见领袖
9
26楼
如果符合矿料啦~但还有个问题~这个就是~“天青泥,出蠡墅,陶之变黯肝色。”
出蠡墅~那现在这个“蠡墅”前因后果我正在收集~
举报  |
2010-08-20 16:16
回复

性本傻
铁杆会员
6
27楼
回复:25楼
是呀 如果像妙道说的那样 此泥的下面的矿层烧成后依次是梨冻色、松花色、豆碧色、轻赭色,(不知道为什么没提到淡磨色) ,而且其他矿层并没有那种原矿天青色 陶后暗肝色的矿料
那么 此泥就是周说的天青泥了
举报  |
2010-08-20 16:20
回复

性本傻
铁杆会员
6
28楼
回复:26楼
虽说是出蠡墅 但其地底下的矿层延伸到其他地方也是有可能的吧
只要在蠡墅附近应该就可以了
就是在蠡墅当然就更好了
举报  |
2010-08-20 16:23
回复

伊菲尔菲
意见领袖
9
29楼
复杂事情简单化~简单排除法~按人类思维是这样~
举报  |
2010-08-20 16:26
回复

妙道紫砂
30楼
回复:24楼
“梨皮和白砂”,估计说的是用梨皮泥和白砂泥拼泥。
举报  |
2010-08-20 16:30
回复

伊菲尔菲
意见领袖
9
31楼
回复:30楼
我想最起码有一种泥是原矿的泥~如果两种泥都在一起共生矿~那就太ok啦~呵呵~~
举报  |
2010-08-20 16:35
回复

妙道紫砂
32楼
回复:26楼
蠡蜀,就在黄龙山主峰东南3、4百米,其实就是黄龙山山麓。周高起那个年代,都在蠡蜀挖紫砂泥,大水潭透水后(也就在解放前几年),才开始在黄龙山挖矿。
丁山是沉积岩,在几亿年前,这里是一个洼地,风吹水推,地质层基本相同。但是后来地壳变迁,黄龙山逐渐隆起,矿层就发生移动了。
所以,从理论上说,蠡蜀(大水潭)附近,都有与蠡蜀一样的紫砂矿蕴藏,只不过海拔位置不同。
举报  |
2010-08-20 16:55
回复

妙道紫砂
34楼
其实也不大,丁山地方小,把大土堆叫山,把小水坑叫大水潭。我一会上个照片到相册,你看看所谓的大水潭有多大。大水潭旁边,还有地方挖泥,不过,得悄悄地干活......
举报  |
2010-08-20 18:08
回复

满汉全茶
铁杆会员
6
38楼
天青泥 做的紫砂壶
举报  |
2010-11-03 21:23
回复

伊菲尔菲
意见领袖
9
39楼
回复:38楼
你不好好的捣鼓你的茶,你是老想着中彩票啊!我给你链接过来看看还有待续!呵呵呵!http://tieba.baidu.com/f?kz=915192401
举报  |
2010-11-03 22:06
回复
紫砂家族

风水不精明
铁杆会员
6
40楼
好壶
举报  |
2010-11-04 10:44
回复

伊菲尔菲
意见领袖
9
41楼
回复:40楼
谢谢!你的文章我一直在关注,希望有更多的帖子拜读!~~~~~
举报  |
2010-11-04 20:17
回复

我乃老羊
42楼
好东西,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