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兽txt精校:上海市2009年市场主体发展情况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9:35:02

上海市2009年市场主体发展情况报告


 


上海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王谊欣


 


2009年,全市工商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及国家工商总局的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四个确保”的中心任务,从服务经济发展大局出发,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形势变化,及时推出各项产业扶持政策和措施,为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保证了各类市场主体的健康、稳定发展,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


一、各类市场主体快速发展,实有户数再创新高


(一)各类市场主体实有户数与注册资本稳步增长


2009年,各类市场主体继续呈现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截至年末,实有户数突破110万,继2008年之后再创新高,共110.59万户,同比增长6.49%。其中企业76.98万户,同比增长5.17%(剔除分支机构的企业66.19万户,同比增长6.42%);个体工商户33.34万户,同比增长9.35%;农民专业合作社2650户,同比增长65.42%。注册资本(金)总量41941.38亿元(美元按6.8:1折算为人民币;含个体工商户资金数额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出资总额,下同),同比增长10.76%。


(二)新设市场主体户数快速增长,资本吸纳增幅明显


2009年,共新设各类市场主体16.86万户,同比增长30.69%,其中企业10.75万户,同比增长30.98%(剔除分支机构的企业9.46万户,同比增长38.92%);新设个体工商户6万户,同比增长30.28%;新设农民专业合作社1050户,同比增长24.11%。全年新设各类市场主体注册资本(金)总量为2271.59亿元,同比增长35.53%。尤其下半年资本投入明显加大,下半年新设市场主体户数与上半年基本持平,但注册资本(金)总量超出上半年619.51亿元,占全年总量的63.64%,达1445.55亿元。


(三)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第三产业增幅最大


2009年,按照中央五个“更加注重”的要求,上海以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攻方向,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有效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2009年10.75万户新设企业中,第三产业9.34万户,同比增长33.31%,占总量的86.89%,超过企业平均增幅2.33个百分点。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分别为208户和1.39万户,同比分别增长19.54%和17.34%。


 


二、内资企业(不含私营企业)户数所占比重继续下降,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稳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断调整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推进,以国有经济为主的内资企业户数所占比重继续下降,但其主体地位仍保持不变,总体呈健康稳定的发展态势。截至2009年底,本市共有内资企业86413户(其中企业法人54507户,分支机构31906户),与上年同期相比减少6.66%;注册资本总额18195.06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0.08%。


2009年,本市共新设内资企业3959户(其中企业法人1344户,分支机构2615户),与上年同期相比小幅增长0.79%;注销企业总数5040户,同比上升5.44%;注册资本536.34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了34.92%。


 


 


(一)内资企业注册资本继续增长,主体地位保持不变


2009年,本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断优化。本市内资企业通过资产重组、产权交易等多种形式,实现资本优化组合,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大企业、大公司不断涌现,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进一步提高,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保持不变。数据显示,本市内资企业实有数量继续下降,但注册资本则保持增长。从户数看,截至2009年末,实有内资企业数量占市场主体总量比重为7.82%,较上年同期缩小0.91个百分点;但实有注册资本比重为43.39%,反比上年同期增大了0.03个百分点。


2009年本市新设内资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的共459户,比上年同期增加54户,其中,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135户,比上年同期增加30户。注册资本排名前三位的为:落户于静安区的上海东方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32亿元,行业类别为广告业;落户于虹口区的上海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2.5亿元,行业类别为房屋工程建筑;落户于徐汇区的沪杭铁路客运专线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行业类别为其他铁路运输辅助活动。


(二)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表现突出,世博会推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建筑业快速发展


从行业类别看,全年新设内资企业户数前两位仍为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新设1721户和730户,金融业取代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排名第三,新设198户,三者共计2649户,占内资企业新设总户数的66.91%。从注册资本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优势明显,以217.64亿元名列第一,其后依次为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注册资本分别为99.17亿元、43.86亿元,三者合计139.21亿元,占内资企业注册资本总量的67.25%。


除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外,表现比较突出的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建筑业。随着世博会的临近,本市的公共交通及基础设施建设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由此带动了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及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全年新设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181户,同比增长达57.39%,注册资本43.86亿元,为上年同期的3.23倍,名列第三;新设建筑业企业164户,同比增长17.99%,注册资本42.24亿元,名列第四。


