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有情节的av名字:金钱不是万能:但当今社会没钱能“幸福”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1:50:37

金钱不是万能:但当今社会没钱能“幸福”吗?

单选投票  62.86% (22)  22.86% (8)  14.29% (5) 
  安贫乐道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生活理想,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就是讲的这个道理,从小时候开始,父母和老师就不断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金钱不是万能的,有钱的人不一定幸福,拥有金钱不一定拥有快乐,穷人也能过得很“幸福”、活得潇洒。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的财富年年在增长,然而随着社会穷富差距的拉大,很多人跟别人一比,感觉到自己明显“穷”了,这种落差感让不少人感叹生活反而没有以前幸福了,据调查,低收入家庭的幸福感明显降低。当今社会,财富与幸福到底是什么关系?财富的多寡能决定幸福的程度吗? 物质上的穷人还能找到精神上的“幸福”吗?
下载 (28.77 KB)
2011-1-14 10:51
  【PK】财富的多寡能决定幸福的程度吗?
  正方:穷人最大的奢侈品是“幸福”
  [网友 huyanglin]:一个普通职工干一辈子,不吃不喝买不起一套普通房子,谈什么幸福感?!看个小感冒得普通职工一个月的工资,小老百姓生了病大都自己到药店买药,谈什么幸福感?中夜四五叹,常为柴米忧。一家人能健康、平安吗?知足常乐也有前提的。
  [网友 水上明珠]:有人说,有钱不一定幸福,这话只对了一半。因为有钱却不幸福的人有不少,但没钱绝不幸福,则是绝对的。试想一个没钱的人,他连生存都成问题,谈何幸福。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是绝对不能的。我们不能指责人们正当追求金钱欲望,因为没有这种追求,活着就没有目标,只能是一种懒汉。追求金钱实际上就是追求幸福,正当的追求是人类进步的标志。
  [网友 滑力加]:财富与幸福不能划等号?站着说话不腰痛,现在这么现实的社会,难不成没钱就幸福?幸福是精神层面的东西,但如今社会,相对大部份人来说,不如物质来的实在,有钱就幸福在一定程度没错,有些人会说,有钱家庭不和会幸福吗?当然不会,但如果比没钱家庭不和而言,你觉得呢?
  反方:财富带来的一定不是真正的幸福
  [网友 樟柏長青]:有钱不一定就幸福,如果有钱,但夫妻不和睦,这样的家庭能够幸福吗?再如家里很有钱,但孩子不学好,不好好上学求进步,而是在外鬼混,甚至走向犯罪,这样的家庭又是如何幸福?……
  [网友 紫罗兰~]:贪污受贿和掠夺得来的财产而成为富人,也无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可言。任何建立在对他人的精神物质的掠夺上的富有,都不会有幸福,都不是幸福。
  [网友 妙笔丹青]:假如他没良心,那么他的富有来路不正,他每天提心吊胆,他不会幸福;假如他有良心,他就会看到还有太多人生活无比艰难,他即使自身已经富有,却也缺乏幸福感。对于一个有良心的人来说,幸福,不仅缘于自己得到了该得到的一切、外界的认可,还有他人不痛苦的生活状态。
  [网友 湖畔小子]:幸福是在每个人的心里,不论富贵贫贱,有些人就算穷他也觉得幸福,有的人很有钱但他觉得并不幸福,所以精神上的幸福是最重要的。

民调称44.7%中国人感觉幸福 说说如何才能过得更幸福?

