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动画电影排名:知青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18:53:48

 写《一周新闻人物》,电视台那边选了省委书记卢展工,这是一个务实而又没官气的人,做了许多平实的事。如何写,成了一个难题。只说事会流于肤浅,一味拔高更是愚蠢。于是,我从网络的海量信息中找寻着他的足迹,突然,一则报道令人豁然开朗,他曾有过十三年的知青生涯,我突然找到一个人行为方式的内在轨迹,十三年的知青体验,足可以让人对社会、对百姓有着认识上的清醒。

  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曾经的社会大难题——知青,成为人们追述历史的一个热门话题,一个人的知青身份,也总被后来者好奇。在那曾经的一代人中,有些人出类拔粹,更有大量的人经历着失学、下岗、失业,一路走来、跟头流水,像无数的秋叶,被湮灭在被社会淘汰的滚滚洪流中。

  在成功者眼里,无论那段生活有着多么艰难,回想过去,却觉青春无悔,说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而对更多的没有话语权的曾经的知青,也许更多的意味着一种社会的放逐与精神上的自我放逐。没有希望、没有未来、没有组织、没有理想,于是,打架斗殴、偷鸡摸狗是那段单调生活中一些乐趣、刺激,这是总被那些祖祖辈辈囿于土地上的老乡们诟病的。

  一个社会,当它解决不了一批又一批年轻人的就业问题时,把他们整体放逐到农村,在广袤的田野里把他们消化掉,而农村永远毫无怨言的承受着一切社会所承受不了的负担,这是那个时代的无法之法。有幸或者不幸,我是2000万知青群体的其中之一。

  记得第一批知青下乡,我们还小,学校组织去送,车站,人山人海,口号、红旗,一浪接一浪充满虚火的激情。车上车下,涌动着鲜活的生命,送的、走的、记不清每一张面容,更说不清每个个体的心情。带我们送站的老师,只看到我们一张张冻得通红的小脸,回来,自己激动的写了一篇杂感,题目很怪:《春寒料峭的早晨》。

  到了我下乡时,前面已有多批知识青年,大多还在乡下苦熬,有些也已回城。我的插队,很自觉,因为那时别无选择。这时,早已没有激情,也没有过多的离愁别绪,不知什么是未来,也全没有现在的未来设计。只是带着铺盖,到了后来每每入梦来的乔岭。

  我永远感激乔岭的老乡,在我不知如何面对眼前的一切时,热情的接纳了我,我的不苟言笑的房东,走七八里山路,给我买回锅碗瓢勺,放粮食的瓦罐,和一个暖水瓶,隔墙的秀珍,搬来自家准备做家具的木板来给我铺了张平平展展的床,每到天阴下雨,下不了地,秀珍总来找我说话,秀珍很秀气,家里有点啥好吃的,总要叫我过去:“露莹一个人,恓恓的。”

  日子是单调而又漫长,翻地、锄地、整大寨田,当你看到慢悠悠的牛车摇晃在绚丽的夕阳里,就知道,又是一天过去。月牙,已经浅浅的出现在天际。

  村边有条路,那是小村唯一通向外界的通道。无论下地还是回家,村里人和我总要盯着那条小路,村里人是在看看有没有外来的人,而我看,则是在想:顺着这条路走,翻几道岭,就是火车站,慢车坐上近一天,就回到家了。家,朦胧而温暖。

  在我之后的第二年,村里又一下来了几十个知青,都是花样年华。下地、干活、做饭,我多了伴。其中有些颇具叛逆心理的男孩子,总爱和村里的权威顶个牛,在众人中露上一鼻子。有时逢到夕阳西下的时候,他们会掏出口琴,吹起很忧伤的调子:那是流传在知青中的思念家乡的歌曲。村子是温暖的,老乡就像亲人,而知青们驱不散的仍是一种彻骨的孤独感和飘泊感。

  下乡对于我,确实是一笔无法计量的财富,它让我懂了农村、农民,懂了实实在在的人生。在我以后的经历中,这段日子,有如定海神针。

  但我也知道,对于整个知青群体,这是一段极为荒诞的、被浪费的年华,人在最具学习能力的时候,被下放到农村修理地球。那些日复一日的重复劳作,放在今天,刹那间就会被机械完成。在我小学的同学中,大多数只上了初中,就下乡,后来全被撮回城市,进入服务行业:卖肉、端盘子、旅社服务员,因为没上学,所以无法考学,于是大多又在砸铁饭碗时下岗失业。一个时代、2000万人的青春与才华,都付于那些贫瘠土地上的有限劳作,说青春无悔的人,只能是对自己,如果是对整个知青群体,这话似乎来的有点太轻。

  在我读大学的时候,是工农兵学员,外班有个女生,叫刘霄,我俩一经相识,便成相知。那年我21,刘霄已26,刘霄文静而稳重,家在北京,父母都在新华社。在我们所有的同学里,刘霄是太知道学习了,莫里哀喜剧、莎士比亚戏剧、巴尔扎克、雨果、托尔斯泰,一个系列接一个系列,每周还有人来教她法语。

  每到周六,我回家,她回新华社,那时往往搭不上公交车,于是我俩一起徒步回家,一路说说笑笑。她告诉我,曾在内蒙古草原插队整整8年。学会了骑马、也学会了抽烟。每当看着夕阳西下的时候,心里总有一种绝望的感觉——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抛洒着,整整八年。

  我看过她在插队时写的诗,诗很美,却充满这一种抑郁的气息。至今我还记得她诗中那无边草原中的鸽子花,在风中翻飞,美,却美得寂寞而无望。人生共有几个八年?刘霄把她最好的青春与才华都付与了那无边无际的鸽子花。所以,进了学校,她简直是用生命换取时间。

  每个知青都曾有每个知青的绝望,我弟下乡五年,他说,最后知青走剰两人,他是没门路,那一个是所谓出身拖累。最后,一个凄凉的雨夜,两人一起喝酒,那才叫就不醉人人自醉,喝得人事不知。恢复高考,我弟成了有名的用功,坐折板凳。

  然而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像我们这样继续学习的机会。不知有没有明确的统计,我觉得,在前些年下岗的工人里,大约多是当年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知青群体。一个时代,2000万人的青春的荒废与牺牲,绝不仅仅只是《山楂树之恋》来的那么纯情。这就是这部电影吸引的只是八零后,而真正的同代人却毫无兴趣的内在原因。

  看过了太多有关知青生活的各类文艺作品,总觉得离生活的真实很远,现在这一代人还活着,却已被浪漫成了山楂树,而真的生活是单调而真实的,虽然伴随着青春,却总是充满着迷茫,其间,也有欢乐,也有美感,也有温暖,但永远只是插曲,基调是那一个时代荒谬的大背景。然而,你又不能不说,对于每一个个体的心灵,它确实是一种难得的磨砺,它带给我们的人生启蒙与人生真谛也太多太沉重。

  以2000万人的青春,祭奠了一个时代,这就是知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