(三)扶持政策及时出台,企业融资渠道得到有效拓宽


2008年8月上海工商11条新政策及10月1日正式施行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股权出质登记办法》的出台,有力地支持了企业的发展。据统计,截至2009年末,全市共完成股权出质登记815件,办理股权出资登记55件。登记企业集团181家,其中按照新标准设立的集团有155家。受理不含行业表述的名称预登记24户,行政区划置后的内资企业名称预登记2573户。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一项新兴业态,对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等瓶颈问题能起到相当积极的作用。2008年5月4日,银监会、央行联合发布了《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下半年,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金融办、市工商局、市农委、市经委四部门制定的《关于本市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的实施办法》,11月3日,本市首家小额贷款公司正式在松江成立。2009年,内资小额贷款公司获得长足的发展,截至年末,本市已有小额贷款公司39户,其中37户为内资公司,合计注册资本31.76亿元。


二、私营企业高速发展,企业数量突破60万户,从业人员接近550万,企业做大做强势头强劲


2009年,私营企业成为上海推动产业转型、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加就业岗位的重要力量。按照“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基本方针,在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减少的情况下,上海积极谋划应对策略,以推动私营企业发展、拉动民间投资为重点,在管理模式、服务水平和破除壁垒上下功夫,在投资环境、服务体系和政策扶持上出新举措,在扩大内需方面走出了一条新路,使私营企业保持了高速发展的态势,成为促进市场主体总量增长、推动经济复苏回升的生力军。


截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私营企业630701户(其中分支结构61053户),同比增长7.34%;注册资本11292.45亿元,同比增长15.57%。投资者117.63万人,雇工430.62万人,同比增长均超出7%。全年新设私营企业同样保持了较高涨幅,新设98482户(其中分支机构8131户),注册资本1210.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7.19%和58.06%。


 


(一)企业做大做强势头强劲,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企业同比净增15.07%


2009年,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多项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下,本市私营企业充分发挥实体数量众多、机制灵活有效、市场适应性强等特点,在发展速度及质量上均有显著提高。企业新设户数和注册资本分别增长37.19%和58.06%。全年新设私营企业集团102户,比上年同期增加29户,增长39.73%;注册资本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1894户,比上年同期增加248户,同比增长15.07%,合计注册资本691.52亿元,同比增长42.16%。其中,注册资本在1亿元以上共136户,比上年同期增加43户,同比增长46.24%。


全年新设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落户于徐汇区的上海绿地恒滨置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29.1亿元,行业类别为房地产开发经营;落户于浦东新区的上海兰马克海洋工程装备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注册资本15.15亿元,行业类别为投资与资产管理;落户于奉贤区的上海申渝公路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2亿元,行业类别为铁路、道路、隧道和桥梁工程建筑。


(二)郊区(县)私营企业数量大幅回升,浦东、嘉定两地突出


通过前两年的“三虚”整治工作,对注册在郊区(县)招商园区或经济小区内的“空壳”企业进行了有效的清理整顿,进一步规范了市场秩序,促进了市场环境的优化,使得郊区(县)再度以其较为低廉的商业成本、日益便利的交通条件吸引着投资者的视线。2009年,设立于郊区(县)的私营企业大幅回升,同比增长44.43%。全年新设户数最多的五个区域依次为嘉定区、金山区、浦东新区、奉贤区和青浦区,其中,嘉定区和金山区均超过1万户,分别同比增长99.36%和12.21%;注册资本最大的五个区分别为浦东新区、嘉定区、奉贤区、闵行区和金山区,其中前三名的注册资本均超过百亿,同比分别增长9.8%、65.75%和93.01%。


截至2009年底,实有私营企业户数最多的三个区域依次为嘉定区、浦东新区和青浦区,分别有89711户、71888户和57096户,其中,嘉定区已连续两年占据首位。私营企业注册资本总量最多的三个区域则是浦东新区、嘉定区和奉贤区,分别为2038.07亿元、1159.97亿元和862.19亿元。