中国人 下载 (28.77 KB)
2011-1-11 13:39

  民众幸福感调查:大城市人口难说比落后地区幸福
  8万人的幸福答卷
  ——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发现的中国幸福观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I胡大源 ●夏雨春 杨子霄
  2009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巴泽曼教授的名著《管理决策中的判断》出了第7版,他将人们在管理决策中常见的判断错误归纳为三类,其中第一类是“可得性启发式偏差”,简单地说就是:那些容易回忆、便于从人们记忆中提取的信息,往往容易导致决策偏差。
  在现实世界,这样的实例层出不穷。2004年国内某媒体的一篇文章激起了公众对一次性木筷的口诛笔伐,进而升级为两会提案,促使国家有关部门2006年作出决策,对木制一次性筷子加征了消费税和出口关税。
  2006年底,笔者跟随北京大学周其仁、卢锋两位教授到黑龙江调查才发现,一次性木筷的生产并不是像媒体报道的那样“一采光”式的对天然森林资源的“毁灭性的采伐”,而是间伐以速生林为主的杨木桦木。然而不到一年的光景,“占中国木筷生产80%的黑龙江木筷产业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近半数企业面临破产境地”,直接影响了约20万林区贫困农村居民的日常生活。痛定思痛,究其原因还是凭着“想当然”作判断,而没有深入林区认真进行实地调查导致的决策失误。
  通过抽样调查得到的幸福感,是一个综合衡量人们心理和生活感受的统计指标,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民众对政府管理的满意度。近年来,尽管经济形势并不乐观,但各国关于幸福感的报道却逐渐热了起来。
  2010年10月,国内一家媒体提到,根据荷兰伊拉斯谟大学和美国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的调查显示:1990年中国国民幸福指数6.64,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结论是“中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现在的中国人没有10年前快乐了”。
  笔者仔细检索了网络和国外学术刊物发现,文中所指的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的幸福调查,用的是荷兰伊拉斯谟大学的世界幸福感数据库。从这个数据库中可以查到各国幸福感调查的数据,其中也包括中国的4次幸福感调查结果。将这4次幸福感调查结果换算成10分制,便可得到与媒体文章中相近的数据:1990年为6.5, 1995年为7.08,2001年为6.6,2007年为6.72。
  不知何故,2007年的数据在报道中被遗漏了,并由此得出“中国人的幸福感仍在下降”的结论。
  时下浮躁之风盛行,一个缺乏依据的调查结果之所以能广为流传,或许是由于人们更愿意凭着直觉来作出判断,而不愿花些时间进行追根溯源的调查研究。
  笔者在一次闲谈中曾问周其仁教授,怎么就想起来要去实地调查一次性木筷的生产过程,他的回答耐人回味:许多人云亦云的事情都经不住深入调查的推敲。
  近四成半的人感到生活幸福
  什么是幸福?达林·麦马虹(Darrin McMahon,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历史学教授,著有《幸福史》)曾总结过西方从古希腊至今两千多年来的幸福观:在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在古希腊哲学家所处的时期,幸福等同于智慧和德行;在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
  在当下的中国,多少人感到自己幸福?
  2011年1月12日,央视财经频道中国财经报道栏目主办的“CCTV2010经济生活大调查”调查结果将向全国披露,据主办方透露,在8万余份有效问卷中,44.7%的人感到生活幸福及很幸福,而感到自己不幸福和很不幸福的达到11.1%。
  同时,大调查课题组授权《中国经济周刊》独家披露《2006—2009年中国幸福感分析》。
  事关幸福的大调查
  如何发现人们体验到的幸福感?
  近年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那就是主观幸福感调查方式,即在调查问卷中直接询问,如:“您对目前生活的感觉?A很幸福 B比较幸福 C一般 D不幸福 E很不幸福”。
  问卷中的回答是被调查人个人关于自身当前生活幸福的主观感受,也是人们对于自己生活状态的正向情感认知评价,这就是主观幸福感。
  近年来,使用这种主观幸福感定义人们的生活感受得到了心理学成果的支持,心理学家卡尼曼的研究显示“大多数的幸福经验时刻都可以被这种单一的总结衡量方法合理解决”;此后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大多时候,人们都能对自己的生活作整体评估。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幸不幸福,怎么才幸福,只有公民自己说了算。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相继开始把抽样调查作为统计调查的重要方法而加以广泛使用。到目前为止,许多国家90%以上的统计调查都是采用抽样调查来进行的。实践也表明,精心设计的抽样调查完全可以在精度上胜过全面普查,因此,愈来愈多的国家都把抽样调查作为因果分析和政策评价的一种重要的方法来运用。
  在中国国内,同样采用主观幸福调查问卷衡量幸福标准的CCTV经济生活大调查(下称“大调查”),被学界认为是具备良好的可靠性、有效性、一贯性以及具有很好的国际比较性,对社会总体幸福感研究来讲,整体生活幸福感对政策制定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大调查”参照国家统计局全国经济普查的抽样方法投放问卷,调查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104个城市和300个县。被调查者分布比重与各省的人口比例相协调。如河南省人口最多,调查者的比重也最高,达6.68%。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打破常规,为调查开通了投递绿色通道,使全部调查问卷明信片都在4天内顺利到达被抽样地区,确保了此次调查的高效率。2006—2009年,每年调查发放的问卷都是10万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均达到了80%以上。
  为了保证本调查的权威性和科学性,4次“大调查”的全部数据录入编辑、审核处理,以及统计分析均由国家统计局数据管理中心负责。
  “大调查”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各个年龄段、各种文化程度、各种收入水平及各常驻地区,综合4次调查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大部分为城镇居民。城镇居民的比重为77.7%,农村居民的比重为22.3%。
  在问卷回收的8.6万公众中,包括了各个收入阶层的居民。家庭年收入2万元以下的人占40.4%,家庭年收入在2~5万元的人占44.6%,家庭年收入在5~10万元的人占12.4%,家庭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人占2.6%。
  也就是说,家庭年收入在5万元以下的家庭占到了调查总数的85.0%,可以说“大调查”是面对普通民众的调查。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对“大调查”有这样的评述:“无论是从统计学、发放的范围,还是答卷群体的结构分析上,它充分地代表了我国整个民众的基本状况。”
  越富有越幸福?
  更多的财富是否意味着更多的幸福感?18世纪,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讨论国民的幸福与收入的关系,他认为:“决不能把大多数人生活状况的改善看作是对整个社会的不利。如果一个社会有较高比例的成员生活在贫穷困顿之中,那么这个社会就不可能真正地繁荣幸福。”但在某个极限点,高收入对一个人的幸福根本不起作用。
  19世纪初,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汤普逊提出:“对于一个社会来说,重要的不是仅仅拥有财富的问题,而是财富的正确分配问题……人要想快乐,便脱离不了享受的物质手段,这在一切文明社会里主要就是财富,但是人们可以在拥有较少财富的情况下达到前所未有的快乐境地,而在财富极为充裕的情况下,却仍可能非常痛苦。和社会利害攸关的主要是财富的使用和分配问题,而不是财富的多寡。”
  生活在同一时代的马克思侧重从社会性层面来看待幸福感。在马克思的理论框架内,幸福首先意味着人类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全面发展与自由,而就幸福的终极价值而言,平等、自由、和谐都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先决条件。
  财富与幸福到底是什么关系?越富有是否就会越幸福?
  根据现代经济学原理,对于“完全理性”的人来讲,如果财富越多,那么选择的自由越大,那么就更可能获得最大化自己幸福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然而对于“完全理性”这一前提假设却一直争议不断。
  为进一步发现物质财富的多少与人们的幸福之间的关系,我们通过“大调查”中连续4年的随机大样本城乡居民调查数据,从不同的家庭收入、家庭收入预期变化以及家庭金融财产变化等三个方面,对我国居民生活幸福感进行研究分析。
  高收入不一定最幸福
  根据对答卷者定制“家庭年收入”为分组标志进行分组,组数确定为2万元以下、2~5万元、5~10万元、10万元以上4组。从连续4年的数据看,不同收入群体之间居民生活主观幸福感相对稳定,反映的趋势基本相同。
  从表1的2009年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家庭收入与幸福感的关系:家庭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强;低收入家庭的幸福感明显降低(我国目前低收入群体人数较多);收入对居民个体主观幸福感影响明显;最高收入群组的不幸福或很不幸福比重明显高于中上收入群组,说明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收入对幸福感的作用变小,甚至出现负影响。
  在图1中,“很幸福”线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升得非常明显,“比较幸福”线是一条倒U形曲线、收入5~10万元是最高点,“一般”线是一条沿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的曲线,“很不幸福”线是一条两头高中间低的正U形曲线、收入为2~5万元是最低点。说明高收入家庭两极分化的比较大,即很幸福和很不幸福的比重都高,而感觉一般的比重相对少得多。
  在我国现阶段,家庭收入直接影响居民的幸福感,尤其是占总数近一半的2万元以下的家庭,影响极为明显;高收入家庭,收入对其幸福影响已经很小,与中高收入家庭相近,但开始出现差距;同时,收入的提高在不幸福和很不幸福人群中出现负影响,所以,高收入家庭的幸福感出现分化,“很幸福”和“不幸福”两头的比例增大。