(三)第三产业增长快速,批发和零售业约占总量四成


2009年,第三产业私营企业发展快速。新设私营企业中从事第一产业的194户,同比增长63.03%,从事第二产业的13105户,同比增长25.65%,从事第三产业的85183户,同比增长46.63%。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户数占总量比重分别为13.31%和86.5%,其中,第二产业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2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则上升了5.57个百分点。


2009年,私营企业呈现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共同发展的特点。作为传统服务业代表行业的批发和零售业在新设企业户数上以41699户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占私营企业新设总量42.35%,注册资本298.39亿元,仅次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约占总量的四分之一,两者分别增长51.58%和77.8%;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在2009年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两者户数分别为17462户、11034户,依次排在第二、第三位,同比分别增长36.97%和58.08%;注册资本分别为416.59亿元和101.86亿元,排名分列首位和第四位,同比分别增长65.34%和53.25%。


三、外商投资企业积极响应产业结构调整,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取得明显成效


2008年下半年以来,受世界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企业的发展特别是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受到较大的冲击,面对危机,按照中央宏观调控的统一部署,上海接连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化危机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契机,开创了外商投资企业发展的新局面。


截至2009年底,上海共有外商投资企业52764户(其中法人企业37270户,分支机构15000户,非法人合作企业8户,外国企业承包商486户),同比增长1.77%;法人企业中,中外合资企业6288户,中外合作企业1580户,外资企业29281户,股份公司121户。外商投资企业投资总额3084.29亿美元,同比增长4.91%;注册资本1818.92亿美元,同比增长7.52%,其中,外方认缴1479.22亿美元,同比增长7.39%。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4366户,其中,5000万美元以上的有1066户。境外投资者在上海设立总部经济机构755户,其中,地区总部260户,投资性公司191户,研发中心304户。


全年,上海新设外商投资企业5080户(其中法人企业2733户,分支机构2131户,非法人合作企业2户,外国企业承包商214户),同比下降20.3%;法人企业中,中外合资企业289户,中外合作企业2户,外资企业2441户,股份公司1户。投资总额104.58亿美元,同比减少6.05%,注册资本72.87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外方认缴64.42亿美元,同比增长1.98%。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外商投资企业146户,其中,投资总额5000万美元以上的有36户。外商在上海新设总部经济机构79户,其中,地区总部36户,投资性公司13户,研发中心30户。


 


从投资者国别、地区看,设立户数前五位的分别是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981户)、日本(300户)、中国台湾省(228户)、美国(213户)、韩国(120户)。其中,与上年同期不同的是,中国台湾超越美国,排名第三。


投资总额前五位的分别是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45.89亿美元)、日本(16.76亿美元)、法国(6.55亿美元)、泰国(5.89亿美元)、英属维尔京群岛(5.22亿美元)。中国香港继续保持领先位置,日本和英属维尔京群岛也依然榜上有名。其中,日本由上年同期的第四位跃居至第二位,英属维尔京群岛跌至第五位。泰国由于其设立的法人银行投资总额达6.55亿美元,首次进入投资总额前五的行列。


 


 


(一)企业增资踊跃,新设企业下半年回升速度远超上半年


2009年,国际金融风暴的负面影响尚未完全消除,但随着国家一系列应对及扶持政策效应的逐渐放大,宏观经济层面的进一步向好,外商投资企业呈现企稳回升态势。从新设外商投资企业看,虽户数仍有所下降,但下半年降幅较上半年降幅缩窄2.62个百分点,注册资本则已呈现正增长。从现有在沪外商投资企业看,追加注册资本的有1948户,追加资本102.24亿美元,超过新设企业注册资本29.3亿美元,其中,直接来源于外方的资本为74.09亿美元,同样超过了新设企业注册资本的总量。而减资企业仅159户,比上年同期减少10户,减少资本9亿元,不到追加资本的十分之一。


全年新设外商投资企业注册资本1000万美元以上的共98户,比上年同期下降42户,涉及注册资本53.89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7.32亿美元。其中,排名前三位的企业均从事银行业,分别为:落户于浦东新区环球金融中心的三井住友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24亿美元,行业类别为金融业;落户于黄浦区的盘谷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5.86亿美元,行业类别为金融业;同样落户于浦东新区的东方汇理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4.39亿美元,行业类别为金融业。


(二)发挥政策优势,国际金融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稳步推进


2009年春天,《国务院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应时出台,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借此东风,上海在资源集聚、优化配置、调整结构上下功夫,建立了包括股票、债权、货币、外汇、商品期货、金融期货等在内的要素市场,形成了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信托等在内的金融机构体系。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93项重点工作,也已有14项取得重要突破或基本完成,16项将要取得突破。


从上海金融业的发展来看,呈现金融新业态、新产业与传统的金融业齐头并进之势。2009年,金融业企业注册资本再次列各行业企业之首,共22.57亿美元,超过上年同期5倍有余。4月,世界十大商业银行之一的三井住友银行在华分支机构成功改制为三井住友银行(中国)有限公司;7月,东方汇理(中国)有限公司落户于浦东新区环球金融中心;10月26日,盘谷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落户黄浦区,自此,截至2009年底,共有15家外资法人银行落户上海,注册资本达751.97亿人民币。此外,8月25日,杨浦区率先引进SVB 金融集团管理政府引导基金;8月31日,受惠于浦东新区先行先试政策,中银通商务支付有限公司落户于张江高科技园区,有力地促进了金融新业态的发展;9月,首家集贸易融资、商业资信调查、应收账款管理以及信用风险担保于一体的外商独资保理公司落户上海浦东,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均为9967万美元,将有助于身处金融危机之中的国内中小企业有效避免出口风险,对促进企业出口将起到积极作用;12月15日,上海腾飞融资租赁商务有限公司在沪成立,融资租赁是一门集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更新于一体的新型金融产业,再次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增添了助力。


2009年,随着“三港三区”格局的形成,上海航运中心建设的步伐继续加快。继年初浦东国际机场与中国香港企业合资成立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西区公共货运站有限公司成立后,10月28日,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再次联手香港机场管理局投资设立了沪港机场管理(上海)有限公司,投资总额和注册资本分别为3亿元和1亿元,其主营业务主要是接受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的委托,在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东西两个航站区以及与旅客流程相关的区域类提供管理服务。紧接着12月初,全球第二大航运巨头——地中海航运在上海成立独资船务公司,成为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一大新亮点。


(三)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制造业首次退出前三位


按照中央“调结构、促转型”的指导思想,上海市区两级制定了一系列吸引外资进入第三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政策措施,本市外商投资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2009年,本市外商投资企业进入第三产业的步伐继续加快,尤其引人瞩目的是,在新设企业户数上,制造业首次退出前三位,占据前三位的行业均属第三产业,分别为批发和零售业2290户、租赁和商务服务业866户、住宿和餐饮业393户。从三次产业企业占总量比重看,同样表现出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的态势,从户数看,2009年第二产业占比为8.94%,第三产业则占91.06%,而上年同期两者占比分别为9.89%和90.11%;从注册资本看更为明显,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为12.94%和87.06%,而上年同期两者占比则为18.52%和81.48%。


上海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吸引了众多境外投资者的目光。如2009年2月25日,日本知名百货——高岛屋旗舰店正式落户古北,投资总额高达3.3亿人民币,注册资本1.1亿人民币。再如2月,全球最大芯片制造商美国英特尔公司关闭了英特尔产品(上海)有限公司,但时隔5个月后,却又与意法半导体公司共同出资3000多万美元新设了创忆半导体(上海)有限公司。


(四)扩大开放政策到位,总部经济效应显著


2008年下半年,为促进经济发展,鼓励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上海市人民政府重新修订了《上海市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规定》,对地区总部采取资助与奖励、简化相关手续、提供通关便利等优惠政策,随后又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具体的优惠措施,进一步优化了总部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增强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入驻上海的积极性。2009年1月,新大洲本田摩托有限公司正式将总部从天津迁入上海;2月,经商务部认定统一企业(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为上海又一家国家级地区总部;7月,全球三大零售商之一、世界500强企业TESCO将其中国地区总部落户上海。统计显示,2009年,上海共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36户。截至2009年底,上海拥有地区总部性企业已达260户,是中国除香港地区外总部企业数量最多的地区,良好的投资软环境使上海的总部经济效应日显凸现。