到底“穷”在哪儿?你有比周围人穷的感觉吗?

单选投票  75.00% (3)  0.00% (0)  25.00% (1)  0.00% (0)  0.00% (0) 
下载 (34.56 KB)
2011-1-14 10:43
  你有比别人穷的感觉吗?2010年中国居民生活质量指数调查报告指出,有1/5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比周围人穷。有的网友则认为远远超出这个数字,即使月工资过万仍“感觉比周围人穷”。为什么大家都会有一种“比别人穷”的感觉,是真穷还是哭穷?穷的标准是什么?我们“穷”在哪里?仅仅是因为钱少而感觉穷吗?
  【●为什么收入高仍然感觉自己比周围人穷?】
  陈文:走在大街上,看到豪车从身边经过,尽管自己没有强烈的需要,但是确确实实的知道自己没有能力去买,'自己比别人穷’的感觉也会油然而升。”
  胡涛:我的收入虽然上万,但我的房租每月花掉将近3000,出席重要场合,吃、穿又花掉一大笔开销,由于职业原因,交通、通讯和娱乐方面也不能太差。一个月下来,能攒下的钱不堪入目。
  动画设计师:这些年我的月收入一直在涨,去年我终于拿到一万元的月收入,但我却不敢自信地说:'我成万元户了’。
  【●“穷”心理除了钱,还有什么因素?】
  除去这种心理因素,感到自己比别人穷的受访者在谈到为什么穷时,他们更倾向于归咎于社会大环境因素,如社会制度和社会风气等;而较少归咎于个人层面的原因,特别是个人层面可控制的因素,如家人是否努力,是否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等。无论在城镇还是在农村地区,认为自己贫穷的首要原因都是 “缺关系少门路”,而认为自己贫穷的第二大原因均是“现今社会是一个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的社会”。
  中国人民大学舆论研究所所长喻国明表示,这样的调查给中国诸多警示。有研究机构指出,中国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5,超过国际上公认的0.4的警戒线。快速增长的财富大部分流入到国家财政、资本所有者的腰包,流入到了少数人的口袋。
  “如果我们贫富不是那么悬殊,我相信不会有那么多的人认为自己是个穷人,”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认为,“这么多人认为自己比别人贫穷,说明'相对剥夺感’在这里起作用。”
  【●心穷比口袋穷更可怕】
  上海外服心理援助中心顾思凯:心穷比口袋穷更可怕,现在人们更加相信权力、出身是不可改变的,对于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改变外在的贫穷缺乏信心。石秀印说,如果制度缺乏改善动力,那么这种信心的塑造动力都将微不足道。
  喻国明:除去社会环境和心理因素,经济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通胀压力让老百姓越来越害怕,大家心里都在想,实在不知道自己手里的钱明天还能买什么。”
  毛寿龙:从整个社会来讲,如果老百姓受穷的感觉特别明确,就很容易出现人与人之间的嫉妒心,当这种不满足感特别强列时,就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导致一些个体不稳定的行为,这种不稳定的行为一旦变多,就会导致社会不稳定。

给幸福做道算术题:为何国人幸福感不强?

算术题, 奢侈品, 中国人, 幸福感

  最近一项调查称44.7%中国人感觉幸福,换句话来说也就是近5成的中国人感觉不幸福,一个GDP全球第二大国,一个奢侈品消费第一大国,竟然有5成的人感觉不到幸福,这是一个神马情况?是中国人不懂得幸福的含义还是不知道珍惜自己的幸福,是中国人真的不幸福还是装作自己不幸福,下面小编就跟您白扯几句幸福的定义
  不必妄自菲薄,其实中国人很有钱!
  GDP全球第二
  中国经济发展无疑是一个优等生,最突出的成就是,中国去年下半年的GDP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普华永道近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预测,如果按照购买力平价(PPP)衡量国内生产总值,中国有可能在2018年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
  72.8%居民家庭拥有房产
  来自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的数据显示,北京城镇居民家庭中,有七成拥有房产。70-100平方米的住房需求量最大。4-5月,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在全市抽取800户城镇居民家庭,开展了住房需求及满意情况调查,样本覆盖全市18区县。
  奢侈品消费中国再拿第一
  高盛上周五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高达65亿美元,连续三年全球增长率第一,销售量第一。未来3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有望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中国消费者对于奢侈品的影响是革命性的。”而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场“革命”才开了个头。
  中国人为何感觉不到幸福
  什么是幸福?
  达林·麦马虹(Darrin McMahon,美国佛罗里达州大学历史学教授,曾总结过西方从古希腊至今两千多年来的幸福观:在荷马时期,幸福就是幸运;在古希腊哲学家所处的时期,幸福等同于智慧和德行;在启蒙时期,幸福就是及时行乐。
  事业决定幸福观
  爱投资者更幸福
  教育机会越多越幸福
  人越老越知道幸福
  什么是中国人的幸福?
  有房有车而且无贷在中国已经不能算是幸福了,“不幸福”的中国人在买完第一套房之后,哪怕身上背着贷款也要买第二套房,10万的车对“不幸福”的中国人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至少咱还得来个20w的,最好是奔驰宝马啥的。

给幸福做道算术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