(五)积极响应世博会筹办,境外参展承包商数量明显上升


依据《关于上海世博会官方参展者从事经营活动的登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境外参展者均以承包商的形式来沪建馆,推动了上海承包商户数的快速增长。随着世博会筹办进程的不断推进,境外参展者来沪建馆的速度日益加快。截至2009年底,共有242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确认参加上海世博会,其中22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参展合同。工商部门共核准设立各类展馆215家,其中官方参展者177家(国家馆 158家、国际组织馆19家),非官方参展者38家(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馆33家、港澳台地区馆3家、外国企业馆2家)。


2009年,上海外资承包商新设户数达214家,同比增长448.72%,其中,世博会展馆承包商达204户,占承包商比重的95%。


四、个体工商户发展良好,传统服务业仍为主要从事行业


作为民营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个体工商户在拓宽就业渠道、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增加财政收入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截至2009年底,全市个体工商户总计33.34万户,资金数额总量为59.01亿元,个体经济从业人员共40.82万人,三者同比分别增长了9.35%、20.61%和9.14%。全年新设个体工商户6.01万户,同比增长了26.16%;资金数额15.73亿元,同比增长了41.01%;从业人员7.28万人,同比增加了32.04%。


从行业分类看,个体工商户中从事传统服务业的仍占主导地位。其中从事批发和零售业的仍占绝大多数,达25.29万户,占个体工商户总量的75.87%,资金数额39.36亿元,占资金数额总量的66.7%。其余比较集中的行业主要为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3.8万户、住宿和餐饮业2.19万户。


 


五、农民专业合作社多为货币出资,种植业占主导地位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正式施行一年半以来,农民专业合作社有了更为广阔的发展天地,在打造农产品品牌、增强农产品的竞争力、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截至2009年底,本市实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650户,同比增长65.42%,出资总额26.18亿元,同比增长99.77%,成员总数26488人,为上年同期的2.18倍。全年新设农民专业合作社1050户,出资总额13.09亿元,两者分别同比上升23.97%和71.98%,成员总数14363人,为上年同期的2.29倍。


从农民专业合作社从事的主要行业看,种植业保持首位,实有1664户,占总量的62.8%,其后依次为养殖业566户、农产品加工业177户、农产品销售97户;新设从事种植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632户,约占新设数六成,其后依次为养殖业203户、农产品加工业和农产品销售分别设立65户。从成员类别看,实有成员中农民24645人,占成员总数的93.05%,新设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中农民13690人,占成员总数的95.32%。从出资方式看,实有货币出资额25.95亿元,占出资总额的99.12%,新设货币出资额13.03亿元,占出资总额的99.55%。


 


 


六、其他值得关注的发展特点


(一)经济增长速度逐季回升,非公经济下半年发展普遍好于上半年


  2009年,上海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自身发展转型的双重考验,一方面加大政府投入,促进社会投资,帮扶企业发展、优化市场环境,另一方面,稳外需、保市场、保份额,出台支持外贸、促进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发展等政策措施,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局面,实现了国民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4900.93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全年经济运行逐季回升,一季度生产总值增长6.2%,二季度增长7.9%,三季度增长9.1%,四季度增长10.7%。国民经济的持续回升,激发了企业家的投资热情,全年新设企业的注册资本同样呈逐季增长之势,尤其第三季度,新设户数与注册资本同比增长均超出60%,第四季度户数虽未有明显增加,但注册资本大幅增长,同比增长74.33%。综合看,下半年复苏回升速度较上半年明显加快,非公经济表现尤为突出。其中,私营企业下半年新设企业比上半年多4526户,环比增长31.69%,同比增长44.37%,增幅超出上半年12.68个百分点;新设企业注册资本下半年达815.64亿元,为上半年的两倍有余,较上年同期也增长了1.06倍。


 


外商投资企业发展情况总体虽不如私营企业,但就下半年的发展情况看,其回升速度也明显超过上半年。从户数看,下半年新设户数2672户,环比上升10.97%,同比下降18.17%,降幅较上半年缩窄4.75个百分点;从两项资金指标来看,下半年投资总额62.92亿元,环比上升51.04%,同比上升16.83%;注册资本42.6亿元,环比上升37.09%,同比上升7.69%,而上半年这两项指标同比分别下降21.57%和10.79%。


(二)股权投资企业获政策支撑,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管理公司“抢滩”浦东


   建设国际金融中心,不仅要依靠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业的大力发展,还应在引进、创新、扶持新型的金融业态或金融辅助产业上下功夫。股权投资作为一种全新的金融形式,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产业结构调整中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8年8月14日,市工商局与市金融办、市税务局联合下发了《关于本市股权投资企业工商登记等事项的通知》,允许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股权投资企业形式注册。同年12月,浦东新区政府结合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推出《关于浦东新区促进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发展的意见》;2009年3月25日,《浦东新区促进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发展的实施办法》颁布,短短半年多时间,上海不断推出政策,使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6月10日,浦东新区公布的《浦东新区设立外商投资股权投资管理企业试行办法》更是极大地激发了外商投资企业的投资热情,其中包括全球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公司之一——黑石集团,10月26日,该集团控股的THE BLACKSTONE GROUP (HK)HOLDINGS LIMITED 独资设立的百仕通(中国)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落户浦东新区。截至2009年末,上海已有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93户,其中下半年新设59户,超出上半年新设数的3倍。93户企业中股权投资企业33户,占三分之一,股权投资管理企业60户,其中外商投资的股权管理企业15户。从企业类型看,采取有限合伙制的企业29户,其中股权投资企业占21户;从设立区域看,浦东新区共60户,占总户数近三分之二。


(三)发挥自身优势吸引外省市投资者,来沪投资更为踊跃


   2009年,上海按照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五个必须”的要求,充分发挥智力密集、开放度高、商务环境好以及政策支持等优势吸引外省市投资者。截至2009年底,本市共有含外省市投资的企业(不含外商投资企业,下同)32.32万户,同比增长13.34%,涉及注册资本8760.92亿元,同比增长15.38%。其中公司31.85万户,同比增长12.97%;涉及注册资本7392.31亿元,同比增长14.9%。


2009年,上海经济的率先复苏使外省市来沪投资更为踊跃,户数与注册资本大幅攀升。全年新设含外省市投资的企业6.08万户,同比增长46.41%,涉及注册资本777.66亿元,同比增长37.15%。其中公司5.89万户,同比增长43.48%,涉及注册资本532.97亿元,同比增长32.51%。


 全年新设注册资本100万元以上的外省市全资或控股企业共4245户,同比增长8.54%,涉及注册资本246.02亿元,同比增长15.08%。其中,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的企业37户,比上年同期增加4户。从行业投向看,此类企业投资者最为青睐的行业依次是批发和零售业1501户、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778户、租赁和商务服务业624户;从落户区域看,闵行区、浦东新区和奉贤区仍是热点区域,始终保持前三名;从来源地看,投资者主要来自于上海周边省市,前两位分别为江苏省和浙江省,分别设立1009户和800户,投资总额为37.63亿元和53.43亿元,第三位为安徽省,新设717户,投资总额29.13亿元。


(四)房地产业吸引大量国内投资,注册资本大幅攀升


2009年本市房地产市场的火爆吸引了大量国内投资,全年新设房地产业企业3263户,超过上年同期1.42倍,其中,新设内资和私营企业3173户,占房地产企业总量97.25%,超过上年同期1.52倍;注册资本323.47亿元,同比上升36.99%,其中,内资和私营企业注册资本247.53亿元,占总量76.53%,同比上升69.87%。


全年新设内资房地产企业户数和注册资本增幅均超过10%,其中新设户数以186户列新设内资企业行业排名第五位,注册资本以99.17亿元列注册资本排名第二位。私营房地产企业更是急剧增长,远超上年同期水平。全年新设私营房地产企业2987户,注册资本148.36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79.68%和155.05%。而外商投资房地产业企业发展速度则明显放缓,全年新设企业90户,同比增长3.45%,注册资本11.17亿美元,同比下降16.01%。


从全市房地产企业新设户数增速最快的区域看,闵行区名列首位,同比增长341.77%,新设349户;紧随其后的是浦东新区,同比增长239.87%,新设520户。全市注册资本排名前五位的房地产企业中有3户均由上海绿地(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成立的,分别为:落户于徐汇区的上海绿地恒滨置业有限公司和上海绿地滨江置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分别为29.1亿元和10.1亿元;落户于松江区的上海绿地澜湾置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0.7亿元。